起点小说网 异世封神榜 第三卷 纵横天下卷 第五十一章 气运旺盛数儒教

第三卷 纵横天下卷 第五十一章 气运旺盛数儒教

目录:异世封神榜| 作者:云昊| 类别:玄幻奇幻

    经过上千年的时间,在亚圣等一干非凡强者的帮助下,内域文明,同样发展起了大量的国家。

    而各大教派,都在这些国家的国都或者重要城市,建立了道观或者寺庙。

    然而,这些道观和寺庙,都只是传播文明和本教派思想,以及发掘和吸收有天赋者进入本教派的一个活动场所。从教派内部的地位来说,这些道观和寺庙,并不重要。

    然而也不是没有例外。

    那便是儒教。

    儒教在各国建立的学宫、学院,在儒教内部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在普通的修行者当中,儒教和其他教派也只能算得上分庭抗礼,但是在普通人心中,儒教的地位,却占据了半壁江山。

    尤其是儒教弟子在所有国家中大量建立私塾,在传播知识文化的同时,也将儒教的影响,深入民间。

    尤其是国家政府,由于儒教对于治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几乎所有的官员、官吏,都是加入了儒教或者曾经就学于儒教学宫、学院,或者至少也接受过私塾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而如今的儒家思想,和在盘古世界不同,士农工商四民中,士地位较高,但是并不贬低其他三民。除了士作为一种地位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的尊称外,其他三民,地位都相差无几。

    现在的儒家。并不歧视所谓地“奇淫巧技”,儒家中,已经正式分出了“格物致知”这一派,专门研究科技,当然,科技在现在的玄黄天中,也被称为“格物术”了。

    不过,这种不歧视,只是针对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技术。那些专门用来享乐、用来挥霍时间和财富的技术。儒家虽然并不严禁,但是却也比较排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目前的盛世中,淫靡之风。流传的并不广。

    当然,出于人的本性,杜绝是不可能的。孔宣吸取当年地经验教训,也没有这样的打算。

    正因为如此。改进后变得更加开放、眼界更加开阔的儒教,如今显现出及其惊人的生命力,发展地蓬勃程度,让人为之咋舌。而作为教主的孔宣。从中获取的功德数量,也为所有亚圣之冠,这让他修为的进境。极其迅速。

    虽然还是无法突破最后地瓶颈成圣。但是以他们的修为。哪怕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都是难得的。孔宣地进步。可以说不用多久,便可以无限接近圣人修为了。而他的力量反噬日期,也几乎被无限推移!

    有孔宣的这种进步作为例子,其他众亚圣对传教却也更加积极主动。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暗中嫉妒地,可惜大家当年都亲眼见到,孔宣和盘古关系密切,他地儒教气运之胜,更是无人可比。在其气运衰落之前,是没有人胆敢于之作对地。

    当然暗中动点手脚,那是在所难免了。其他教派也一样被人暗中动手脚以掣肘其发展,却并非儒教一家如此。

    却说那儒教体系中,在一个国家首都建立学宫,其他城市建立学院,小城市或者城镇、乡村,建立私塾。学宫属于儒教系统中仅次于教主修行之所的“凤栖岭”地第二层机构。

    在所有的学宫中,建立在大齐国首都临城郊的“稷下学宫”,便是所有学宫中最为出名、地位最高的所在。

    因为孔宣的大弟子孟柯,便在这稷下学宫之中讲学,同时也担任祭酒。(学宫的首脑称为祭酒,学院的则称为山长。相当于现代的校长。)

    而儒教的中心“凤栖岭”,也和其他教派的中心不同。

    其他教派的中心,建立在远离人类聚居地的所在,在所有国家力量都无法到达的重重山岭之中。同时也在自己的教派中心中,设立大量禁制法阵,等闲之人,根本无法进入,甚至连找都找不到。

    唯独这“凤栖岭”,却是在几国边界之处,和人类的距离更近。而凤栖岭的中心地域,虽然也是重重禁制密布,但是外围,却并非如此。

    主张“有教无类”的孔宣,坐下弟子一共三千有余,这三千多弟子,学而有成的在列国游学,但那只是三千弟子中的少部分,其余的却都在这凤栖岭,进行学习和学术研究。

    这些人在修为上未必有多高,三千弟子中,也只有一部分专心修炼战斗法门,其他人,大多数都选择了一个领域,研究学术。但是儒家有独特的“浩然正气”修行法门,虽然众人不过用来作为强身健体、延续寿命之用罢了,但是这无心而为之的修行,反而让他们的浩然正气十分精纯。再加上浩然正气的特点,让他们或许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防御能力却极其惊人。

    尤其是,儒家还有一种独特法门,可以将浩然正气集中起来,交付给专修战斗的儒家子弟使用,那

    最高的甚至可以瞬间将一个普通的天仙境界修为弟子大罗金仙初期的战斗力。

    这个名为“内圣外王阵”的独特法门,号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战斗起来,十分灵活多变,威力强大。也为了配合这个阵法,儒教弟子,大多是成群出没。其中多半普通儒教弟子和专修战斗的儒教弟子混合编队,形成了在内域文明中修行者中间名声远扬的“内圣外王战队”。

    却说那芒鞋道人,入了内域,在各国游历的同时,也在准备完成他的目的。

    这一日,他们却来到了大齐国的首都临。

    临城中现在已经发展得相当繁荣,号称“临之途。车击毂,人肩摩,城中居民数十万户”,不过这些繁荣对于芒鞋道人来说,却并不怎么在意。他来得目的,却是为了那临城郊地稷下学宫。

    目的却是为了见一见那孔宣的大弟子孟柯,看看此人才能如此。

    此时却是上午时分,正是孟柯讲学之时。那孟柯名头极大,人皆尊称为孟子而不名。讲学之时,人人蜂拥而至稷下学宫,摩肩擦踵,挥手成云。不过如此也。

    却见那孟柯到了高台之上,朗声讲学。所讲者,大致不过是地球上《孟子》之文,却又有所发挥。增加了许多新东西,和从前的《孟子》也还不太一样,但总体框架却相差无几。

    那孟子讲学,讲完一段。便让人提问,于之辩论解答。其中内容,大道、为学、治政、修身。皆无所不包。台下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隐隐然。芒鞋道人竟然感激道一股庞大的力量,从这听者之中。云集于孟子之身。芒鞋道人知道,这却是和祖玛世界信仰之力类似得一种发自信仰的力量。尤其是这种力量不但发自肺腑,而且发出这种力量的人,本身也是在努力自强不息,却比那祖玛世界中宗教信徒,但知求神、但知信仰,却不知自强不息的那信仰之力,强煞太多,更没有诸多业力添加于上,若是吸收了,却也能修为大进。

    虽然如此,祖玛世界的众神是绝对不敢让自己得信徒这样来信仰他们地。

    儒教传教,乃是传道授业解惑,授人以渔,根本不担心受业者信仰的问题。那祖玛世界,却是蒙蔽众生,窃取信仰之力,生怕众生知道真相,从而失去信仰。两者当然无法相提并论。

    这股强大念力,那孟子却也丝毫不贪恋。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力量吸收了,虽然能够增强自己的实力,但毕竟不是自己修炼出来的,用起来难免有些不顺手。而且久而久之,不劳而获,更容易增长懒惰之心,毁了向道之心,反而得不偿失。

    于是孟子在讲学得同时,不过巧妙地一个转移,将之纯化之后,却又反馈回来,回到听众之中。

    这一来一去,却也符合天道,那孟子隐隐中对天道得体悟,又有所进益,对力量的理解和掌控,也有所增强。而被孟子纯化之后的念力,效果却比从前更好,返回众人之身后,众人的修为,也隐隐有所增加。

    当然,普通百姓虽然也从孟子地讲学中,学到了浩然之气的修炼法门,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毕竟他们只是偶尔前来一听。但是那些常年听学的人,那获得地好处却就大了。

    他们的好处大,那体内浩然之气也就更强。这浩然之气本来就是发自内心的信念,和普通地修炼法门不太一样。

    信念强,浩然正气强。反过来浩然正气越强,却也越能够给人信心,增强人地信念。那地球上许多大儒,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却有着强烈信念,浩然之气强烈无比,虽然因为不懂应用,不能拿来对敌,却也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地境界,便是因为这等原因。

    总之两者相互促进,他们能够发出了的信念力量也随之增强,孟子虽然不取分毫,信念力量强了,这返还回去对他修为地促进,却也更大。

    不但如此,这一来一去间,吻合天道,两相促进,更隐隐有些许功德降临。虽然不多,但是日积月累,人数一多,那功德也就可观了。

    看得芒鞋道人暗暗点头。观一叶可以知秋,看孟子一人,便可以知道,这儒教如今蓬勃发展,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此时,那孟子正讲到浩然正气的修行方法。要说对修行法门的传授,天下众教,唯独儒教最为慷慨。这些听讲者不过普通人,却也能得到浩然正气的修行法门。

    当然,浩然正气如果不懂的应用之法,却也没有丝毫战斗力,只能纯洁心灵,增强信念,完善自我,加强体魄。那应用之法,却是教中秘传,不会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传授了。

    但是,一个世界中的生命。毕竟不是所有地人都有机会修

    |道路上,跨出一大步!久而久之,累代相续,那给生命的进化帮助却也极大。

    于此,天道当然不会吝啬奖赏。所以,浩然正气的传播,给儒教带来了极大的功德和极盛的气运。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人人都修行浩然之气,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只要将这些人中的佼佼者集中起来,传授应用法门。便可以将这些人变成儒教地战士。这无异于在普通百姓中藏兵百万!只要儒学不绝,同时不走上歧路,那么儒教将永远不会衰落!

    可是其他教派就没这么简单了。他们的修行法门,直指天道。资质不高的,却根本没有进步的可能。广传修行法门,可能会增加一些修行有成地人,但更多的人却可能毫无成果。甚至因为无人指点。还会走火入魔,那就不但不是功德,反而是因果了。

    也只有儒家浩然之气这种简单、无偏差的法门。可以这样广为传播。其他教派也是学不来的。

    却说那孟子说道:“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此皆浩然之气之功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兼于心,则馁矣……故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有人发问道:“如何养此浩然之气?”

    孟子道:“无他,心斋坐亡也,吾日三省吾身也!是法也,持心斋,入坐亡,而多省吾是也!”

    随后孟子便将具体地心斋、坐亡、省吾法门传授出来,加以讲解,听众听得如痴如醉,无不称善。

    看到此处,芒鞋道人知道不用看下去了,这儒教的发展,只要不出意外,将是无可遏制了。尤其是儒教将修行简化,推广到所有普通人身上。那浩然之气的法门,哪怕不识字的乡间老农,只要心中但有一股正气在,便可修行,不需要懂什么法门,也不需要悟什么天道,却不知不觉无形之中有了进展,正合大道无为地要求。日后自己的玄黄天的发展,还要多多依赖这儒教呢!

    却说芒鞋道人旁听孟子讲学后,却又带着众人,去了那凤栖岭。

    凤栖岭上,却是人来人往,十分繁荣,便如同一个小城镇。

    孔子(孔宣地儒教传播广泛,他本人也受到极大地尊重,人们也都尊称他为孔子而不名)号称“有教无类”,又宣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甚至教导弟子,也是从弟子那里学习,然后加以理解发挥,然后再反过来传授给弟子,所谓“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所以,这凤栖岭上,却十分欢迎有才之士前来交流、辩论、探讨。当然,只要愿意拜孔子为师者,也都被收为记名弟子。

    那三千弟子,也大多都是记名弟子。只有其中七十二人,才是入室弟子。便是所谓地“孔门七十二贤”。这些弟子,不但修学,也悟道,修行。却不仅仅是空有浓厚浩然之气,空有满腹才华,却没有战斗力之人了。这些人大多在列国中担任祭酒或者山长,乃是儒教的精英和中心。

    却说这芒鞋道人到了凤栖岭,这却是儒教中心地外围。至于孔子的居所,却是一座“仁道宫”。孔宣的本体,便在其中修行。平时出来教导弟子的孔子,不过是他的化身。

    到了凤栖岭,安顿下来,芒鞋道人便悄然消失在人群中,却径直去往仁道宫。

    仁道宫前当然密布禁制法阵,可是对芒鞋道人这盘古自然没有什么阻碍作用,于是他轻而易举的到了宫前。

    这所谓的“仁道宫”,却也并不富丽堂皇。儒教主张节俭,反对奢华,这仁道宫虽然气势宏大,但其实建筑得却也并不华丽,甚至称得上简陋。

    只见那宫门之上,一边门书写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另外一边写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踏入宫中,却见孔宣正在操琴,那音乐之声,悠悠传来。

    芒鞋道人哈哈大笑道:“孔道友,别来无恙乎?”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异世封神榜》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异世封神榜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