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宋末商贾 卷六 第五章(三)

卷六 第五章(三)

目录:宋末商贾| 作者:海红鲸| 类别:恐怖小说

    林强云取出几个布袋,带着孩子们走到放艾绒处,将挑捡好的艾绒分别装入袋中,再送到厨房去用开水煮。///7kankancom///煮了半刻时辰后捞出,解开布袋散倒入清水中浸泡,笑着说:“好了,将这些艾绒经开水煮过后,它就不会含有其他杂质和油性,不会与我们已经过滤好的油料发生反应。明天一早捞出放于太阳下晒干,然后再用手把这些艾绒搓散,捡掉肉眼能看到的杂物,就可以留下来备用了。从现在开始,全部去回去研磨珠砂,看谁磨得最快最好,得第一的人我将有一件奖品给他。”

    孩子们听说学会今天大哥教的东西后,就可以分派到各地店铺中专做印泥,本就异常兴奋,都暗自想着要尽快学会大哥教给自己的本事,能尽快赚到钱自己养活自己,不再给大哥添麻烦。再听到研磨得第一的人还有奖品,那还不拼了命地去干。所以,林强云将做印泥的道理给他们讲清楚后,这些孩子们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将他们的珠砂和油一起研磨得合于要求。

    林强云对此大为满意,当然也没有失言,当即就奖给得第一的孩子一个不到一寸大的小万花筒。

    林强云检查过了所有的珠砂油料后,便叫孩子们将已经晒干的艾绒取来,让他们自己将艾绒慢慢地分次加入到那些研磨好的油料中去,边加艾绒边搅拌,直到全部都已经成了软泥状方才让他们停手。

    接着,林强云指导孩子们互相检查,一边对他们每个人所做的印泥逐一点评一番,让还没达到要求的人再进行搅拌。全部都完全合格后,方叫孩子们取来做好的漆盒,将印泥用手拍打成型,做成比漆盒稍小些的泥块,盛入盒中压实抹平。至此,整个能用于官府大印使用的印泥盒便算完成了。

    张国明等人拿到林强云交给他们的盒装印泥后,迫不及待地取来大印,用白纸把原来的印色和林强云拿来的印泥各试着盖在纸上,还没等印泥干透,马上就端来一盆水,将盖有大印的纸放入盆中浸泡。同一张纸上的对比,显得十分清楚,印色盖的印迹一下水就开始化开,不多一会就成了一团淡淡的红色,后来连印迹也看不清了。而印泥盖的印章,则完全没有变化,在粉色的水里还是显得那么鲜红夺目,直至等了二刻时辰,还是没有一点变化。

    “好,好。真是好得很呐。”张国明笑呵呵地说道:“这种印泥用在各种文书和榜文上,就是墨水被水泡糊了,它也还不会消失。公子啊,若是我们写字的墨汁也能像此种印泥般的不怕水而又耐久,那就好了,我们所写的各种书籍也就会保存得更多更好。”

    林强云道:“张大人,写字的墨汁我还真没想到用什么办法能做成这样。但若说到要将印成的书做成不怕被水一泡就糊掉,我已经有办法了。你且等着,再过一段时间,你就能看到这样的书了。这样的书不是一本两本,而是所有经我们双木商行作坊印出来的书,全都一样,只要书籍的纸张不曾受损,这本书就照样的还能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咦,哈哈!”林强云“咦”了一声后,突然放声大笑,弄得大堂上的数十个人都愣在当地,他们实是搞不明白林强云这位双木商行的东主,也是他们这些人的上司怎么会有如此怪异的行为。

    张国明急急走到林强云身边,小声问道:“公子,有什么事这么好笑,你没事吧?”

    林强云收住笑声,对大堂上的人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一时想起了一件好笑的事,打扰大家办公了。不敢再打扰你们,走也。”

    原来,林强云刚才和张国明说起了书籍的事后,突然想到了那天一时忘掉的事,竟然也是和书籍有关。他在与那些雕印版的老师傅们谈论印刷书籍之事时,就知道这些人都是识字不多,要他们按写好的字来雕刻印版还没什么问题,但要他们把一个个活字按文章排出版来,恐怕就不是他们这些人力所能及的事了。当时他就想到,必须从新招收一批比较识字的工人外,再招些愿意改行做工的落魄文人来排版。“无忧书院”中的人,也可以为印刷作坊出一份大力的。林强云看过此时的不少书,其中既有手抄本,也有雕版印刷本。手抄本也还罢了,在断句的地方还会有些黑点可资分辨。但雕版印刷的书中,却是有一半左右的都没有任何可以断句的符号。另外一半则或是有黑点断句,或只稍空开一点——或者说空开半个字的距离,作为断句的区别,让人很容易将书中的意思弄错,甚至根本就想不明白书中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林强云对“无忧书院”中人的打算,是可以教会他们使用标点符号,再由书院中的这些人遴选出一批、现时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最需要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之类的书籍,全部校核一遍,加上标点符号后先行排版刊印,只要质量有保证,价钱又比其他雕版印刷的书籍便宜,就一定能赚到银钱。另外,还得从“无忧书院”中把那些既没有当官为吏能力,又没有什么文才,只知道在书院内吃完了空谈的秀才们,拉到印刷作坊来,作为排好版后的校对员来使用,不但保证了自己名下的印刷作坊所出的书籍能有最好的质量,还让这些废物般的文人为生活所需做出必要的劳动,赚钱养活他们自己。林强云可不想在自己的土地上,出现有那怕是一个,会吃不会做,而且还成日价怨天骂人的家伙。

    这种招收识字工人和“无忧书院”的事交给沈念宗去办之后,结果倒是让林强云意想不到的顺利,他也一时想不清楚事情为什么会和自己所想象的不一样。

    这时代识字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也不算太少,招募的榜文一出,胶西县一地很快就有六七十人前来报名,经过沈念宗他们考核后,招到识字比较多,差可一用的人二十五名。

    位于莱阳县山里的“无忧书院”,出现的情景更是让林强云觉得好笑。书院中的人开始时没一个人愿意来做此种贱业,后来一听前去要人的沈念宗说起,凡是双木商行印刷作坊出的书,都会在书上印出编撰、校核、校对等参加人员的名字后,如同多日不曾吃到一餐饱饭的人见到美食一般,那些没被选中编撰、校核,而又自认有学问、有文才、有本事,而又没名气的人,全都想到印刷作坊来做校对。至于有没有工钱,工钱是多少他们倒是全不在意。这些人在意的是能不能到作坊里来做这一份他们能做,而且还能出名的事。

    吴炎和司马景班的三架铁甲车还没完全做好,这些天却又被林强云拉来一起,商量着做印刷机了。

    林强云专门要吴炎派出两个技术最好,也最肯动脑筋人,要这两个人负责将铅铸成铅字的坯料,以便那些雕版师傅们用来刻成字。林强云记得自己看过用于印刷的铅字是在靠字一端的部位开有一条半圆槽的,就也要求将字坯也做出一个半圆槽来。

    那两位铁匠一听所需要的铅字坯以后,其中的一个马上就对林强云说:“师祖,若是这些字不是急着等用的话,徒孙有一个方法可以将这种铅字做得更好。”

    林强云大为高兴地问道:“哦,有什么好办法,快说出来听听。”

    那人道:“到了此地以后,这里的各州、县官府的官印全都要换掉,一时间又找不到高手玉匠来重新刻制玉石官印。所以,沈大总管和张大人就想到让师傅铸出铜印……”

    “啊!”林强云叫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按铜官印般的做法,以原来的官印外形为样本,做出其外形的泥范,刻木为字做成底面字印的泥范,将两个泥范合在一起再铸成铜官印么?”

    看到这两个徒孙都连连点头,林强云口气一转,叹道:“可惜我们所需要的铅字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那么小的泥范做起来太难,铸出来的铅字肯定不好,说不定连用都不能用呢。哦,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另外还想到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禀告师祖,徒孙姓程,叫禾生,徒孙出世时正是施禾(水稻插秧)时节,所以就取了这个名。”程禾生显然也是个喜欢说话的碎嘴子,指着另一个不大说话的同门说:“他是我师弟,姓崔,叫大财。不过据徒孙所知,他们崔家虽然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崔大财’的名,却没把财催回家里来,反是把家里还能勉强糊口的二十多亩田,让他的名字给催到别个大富人家里去了……”

    林强云:“哎哟,好了,好了。别说这些闲话,我们还是想想怎么把需要的铅字做出来吧。”

    一直低着头没说话的崔大财,不敢看林强云,把头稍抬起一点小声说:“师……师祖,徒孙想按师兄所说的办法是可以做得好铅字。我们不做泥范,而做成像我们打制无羽箭镞一样……不对,和打制箭镞不一样的铁范、或者铜范。比如,将铸铅字的模范分成两个或是三个以至四个来做,上面专做成一套铁范就够了,底下的字范,则是有多少个字我们就做出多少个字范来,而且……依徒孙想来,用来印书的铅字又不必做得很深。所以,我们用薄铁片或是薄铜片做字范,再底下垫上平铁块或是平铜块,只要能让我们印书时可以方便印出好的字样就行了……”

    “哈哈,不错,这个办法真是不错呐!好,你们两个要先记一功,等我们印书作坊开起来以后,将会给你们每人度支一百两的赏银。”林强云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一刻他真的是乐不可支。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宋末商贾》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宋末商贾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