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好孬之变
目录:红楼从辽东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类别:历史军事
在十七世纪初,全世界人口五亿,而大周人口在一亿七千万左右,加上周边一圈的藩国,的确不愧于上国之称。
而京城作为大周的政治中心,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亿万人口的生活走向。
大太监戴权去贾府索要鲜鱼,先不提贾政, 贾赦是如何的手忙脚乱,背后的含义就令无数人在揣摩。
唐清安自诩为棋手,在京城各方视线里,如今却还仍然是个棋子,一颗落入了视线的棋子。
唐清安收到京城的书信,冷哼一声就把信中的内容略过一旁。
为什么不学戚继光而学毛文龙,就是考虑到这些乱七八糟的糟粕之事。
孤悬海外虽然缺少物资,但是却也有它的好处。
那就是远离这些勾心斗角弄权之事,虽然仍然能牵扯到他,到底不像在内地那般,没有太多周旋的余地。
整个金州,开始炎热起来。
唐清安领着官员,寻到一处山坡上,从山上放眼望去,映入眼帘中皆是农田。
田垄上,百姓们挑着担子,正为田地里浇水。
这里远离水源,最近的小河也有十几里,如果修建水利沟渠,可以引水来灌溉。
只不过金州收复日短,且以前的田亩并没有开垦这么多,不像现在哪怕是沙地也利用了起来。
汉人经历过两次超大规模的迁移。
第一次是在五胡乱华时期, 超过两百万人口迁移, 彻底开发了江南,不光令江南有了富裕的基础,也保留了汉人之火种。
第二次则是北宋覆灭时,这一回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让南方的田亩增多了。
从南宋时期开始,先后有了“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等等谚语。
从汉朝开始的关中产量之地,如今轮到了更为富庶的江淮。
对比这些,辽左人口南下的迁移,以致于金州突破二十万人口,论规模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而不管是哪一次的迁移,对老百姓来说都是苦难。
金州一样如此。
想要在此地修建好水利,让这里变成熟田之地,不是一日之功可成。
只能和历史上的祖辈一样,用人的肩膀,来喂足大地,一步一步夯实。
不光大人们挑着担子,那些个孩童一样如此。
“哇。”
一个孩子实在挑不动了,放下了扁担哇哇的哭。
身后的大人稳稳的挑着肩膀上的担子,还顺便踢了一脚那孩儿,那一脚可不轻。
那孩子眼泪也没来得及擦, 又把扁担扛到了幼小的肩膀上。
一边哭一边跟在大人身后,没几步就落了后面。
“唉。”
唐清安叹了口气,内心说不出的滋味。
虽然蜀黍抗旱,需要的水分远少于小麦水稻等产物,甚至比玉米都要少。
但是比起现在的金州,一样不是容易之事。
这是跟老天争命。
领着官员视察了田野,人群中的李成贤突然离开,下了田地中摸索了一阵。
负责此地的卫佥事,看到李成贤的动作,一脸的忐忑,内心揪起。
唐清安没有种过地,哪怕穿越到红楼,从幼时就在薛家做学徒,这些时日虽然抓紧学习,也只是流于表面。
无数次的带着人巡视田野,是彰显对农事的重视,让人不得轻慢。
李成贤拔起一颗苗子,冷着脸上了田垄。
“这双株苗是怎么回事?”
那卫佥事见状,吓得吞吞吐吐,辩解道,“可能是有遗漏。”
李成贤拉着那人到田垄上,随手指了指几处,皆是如此。
“难道这些都是遗漏吗?”
那人无法辩解。
身旁的人则像唐清安解释。
“这定苗前,要留壮苗,不留双株苗,二茬苗等,因为后面几等产量不丰,且容易带病,要正是传染开就是大祸。”
听完后,唐清安恍然,脸色也难看起来。
金州已经彻底清田,全部转为军田,田产所出都要交公,只跟百姓留下口粮,保证不饿死人。
如此这般,当然有懒汉,或者不服气的人投机取巧,不用心思只为偷懒。
这个机制肯定是不好的,但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从光复金州时的人均七八亩田,下滑到人均三亩,而且涌入的人口还在增多。
唐清安十分清楚,以后人均一亩都没有。
更甚至两人均一田都有可能。
解决的办法无非是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获得更多的土地,节流就是让每亩土地都要高产。
开源靠军士,节流靠官员。
“罢了他的官,贬为民,并且下文给金州各地,以儆尤效。”
听到唐清安的话,那卫佥事见求饶无用,立刻变了脸。
“我乃朝廷任命的官员,将军无权罢免我,想要处置我,请给出朝廷的公文。”
唐清安闻言笑了,对着身后的人笑道。
“填一份空札给他。”
那人又变了脸,苦苦的哀求。
“既然将军不愿留我效命,何不放我回山东?”
唐清安不理他了。
巡视金州各地半旬,唐清安才回到金州城。
老熟人,原辽东都司工科官员,负责东海堡火药坊的蔡文,从平湖岛上岸。
正汇报着军械所之事,有人进来急报,小黑山军营不守军令。
小黑山一带,是复州和金州的前线,双方都派了重兵把守,负责此地的将领是千总李伯升。
李伯升是金州的将领,属于主动反正的将领,对朝廷的忠心是有的,而且也能打仗。
不等唐清安派人去调查,李伯升主动赶回了金州城,向将军汇报。
军中新募了几千兵,大部分都是辽左各民,和蛮族有血海深仇大恨,希望早上复仇。
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按照将军军令,各部不得出去浪战,而是严守驻地,监督蛮兵。
李伯升军中退了一批人,募了这些人进来,其中一个堡子的人,三十几人的队伍,竟然违令出堡。
在一处庄子里埋伏蛮兵,袭杀了三名蛮族骑兵,却跑了两人,很快有带着人杀了回来。
如此这般,却伤亡了一大半,只剩余十几人逃了回来。
李伯升解释完,说自己回去后,就会严惩这些人。
唐清安了然。
任何事物有好处也有坏处,这些新募兵虽然敢和蛮族拼杀,却因为复仇心之强,竟敢违背军令。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就看如何处理。
“我回来后,公房里积压的文书,关于你处就有三份,皆是如此,之前为何不管?一定要等我出面?”
李伯升解释说。
“军中调来了两百新兵,都报复心之甚,的确不好管,属下早就严令了几次,却仍然有人敢违背。
实在是有些人已报了必死之心,视军令于无物,又有人带头违抗,有个叫万三的,就是此人开的头,威望颇高,我才打了二十军棍,原本以为能消除一二,却不想还是如此,回去后定然重重责罚。”
唐清安笑道。
“看来你李字营姓万了。”
噗通。
李伯升当即跪下,脸色大变。
“属下……属下保证,以后一定不会有此事发生。”
沉吟了一番。
这等士气需要好好利用,而不是一味的打压。
本来就是看中对方的敢战之心,而打压过甚,岂不是做了无用功,但是无视军令又是不行的。
说来说去不过是主将的能力不行,又不只是李伯升手下才有这些人,而他处却闹得最多。
“让那万三来见我。”
自己到底要见见这等人,虽然募了这么多人,自己并没有真正走入这些人心中。
这个万三竟然有名气,可见还是有些本事的,唐清安想通过和此人聊一聊,看有没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更好的引导。
李伯升离开了总兵府,摸了一头的汗,咬了咬牙,骑着马带着亲兵归去。
“万三,你他娘的跟老子出来。”
军帐里。
一名躺在床上养伤,正吹着牛自己杀的那蛮兵是如何求饶,其余人不信。
“蛮兵虽然可恨,但是却没有你说的这么怯弱,如何会求饶。”
“哼,你却是错了,都是人如何又不怕死?等我伤好了,再去杀几个给你们看看。”
“你可别了,再犯此军令,小心你的人头。”
“是了是了,千总对我们还是不错的,到底也是有心维护我们,像其他各处,有敢犯军令的,可不是你这般打些军棍了事。”
众人本来都互不相识,原是辽左各处的军户。
前文说过,辽东军户过的很苦,连内地的佃户都不如,军户且不是士兵。
这些人家破人亡,一路逃到了金州,又入了营,聚到了一起,有着共同的话题。
都有一起报仇的心。
只不过没人敢违令。
军户又强于民户的一点,就是如此。
虽然日子过的不如民户,但总归和军制接触,知道军令森严,不可轻违。
众人说笑着,突然帐外传来千总的怒骂,各自望了眼,知道营中有人大意,伤亡了不少。
这番千总从金州回来,这语气肯定被罚了。
“自己保重吧。”
千总真的还挺够意思的,他们也不想千总为难,只能对万三如此说道。
万三忍着屁股上的伤疤,被人搀扶着出去,果然见到千总一副怒容。
“才他娘的二十军棍,装什么孙子。”
万三闻言,推开了旁人,独自站着等待千总的处置。
内心盘算了家里婆娘小子,算清楚人头之后,竟然露出了笑容,自己倒是够本了。
“你妈的还笑。”
李伯升一鞭子下去,万三痛呼一声,捂着脸埋怨。
“头,你杀我不恨你,你难道不晓得我怕疼,何苦还要让我受这个苦处。”
李伯升鞭子挥不下去了,扔到地上恨恨地说道。
“把你的伶牙俐齿,拿去跟将军说吧。”
而京城作为大周的政治中心,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亿万人口的生活走向。
大太监戴权去贾府索要鲜鱼,先不提贾政, 贾赦是如何的手忙脚乱,背后的含义就令无数人在揣摩。
唐清安自诩为棋手,在京城各方视线里,如今却还仍然是个棋子,一颗落入了视线的棋子。
唐清安收到京城的书信,冷哼一声就把信中的内容略过一旁。
为什么不学戚继光而学毛文龙,就是考虑到这些乱七八糟的糟粕之事。
孤悬海外虽然缺少物资,但是却也有它的好处。
那就是远离这些勾心斗角弄权之事,虽然仍然能牵扯到他,到底不像在内地那般,没有太多周旋的余地。
整个金州,开始炎热起来。
唐清安领着官员,寻到一处山坡上,从山上放眼望去,映入眼帘中皆是农田。
田垄上,百姓们挑着担子,正为田地里浇水。
这里远离水源,最近的小河也有十几里,如果修建水利沟渠,可以引水来灌溉。
只不过金州收复日短,且以前的田亩并没有开垦这么多,不像现在哪怕是沙地也利用了起来。
汉人经历过两次超大规模的迁移。
第一次是在五胡乱华时期, 超过两百万人口迁移, 彻底开发了江南,不光令江南有了富裕的基础,也保留了汉人之火种。
第二次则是北宋覆灭时,这一回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让南方的田亩增多了。
从南宋时期开始,先后有了“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等等谚语。
从汉朝开始的关中产量之地,如今轮到了更为富庶的江淮。
对比这些,辽左人口南下的迁移,以致于金州突破二十万人口,论规模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而不管是哪一次的迁移,对老百姓来说都是苦难。
金州一样如此。
想要在此地修建好水利,让这里变成熟田之地,不是一日之功可成。
只能和历史上的祖辈一样,用人的肩膀,来喂足大地,一步一步夯实。
不光大人们挑着担子,那些个孩童一样如此。
“哇。”
一个孩子实在挑不动了,放下了扁担哇哇的哭。
身后的大人稳稳的挑着肩膀上的担子,还顺便踢了一脚那孩儿,那一脚可不轻。
那孩子眼泪也没来得及擦, 又把扁担扛到了幼小的肩膀上。
一边哭一边跟在大人身后,没几步就落了后面。
“唉。”
唐清安叹了口气,内心说不出的滋味。
虽然蜀黍抗旱,需要的水分远少于小麦水稻等产物,甚至比玉米都要少。
但是比起现在的金州,一样不是容易之事。
这是跟老天争命。
领着官员视察了田野,人群中的李成贤突然离开,下了田地中摸索了一阵。
负责此地的卫佥事,看到李成贤的动作,一脸的忐忑,内心揪起。
唐清安没有种过地,哪怕穿越到红楼,从幼时就在薛家做学徒,这些时日虽然抓紧学习,也只是流于表面。
无数次的带着人巡视田野,是彰显对农事的重视,让人不得轻慢。
李成贤拔起一颗苗子,冷着脸上了田垄。
“这双株苗是怎么回事?”
那卫佥事见状,吓得吞吞吐吐,辩解道,“可能是有遗漏。”
李成贤拉着那人到田垄上,随手指了指几处,皆是如此。
“难道这些都是遗漏吗?”
那人无法辩解。
身旁的人则像唐清安解释。
“这定苗前,要留壮苗,不留双株苗,二茬苗等,因为后面几等产量不丰,且容易带病,要正是传染开就是大祸。”
听完后,唐清安恍然,脸色也难看起来。
金州已经彻底清田,全部转为军田,田产所出都要交公,只跟百姓留下口粮,保证不饿死人。
如此这般,当然有懒汉,或者不服气的人投机取巧,不用心思只为偷懒。
这个机制肯定是不好的,但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从光复金州时的人均七八亩田,下滑到人均三亩,而且涌入的人口还在增多。
唐清安十分清楚,以后人均一亩都没有。
更甚至两人均一田都有可能。
解决的办法无非是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获得更多的土地,节流就是让每亩土地都要高产。
开源靠军士,节流靠官员。
“罢了他的官,贬为民,并且下文给金州各地,以儆尤效。”
听到唐清安的话,那卫佥事见求饶无用,立刻变了脸。
“我乃朝廷任命的官员,将军无权罢免我,想要处置我,请给出朝廷的公文。”
唐清安闻言笑了,对着身后的人笑道。
“填一份空札给他。”
那人又变了脸,苦苦的哀求。
“既然将军不愿留我效命,何不放我回山东?”
唐清安不理他了。
巡视金州各地半旬,唐清安才回到金州城。
老熟人,原辽东都司工科官员,负责东海堡火药坊的蔡文,从平湖岛上岸。
正汇报着军械所之事,有人进来急报,小黑山军营不守军令。
小黑山一带,是复州和金州的前线,双方都派了重兵把守,负责此地的将领是千总李伯升。
李伯升是金州的将领,属于主动反正的将领,对朝廷的忠心是有的,而且也能打仗。
不等唐清安派人去调查,李伯升主动赶回了金州城,向将军汇报。
军中新募了几千兵,大部分都是辽左各民,和蛮族有血海深仇大恨,希望早上复仇。
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按照将军军令,各部不得出去浪战,而是严守驻地,监督蛮兵。
李伯升军中退了一批人,募了这些人进来,其中一个堡子的人,三十几人的队伍,竟然违令出堡。
在一处庄子里埋伏蛮兵,袭杀了三名蛮族骑兵,却跑了两人,很快有带着人杀了回来。
如此这般,却伤亡了一大半,只剩余十几人逃了回来。
李伯升解释完,说自己回去后,就会严惩这些人。
唐清安了然。
任何事物有好处也有坏处,这些新募兵虽然敢和蛮族拼杀,却因为复仇心之强,竟敢违背军令。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就看如何处理。
“我回来后,公房里积压的文书,关于你处就有三份,皆是如此,之前为何不管?一定要等我出面?”
李伯升解释说。
“军中调来了两百新兵,都报复心之甚,的确不好管,属下早就严令了几次,却仍然有人敢违背。
实在是有些人已报了必死之心,视军令于无物,又有人带头违抗,有个叫万三的,就是此人开的头,威望颇高,我才打了二十军棍,原本以为能消除一二,却不想还是如此,回去后定然重重责罚。”
唐清安笑道。
“看来你李字营姓万了。”
噗通。
李伯升当即跪下,脸色大变。
“属下……属下保证,以后一定不会有此事发生。”
沉吟了一番。
这等士气需要好好利用,而不是一味的打压。
本来就是看中对方的敢战之心,而打压过甚,岂不是做了无用功,但是无视军令又是不行的。
说来说去不过是主将的能力不行,又不只是李伯升手下才有这些人,而他处却闹得最多。
“让那万三来见我。”
自己到底要见见这等人,虽然募了这么多人,自己并没有真正走入这些人心中。
这个万三竟然有名气,可见还是有些本事的,唐清安想通过和此人聊一聊,看有没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更好的引导。
李伯升离开了总兵府,摸了一头的汗,咬了咬牙,骑着马带着亲兵归去。
“万三,你他娘的跟老子出来。”
军帐里。
一名躺在床上养伤,正吹着牛自己杀的那蛮兵是如何求饶,其余人不信。
“蛮兵虽然可恨,但是却没有你说的这么怯弱,如何会求饶。”
“哼,你却是错了,都是人如何又不怕死?等我伤好了,再去杀几个给你们看看。”
“你可别了,再犯此军令,小心你的人头。”
“是了是了,千总对我们还是不错的,到底也是有心维护我们,像其他各处,有敢犯军令的,可不是你这般打些军棍了事。”
众人本来都互不相识,原是辽左各处的军户。
前文说过,辽东军户过的很苦,连内地的佃户都不如,军户且不是士兵。
这些人家破人亡,一路逃到了金州,又入了营,聚到了一起,有着共同的话题。
都有一起报仇的心。
只不过没人敢违令。
军户又强于民户的一点,就是如此。
虽然日子过的不如民户,但总归和军制接触,知道军令森严,不可轻违。
众人说笑着,突然帐外传来千总的怒骂,各自望了眼,知道营中有人大意,伤亡了不少。
这番千总从金州回来,这语气肯定被罚了。
“自己保重吧。”
千总真的还挺够意思的,他们也不想千总为难,只能对万三如此说道。
万三忍着屁股上的伤疤,被人搀扶着出去,果然见到千总一副怒容。
“才他娘的二十军棍,装什么孙子。”
万三闻言,推开了旁人,独自站着等待千总的处置。
内心盘算了家里婆娘小子,算清楚人头之后,竟然露出了笑容,自己倒是够本了。
“你妈的还笑。”
李伯升一鞭子下去,万三痛呼一声,捂着脸埋怨。
“头,你杀我不恨你,你难道不晓得我怕疼,何苦还要让我受这个苦处。”
李伯升鞭子挥不下去了,扔到地上恨恨地说道。
“把你的伶牙俐齿,拿去跟将军说吧。”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从辽东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从辽东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