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清虚道德天尊 正文 第四百一十三章.交代情节不喜勿看

正文 第四百一十三章.交代情节不喜勿看

目录:清虚道德天尊| 作者:豫章| 类别:玄幻奇幻

    第四百一十三章交代情节不喜勿看

    不知为什么当听到唐济名字时唐三藏心没有由来的一颤,而眼前这个一身酒气似乎吊儿郎当的少年在唐三藏眼却是那么的亲切。 看小说就到~

    “唐济……唐济……”一遍遍在口咀嚼这个名字,此时的唐三藏竟然有些呆。

    自与唐三藏相见,唐济也同样感受到一种源自血脉之亲切。这时听唐三藏不断念叨自己的名字,唐济忍不住开口接道:“我母皇说我父乃大唐高僧,有大志欲济天下,故而给我取名唐济”

    听到唐济这番话唐三藏直觉的脑袋嗡的一下,瞬间明了天机。

    此时的唐三藏看着唐济嘴不停的哆嗦,“你……你……”

    “您这是怎么了?”在面对着唐三藏时,唐济总是有一种自内心的亲切,见唐三藏如此连忙上前关心的问道。

    “没事,没事。”毕竟是准圣,即使心翻起滔天巨,唐三藏也在瞬间平静下来。看了一眼唐济,唐三藏心下微叹一声出言道:“公子既然来贫僧佛堂之既是有缘,不妨来吾佛堂之听贫僧讲禅吧。”

    “好啊”听唐三藏之言,唐济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却是将自己师门忘得一干二净。

    ……

    且不说唐三藏与唐济父子在佛堂之讲禅,再说自当日得清虚提点之后,武皇后展开了自己在政治上的一些手段。

    要说这武皇后也不同寻常,当年在太宗皇帝选秀女时被选入宫封为才人并因相貌出色被太宗皇帝赐名为媚娘,而后不久就赶上太宗皇帝去世。那时的武媚娘只能因太宗皇帝去世而随着剃度出家。

    那武媚娘后来是怎样再度回宫的?也不能是说回就回,她毕竟是太宗的妃嫔侍妾,又出家当了尼姑。原来是李治的妻妾大闹矛盾,给了李治接她回宫的大好机会。

    李治的皇后王氏,是以其出身高贵、淑静贤德而被立为皇后的。她的确美丽端庄,但美丽的脸像个石膏像,极少有表情,更难见到其笑容。因其出身名门,又多了一份目空一切的高傲,美丽的眼睛总是看着自己的脚尖,眼睑总是低垂着,毫无声色,像个死羊。她假意顺从李治,又似乎拘泥过了头,使李治感到厌倦。况且她又是关陇大族的后人,有她在李治身边,使李治成了被监视的对象,不得不小心翼翼。在朝堂上,那些老臣为尽责任,总是无休止地劝谏;回到后宫,李治面对皇后,也还是得小心谨慎。他前后应付,不得要领,成了个儿皇帝。

    李治像是个笨孩子,家长看得太紧就设法逃避,而逃避的地方便是淑妃宫。

    淑妃姓萧,李治作太子时是他的太子妃,即位后拜为淑妃此女美丽动人,又天性活泼,妖痴可爱,本不是个好妃,但大当时的情景下,李治宁可躲入淑妃宫,不愿去见皇后。这在后宫制度下是极为不正常的,这叫冷落皇后,专宠偏妃,弄不好是要出乱子的。

    不久,李治与武皇后的事为王皇后探知,她更是大为恼怒,一个淑妃就让皇帝准落了自己,如今皇帝又爱上了尼姑。王皇后也算是个有算计的女人,如今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是淑妃,她想:莫如把那个尼姑拉入后宫,以夺淑妃之宠。而那个尼姑仅是先皇的侍妾,地位卑下,谅入宫也不致为患。等到先用她取代了淑妃,再加头除掉她,不过轻而易举事。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柳氏,母亲也赞同。因为事大,又找舅父商量。舅父柳奭,出身关陇豪族,曾祖父是北魏的大臣,祖父和父亲都在隋朝做高官。柳奭很有才学,在贞观年间官至书舍人。后因外甥女为皇太子妃,升为兵部侍郎。太子妃被立为皇后,柳奭又迁升书侍郎。他的升适与皇后有关,命运拴到了皇后身上。皇后因皇上专宠淑妃,他不能坐视不管。他听了王皇后和柳氏的计划,也以为可行。而且强调武氏在朝无任何依靠,将来或杀或逐都极容易。因此,主张行。

    有了舅父的支持,王皇后便派人入感业寺,让武媚娘蓄,以待入宫。随后把自己的做法向李治说明,自己不言她的离间计划,只表示自己的贤良德性,以博李治的心欢。李治是个没有算计的人,听皇后一说,便满心欢喜,对皇后的态度也热情了许多。

    武媚娘见当今皇后让她蓄和准备再度入宫,心里既高兴又惊疑。从皇帝要接她回宫的为难表情和迟迟未动,应该是皇后的阻力当其冲。如今皇后主动要她入宫,她认为绝不那么简单。然而,即接她入宫,就先不用多想,离开寺院后再相机而动。

    不久,宫果然来了人,把武媚娘打扮梳妆了一番,拥上一乘小轿,抬入后宫。

    侍女为武则开打开轿帘,王皇后笑脸相迎。一阵嘘寒之后,皇后半吞半吐地说出了接她回宫的意图。是说并不知武氏入寺之事,后来听说她在寺受苦,皇帝又思念于她,才接她出宫的。 看小说就到~武媚娘也假装惶恐、惊喜,向皇后和魏国夫人跪拜,感谢天恩。随后就在正宫的偏室住了下来。

    当晚,王皇后把皇帝接入正宫,为武媚娘的入宫接风,为皇上与武氏圆房。从此,李治下朝即来正宫,武氏劝他多礼皇后。李治也从心底感念皇后的贤德,与皇后恢复新婚时的于飞之好。皇帝不再去淑妃宫了,皇后重又获得了李治的垂爱,她以为计划成功,也真的很喜欢武媚娘。

    这武媚娘果然也有了忍性。这是她为才人十几年、做尼姑三年获得的硬功夫,她不再是将军府的女公子。在皇后面前,她总是殷勤向上,显得极为知恩相报,没有些许虚与委蛇的意思。这样一来,武假成真,连丝毫瞧不起这个先被太宗遗弃,再做尼姑的魏国夫人柳氏,也对武皇后改变了态度,常常温语相加,就像对自己的亲女儿一样。

    于是,每当李治回宫皇后总说武氏如何知书达礼、贤淑聪明。李治仁厚,以为皇后与武氏相处甚洽,以为武氏真的心地纯良,他坦然接受正宫里的一后一妾,很少临幸淑妃宫。

    其实不管皇后,无论皇帝,都太小看了武媚娘。以她的聪明才智,以她在后宫寺院多年锤炼的心计,她怎能把皇后瞧在眼里。她认为这个花瓶一样的女人太愚蠢,没有任何头脑,自己身处险境,还自我感到得计。武媚娘很快就看清了她们的那个计谋,她完全看透了她们。对于这个似有权执的、自己未来真正的敌人。严格说来皇后和柳氏这母女,就够上她势均力敌的对手。如今自己还得对她们曲意逢迎,不过自己还必须依靠她们、利用她们罢了。武媚娘当时就想未来真正失败真正可怜的人儿肯定这一对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母女。

    那时的武媚娘身居正宫的别室,没有认为自己是皇后借用的她,她很自信,以为是皇后找到了最适合、最锋利的自杀的匕。随着皇帝对她频频的宠幸和那份热烈的爱,使武皇后更加自信,她在后宫才是最优秀的,这个庞大的正宫应该是她的。

    没过多久,她便怀上了皇帝的龙种。她欣喜若狂,就凭这凭着皇帝热爱她而得出的结晶,她也要向大唐政权多要些东西了。

    但是,她不会像皇后那般愚蠢,就是耍了点小聪明却遗下她这么个更大的祸患。武皇后本是个十分欢快而又大度的女子,她不想凭借女人们那些小谋小计去获得,她对女人们忌妒和争宠很厌烦。然而,经过十几年的深刻教训,她也要多少用一点女人的天然条件,她清楚自己的手段,只要出手,就让她不同凡响。

    要说王皇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淑妃也做了替罪羔羊。她们相继完全失宠,又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武媚娘。但是,她们不是武媚娘的对手,又一起败下阵来。

    经过艰苦的反复争斗,武媚娘终于荣登皇后宝座。当她登上肃义门,接受百官朝贺时,以光彩夺目的形象立于诸臣之前,朝拜者欢声雷动。面官们看到的似乎不是一个皇后,而是一个皇帝,一个唐太宗威仪的女皇帝。“女主武王”的朝代难道真的开始了吗?

    当时的武后还没有那么想,她只想辅助李治,再造一个贞观之治出来。她心里明白,斗争刚才开始,关陇旧势力会怎样仇恨她、顽抗她。身为元舅、朝辅和顾命大臣的长孙无忌会怎样组织力量向她反攻倒算,朝的重要官位仍为旧臣们掌握,鹿死谁手,实在还很难说,以李治的仁弱,困难的一方不是关陇集团,而是她自己。

    她必须培植自己的力量。

    这时出现一个人,此人乃是人教四代记名弟子,此人名叫许敬宗。这许敬宗才即离,又有经验,为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同时又有截教五代外门弟子李义府以书侍郎参知政事。

    有此二人已可打破朝旧势力的一言堂局面,但还远远不够。所以,在李治宣布大郝天下的那一天,她却上了个奏表:“陛下前以妾为宸妃,韩瑗、来济面折庭争,此既事之极难,岂非深情为国,乞加褒赏。”武皇后此时提到的韩瑗是当朝宰相之一,来济是书令,都是权高位重的旧臣,此二人是反对封“宸妃”的顽固官员。武则天在那特别的日子里上了这么个特别的表章,使朝诸臣极为震惊。而韩瑗、来济更加恐慌,连忙申请辞官,自然未得允许。很明显,这是武后在大赦天下的特殊日子里,她以极为宽容的姿态出现在百官面前的。而宽容的另一面是什么?百官已知李治没啥心计城府,后位是她自己争来的。如今见她亲自上表,去表扬她的敌人,在胜利之后表扬她的敌人,这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皇后有多深的城府啊。

    对武后的作为李治已经习惯。比如,新立皇后是在宫内,不能在大庭广众,后宫女人哪怕是皇后也不许与世人见面的。但她非要选择肃义门,性格温柔的李治同意了。不同意怎么行?兴奋无比的新后像个天真的少女,像是磨着她的情人去看庙会。在爆的万人欢呼的场面,李治还真被感染了,他第一次见到如此热烈的场面。过后,李治仍忐忑不安,这是违反大唐礼制的。然而他的新后却说:“礼制是人创的,我们创造了这个开天辟地的仪式,也要做出先人没有做过的事”想一想,他也心安理得。

    李治看着兴致勃勃,脸色红润的武后,心里顿感轻松,前所未有的轻松,好像自己新立的不是皇后,而是皇帝。这是百官的共同想法,更是长孙无忌的想法。李治的轻松,正是因为自认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如今既然有人替他上台打擂,才有卸下重担的轻松。何况,替代自己的是妻子。李治,确实儒弱、仁厚。

    面对朝局和儒弱的丈夫,武则天感到很沉重。过去自己只想做个梦想的女人,现在她的理想破灭了。她要为丈夫的江山、为自己、为女人去征战,去打倒无比强大的旧势力、旧规矩,她不能错走一步,必须坚定、沉着。她要做男人的事情、要做皇帝的事情了。她虽然仍无做皇帝的妄想,却知道做的是皇帝的事情。不知道成不成,但她要试一试。她很有信心。

    为了革敌鼎新,她劝丈夫下诏改元。两个月后,大唐改元显太,以公元656年为显庆元年。随后,她要在显庆元年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她已有二子,长子李弘,次子是在即皇后位前生下的,取名李贤,被封潞王。她示意礼部尚书许敬宗上书请另立太子,许敬宗不愧史显通,他引经据典,以天象为儆,地坤为示,又用通俗形象的枝干、衣裤作比兴,说明必须废去庶出的李忠,而立武后生的嫡子。不然,开象不容、地坤不承、大树倒着栽、衣裤颠倒穿,官民心里不跳实,东宫的原太子心里不安宁。

    显庆元年正月,李治下诏立长李弘为太子,于志宁为太子大师,书令崔敦礼为太子少师,许敬宗、韩瑗、来济为太子宾客,李义府兼太子左庶子。大赦天下。废太子李忠被封梁王,实任梁州刺史。

    也正是这个时候祖师清虚驾临告诉武皇后岂有人主帝王命格。

    知道自己这位祖师乃是上古人皇神农氏帝师的武皇后对祖师的话根本不会怀疑,而也正是因为这个使得武皇后野心萌生,渐渐的有了掌控天下的心思。

    立太子不久,李治又旨尊武士彟为司徒,赐爵周国公,母亲杨氏晋封代国夫人。这年十一月,武后又后一子,取名显,受封周王。为示庆贺,为百官普升勋级。

    稳固了自家阵地,武则天开始帮李治整饬朝纲,清理顽旧,向天陇集团扬刀冲锋。

    武则天盯住了关陇之、顽固元戎长孙无忌的一切动作。自武后册立大典甩袖而去后,长孙无忌隐居编撰《武德贞观二朝史》,从编史更觉武后的可怕,因此一刻也未放心朝局,在幕后策划扼杀武后势力的计划。宰相韩瑗、书令来济被武后拉入她们的营垒,他知道此二人是两营之关键,他们是关陇干将,不会为武后所用。

    于是,长孙氏令韩、来二人先难,要求召回褚遂良,并向李治儆示女祸误国的道理,让武则天招架不住。果然韩、来二人仍是关陇干将,他俩咬住李治,反复上奏,并鼓动臣工起哄。韩、来及受鼓动的旧派官员果然掀起一股上书风潮,纷说褚遂良是谋国老臣、社稷干城,“无闻罪状”,为“谗谀相诋”被逐,再不召回,朝臣之心就要乱了。还拿褒姒、妲已这些老掉牙的“赫赫周宗,褒姒灭之”等典,讽谏高这示,冷落武后。

    这些招数对武则天来说,已不算招数,她很感到失望。这位曾左右太宗朝纲的权臣、元舅长孙无忌,竟拿不出一式高招对付她。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用红颜误国那个老一套招法,用在李治和她身上,实在不算个招法。就是再让褚遂良回朝又能怎样?人老了,该进坟墓了。她告诉李治,不理他们就完了。果然李治不加理睬,不予允许;韩瑗等人以辞官威胁也不允准。长孙无忌等没办法。

    不知是被胜利冲昏头脑,还是本性决定,这时在李义府和皇帝身上出了点纰漏,给敌人抓住把柄,算是后院起了两把火

    一个洛州的淳于氏,犯了奸情罪被押在大理寺狱。李义府听说此女很美,便让大理寺丞毕正义徇情枉法,把她释放,想纳她为妾。大理寺卿段宝玄受朝旧臣指使,写奏折告了这件事。李义府害怕败露,便逼迫为他办事的毕正义自杀在狱。皇帝让给事刘仁轨主持审理,因毕正义自杀,死无口供,纳妾之事还在准备。人物两证皆不备,拿李义府无办法。

    然而,法律上虽无证据,事实却是不错。关陇集团抓住这可乘之机,想用李义府当突破口,打击武则天他们认为一定是武后在包庇李义府。御史王义方上奏继续审理此案,奏折直点李义府大名,以为“义府于辇轂(旧指皇帝)之下,擅杀六品寺丞,就云正义自杀,亦由畏义府威,杀身以灭口。如此,则生杀之威不由上出,渐不可长,请更加勘当”这件事在当时闹得很凶,也折冲了几个回合。直弄到李义府在朝廷上与王义方对仗,王大声喝斥义府,李义府受斥而出。武则天见此事内有两派斗争,就是压着不处理李义府,李治反责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辞不逊,贬葉州司户”。而李义府反升为书令,掌管军国政令,并兼检校御史大夫。

    李治和武则天也知李义府品行不端,在本案曲在李义府。王义方身为御史,有弹劾大臣之责。其行为也是正当的。但是,此案处在斗争的涡流,只好这样处理了。这件事让武则天很被动。

    由于李治有武则天做依靠,思想放松,加上他生性善良。闲来无事,让侍卫陪着却御花园散布。实际上知道废太后王氏和萧淑妃被囚的地点,平日仍挂念她们。这次散步,本来就想看看她们的情形,心里也没想怎么样。

    到花园后逐景生情,想起她们过去陪他在花园的情景,更增添怀旧之情,便顺着幽径走身囚禁之处。

    那是一间封闭的石室,门上落锁,唯留一小洞递送食物。时值严冬,石室四壁,满缀冰凌。李治见此,恻然酸鼻。不禁喊道:“皇后、淑妃,你们在里面吗?”石室内慢慢传出哭泣之声。废后王氏哭着回答:“妾等罪人,做了囚犯,哪还有这等尊称啊”又说:“皇上如念昔日情分,使妾等重见日月,请皇上为此院取名回心院吧。”李治安慰说:“朕想泫处置,你们不必过于悲伤了。”

    武则天得知此事,甚为生气。她深知李治心软重情,怕与她们旧情未断,节外生枝,此时万不能出错。于是,决定除去二人,免生祸端。

    她派人把二人拖出,各打一百伏,还砍掉手足,再杀死。临刑前,二人骂不绝口。武则天还下令改王氏为蟒氏、萧氐为枭氏。

    至此,朝内关陇官僚集团土崩瓦解了。与贬逐褚遂良等人的同时,礼部尚书许敬宗被提升为侍,兼任度支尚书(即户部尚书),以度支尚书杜正伦兼书令。而李义府终是个品质不端的小人,一朝得志贪得无厌,他全家母子、妻儿全部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收受贿赂。因他与杜正伦不合,两人都到朝适互相指控。李治被气得没法,把他们二人也同时赶走,杜正伦贬为横州剌使,贬李义府为普州刺史。

    现在,关陇集团只剩下一个光杆司令长孙无忌了。武则天知道,不除去关陇之,早晚仍有祸害生。但要除掉他,最大的阻力却正是自己的丈夫唐李治。

    那是四年四月,洛阳人李奉节控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吏李巢结党营私的事。李治令许敬宗和辛茂将审理此案,是不是许敬宗讯供太急,韦季方竟自杀而未死。因韦季方是长孙无忌的门生,许敬宗就按韦季方与长孙无忌一起陷害老臣,使权归无忌,伺机谋反,如今事情暴露,故自杀的案情,上奏李治。李治自不相信,说:“岂有引理这是有人故意陷害我的舅父,舅父绝不会谋反的”许敬宗强调:“经臣反复推究,长孙氏的反状已很清楚,如果陛下还犹豫怀疑,恐怕对社稷很不利啊”

    李治是个胆小无主见,又不能深思熟虑的人。听许敬宗一吓唬,心路更乱。长孙无忌一直在反对立武氏为皇后,自从立武氏以来就不到朝廷上来了,舅父一点也不给他和武后退路。前些日子,众官员纷纷上书,把武后当祸水辱骂,就是把他当成夏桀、商纣、周幽这些昏君来比喻,这也都是舅父在指挥着做的。难道说,舅父真在背后策动谋反吗?

    想到这里他流着泪说:“我家太不幸了,亲戚之间屡有异心,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今天老舅也谋反,我还有什么脸面见天下之人啊如果舅父谋反之事是真的,让我怎么办啊”

    许敬宗见李治思想动摇了,马上顺着他的思路上奏:“房遗爱只是个乳臭小儿,与一个女子谋反,成得气候吗?长孙无忌就不同了,以前他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人都佩服他谋略智慧。他做宰相三十年,天下人都惧怕他的威势。如果他哪一天阴谋动造了反,陛下派谁去能抵挡得了呢?今天幸亏宗庙有灵,皇天痛恨恶人,因为审理一个小案子,却审出了大奸大恶之人的阴谋来,这真是天下之大幸啊臣害怕长孙无忌知道韦季方自杀的事,狗急跳墙,铤而走险动叛乱。他举手一呼,众恶云集,那可就成了宗庙社稷的大祸患了臣昔年未见宇化及和他的父亲宇述为隋炀帝信任,结成儿女姻亲,委以朝政。宇述死后,禁军归宇化及统领。一夜之间在江都作乱,先杀死不附和他的,臣的家就是那时被他毁了的。于是,连大臣苏威、裴矩等都急忙服从。等天黎明时分,隋朝江山就垮了。这是不久前才生的事,望陛下快快决定啊”

    李治听说后,心里慌乱无主意了,只得令他再细致查一查。

    第二天,许敬宗又奏:“昨天晚上韦季方已承认了与长孙无忌谋反的事。臣问他:‘长孙无忌与国是至亲,在两朝都受宠,为什么还怨恨至于谋反呢?’韦季方回答:‘韩瑗曾向长孙无忌说:‘柳奭、褚遂良功公立梁王为太子,现在梁王已被废了,皇上疑心公,所以把高履行放出去。从此,长孙无忌便很忧虑,日夜寻思自保的办法。后来看到长孙祥又被外放,韩瑗也得罪被放逐,才日夜与韦季方等商量谋反的。’臣参验他的供词,都很符合实情,请皇上依法收捕长孙无忌。”

    李治听后又哭着说:“舅舅就是真如此,朕也决不忍心杀他。否则天下人会说朕什么啊后世人们又会说朕什么啊”

    许敬宗见李治相信长孙无忌谋反,只是因为他是国舅而不忍心处治。赶紧又奏:“薄昭,是反帝的舅舅,帝由代王做了皇帝,薄昭立有大功。后来昭犯罪,只是由于杀了人,帝让百官穿上素服,哭着杀了他。到今天下人无不赞颂汉帝是明君。而长孙无忌不念两朝对他的大恩,竟然谋夺社稷,他的罪恶怎么能同薄昭同日而语呢。所幸其奸恶之状自己暴露了出来,逆贼自然而然地服刑,陛下还疑虑什么呢?还不早做决断古人有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间不容。长孙无忌是当今的奸雄,是王莽、司马懿之类的坏人啊陛下少有一点耽搁,臣怕变乱马上在陛下身边生,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啊”

    李治听了,觉得是这样,竟然没有亲自审问长孙无忌,就下昭削去他太尉的官职、夺了他的封邑,留了个扬州都督的官衔,外放到黔州安置,允许给他一品官的实物供给。

    长孙无忌被放逐,关陇顽固集团的支柱垮掉。在武则天的指挥下,又对他们进行了彻底扫荡。还是由许敬宗出面上奏:“无忌谋逆,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构扇而成,奭仍潜通宫掖,谋行鸩毒,于志宁亦党附无忌。”

    从一步步登上后位到渐渐掌控朝政,就在这时李治病了。就是这正当威年的李治身上就现了多种疾病,此时的李治在朝堂上坐久了根本受不了。有时被大臣们围着争吵不休时,会头晕目眩,甚至一时看不见东西。皇帝身体不好,更让武皇后想为之分忧,为之排难解纷,辅佐皇帝就成为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武皇后决定让李治率领百官到东都洛阳住一段时间,目的也有让他改变一下环境,让身体好转。因为长安宫的地势低,潮气太重,不利于李治的寒湿病,皇帝心绪不佳,换个环境也会好一点。

    此时武皇后还不是皇帝,朝廷制度她还有能力去改革。但如今她是皇后,统领六宫,对后宫制度,她决定要改动改动。她认为后宫皇帝的妻妾太多,前提到有皇后、四妃、九嫔、九婕妤、四美人、五才人、另有三班各二十七御女为宫内八十一命妇。都是从众宫家属和天下选来的美女,后宫女人成堆,外戚成群,前朝因此出现的问题也太多。皇帝被美女包围,,诸妻妾产生的事由也会不断干挠皇帝的朝纲施政。

    先她决定把人数减少,四妃变为二妃、九嫔变成四人。其他的女官、官女要安排各自的实职工作,主要身份在于职司,根据后宫的职司进行调整,决定人数。不能就等着给皇帝娱悦,为皇帝生儿育女,先想到自己是后宫的职司。其次,就是皇后以下的两个妃子和四个嫔妾,也要想到如何帮助工作。因此,武皇后把皇妃改名为“襄德”、四嫔改为“劝义”,都有协理、帮助之意。她所以取此名称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她就在全力襄理皇帝工作,她也要妃嫔共同协助。

    显庆五年正月,因对朝鲜半岛用兵,李治率领百官离开东都洛阳,返回北方就近指挥,拟于山西并州驻驾。洛阳到并州计八百多里,正月甲子由洛阳出北上,至二月辛已到达并州。

    并州是当时的四大都督府之一,是唐初北部国的重镇。车驾达并州后,设朝堂、内殿,统之曰“行在”,即朝廷的临时宫殿。李治在此处理朝政、指挥对朝鲜半岛的用兵。

    并州是武皇后的祖籍之地。贞观九年,她父亲病故于荆州都督府,武皇后随母扶灵柩回并州祖籍葬父,在这里度过一年孤苦伶仃的凄惨时日。李治这次驻驾并州,就是有意让武皇后衣锦还乡,向世人表示他对皇后的崇爱。

    武皇后今非昔比,自然感到荣光。三月丙午日,她以皇后一国之母身份在并州行宫的朝堂上宴请亲戚故旧和邻里,让妇女领宴。按旧时规矩,应由皇帝接见群臣和百姓,皇后在内殿接代女宾。这次因李治体力不支,他也故意让皇后显示身份,则让武皇后代表皇帝内外接见,全权处理。武皇后满面春风,向宴会上的群臣和百姓致意,并以李治的名义宣诏:并州妇女年八十以上,皆版授郡君。

    郡君是四品到五品的官衔。这不仅是武皇后给故乡百姓的荣典,也是她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一项举措。

    接着,皇上、皇后又在并州城西郊观看大都督府操练军队,进行了阅兵。直至四月才从并州返驾洛阳。

    显庆五年十月,李治的病情加重。这时,对朝鲜半岛的战事正处紧张阶段,朝纲政事、战争军务都要处理,重病的皇帝无法视朝。于是,“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史,处理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

    其实此时的李治因身体条件太差,已难亲理朝政,就已把军国大政都委给武皇后裁决处置了。

    但是,在表面李治仍要装装样子,李治实行隔日上朝,仍是他一人坐殿。因为武皇后还不是女皇,她在台后指挥。满朝武皆知实际决断朝政的是皇后,她的能力、经验和才智也已为满朝武所认可。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清虚道德天尊》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清虚道德天尊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