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清虚道德天尊 正文 第四百二十一章.不喜勿看

正文 第四百二十一章.不喜勿看

目录:清虚道德天尊| 作者:豫章| 类别:玄幻奇幻

    第四百二十一章不喜勿看

    按遗折安排,李治去世七天后,太子李哲于柩前即位,改名显,是为唐宗。尊天后为皇太后,政事暂时仍由皇太后听取和做出决定。

    宗李显继位时虽然已经二十八岁,已近而立之年,但他在武皇后所生的四子一女,品行与学识是最差的一个。就连官撰的正夫为他下的结论也是:“廉士可律贪夫,贤臣不能辅孱主。诚以志昏近习,心无远图,不知创业之难,唯取当年这乐。”

    他为皇子时就不学无术、不求上进,无德无才。晋为太子后,更只知玩乐,终日游猎戏耍,不知做太子的责任为何物,东宫的属官百般劝谏,他根本不听,我行我素。他愚昧、荒唐,懦弱无主见,根本无继位做皇帝的资格。他的品行、学识之差,李治和武后心如明镜。但是,当李贤被废后,论资排辈也只能轮到他为太子。在李治临终之前,明知这个不肖子难能担起社稷重任,才遗诏让皇太后决定军国大事,书令裴炎为辅政大臣的。

    她清楚的意识到前途的艰险:在新旧君主接继之时政局的骚乱,作为皇太后是新君的母亲辈,再去涉诸朝廷政务,更会遭到朝野的非难和反对。但是既然“受玉几之遭顾,托宝业于穷荒”,艰险再大也不能辜负李治的托顾,而应“割深哀而克励,力迷衿而自强”。所以她必须立即从深深的悲哀走出来,拾起朝纲的全负重担,迎着难以预测的重重困难,继续坚定地昂阔步走下去。

    三十年的辅政及与李治同朝执政,她对唐廷的朝局太熟悉了。她擦干哀惋的泪水冷静下来后,立即做了正确的判断,做出了稳定朝局的内外安排。

    先,她布第一道政令,安抚宗室诸王。这些位尊望重的王爷是新旧交结之时最不稳定的因素,先把他们稳定下来,就使李姓王朝的亲缘关系重新结成板块和络,免在血缘上生出变故。当时,唐室的王爷有高祖的庶子五人,是新皇帝的祖辈。还有新君的叔伯两位王爷,即太宗的庶子。他们都是重要地方的世袭刺史,食有庞大的封邑。以往在历朝,新皇登基时,反对力量多依重王爷,动变乱。李治去世后,对于新皇帝来说,他们辈份自然开了一轮,官衔自应提升,李氏皇室自应由他们辅佐。所以,武后的第一道政令先针对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政令以泽州刺史、韩王元嘉为太尉,霍王元轨为司徒,舒王元名为司空,滕王元婴为开府仪同三司,鲁王灵夔为太子太师,这是高祖的五位庶子。同时尊越王贞为太子太傅,纪王慎为太子太保,这是太宗的两个庶子,新君的两个叔叔。武皇太后尊他们为太尉、三司、太师、太傅、太保,这都是朝廷极高的品级,使他们一时无语可说,不使致乱。

    与此同时是确定新君的朝廷枢。那个时候,李治时代的重臣们多已亡故或致仕。如戴至德、郝俊臣、崔知温、裴行俭等都先后病故;李义琰、薛元年迈致仕;李敬玄因征吐蕃战败,又假装有病不上朝被李治贬逐。朝重臣仅余刘仁轨资格最老,尚有被新提的辅政大臣裴炎及以外司四品新进的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玄同、刘景先等人。武皇后都作为新君枢而任用。以老臣刘仁轨为左仆射、裴炎为书令、刘景先为侍,这是朝的向位宰相。岑长倩提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魏玄同以黄门侍郎参知政事、提拔左散骑常侍韦弘敏为同书门下三品、北门学士刘祎之为书侍郎。唐廷旧制,宰相们在门下省议事,把门下省称为政事堂。因为作书令的裴炎受遗诏辅政,所以把政事堂由门下省改为书省,宰相们都到书省议事。

    以备政权更替可能生的不测之事,武皇太后派左威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孤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俭、右千牛将军郭齐宗分往并州、益州、荆州、扬州四大都督府,与府司相知镇守。

    武皇后的出手果然不凡,经她果决处置,很快就稳定了李治去世后的内外政局,并加强了央和地方的统治力量。使朝野为敬服。

    一切都很好,也很对。但是,却在皇帝身上出了问题。

    公元684年旧历大年初一,因为新皇帝登极,乃改元嗣圣元年,大赦天下。第二天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又把她做普通参军的父亲韦玄贞提升为豫州刺史,豫州是原要冲,管辖东都洛阳周围的州县。然而,宗李显还嫌提拔的官位不高,第二天又要提为侍,侍是当朝宰相,为朝辅之一。而且,连宗的奶**儿子都要授为五品官。

    皇帝的这个决定也太荒唐、太离谱了。作为辅政大臣、书令的裴炎苦苦地劝谏,坚决不同意皇帝的决定。韦玄贞没给国家立一寸功劳,仅是一个小州的帮闲小吏,两天之内就要提拔到宰相的高位上,其德其才其功业都太不可思议,这哪是一个皇帝可以做的决定呢,所以才“固争”。

    韦后是个貌美而极有心计的女人,其实宗的决定都是韦后出的主意。宗惧内而对下属却非常傲慢,他见裴炎不同意他的决定,便大声喝斥裴炎,并说:“我就是把天下送给韦玄贞又有什么有可以的,何况一个宰相呢”裴炎听了很害怕,就把这事告诉了武皇太后。

    武皇后听了非常生气。这个李显竟然如此荒唐没出息,比自己估计的坏上百倍,没做几天皇帝就为老婆做出这等事来,将来让他掌握了朝实权,天下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所以,不能再让他当皇帝。但是,以前为了李弘和李贤已经让朝野误解太大,如今李治已逝、了显做皇帝又没有几天,朝野正在盯着她,而好不容易让局势稳定,如果不废新君,李氏宗族、武百官、朝廷内外,不知道怎么闹腾,甚至会借此动兵变,其不堪设想啊但是,既然李显糊涂透顶、不堪为君,她宁可担着自己再被误解、再被指骂,也决不能犹豫不决。她想,为了李家天下(当时她仍这么想),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对得起天地良心,李治在九泉之下也会同意和原谅自己,而如果是太宗,就更会毫不犹预地这么做。于是她当机立断,与裴炎一起商量君主废立之事,在商量定具体措施安排之后,她亲自草拟了废黜皇帝的命令。

    嗣圣元年二月戊午日,武皇后在东都洛阳的乾元殿召集百官大会。先令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勗率领羽林军入宫警戒,选拔高级卫士到乾元殿上戒备,由裴炎和书侍郎刘祎之总负责。

    大唐宫室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之,坐在乾元殿里的百官个个惊恐、面面相觑,不知道生了什么大事。宰相裴炎出班,当众宣布皇太后的命令:“宗昏庸无德,不堪为一国之君,立即废为庐陵王”命令宣罢,立命卫士扶宗下殿。宗抗声大叫:“我有什么罪?”武皇后大声斥责:“你想把江山给韦玄贞,还说无罪”于是,把宗软禁在别殿里,恢复了李哲的名字。宗的长子、皇太孙李重照也被废为庶人。韦玄贞被流放到钦州(今广西钦州)。

    第二天,改立武皇后的第四子预王李轮为皇帝,赐名旦,他就是睿宗皇帝,这年他岁。他的王妃刘氏是刘审礼的孙女,刘审礼曾在对土蕃的征战受伤,被俘死在土蕃。如今刘妃被立为皇后。李旦长子李成器被立为皇太子。改年号明元年。

    即位月余的宗被废,朝野又起议论之风。李氏宗室、百官人等,皆攻击她图谋取而代之。

    为防万一,武皇后任命刘仁轨为西京留守,命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去巴州,检查防守被废太子贤的住处,以防李贤被人利用。任命太常卿、检校豫王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任命她一手提拔的书侍郎、检校豫王府司马刘伟之为同书门下省三品。又徒封杞王李上金为毕王、鄱阳王李素节为葛王,李治驾崩,他们同赴父亲的丧事,丧事完毕,武皇后让他们出任外州刺史,以示对李治亲子的优容。

    议论归议论,却无人敢于当面指斥或犯颜直谏。唯有刚被任命为西京长安留守、已八十三岁高龄的老臣刘仁轨上表直谏。武皇后委任他时曾给他写信说:“昔汉以关事委萧何,今托公亦犹是矣。”表示对他的信任和重托。但刘仁轨是上疏辞任,要求告老致仕。再进一步劝谏说:汉朝的吕太后临朝任用外戚,事情弄坏了留在祸害,又被后人笑话。表有言曰:“吕后见嗤于后代,禄、产贻祸于汉朝”。说的汉初生的重大宫廷变故,武皇后心里很清楚的。那是刘邦死后,懦弱的汉惠帝刘盈即位,大权落在母后吕雉的手。吕后控制朝政十五年,封侄子吕产、吕绿为王,形成诸吕一派,排挤功臣、迫害刘氏宗亲,搞得乌烟瘴气。待吕后一死,高祖的亲信大臣周勃、陈平等人把诸吕一打尽,朝野无不称快。吕氏弄得汉初政潮翻滚,人心不宁;而吕后成了外戚专权的反面教材,为后人嗤笑。

    武皇后看了刘仁轨的奏表,便委派秘书监、侄儿武承嗣带去一封信安慰他,希望他不要辞职,并回答了关于汉初吕后专权的认识。那封信写的恳切感人。信说:

    今以皇帝谅闇不言,眇身切代表政。远劳劝诚,复辞衷疾。又云“吕氏见嗤于后代,禄、产贻祸于汉朝”,引喻良深,愧慰交集。公忠贞之操,终始不渝,劲直知风,古今罕比。初闻此语,能不罔然;静而思之,是为黾镜。况公先朝旧德,遐迩具瞻,愿以匡救为怀,无以暮年致请。

    此信足以显示武皇后政治家的气度和胸襟,她认为刘仁轨用吕后的事来劝告她,表示了刘仁轨的品质忠贞、耿正、高风亮节,能敢于直谏,是“劲直知风,古今罕比”。她真诚地表示,“初闻此语,能不罔然”,但静下来思考,真是一面明镜啊所以,表示感动、惭愧和快慰。因此,诚望您作为先朝的老臣,能以匡救天下为怀,不要丢下我们不管,不要因年老而告退。正因为武皇后披沥胆表明心迹,才让刘仁轨不再要注告退,以后一如既往,忠心耿耿地为太后做事。

    刘仁轨代表了老一代大臣,自己尖刻地拿吕后比武皇后,竟受到了尊重。这不仅是武皇后的政治风度,也表现了她的坦荡胸怀。所以,他的德高望重的声誉,继续受重用,继续为武皇后努力工作,就以一种无声的力量,堵住了许多官员之口。

    当然,政治斗争毕竟是残酷的,有时会流血、会死人。

    对那些直接影响统治地位的人,武皇后则直接或间接地消灭。一天,十几个参加废黜宗的骑兵在酒坊里饮酒,议论着废黜宗的事。其有的说:“早知道没有勋赏,还不如拥立庐陵王当皇帝”其一个人听后,悄悄出来,跪到玄武门告密。结果,饮酒的人没离座,就全被逮捕,关进了羽林军的狱。第二天,在酒桌上非议的那个人被斩。其他人知而不报被处以绞刑,好个告密的得到了五品官职。

    再说那个被废的太子李贤,在这政治动荡的非常关口,武皇太后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去巴州他的住宅检查,开监视他和周围人的行动。丘神绩到了巴州,把李贤软禁起来,逼令他自杀[ 《西京杂记》,卷第9页。]。当丘神绩回到洛阳后,武皇后宣布是他擅自杀死了故太子,把他贬为叠州刺史。又在显福门为李贤举哀,并追封他为雍王。很快又快复了丘神绩的原官。

    这一过程,同样表明武皇后为巩固政权,对可能生变故的重要人物,采取了坚决态度。李贤曾经密谋造她的反,对她早无母子之情,而李贤也认定她不是生身之母,对她极为仇恨。因此,在这非常时期,她认为李贤是个危险人物,可能被人利用来对付自己,所以只有牺牲他,以绝祸患,才密令丘神绩去逼其自杀的。不然,丘神绩是不敢擅杀李贤的,他虽然是被废太子,毕竟是李治之子,那要遭到杀身灭族的。不会只被贬放,而且很快又官复原职的。所以,丘神绩的举行,是受武皇后指使的。

    与此同时,武后又把庐陵王李哲迁往湖北的房州(今湖北房县),几天后又迁到均州。如此迁来迁去,武皇后也在为政权的威胁和安全考虑。

    睿宗李旦生于龙朔二年(第八子、武皇后的第四子,是李治武皇后的子女最小的一个,被立为皇帝时也二十二岁了。刚出生就被封为殷王、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但是,他自幼年就养成爱读书、爱书法、爱学的习惯,从来就没有王位、将军官衔放在心上,更不去想自己是一个王子,将来有可能做皇帝的事。正史为他论定为“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字训诂之书”。 真是为他想得周到啊果然此计好用。这不,杀人狂武皇后就是被他的小儿子懵住了。守株待兔,最后皇位被他等个正着。

    哎其实李旦并不怎么感谢通晓孙子兵法的先生们,也根本不懂你们为他出的那些鬼主意。李旦从降到人世间,血肉细胞里就没带着一颗政治的因子。是不是巴甫洛夫的算盘珠上出了毛病,还是哲学的特殊论起了点作用,反正李旦没继承他**一粒喜好政治的生命因子的学、书法等艺术因子,他特别喜欢这些、所以,什么政治、计谋、阴谋、阳谋等等,通通和他绝缘;所以,再精细的史学家也没能记下他这么多年关于政治斗争方面的所想和所行。只能如刘昫那样,记下一点他读书、书法、训诂等所作所为来。就是说他“谦恭孝友”等,怕也难有儒家那“修身、齐家”等设计,只表示李旦一门心思弄他的书法和训诂,自然就地露出了“谦恭孝友”的形态来。绝没有政治家的那种谦恭,或是自然流露的谦恭风度;或者表面上的谦恭买好的阴谋。当然他更不存在自居易诗言说的“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的恐惧和谦恭了,连边都沾不着。

    被立为皇帝之前的简历是,乾封元年(666年)徙封豫王;总章二年(669年)徙封冀王,这时把初名旭字去掉,就叫李轮;上元二年(675年)徙封相王,拜右卫大将军;仪凤二年(677年)改名李旦,徙封豫王。

    这么多年来唐宫廷生的斗争,母亲历尽的各种风险,他不闻不问;后来又接连生他的三个哥哥和母亲之间复杂关系,兄长们或死或废,或监国或称帝,她没见着他的任何动静,史书未留下他的只言片语。作为皇子,作为政治风浪之的皇子,父母兄弟全家上阵,或斗人或自斗的血和火斗争的皇子,他干什么去了?于是,有些人便替他去想。出于政治斗争的一般规律和经验去想,一些人就认为他在用韬隐。看到了母亲的阴毒,嗅到了哥哥被母亲杀死的血腥,只好学刘备种菜骗曹阿蛮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清虚道德天尊》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清虚道德天尊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