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六十五章
目录:清虚道德天尊| 作者:豫章| 类别:玄幻奇幻
第四百六十五章
武氏享先庙乐章
先德谦冠昔,严规节素超今。奉国忠诚每竭,承家至孝纯深。追崇惧乘尊意,显号玷徽音。既迫王公履请,方乃俯遂群心。有限无由展敬,奠醑每阙亲斟。大礼虔中典册,蘋藻敬荐翘襟。[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第二编,第二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上述诗篇仍反复感谢上天对她的宠遇,虔诚祭祀,以表对天帝的忠心。同时祈求她的军队神武,武功达四境,狼烟不起,人民得到和平,“远安迩肃”。还求上帝保祐年年五谷丰登,“红粒方殷岁稔”,百姓幸福。还向上帝表达她的改元维新主张,以为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她的新政令可以“宏规则天地”。祈望改元维新后,能“君臣德合”、“千官肃事”,就可以达到“万国朝宗”,“永昌帝业”了。
不幸的是,这年正月底留守西京的老臣刘仁轨辞世。他是个忠厚、正直、勤勉的人。他出自贫寒,做了高官从不傲贫,与旧时故人仍交好如初。他的忠厚质朴受到了武则天的倚重,所以那次他同样以吕后之事劝谏太后,她知道是他真心为自己着想,才虚心接受劝告。因此,挽留他,让他留在宰相的行列中,并让他留守京师,十分信任。他死时年已八十四岁。武则天为他废朝三日,令百官赴吊。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食邑三百户。
从武则天对刘仁轨等人的态度看,如果众臣接受武则天,抛除“母鸡司晨”的成见,真诚待她,虚心服务。武则天就不会成为后来被迫诛杀反对派的女皇帝,她执政中的悲剧也不会一演再演了。
武则天洛水受典和明堂朝贺等大张旗鼓地宣传,完全以当今天子的身份出现,文武百官也把她当成皇帝去朝贺。然而,她到底还不是皇帝。宣传到该有结论时,她仍归结到继承高祖、太宗、高宗的遗志治理天下,“永昌帝业”是昌盛的李唐皇帝的“帝业”。就是说,她如真当皇帝,是武姓新皇帝,而不是李氏的第四代皇帝。但如果是武姓开国皇帝,那又何解决她和唐朝三代皇帝的关系呢?是篡夺帝位吗?这个问题,她到死也未能说清楚、未能解决。第二个问题,是绕了一大圈又绕了回来的问题,即女人到底能不能当皇帝?她自认为能当,而且更相信自己有能力。但是,如果真宣布自己是个女皇帝了,天下到底会怎么对待她?这,她心中真就没有数。
总之,还得找些更好的理由,明正言顺地做个女皇帝。光靠瑞石不行,人家大多知道那是一块人造石;光靠建明堂也不行,明堂只不过是个伟大的建筑物。而且,当明堂建好后,百官参观完毕后,并不是都赞扬。侍御史王求礼就公开上书说:“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砍。今者饰以珠玉,涂以丹青,铁(zhu,音浊,凤凰)入云,金龙隐雾,昔殷辛琼台,夏癸瑶室,无以加也。”[《资治通鉴》,卷204,垂拱四年十二月。]这话意思嫌武则天把明堂修得太富丽,违反的古制。而且公然又把武则天比作商纣和夏桀。当时,由于武则天正风风火火准备明堂朝会大典,没有答理他。再说,她的确也不知道古时的明堂到底是啥样,明堂修好了是个大喜事,也怕答理他弄出乱子搅了局。
过去总拿她当吕后、褒姒等女祸来咒骂,如今又拿她当灭国的男皇帝比喻。武则天知道敢如此不要命的胡说,公然给她上书,说明大臣们跟着吃喝,心里仍不买她的账。所以,还得努力找理由,总不能把刚盖好的明堂拆了吧?反正,皇帝她是决心做,费些功夫找根据,堵住这些顽固派的嘴巴。
此时,武姓的外戚们也开始活动,为武则天当皇帝继续找根据。
先是有人建议改改皇历,让全国老百姓都知道改朝换代的事。于是,武则天于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废去正用着的夏历,改用周历,把夏历的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
她从姐的儿子宗秦客,是凤阁侍郎,更有点小聪明。他建议姨妈给自己起个做皇帝用的好名字,不能光是叫“武氏”(当时无论太后、皇后都是称某氏)。再把诏书、祭祀中常用的字改一改,给朝臣改朝换代的新感觉。于是,武则给自己起名“武照”。宗秦客认为照字莫如它的同音字“曌”好,是“日月当空”之意,武则天拍案叫绝:那些看不起女人的官员儒士们,总把女人放在阴位,阴位和阳位相反,如太阳表示男人,太阴(月亮)表示女人。阴位的女人是不能当皇帝的,那好比把月亮作了太阳,是阴阳易位,极不吉利。如今她起了个“曌”字为名,这个字里既有月(为阴),又有日(为阳),合在一起便是阴阳交和、日月合璧,再吉利不过。太阳白天升空、月亮夜晚相照,正是天下的主宰。那些经常用的字,如:天、地、日、月星、君、臣、人、年、正、载、初、圣、证等,也都改个新字,大家见了也都有个新朝代产生的感觉[《资治通鉴》,卷204,永昌元年十一月。]。
武则天这么做只能向大家表明,她要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和明堂朝会、洛水受图一个意思,一个效果。对真正解决朝野自觉拥护她做皇帝差得很远,连自欺欺从的效果也达不到,如果一个心眼反对她,她这么做骗不了人,只能激起更大的反感和仇恨。对那些可以追随她、接受她的人来说,她这么做这些人也知道她是在弄玄虚、玩邪的,知道她的真正目的,她不这样这些人也能追随她。总之,作用不大。从最终效果看,她做的玄虚宣传没解决根本问题,到她死前和死后余年也都没解决问题。直到今天,传统的史学家和传统思想的大众仍未接受她,仍顽固地认为她是篡夺了李唐天下,顽固地认为她是女人不该做皇帝,是个怪物,把她做皇帝哪段历史看作是一段邪僻的历史,是作为反面教训解释的。
最终,有人认为是佛帮她解决了女人做皇帝的问题。实际上也没有,只是表像,是自欺欺人,也未能达到欺人效果,谁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近年来有的学者专门研究武则天和佛的关系,如果作为学术去研究,探讨佛教和佛文化在武则天那一段的消长、与武则天的关系等,都是满有价值的。但是,如果用玄机、玄虚去说武则天由于佛缘才当上了女皇帝,似乎是佛让她当了皇帝,或说代表佛当了皇帝等,那也真的太玄了。
其实武则天并不信佛,对“三教”她都不信,只拿来当工具用。她是个非凡的政治家,不是个“三教”的信奉者,也不是“三教”学者,只是拿它们做某种对自己都有利的宣传,以达到政治目的。从认知的角度看,武则天对“三教”文化都能达到一定水平。她聪明、好学,也有条件学到。幼年读书,在后宫的文学馆读书,那里有的是书,一泡十几年,多是儒家的书。她读的儒学书,用来考个进士估计没啥问题。她、徐惠、长孙皇后、上官婉儿等,都是唐代著名的文人、诗人,都有作品传下来。武则天自己撰写文稿、诗稿、诏书,数量很大。她组织编写的书更多,“三教珠英”、“弘文尚艺”,于斯为盛。她自撰《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六卷,虽难考订她自己亲笔者数量,有些是元万顷、崔融等人代笔,但总数一定不少。这些作品多是儒家内容的,就是诗文也算儒家的,因为儒学是取仕的基本教科,包括诗赋写作。所以,说她是个大儒学问家都不为过。但是,她不是儒学家,虽然也拿自撰的、组织人撰的《臣轨》《烈女传》《女则》等教育别人,但是她对传统儒家信条格格不入。她一生都同儒家作争斗,朝中大臣、诸儒正是用传统儒学和儒家传统整治她,扼杀她。她也能用儒家经典、信条当工具反击他们、保护自己,玩假正经,她也不亚于那些道学先生。但,她不是儒家代表和儒学大师,她是利用儒学为自己的政权和政治服务。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产生后一开始就附会从事,文化蕴涵颇低。创教人张道陵、张角本性张,却拿先秦老聃,即老子《道德经》为经典。连这位相师爷的姓名也搞不清楚,其道义玄而又玄,以后走向谶纬、阴阳、符示、服丹等迷途中。对道教的一套,武则天更是运用自如,泰山封禅回銮途中拜老君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那里附会老子李姓,和李唐是一个姓的原因,想以此取得李氏宗室和朝野的信任。她做女皇帝的宣传,拜洛受典、称符瑞、走明堂、尊谢昊天等等,全是借助道家的符瑞、谶语。她虽然因弄不明白(谁也弄不明白)或许也相信一些,她也在后宫搞过“求巫祝厌胜”。但是,她对道家那套骗人的法术把戏主要还是利用,没有真正陷进去成为法师或信奉者。
对于佛和佛学,她涉猎得多一些,但没有儒学多。她的母亲信佛,对她幼年有一定影响。后来感业寺中被迫落发为尼,为打发时日读了不少佛典。以后做了女皇帝,重修白马寺,组织译佛学经书,都和唐代佛教在中国的兴盛有关,她的行动又进一步促使佛教的进一步兴盛。尤其是她做女皇帝在佛经里找到的根据较多,她得益于佛教经典。但是她自己知道,她以佛典里的某些东西作为女人当皇帝的根据,是借助、是附会,别人也知道。所以,她不信佛,也没代表佛来统治天下,只是利用。
利用佛经上的某些东西暗示她是转轮女身,就是说她原本是佛,是佛转化而成的女身,就是佛祖派她到人间称帝的。她读过不少佛经,记得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她让大和尚薛怀义去找。
这个薛怀义此时已经是好几重身份了,应该介绍他几句了。武则天受益于薛怀义,但也受害于薛怀义,人们辱骂她,其中主要是和薛怀义“”。这个问题很复杂,极难说清楚,男女的事都极难说清楚,尤其对那些真假道学先生。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是陕西雩县(今陕西户县)人,多才多艺。是一个精通建筑和雕塑、医术,并会武功的人。垂拱二年(686年)《资治通鉴》记载:“太后托言怀义有巧思,故使入禁中营造。补阙长社王求礼上表以为:‘太宗时有罗黑黑善弹琵琶,太宗阉为给使,使教宫人。陛下若以怀义有巧性,欲宫中驱使者,臣给阉之,庶不乱宫闱。’表寝不出。”[《资治通鉴》,卷203,垂拱二年四月。]
这个记述的背后已大有文章。文章在于王求礼已知道薛怀义同武则天的关系,仍公然上表给武则天,要把薛阉为给使(即太监),从而说明宫中大臣、后宫人等已无不知太后与薛怀义之间的事,已是公开的秘密。那么王求礼还要把薛怀义阉割,而武则天竟也容忍了王求礼,把他的上表留中不发就完了。王求礼若是换个年代,如换到宋朝以后,他胆子再大也不敢上这样的表,比如换上慈禧太后,他是活不过当天的。这再一次告诉我们,唐代的开放、女人的开放、男女关系的开放,已达到相当的程度。高祖、太宗的公主跑到社会上找男朋友、养男宠已不在少数。因此,王求礼才敢上表;武则天也能容忍。
薛怀义(当时还叫冯小宝)就是高祖的女儿千金长公主给武则天介绍的,许多小说、故事之类写得风风云云,情节随意设想,其实在唐宫已不算个事。现在的作者抓住这些事努力去写,以为怎么样,不过是对唐朝社会风气不了解,少见多惊而已。所以,有人想像既然是千金公主介绍的,那么千金公主怎么样呢?千金公主同冯小宝的关系又怎么样呢?管他们怎样干啥呀,反正千金公主把冯小宝介绍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也看好了冯小宝,武则天很感谢千金公主,把自己的宝贝让给了自己。差一些的千金公主不敢介绍,武则天也不能要,她是实际的女皇帝,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所以,冯小宝是个出类拔萃的男人。
从薛怀义后来的表现,先说好的表现。前面介绍的设计、监理、实地参加修建的明堂,就已说明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当时宫里是找不到的,明堂不是一般宫殿设计师可以设计出来的。他的医术也很高明;还会领兵打仗,他曾受派为大元帅出征杀敌。
武则天很喜欢他,赐其名怀义。让他与驸马薛绍合族,薛绍和太平公主就给他叫“季父”,就是叔父的意思。于是,冯小宝就成了薛怀义。
认识过程中,武则天知道这个冯小宝善“巧思”,当时的文人是看不起“巧思”者的,历史文献若遇到会发明创造的技艺者,就用“巧思”这两个字。但武则天不在乎,就让他主持重修洛阳白马寺,修好后就让他剃度为僧,让他做了白马寺的主持,宫中的一些建筑设计等,也都交给他去负责进行。直到委他负责建明堂,更表现出他超凡的科学艺术才能,让群臣大为吃惊,更让武则天心花怒放,给他大将军、梁国公的封赏。
薛怀义净是在关键时刻帮了她。如今她又要薛怀义到佛典上为她找女人做皇帝的根据,她告诉了薛怀义的大体方向。于是薛怀义回白马寺,组织最有学问的高僧查找,找不到编也得编出来。
找了好几天她未找见。薛怀义又以白马寺主持、大将军、梁国公的赫赫身份,命令各地的僧人全部投入查找工作。后来是魏国东夺天智(提云般若)译场的法明和尚,在北凉昙无谶所译的《方等大云经》中,发现两段关于女人当国王的**。这部经书又称《大方等无相经》《大云无相经》《大云密藏经》。
该经书关于女人当国王的**共有两处,一处是第四卷的《大云初分和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那段**是这么写的:
宣说如是大云经典,时彼城中有王名曰火精进龙王,王有夫人名曰护法。……尔时佛告净光夫女:“且待须臾,我今先当说汝因缘。”是时净光天女闻说己,即生惭愧,低头伏地。佛即赞言:“善哉善哉夫惭愧者,即是众生善法衣服。天女,时王夫人即是汝身,是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无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优姿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是时王者。
这段**大意是佛祖告诉净光天女,王的夫人就是你的前世。因为你听过《大涅槃经》,你才能成为天女,又学到了很多佛法,才转世为王,得转轮王四分之一的国土。你尽管是女身,但已是菩萨,可以称王了。
这段**说的还很隐晦,经书的第六卷《大云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余》,说的就更直接明白了。说南天竺有个叫无明的小国,王城叫熟谷,国王叫等乘。等乘的女儿增长,聪明美丽,又遵守佛律、精心修养,受到人民的尊重。正因为有了增长的礼佛,所以全国年年五谷丰登,人口繁盛。国王死后,人民便拥载增长为国王。佛祖释迦牟尼对净光天女说,这增长女王就是你的身,你数度轮回得到了最上乘的佛法,故让你以女身王国土[参见:王志平、吴敏霞:《武则天的佛缘》,第229—230页。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
薛怀义把找到女人当皇帝的佛经根据呈给武则天。武则天当然高兴,比东都出现个明堂还高兴,什么女人不能当皇帝?都是儒学经典在欺负中国女人,她治国实已三十多年,成绩这么大,诸儒们仍说女人不能当皇帝。现在,就拿佛经当经典,进一步解释出中国的女人,就是她武则天这个女人,是佛祖让她做女皇。
《大云经》就那两段话,哪有武则天的名字?北凉译出的《大云经》,那时武则天还没出生呀于是,薛怀义找到法明等高僧,重新释注《大云经》,在释文中加上疏解,把经和疏混在一起,重新排版印刷,为武则天问鼎社稷做篇大文章。
法明等高僧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大云经》新版经疏合编整理本。于是,此后中国佛典里出现了又一个版本的《大云经》。有些后世史籍发现了这个问题,便说《大云经》是一班和尚为武周**而伪造的佛典,直市得经书佛典版本官司打不清。
法明上表进呈新版《大佛经》,呈表中直接说武皇太后是弥勒佛转世,转世目的就是来世间做“阎浮提主”(即大地的主宰)。新版《大云经》中还出现许多关于武则天做皇帝的谶语,如“火德王,王在上戈”,意思是火德为王,而王是“止戈”,止与戈合起来就是个“武”字,即武(则天)就是王。还有:“武兴圣教,国之大珍”等等,都暗示武则天是当今天子。
武则天终于在佛典里找到了女人做皇帝的根据。她把《大云经》颁行天下,并敕两京及各州兴建寺院珍藏《大云经》,使高僧登座讲解。参与注疏的法明等人。皆赐县公爵位,赐尊贵的紫袍袈裟。于是,两京和全国各地修建大云寺一时成风,武则天为佛祖派遣、由弥勒佛转世的神话传布到全国各地。她应天之命、应佛之命做女皇的时机成熟了。
自《大云经》颁行天下,全国上下皆以武则天和弥勒佛转世为话题,充溢着神秘的颂扬声。武氏外戚们更加紧活动,网罗赏羽拥戴武则天做女皇。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丙子,有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汇集神都洛阳,叩阙向武太后上表,请武则天当皇帝,改国号为周,赐皇帝武姓。
估计是人数太少的原因,还不像个请愿的样子,几百人请愿,哪能推举一国之君呢。所以,请愿的结果是“太后不许”。但傅游艺马上被提拔为给事中,由从六品升到正五品,升了一级半。这已表示出,太后“不许”是假,而暗示要搞出个规模来。很快,大型请愿活动果然出现了。朝中百官、在野官宦、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僧人、尼姑、道士如潮水般涌进洛阳、涌往宫门,一下子汇集了六万余人,都一起请求太后登基做皇帝。皇帝李旦一看这个形势,也上表请太后赐姓武,不仅自己的皇位不要了,连李姓也不要了
第二天,群臣上朝,都齐说新皇帝登基的瑞兆。许多人说,有大凤凰从明堂飞到上阳宫,立在宫旁的梧桐树上,很久才向东南方飞去。有更多的大臣随声附和,有几万只赤雀聚集在朝堂上。表明真命天子应天命,请太后登基,接受天帝之命。武则天明知朝臣在说谎,她也在心中替这些人可怜,读圣贤之书,光天化日之下,造出这等谎言,也不知害羞。然而,曾几何时,他们还攻击女主临朝,为祸国家,如今齐声捧她,要求她登基坐朝,又争着喊这是天意既然大家一致请求,那就不客气了。本来么,她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九月庚辰,武则天表示接受群臣的请求,群臣欢声雷动,似乎他们久盼的皇帝终于要临朝了。九月壬午,秋高气爽的神都洛阳,迎来了新皇武则天的登基日。
清晨,晴空万里。在万众的欢呼声中,武则天登上了则天门楼,她戴上皇帝的冠冕,穿上龙袍,迎着初开的朝阳,向万民颁诏,自己正式登基,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为“圣神皇帝”[颁文见《全唐文》,卷209,第2673—2674页。]。同时宣布: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皇太子递转为皇孙。
宣布完毕,欢呼的声浪再起。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仪式,隆重而辉煌,永载史册。至此,武则天终于一步步登上了皇权的顶端,成为中国的第一女皇。武则天仍高高地站在则天门上,向激动的万民挥着手,金风抚着她,不断吹动着她的宽大龙袍,朝阳映着她激动的面庞,仍然是美丽而生动。有谁能相信,他们欢呼的女皇帝,已是六十七岁高龄了,望着她仍然挺拔的身材,没有人相信。
九月丙午,武则天在神都立武氏七庙,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作为自己最早的祖先,她姒氏为文定皇后;以周室四十代祖周平王的少子武为睿祖康皇帝;妣姜氏为康惠皇后。原来,古史记载:周王朝乃姬姓建立,至周平王时,其最小的儿子出生时,手掌心的纹路极像个武字,故平王赐幼子武姓。所以,武则天以平王幼子为自己的始祖,自然文王又是更早的始祖。始祖武姓继承的周朝,故应改唐为周,史称武周王朝。接下去追封自己的五代先人皆为皇帝和皇后。
追封祖先之后,又立侄儿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攸宁为建昌王。立从侄攸归、重规、载德、攸暨、懿宗、嗣宗、攸宜、攸望、攸绪、攸止千人皆为郡王。另立兄长的六个孙子为郡王,诸如姊皆为长公主[《资治通鉴》,卷204,天授元年九月。]。
新王朝的中央中枢机构领导人以宗室和亲信控制各首要位置,并按为登基立功大小安排座次,以保证新王朝的稳定。以武承嗣为文昌左相,岑长倩为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司宾卿史务滋为纳言,凤阁侍郎秦客为检校内史,给事中傅游艺、岑长倩、右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左金吾大将军丘神绩、侍御史来子等皆赐姓武。其中,为武则天登基立功最大的傅游艺,在一年中连升四轮六级,由九品的青衣或为七品的绿衣,再升为五品的绯衣,终升为三品的紫衣(以服饰色彩论品级),时人谓之“四時仁宦”。宗泰客也因劝武则天“武周**”,故首为内史。
在非常时期,为加强各地方的稳定,了解地方官员、民众对“武周**”的态度和反映,武则天迅速派出史务滋等十余人为巡抚道,前往各地,这是中国官制地方鉴察制度的开始。
为新政权的需要,武则天宣布科举制度增加名额、破格提拔,并增加殿试制度,由她亲自选拔,使科举制度逐步走上成熟阶段。
天授二年(691年)正月初一,武则天坐万象神宫,正式接受圣神皇帝尊号,命国家旗帜易为赤色,正是奠都神都洛阳。把国家的象征、帝王所祭的土地神和谷神的社稷由长安移至神都洛阳。又把武氏神主移于神都的太庙,在长安李唐太庙改为享德庙,四时祭祀高祖、太宗、高宗神位,其他各室闭不再祭。宣布完毕,圣神皇帝武则天率百官大享明堂,祭祀昊天上帝,百神从祀,武氏祖宗配享,李唐三帝同配。如此便解决了武家和李家祖宗的祭祀问题,表示武周**成功,改朝换代,但不忘李唐先祖,给人和平过渡感觉。这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时的唯一现象,是武则天的创造。
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就这样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被永载于史册了。中国的历史,由男权主宰的历史,像一列隆隆开动的机车,至此开出了它原来的轨道,真诚入了武则天铺设的轨道,女人主宰的历史轨道。这一段不同于常规的历史篇章,由中国的非凡女政治家挥笔书写,展现出特殊的历史辉煌。
三十三女皇的选才盛举
“武周**”成功,武则天的女皇时代开始了。新时代要有新人才为新政权服务,老一代的治世大臣或死或刑,余下的虽然口头上承认武周政权,但心里头并不自愿,消报怠工。在特殊时期,政权中的不少新人因帮助女皇登基有功被特殊任用,但并无真才实学和治国本领。所以,要让武周政权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破格选才、破格用人。
武则天没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想法,只要官员们忠心耿耿、作风正派,即使能力有限也尽量任用。但是,对那些既无能力,又作风败坏的小人,她是不用或不姑息的。以前李义府办事很有能力,犯了许多错误她都尽量包容,但在实在无法谅解时则舍弃不用。如今,新政权里不得不任用宗秦客、傅游艺等人,她心中有数,他们既无能力,品质也很差,如果他们不出大毛病,慢慢再调整下去,让他们干力所能及之职,尽量不要伤害他们,别寒了下属的心。但是,这些人本性决定,上台不久便恶性昭彰,贪脏枉法,影响了新政权的声誉,她趁机尽快清除了他们。
宗秦客是她的亲戚,又是最先帮她“**”的人。所以,临时执政班子里,他的职位极高,武则天本想设法调整。但她即位未过一个月,被人告犯贪脏罪。武则天毫不客气,把他下贬为尊化县尉,他的弟弟同时因犯奸赃罪,被流放岭外。而内史邢文伟误解了武则天的意思,以为她被迫治宗秦客之罪,便想通过宗秦客掩脏,让武则天召回宗秦客,顺便又获得女主好感。武则天马上认为此人心术不正,不仅未接受他的好意,还下旨把他贬为珍州刺史。当他刚到珍州时,听说奉敕使者下到州里来,以为武则天要杀他,他心中有鬼,便吓得自杀身亡。
那个一年官位翻了四番的鸾台侍郎傅游艺,自知无此能力,偏又骄傲自得,仍梦想升官。有一次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登上了湛露殿,以为是升官的吉兆,便讲给亲信听。亲信立即上告武则天,武则天听了很讨厌,便把他投入监狱,他吓得在狱中自杀。新任纳言史务滋也因审案过程得罪了酷吏来俊臣,恐惧自杀。
中枢机构的新任官员或死或流,武则天便起用朝中和地方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入阁。天授二年六月,起用左肃政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起用乐思晦、任知古为鸾台侍郎。九月,起用被贬为洛州司马的狄仁杰为地官侍郎、起用裴行本为冬官侍郎。这些人的政声都好,也非武则天的亲信。武则天安慰狄仁杰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知谮卿者名字?”狄仁杰说:“陛下以君为过,臣请改之;知臣无过,臣之幸也,不愿知谮者名。”武则天知狄仁杰被滥杀豫州无辜的行军大元帅张光辅所诬陷,想告诉狄仁杰,而狄仁杰却不愿知道。武则天见狄仁杰的磊落人品,乃“深叹美之。”[《资治通鉴》,卷204,天授二年九月。]由此可见,武则天对官员的人品能力心中有数,她是一心想用这些人,让他们为新政服务,任用亲信,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
武则天任用李昭德等人,也同样说明她的用人风格。李昭德是京兆长安人,父亲李乾祐在贞观、永朝为官,做到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书),相貌魁伟、刚直有才,曾为褚遂良不容。李昭德很有父风,少年举明经,累迁至至冬官侍郎。天授二年九月,朝中发生关于立皇嗣的争议,闹得很凶,实际是是武承嗣想接武则天的班,指使人上表立他为皇嗣的。武则天对立皇嗣拿不定主意,被弄得心烦意乱。一次,她找来积极主张立武承嗣的洛阳人王庆之,问他说:“皇嗣我子,奈何废之?”意思是皇嗣李旦是我的儿子,为什么要废掉他而立武承嗣呢?王庆之也未能理解武则天的真正意图,只想讨好女皇,便慷慨激昂地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意思是说,神不享外人的祭祀,人也只祀自己的祖先。现在谁有天下呢?怎么能用李姓人为皇位继承人呢?武则天没有听他的,只命他直去。王庆之认为武则天不好明着废李旦,便伏在地上用死来劝谏,就是不走。武则天便扔给他盖有玉玺印的一张纸说:“欲见我,以此示门者。”王庆之如获至宝,便拿上这张纸经常来求见。武则天被他缠的冒火,命冬官侍郎李昭德施行赐杖,即奖励王庆之一顿棍打。李昭德早已把这种人恨透了,得到命令,故意把他拉到光政门外人多的地方,向大家高声说:“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命令卫士拖倒他狠揍,大家也都齐声说:“狠打打死他”于是,卫士们一拥而上,打打他耳眼出血,一直把他打死为止。
李昭德杖杀王庆之,向女皇复命,借机向她说:“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血食矣”[《资治通鉴》,卷204,天授二年九月。]女皇点头称是。过些日子他又密奏武则天说:“魏王武承嗣权太重。”女皇回答:“吾侄也,故委以腹心。”昭德对曰:“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共父者,况侄乎今承嗣既陛下之侄,为亲王,为宰相,极侔人主,人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也”女皇听了大吃一惊说:“朕未之思。”不久,武则天便罢免了武承嗣的左相官,武攸宁的纳言官,连很有才学能力的杨柔也被罢了夏官尚书同平章事官,因杨柔是母亲杨氏的亲戚,另给他们安排,都离了中央枢要[《资治通鉴》,卷205,长青元年五月。]。
武氏享先庙乐章
先德谦冠昔,严规节素超今。奉国忠诚每竭,承家至孝纯深。追崇惧乘尊意,显号玷徽音。既迫王公履请,方乃俯遂群心。有限无由展敬,奠醑每阙亲斟。大礼虔中典册,蘋藻敬荐翘襟。[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第二编,第二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上述诗篇仍反复感谢上天对她的宠遇,虔诚祭祀,以表对天帝的忠心。同时祈求她的军队神武,武功达四境,狼烟不起,人民得到和平,“远安迩肃”。还求上帝保祐年年五谷丰登,“红粒方殷岁稔”,百姓幸福。还向上帝表达她的改元维新主张,以为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她的新政令可以“宏规则天地”。祈望改元维新后,能“君臣德合”、“千官肃事”,就可以达到“万国朝宗”,“永昌帝业”了。
不幸的是,这年正月底留守西京的老臣刘仁轨辞世。他是个忠厚、正直、勤勉的人。他出自贫寒,做了高官从不傲贫,与旧时故人仍交好如初。他的忠厚质朴受到了武则天的倚重,所以那次他同样以吕后之事劝谏太后,她知道是他真心为自己着想,才虚心接受劝告。因此,挽留他,让他留在宰相的行列中,并让他留守京师,十分信任。他死时年已八十四岁。武则天为他废朝三日,令百官赴吊。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食邑三百户。
从武则天对刘仁轨等人的态度看,如果众臣接受武则天,抛除“母鸡司晨”的成见,真诚待她,虚心服务。武则天就不会成为后来被迫诛杀反对派的女皇帝,她执政中的悲剧也不会一演再演了。
武则天洛水受典和明堂朝贺等大张旗鼓地宣传,完全以当今天子的身份出现,文武百官也把她当成皇帝去朝贺。然而,她到底还不是皇帝。宣传到该有结论时,她仍归结到继承高祖、太宗、高宗的遗志治理天下,“永昌帝业”是昌盛的李唐皇帝的“帝业”。就是说,她如真当皇帝,是武姓新皇帝,而不是李氏的第四代皇帝。但如果是武姓开国皇帝,那又何解决她和唐朝三代皇帝的关系呢?是篡夺帝位吗?这个问题,她到死也未能说清楚、未能解决。第二个问题,是绕了一大圈又绕了回来的问题,即女人到底能不能当皇帝?她自认为能当,而且更相信自己有能力。但是,如果真宣布自己是个女皇帝了,天下到底会怎么对待她?这,她心中真就没有数。
总之,还得找些更好的理由,明正言顺地做个女皇帝。光靠瑞石不行,人家大多知道那是一块人造石;光靠建明堂也不行,明堂只不过是个伟大的建筑物。而且,当明堂建好后,百官参观完毕后,并不是都赞扬。侍御史王求礼就公开上书说:“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砍。今者饰以珠玉,涂以丹青,铁(zhu,音浊,凤凰)入云,金龙隐雾,昔殷辛琼台,夏癸瑶室,无以加也。”[《资治通鉴》,卷204,垂拱四年十二月。]这话意思嫌武则天把明堂修得太富丽,违反的古制。而且公然又把武则天比作商纣和夏桀。当时,由于武则天正风风火火准备明堂朝会大典,没有答理他。再说,她的确也不知道古时的明堂到底是啥样,明堂修好了是个大喜事,也怕答理他弄出乱子搅了局。
过去总拿她当吕后、褒姒等女祸来咒骂,如今又拿她当灭国的男皇帝比喻。武则天知道敢如此不要命的胡说,公然给她上书,说明大臣们跟着吃喝,心里仍不买她的账。所以,还得努力找理由,总不能把刚盖好的明堂拆了吧?反正,皇帝她是决心做,费些功夫找根据,堵住这些顽固派的嘴巴。
此时,武姓的外戚们也开始活动,为武则天当皇帝继续找根据。
先是有人建议改改皇历,让全国老百姓都知道改朝换代的事。于是,武则天于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废去正用着的夏历,改用周历,把夏历的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
她从姐的儿子宗秦客,是凤阁侍郎,更有点小聪明。他建议姨妈给自己起个做皇帝用的好名字,不能光是叫“武氏”(当时无论太后、皇后都是称某氏)。再把诏书、祭祀中常用的字改一改,给朝臣改朝换代的新感觉。于是,武则给自己起名“武照”。宗秦客认为照字莫如它的同音字“曌”好,是“日月当空”之意,武则天拍案叫绝:那些看不起女人的官员儒士们,总把女人放在阴位,阴位和阳位相反,如太阳表示男人,太阴(月亮)表示女人。阴位的女人是不能当皇帝的,那好比把月亮作了太阳,是阴阳易位,极不吉利。如今她起了个“曌”字为名,这个字里既有月(为阴),又有日(为阳),合在一起便是阴阳交和、日月合璧,再吉利不过。太阳白天升空、月亮夜晚相照,正是天下的主宰。那些经常用的字,如:天、地、日、月星、君、臣、人、年、正、载、初、圣、证等,也都改个新字,大家见了也都有个新朝代产生的感觉[《资治通鉴》,卷204,永昌元年十一月。]。
武则天这么做只能向大家表明,她要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和明堂朝会、洛水受图一个意思,一个效果。对真正解决朝野自觉拥护她做皇帝差得很远,连自欺欺从的效果也达不到,如果一个心眼反对她,她这么做骗不了人,只能激起更大的反感和仇恨。对那些可以追随她、接受她的人来说,她这么做这些人也知道她是在弄玄虚、玩邪的,知道她的真正目的,她不这样这些人也能追随她。总之,作用不大。从最终效果看,她做的玄虚宣传没解决根本问题,到她死前和死后余年也都没解决问题。直到今天,传统的史学家和传统思想的大众仍未接受她,仍顽固地认为她是篡夺了李唐天下,顽固地认为她是女人不该做皇帝,是个怪物,把她做皇帝哪段历史看作是一段邪僻的历史,是作为反面教训解释的。
最终,有人认为是佛帮她解决了女人做皇帝的问题。实际上也没有,只是表像,是自欺欺人,也未能达到欺人效果,谁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近年来有的学者专门研究武则天和佛的关系,如果作为学术去研究,探讨佛教和佛文化在武则天那一段的消长、与武则天的关系等,都是满有价值的。但是,如果用玄机、玄虚去说武则天由于佛缘才当上了女皇帝,似乎是佛让她当了皇帝,或说代表佛当了皇帝等,那也真的太玄了。
其实武则天并不信佛,对“三教”她都不信,只拿来当工具用。她是个非凡的政治家,不是个“三教”的信奉者,也不是“三教”学者,只是拿它们做某种对自己都有利的宣传,以达到政治目的。从认知的角度看,武则天对“三教”文化都能达到一定水平。她聪明、好学,也有条件学到。幼年读书,在后宫的文学馆读书,那里有的是书,一泡十几年,多是儒家的书。她读的儒学书,用来考个进士估计没啥问题。她、徐惠、长孙皇后、上官婉儿等,都是唐代著名的文人、诗人,都有作品传下来。武则天自己撰写文稿、诗稿、诏书,数量很大。她组织编写的书更多,“三教珠英”、“弘文尚艺”,于斯为盛。她自撰《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六卷,虽难考订她自己亲笔者数量,有些是元万顷、崔融等人代笔,但总数一定不少。这些作品多是儒家内容的,就是诗文也算儒家的,因为儒学是取仕的基本教科,包括诗赋写作。所以,说她是个大儒学问家都不为过。但是,她不是儒学家,虽然也拿自撰的、组织人撰的《臣轨》《烈女传》《女则》等教育别人,但是她对传统儒家信条格格不入。她一生都同儒家作争斗,朝中大臣、诸儒正是用传统儒学和儒家传统整治她,扼杀她。她也能用儒家经典、信条当工具反击他们、保护自己,玩假正经,她也不亚于那些道学先生。但,她不是儒家代表和儒学大师,她是利用儒学为自己的政权和政治服务。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产生后一开始就附会从事,文化蕴涵颇低。创教人张道陵、张角本性张,却拿先秦老聃,即老子《道德经》为经典。连这位相师爷的姓名也搞不清楚,其道义玄而又玄,以后走向谶纬、阴阳、符示、服丹等迷途中。对道教的一套,武则天更是运用自如,泰山封禅回銮途中拜老君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那里附会老子李姓,和李唐是一个姓的原因,想以此取得李氏宗室和朝野的信任。她做女皇帝的宣传,拜洛受典、称符瑞、走明堂、尊谢昊天等等,全是借助道家的符瑞、谶语。她虽然因弄不明白(谁也弄不明白)或许也相信一些,她也在后宫搞过“求巫祝厌胜”。但是,她对道家那套骗人的法术把戏主要还是利用,没有真正陷进去成为法师或信奉者。
对于佛和佛学,她涉猎得多一些,但没有儒学多。她的母亲信佛,对她幼年有一定影响。后来感业寺中被迫落发为尼,为打发时日读了不少佛典。以后做了女皇帝,重修白马寺,组织译佛学经书,都和唐代佛教在中国的兴盛有关,她的行动又进一步促使佛教的进一步兴盛。尤其是她做女皇帝在佛经里找到的根据较多,她得益于佛教经典。但是她自己知道,她以佛典里的某些东西作为女人当皇帝的根据,是借助、是附会,别人也知道。所以,她不信佛,也没代表佛来统治天下,只是利用。
利用佛经上的某些东西暗示她是转轮女身,就是说她原本是佛,是佛转化而成的女身,就是佛祖派她到人间称帝的。她读过不少佛经,记得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她让大和尚薛怀义去找。
这个薛怀义此时已经是好几重身份了,应该介绍他几句了。武则天受益于薛怀义,但也受害于薛怀义,人们辱骂她,其中主要是和薛怀义“”。这个问题很复杂,极难说清楚,男女的事都极难说清楚,尤其对那些真假道学先生。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是陕西雩县(今陕西户县)人,多才多艺。是一个精通建筑和雕塑、医术,并会武功的人。垂拱二年(686年)《资治通鉴》记载:“太后托言怀义有巧思,故使入禁中营造。补阙长社王求礼上表以为:‘太宗时有罗黑黑善弹琵琶,太宗阉为给使,使教宫人。陛下若以怀义有巧性,欲宫中驱使者,臣给阉之,庶不乱宫闱。’表寝不出。”[《资治通鉴》,卷203,垂拱二年四月。]
这个记述的背后已大有文章。文章在于王求礼已知道薛怀义同武则天的关系,仍公然上表给武则天,要把薛阉为给使(即太监),从而说明宫中大臣、后宫人等已无不知太后与薛怀义之间的事,已是公开的秘密。那么王求礼还要把薛怀义阉割,而武则天竟也容忍了王求礼,把他的上表留中不发就完了。王求礼若是换个年代,如换到宋朝以后,他胆子再大也不敢上这样的表,比如换上慈禧太后,他是活不过当天的。这再一次告诉我们,唐代的开放、女人的开放、男女关系的开放,已达到相当的程度。高祖、太宗的公主跑到社会上找男朋友、养男宠已不在少数。因此,王求礼才敢上表;武则天也能容忍。
薛怀义(当时还叫冯小宝)就是高祖的女儿千金长公主给武则天介绍的,许多小说、故事之类写得风风云云,情节随意设想,其实在唐宫已不算个事。现在的作者抓住这些事努力去写,以为怎么样,不过是对唐朝社会风气不了解,少见多惊而已。所以,有人想像既然是千金公主介绍的,那么千金公主怎么样呢?千金公主同冯小宝的关系又怎么样呢?管他们怎样干啥呀,反正千金公主把冯小宝介绍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也看好了冯小宝,武则天很感谢千金公主,把自己的宝贝让给了自己。差一些的千金公主不敢介绍,武则天也不能要,她是实际的女皇帝,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所以,冯小宝是个出类拔萃的男人。
从薛怀义后来的表现,先说好的表现。前面介绍的设计、监理、实地参加修建的明堂,就已说明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当时宫里是找不到的,明堂不是一般宫殿设计师可以设计出来的。他的医术也很高明;还会领兵打仗,他曾受派为大元帅出征杀敌。
武则天很喜欢他,赐其名怀义。让他与驸马薛绍合族,薛绍和太平公主就给他叫“季父”,就是叔父的意思。于是,冯小宝就成了薛怀义。
认识过程中,武则天知道这个冯小宝善“巧思”,当时的文人是看不起“巧思”者的,历史文献若遇到会发明创造的技艺者,就用“巧思”这两个字。但武则天不在乎,就让他主持重修洛阳白马寺,修好后就让他剃度为僧,让他做了白马寺的主持,宫中的一些建筑设计等,也都交给他去负责进行。直到委他负责建明堂,更表现出他超凡的科学艺术才能,让群臣大为吃惊,更让武则天心花怒放,给他大将军、梁国公的封赏。
薛怀义净是在关键时刻帮了她。如今她又要薛怀义到佛典上为她找女人做皇帝的根据,她告诉了薛怀义的大体方向。于是薛怀义回白马寺,组织最有学问的高僧查找,找不到编也得编出来。
找了好几天她未找见。薛怀义又以白马寺主持、大将军、梁国公的赫赫身份,命令各地的僧人全部投入查找工作。后来是魏国东夺天智(提云般若)译场的法明和尚,在北凉昙无谶所译的《方等大云经》中,发现两段关于女人当国王的**。这部经书又称《大方等无相经》《大云无相经》《大云密藏经》。
该经书关于女人当国王的**共有两处,一处是第四卷的《大云初分和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那段**是这么写的:
宣说如是大云经典,时彼城中有王名曰火精进龙王,王有夫人名曰护法。……尔时佛告净光夫女:“且待须臾,我今先当说汝因缘。”是时净光天女闻说己,即生惭愧,低头伏地。佛即赞言:“善哉善哉夫惭愧者,即是众生善法衣服。天女,时王夫人即是汝身,是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无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优姿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是时王者。
这段**大意是佛祖告诉净光天女,王的夫人就是你的前世。因为你听过《大涅槃经》,你才能成为天女,又学到了很多佛法,才转世为王,得转轮王四分之一的国土。你尽管是女身,但已是菩萨,可以称王了。
这段**说的还很隐晦,经书的第六卷《大云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余》,说的就更直接明白了。说南天竺有个叫无明的小国,王城叫熟谷,国王叫等乘。等乘的女儿增长,聪明美丽,又遵守佛律、精心修养,受到人民的尊重。正因为有了增长的礼佛,所以全国年年五谷丰登,人口繁盛。国王死后,人民便拥载增长为国王。佛祖释迦牟尼对净光天女说,这增长女王就是你的身,你数度轮回得到了最上乘的佛法,故让你以女身王国土[参见:王志平、吴敏霞:《武则天的佛缘》,第229—230页。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
薛怀义把找到女人当皇帝的佛经根据呈给武则天。武则天当然高兴,比东都出现个明堂还高兴,什么女人不能当皇帝?都是儒学经典在欺负中国女人,她治国实已三十多年,成绩这么大,诸儒们仍说女人不能当皇帝。现在,就拿佛经当经典,进一步解释出中国的女人,就是她武则天这个女人,是佛祖让她做女皇。
《大云经》就那两段话,哪有武则天的名字?北凉译出的《大云经》,那时武则天还没出生呀于是,薛怀义找到法明等高僧,重新释注《大云经》,在释文中加上疏解,把经和疏混在一起,重新排版印刷,为武则天问鼎社稷做篇大文章。
法明等高僧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大云经》新版经疏合编整理本。于是,此后中国佛典里出现了又一个版本的《大云经》。有些后世史籍发现了这个问题,便说《大云经》是一班和尚为武周**而伪造的佛典,直市得经书佛典版本官司打不清。
法明上表进呈新版《大佛经》,呈表中直接说武皇太后是弥勒佛转世,转世目的就是来世间做“阎浮提主”(即大地的主宰)。新版《大云经》中还出现许多关于武则天做皇帝的谶语,如“火德王,王在上戈”,意思是火德为王,而王是“止戈”,止与戈合起来就是个“武”字,即武(则天)就是王。还有:“武兴圣教,国之大珍”等等,都暗示武则天是当今天子。
武则天终于在佛典里找到了女人做皇帝的根据。她把《大云经》颁行天下,并敕两京及各州兴建寺院珍藏《大云经》,使高僧登座讲解。参与注疏的法明等人。皆赐县公爵位,赐尊贵的紫袍袈裟。于是,两京和全国各地修建大云寺一时成风,武则天为佛祖派遣、由弥勒佛转世的神话传布到全国各地。她应天之命、应佛之命做女皇的时机成熟了。
自《大云经》颁行天下,全国上下皆以武则天和弥勒佛转世为话题,充溢着神秘的颂扬声。武氏外戚们更加紧活动,网罗赏羽拥戴武则天做女皇。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丙子,有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汇集神都洛阳,叩阙向武太后上表,请武则天当皇帝,改国号为周,赐皇帝武姓。
估计是人数太少的原因,还不像个请愿的样子,几百人请愿,哪能推举一国之君呢。所以,请愿的结果是“太后不许”。但傅游艺马上被提拔为给事中,由从六品升到正五品,升了一级半。这已表示出,太后“不许”是假,而暗示要搞出个规模来。很快,大型请愿活动果然出现了。朝中百官、在野官宦、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僧人、尼姑、道士如潮水般涌进洛阳、涌往宫门,一下子汇集了六万余人,都一起请求太后登基做皇帝。皇帝李旦一看这个形势,也上表请太后赐姓武,不仅自己的皇位不要了,连李姓也不要了
第二天,群臣上朝,都齐说新皇帝登基的瑞兆。许多人说,有大凤凰从明堂飞到上阳宫,立在宫旁的梧桐树上,很久才向东南方飞去。有更多的大臣随声附和,有几万只赤雀聚集在朝堂上。表明真命天子应天命,请太后登基,接受天帝之命。武则天明知朝臣在说谎,她也在心中替这些人可怜,读圣贤之书,光天化日之下,造出这等谎言,也不知害羞。然而,曾几何时,他们还攻击女主临朝,为祸国家,如今齐声捧她,要求她登基坐朝,又争着喊这是天意既然大家一致请求,那就不客气了。本来么,她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九月庚辰,武则天表示接受群臣的请求,群臣欢声雷动,似乎他们久盼的皇帝终于要临朝了。九月壬午,秋高气爽的神都洛阳,迎来了新皇武则天的登基日。
清晨,晴空万里。在万众的欢呼声中,武则天登上了则天门楼,她戴上皇帝的冠冕,穿上龙袍,迎着初开的朝阳,向万民颁诏,自己正式登基,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为“圣神皇帝”[颁文见《全唐文》,卷209,第2673—2674页。]。同时宣布: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皇太子递转为皇孙。
宣布完毕,欢呼的声浪再起。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仪式,隆重而辉煌,永载史册。至此,武则天终于一步步登上了皇权的顶端,成为中国的第一女皇。武则天仍高高地站在则天门上,向激动的万民挥着手,金风抚着她,不断吹动着她的宽大龙袍,朝阳映着她激动的面庞,仍然是美丽而生动。有谁能相信,他们欢呼的女皇帝,已是六十七岁高龄了,望着她仍然挺拔的身材,没有人相信。
九月丙午,武则天在神都立武氏七庙,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作为自己最早的祖先,她姒氏为文定皇后;以周室四十代祖周平王的少子武为睿祖康皇帝;妣姜氏为康惠皇后。原来,古史记载:周王朝乃姬姓建立,至周平王时,其最小的儿子出生时,手掌心的纹路极像个武字,故平王赐幼子武姓。所以,武则天以平王幼子为自己的始祖,自然文王又是更早的始祖。始祖武姓继承的周朝,故应改唐为周,史称武周王朝。接下去追封自己的五代先人皆为皇帝和皇后。
追封祖先之后,又立侄儿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攸宁为建昌王。立从侄攸归、重规、载德、攸暨、懿宗、嗣宗、攸宜、攸望、攸绪、攸止千人皆为郡王。另立兄长的六个孙子为郡王,诸如姊皆为长公主[《资治通鉴》,卷204,天授元年九月。]。
新王朝的中央中枢机构领导人以宗室和亲信控制各首要位置,并按为登基立功大小安排座次,以保证新王朝的稳定。以武承嗣为文昌左相,岑长倩为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司宾卿史务滋为纳言,凤阁侍郎秦客为检校内史,给事中傅游艺、岑长倩、右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左金吾大将军丘神绩、侍御史来子等皆赐姓武。其中,为武则天登基立功最大的傅游艺,在一年中连升四轮六级,由九品的青衣或为七品的绿衣,再升为五品的绯衣,终升为三品的紫衣(以服饰色彩论品级),时人谓之“四時仁宦”。宗泰客也因劝武则天“武周**”,故首为内史。
在非常时期,为加强各地方的稳定,了解地方官员、民众对“武周**”的态度和反映,武则天迅速派出史务滋等十余人为巡抚道,前往各地,这是中国官制地方鉴察制度的开始。
为新政权的需要,武则天宣布科举制度增加名额、破格提拔,并增加殿试制度,由她亲自选拔,使科举制度逐步走上成熟阶段。
天授二年(691年)正月初一,武则天坐万象神宫,正式接受圣神皇帝尊号,命国家旗帜易为赤色,正是奠都神都洛阳。把国家的象征、帝王所祭的土地神和谷神的社稷由长安移至神都洛阳。又把武氏神主移于神都的太庙,在长安李唐太庙改为享德庙,四时祭祀高祖、太宗、高宗神位,其他各室闭不再祭。宣布完毕,圣神皇帝武则天率百官大享明堂,祭祀昊天上帝,百神从祀,武氏祖宗配享,李唐三帝同配。如此便解决了武家和李家祖宗的祭祀问题,表示武周**成功,改朝换代,但不忘李唐先祖,给人和平过渡感觉。这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时的唯一现象,是武则天的创造。
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就这样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被永载于史册了。中国的历史,由男权主宰的历史,像一列隆隆开动的机车,至此开出了它原来的轨道,真诚入了武则天铺设的轨道,女人主宰的历史轨道。这一段不同于常规的历史篇章,由中国的非凡女政治家挥笔书写,展现出特殊的历史辉煌。
三十三女皇的选才盛举
“武周**”成功,武则天的女皇时代开始了。新时代要有新人才为新政权服务,老一代的治世大臣或死或刑,余下的虽然口头上承认武周政权,但心里头并不自愿,消报怠工。在特殊时期,政权中的不少新人因帮助女皇登基有功被特殊任用,但并无真才实学和治国本领。所以,要让武周政权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破格选才、破格用人。
武则天没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想法,只要官员们忠心耿耿、作风正派,即使能力有限也尽量任用。但是,对那些既无能力,又作风败坏的小人,她是不用或不姑息的。以前李义府办事很有能力,犯了许多错误她都尽量包容,但在实在无法谅解时则舍弃不用。如今,新政权里不得不任用宗秦客、傅游艺等人,她心中有数,他们既无能力,品质也很差,如果他们不出大毛病,慢慢再调整下去,让他们干力所能及之职,尽量不要伤害他们,别寒了下属的心。但是,这些人本性决定,上台不久便恶性昭彰,贪脏枉法,影响了新政权的声誉,她趁机尽快清除了他们。
宗秦客是她的亲戚,又是最先帮她“**”的人。所以,临时执政班子里,他的职位极高,武则天本想设法调整。但她即位未过一个月,被人告犯贪脏罪。武则天毫不客气,把他下贬为尊化县尉,他的弟弟同时因犯奸赃罪,被流放岭外。而内史邢文伟误解了武则天的意思,以为她被迫治宗秦客之罪,便想通过宗秦客掩脏,让武则天召回宗秦客,顺便又获得女主好感。武则天马上认为此人心术不正,不仅未接受他的好意,还下旨把他贬为珍州刺史。当他刚到珍州时,听说奉敕使者下到州里来,以为武则天要杀他,他心中有鬼,便吓得自杀身亡。
那个一年官位翻了四番的鸾台侍郎傅游艺,自知无此能力,偏又骄傲自得,仍梦想升官。有一次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登上了湛露殿,以为是升官的吉兆,便讲给亲信听。亲信立即上告武则天,武则天听了很讨厌,便把他投入监狱,他吓得在狱中自杀。新任纳言史务滋也因审案过程得罪了酷吏来俊臣,恐惧自杀。
中枢机构的新任官员或死或流,武则天便起用朝中和地方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入阁。天授二年六月,起用左肃政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起用乐思晦、任知古为鸾台侍郎。九月,起用被贬为洛州司马的狄仁杰为地官侍郎、起用裴行本为冬官侍郎。这些人的政声都好,也非武则天的亲信。武则天安慰狄仁杰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知谮卿者名字?”狄仁杰说:“陛下以君为过,臣请改之;知臣无过,臣之幸也,不愿知谮者名。”武则天知狄仁杰被滥杀豫州无辜的行军大元帅张光辅所诬陷,想告诉狄仁杰,而狄仁杰却不愿知道。武则天见狄仁杰的磊落人品,乃“深叹美之。”[《资治通鉴》,卷204,天授二年九月。]由此可见,武则天对官员的人品能力心中有数,她是一心想用这些人,让他们为新政服务,任用亲信,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
武则天任用李昭德等人,也同样说明她的用人风格。李昭德是京兆长安人,父亲李乾祐在贞观、永朝为官,做到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书),相貌魁伟、刚直有才,曾为褚遂良不容。李昭德很有父风,少年举明经,累迁至至冬官侍郎。天授二年九月,朝中发生关于立皇嗣的争议,闹得很凶,实际是是武承嗣想接武则天的班,指使人上表立他为皇嗣的。武则天对立皇嗣拿不定主意,被弄得心烦意乱。一次,她找来积极主张立武承嗣的洛阳人王庆之,问他说:“皇嗣我子,奈何废之?”意思是皇嗣李旦是我的儿子,为什么要废掉他而立武承嗣呢?王庆之也未能理解武则天的真正意图,只想讨好女皇,便慷慨激昂地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意思是说,神不享外人的祭祀,人也只祀自己的祖先。现在谁有天下呢?怎么能用李姓人为皇位继承人呢?武则天没有听他的,只命他直去。王庆之认为武则天不好明着废李旦,便伏在地上用死来劝谏,就是不走。武则天便扔给他盖有玉玺印的一张纸说:“欲见我,以此示门者。”王庆之如获至宝,便拿上这张纸经常来求见。武则天被他缠的冒火,命冬官侍郎李昭德施行赐杖,即奖励王庆之一顿棍打。李昭德早已把这种人恨透了,得到命令,故意把他拉到光政门外人多的地方,向大家高声说:“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命令卫士拖倒他狠揍,大家也都齐声说:“狠打打死他”于是,卫士们一拥而上,打打他耳眼出血,一直把他打死为止。
李昭德杖杀王庆之,向女皇复命,借机向她说:“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血食矣”[《资治通鉴》,卷204,天授二年九月。]女皇点头称是。过些日子他又密奏武则天说:“魏王武承嗣权太重。”女皇回答:“吾侄也,故委以腹心。”昭德对曰:“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共父者,况侄乎今承嗣既陛下之侄,为亲王,为宰相,极侔人主,人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也”女皇听了大吃一惊说:“朕未之思。”不久,武则天便罢免了武承嗣的左相官,武攸宁的纳言官,连很有才学能力的杨柔也被罢了夏官尚书同平章事官,因杨柔是母亲杨氏的亲戚,另给他们安排,都离了中央枢要[《资治通鉴》,卷205,长青元年五月。]。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清虚道德天尊》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清虚道德天尊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