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第一百七十四章 红楼三十八 反串 四

第一百七十四章 红楼三十八 反串 四

目录: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作者:诗君| 类别:玄幻奇幻

    ““簪菊,蕉下客”,这蕉下客三字仍然让人不免莞尔,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7kankancom///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探春果然男子风范,本是折菊来妆,却连写两个男子,而且陶渊明多次在各人诗中被提及,可见“采菊东蓠下”的影响深远,也可见曹雪芹对陶渊明之神交之深,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菊化为冷露,化为香霜,显然菊之冷傲已遍染周围,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这里仍然颇具男子气概,而且虽说“凭他”,但仍有“高情不入”的感慨,所以探春内心还是在乎别人的“笑路旁”的,

    ““菊影,枕霞旧友”,影,湘云虽然是一个重要人物,但如同黛玉在贾府象客一般,她在贾府也如同影,不能久待,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这“三径”出自陶渊明,也多次出现,也可见要用“菊”作诗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曹雪芹对陶渊明的推崇,而菊借影偷移小路上,可见诗的翅膀是想象力,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烘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这里更是通篇都是极细致的想象,可见湘云丰富又细致的心理,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这里想象更达到另一层次,菊影中甚至还暗含香!

    ““菊梦,潇湘妃子”,黛玉第三首,一定看官期待,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这个想象可谓入魂,菊夜晚醒,已上云月,即菊已经入梦上天,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这里表明了曹雪芹一个态度,庄子和陶渊明虽有“世外”的相同处,但在曹雪芹心中,陶渊明的份量显然要重于庄子,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黛玉的思乡之情借菊花来发,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失去双亲远离家乡寄于篱下的黛玉,这两句是对她非常真实的梦醒心情写照,

    ““残菊,蕉下客”,探春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也不怕作这“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探春的诗很“写实”,探春本身也是个实在的人,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虽然仍是诗句,但仍很写实,说探春是不亚于凤姐儿的管理贾府之人,从诗句中也可以看出,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不但菊残,而且万物都开始残,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这是非常明显的探春将来的境遇,探春远嫁塞外,这两句正是分离时嘱咐泪语,这两句也是全诗的**所在,

    ““众人看一首,赞一首,”,显然都是倾力之作,可见湘云和宝钗的题出得好,而且不限韵也立了大功,

    ““彼此称扬不已。”,自己写的诗自己明了,突又见他人的好诗,自然会称扬,

    ““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正是,李纨虽作诗有限,但不说众诗能看得分明,至少其中的**之处还是能看出来的,

    ““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黛玉化身为菊作诗,可谓诗诗精妙奇异,咏菊大气深入,纵横古今,李纨评为第一,很明眼很公道,

    ““《问菊》第二,”,黛玉诗又夺第二,恐怕自从海棠诗李纨评宝钗为第一后,现在就无人会说李纨偏向宝钗了,问菊与菊可谓互问互怜互敬,其奇巧和菊的内在可谓淋漓尽致,得第二非常之妥,

    ““《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黛玉再夺第三!其实三首诗的力度不相上下,只是分写菊的各侧重,甚至可并列为第一,

    ““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自然,

    ““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探春写的最好的,湘云写的最好的,宝钗两首也入选,细细看之,虽也许只是差之毫厘,但也数十分公道,

    ““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宝玉自然偏向黛玉,但这诗裁却真的是公道,

    ““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诗再好,总有那么一丝弱点或说缺憾,黛玉深知这一点,但玉尚无完玉,也许一点点瑕疵,反而更完美,而这“纤巧”二字,正是黛玉的特点,所以也许反而还是优点(XX注:大白纸为何也偏向黛玉,莫非和宝玉一样也中了魔?(外人注:怎么?也被诗感染了?说什么“为何”,不是偏向,试想,如果少了黛玉的诗,这菊花诗会当少了多少诗的气氛!(XX:说我呢,你也被感染了吧))

    ““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李纨深爱才,这话的不但真实而且其鼓励作用对很多人是很大的,

    ““黛玉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黛玉的评诗也巧,但评的却同样是“巧”的诗句,也许这两句正好触动其心思,却未必是众人心中的“妙绝”之句,

    ““李纨笑道:"固如此说,你的‘口齿噙香‘句也敌的过了。"”,难道是男子评诗和女子评诗有些不同,我却不认为这“口齿噙香”是咏菊的妙点所在,

    ““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光“沉着”两字,当然要算宝钗,

    ““‘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果然,

    ““宝钗笑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这两句评得却极是!

    ““湘云道:"‘偕谁隐‘、‘为底迟‘,真个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湘云与黛玉在诗方面可谓心心相惜,

    ““李纨笑道:"你的‘科头坐‘、‘抱膝吟‘,竟一时也不能别开,菊花有知,也必腻烦了。"”,李纨这句看得准,打趣得也妙,

    ““说的大家都笑了。宝玉笑道:"我又落第。难道‘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不是访,‘昨夜雨‘、‘今朝霜‘,都不是种不成?”,确实是访,确实是种,只不过访得有些虚,种得有些假,哈哈,(XX注:此言极是!(外人注:你倒写写看?还极是?!))

    ““但恨敌不上‘口齿噙香对月吟‘、‘清冷香中抱膝吟‘、‘短鬓‘、‘葛巾‘、‘金淡泊‘、‘翠离披‘、‘秋无迹‘、‘梦有知‘这几句罢了。"”,宝玉不错,很有自知之明,既不自卑,也不自亢,

    ““又道:"明儿闲了,我一个人作出十二首来。"”,宝玉被众人好诗“压迫”,发点牢骚也是可以理解的,

    ““李纨道:"你的也好,只是不及这几句新巧就是了。"”,一句话道出曹雪芹一个观点,诗的其中一妙处或极妙处就是“新巧”二字,

    ““大家又评了一回,复又要了热蟹来,就在大圆桌子上吃了一回。”,很好,很好的放松,(XX注:他们够畅快啊!)

    ““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正是前面要“作十二首”的后遗,

    ““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众人妙甚至是极妙诗,已然挑起了宝玉的诗欲,

    ““众人看道: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好模样!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这句却巧,显然是受了李纨那句的“刺激”,(XX注:宝玉就是那横行公子(外人注:正是,不受封建体制思想的禁锢))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又是好模样!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黛玉笑道:"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好黛玉!说得好!

    ““宝玉笑道:"你这会子才力已尽,不说不能作了,还贬人家。"”,就算被黛玉如此批,宝玉心中一定也是喜不尽的,这个反击不错,就是激黛玉作诗,

    ““黛玉听了,并不答言,也不思索,提起笔来一挥,已有了一首。”,如何?

    ““众人看道: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一出场就比宝玉有份量,宝玉可要加油了,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很有食欲,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配上好酒,更是大块朵颐!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又不离菊字,与菊诗相联,不过显然与菊诗是不能相比,

    ““宝玉看了正喝彩,”,宝玉必然的,

    ““黛玉便一把撕了,令人烧去,”,黛玉必然的,这个自然不能比前面的菊花诗,但很有趣啊,

    ““因笑道:"我的不及你的,我烧了他。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你留着他给人看。"”,黛玉此话很妙!看了让人大笑!

    ““宝钗接着笑道:"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宝钗事先声明,正是为了避免黛玉的烧诗,

    ““说着也写了出来。大家看时,写道是: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仍然平稳起头,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螃蟹也能**经纬和春秋,仍然沉稳,而无经纬,空黑黄,正是曹雪芹对当时时局的讽刺,不但无经纬,空黑黄,还如宝玉所言的处处“横行”,

    ““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写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宝玉也看出来了,还是只是觉得比自己的好?

    ““看底下道: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又用菊,可见宝钗和黛玉作诗都有“顺承”之意,而“于今落釜”更是在警世当时,也许不久后就要“落釜”了!(XX注:难道不是这样?不久后,清朝中国大地就被众外强如食螃蟹般分食了,只空余禾黍之悲!(外人注:说得好,鼓掌!))

    ““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如果曹雪芹再活两三百年,便知道这诗一点也不毒毒了!也由此可见,宝钗虽然处处符合当时的封建规范,但对当时的无道内黑却也看得很是清楚,宝钗其实内心是有大才的,

    ““说着,只见平儿复进园来。不知作什么,且听下回分解。”,收得好尾!细无一丝声!”

    “这个”小戒道。

    “诗好诗妙!”小猴笑道。

    “可我们唐朝却也管不了清朝的事。”老沙道。

    “阿弥陀佛,”小唐又道,“曹施主用心良苦!”

    “用心良苦也没用啊,当时有谁会听他的!”小戒道。

    “所以说诗好诗妙!”小猴又笑道。

    “阿弥陀佛,”小唐双手合什,“苍生受苦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