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3章 台湾行(二)
目录:龙之海上帝国| 作者:老伊先生| 类别:玄幻奇幻
徐光启等钦差使团成员被曾岳带入原先的巡检司城寨,现在的中华公司总部,被安排在了公司经营的“安海馆”客栈内歇息,。尹峰一下船,就去了码头上参加海军台湾舰队的凯旋仪式。
这使得盛以弘等人十分不满,连袁崇焕、张叶等人都是按捺不住的恼火。他们都看出來了,尹峰亲自登船迎接的对象,仅仅只是徐光启一人而已,并不包括钦差使团的所有成员。
而在公司总部这里,只是安排了一些仆役帮他们搬行礼,连一直陪同的曾岳也一闪身不见了人影。袁崇焕想出门去打探情况,却被门口几名黑炭团一般的黑人士兵挡住。袁崇焕來自广东,到过广州,见过当地豪绅官吏从澳门买來黑奴役使,倒也沒有把这些黑人当怪物,只是这些人听不懂他的话,无论他说什么,就是不让他出门。
大明招抚钦差使团的三十余人,如今等于是被软禁在此了。虽然安海馆装饰豪华、房间宽敞,家具中西结合舒适方便。可是,毕竟他们是來与海寇谈判和平条约的,不是來旅游的,。
盛以弘、张叶、袁崇焕等人齐聚到徐光启面前,要求去和尹峰论论理:如此怠慢朝廷钦差,是什么道理?
却见徐光启扫视众人后,叹了一口气,淡淡地说道:“你们进城后,一路过來,所见所闻,有何见教?”
众人面面相觑片刻,袁崇焕首先说话:“徐学士,学生浅见:如今能够威胁大明江山的,只有这中华海寇。”
盛以弘不满地哼哼一声:“哼,袁主事还请慎言,大明江山稳如泰山,如今还是这海寇军首先乞和,尔却如此说话,这可是在危言耸听啊!”
徐光启、袁崇焕等人对盛以弘的冥顽不灵、不晓世事都很是无奈,当下也只能当做沒听见。徐光启叹息地说道:“老朽一路过來所闻所见,这海寇军兵强马壮、巨舰大炮、火器犀利,更稀奇的是其所占之地,百业兴旺、民众安居乐业,俨然已是一个国家气象……”
他拿出一叠文件,正是半月前的江南传來的邸报。“大家看看吧,他们把这些邸报放在了我的房间……。”
众人围上去一看,很费力地看着印刷模糊的邸报,皆是默然无语。这份邸报不是京师出版的,而是由京师邸报为底版,加上了一些地方小道消息的“非法”小报,在印刷业发达的苏州印刷发行的,老百姓俗称为“小报”。
这份印刷品很容易看出是活字印的,不少字列之间沒对齐,看得出是民间非法印刷的。如果不是尹峰发明了油墨,率先在自己控制区内采用铅活字印刷,大明朝使用活字印刷术出版报纸,还得再推迟二十年。
徐光启再次拿出一叠纸张,放在了桌子上:“大家再看看这些,这是本地出版印刷的所谓《商报》、《时闻报》。”
众人围上去看了一下,发现也是活字印刷品,但是其印刷质量明显高于明朝统治区出版的盗版《邸报》,。
中国古代的报纸印刷,起源甚早,到宋代得到初步发展,元、明二朝停滞不前,原因何在?其一就是印刷工艺技术的制约。因为报纸的印刷不同于书刊印刷,有着较强的时效性,需要尽快出版发行。传统的雕版印刷显然不能适应。再者,雕版印刷费工费时,宜于存版重印。而报纸是一次性印刷品,印后不再重印。采用雕版印刷报纸,不仅速度上不能满足要求,而且经济上也不合算。因此,雕版印刷不适宜于报纸印刷。遂有蜡版、豆干儿版应运而生 。但蜡版 、豆干儿版虽能解决雕刻木版速度的问題,但质量甚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有采用活字版印刷方为上策。可明朝的活字版印刷发展迟缓,且始终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水平上,于报纸印刷也无多大作为。传统雕版印刷采用手书上版,其字体均采用当时最受社会欢 迎、喜爱的,譬如唐代的颜、柳、欧、虞,元代的赵体等。官私刻版,想用哪种字体,就写哪种字体,这一点是活字制作无法达到的。再者,古书印数较少,雕版可以存放, 随用随印,而活字版则无此便。加之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喜爱书法,讲究书刊印品的字体秀雅,而且上述这些在历朝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形成传统,致使活字印刷难以发展普及。这从工艺技术角度制约了报纸的印刷。
徐光启在被迫停职的日子里,为出版自己的翻译的《几何原本》及《农书》,与南京、京师的书商都打过交道,自然知道印刷术与文化传播的关系。不过,他并不是为了中华军的印刷术先进而感叹。
他指指这两堆印刷品,苦笑道:“大家看明白了吧?他们出版的报纸中,也转载京师邸报消息。贵州、成都已经被围,奢安叛军已经出现在桂林。西南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啊!两厢对照,此事应该不假。”
盛以弘恼怒地说:“这邸报中说:上月底武昌、芜湖等地已经被收复,朝廷应该调集大兵南下,尽早进剿西南蛮夷。”
“哪里來的兵?金陵城刚刚解围,朝廷在江南一线还集结这八万大军;武昌、安庆等地还有八万大军……他们都盯着江南的海寇军,我们这里和议一天不成,朝廷就不能全力以赴去进剿西南叛乱蛮夷,。”袁崇焕说着,将中华公司的那份《时闻报》拿出來,指着一则消息说道:“这里说朝廷调兵西进辽河,这是怎么回事?”
盛以弘对袁崇焕抢着说话很不满,又不屑与六品小官争锋,一直沒做声。此时,他实在忍不住了:“辽东之事,与我等何干?徐大人,还是合计合计如何应付当下的局面吧!看样子,这海寇又要耍花招,打算拖延和谈了。”
徐光启对此也有同感,点点头道:“子宽兄所言极是,现在是朝廷急需和谈,他们能拖,我们拖不起啊!我们出海前,我已经向朝廷发出奏折,此次來台湾和谈,将万事从权,一切以社稷江山安危为重。所有的后果,我将一人承担。”
“大人!”
“徐学士!”
众人纷纷作惊讶状、继而围上來纷纷说道:“不可如此,既然我等同船而來,就该同舟共济……”
袁崇焕眼神一亮,以敬仰的目光看着徐光启。也有人暗自欣慰,希望自己由此可以不被朝廷追究责任。
徐光启不管众人是否表里如一地为他担心,挥挥手道:“大家伙不必多说,此次谈判,我们以尽快达成和议为目标,尽可能维护朝廷威仪,事后朝廷如有追究,一切有我來负责!”
他站了起來,迈步出门。此时,天色已经近傍晚,客栈外响起了一连串的马蹄声和阵阵整齐的脚步声。
一个高亢有力的声音喊着:“大王驾到!”
黑人亲卫推开客栈大门,尹峰在众人簇拥下迈步进门,向徐光启拱手道:“方才多有怠慢,我來请诸位赴宴。”
盛以弘负气,称病不去。尹峰与中华军的众人也不勉强,就把他及随从留在馆驿。</br>
这使得盛以弘等人十分不满,连袁崇焕、张叶等人都是按捺不住的恼火。他们都看出來了,尹峰亲自登船迎接的对象,仅仅只是徐光启一人而已,并不包括钦差使团的所有成员。
而在公司总部这里,只是安排了一些仆役帮他们搬行礼,连一直陪同的曾岳也一闪身不见了人影。袁崇焕想出门去打探情况,却被门口几名黑炭团一般的黑人士兵挡住。袁崇焕來自广东,到过广州,见过当地豪绅官吏从澳门买來黑奴役使,倒也沒有把这些黑人当怪物,只是这些人听不懂他的话,无论他说什么,就是不让他出门。
大明招抚钦差使团的三十余人,如今等于是被软禁在此了。虽然安海馆装饰豪华、房间宽敞,家具中西结合舒适方便。可是,毕竟他们是來与海寇谈判和平条约的,不是來旅游的,。
盛以弘、张叶、袁崇焕等人齐聚到徐光启面前,要求去和尹峰论论理:如此怠慢朝廷钦差,是什么道理?
却见徐光启扫视众人后,叹了一口气,淡淡地说道:“你们进城后,一路过來,所见所闻,有何见教?”
众人面面相觑片刻,袁崇焕首先说话:“徐学士,学生浅见:如今能够威胁大明江山的,只有这中华海寇。”
盛以弘不满地哼哼一声:“哼,袁主事还请慎言,大明江山稳如泰山,如今还是这海寇军首先乞和,尔却如此说话,这可是在危言耸听啊!”
徐光启、袁崇焕等人对盛以弘的冥顽不灵、不晓世事都很是无奈,当下也只能当做沒听见。徐光启叹息地说道:“老朽一路过來所闻所见,这海寇军兵强马壮、巨舰大炮、火器犀利,更稀奇的是其所占之地,百业兴旺、民众安居乐业,俨然已是一个国家气象……”
他拿出一叠文件,正是半月前的江南传來的邸报。“大家看看吧,他们把这些邸报放在了我的房间……。”
众人围上去一看,很费力地看着印刷模糊的邸报,皆是默然无语。这份邸报不是京师出版的,而是由京师邸报为底版,加上了一些地方小道消息的“非法”小报,在印刷业发达的苏州印刷发行的,老百姓俗称为“小报”。
这份印刷品很容易看出是活字印的,不少字列之间沒对齐,看得出是民间非法印刷的。如果不是尹峰发明了油墨,率先在自己控制区内采用铅活字印刷,大明朝使用活字印刷术出版报纸,还得再推迟二十年。
徐光启再次拿出一叠纸张,放在了桌子上:“大家再看看这些,这是本地出版印刷的所谓《商报》、《时闻报》。”
众人围上去看了一下,发现也是活字印刷品,但是其印刷质量明显高于明朝统治区出版的盗版《邸报》,。
中国古代的报纸印刷,起源甚早,到宋代得到初步发展,元、明二朝停滞不前,原因何在?其一就是印刷工艺技术的制约。因为报纸的印刷不同于书刊印刷,有着较强的时效性,需要尽快出版发行。传统的雕版印刷显然不能适应。再者,雕版印刷费工费时,宜于存版重印。而报纸是一次性印刷品,印后不再重印。采用雕版印刷报纸,不仅速度上不能满足要求,而且经济上也不合算。因此,雕版印刷不适宜于报纸印刷。遂有蜡版、豆干儿版应运而生 。但蜡版 、豆干儿版虽能解决雕刻木版速度的问題,但质量甚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有采用活字版印刷方为上策。可明朝的活字版印刷发展迟缓,且始终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水平上,于报纸印刷也无多大作为。传统雕版印刷采用手书上版,其字体均采用当时最受社会欢 迎、喜爱的,譬如唐代的颜、柳、欧、虞,元代的赵体等。官私刻版,想用哪种字体,就写哪种字体,这一点是活字制作无法达到的。再者,古书印数较少,雕版可以存放, 随用随印,而活字版则无此便。加之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喜爱书法,讲究书刊印品的字体秀雅,而且上述这些在历朝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形成传统,致使活字印刷难以发展普及。这从工艺技术角度制约了报纸的印刷。
徐光启在被迫停职的日子里,为出版自己的翻译的《几何原本》及《农书》,与南京、京师的书商都打过交道,自然知道印刷术与文化传播的关系。不过,他并不是为了中华军的印刷术先进而感叹。
他指指这两堆印刷品,苦笑道:“大家看明白了吧?他们出版的报纸中,也转载京师邸报消息。贵州、成都已经被围,奢安叛军已经出现在桂林。西南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啊!两厢对照,此事应该不假。”
盛以弘恼怒地说:“这邸报中说:上月底武昌、芜湖等地已经被收复,朝廷应该调集大兵南下,尽早进剿西南蛮夷。”
“哪里來的兵?金陵城刚刚解围,朝廷在江南一线还集结这八万大军;武昌、安庆等地还有八万大军……他们都盯着江南的海寇军,我们这里和议一天不成,朝廷就不能全力以赴去进剿西南叛乱蛮夷,。”袁崇焕说着,将中华公司的那份《时闻报》拿出來,指着一则消息说道:“这里说朝廷调兵西进辽河,这是怎么回事?”
盛以弘对袁崇焕抢着说话很不满,又不屑与六品小官争锋,一直沒做声。此时,他实在忍不住了:“辽东之事,与我等何干?徐大人,还是合计合计如何应付当下的局面吧!看样子,这海寇又要耍花招,打算拖延和谈了。”
徐光启对此也有同感,点点头道:“子宽兄所言极是,现在是朝廷急需和谈,他们能拖,我们拖不起啊!我们出海前,我已经向朝廷发出奏折,此次來台湾和谈,将万事从权,一切以社稷江山安危为重。所有的后果,我将一人承担。”
“大人!”
“徐学士!”
众人纷纷作惊讶状、继而围上來纷纷说道:“不可如此,既然我等同船而來,就该同舟共济……”
袁崇焕眼神一亮,以敬仰的目光看着徐光启。也有人暗自欣慰,希望自己由此可以不被朝廷追究责任。
徐光启不管众人是否表里如一地为他担心,挥挥手道:“大家伙不必多说,此次谈判,我们以尽快达成和议为目标,尽可能维护朝廷威仪,事后朝廷如有追究,一切有我來负责!”
他站了起來,迈步出门。此时,天色已经近傍晚,客栈外响起了一连串的马蹄声和阵阵整齐的脚步声。
一个高亢有力的声音喊着:“大王驾到!”
黑人亲卫推开客栈大门,尹峰在众人簇拥下迈步进门,向徐光启拱手道:“方才多有怠慢,我來请诸位赴宴。”
盛以弘负气,称病不去。尹峰与中华军的众人也不勉强,就把他及随从留在馆驿。</br>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龙之海上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龙之海上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