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烽火台小兵 第545章 各方关注
目录:明末边军一小兵| 作者:老白牛| 类别:历史军事
京师风波,还有东路这场商战,朝野上下都在关注,宣大诸镇官将,自然也不例外。
在辖区中,山西镇的防务,包含太原府诸地,不过总兵素来驻节宁武关,只有巡抚一般待在太原城内。
大同镇防区包含大同府在内,南临夏屋山,以雁门关与山西镇交界。
宣府镇,东到龙门,临近塞外满套儿之地,西临大同镇天成卫不远,天成卫向西过去,便是阳和卫,而阳和城,又素来是宣大总督驻节之所。
除了宣大总督纪世维,宣府巡抚朱之冯,山西巡抚蔡懋德,大同巡抚卫景缓,或刚上任,或上任不久,或还未到任,对东路与京师之事,他们各有反应。
不知王斗运气好还是差,明末众地方巡抚中,相对廉洁,一腔公心,对大明最忠诚的朱之冯、蔡懋德、卫景缓三位巡抚,尽数集中到宣大三镇来。
历史上李自成进逼后,这三位巡抚皆尽自尽殉国,反倒是宣大三镇的总兵,除周遇吉外,与镇守太监们,一个不落的投降,数十万大军一枪不放,毫无羞耻心的放下武器。
这三位巡抚,其中宣府巡抚朱之冯性情刚烈,铁骨铮铮,历史上他一上台,就将贪赃枉法的总兵唐玉弹劾入狱,当然,他也有权力**较大,掌控欲比较强的一面。
朱之冯乃天启五年进士出身,曾在山东做过地方官,上任宣镇巡抚后,他雄心勃勃,意图还宣镇上下一片朗朗青天,谱一上任,立时决意裁汰冗兵冗役、兴复屯田、检查军饷虚冒、清查镇内隐田,更要杜绝地方官将侵吞赋税银两等弊端。
他不分日夜的主持编订镇内赋役清册,对杨国柱的新军田地,同样非常关心,曾严厉警告,任何有敢将主意打向新军田亩的官将,都将遭受不留情的弹劾与淘汰。
在他严格监督审核下,宣镇内贪污现象得到控制,当然,他也不可避免的得罪一大批人,很多官吏将领,都对他恨之入骨,背地暗骂朱之冯是朱黑天,朱剥皮。
王斗威名赫赫,新上任的朱巡抚自然知晓,相关的情报收集,集了一麻袋有多,更召东路兵备马国玺详谈,对马国玺拉拢王斗,尽力为国朝大明的提议,非常赞赏。
他也有信心,安抚好王斗,使宣镇巡抚、总兵,成为地方文武相得,共报朝廷的典范。
京师谣言之事传到宣镇后,他颇为愤怒,不顾幕僚,还有众门生故吏的书信劝说,断然上书朝廷,为王斗极力辨解。
而在王斗联合边军鼓噪消息传来,他同样愤怒,上书朝廷,斥责王斗,言其便有委曲,也不该如此要挟朝廷,陷圣上于不义,严正表明自己对事不对人,刚正不阿的立场。
在各大家意图截断外来商货进入东路,朱巡抚同样愤怒了,严厉谴责奸商祸害地方之举,其言,商贾本为贱民,奈何把持社稷,祸乱朝纲?
一时人人侧目,国朝初期,商贾是贱民不错,但现在,商贾势力何等之大?便连一阁辅,都6续有商人家族出身的人,其言可谓惊世骇俗。
又因不少进入东路商队纷纷遭遇各大家罪手,底下人等阳奉阴违,朱巡抚愤怒之下,亲自领标营一部,押运一些食盐与茶叶进入东路,便是各大商贾势力滔天,也不敢公然杀害一镇巡抚,拦截他的队伍。
王斗封侯消息传来,朱巡抚又立时派遣使者到东路大将军府贺喜,将称永宁侯很快回归,本抚对与永宁侯共事,充满期待,刚对王斗骂完又贺喜。
一时间,对这个天不怕地不怕,更连死都不怕,只称刚正不阿的二百五,各方无可奈何。
朱巡抚所到之处,可谓鬼神避散,无人敢近,只是亲近他的人越来越少,颇有孤家寡人的态势。
当然,经此之事,东路军民百姓,对朱巡抚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崇祯帝更对其非常欣赏,宣镇之地,上有朱之冯,下有马国玺,那方之事,仍有可为。
山西巡抚蔡懋德,曾任辽东宁前兵备道右希政,锦州之战时,也算与王斗并肩杀敌,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更在宁远之时,与王斗探讨过佛学理论,彼以王守仁为偶像,节俭自律,永远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他资历早到,为人平和,又加上锦州之战的功劳,此时高升一妾,成为山西镇的巡抚,他还在前往太原的路上,对各商人与背后官将与东路的争斗,他只言说一句:“王将军性情刚烈,然于国有大功,不该如此对待。”
他认为,双方应该以和为贵,闹僵了,对彼此都没有好处,特别各大家封杀东路,这是不应该的,呼吁和气为上。
大同巡抚卫景缓,与朱之冯一样,骨子里颇有原则,同样公正廉洁,执法不阿,崇祯四年时,曾任山西道监察御史,以前还任过河南推官,杖毙过豪强,杖毙过衙蠢。
其更弹劾过辅周延儒,弹劾过吏部侍郎曾楚卿,又反对过枢臣杨嗣昌剿饷之议,属于心中有理想,但不怕丢官,不畏杀头,侃侃而谈,毫不畏缩之人。
不过与朱之冯整天脸黑漆漆不同,他为人颇为温和,平日脸上笑容不断,暗地里,有笑面虎之称。
此时卫景缓也上任不久,对地方商贾豪强,他是没有好感的,对王斗南征北战,为国尽力,他也是佩服的,当然,对王斗联络边军,鼓噪京师,与朱之冯一样,他心中是不悦的。
他说话颇为注意方式,只在奏折上隐隐点出这一点,然态度很鲜明,言各大家与各官吏,联合封堵东路,此举不当彼言:“国难至此,当同舟共济,何谓如此?”
当然对东路与各大家商战结果会如何,此三人颇为关注。
甚至这场喧沸慢慢传到中州与江南各地各界,同样关注。
隐隐传来,太原的晋王,大同的代王宣镇的谷王,对王斗颇为不满。
随同的,还有当地诸多文官武将,各地豪强,特别宣府镇副总兵,“金书官”都指挥使张国威,更是兴灾乐祸,遇人就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王斗也是过于嚣张跋扈,该有此报。
不过他虽然高兴,此次种种活动,倒没有参与!可能当年王斗在东路大砍大杀,给他留下了阴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敢再公然活动了。
又有宣府镇镇守太监杜勋,对王斗也是冷嘲热讽,如若王斗真如各大家所言,他种种财路不是断了?他才到宣府镇不久,正收各类红包与干股,收得不亦乐乎,以后就要没了?
太监不能当官,不能娶妻,对财帛更为心动,很难理解他们对金银的热爱心理,再加上宫中大太监王裕民、齐本正、郑之惠等人,地方太监刘元斌因王斗或贬或死这些人都与杜勋交好,能对王斗有好感才怪。
十一月中,阳和,宣大总督府邸。
纪世维坐在书房内沉吟,眼下东路之事,让他忧虑,对他来说,王斗这个女婿的重要,已经过了自己几个儿子,所以,王斗东路若出事,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只是……
纪世维长叹一声,可叹自己身为总督,对东路之事,便想帮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曾经不久前,纪世维接到廷推结果,自己被任为宣大三镇的总督,那时的自己,是多么意气风啊。
然很快的,纪世维到达阳和后,就遭遇了当年自己任兵备时,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地方豪强势力太重,各方阳奉阴违,想做任何事情,都是举步维艰,唯有和光同尘。
而眼下,想和光同尘都不行了,各方与自己女婿险险撕破脸皮,各类明枪暗箭更是接踵而来,商贾势力如此之大,更让他竦然而惊。
曾经各大家围堵东路时,他关忧心乱,让与自己交好一个商人,领着一个商队,押运食盐茶叶,想要进入东路,没想到,商队从阳和城出不久,还未靠近宣府镇,商队人员就被“塞外蒙古人”屠杀一空。
那个与自己交好商人,更是被装入麻袋,用马蹄踏死当自己看到他的尸体,已经不敢确认,那堆肉泥,就是平日与自己谈笑风生的何掌柜?
他愤怒,想要调查,还没行动,各方弹劾攻击,己是纷至沓来,直让他焦头烂额。
经过此次,官商勾结的力量,他是深深领教,百年来,他们经营的势力是如何庞大,便他为宣大总督之身,若与之对抗,都有螳臂当车之感。
有时他心中都有冲动,劝服女婿,不要与那些商人作对,随后这个念头,又被他深深压制下来。
他是知道自己女婿脾气的,岂是善罢甘休之人?
若他率主力大军回归,便是各地血流飘杵的时候,想想,他不由打了个寒噤。
果真如此,自己这个总督,还当得下去吗?
还有那三个巡抚,也皆非易与之辈,也是让他头痛的原因之一。
或许,自己真不适合在官场生存,想想崇祯十一年时,自己因女儿私奔之事,曾召女婿王斗前来说话,当时女婿言:气一,至于下官的武人身份,眼下大明多事之秋,下官一个会带兵打仗的武将,未必就会差于文人了,巡抚大人未必将来就会用不上下官。”
“未来的事情谁说得清楚?有朝一日,或许巡抚大人会以为让君娇跟随我,是个英明的决定。”
是的,让女儿跟随王斗,确实是个英明的选择。
只是随着王斗身份越贵,眼下更居永宁侯,纪世维心中不满的地方也颇多,那个乡间民妇谢秀娘,封赏源源不断,自己家的女儿,却一个封赏衔头也没有,这不公平。
自家女儿身份何等尊贵,只因一个名份,便要曲居民妇之下,岂是甘心?
只是,再不甘又如何,他己暗中得到消息,为了谢秀娘,女婿连堂堂公主都拒绝了,唉,真是顽固。
当然,这点纪世维还是欣赏的,公主又如何,想进王家门,也得排在自己女儿后面。
他忽然下定决心,便是总督不干了,也要为女婿多收罗那些奸商的罪证,让他将来动起手来名正言顺。
大不了事后自己辞官归田,专心督促女儿生个儿子。
下定决心后,纪世维忽然心情轻松起来,同时心下自怜,难道自己只能靠女婿吃饭?
便宜丈人心中苦楚。
正想得出神,忽然管家来报,大少爷求见。
纪世维精神一振,长子纪伯清,还是让他满意的,很快将由广昌县知县之位,调任蔚州担任知州,可谓年盛力强。
不久后,年过三十不久,相貌堂堂的纪伯清进入书房,屋内传来窃窃私语声:“五妹想要更进一步,唯有妹大……”
又安静了一会,猛然传来纪世维暴跳如雷的声音,还有茶盏等哗拉作响:“这个畜生,真是气死老夫了……家门不幸,出此孽障!”未完待续精彩小说记住我们的网址:
在辖区中,山西镇的防务,包含太原府诸地,不过总兵素来驻节宁武关,只有巡抚一般待在太原城内。
大同镇防区包含大同府在内,南临夏屋山,以雁门关与山西镇交界。
宣府镇,东到龙门,临近塞外满套儿之地,西临大同镇天成卫不远,天成卫向西过去,便是阳和卫,而阳和城,又素来是宣大总督驻节之所。
除了宣大总督纪世维,宣府巡抚朱之冯,山西巡抚蔡懋德,大同巡抚卫景缓,或刚上任,或上任不久,或还未到任,对东路与京师之事,他们各有反应。
不知王斗运气好还是差,明末众地方巡抚中,相对廉洁,一腔公心,对大明最忠诚的朱之冯、蔡懋德、卫景缓三位巡抚,尽数集中到宣大三镇来。
历史上李自成进逼后,这三位巡抚皆尽自尽殉国,反倒是宣大三镇的总兵,除周遇吉外,与镇守太监们,一个不落的投降,数十万大军一枪不放,毫无羞耻心的放下武器。
这三位巡抚,其中宣府巡抚朱之冯性情刚烈,铁骨铮铮,历史上他一上台,就将贪赃枉法的总兵唐玉弹劾入狱,当然,他也有权力**较大,掌控欲比较强的一面。
朱之冯乃天启五年进士出身,曾在山东做过地方官,上任宣镇巡抚后,他雄心勃勃,意图还宣镇上下一片朗朗青天,谱一上任,立时决意裁汰冗兵冗役、兴复屯田、检查军饷虚冒、清查镇内隐田,更要杜绝地方官将侵吞赋税银两等弊端。
他不分日夜的主持编订镇内赋役清册,对杨国柱的新军田地,同样非常关心,曾严厉警告,任何有敢将主意打向新军田亩的官将,都将遭受不留情的弹劾与淘汰。
在他严格监督审核下,宣镇内贪污现象得到控制,当然,他也不可避免的得罪一大批人,很多官吏将领,都对他恨之入骨,背地暗骂朱之冯是朱黑天,朱剥皮。
王斗威名赫赫,新上任的朱巡抚自然知晓,相关的情报收集,集了一麻袋有多,更召东路兵备马国玺详谈,对马国玺拉拢王斗,尽力为国朝大明的提议,非常赞赏。
他也有信心,安抚好王斗,使宣镇巡抚、总兵,成为地方文武相得,共报朝廷的典范。
京师谣言之事传到宣镇后,他颇为愤怒,不顾幕僚,还有众门生故吏的书信劝说,断然上书朝廷,为王斗极力辨解。
而在王斗联合边军鼓噪消息传来,他同样愤怒,上书朝廷,斥责王斗,言其便有委曲,也不该如此要挟朝廷,陷圣上于不义,严正表明自己对事不对人,刚正不阿的立场。
在各大家意图截断外来商货进入东路,朱巡抚同样愤怒了,严厉谴责奸商祸害地方之举,其言,商贾本为贱民,奈何把持社稷,祸乱朝纲?
一时人人侧目,国朝初期,商贾是贱民不错,但现在,商贾势力何等之大?便连一阁辅,都6续有商人家族出身的人,其言可谓惊世骇俗。
又因不少进入东路商队纷纷遭遇各大家罪手,底下人等阳奉阴违,朱巡抚愤怒之下,亲自领标营一部,押运一些食盐与茶叶进入东路,便是各大商贾势力滔天,也不敢公然杀害一镇巡抚,拦截他的队伍。
王斗封侯消息传来,朱巡抚又立时派遣使者到东路大将军府贺喜,将称永宁侯很快回归,本抚对与永宁侯共事,充满期待,刚对王斗骂完又贺喜。
一时间,对这个天不怕地不怕,更连死都不怕,只称刚正不阿的二百五,各方无可奈何。
朱巡抚所到之处,可谓鬼神避散,无人敢近,只是亲近他的人越来越少,颇有孤家寡人的态势。
当然,经此之事,东路军民百姓,对朱巡抚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崇祯帝更对其非常欣赏,宣镇之地,上有朱之冯,下有马国玺,那方之事,仍有可为。
山西巡抚蔡懋德,曾任辽东宁前兵备道右希政,锦州之战时,也算与王斗并肩杀敌,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更在宁远之时,与王斗探讨过佛学理论,彼以王守仁为偶像,节俭自律,永远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他资历早到,为人平和,又加上锦州之战的功劳,此时高升一妾,成为山西镇的巡抚,他还在前往太原的路上,对各商人与背后官将与东路的争斗,他只言说一句:“王将军性情刚烈,然于国有大功,不该如此对待。”
他认为,双方应该以和为贵,闹僵了,对彼此都没有好处,特别各大家封杀东路,这是不应该的,呼吁和气为上。
大同巡抚卫景缓,与朱之冯一样,骨子里颇有原则,同样公正廉洁,执法不阿,崇祯四年时,曾任山西道监察御史,以前还任过河南推官,杖毙过豪强,杖毙过衙蠢。
其更弹劾过辅周延儒,弹劾过吏部侍郎曾楚卿,又反对过枢臣杨嗣昌剿饷之议,属于心中有理想,但不怕丢官,不畏杀头,侃侃而谈,毫不畏缩之人。
不过与朱之冯整天脸黑漆漆不同,他为人颇为温和,平日脸上笑容不断,暗地里,有笑面虎之称。
此时卫景缓也上任不久,对地方商贾豪强,他是没有好感的,对王斗南征北战,为国尽力,他也是佩服的,当然,对王斗联络边军,鼓噪京师,与朱之冯一样,他心中是不悦的。
他说话颇为注意方式,只在奏折上隐隐点出这一点,然态度很鲜明,言各大家与各官吏,联合封堵东路,此举不当彼言:“国难至此,当同舟共济,何谓如此?”
当然对东路与各大家商战结果会如何,此三人颇为关注。
甚至这场喧沸慢慢传到中州与江南各地各界,同样关注。
隐隐传来,太原的晋王,大同的代王宣镇的谷王,对王斗颇为不满。
随同的,还有当地诸多文官武将,各地豪强,特别宣府镇副总兵,“金书官”都指挥使张国威,更是兴灾乐祸,遇人就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王斗也是过于嚣张跋扈,该有此报。
不过他虽然高兴,此次种种活动,倒没有参与!可能当年王斗在东路大砍大杀,给他留下了阴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敢再公然活动了。
又有宣府镇镇守太监杜勋,对王斗也是冷嘲热讽,如若王斗真如各大家所言,他种种财路不是断了?他才到宣府镇不久,正收各类红包与干股,收得不亦乐乎,以后就要没了?
太监不能当官,不能娶妻,对财帛更为心动,很难理解他们对金银的热爱心理,再加上宫中大太监王裕民、齐本正、郑之惠等人,地方太监刘元斌因王斗或贬或死这些人都与杜勋交好,能对王斗有好感才怪。
十一月中,阳和,宣大总督府邸。
纪世维坐在书房内沉吟,眼下东路之事,让他忧虑,对他来说,王斗这个女婿的重要,已经过了自己几个儿子,所以,王斗东路若出事,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只是……
纪世维长叹一声,可叹自己身为总督,对东路之事,便想帮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曾经不久前,纪世维接到廷推结果,自己被任为宣大三镇的总督,那时的自己,是多么意气风啊。
然很快的,纪世维到达阳和后,就遭遇了当年自己任兵备时,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地方豪强势力太重,各方阳奉阴违,想做任何事情,都是举步维艰,唯有和光同尘。
而眼下,想和光同尘都不行了,各方与自己女婿险险撕破脸皮,各类明枪暗箭更是接踵而来,商贾势力如此之大,更让他竦然而惊。
曾经各大家围堵东路时,他关忧心乱,让与自己交好一个商人,领着一个商队,押运食盐茶叶,想要进入东路,没想到,商队从阳和城出不久,还未靠近宣府镇,商队人员就被“塞外蒙古人”屠杀一空。
那个与自己交好商人,更是被装入麻袋,用马蹄踏死当自己看到他的尸体,已经不敢确认,那堆肉泥,就是平日与自己谈笑风生的何掌柜?
他愤怒,想要调查,还没行动,各方弹劾攻击,己是纷至沓来,直让他焦头烂额。
经过此次,官商勾结的力量,他是深深领教,百年来,他们经营的势力是如何庞大,便他为宣大总督之身,若与之对抗,都有螳臂当车之感。
有时他心中都有冲动,劝服女婿,不要与那些商人作对,随后这个念头,又被他深深压制下来。
他是知道自己女婿脾气的,岂是善罢甘休之人?
若他率主力大军回归,便是各地血流飘杵的时候,想想,他不由打了个寒噤。
果真如此,自己这个总督,还当得下去吗?
还有那三个巡抚,也皆非易与之辈,也是让他头痛的原因之一。
或许,自己真不适合在官场生存,想想崇祯十一年时,自己因女儿私奔之事,曾召女婿王斗前来说话,当时女婿言:气一,至于下官的武人身份,眼下大明多事之秋,下官一个会带兵打仗的武将,未必就会差于文人了,巡抚大人未必将来就会用不上下官。”
“未来的事情谁说得清楚?有朝一日,或许巡抚大人会以为让君娇跟随我,是个英明的决定。”
是的,让女儿跟随王斗,确实是个英明的选择。
只是随着王斗身份越贵,眼下更居永宁侯,纪世维心中不满的地方也颇多,那个乡间民妇谢秀娘,封赏源源不断,自己家的女儿,却一个封赏衔头也没有,这不公平。
自家女儿身份何等尊贵,只因一个名份,便要曲居民妇之下,岂是甘心?
只是,再不甘又如何,他己暗中得到消息,为了谢秀娘,女婿连堂堂公主都拒绝了,唉,真是顽固。
当然,这点纪世维还是欣赏的,公主又如何,想进王家门,也得排在自己女儿后面。
他忽然下定决心,便是总督不干了,也要为女婿多收罗那些奸商的罪证,让他将来动起手来名正言顺。
大不了事后自己辞官归田,专心督促女儿生个儿子。
下定决心后,纪世维忽然心情轻松起来,同时心下自怜,难道自己只能靠女婿吃饭?
便宜丈人心中苦楚。
正想得出神,忽然管家来报,大少爷求见。
纪世维精神一振,长子纪伯清,还是让他满意的,很快将由广昌县知县之位,调任蔚州担任知州,可谓年盛力强。
不久后,年过三十不久,相貌堂堂的纪伯清进入书房,屋内传来窃窃私语声:“五妹想要更进一步,唯有妹大……”
又安静了一会,猛然传来纪世维暴跳如雷的声音,还有茶盏等哗拉作响:“这个畜生,真是气死老夫了……家门不幸,出此孽障!”未完待续精彩小说记住我们的网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边军一小兵》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