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发明” 第六节 形势报告
目录:初级春秋| 作者:法拉第| 类别:历史军事
//7kankan.com// 他想歪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养敖只是要用这一晚的时间,先完成归豹刚刚交代的任务,给他作一下胡国的“国内形势报告”,主要是政治和军事形势。
养敖首先告诉他,别看归章看起来对归豹很关心、很谦和,其实很狡猾。早在归豹的父亲归宁活着的时候,他就谋划如何继承爵位。本来诸侯的爵位传给儿子、弟弟都可以,但是归宁觉得归章太阴险,一直不想传给他;有意传给归仪,可归仪却不愿接受。结果归宁把爵位传给儿子归豹后,规章立刻趁归豹年岁小,迅速扩展势力。现在归贝等人实际上都听他的指挥,掌握了主要的官职,拥有大部分军队。
说到这,姜海涛不得不询问现在到底都有哪些官职。他过去看电视剧,经常听到“丞相”、“宰相”、“内阁大学士”、“兵部侍郎”什么的,但它们显然和春秋时期的官职不一样。到这后,他听说过什么“县正”、“司马”、“司甲”,还有薳申当的“司兵”,栾嘉当的“肆师”,归豹任命给他的“小司空”。但总体来说,他知道的还是一笔糊涂帐。于是养敖给他系统地讲解了一下。
--------------------------
简单说起来,春秋诸侯国里的官职,和周王室的官职基本一样,都分成六类,而且很好记:天地春夏秋冬。
天官,也被叫做治官,是最重要一类,负责周王室,或者是诸侯的饮食、医疗、用品等。这让姜海涛想起了清宫戏中的内务府。但天官的头,周王室叫太宰,胡国这里低一级,叫宰夫,还要参与所有重大事件的决策,实际相当于最高级别的官吏。姜海涛忍不住想:这什么宋朝的“宰”相,大概就是从这里“宰”过去的。他还顺便知道,楚国虽然基本也是这么分工的,但又总想有别于周王室,因此把很多官职的叫法改了。在他们那,令尹相当于太宰、宰夫。
地官,也称教官,应该是第二重要的部门,负责管理诸侯属下各地的农林生产,比较有实权。他们的头叫司徒,在周王室和一些大的诸侯国内,还分大司徒、小司徒。姜海涛听说的第一个官职,县正,就属于这个部门。对国人、官员的教化,也归他们管。
春官,也叫做礼官。从后一个名字可以听出,他们是负责各种祭祀活动、礼仪制度的。这些活动中需要使用的各种器皿,也有不少归他们直接负责生产制造。姜海涛心想,这大概是因为春天时祭祀活动最多,所以叫春官。他们的头号领导叫宗伯。栾嘉担任的肆师,已经是春官里仅次于宗伯的“中高层领导”。
夏官,也叫政官,不过他们负责的主要不是政治,而是军事,包括征兵、军械管理等。比如司兵负责管理剑盾等主要兵器,以及征兵、分发兵器;司甲负责皮甲的验收管理和维护;槁人负责弓箭;巫马是给马看病的,兽医。他们的一把手叫司马,有时候分成大、小司马,或者左、右司马。再低一点的,有什么军司马、舆司马。姜海涛问养敖,这些负责打战的官员叫夏官,是不是因为打战主要在夏天。养敖说确实如此。夏季粮食已经播种,国人大多不忙,便于征召步卒;春秋要播种、收割,因此大多不会出去打战;冬天气候寒冷,出去打战时粮草、衣物要带不少,也不如夏季方便。19年前那场鸡父之战,就是7月打的。不过现在也有不少战不是夏天打。6年前吴军攻占楚都,就是在11月。
秋官,也叫刑官,主要负责刑罚。姜海涛一听他们的领导叫司寇,心说这还真形象。
冬官,就是归豹想让他去的那个部门了,负责百工,也就是手工业生产。他们的头叫司空,现在就由鱼偃担任。姜海涛这下明白,自己如果当了小司空,就是鱼偃的手下,难怪他那么愿意。(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姜海涛正想表示自己不愿意当这个小司空,养敖又告诉他,这些官不是随便封的,要有一定的级别。卿,才能担任这几个一把手,然后是中大夫、下大夫。普通官员一般由上士、中士、下士担任,已经是负责执行具体任务。再往下,就是干活的普通国人,一般叫府、吏、胥、徒。姜海涛要想当上小司空,必须首先成为下大夫。考核六艺,就是必须过的一关。姜海涛心说自己听说过“六艺”,但到底是什么可不知道。
养敖首先告诉他,六艺是指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再详细点,是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六艺不精,就相当于“文凭”不高,得不到好职务。其实除了六艺,现在对人的才能评价还包括六德、六行,也就是知、仁、圣、义、忠、和,孝、友、睦、姻、任、恤。
姜海涛听了以后,头嗡地一下就爆了。我靠,到这以后还要考试啊!而且还不止语数外理化五门,而是三六一十八门!再一听养敖说,六德六行没什么具体考试。可是这六艺里还分什么五六五六九的,也太复杂了吧?养敖看他不断皱着眉头叫“啊”,知道他不喜欢这个考核,于是告诉他先不用担心。
简单地说,礼,就是一些礼节,比如和其他贵族碰面后如何打招呼,走路、坐下时什么姿势才正确,等等。归豹会派人来教他,只要考核时没大错,应该不妨碍他当小司空。乐,听了养敖的讲解,姜海涛感到像诗歌,或者说音乐和诗的组合。这玩意有点像他讨厌的语文考试。射,就是射箭了。这个他感觉有用,至少能在战场上保命。但听了养敖讲的什么在战车上射箭、射多准之类的,他又头大。这些明摆着不是一两年能练会的。御,就是驾马车。这玩意的要求也不低,要能控制好四匹马,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不能碰到两旁的障碍物,而且既稳又快。书,用毛笔写字,姜海涛本来就烦这个,正琢磨造**的鹅毛笔呢。只有最后一项,数,姜海涛有些信心。再复杂,自己应该也能用几元一次方程解决啰。迄今为止,他还没有发现春秋人用方程解题,更甭说什么平方开方的。
养敖边讲解边询问,慢慢发现姜海涛除了数,其它的真是一窍不通。他的脸色也担忧起来:“唉呀,没想到你这样。虽然至少还有半个多月让你学,但也不够啊?”姜海涛趁机提出干脆别让自己当小司空了。养敖说那得和归豹、薳书他们商量一下,因为姜海涛不获得一个官职,就不容易办事。姜海涛问自己当个小司空,就真的那么重要吗?于是他们的话题转回当前的胡国政治、军事形势上。官职体系明白后,姜海涛听起来就更明了。
--------------------------
归章任宰夫,归贝任司徒,这相当于控制了最重要的天官、地官。归仪任宗伯,掌握春官。姜海涛本以为这个负责祭祀、礼仪的部门没什么权利,不料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时的人还很迷信。再加上亲戚关系的远近,归仪的话在有些情况下还是比归贝有分量。因此归豹加归仪,略大于归章加归贝。但是政府中的第四大部门,也就是夏官,军事力量,则大多掌握在对方手里。
春秋时期的军队,比较少有国家的概念,更像是各家族的私人武装。因为战车、兵器、甲胄,都是各家自己出钱制造的,甲士也基本是自己家族的年轻人,或者门客。特别是家族里不断分支,逐渐产生了很多“远房亲戚”,也是“穷亲戚”,没有什么封邑,不会种田、手工,但又比普通的国人、农人“文化水平”高。对于这一阶层的年轻人来说,当个小官吏或者甲士,反倒可以算一种职业了。他们一般都被称为“士”。如果一个诸侯想出兵打战,一般除了带自己的兵,还得从其他亲戚、贵族家里借兵。当然对方借不借、借多少,就难说了。
姜海涛这下明白,原来春秋时期的土地是一级一级分封下去的:周王室把土地分封给各个诸侯,叫作方国,自己只留下一块地直接管辖、收税;诸侯也把土地分封给亲戚、贵族,叫作封邑,当然也留了部分“自留地”。(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听到这里,姜海涛突然觉得纳闷:一级级分封,建立一个个小国,怎么听着更像“封建”社会?
随后通过养敖的介绍他又知道,有时候,下面的诸侯、贵族会互相吞并,比如楚国吞并唐国。或者结盟,比如胡国先前奉楚国为老大。这时候,“上级”有可能不思进取,“下级”则有可能通过一些发展,变得比“上级”、“大哥”还厉害,可以和“上级领导”作对了。周王室,现在就没几个诸侯国听他的。胡国,也从楚国跟班,转成吴国跟班,和楚国作对。诸侯对周王如此,贵族对诸侯也会如此。因此一旦某家贵族的封邑大了、好了,就能有更多的战车、甲士;一旦好过诸侯,就可以不听老大的,就可以犯上作乱、取而代之。
归章、归贝他们家,就是趁归宁刚死的时候,迅速扩张封地,拥有了更多军队。归崇、归罴是他们两家的军队“指挥官”,合起来至少有100辆战车,500甲士。在蓼战死的归庚,就是归罴手下的一员猛将。他当时从这两家带去了20辆战车、200甲士。归豹虽然名为胡国的领主,但也不过拥有50辆战车、300甲士。他本来就不想在蓼硬拼,因此只带了10辆战车、100甲士。归仪本来作为胡国内的第三大贵族,财产也不少,但他一直太胆小,只有20辆战车,随同归豹去了10辆。此外还有薳氏家族的5辆战车。不过幸运的是,这次归豹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战车,归仪、薳氏两家战车在城外幸存下10辆,还缴获、修复了90辆战车。如果再加上缴获的兵器,增加一些甲士,实力上就不输于对手了。
姜海涛忍不住问养敖他们家有多少战车。结果养敖告诉他,养家并不算高级别的贵族,只是从楚国逃难来的,一直受到归家的重用,因此没有自己单独的战车甲士。当时跟随到蓼城的其它15辆战车、甲士,都来自于其它几家贵族。
胡国内除归氏家族外,最大的家族就是章氏。他们家的人原来大多是胡国的主要将领,但后来逐渐退出了主要权利圈。首先是因为当年归宁在养氏、薳氏来胡后,逐渐重用这两家人,有点冷落章氏。后来归章发展势力时,也有意无意地压制章氏。章通成为章氏家族的领导者后,更是有意退出胡国的很多事情。因此他们家虽然也有50多辆战车,军力并不比归豹差多少,但没有派人参加蓼城之战。
跟随归豹到蓼城的15辆战车,5辆来自栾氏,其它的来自华氏、向氏、鱼氏。他们四家的战车加起来,也有50多辆。姜海涛想起自己说栾氏“坐山观虎斗”时,养敖曾说这三家也是这态度,于是问养敖:刚才在晚宴上,怎么华梁和归贝一个意见,都认为楚军不会再来?是不是他们已经倒向归章一派了?
养敖说不会。华梁这样想芈午和楚王,大概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因“犯上作乱”而逃到胡国的。华、向、鱼三家,本来都是宋国贵族,22年前华氏带着另外两家作乱,劫持了宋公。他们打来打去,互有胜负。后来宋公得到齐、晋的支持,连败华氏,把他们围困住了。华、向、鱼三家只好向楚求援。当时楚国司马,薳越,派人到宋国让宋公赦免他们,并说愿意接纳他们,三家才有了新的栖身之地。可没想到15年前薳氏倒霉了,被迫出逃胡国,于是部分华、向、鱼氏也来到了胡国。他们本该奉薳家为恩人,跟着支持归豹,但自己家族的大部分亲戚还在楚国,因此很矛盾。三家人也不多,不敢得罪归豹、归章任何一方。这次华梁认为楚军不会再来,就是因为他感觉芈午和自己当初差不多,和楚王矛盾很深,没互相打已经不错了,楚王更不会为他报仇。养敖还告诉姜海涛:栾元提出让华梁出使楚国,归豹还愿意多出财物,这让华梁非常高兴。因为华梁为人有点贪财。这次去楚国行贿,那边还有自己的族人,因此任务不重,肯定能留下一些好处。只是碍于薳氏的情面,他没敢太表现出来。栾元这一招,也挺高的,既没有得罪归章,同意了归豹的大方向,又给华家争来一些好处。
最后姜海涛一统计,归豹、归仪、薳氏一派,原来有战车90辆,这次没什么损失,加上缴获后还增加到180辆;归章一伙原先有战车100,但这次损失20,如果归豹不补偿他们,就只剩80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变化还挺大。作为中间派的章氏有50辆,栾、华、向、鱼四家有50多辆。他忍不住问养敖,章氏对归豹态度如何。
养敖告诉他,章通对归豹、归章似乎都不太喜欢,但是他们家的力量也不能忽略。现在胡国没有司马,就是因为章氏一直在归豹、归章两派之间不表态。归崇、归罴、归重、养敖等人,都只是小司马,谁都无法统一掌管胡国全部军队,连名义上掌管都办不到。现在虽然从战车数量上看,归豹占了优势,但这只是一方面。封地大小、甲士多少,也是很重要的,归豹在这方面并不比归章他们强多少。
--------------------------
至此,姜海涛对于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有了一个简单认识。他感觉自己的头都要爆炸了,一方面是因为好多新词汇、官名,还有那可恶的六门考试,让他讨厌。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么复杂的政治斗争,实在是超过了他的社会经验。从小到大,他也就见过小队长、班长、课代表的选举,而且纯粹是参观。要不是偶尔看过一些康熙汉武大帝、罗锅宰相铜牙之类的,他就算让养敖讲上三天三夜,也明白不了现在怎么回事。可是看养敖的意思,似乎还想听听他对这场“政治斗争”有什么看法和办法呢!
姜海涛心想,自己和这帮比自己老一倍,或者说老几千倍的家伙比起来,知道的历史知识、政治故事确实更多点。但那都是照本宣科讲的,或者电视上的戏说、正传、秘史,鬼知道对不对。比如这什么奴隶社会,好像就完全不那么回事。不过管它对不对,可以随便说给养敖听听,让他们自己瞧着办去。
于是他首先搜罗了一下自己脑海里的春秋战国知识。为什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据说是因为“商鞅变法”。不过那个法,到底是哪些法?得想想。姜海涛回想起先前薳书说吴国的话——“举全国之力”、“国内极少纷争”。这个商鞅变法,应该也是把秦国的各种力量集中到了秦王手里,结果才能战胜六国。按照这个思路,首先应该建议归豹通过制定法律,来限制归章这些人的势力发展。第一步,当然就是借鉴伟大**的政策,土地改革。但是具体怎么办,恐怕不能照搬没收地主土地那套办法,不然准把归章、归贝,甚至章通、薳书他们都气疯了。
养敖看他皱着眉头,问他是不是在想什么办法。姜海涛说这个问题恐怕很复杂,甚至比造十弓车弩还难,需要仔细想想,而且自己只能提点建议,管用不管用很难说。不料养敖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说不用为此太操心,归豹让他告诉姜海涛这些,主要是两个目的。
第一是希望他能全力帮助归豹,这一点看来很成功,不然姜海涛不会这么费力替他们想办法。姜海涛心说那当然了,我就算不替你们想,也得替自己想。归豹要是倒台了,自己的命运还真难说。就算归章觉得自己的“发明创造”有用处,但毕竟已当过归豹的“宫内人”,恐怕只能在牢房里搞发明了。所以帮助归豹“做稳做大做强”,是当前唯一的选择。
第二个目的,就是想听听他这个“异人”有什么说道,就算再奇怪,也对他们很有用。姜海涛心说,春秋时期的人思想这么开放吗?于是他半开玩笑地问:“养敖,如果我说大地是圆的,太阳不会动,你也信?”养敖首先瞪大了眼睛,然后说:“你说的是真的?”“嗯,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就是一个假设,你会信吗?”养敖皱眉想了想:“地是圆的,那另一面的人,不是要掉下去?”“如果有一种力,可以不让他往下掉,而是往地上掉呢?比如说,大地是个圆的,非常非常大的球。我们人站在上面,总是会往球的中间掉。你觉得可能吗?”“不往下掉?会有这种事吗?”
姜海涛想了想,然后问他:“你见过烟吧,它们不就往上飞,不往下掉吗?”“恩,好像有点道理。不过人和烟可不一样。”姜海涛发现他的反应不像自己预料的那么惊讶和激烈,于是决定接着试试:“大家都认为我们人跳起来后,会往下掉。那你想过没有,我们为什么不往上掉,不往左右掉,偏偏是下呢?”“下面是大地呀。”“所以呀,我们其实只能说,人跳起来后,只会往大地上掉,往大地的中心掉。因此呢,下,不是固定的,而是朝着地心的那个方向。如果大地是弯的,圆的,像个球,那在地球的另一边,下朝着地心,人还是能站在大地上。”姜海涛一边说,一边用双手比划。
养敖的脑袋似乎当机了,但并没有发疯。他缓了一阵,然后说:“也许你说的有道理。不过,大地怎么是弯的呢?你能看见?”“如果我能让你看出来,大地是弯的,你就信?”“嗯,你能办到这个,我就信你说的,那个什么地球。”
姜海涛心说自己这次试探还真是出乎意料,看来春秋人的思想远比自己估计的要开放。虽然他和养敖认识不久,但可以肯定他这种态度不是为了哄骗自己。而且养敖总体上是一个小心谨慎、思虑缜密的人。现在既然他都没觉得圆地球是“无稽之谈”,那肯定会有不少其他人也这样。
这时养敖好像突然想明白一件事:“不对。人不是肯定往地上掉。要是这样,人在山上,就不会往山下掉了。”姜海涛心说他还真行,思考得挺认真地。不过接着跟养敖解释这问题,只会越扯越麻烦。反正现在已经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自己被春秋人当作疯子的概率比原先担心的小了些;日心说什么的没那么危险;这大概就是历史书上说的“百家争鸣”吧。
姜海涛笑了:“嗨,我只是假设。也许以后我们能找到新的说法,既让你看到大地是圆的,也能解释人为什么会从山上掉下来。或者看到大地不是圆的,是平的。”“嗯,有道理。”随后俩人都发现已经谈了很长时间,应该休息了。一左一右,他们各自占了一间房屋睡觉休息。
--------------------------
第二天一早醒来后,姜海涛发现养敖已经走了。他打算出门好好参观一下这个春秋小国的“紫禁城”,却被门口两名不认识的甲士拦住。回到院子里后他发现,正厅后面其实还有几间房,是厨房、仓库等,还有几个男女仆人住在那。问了两句话,他发现这些人都是奴隶,属于归豹的奴隶,被派来操持这个院子里的起居饮食。姜海涛本想多聊一点,但看这帮家伙小心翼翼的样子,他感到有点别扭,只好让他们帮助自己洗漱,送上早饭。
吃完饭,还没人来,他只好斜靠在矮桌上想想自己该干点什么。
造弩机,是件大事,不过没有轸老头他们,自己可没法干。那就造鹅毛笔。姜海涛叫过来个一个奴隶,问他这里有没有鹅毛。对方想了想说,这里没有,宫里可能也没有,但是城里肯定有。姜海涛吩咐他去弄一些来,对方问要多少,什么时间要。姜海涛心想,还不知道能不能弄成呢,最好多要点,于是说先弄几十根,越快越好。这个奴隶告诉他,最快大概得中午了,行不行。看到姜海涛点头后,他立刻跑出大门。姜海涛看着他一溜烟跑没影了,心说这家伙还行,不折不扣地执行任务,也不问为什么,确实像仆人、奴隶。再吩咐其他几个人干干活,结果发现这帮奴隶确实特别听话。他先让一个奴隶打扫一下院子,然后吩咐另外一个把火坑里的灰烬弄出来,均匀地撒在院子里,然后又让前面那个奴隶打扫,俩人居然没任何怨言。
正玩着,养敖带着轸老头三人来了,还有姜海涛在路上写的那些竹简笔记。养敖首先让他们三人去一个房间安排住下,自己带着姜海涛进了正厅。
养敖首先告诉他,别看归章看起来对归豹很关心、很谦和,其实很狡猾。早在归豹的父亲归宁活着的时候,他就谋划如何继承爵位。本来诸侯的爵位传给儿子、弟弟都可以,但是归宁觉得归章太阴险,一直不想传给他;有意传给归仪,可归仪却不愿接受。结果归宁把爵位传给儿子归豹后,规章立刻趁归豹年岁小,迅速扩展势力。现在归贝等人实际上都听他的指挥,掌握了主要的官职,拥有大部分军队。
说到这,姜海涛不得不询问现在到底都有哪些官职。他过去看电视剧,经常听到“丞相”、“宰相”、“内阁大学士”、“兵部侍郎”什么的,但它们显然和春秋时期的官职不一样。到这后,他听说过什么“县正”、“司马”、“司甲”,还有薳申当的“司兵”,栾嘉当的“肆师”,归豹任命给他的“小司空”。但总体来说,他知道的还是一笔糊涂帐。于是养敖给他系统地讲解了一下。
--------------------------
简单说起来,春秋诸侯国里的官职,和周王室的官职基本一样,都分成六类,而且很好记:天地春夏秋冬。
天官,也被叫做治官,是最重要一类,负责周王室,或者是诸侯的饮食、医疗、用品等。这让姜海涛想起了清宫戏中的内务府。但天官的头,周王室叫太宰,胡国这里低一级,叫宰夫,还要参与所有重大事件的决策,实际相当于最高级别的官吏。姜海涛忍不住想:这什么宋朝的“宰”相,大概就是从这里“宰”过去的。他还顺便知道,楚国虽然基本也是这么分工的,但又总想有别于周王室,因此把很多官职的叫法改了。在他们那,令尹相当于太宰、宰夫。
地官,也称教官,应该是第二重要的部门,负责管理诸侯属下各地的农林生产,比较有实权。他们的头叫司徒,在周王室和一些大的诸侯国内,还分大司徒、小司徒。姜海涛听说的第一个官职,县正,就属于这个部门。对国人、官员的教化,也归他们管。
春官,也叫做礼官。从后一个名字可以听出,他们是负责各种祭祀活动、礼仪制度的。这些活动中需要使用的各种器皿,也有不少归他们直接负责生产制造。姜海涛心想,这大概是因为春天时祭祀活动最多,所以叫春官。他们的头号领导叫宗伯。栾嘉担任的肆师,已经是春官里仅次于宗伯的“中高层领导”。
夏官,也叫政官,不过他们负责的主要不是政治,而是军事,包括征兵、军械管理等。比如司兵负责管理剑盾等主要兵器,以及征兵、分发兵器;司甲负责皮甲的验收管理和维护;槁人负责弓箭;巫马是给马看病的,兽医。他们的一把手叫司马,有时候分成大、小司马,或者左、右司马。再低一点的,有什么军司马、舆司马。姜海涛问养敖,这些负责打战的官员叫夏官,是不是因为打战主要在夏天。养敖说确实如此。夏季粮食已经播种,国人大多不忙,便于征召步卒;春秋要播种、收割,因此大多不会出去打战;冬天气候寒冷,出去打战时粮草、衣物要带不少,也不如夏季方便。19年前那场鸡父之战,就是7月打的。不过现在也有不少战不是夏天打。6年前吴军攻占楚都,就是在11月。
秋官,也叫刑官,主要负责刑罚。姜海涛一听他们的领导叫司寇,心说这还真形象。
冬官,就是归豹想让他去的那个部门了,负责百工,也就是手工业生产。他们的头叫司空,现在就由鱼偃担任。姜海涛这下明白,自己如果当了小司空,就是鱼偃的手下,难怪他那么愿意。(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姜海涛正想表示自己不愿意当这个小司空,养敖又告诉他,这些官不是随便封的,要有一定的级别。卿,才能担任这几个一把手,然后是中大夫、下大夫。普通官员一般由上士、中士、下士担任,已经是负责执行具体任务。再往下,就是干活的普通国人,一般叫府、吏、胥、徒。姜海涛要想当上小司空,必须首先成为下大夫。考核六艺,就是必须过的一关。姜海涛心说自己听说过“六艺”,但到底是什么可不知道。
养敖首先告诉他,六艺是指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再详细点,是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六艺不精,就相当于“文凭”不高,得不到好职务。其实除了六艺,现在对人的才能评价还包括六德、六行,也就是知、仁、圣、义、忠、和,孝、友、睦、姻、任、恤。
姜海涛听了以后,头嗡地一下就爆了。我靠,到这以后还要考试啊!而且还不止语数外理化五门,而是三六一十八门!再一听养敖说,六德六行没什么具体考试。可是这六艺里还分什么五六五六九的,也太复杂了吧?养敖看他不断皱着眉头叫“啊”,知道他不喜欢这个考核,于是告诉他先不用担心。
简单地说,礼,就是一些礼节,比如和其他贵族碰面后如何打招呼,走路、坐下时什么姿势才正确,等等。归豹会派人来教他,只要考核时没大错,应该不妨碍他当小司空。乐,听了养敖的讲解,姜海涛感到像诗歌,或者说音乐和诗的组合。这玩意有点像他讨厌的语文考试。射,就是射箭了。这个他感觉有用,至少能在战场上保命。但听了养敖讲的什么在战车上射箭、射多准之类的,他又头大。这些明摆着不是一两年能练会的。御,就是驾马车。这玩意的要求也不低,要能控制好四匹马,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不能碰到两旁的障碍物,而且既稳又快。书,用毛笔写字,姜海涛本来就烦这个,正琢磨造**的鹅毛笔呢。只有最后一项,数,姜海涛有些信心。再复杂,自己应该也能用几元一次方程解决啰。迄今为止,他还没有发现春秋人用方程解题,更甭说什么平方开方的。
养敖边讲解边询问,慢慢发现姜海涛除了数,其它的真是一窍不通。他的脸色也担忧起来:“唉呀,没想到你这样。虽然至少还有半个多月让你学,但也不够啊?”姜海涛趁机提出干脆别让自己当小司空了。养敖说那得和归豹、薳书他们商量一下,因为姜海涛不获得一个官职,就不容易办事。姜海涛问自己当个小司空,就真的那么重要吗?于是他们的话题转回当前的胡国政治、军事形势上。官职体系明白后,姜海涛听起来就更明了。
--------------------------
归章任宰夫,归贝任司徒,这相当于控制了最重要的天官、地官。归仪任宗伯,掌握春官。姜海涛本以为这个负责祭祀、礼仪的部门没什么权利,不料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时的人还很迷信。再加上亲戚关系的远近,归仪的话在有些情况下还是比归贝有分量。因此归豹加归仪,略大于归章加归贝。但是政府中的第四大部门,也就是夏官,军事力量,则大多掌握在对方手里。
春秋时期的军队,比较少有国家的概念,更像是各家族的私人武装。因为战车、兵器、甲胄,都是各家自己出钱制造的,甲士也基本是自己家族的年轻人,或者门客。特别是家族里不断分支,逐渐产生了很多“远房亲戚”,也是“穷亲戚”,没有什么封邑,不会种田、手工,但又比普通的国人、农人“文化水平”高。对于这一阶层的年轻人来说,当个小官吏或者甲士,反倒可以算一种职业了。他们一般都被称为“士”。如果一个诸侯想出兵打战,一般除了带自己的兵,还得从其他亲戚、贵族家里借兵。当然对方借不借、借多少,就难说了。
姜海涛这下明白,原来春秋时期的土地是一级一级分封下去的:周王室把土地分封给各个诸侯,叫作方国,自己只留下一块地直接管辖、收税;诸侯也把土地分封给亲戚、贵族,叫作封邑,当然也留了部分“自留地”。(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听到这里,姜海涛突然觉得纳闷:一级级分封,建立一个个小国,怎么听着更像“封建”社会?
随后通过养敖的介绍他又知道,有时候,下面的诸侯、贵族会互相吞并,比如楚国吞并唐国。或者结盟,比如胡国先前奉楚国为老大。这时候,“上级”有可能不思进取,“下级”则有可能通过一些发展,变得比“上级”、“大哥”还厉害,可以和“上级领导”作对了。周王室,现在就没几个诸侯国听他的。胡国,也从楚国跟班,转成吴国跟班,和楚国作对。诸侯对周王如此,贵族对诸侯也会如此。因此一旦某家贵族的封邑大了、好了,就能有更多的战车、甲士;一旦好过诸侯,就可以不听老大的,就可以犯上作乱、取而代之。
归章、归贝他们家,就是趁归宁刚死的时候,迅速扩张封地,拥有了更多军队。归崇、归罴是他们两家的军队“指挥官”,合起来至少有100辆战车,500甲士。在蓼战死的归庚,就是归罴手下的一员猛将。他当时从这两家带去了20辆战车、200甲士。归豹虽然名为胡国的领主,但也不过拥有50辆战车、300甲士。他本来就不想在蓼硬拼,因此只带了10辆战车、100甲士。归仪本来作为胡国内的第三大贵族,财产也不少,但他一直太胆小,只有20辆战车,随同归豹去了10辆。此外还有薳氏家族的5辆战车。不过幸运的是,这次归豹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战车,归仪、薳氏两家战车在城外幸存下10辆,还缴获、修复了90辆战车。如果再加上缴获的兵器,增加一些甲士,实力上就不输于对手了。
姜海涛忍不住问养敖他们家有多少战车。结果养敖告诉他,养家并不算高级别的贵族,只是从楚国逃难来的,一直受到归家的重用,因此没有自己单独的战车甲士。当时跟随到蓼城的其它15辆战车、甲士,都来自于其它几家贵族。
胡国内除归氏家族外,最大的家族就是章氏。他们家的人原来大多是胡国的主要将领,但后来逐渐退出了主要权利圈。首先是因为当年归宁在养氏、薳氏来胡后,逐渐重用这两家人,有点冷落章氏。后来归章发展势力时,也有意无意地压制章氏。章通成为章氏家族的领导者后,更是有意退出胡国的很多事情。因此他们家虽然也有50多辆战车,军力并不比归豹差多少,但没有派人参加蓼城之战。
跟随归豹到蓼城的15辆战车,5辆来自栾氏,其它的来自华氏、向氏、鱼氏。他们四家的战车加起来,也有50多辆。姜海涛想起自己说栾氏“坐山观虎斗”时,养敖曾说这三家也是这态度,于是问养敖:刚才在晚宴上,怎么华梁和归贝一个意见,都认为楚军不会再来?是不是他们已经倒向归章一派了?
养敖说不会。华梁这样想芈午和楚王,大概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因“犯上作乱”而逃到胡国的。华、向、鱼三家,本来都是宋国贵族,22年前华氏带着另外两家作乱,劫持了宋公。他们打来打去,互有胜负。后来宋公得到齐、晋的支持,连败华氏,把他们围困住了。华、向、鱼三家只好向楚求援。当时楚国司马,薳越,派人到宋国让宋公赦免他们,并说愿意接纳他们,三家才有了新的栖身之地。可没想到15年前薳氏倒霉了,被迫出逃胡国,于是部分华、向、鱼氏也来到了胡国。他们本该奉薳家为恩人,跟着支持归豹,但自己家族的大部分亲戚还在楚国,因此很矛盾。三家人也不多,不敢得罪归豹、归章任何一方。这次华梁认为楚军不会再来,就是因为他感觉芈午和自己当初差不多,和楚王矛盾很深,没互相打已经不错了,楚王更不会为他报仇。养敖还告诉姜海涛:栾元提出让华梁出使楚国,归豹还愿意多出财物,这让华梁非常高兴。因为华梁为人有点贪财。这次去楚国行贿,那边还有自己的族人,因此任务不重,肯定能留下一些好处。只是碍于薳氏的情面,他没敢太表现出来。栾元这一招,也挺高的,既没有得罪归章,同意了归豹的大方向,又给华家争来一些好处。
最后姜海涛一统计,归豹、归仪、薳氏一派,原来有战车90辆,这次没什么损失,加上缴获后还增加到180辆;归章一伙原先有战车100,但这次损失20,如果归豹不补偿他们,就只剩80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变化还挺大。作为中间派的章氏有50辆,栾、华、向、鱼四家有50多辆。他忍不住问养敖,章氏对归豹态度如何。
养敖告诉他,章通对归豹、归章似乎都不太喜欢,但是他们家的力量也不能忽略。现在胡国没有司马,就是因为章氏一直在归豹、归章两派之间不表态。归崇、归罴、归重、养敖等人,都只是小司马,谁都无法统一掌管胡国全部军队,连名义上掌管都办不到。现在虽然从战车数量上看,归豹占了优势,但这只是一方面。封地大小、甲士多少,也是很重要的,归豹在这方面并不比归章他们强多少。
--------------------------
至此,姜海涛对于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有了一个简单认识。他感觉自己的头都要爆炸了,一方面是因为好多新词汇、官名,还有那可恶的六门考试,让他讨厌。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么复杂的政治斗争,实在是超过了他的社会经验。从小到大,他也就见过小队长、班长、课代表的选举,而且纯粹是参观。要不是偶尔看过一些康熙汉武大帝、罗锅宰相铜牙之类的,他就算让养敖讲上三天三夜,也明白不了现在怎么回事。可是看养敖的意思,似乎还想听听他对这场“政治斗争”有什么看法和办法呢!
姜海涛心想,自己和这帮比自己老一倍,或者说老几千倍的家伙比起来,知道的历史知识、政治故事确实更多点。但那都是照本宣科讲的,或者电视上的戏说、正传、秘史,鬼知道对不对。比如这什么奴隶社会,好像就完全不那么回事。不过管它对不对,可以随便说给养敖听听,让他们自己瞧着办去。
于是他首先搜罗了一下自己脑海里的春秋战国知识。为什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据说是因为“商鞅变法”。不过那个法,到底是哪些法?得想想。姜海涛回想起先前薳书说吴国的话——“举全国之力”、“国内极少纷争”。这个商鞅变法,应该也是把秦国的各种力量集中到了秦王手里,结果才能战胜六国。按照这个思路,首先应该建议归豹通过制定法律,来限制归章这些人的势力发展。第一步,当然就是借鉴伟大**的政策,土地改革。但是具体怎么办,恐怕不能照搬没收地主土地那套办法,不然准把归章、归贝,甚至章通、薳书他们都气疯了。
养敖看他皱着眉头,问他是不是在想什么办法。姜海涛说这个问题恐怕很复杂,甚至比造十弓车弩还难,需要仔细想想,而且自己只能提点建议,管用不管用很难说。不料养敖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说不用为此太操心,归豹让他告诉姜海涛这些,主要是两个目的。
第一是希望他能全力帮助归豹,这一点看来很成功,不然姜海涛不会这么费力替他们想办法。姜海涛心说那当然了,我就算不替你们想,也得替自己想。归豹要是倒台了,自己的命运还真难说。就算归章觉得自己的“发明创造”有用处,但毕竟已当过归豹的“宫内人”,恐怕只能在牢房里搞发明了。所以帮助归豹“做稳做大做强”,是当前唯一的选择。
第二个目的,就是想听听他这个“异人”有什么说道,就算再奇怪,也对他们很有用。姜海涛心说,春秋时期的人思想这么开放吗?于是他半开玩笑地问:“养敖,如果我说大地是圆的,太阳不会动,你也信?”养敖首先瞪大了眼睛,然后说:“你说的是真的?”“嗯,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就是一个假设,你会信吗?”养敖皱眉想了想:“地是圆的,那另一面的人,不是要掉下去?”“如果有一种力,可以不让他往下掉,而是往地上掉呢?比如说,大地是个圆的,非常非常大的球。我们人站在上面,总是会往球的中间掉。你觉得可能吗?”“不往下掉?会有这种事吗?”
姜海涛想了想,然后问他:“你见过烟吧,它们不就往上飞,不往下掉吗?”“恩,好像有点道理。不过人和烟可不一样。”姜海涛发现他的反应不像自己预料的那么惊讶和激烈,于是决定接着试试:“大家都认为我们人跳起来后,会往下掉。那你想过没有,我们为什么不往上掉,不往左右掉,偏偏是下呢?”“下面是大地呀。”“所以呀,我们其实只能说,人跳起来后,只会往大地上掉,往大地的中心掉。因此呢,下,不是固定的,而是朝着地心的那个方向。如果大地是弯的,圆的,像个球,那在地球的另一边,下朝着地心,人还是能站在大地上。”姜海涛一边说,一边用双手比划。
养敖的脑袋似乎当机了,但并没有发疯。他缓了一阵,然后说:“也许你说的有道理。不过,大地怎么是弯的呢?你能看见?”“如果我能让你看出来,大地是弯的,你就信?”“嗯,你能办到这个,我就信你说的,那个什么地球。”
姜海涛心说自己这次试探还真是出乎意料,看来春秋人的思想远比自己估计的要开放。虽然他和养敖认识不久,但可以肯定他这种态度不是为了哄骗自己。而且养敖总体上是一个小心谨慎、思虑缜密的人。现在既然他都没觉得圆地球是“无稽之谈”,那肯定会有不少其他人也这样。
这时养敖好像突然想明白一件事:“不对。人不是肯定往地上掉。要是这样,人在山上,就不会往山下掉了。”姜海涛心说他还真行,思考得挺认真地。不过接着跟养敖解释这问题,只会越扯越麻烦。反正现在已经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自己被春秋人当作疯子的概率比原先担心的小了些;日心说什么的没那么危险;这大概就是历史书上说的“百家争鸣”吧。
姜海涛笑了:“嗨,我只是假设。也许以后我们能找到新的说法,既让你看到大地是圆的,也能解释人为什么会从山上掉下来。或者看到大地不是圆的,是平的。”“嗯,有道理。”随后俩人都发现已经谈了很长时间,应该休息了。一左一右,他们各自占了一间房屋睡觉休息。
--------------------------
第二天一早醒来后,姜海涛发现养敖已经走了。他打算出门好好参观一下这个春秋小国的“紫禁城”,却被门口两名不认识的甲士拦住。回到院子里后他发现,正厅后面其实还有几间房,是厨房、仓库等,还有几个男女仆人住在那。问了两句话,他发现这些人都是奴隶,属于归豹的奴隶,被派来操持这个院子里的起居饮食。姜海涛本想多聊一点,但看这帮家伙小心翼翼的样子,他感到有点别扭,只好让他们帮助自己洗漱,送上早饭。
吃完饭,还没人来,他只好斜靠在矮桌上想想自己该干点什么。
造弩机,是件大事,不过没有轸老头他们,自己可没法干。那就造鹅毛笔。姜海涛叫过来个一个奴隶,问他这里有没有鹅毛。对方想了想说,这里没有,宫里可能也没有,但是城里肯定有。姜海涛吩咐他去弄一些来,对方问要多少,什么时间要。姜海涛心想,还不知道能不能弄成呢,最好多要点,于是说先弄几十根,越快越好。这个奴隶告诉他,最快大概得中午了,行不行。看到姜海涛点头后,他立刻跑出大门。姜海涛看着他一溜烟跑没影了,心说这家伙还行,不折不扣地执行任务,也不问为什么,确实像仆人、奴隶。再吩咐其他几个人干干活,结果发现这帮奴隶确实特别听话。他先让一个奴隶打扫一下院子,然后吩咐另外一个把火坑里的灰烬弄出来,均匀地撒在院子里,然后又让前面那个奴隶打扫,俩人居然没任何怨言。
正玩着,养敖带着轸老头三人来了,还有姜海涛在路上写的那些竹简笔记。养敖首先让他们三人去一个房间安排住下,自己带着姜海涛进了正厅。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初级春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初级春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