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初级春秋 第三章 胡城战役 第九节 诱敌深入再深入

第三章 胡城战役 第九节 诱敌深入再深入

目录:初级春秋| 作者:法拉第| 类别:历史军事

    //7kankan.com//

    “啊!你还要把楚军放到城里来?”薳书惊讶地问。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要不是这几个月姜海涛为他们发明了那么多新奇有用的东西,这老头恐怕要以为他到是楚国派来害人的。

    “您别着急。”姜海涛赶紧安慰了对方一下,然后接着说:“我这段时间经常出城,发现城里的道路还是很规整的,还有几片比较大的空地。比如宫城南门外就有一大片,是吗?”归豹看了另外两人一眼:“嗯,那又怎样?”“我的想法是,把楚军放入城门,引诱他们到宫城南门来。路的两边有很多房子,楚军的战车只能从一些小路穿出来。我看过那些路,一般三五米宽,只能让一辆战车通过。如果我们事先在这些小路上挖一些陷阱,设立一些木栅栏,土袋也行,再用步卒、踏张弩守着,就可以让楚军无法从小路出来。后面的城门那,派人突然夺回城门,关上,就可以包围楚军了。这时候再用弩射他们。空地上的用砲弩射,一大群人,正是好目标,砲弩放在宫城里。道路上的用踏张弩,弩手可以事先藏到房顶上。”

    三个人听后半天没说话,最后还是养敖首先开腔:“这办法听起来好像可以。楚军如果进了城门,应该不会携带梯子,所以不容易攻入宫城、爬上屋顶。我们主要是守路口,需要的兵力可以少点。不过要是他们直接推倒房屋的墙呢?”“我们可以事先把这些地方的房屋加固。比如在房屋后面堆上土石,或者用木板、树桩挡上。或者干脆在房屋里放很多东西,让他们进不去。再说,楚军入城后应该会一直往宫城这里冲,不会注意到两边。”

    养敖皱了皱眉:“从南门到宫城南门这条大路,大概700米,宽10米,只能让两三千楚军进来。再算上宫城前面的广场,一千多人。”薳书点点头:“对呀,城里虽然看起来大,可是除去房屋后,街道、空地可并不大。”

    姜海涛这时发现自己先前忽略了面积这个问题。要想包围更多楚军,一是增加密度,让楚军拥挤到一起,二是增加包围面积,这样就得把两侧的一些道路、街区也包围进来。这时薳书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这条路的两旁,可有不少章、栾、向几家的房屋,他们会答应吗?”

    姜海涛不禁也摇了摇头,然后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案:“如果我们把楚军从北门放进来呢?”薳书说:“啊,那里可是百工之地!”姜海涛很理解他的惊讶,因为在这个手工业就算高科技产业的时代,手工作坊区可是很宝贵的。城北那里集中了胡城最主要的手工业作坊,特别是木、梓、裘、陶、纺织、画、缋、筐、雕等工种。和兵器有关的冶炼主要集中在东北角,函、庐等工种集中在西北角。那些作坊也涉及到各家,不仅仅是归豹这方的。

    不过姜海涛也曾经考虑过这问题,认为那里也有一些优点:“可是那里相对来说,人口、房屋密度都比较小,空地多一些。我们如果只在宫城北墙的东西两侧伸开,守住那一条横线,是不是能把很多楚军包围在里面?”最后这句话他问向了养敖。(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对方立刻睁大了眼睛:“那么大地方!两三万楚军都可以。”姜海涛发现自己这次又把地方画大了,赶紧修正:“好像是大了点。这样,我们沿着宫城东西墙往北,一直到北城墙,那样就有500多米宽,200多米长,10万平方米,应该能包围一两万楚军了吧。”

    养敖似乎慢慢对这个计划有点赞同:“嗯,不少了。不过作坊里的那么多东西怎么办?”“我们提前搬走呗。”在姜海涛的印象中,现在的手工业很少有什么大型设备,基本上都不如他“发明”的磨床大。金那个行当里倒是有些大型的炼炉、橐,还有烧陶的窑,肯定是搬不走的。现在手工业里最主要的还是熟练工匠。于是他接着说:“我们只要在开战前,把那里的工匠们,还有能搬走的东西都转移到其它地方,应该就可以了。”

    薳书还是不太舍得:“作坊里的东西可不少啊。”姜海涛立刻开始给他打保票:“不就是房子吗?我们现在伐木、锯木板的速度都快多了,那些工坊事后再重建也不难。我看那里的房子,好多连墙都不用呢。至于窑炉,我们正在试验新型窑炉,肯定能烧更好更多的陶器,正好重建。”

    归豹听着大家的讨论,逐渐被姜海涛的计划打动了。

    按照他们先前的讨论,楚军大概会派一万多人来攻击。虽然整个楚国的人口、兵力都不少,但经过吴国的几次打击后,军力已经不如从前了。另外,楚国和北方的晋国一直关系不好,必须留下不少兵力防备北方。这样算下来,实际参加攻城的应该只有七八千人。姜海涛设想的包围圈如果可以实现,还真有可能让楚军的攻城部队全军覆没,留在城外的再派战车去追上、包围、消灭,那即便损失些房子也值了。薳书虽然还是心疼作坊区的破坏,但此时对楚国的仇恨开始占了上风。如果真能在城里包围近万楚军,那基本上可以做到无一漏网,可要比在城外打败一万楚军痛快多了。

    于是有关胡城战役最后一场战斗,城内战斗的总体计划确定了。

    随后四个人讨论作战细节,也就是如何包围入城的楚军。

    姜海涛建议首先对城内北部地区,最好是包括其它地区的所有街道、房屋都进行仔细测量,绘制一张精确的胡城地图。然后,养敖可以根据这些地图,还有城北的道路宽窄、房屋结构等情况,选择一些路口作为防御重点,形成东西两道防线。

    如何引诱楚军从北门攻入,姜海涛也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城内北门附近来几次演习,让人们都以为胡军打算从这里悄悄出城,杀楚军一个措手不及。胡城内肯定有楚国的间谍,而且归豹认为,归章等人说不定还会向楚军通风报信,因此这个举动肯定会传到楚军耳朵里。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归豹第二天把归章、章通、栾元、华梁等人召集过来,告诉他们自己打算在楚军攻击胡城时,悄悄派队伍从北门出城,绕到楚军后面夹击;为了这个目的,北门附近需要清理一下,到时候好作为队伍的集结地。

    这个计划遭到了章通的反对,归章等人反倒有点不置可否。归豹于是向大家解释,现在只是在北门附近区域作点准备,等到楚军攻城时,也只是提前把那里的工匠、器物搬走,不会给大家造成什么损失。章通不太在意这个,他主要是认为这样的反击只能是在城外白白消耗兵力。第二次会议上,归章、归贝、栾元等人赞同了归豹的建议,章通只好愤愤不平地接受了。

    --------------------------

    随后的7月上旬,姜海涛、养锜立刻带领一批甲士开始对宫城北部的整个城区进行测量。这批甲士,也正是砲弩的第一批观察、指挥人员,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测量技术,这次也算是另外一种训练。到7月14日立秋时,他们不仅完成了北部城区,还有东西部城区的测量,转移到最大的南部城区。姜海涛对养敖说,虽然计划是在北部城区包围楚军,但有备无患。

    作坊区里的四条封锁线也规划好了,东西各两道,尽量利用了已有的房屋、街道。为了不引起归章等人的怀疑,养敖他们没有对这里的房屋和街道进行改动,但悄悄进行了仔细测量,比如房屋宽度、土墙厚度、街道宽度长度等。

    街道不能完全堵上,因为胡军自己还需要利用它撤退和进攻。如果楚军入城后看不到一个敌人,肯定会有所怀疑,放慢进城脚步。因此包围圈里肯定要留一些部队诱敌。砲弩杀伤密集敌人很有效,对付小股敌人就不行了。因此包围并用砲弩重创楚军后,还得逐步缩小包围圈,胡军这时候就需要利用这些街道出击了。为了在街道里拦截楚军,姜海涛又开始在记忆里寻找有用的办法。

    --------------------------

    他首先想起了铁丝网,一战的明星。但现在只能造铜丝网,那可太软了,肯定没戏。

    不过在现代、古代战争中都不缺乏铁丝网以外的障碍物,木栏杆、拒马就是很常见的。姜海涛让工匠们利用木杆、木矛,制造了几个型截面的拒马,然后在宫城里进行了一次小规模演习。它们的阻碍效果很不错,但稍微重了点。随后有工匠用竹竿代替木料,制造了一种轻便一些的拒马。不过这些拒马不能只准备一层,因为演习中扮演敌人的甲士也找到了一种破解方法,就是用一排厚木盾掩护几名斧手上去砍断木头、竹竿。拒马排列几行,虽然能让敌人花费更多时间,但守军也由于距离远而无法直接攻击对方,只有弓箭可以攻击敌人,而敌人的厚木盾又只有平射的砲弩可以穿透。[注030901]

    于是姜海涛和养敖发动工匠、甲士们在这种对抗演习中想各种办法对付对手。

    此时有一批步卒已经集结到一起开始第二次军事训练,生就在其中。他参加过演习后提出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把一些竹矛绑成一排,平放在地面,然后在它们的后面挖一条20厘米深的V形横沟;敌人冲来时用绳索拉起竹矛的前端,它们就可以顶着后面的横沟斜支起来。这套东西在随后的试验中表现很好,扮演敌人的甲士在冲到跟前时突然被第一排竹矛挡住,几个冲得快的还“牺牲”在竹矛上。当“敌人”掩护斧手破坏竹矛时,发现它们比木竹拒马更不结实,但是竹矛后面就有守军用戈、矛、铍甚至剑攻击自己,不仅仅是弓箭了。在破坏那排竹矛后,更多甲士可以冲过去,但此时守军也已经后退,前面又竖起了一排竹矛。

    对于这种演习,归豹和养敖已经很熟悉。一些新的城防设施就是在这种对抗演习中发明出来的。薳书一开始不太愿意,因为那需要占用不少时间和人力,而胡国现在可以说并没有严格的“正规军”。大诸侯国倒是有些“常备军”,可是人家养得起。胡国人口少,要不是那些风车、翻车节省的一点人力,这些演习根本组织不起来。不过在看到每次演习后都能弄出点新玩意,让他们战胜楚军的希望更大一些,薳书也开始支持这种演习。

    姜海涛那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名言成了激励士卒们认真演习的口号。《我是一个兵》被重新填词,成了胡军,或者说归豹军队的第一支军旅歌曲。养锜率领的100多名精锐甲士总是扮演楚军,被姜海涛称为“蓝军部队”。在他们得到一批专门制作的蓝底旗帜后,“蓝军部队”的名称就在归豹集团中正式普及开了。

    --------------------------

    反复演习,特别是对抗演习,让养敖及时发现了一些威胁。比如拒马、竹矛排虽然有效,但总有可能在某一处被敌人突破。在几次失败后,蓝军部队就在一次演习中集中兵力,靠近一半总兵力的“伤亡”强行打通了一条街道,然后横向突击两侧守军的侧翼,结果守军全面溃败。姜海涛一方面告诉养敖要保留足够的“预备队”,另一方面带着工匠们琢磨如何重新封堵街道。

    除了投入兵力,再次设立障碍也非常重要,而且需要一种能把敌人赶回去,恢复防御状态的障碍。十来天后,他们在轸老头和豫的带领下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街道防守器械,并且利用了神臂弩上的那种棘轮结构。姜海涛看后觉得自己在电视上似乎见过。演习中这种器械非常有效,不过成本高了点。于是姜海涛又让他们设计了一种简化版,分别造了一些。

    虽然街道是防御重点,但和房屋比起来,它们所占的宽度比例还是比较小的。

    东西防线都长200多米,每一道防线上比较宽的道路有4条,小路有10来条,总宽度也不超过50米,另外150多米就是各种房屋、作坊了。姜海涛和养敖仔细选择了防线,让它尽量经过坚固的房屋,但不可避免地仍旧存在一些薄弱处。比如西线有一个只有顶的工棚,东线有一个漂洗的水池。绕过它们,会让防线加长,或者在其它地方碰到类似的情况,只能在这里想办法加固。

    东线的水池还比较好办。他们准备造一些木钉板投到池底,阻止楚军过来,池这边再多派人手防御。西线的工棚就麻烦点了。于是姜海涛让人根据这些工棚的尺寸准备了一些木板,到楚军攻城时立刻拼接固定到木柱上,并在附近储备一些石块、土筐,投放到木板中间,组成一个临时的木土墙。

    为了模拟城墙上的垛口(也就是俾倪),工匠们还用竹竿造了一些门板一样的东西,2米来高,1米多宽,叫做“竹立牌”,准备插到这个临时土木墙中。在墙的前面还准备了一些竹矛排。

    包围圈内的房屋也被用来帮助防守,具体方法是战前在木柱、土墙上拴一些绳索,诱敌部队撤出时拉倒,一方面掩护自己撤退,另一方面让楚军行动更困难,还不容易找到躲避砲弩的地方。

    紧挨着东西两侧的第二道防线之后,有北城区少见的几个台榭作为指挥点,砲弩将部署在宫城内,由台榭上的甲士指挥射击。

    为东西防线发明的拒马、竹立牌等器械,也在外城城墙上准备了一些。

    既然要诱使楚军进城,北城墙上的一部分地段肯定是要“失守”的。这时为了防止楚军沿着城墙展开后威胁到城内的东西防线,甚至绕到东西两侧,自然要在城墙上建立横向的防线。姜海涛想起长城上好像有一种横向的小墙,就是防止敌人登城后沿城头推进。老电影《地道战》上似乎也有类似的东西。于是他让人在北城墙的两个位置上夯筑了几道矮墙,形成一条曲折的通道,阻止敌人沿城头推进。

    --------------------------

    准备好这些后,时间已经到了7月底,夏天完全结束了。按照归豹他们的估计,楚军有可能出兵来抢夺即将成熟的粮食。薳书此时也开始召集部分国人,准备组成部队及时前往蓼城抢收粮食。可是没想到一直到了8月份,收粮队伍该出发了,楚国还没有任何动静。

    --------------------------

    [注030901]:拒马、拒马枪是在汉唐时期出现的,春秋时肯定没有。随后提到的竹立牌,在战国时已有类似器械,用木板制,唐宋时就很成熟了,主要是用来修补损坏的俾倪、垛口。其它防御器械将在后面打仗时介绍。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初级春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初级春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