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还珠同人之雍正重生 正文 晴儿开恩放奴才

正文 晴儿开恩放奴才

目录:还珠同人之雍正重生| 作者:武陵流水| 类别:都市言情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迎亲的巴林部蒙古人为德勒克日后的安危担忧时,晴儿和小燕子正忍着浑身的伤痛,在疾驰西去的马车上颠簸。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那晴儿打小被父母娇生惯养,及至入了皇宫,又有皇太后的宠爱和宫中上下人等的奉承,几时吃过如此的苦楚?心中早已不胜委屈,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那般高贵仁慈善良美好的皇太后为何不再宽容。

    原来那晴儿将宫中之事说与天地会的反叛,心中尚不自知,雍正却早已查得清清楚楚。当初听得奏报,说晴儿的郡主府里有一名乾隆所赐的包衣宫女被错认成逃犯小燕子,雍正和弘昼便知道那所谓的宫女正是负案潜逃的小燕子。因此着人查访了一番,查得那潜伏于郡主府自称箫剑之人乃是天地会的小头目方严。又顺藤摸瓜,找到了天地会的几个分舵,并查得方严从晴儿处探得许多宫中秘事。雍正知道晴儿如此忘恩负义,勃然大怒,只因手头事忙,暂且容她逍遥数日。

    那日苏全泰奉了雍正的旨意往刑部辨认疑犯,原本就是为了探听案情;刑部的官员恭请雍正差人辨认疑犯,也是为了将案情奏报与雍正,两家既然不谋而合,那些官员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听了苏全泰的禀报,说那晴儿伙同小燕子打劫了巴林部蒙古人,雍正岂能眼看朝廷再失巴林部的人心?因此当即安排人手,将晴儿家中之物尽数收拾了装车,只等晴儿从刑部回家,便宣了旨意,革去晴儿的封号,立时遣送回青海原籍。

    雍正知道那方严手下有一群亡命之徒,有杀人劫囚的前科,京城到青海万里之遥,若是被天地会中人将晴儿中途劫走,朝廷在和硕特部亲王处未免不好交待,因此又下旨将方严处死。至于那小燕子,倒还有些用处,又安排了一番,必要将她留在京师。果然乾隆差人到刑部将晴儿三个接出来时,方严不愿朝廷的人将他送到天地会众人藏匿的所在,一齐坐车回到了晴儿的郡主府。雍正差遣的武士们一拥而上,被愤怒的蒙古人打得遍体鳞伤的方严行动不便,早没了还手之力,当场便被结果了。

    晴儿哪里知道这些缘故,心下只顾不住地哀怨。那小燕子又在旁边不住地乱叫乱骂,听得晴儿更添烦恼。眼见出了阜成门足有二三十里,坐在车前伺候的两个粗壮女人对视一眼,说道:“姑娘,青海那地方又穷又苦又冷的,不但没有白米饭吃,没有绸缎衣裳穿,外头的人去了,个个胸闷气喘恶心呕吐的。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此时还是省些力气养身子才好,免得到了那里受不了!”

    那小燕子一听到青海是要去受苦的,急忙叫道:“我不去青海!我不去青海!”说着,便从车里往外爬,要跳车逃走。

    车前的两个妇人赶紧将她推了回去。一个妇人说道:“这哪里是你不愿去就可以不去的!咱们这些做奴才的,都是主子走到哪里,就得跟到哪里伺候!莫说是青海,便是刀海火海,也由不得你不去!”

    另一个妇人说道:“你既然是皇上赏给晴姑娘的宫女,便是晴姑娘的奴才。 晴姑娘回青海老家,你自然该跟着回去。若是不愿去青海,要么拿了银子赎身,要么晴姑娘开恩,免了你的奴才身份。否则,任你磨破了嘴,我们也不能放你下车去!”

    那小燕子听了两个妇人之言,一把抓着晴儿的肩膀不住地摇晃,口中叫道:“晴儿,我不去青海!我不去青海!”

    两个妇人赶紧到跟前拉开那小燕子,一个抓了她的双手,另一个左右开弓,狠命地抽她的耳光,口里喝道:“作死的奴才!你道晴姑娘如今不是郡主了,就任凭你这刁奴动手动脚不成?实话与你说,晴姑娘的哥哥现是青海和硕特部扎萨克亲王,你这般欺负王爷的妹子,到了青海,王爷非砍了你的头不可!”

    晴儿拦道:“两位嬷嬷,常言说,十年修得同船渡,咱们能一路同车而行,都是‘缘分’二字。我这姐妹是个不拘小节的人,请两位嬷嬷用一颗宽容的心接纳她,理解她罢!与她处得长久了,便知她的好处。”

    两个妇人用惊愕的目光对视一眼,一个说道:“姑娘善心,不与一个奴才一般计较,可我们是做什么的?既奉了皇太后的旨意好生护送姑娘回青海原籍,岂能眼睁睁地看着姑娘被包衣奴才欺负!若是我们包庇这奴才,欺瞒皇太后和扎萨克王爷,天地神佛也不容我们!”

    晴儿道:“两位嬷嬷,常言道,君子成人之美,既然我这姐妹不愿意去青海,两位何必强人所难,高抬贵手,放了她罢!”

    一个妇人道:“姑娘的奴才,是留是放,全凭姑娘自己主张,我们不敢阻拦。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可若是平白的放了她,回头有人将她认作逃奴,送官治罪,岂不是坏了姑娘的一片善心?姑娘既有这份美意,还是立个文书,日后也不怕有人问起。”

    当下晴儿应了,那两个妇人便招呼同行之人拿了现成的纸笔过来。晴儿便将纸铺在座位上,写放奴文书。那小燕子在旁叫道:“皇阿玛赏我的东西,都被你们抢去了!”

    一个妇人又是一巴掌抽了过去,口中喝道:“混账!从来只有阿哥公主们才能称自己的阿玛是皇阿玛,你一个包衣奴才,算是甚么东西,也敢如此僭越!”说话间,将那小燕子一脚踹倒,拳打脚踢。

    晴儿拦道:“两位嬷嬷,我这里已经写好了文书,两位嬷嬷放了她去罢。”

    一个妇人道:“姑娘,这种文书从来不能只写一份,必得原主一份,放出的奴才一份,见证人又要一份,最少也得一模一样的三份。又要按了手印,官府才能认的。姑娘若真的开恩放了这个奴才,就请写上四份,我们两人为姑娘做个见证。”晴儿听了,只得又写了三份,按了指印。小燕子和做见证的两个妇人也都按了指印,各拿了一份,两个妇人这才叫车夫在路边停了车。

    那小燕子下了车,看一个妇人坐得离车门不远,伸手便要将那妇人拉下车来。不想那妇人早有防备,起身一下躲过,一脚踹到那小燕子的头上,将她踹到在地。晴儿见了,惊呼不止,车夫早一鞭打在马背上,驾车跟着车队西去了。那小燕子从地上爬起来,车已走远,追赶不及,只得忍了疼痛沿着大路往回走,要回北京城去找那夏紫薇去。走到里京城还有十余里处,远远地过来一队人马,近前看时,为首的一个正是乾隆。

    原来乾隆接到刑部官员的奏折,心中大急,扔下尚未批阅的奏折,便要往刑部将那小燕子接出来。谁知出了殿门,却见慈宁宫的总管太监苏全泰带了二十多个太监,个个手捧一张白纸,在院子里齐齐的站成两队。乾隆忙问来意,苏全泰道:“回皇上,和嘉公主即将下嫁,皇太后甚喜,又念及巴林部代代功勋,数世姻好,今日慈宁宫设宴,欲赐巴林部贵人以墨宝。昨日在慈宁宫写了几幅,无奈年事已高,笔下无力,写得甚不满意,故而请皇上代为书写。”

    乾隆看着宫女太监们手里的白纸,说道:“又不曾发了旨意,便是不赏,有什么要紧。”

    苏全泰道:“回皇上,奴才也曾这般劝过皇太后。可皇太后说,当年延陵季子出使晋国,中途带宝剑拜见徐君,许下献宝剑与徐君的心愿,及至延陵季子归,徐君已死,延陵季子将宝剑挂于徐君之墓,后人以为守信。如今一念既发,神佛已知,皇太后有心还愿,无奈力不从心。皇上与皇太后至亲,唯有请皇上代为还愿,以免神佛责皇太后以无信。”

    乾隆无奈,只得回身进殿。那些捧着白纸的太监依次上前,将白纸恭敬地铺在御书案上,再将受赐之人及其祖上的职务、家世、功绩一一奏与乾隆,由乾隆据此拟定了字眼,题于白纸之上。接了题字的太监便躬着身,将一幅御笔墨宝恭敬举过头顶,退了出去。如此一幅幅写下来,百十个字足足写了一个半时辰。

    此时乾隆心下越发着急,忙忙地出了殿门,不想和亲王弘昼和果亲王弘瞻正在台阶下候着。弘昼道:“皇额娘打发人到臣弟家里传旨,说皇兄给蒙古人题的字笔意忧急,皇额娘担心皇兄劳累了,因此命臣弟提早入宫,在皇兄跟前好生陪伴劝慰。”

    弘瞻道:“皇额娘说,嫁女不同于娶媳,娶媳是家里添人进口,嫁女则是自家女儿成了外姓人,免不得伤感,若是女儿远嫁,心下更少不了的担忧,因此恐怕皇兄心里难受,伤了身子,命臣弟们在席上好生伺候着,不可让皇兄借酒浇愁。”

    听得“陪伴”二字,乾隆心中大急,那小燕子至今仍以皇阿玛相称,若是被这两兄弟陪伴着听见,岂不是坏了大事?忙道:“朕尚有政事未完,两位兄弟且先到殿内稍候片刻。”说罢,抬脚便走。

    两兄弟忙一左一右搀住了乾隆。弘昼道:“皇兄,常言道,事有轻重缓急,今日便有再大的事,也大不过和嘉公主的婚事。这时辰巴林部迎亲的蒙古人就要入宫了,少不得皇兄亲自召见,便有再多的政事,也只能太和殿宴罢再处置了。”说话间,搀着脚不沾地的乾隆进了正殿。

    乾隆眼见此刻不能脱身亲王刑部,赶紧打发太监去传旨,接那小燕子出来。又一片慈心,担心那小燕子被蒙古人打了,命人传太医往郡主府请脉;体贴那小燕子心里难过,赏赐了许多金银珠宝;心疼那小燕子不能参与这场盛宴,特特地送了一桌席面给那三个受难之人享用。

    一个个太监领了旨意出去,乾隆仍旧止不住地挂念。眼见到了太和殿赐宴的时辰,乾隆仍想着多等片刻,能等到太监回来禀报那小燕子的消息。弘昼和弘瞻见了这情形,搀起乾隆,一面往太和殿走,一面口中不住地劝道:“皇兄不必太过难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皆然……”“巴林部与我大清代代姻好,公主下嫁巴林,乃是亲上加亲……”直将乾隆搀到太和殿的御座前。

    整场宴席,弘昼兄弟唯恐乾隆中途退席,因此都不敢入席,只在乾隆身后侍立。待到宴罢,又搀扶着乾隆回到养心殿。直到弘昼兄弟告退出去,总管太监这才上前禀报,说是方才打发出去的几个太监回来复旨。乾隆忙宣了进殿,那去刑部的太监先说道:“禀皇上,奴才们奉旨到了刑部,刑部的大人们便将郡主一行三人交与奴才们带了回来。到了郡主府,皇太后打发的人已经在那里久候了。奴才们进了院子,便上来一群人,将那个与郡主一同从出来的叫箫剑的围住,刀剑棍棒齐上,打了起来。奴才们当时不知原委,便挡在郡主前头,出言喝止。直到那些人将箫剑打死了,这才宣了皇太后的懿旨,说革了晴姑娘的郡主封号,即日遣送回青海原籍,终生不得入京。宣旨时前后院东西都已经收拾过了,旨意宣过,便将晴姑娘请上了车,立时走了。”

    乾隆大惊,忙问道:“郡主跟前伺候的那个姓胡的宫女哪里去了?”

    那太监道:“回皇上,那宫女随着郡主一起回青海去了。”

    乾隆仿佛挨了当头一棒,好一时才清醒过来,忙忙的出了宫,往阜成门追了出去。一路上,乾隆的两眼只盯着车队,冷不防出城十余里,有人喊着“皇阿玛”奔了过来。乾隆勒马看时,只见面前立着一个衣衫不整披头散发的女人,正是那小燕子。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还珠同人之雍正重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还珠同人之雍正重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