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崛起 第352章 齐人的憋屈
目录:大秦帝国风云录| 作者:猛子| 类别:历史军事
第352章 齐人的憋屈
“请问武烈侯的条件是什么?”范增小心翼翼地问道。
“从哪来,回哪去。”宝鼎神态从容,语气却是不容置疑,“楚国内有寿春政局动荡之忧,外有两线作战之患,你以为楚军还能坚持多久?或许在你们看来齐楚合纵有实力与秦军一战,但这是建立在齐楚两国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请问临淄和寿春之间有多少信任?你们楚国先有公子负刍篡位自立,接着权臣之间又爆发血腥厮杀,内讧不断,这种情况下临淄会相信你们多少?我和你们停战谈判的消息马上就会传到齐国,假如你是齐人,你还敢信任楚人?还敢继续发动攻击吗?齐人为什么撤离大梁?还不是因为对合纵没有太大信心,担心你们背信弃义倒戈一击?”
范增抚须而笑,“武烈侯,你没有诚意啊。再说,这种拙劣的离间计,你认为有作用?你从代北千里迢迢而来,是要解决危机,而不是扩大危机。难道在你看来,拱手把代北送给匈奴人,比我们在中原打得头破血流更有利于秦国?”
“我当然有诚意。”宝鼎笑道,“我可以不要陈,但陈不能给你。”
范增诧异地看了宝鼎一眼,旋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好高明的计策。
大秦不愿意割地赔城,楚国也不愿意放弃陈,双方僵持的结果就是战场上分高下,但大秦显然不想放弃代北,所以武烈侯飞速赶到中原,试图谈判议和,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此他拿出了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策略,让韩魏复国。
复国是韩人和魏人梦寐以求的事,只要秦国愿意把土地还给他们,支持他们复国,齐楚两国在“道义”上不得不支持,因为他们攻打中原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帮助韩魏复国。
韩魏复国,这一仗暂时就不能再打了,于是中原停战。秦国摆脱了三线作战的危机,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匈奴人。
秦国集中力量于代北战场,不仅需要耗费国力,也需要耗费时间,齐楚两国因此达到了长期损耗大秦国力的目的,并为齐楚两国赢得了恢复和发展的时间。
仔细想一想,此策显然符合各方利益。
秦国主动让韩魏复国,避免了战败割地的耻辱,化解了中原危机;齐楚让韩魏复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韩魏复国成功,收益最大。
但这是表明现象,实际上无论是秦国还是齐楚两国,都会想方设法遏制韩魏两国实力的增长。韩魏两国实力弱小,对秦国来说,有助于它下一步攻打齐楚,而对齐楚两国来说,只要时机合适,随时可以吞并两国。
此刻秦齐楚三国都有各自的困难,都不想决战,但都想争夺中原利益,此策正好满足了三国的愿望,可谓绝妙好计。
宝鼎说,我可以不要陈,但陈不能给你,那么陈给谁?无疑是韩国。韩国在陈重建,弹丸之地,可以暂为屏障,但因为没有实力,秦楚两国只要时机合适,一张嘴就可以将其吞噬。说白了,宝鼎就是利用此策,把秦楚两国之间的战争从今日转移到未来。韩国再灭之日,应该就是两国决战之时。
同理,此策也适用于秦齐两国,以重建魏国来延缓双方决战的时间。
但齐国不同于楚国,楚国内忧外患,自身实力又屡遭打击,而齐国除了大饥荒给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外,其四十年的积累足以支撑它继续打下去,所以齐国不会同意这一议和条件。
宝鼎第一个找到楚国谈判,其目的正是要离间齐楚合纵。楚国一旦接受了此策,齐国拒绝魏国复国就在道义上失去了支撑,转眼间它就成了众矢之的,甚至可能出现秦楚韩魏四国打它一个的惊天逆转。所以只要秦楚达成妥协,中原局势立即逆转,齐国马上会陷入被动,最终不得不接受这一计策。
楚国的妥协在武烈侯的整个中原谋划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范增准确把握到了这一点,当即决定提高楚国的价码。
范增佯装疑惑,问道,“请武烈侯明言。”
宝鼎笑着摇摇头,“奉劝你不要设置障碍,我在中原停留的时间很短。”
范增无视宝鼎的威胁,追问道,“武烈侯打算把陈给谁?”
宝鼎笑而不语。
“韩国可以复国,但韩王人选必须由楚国决定。”范增无奈,毅然说出了自己的价码。
韩王人选的决定权实际上就是韩国到底是谁的附庸国。
楚国至今没有攻占陈,但陈及其周边地区过去都是楚国的国土,楚国此次攻打中原的目的就是夺回陈,然而秦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竟然开辟了东南战场,攻占了九江重镇彭泽,导致楚国在谈判中失去了先机,如今不得不接受武烈侯的计策,让韩人在陈及其周边地区重建韩国。这时候,楚国若想实际控制陈及其周边地区,就必须牢牢控制韩国,使之成为楚国的附庸国,拥有对韩国杀生予夺之大权,如此,楚国等于夺回了陈,实现了此次攻击目的。
宝鼎沉吟不语。
范增躬身为礼,“武烈侯,楚军已经杀进颍川,就在新郑五十里之外,这是事实。此刻你我议和,你总要拿出一点诚意,你总不至于让我空手而回吧?”
宝鼎脸色陡然冷肃,“是你入侵了我的国?”
范增毫不示弱,“是你夺走了我的陈。”
两人怒目相对,谁也不肯退让。
赵高轻轻咳嗽了一下,笑着说道,“我刚刚接到东南战场的消息,武安侯已经在彭泽搜集到了足够的船只,马上开始封锁大江,彻底切断楚国水师的退路。”
范增不为所动,但面对武烈侯强大的威慑力,他不得不主动让一步。
“楚国可以继续向江南提供钱粮援助。”
秦国有西南策略,要开拓西南疆土,为此开凿南岭大渠,在江南垦荒屯田,整训军队。江南军队的实力这次充分暴露,让楚国腹背受敌,成为楚国的又一心腹大患,假如楚国再次给江南提供支援,让秦人凿通南岭,让这支大军去远征西南,对楚国的好处不言而喻。
范增虽然对中原的利益拒不相让,但对把秦国拖进蛮荒西南,以加大秦国国力损耗,同时减少秦军对楚国江东方面的威胁,他还是异常的“热心”。
宝鼎考虑良久,微微点头,“明天,我希望见到项君。”
“如你所愿。”范增躬身说道。
=
宝鼎和项燕的谈判比较顺利,双方确立了议和原则之后,随即各自奏报京都。
项燕非常果断,命令楚军火速撤出颍川,先在这一轮的议和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
楚军撤退的消息迅速传到齐军。齐人正在与蒙武谈判,齐军统率太子安根本不愿接受这一议和条件,但因为不知道楚人的态度,所以也没有一口拒绝,以各种理由百般拖延,谁知楚人也不与他们通气,迅速撤出了颍川,让齐人立即陷入了被动。
与此同时,公子扶苏与魏国宁陵君、韩国横阳君的谈判非常顺利。这两位都知道韩魏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由秦齐楚三国宰割,为了生存,他们只有使出浑身解数,奋力挣扎,力图在与各方的周旋中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宁陵君公子咎和横阳君公子越一个赶赴齐军大营,一个去拜见项燕,哀求齐楚两国帮助他们复国。
项燕很快得到了寿春的答复。寿春害怕秦军主力返回中原,对东南战场的困局更是忧心如焚,所以迫不及待地答应了议和条件,要求项燕马上帮助横阳君公子越重建韩国,以最快速度与秦国重建盟约。
不管齐国怎么想,怎么做,楚国必须利用当前有利形势给自己谋取最大利益,先把陈及其周边地区控制住,先把东南战事结束了,如此楚国这一仗的目的就达到了。假如因为贪婪拖延了时间,让齐国捷足先登,先与秦国签定了盟约,那形势对楚国就非常不利了,稍有不慎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但在中原战场一无所获,搞得不好连东南战场都要崩溃。
齐国太子安接到项燕书信,得知楚国已经决定帮助韩国复国,以陈及其周边地区为韩国国土,以横阳君公子越为韩国大王。现秦楚韩三国正在就韩国复国一事进行谈判,以项燕的估计,十天之后,就能让公子越称王,重建韩国了。
太子安勃然大怒。楚国和韩人竟然在秦国的威逼下,迅速背叛了合纵,导致齐国深陷危局。太子安不敢犹豫,马上下令大军撤到陶城。
太子安火速奏报临淄。从“大义”上来说,既然楚国兑现承诺,与秦国妥协,帮助韩人复国了,那么齐国也只能走这条路,但如此一来,齐军辛辛苦苦打了几个月,都给魏人打了,自己却一无所获。
=
咸阳采纳了武烈侯的中原策略。秦王政下令,授权中原,实施中原策略。
很快,中原急奏,与楚国达成议和约定,韩国马上复国。
这时候咸阳在韩王的决定权上产生了歧义,有一部分大臣极力要求由咸阳决定韩王的人选,确保大秦对韩国的控制。
正在争论的时候,武烈侯的奏章又到了。武烈侯建议秦王政马上下令结束东南战事,东南、江南军队即刻撤出九江,只待与楚国的盟约正式签定后,重启西南策略,继续开凿南岭大渠,务必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完成南岭大渠的开凿。
两三年后,不管北方战场如何,齐楚两国在获得短暂的修整后,肯定要撕毁盟约,再度攻打中原。重建韩魏对秦齐楚三国来说都是权宜之计,都是为了中原决战做准备。这场决战秦国赢了,则秦国统一中土,反之,则天下三分。
这份奏章把未来中土大势和中原局势的发展做了详尽的分析和预测,就此咸阳再无歧义。咸阳是否控制韩魏两国根本无足轻重,咸阳需要的是时间,是夯实统一基础的时间,只要秦军能在未来两三年内稳固了北方战局,几十万主力大军南下进入中原作战,那中土大势就被咸阳所牢牢控制。
秦王政书告武烈侯,希望他能在中原多待一段时间。中原策略的实施才刚刚开始,韩魏复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五国之间的谈判是个艰难而冗长的过程,而最终谈判能否成功,取决于秦国在北方战场上的胜利,假如秦军在北方战场迟迟打不开局面,几十万秦军被拖在北方战场上动弹不得,必然影响到中原局势,齐楚韩魏四国看到有机可乘,必然中止谈判,再攻中原。
武烈侯的威慑力太大,在中原的威望很高,有他在中原坐镇,主导五国谈判,可以让北方战场赢得更多的时间。当然,这是咸阳冠冕堂皇的说辞,实际上还是担心武烈侯利用中原局势的波澜起伏,不断向咸阳施压,从而迫使咸阳在政治上不断做出让步。
=
宝鼎没有回复秦王政,他肯定要马上返回代北,这是他对代北人的承诺。
距离宝鼎离开中原的时间越来越近,但齐国的态度始终很强硬,太子安甚至拒绝与蒙武谈判,也拒绝与魏国宁陵君公子咎见面,这让公子扶苏和中原军政官长们焦虑不安,担心宝鼎离开中原后,中原策略的实施陷入停滞,局势再度陷入危机。
宝鼎全力推进韩国复国。韩人同样担心武烈侯离开中原后,复国无望,所以也是全力配合。楚国为了让秦军尽快撤出东南战场,也是不遗余力予以配合。武烈侯一走,谁敢保证咸阳不会翻脸,乘势在东南猛攻?
三方合力,秦军撤出陈,韩人进陈,横阳君称王,韩国复国。
魏人愤怒了。在复国的诱惑下,魏人再也忍耐不住了。宁陵君公子咎在秦国和楚国的支持下,毅然于睢阳称王,重建魏国。
临淄终于做出回应,命令太子安与秦国谈判。
齐人再兴霸业的雄心壮志一次次受挫,决策一次次失误,这让临淄在叹息运气不好的时候,心里也是非常憋屈。这次进占中原的机会可谓千载难逢,齐军也是势如破竹,杀到了大梁城下,几乎把原魏国的国土尽数收入囊中,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武烈侯重返中原,抛出了一个重建韩魏的“诱饵”,结果让合纵瞬间分崩离析,齐国霸占中原的图谋功亏一篑。
对于楚国来说,以重建韩国来重建秦楚盟约,以控制韩国附庸来代替国土收复,既赢得了道义上的美名,又实际夺回了土地,还不费一兵一卒解了东南之危,这一仗可以说是打赢了,战果辉煌。但对于齐国来说,它要的是中原,是中土霸业,它无意与秦国结盟,更无意帮助魏人复国,他们辛辛苦苦打来的大好局面突然逆转,让他们无法接受,这一仗他们赢得了什么?一无所获,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自己打赢了,却灰溜溜的撤回长城,这心里的憋屈可想而知。
谈判开始了,武烈侯亲自与太子安谈判。
齐国议和的条件是:秦军撤出大梁,撤出原魏国国土。魏国在大梁重建,国土就是目前秦军尚能守住的大梁周边几十座城池。齐国攻占的东郡和砀郡大部土地,属齐国所有。
秦国议和的条件是,齐军撤回自己的国境,其攻占领土全部归还魏国,魏国的新国都是陶,魏国是秦齐两国的共同附庸国。
双方的条件悬殊太大。太子安拂袖而去,不谈了。
不谈就打,这很简单。
宝鼎书告项燕、韩王越、魏王咎,四国合纵,攻打齐国。
中原局势风云变幻,前一刻是齐楚韩魏合纵攻打秦国,这一刻却变成秦楚韩魏合纵攻打齐国,其变化之快之剧烈,让人瞠目结舌。
魏国为了复国,肯定要背弃齐国。没办法,虽然齐国在他们亡国之后,给予照顾和援助,但为了生存,魏国不得不与其反目成仇,转而与“仇人”联手打“恩人”。
韩国虽然复国了,但它若想生存下去,生存得更长久一点,它就必须依靠秦国,所以它同样要背弃齐国,背叛自己的“恩人”。
楚国当然知道秦人的心思,武烈侯不过是虚张声势,其目的就是逼迫齐国议和,狠狠打击齐国妄图称霸中原的野心。这符合楚国的利益。秦国称霸中原,齐楚就要合纵反击,同样的,如果齐国要称霸中原,秦楚就要连横反击了。谁也不能在中原称霸,那势必影响到其他人的生存,所以韩魏要重建,要做为秦齐楚三个大国的缓冲和屏障,以便让三国在中原维持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
项燕亲自赶赴陶城拜会太子安。
项燕把中土大地图铺开,从中土大局开始分析,然后到今日中原形势,最后分析和预测未来。
“武烈侯和咸阳宫的矛盾天下皆知,这个矛盾直接影响到代北局势的发展。”项燕最后说道,“秦人在北方战场上有匈奴人和燕人两个强敌,而其内财赋严重不足,粮草武器难以支撑,另外代北的北虏诸种与秦军仇深似海,随时都有可能叛乱。这种局面下,秦人在北方战场上几乎没有胜算,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勉强维持。秦人在北方战场上坚持得越久,对其国力的损耗就越严重,而咸阳就越是舍不得放弃代北。如此恶性循环,秦国国力必定不堪重负,那时我们的机会就来了,中原唾手可得。”
项燕望着太子安,笑着问道,“你是愿意与一头杀气腾腾的猛虎作战,还是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等到这头老虎疲惫不堪伤痕累累了,再冲上去给它致命一击?”
=
=
=
[w w w .1 6 K b o o k .c o m]</p>
“请问武烈侯的条件是什么?”范增小心翼翼地问道。
“从哪来,回哪去。”宝鼎神态从容,语气却是不容置疑,“楚国内有寿春政局动荡之忧,外有两线作战之患,你以为楚军还能坚持多久?或许在你们看来齐楚合纵有实力与秦军一战,但这是建立在齐楚两国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请问临淄和寿春之间有多少信任?你们楚国先有公子负刍篡位自立,接着权臣之间又爆发血腥厮杀,内讧不断,这种情况下临淄会相信你们多少?我和你们停战谈判的消息马上就会传到齐国,假如你是齐人,你还敢信任楚人?还敢继续发动攻击吗?齐人为什么撤离大梁?还不是因为对合纵没有太大信心,担心你们背信弃义倒戈一击?”
范增抚须而笑,“武烈侯,你没有诚意啊。再说,这种拙劣的离间计,你认为有作用?你从代北千里迢迢而来,是要解决危机,而不是扩大危机。难道在你看来,拱手把代北送给匈奴人,比我们在中原打得头破血流更有利于秦国?”
“我当然有诚意。”宝鼎笑道,“我可以不要陈,但陈不能给你。”
范增诧异地看了宝鼎一眼,旋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好高明的计策。
大秦不愿意割地赔城,楚国也不愿意放弃陈,双方僵持的结果就是战场上分高下,但大秦显然不想放弃代北,所以武烈侯飞速赶到中原,试图谈判议和,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此他拿出了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策略,让韩魏复国。
复国是韩人和魏人梦寐以求的事,只要秦国愿意把土地还给他们,支持他们复国,齐楚两国在“道义”上不得不支持,因为他们攻打中原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帮助韩魏复国。
韩魏复国,这一仗暂时就不能再打了,于是中原停战。秦国摆脱了三线作战的危机,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匈奴人。
秦国集中力量于代北战场,不仅需要耗费国力,也需要耗费时间,齐楚两国因此达到了长期损耗大秦国力的目的,并为齐楚两国赢得了恢复和发展的时间。
仔细想一想,此策显然符合各方利益。
秦国主动让韩魏复国,避免了战败割地的耻辱,化解了中原危机;齐楚让韩魏复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韩魏复国成功,收益最大。
但这是表明现象,实际上无论是秦国还是齐楚两国,都会想方设法遏制韩魏两国实力的增长。韩魏两国实力弱小,对秦国来说,有助于它下一步攻打齐楚,而对齐楚两国来说,只要时机合适,随时可以吞并两国。
此刻秦齐楚三国都有各自的困难,都不想决战,但都想争夺中原利益,此策正好满足了三国的愿望,可谓绝妙好计。
宝鼎说,我可以不要陈,但陈不能给你,那么陈给谁?无疑是韩国。韩国在陈重建,弹丸之地,可以暂为屏障,但因为没有实力,秦楚两国只要时机合适,一张嘴就可以将其吞噬。说白了,宝鼎就是利用此策,把秦楚两国之间的战争从今日转移到未来。韩国再灭之日,应该就是两国决战之时。
同理,此策也适用于秦齐两国,以重建魏国来延缓双方决战的时间。
但齐国不同于楚国,楚国内忧外患,自身实力又屡遭打击,而齐国除了大饥荒给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外,其四十年的积累足以支撑它继续打下去,所以齐国不会同意这一议和条件。
宝鼎第一个找到楚国谈判,其目的正是要离间齐楚合纵。楚国一旦接受了此策,齐国拒绝魏国复国就在道义上失去了支撑,转眼间它就成了众矢之的,甚至可能出现秦楚韩魏四国打它一个的惊天逆转。所以只要秦楚达成妥协,中原局势立即逆转,齐国马上会陷入被动,最终不得不接受这一计策。
楚国的妥协在武烈侯的整个中原谋划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范增准确把握到了这一点,当即决定提高楚国的价码。
范增佯装疑惑,问道,“请武烈侯明言。”
宝鼎笑着摇摇头,“奉劝你不要设置障碍,我在中原停留的时间很短。”
范增无视宝鼎的威胁,追问道,“武烈侯打算把陈给谁?”
宝鼎笑而不语。
“韩国可以复国,但韩王人选必须由楚国决定。”范增无奈,毅然说出了自己的价码。
韩王人选的决定权实际上就是韩国到底是谁的附庸国。
楚国至今没有攻占陈,但陈及其周边地区过去都是楚国的国土,楚国此次攻打中原的目的就是夺回陈,然而秦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竟然开辟了东南战场,攻占了九江重镇彭泽,导致楚国在谈判中失去了先机,如今不得不接受武烈侯的计策,让韩人在陈及其周边地区重建韩国。这时候,楚国若想实际控制陈及其周边地区,就必须牢牢控制韩国,使之成为楚国的附庸国,拥有对韩国杀生予夺之大权,如此,楚国等于夺回了陈,实现了此次攻击目的。
宝鼎沉吟不语。
范增躬身为礼,“武烈侯,楚军已经杀进颍川,就在新郑五十里之外,这是事实。此刻你我议和,你总要拿出一点诚意,你总不至于让我空手而回吧?”
宝鼎脸色陡然冷肃,“是你入侵了我的国?”
范增毫不示弱,“是你夺走了我的陈。”
两人怒目相对,谁也不肯退让。
赵高轻轻咳嗽了一下,笑着说道,“我刚刚接到东南战场的消息,武安侯已经在彭泽搜集到了足够的船只,马上开始封锁大江,彻底切断楚国水师的退路。”
范增不为所动,但面对武烈侯强大的威慑力,他不得不主动让一步。
“楚国可以继续向江南提供钱粮援助。”
秦国有西南策略,要开拓西南疆土,为此开凿南岭大渠,在江南垦荒屯田,整训军队。江南军队的实力这次充分暴露,让楚国腹背受敌,成为楚国的又一心腹大患,假如楚国再次给江南提供支援,让秦人凿通南岭,让这支大军去远征西南,对楚国的好处不言而喻。
范增虽然对中原的利益拒不相让,但对把秦国拖进蛮荒西南,以加大秦国国力损耗,同时减少秦军对楚国江东方面的威胁,他还是异常的“热心”。
宝鼎考虑良久,微微点头,“明天,我希望见到项君。”
“如你所愿。”范增躬身说道。
=
宝鼎和项燕的谈判比较顺利,双方确立了议和原则之后,随即各自奏报京都。
项燕非常果断,命令楚军火速撤出颍川,先在这一轮的议和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
楚军撤退的消息迅速传到齐军。齐人正在与蒙武谈判,齐军统率太子安根本不愿接受这一议和条件,但因为不知道楚人的态度,所以也没有一口拒绝,以各种理由百般拖延,谁知楚人也不与他们通气,迅速撤出了颍川,让齐人立即陷入了被动。
与此同时,公子扶苏与魏国宁陵君、韩国横阳君的谈判非常顺利。这两位都知道韩魏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由秦齐楚三国宰割,为了生存,他们只有使出浑身解数,奋力挣扎,力图在与各方的周旋中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宁陵君公子咎和横阳君公子越一个赶赴齐军大营,一个去拜见项燕,哀求齐楚两国帮助他们复国。
项燕很快得到了寿春的答复。寿春害怕秦军主力返回中原,对东南战场的困局更是忧心如焚,所以迫不及待地答应了议和条件,要求项燕马上帮助横阳君公子越重建韩国,以最快速度与秦国重建盟约。
不管齐国怎么想,怎么做,楚国必须利用当前有利形势给自己谋取最大利益,先把陈及其周边地区控制住,先把东南战事结束了,如此楚国这一仗的目的就达到了。假如因为贪婪拖延了时间,让齐国捷足先登,先与秦国签定了盟约,那形势对楚国就非常不利了,稍有不慎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但在中原战场一无所获,搞得不好连东南战场都要崩溃。
齐国太子安接到项燕书信,得知楚国已经决定帮助韩国复国,以陈及其周边地区为韩国国土,以横阳君公子越为韩国大王。现秦楚韩三国正在就韩国复国一事进行谈判,以项燕的估计,十天之后,就能让公子越称王,重建韩国了。
太子安勃然大怒。楚国和韩人竟然在秦国的威逼下,迅速背叛了合纵,导致齐国深陷危局。太子安不敢犹豫,马上下令大军撤到陶城。
太子安火速奏报临淄。从“大义”上来说,既然楚国兑现承诺,与秦国妥协,帮助韩人复国了,那么齐国也只能走这条路,但如此一来,齐军辛辛苦苦打了几个月,都给魏人打了,自己却一无所获。
=
咸阳采纳了武烈侯的中原策略。秦王政下令,授权中原,实施中原策略。
很快,中原急奏,与楚国达成议和约定,韩国马上复国。
这时候咸阳在韩王的决定权上产生了歧义,有一部分大臣极力要求由咸阳决定韩王的人选,确保大秦对韩国的控制。
正在争论的时候,武烈侯的奏章又到了。武烈侯建议秦王政马上下令结束东南战事,东南、江南军队即刻撤出九江,只待与楚国的盟约正式签定后,重启西南策略,继续开凿南岭大渠,务必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完成南岭大渠的开凿。
两三年后,不管北方战场如何,齐楚两国在获得短暂的修整后,肯定要撕毁盟约,再度攻打中原。重建韩魏对秦齐楚三国来说都是权宜之计,都是为了中原决战做准备。这场决战秦国赢了,则秦国统一中土,反之,则天下三分。
这份奏章把未来中土大势和中原局势的发展做了详尽的分析和预测,就此咸阳再无歧义。咸阳是否控制韩魏两国根本无足轻重,咸阳需要的是时间,是夯实统一基础的时间,只要秦军能在未来两三年内稳固了北方战局,几十万主力大军南下进入中原作战,那中土大势就被咸阳所牢牢控制。
秦王政书告武烈侯,希望他能在中原多待一段时间。中原策略的实施才刚刚开始,韩魏复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五国之间的谈判是个艰难而冗长的过程,而最终谈判能否成功,取决于秦国在北方战场上的胜利,假如秦军在北方战场迟迟打不开局面,几十万秦军被拖在北方战场上动弹不得,必然影响到中原局势,齐楚韩魏四国看到有机可乘,必然中止谈判,再攻中原。
武烈侯的威慑力太大,在中原的威望很高,有他在中原坐镇,主导五国谈判,可以让北方战场赢得更多的时间。当然,这是咸阳冠冕堂皇的说辞,实际上还是担心武烈侯利用中原局势的波澜起伏,不断向咸阳施压,从而迫使咸阳在政治上不断做出让步。
=
宝鼎没有回复秦王政,他肯定要马上返回代北,这是他对代北人的承诺。
距离宝鼎离开中原的时间越来越近,但齐国的态度始终很强硬,太子安甚至拒绝与蒙武谈判,也拒绝与魏国宁陵君公子咎见面,这让公子扶苏和中原军政官长们焦虑不安,担心宝鼎离开中原后,中原策略的实施陷入停滞,局势再度陷入危机。
宝鼎全力推进韩国复国。韩人同样担心武烈侯离开中原后,复国无望,所以也是全力配合。楚国为了让秦军尽快撤出东南战场,也是不遗余力予以配合。武烈侯一走,谁敢保证咸阳不会翻脸,乘势在东南猛攻?
三方合力,秦军撤出陈,韩人进陈,横阳君称王,韩国复国。
魏人愤怒了。在复国的诱惑下,魏人再也忍耐不住了。宁陵君公子咎在秦国和楚国的支持下,毅然于睢阳称王,重建魏国。
临淄终于做出回应,命令太子安与秦国谈判。
齐人再兴霸业的雄心壮志一次次受挫,决策一次次失误,这让临淄在叹息运气不好的时候,心里也是非常憋屈。这次进占中原的机会可谓千载难逢,齐军也是势如破竹,杀到了大梁城下,几乎把原魏国的国土尽数收入囊中,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武烈侯重返中原,抛出了一个重建韩魏的“诱饵”,结果让合纵瞬间分崩离析,齐国霸占中原的图谋功亏一篑。
对于楚国来说,以重建韩国来重建秦楚盟约,以控制韩国附庸来代替国土收复,既赢得了道义上的美名,又实际夺回了土地,还不费一兵一卒解了东南之危,这一仗可以说是打赢了,战果辉煌。但对于齐国来说,它要的是中原,是中土霸业,它无意与秦国结盟,更无意帮助魏人复国,他们辛辛苦苦打来的大好局面突然逆转,让他们无法接受,这一仗他们赢得了什么?一无所获,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自己打赢了,却灰溜溜的撤回长城,这心里的憋屈可想而知。
谈判开始了,武烈侯亲自与太子安谈判。
齐国议和的条件是:秦军撤出大梁,撤出原魏国国土。魏国在大梁重建,国土就是目前秦军尚能守住的大梁周边几十座城池。齐国攻占的东郡和砀郡大部土地,属齐国所有。
秦国议和的条件是,齐军撤回自己的国境,其攻占领土全部归还魏国,魏国的新国都是陶,魏国是秦齐两国的共同附庸国。
双方的条件悬殊太大。太子安拂袖而去,不谈了。
不谈就打,这很简单。
宝鼎书告项燕、韩王越、魏王咎,四国合纵,攻打齐国。
中原局势风云变幻,前一刻是齐楚韩魏合纵攻打秦国,这一刻却变成秦楚韩魏合纵攻打齐国,其变化之快之剧烈,让人瞠目结舌。
魏国为了复国,肯定要背弃齐国。没办法,虽然齐国在他们亡国之后,给予照顾和援助,但为了生存,魏国不得不与其反目成仇,转而与“仇人”联手打“恩人”。
韩国虽然复国了,但它若想生存下去,生存得更长久一点,它就必须依靠秦国,所以它同样要背弃齐国,背叛自己的“恩人”。
楚国当然知道秦人的心思,武烈侯不过是虚张声势,其目的就是逼迫齐国议和,狠狠打击齐国妄图称霸中原的野心。这符合楚国的利益。秦国称霸中原,齐楚就要合纵反击,同样的,如果齐国要称霸中原,秦楚就要连横反击了。谁也不能在中原称霸,那势必影响到其他人的生存,所以韩魏要重建,要做为秦齐楚三个大国的缓冲和屏障,以便让三国在中原维持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
项燕亲自赶赴陶城拜会太子安。
项燕把中土大地图铺开,从中土大局开始分析,然后到今日中原形势,最后分析和预测未来。
“武烈侯和咸阳宫的矛盾天下皆知,这个矛盾直接影响到代北局势的发展。”项燕最后说道,“秦人在北方战场上有匈奴人和燕人两个强敌,而其内财赋严重不足,粮草武器难以支撑,另外代北的北虏诸种与秦军仇深似海,随时都有可能叛乱。这种局面下,秦人在北方战场上几乎没有胜算,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勉强维持。秦人在北方战场上坚持得越久,对其国力的损耗就越严重,而咸阳就越是舍不得放弃代北。如此恶性循环,秦国国力必定不堪重负,那时我们的机会就来了,中原唾手可得。”
项燕望着太子安,笑着问道,“你是愿意与一头杀气腾腾的猛虎作战,还是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等到这头老虎疲惫不堪伤痕累累了,再冲上去给它致命一击?”
=
=
=
[w w w .1 6 K b o o k .c o m]</p>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秦帝国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