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 震 撼
目录:医宋| 作者:从小不会爬| 类别:历史军事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听完翻译之后,那名叫做张英的宋兵不屑地朝地上啐了一口,“既然不论生死,那就和战场无异,亏你还是个大官,连‘兵不厌诈’的道理都不懂吗?”
詹会龙虽然翻译得比较含蓄,但听到宋人一个小兵也对自己如此不恭,平清盛的脸色还是立刻就变了,不过他内心的震撼却更大。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自“刀伊之乱”(注1)后日军的作战方式已经进入了集团战斗的阶段,但是依然讲究“光明正大”而缺少奇诡的变化。
虽然日本的上层人物有不少都读过《孙子兵法》等传自中国的军事著作,但以他们一根筋的思维模式,实在很难理解。小国寡民的现实固然令日本人异常团结,但弊端也是相当大的。不过深受汉学影响的平清盛却终于受到眼前实例的刺激而有所领悟,这在后来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还好老子戴了护腕,要不然准给砍断了,这刀还真够厉害的......”,张英将受伤的左臂袒露了出来,只见上面还戴着一只铁护腕,可却被刚才那个日本武士一刀斩破了,但正是有了它的保护,张英才不致断臂。
平清盛再次被气得不行,“居然还有暗藏的护具,宋人实在太奸诈了!”,不过他这时又想到张英刚才的话,脸色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并没有就此发难。这次宴会中小小的插曲给平清盛以极深的印象,他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是“宋人很好相处,但决不要激怒他们”;第二个则是“宋人非常狡猾,和他们打交道,一定要多留点心眼”......
詹会龙随即向平清盛表示了歉意,说张英原先是江湖人士(他将其翻译成“野武士”,便于日本人理解。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不太懂规矩,仅此而已。詹会龙心知在处置权上是决不能让步的,赵旉虽然一向强调律法制度的重要性,但他的人即使犯了法,也得由他自己来处罚,这护短的特点也被詹会龙学了过来。而除非真的能够百分百地秉公办事,适当的护短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与詹会龙对士卒的爱护不同,出身名门的平清盛却没有将死掉的那个武士放在心上,只是面子上感到有些难堪。这种差别既是由于两人的出身不同,也因为两国之间虽然距离不远,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但由于见识到大宋全面领先于日本的可怕实力,平清盛在对南宋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犯了日本人常犯的错误(即低估弱者、高估强者,为此日本历史上吃亏无数次,但就是改不过来。),认为即使能够顺利开海通商、引进大宋的先进文化和各项技术工艺,也决不可能在他的有生之年与大宋抗衡,由此选择了全方面向大宋靠拢的做法,并在后来成为日本亲宋派的领袖......
“那个武士本领不怎么样,但这刀倒真是不错......”,张子盖下意识的称赞却无意中转移了大家的视线,之前僵住的气氛很快就重新变得活跃起来。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平清盛现在总算搞明白了宋国船队的基本构成,原来他们竟然是两个首领,由于日本锁国已久,平清盛对于中土只有书本上的了解,很自然地拿他们日本的情况来生搬硬套,将詹会龙类比于公卿,而张子盖则被他认为是武士的首领......
本国的宝刀受到宋人称赞,平清盛也颇为高兴,他为了表现自己的慷慨,干脆将那把即使在日本也没几个人用的野太刀送给了张子盖。不过,在了解到眼前的这位宋国“公卿”居然现在还只是一个平民后,平清盛的脑子又变成了一团糨糊。出于名门大族天生的骄傲,平清盛不自觉地对宋国“平民”产生了一点下意识的轻蔑,直到詹会龙突然诗兴大发,要来文房四宝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平清盛的态度立时大变......
这倒不是詹会龙的这首诗写得多么出色,且不说赵旉一直以来都在打压詹会龙诗词上面的爱好,以促使其将精力集中到军政等正事上去,结果詹会龙现在的诗词水准比起他五岁时几乎没有什么提高;而且中日对于诗歌的评判标准多少有些差异,平清盛虽然深受汉文化熏陶,却也未必觉得詹会龙的汉诗比他高明到哪儿去。可詹会龙的书法却引来了日方一片惊叹,平清盛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份,厚着脸皮要求詹会龙再题一些墨宝给他作为留念......
詹会龙在书法上幼得良师,也确实颇有天赋,苦练七年写出来的毛笔字自然颇有神韵。然而,他的两位书法师父赵构与虞允文虽然在历史上都是著名的书法家,可现在他们都还年轻,书法还远未大成,就更别说他们这位如今才十三岁的徒弟了。
而且,詹会龙因为年幼时便遭遇了灭家惨祸,心理受到了相当大的创伤,他的书法在赵构的洒脱婉丽与虞允文的雍容大气之外,又多了几分激愤之意。并且由于詹会龙还太年轻,控制能力尚显不足,这股郁愤之气几乎是毫不遮掩地从他的书法中流露了出来,在崇尚平衡的中国社会中,并不是很受人喜欢,虞允文也因此批评过詹会龙多次。
但日本人却是喜欢走极端的,而且他们的民族性格中又有畸形偏执的一面,所以詹会龙在中国人看来并不十分出色的书法居然在日本一炮打红。而且,后来连詹会龙自己也无法理解的是,他早期的作品居然比晚期的成熟作品更加受人欢迎,这个民族实在是太奇怪了......
即使是在最重视出身门第的社会中,任何一个能在某领域达到极致的人都会受到普遍的尊敬,何况书法还是一个极为高雅的艺术领域。再加上平清盛虽然多少有些贵族习气,但比起那些正宗的日本公卿来,他已经算是好得多了。所以平清盛再也不敢因为詹会龙的年龄和出身而对他有半点轻视,甚至还明白无误地表露了招揽之意,先前詹会龙不是说他现在还没有出仕吗?
可这些话听在詹会龙耳中,却无疑是莫大的侮辱,他即使在大宋也是少有的天才,怎么可能到日本这个小国当官?而且,居然还只是一个大臣的家臣?不过詹会龙思维速度极快,马上就意识到这是自己此前的话引起了平清盛的误解,当即强忍怒气婉拒道,“实在抱歉,在下虽然尚未出仕,却是有主君的......”
这时平清盛才意识到詹会龙现在才十三岁,又是平民出身,没有官职是正常的。可像他这样的奇才,又怎么会被一直埋没呢?要真是那样,他也不会有机会第一个代表中原皇朝抵达日本了。
不过詹会龙虽然聪明绝顶,身上却也有中国文人最常见的一种毛病,那就是好面子,尤其是他很不擅长向别人发出请求。结果磨蹭了很久,詹会龙愣是没有将鹿儿岛的事说出来,反而内心渐渐烦躁起来,便要告辞离开,这时平清盛却着急了,因为他也有事要向詹会龙求助。
注1:公元11世纪,日本沿海遭遇被称为“刀伊”的通古斯语系海贼多次袭击,虽然最后都被日本地方武装击退,但却暴露出日本军队作战模式僵化的严重缺陷。从此以后,日本人对战争的理解才脱离了幼稚的“一骑讨”阶段,律令制下以健儿制、选士制为基础的军团军制完全的确立了起来,各军团在统领的指挥下统一行动,不会再有此前那样原始的各自为战、单挑独斗了。
“刀伊”据日本史学家分析应该是女真海贼,但考虑到当时落后的女真人尚无那么先进的航海技术,所以很可能是与渤海人甚至高丽人合伙作案。
!
詹会龙虽然翻译得比较含蓄,但听到宋人一个小兵也对自己如此不恭,平清盛的脸色还是立刻就变了,不过他内心的震撼却更大。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自“刀伊之乱”(注1)后日军的作战方式已经进入了集团战斗的阶段,但是依然讲究“光明正大”而缺少奇诡的变化。
虽然日本的上层人物有不少都读过《孙子兵法》等传自中国的军事著作,但以他们一根筋的思维模式,实在很难理解。小国寡民的现实固然令日本人异常团结,但弊端也是相当大的。不过深受汉学影响的平清盛却终于受到眼前实例的刺激而有所领悟,这在后来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还好老子戴了护腕,要不然准给砍断了,这刀还真够厉害的......”,张英将受伤的左臂袒露了出来,只见上面还戴着一只铁护腕,可却被刚才那个日本武士一刀斩破了,但正是有了它的保护,张英才不致断臂。
平清盛再次被气得不行,“居然还有暗藏的护具,宋人实在太奸诈了!”,不过他这时又想到张英刚才的话,脸色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并没有就此发难。这次宴会中小小的插曲给平清盛以极深的印象,他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是“宋人很好相处,但决不要激怒他们”;第二个则是“宋人非常狡猾,和他们打交道,一定要多留点心眼”......
詹会龙随即向平清盛表示了歉意,说张英原先是江湖人士(他将其翻译成“野武士”,便于日本人理解。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不太懂规矩,仅此而已。詹会龙心知在处置权上是决不能让步的,赵旉虽然一向强调律法制度的重要性,但他的人即使犯了法,也得由他自己来处罚,这护短的特点也被詹会龙学了过来。而除非真的能够百分百地秉公办事,适当的护短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与詹会龙对士卒的爱护不同,出身名门的平清盛却没有将死掉的那个武士放在心上,只是面子上感到有些难堪。这种差别既是由于两人的出身不同,也因为两国之间虽然距离不远,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但由于见识到大宋全面领先于日本的可怕实力,平清盛在对南宋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犯了日本人常犯的错误(即低估弱者、高估强者,为此日本历史上吃亏无数次,但就是改不过来。),认为即使能够顺利开海通商、引进大宋的先进文化和各项技术工艺,也决不可能在他的有生之年与大宋抗衡,由此选择了全方面向大宋靠拢的做法,并在后来成为日本亲宋派的领袖......
“那个武士本领不怎么样,但这刀倒真是不错......”,张子盖下意识的称赞却无意中转移了大家的视线,之前僵住的气氛很快就重新变得活跃起来。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平清盛现在总算搞明白了宋国船队的基本构成,原来他们竟然是两个首领,由于日本锁国已久,平清盛对于中土只有书本上的了解,很自然地拿他们日本的情况来生搬硬套,将詹会龙类比于公卿,而张子盖则被他认为是武士的首领......
本国的宝刀受到宋人称赞,平清盛也颇为高兴,他为了表现自己的慷慨,干脆将那把即使在日本也没几个人用的野太刀送给了张子盖。不过,在了解到眼前的这位宋国“公卿”居然现在还只是一个平民后,平清盛的脑子又变成了一团糨糊。出于名门大族天生的骄傲,平清盛不自觉地对宋国“平民”产生了一点下意识的轻蔑,直到詹会龙突然诗兴大发,要来文房四宝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平清盛的态度立时大变......
这倒不是詹会龙的这首诗写得多么出色,且不说赵旉一直以来都在打压詹会龙诗词上面的爱好,以促使其将精力集中到军政等正事上去,结果詹会龙现在的诗词水准比起他五岁时几乎没有什么提高;而且中日对于诗歌的评判标准多少有些差异,平清盛虽然深受汉文化熏陶,却也未必觉得詹会龙的汉诗比他高明到哪儿去。可詹会龙的书法却引来了日方一片惊叹,平清盛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份,厚着脸皮要求詹会龙再题一些墨宝给他作为留念......
詹会龙在书法上幼得良师,也确实颇有天赋,苦练七年写出来的毛笔字自然颇有神韵。然而,他的两位书法师父赵构与虞允文虽然在历史上都是著名的书法家,可现在他们都还年轻,书法还远未大成,就更别说他们这位如今才十三岁的徒弟了。
而且,詹会龙因为年幼时便遭遇了灭家惨祸,心理受到了相当大的创伤,他的书法在赵构的洒脱婉丽与虞允文的雍容大气之外,又多了几分激愤之意。并且由于詹会龙还太年轻,控制能力尚显不足,这股郁愤之气几乎是毫不遮掩地从他的书法中流露了出来,在崇尚平衡的中国社会中,并不是很受人喜欢,虞允文也因此批评过詹会龙多次。
但日本人却是喜欢走极端的,而且他们的民族性格中又有畸形偏执的一面,所以詹会龙在中国人看来并不十分出色的书法居然在日本一炮打红。而且,后来连詹会龙自己也无法理解的是,他早期的作品居然比晚期的成熟作品更加受人欢迎,这个民族实在是太奇怪了......
即使是在最重视出身门第的社会中,任何一个能在某领域达到极致的人都会受到普遍的尊敬,何况书法还是一个极为高雅的艺术领域。再加上平清盛虽然多少有些贵族习气,但比起那些正宗的日本公卿来,他已经算是好得多了。所以平清盛再也不敢因为詹会龙的年龄和出身而对他有半点轻视,甚至还明白无误地表露了招揽之意,先前詹会龙不是说他现在还没有出仕吗?
可这些话听在詹会龙耳中,却无疑是莫大的侮辱,他即使在大宋也是少有的天才,怎么可能到日本这个小国当官?而且,居然还只是一个大臣的家臣?不过詹会龙思维速度极快,马上就意识到这是自己此前的话引起了平清盛的误解,当即强忍怒气婉拒道,“实在抱歉,在下虽然尚未出仕,却是有主君的......”
这时平清盛才意识到詹会龙现在才十三岁,又是平民出身,没有官职是正常的。可像他这样的奇才,又怎么会被一直埋没呢?要真是那样,他也不会有机会第一个代表中原皇朝抵达日本了。
不过詹会龙虽然聪明绝顶,身上却也有中国文人最常见的一种毛病,那就是好面子,尤其是他很不擅长向别人发出请求。结果磨蹭了很久,詹会龙愣是没有将鹿儿岛的事说出来,反而内心渐渐烦躁起来,便要告辞离开,这时平清盛却着急了,因为他也有事要向詹会龙求助。
注1:公元11世纪,日本沿海遭遇被称为“刀伊”的通古斯语系海贼多次袭击,虽然最后都被日本地方武装击退,但却暴露出日本军队作战模式僵化的严重缺陷。从此以后,日本人对战争的理解才脱离了幼稚的“一骑讨”阶段,律令制下以健儿制、选士制为基础的军团军制完全的确立了起来,各军团在统领的指挥下统一行动,不会再有此前那样原始的各自为战、单挑独斗了。
“刀伊”据日本史学家分析应该是女真海贼,但考虑到当时落后的女真人尚无那么先进的航海技术,所以很可能是与渤海人甚至高丽人合伙作案。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医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医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