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零七章动荡的天下(三)
目录:医宋| 作者:从小不会爬| 类别:历史军事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那些日本士卒的表现张俊也看到了,他们这种不需要主将身先士卒就能自发拼死苦战的特性对他这种“爱惜生命”的将领来说,简直就像是量身定做的一样,于是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要在军中进一步增加日本人的比例,当然,原则不变,只能由宋人指挥日本人,反之则不行,功劳太大不升职不行的话就推荐给平家当武士去,他张俊可不会养虎为患......
但是想到这里,张俊突然又泛起愁来,他现在已经很老了(六十岁在这个年代确实已经老了,要在年轻的时候,这个“悍匪”才不会像现在这样谨小慎微,人总是越老越怕死的,何况他现在家大业大......),自己的这支“张家军”练得再好自己也用不了几天了(注第二代子侄中除了张子盖这个侄子还算是年轻有为之外,其他的全是纨绔子弟,让他们上战场简直是去送死。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虽然张俊也知道,以他富可敌国的身家,和在官家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即使子孙不太像话,荣华富贵还是能保住的。但是现在天下再次掀起战乱,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在乱世中武力是地位和财富的保证,只要国家的危机不解除,即使是在一直崇文抑武的大宋,当个独当一面的军头,也比光有富甲天下的钱财可靠得多。
思前想后,张俊终于下定决心,在自己百年之后,如果官家还没收走兵权,他就要将家主之位和自己的这支精兵(张俊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交给侄子,而不是那几个不争气的儿子。除此之外,张俊也狠下心来,决定将自己几个年幼的孙子送到卫藩接受新式教育,自己太宠着他们了,就算他们有些资质也很难成才,只能让别人教会他们什么叫作“规矩”了,他已经六十了,罩不了他们多久了。
托张俊的福(其实是为了便于监视),岳云和他的“背傀军”也早早撤到黄河南岸,而意外地逃过了一劫,不过岳云是不会因此感激那位心黑手狠的大叔的。而且,一开始以为金军攻击燕云只是一次佯攻以配合南边行动的岳云,现在终于从对岸那残酷的事实中意识到情势的不妙。在国家危难面前,因昔日在卫军中服役的经历而比历史上成熟了很多的岳云最终选择了以国家利益为重,而决定冒着张俊南下后打小报告构陷他们父子的风险和其分道扬镳,并立即率军前往淮南与赵立会合,如果有机会的话,能够北渡淮河与卫军李显忠部会合就更好了,到那时淮河以北将有三万精锐铁骑,就算金军再怎么势大,想要吃掉他们也没那么容易了。
张俊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肯定不愿放岳云离开,然而现在他的大军损失大半,已经无力再约束岳云的行动了。毕竟岳云麾下虽然不足万人,却都是天下一等一的精锐,而且全是骑兵,真的火并起来,张俊那所谓的几万“主力”虽然兵力要多一些,但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员素质都比“背傀军”差一大截,还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心有不甘地放走岳云他们之后,张俊率军抵达了故都开封,自他北上燕云之后,河南地区已经由他昔日的部将、前两年分出来独领一军的赵密接管。赵密为人阴险狠毒,而且妒贤嫉能,但他对张俊这个有着知遇之恩的老上级,还是一直敬畏有加的,听说张俊南归,赵密立刻亲自出城迎接。见到态度恭敬的老部下,张俊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还趁机厚着脸皮向赵密“借”了大约一万精兵,自己军中也抽出了一些骨干,合计一万八千精锐,准备只带他们前往荆湖地区。
因为勤王之战几乎必定是野战,所以兵力太多只会影响部队机动力,并增加补给压力,而且兵力太多的话,金军很可能避而不战、游而不击,对大宋的损害更大(其实是因为张俊家族的产业遍布江南,他想尽量少被战火波及罢了。),所以兵贵精而不在多。而赵密的任务是坚守河南,粮草可以就地解决,又得分兵驻守,所以兵力比精锐程度更重要一些。而赵密虽然人品十分低劣,但若论将才,却是张俊一系诸将中最出众的,只是人缘不好、升迁太慢才名声不显,有他坐镇中原,还有十万大军听他调用,金军虽然势大,也未必就能讨到好去,赵密是绝不会让靖康年间的尴尬重演的,金军绝不会有机会从容渡河。至于自己现在这两部分军队的配合问题,张俊并不怎么担心,毕竟这两支军队里面全是老兵,而且他们三年前可还都是他的部下呢。
有赵密的方便和协助,张俊这支不到两万人的队伍很快就渡过了长江,他刚踏上荆湖北路的土地,就得知首相秦桧已经赶到襄阳举起了勤王大旗,张俊不敢怠慢,连忙赶去拜见。此时秦桧身边并无多少兵马,根本不能和张俊带来的相比,但张俊却不敢有半点失礼。除了大宋重文轻武的传统,秦桧这个权相本就是张俊在当今世上最为畏惧的几个人物之一,即使皇帝赵构也比不上(注2),大概也只有那位在岭南蛰伏的卫王千岁,才能比张俊面前这位干瘦的中年人更令他敬畏了。
荆湖两路是两宋之交南宋与伪齐争夺最激烈的地区,稍微文弱一点的都早已魂消骨灭,其后岳飞(荆北)与解潜(荆南)二人分镇这里多年,大兴屯田,民风较之以前愈发悍勇。秦桧刚到襄阳时,因为中国人普遍不肯当“出头鸟”的毛病,各府县的宋军都在观望,但张俊带来这接近两万精兵后,他们很快就云集襄阳,不到一个月的工夫,赶来襄阳勤王的各路兵马的总兵力就超过了十万......
秦桧见到勤王大军人数暴增,信心不由大为增强,现在他已经了解到金军这次不过是一次奇袭,因为他们连长江防线都没惊动,只可能是冒险渡海而来,所以兵力必定不多,十万大军就算打车轮战,也足以耗死他们了,毕竟现在宋军的士气与信心,已经不是靖难年间可比的了。可是大家的态度却令秦桧很失望,武将们几乎全都反对火速派兵救援行朝,认为金军现在锐气正盛,和他们硬拼不划算,而应该“避其锋锐、击其堕归”,倾向于勤王大军应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扼守那些险要之处,断掉金军北归之路,而不应急着全军出动和金军决战。毕竟比起宋军,孤军深入的金军才更追求速战速决。
注1:赵构本来是打算收了诸将兵权的,拿岳飞开刀只是个开始,这一点张俊是知道的,他也不打算抗命,不过金军奇袭临安之后,赵构只要不是脑子进水,就决不敢在金军彻底覆灭前再尝试收兵权了,既然兵权还是继续下放给大将们,张俊自然希望还将兵权掌握在自家人的手里,如果能发展成昔日西军的将门世家就更好了......
注2:张俊对赵构绝对忠心,两人之间的君臣关系也亲密到疑似有“基情”的地步,但对他怎么畏惧则谈不上,历史上的史书记载中,张俊曾经多次公开无视甚至批驳赵构的旨意,而对于秦桧,张俊却连自己平时的一点点细节都不敢大意,畏惧之心可见一斑。
但是想到这里,张俊突然又泛起愁来,他现在已经很老了(六十岁在这个年代确实已经老了,要在年轻的时候,这个“悍匪”才不会像现在这样谨小慎微,人总是越老越怕死的,何况他现在家大业大......),自己的这支“张家军”练得再好自己也用不了几天了(注第二代子侄中除了张子盖这个侄子还算是年轻有为之外,其他的全是纨绔子弟,让他们上战场简直是去送死。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虽然张俊也知道,以他富可敌国的身家,和在官家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即使子孙不太像话,荣华富贵还是能保住的。但是现在天下再次掀起战乱,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在乱世中武力是地位和财富的保证,只要国家的危机不解除,即使是在一直崇文抑武的大宋,当个独当一面的军头,也比光有富甲天下的钱财可靠得多。
思前想后,张俊终于下定决心,在自己百年之后,如果官家还没收走兵权,他就要将家主之位和自己的这支精兵(张俊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交给侄子,而不是那几个不争气的儿子。除此之外,张俊也狠下心来,决定将自己几个年幼的孙子送到卫藩接受新式教育,自己太宠着他们了,就算他们有些资质也很难成才,只能让别人教会他们什么叫作“规矩”了,他已经六十了,罩不了他们多久了。
托张俊的福(其实是为了便于监视),岳云和他的“背傀军”也早早撤到黄河南岸,而意外地逃过了一劫,不过岳云是不会因此感激那位心黑手狠的大叔的。而且,一开始以为金军攻击燕云只是一次佯攻以配合南边行动的岳云,现在终于从对岸那残酷的事实中意识到情势的不妙。在国家危难面前,因昔日在卫军中服役的经历而比历史上成熟了很多的岳云最终选择了以国家利益为重,而决定冒着张俊南下后打小报告构陷他们父子的风险和其分道扬镳,并立即率军前往淮南与赵立会合,如果有机会的话,能够北渡淮河与卫军李显忠部会合就更好了,到那时淮河以北将有三万精锐铁骑,就算金军再怎么势大,想要吃掉他们也没那么容易了。
张俊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肯定不愿放岳云离开,然而现在他的大军损失大半,已经无力再约束岳云的行动了。毕竟岳云麾下虽然不足万人,却都是天下一等一的精锐,而且全是骑兵,真的火并起来,张俊那所谓的几万“主力”虽然兵力要多一些,但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员素质都比“背傀军”差一大截,还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心有不甘地放走岳云他们之后,张俊率军抵达了故都开封,自他北上燕云之后,河南地区已经由他昔日的部将、前两年分出来独领一军的赵密接管。赵密为人阴险狠毒,而且妒贤嫉能,但他对张俊这个有着知遇之恩的老上级,还是一直敬畏有加的,听说张俊南归,赵密立刻亲自出城迎接。见到态度恭敬的老部下,张俊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还趁机厚着脸皮向赵密“借”了大约一万精兵,自己军中也抽出了一些骨干,合计一万八千精锐,准备只带他们前往荆湖地区。
因为勤王之战几乎必定是野战,所以兵力太多只会影响部队机动力,并增加补给压力,而且兵力太多的话,金军很可能避而不战、游而不击,对大宋的损害更大(其实是因为张俊家族的产业遍布江南,他想尽量少被战火波及罢了。),所以兵贵精而不在多。而赵密的任务是坚守河南,粮草可以就地解决,又得分兵驻守,所以兵力比精锐程度更重要一些。而赵密虽然人品十分低劣,但若论将才,却是张俊一系诸将中最出众的,只是人缘不好、升迁太慢才名声不显,有他坐镇中原,还有十万大军听他调用,金军虽然势大,也未必就能讨到好去,赵密是绝不会让靖康年间的尴尬重演的,金军绝不会有机会从容渡河。至于自己现在这两部分军队的配合问题,张俊并不怎么担心,毕竟这两支军队里面全是老兵,而且他们三年前可还都是他的部下呢。
有赵密的方便和协助,张俊这支不到两万人的队伍很快就渡过了长江,他刚踏上荆湖北路的土地,就得知首相秦桧已经赶到襄阳举起了勤王大旗,张俊不敢怠慢,连忙赶去拜见。此时秦桧身边并无多少兵马,根本不能和张俊带来的相比,但张俊却不敢有半点失礼。除了大宋重文轻武的传统,秦桧这个权相本就是张俊在当今世上最为畏惧的几个人物之一,即使皇帝赵构也比不上(注2),大概也只有那位在岭南蛰伏的卫王千岁,才能比张俊面前这位干瘦的中年人更令他敬畏了。
荆湖两路是两宋之交南宋与伪齐争夺最激烈的地区,稍微文弱一点的都早已魂消骨灭,其后岳飞(荆北)与解潜(荆南)二人分镇这里多年,大兴屯田,民风较之以前愈发悍勇。秦桧刚到襄阳时,因为中国人普遍不肯当“出头鸟”的毛病,各府县的宋军都在观望,但张俊带来这接近两万精兵后,他们很快就云集襄阳,不到一个月的工夫,赶来襄阳勤王的各路兵马的总兵力就超过了十万......
秦桧见到勤王大军人数暴增,信心不由大为增强,现在他已经了解到金军这次不过是一次奇袭,因为他们连长江防线都没惊动,只可能是冒险渡海而来,所以兵力必定不多,十万大军就算打车轮战,也足以耗死他们了,毕竟现在宋军的士气与信心,已经不是靖难年间可比的了。可是大家的态度却令秦桧很失望,武将们几乎全都反对火速派兵救援行朝,认为金军现在锐气正盛,和他们硬拼不划算,而应该“避其锋锐、击其堕归”,倾向于勤王大军应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扼守那些险要之处,断掉金军北归之路,而不应急着全军出动和金军决战。毕竟比起宋军,孤军深入的金军才更追求速战速决。
注1:赵构本来是打算收了诸将兵权的,拿岳飞开刀只是个开始,这一点张俊是知道的,他也不打算抗命,不过金军奇袭临安之后,赵构只要不是脑子进水,就决不敢在金军彻底覆灭前再尝试收兵权了,既然兵权还是继续下放给大将们,张俊自然希望还将兵权掌握在自家人的手里,如果能发展成昔日西军的将门世家就更好了......
注2:张俊对赵构绝对忠心,两人之间的君臣关系也亲密到疑似有“基情”的地步,但对他怎么畏惧则谈不上,历史上的史书记载中,张俊曾经多次公开无视甚至批驳赵构的旨意,而对于秦桧,张俊却连自己平时的一点点细节都不敢大意,畏惧之心可见一斑。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医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医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