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医宋 正文 第三百九十五章 宗室与外戚(上)

正文 第三百九十五章 宗室与外戚(上)

目录:医宋| 作者:从小不会爬|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三百九十五章宗室与外戚(上

    前者的理由与外交官类似,能够治理好一省之地的,往往也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不过也有例外,尤其大宋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并非是那种屁大的小国,所以要先入阁考察一段时间。);而后者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军方,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能够在卫帅的位子上干好的,无一不是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之人,胜任宰相之位的可能性自然也是很高的。

    在赵?双管齐下之后,大宋的武人文化水平越来越高,而文人也越来越以有过从军经历为荣,文武之间的界限也因此日益模糊。这样一来,文官政治的最大弊端――“削弱国防”就不那么明显了,赵?也就不必因噎废食,而能继续采用这一明显领先于时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不管怎么说,以稳固可靠的封地与爵位,代替以前那些华而不实、并且缺乏保障的官爵,虽然眼前利益损失了一些,但大部分当事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得失(宣传功不可没),因此普遍还是很满意的。而那些北宋的名臣之后却等于是被直接剥夺了官爵,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但这些勋贵的直系后裔绝大部分都死于“靖康之难”以及随后的长期战乱之中,而为数有限的幸存者要么投靠了金人助纣为虐,要么就已经为南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前者继承自祖上的官爵肯定早被剥夺,而后者立下的功勋也足以帮自己挣得一份封地。至于极少数既没有死难、也没有立功的幸运儿兼窝囊废,且不说他们没有作乱的胆子,就算是有,以他们庸碌的才能,又岂能翻得了天?

    然而,除了这一群人,还有两个群体是赵?的改革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宗室与外戚。前者是基于其“尊贵”的出身,生来就是天潢贵胄,就算只是个酒囊饭袋,也很容易封王,而如果是皇帝的子孙,那么成为亲王郡王公主郡主更是板上钉钉的事(除非早夭);如果说宗室子弟的好日子是源自祖宗的遗泽,那么依靠女儿(姐妹、阿姨、姑妈等等不胜枚举,甚至还有极少数是母亲和妻子,例子就不举了,?得慌受宠而成为显贵的外戚则更加令人不齿。虽然其间也出过卫青、霍去病等杰出的人才,但纨绔子弟的比例显然更高。:汉武帝遇上卫霍是他的运气,事实上这厮根本就没什么识人之明,因为他身上的那些外戚全都重用了,几乎没有例外,只是运气好,摊上卫霍这对将才罢了。等到卫霍一死,其他的大舅子都是庸才,汉武帝晚年不复昔日雄风,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制定出全新的封爵制度之后,以世袭罔替的实封领地取代了原有的官爵,因此按理说宗室与外戚的官爵也该照此处理,要不然肯定会增大朝廷管理的难度(也增大了朝廷财政的负担)。可是若将宗室和外戚的官爵也都转换为实封领地的话,不但国家会流失大片的土地,而且封地的价值也会随之大幅度缩水(本来是物以稀为贵,如果大肆分封成了大路货,就没那么稀罕了。)。而且赵?一向都最反感血统论,自然不会慷国家之慨,便宜他的那些亲戚(北宋的外戚都被清空了,南宋的外戚即使与赵?没有血缘关系,也都能算是他的亲戚,宗室就更不必说了。

    如果在别的年代,赵?要对这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动定会遭遇极大的阻力,甚至有可能祸及自身,但是北宋时期的宗室与外戚势力几乎都被金人清洗光了,而南宋建立还没多少年,宗室与外戚的人数相当有限,清理起来难度自然就小得多了,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其中宗室方面更是毫无难度,因为现在大宋严格意义上的宗室子弟,也就赵?与弟弟赵敖两人而已,赵构那几位幸存的兄弟姐妹与其关系并不好,若不是为了顾全皇家的体面,赵构才不会管他们的死活呢(注而现在既然赵?愿意出来当恶人,赵构自然求之不得了,反正这个儿子早已经是“虱子多了不痒”,他也不在乎赵?再多一项恶名了。

    韦太后的家人早已在靖康年间的战乱中死绝,那位过世已久的孟太后情况也差不多,所以大宋现在要说外戚,大概也就吴皇后的娘家(也是吴碧云的娘家,等于是一起解决了,这倒挺方便还算人丁兴旺了。由于近来关系已经明显好转,而且吴皇后一直很在意“贤后”的名声,所以赵?的说服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

    虽然官爵遭到剥夺对任何人(官爵可能有人不在意,但有了再被撤去,却无异于当面打脸,很没面子的来说,都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赵?却向那些长年遭到吴皇后打压(注2)的吴家子弟许诺,将劝服吴皇后同意让他们出仕,吴家的年轻一辈立刻就觉得赵?顺眼了很多。而吴皇后的父亲、吴家的家主吴近思虑再三,最后也决定改变一直以来韬光养晦的做法,放手让自己的儿孙们到一线去拼搏。因为吴近已经看出,随着赵?改革的深入,功绩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而出身贵贱以及举止风评的影响则会日益减小,再说吴家就算连出两个皇后(赵?现在虽然看起来没有坐上龙椅的打算,而且两个正妻也不分主次,但在包括吴近在内的大多数人看来,赵?继位是早晚的事,而以宋人的传统观念,契丹女人耶律普速完成为皇后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吴家人看好吴碧云成为大宋下一任皇后,是很自然的事。),荣宠也有尽头,总不能指望连出三个吧?

    注1:从历史上赵构对待那位假冒柔福公主的做法就可以看出来他的这点小心思,赵构当时一方面在物质上极尽优厚,另一方面两人却几乎不怎么见面,要不然那个西贝货早就露馅,也用不着等韦太后归来后得知柔福早死,才明白自己被骗了

    注2:中国古代所谓的贤后有两大标准,一是她自己不干预政事(儿孙乱来的时候出来收拾局面,则不在此列。),不管自己是多么有政治才能;二是尽量不让娘家人出仕,当官可以,但宁可当吃白食的闲官,也不能执掌大权,最著名的例子是唐代的长孙皇后(最典型的其实是东汉前期的马皇后,她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汉代素有外戚掌军的成例,当时却因为她的缘故,使得马家这个将门世家长期脱离军队,直到她过世以后,马家才重新执掌军权,并成为了事实上的西凉之主。她活着的时候,李世民几次想要提拔长孙无忌当宰相,都被她阻止。

    而吴皇后就一直以此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这些年来吴家众多子弟当中居然连一个出仕(闲官不算)的都没有。其实吴家的家教做得十分出色,吴皇后的父亲吴近更是少有的精明之人,因此吴家的子侄平均素质是相当高的,其中颇有值得雕琢的璞玉,只是普遍缺乏历练,无从展现自己的才华罢了。反倒是女人方面,因为没有吴皇后的制约(可能也有以此固宠的心思),历史上被选入宫中的有好几个,而且大多颇受宠爱

    bk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医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医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