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直向前
目录:综琼瑶之清朝淡定的日子| 作者:秋夜掬| 类别:都市言情
定夏一年以定夏帝的杀伐决断,睿亲王的强硬冷血,君臣兄弟两人朝里朝外联手而动,一举清洗甘肃一省之地数名贪赃枉法的官员,并迅速的提拔了一批入朝多年却因所处位置不显眼或作为不重要而让人忽略的青年、中年的臣子们进驻到了甘肃之地,接管那散乱的如同沙子的地方,这一快、狠、准的行动被命名为定夏一年的年终结尾大奖。
此番充满了王八之气的行动一举震撼了朝中几位算计颇多、心大欲动,想趁着定夏帝年轻数小,根基不稳的时候给他一点儿颜色瞧瞧,然后在定夏帝手心忙脚乱之时学多尔衮、鳌拜等人把持朝政、控制皇帝的大臣,吓得他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捂紧了自己的尾巴,不敢再露出半点儿不臣之心。
通过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说明了现实状况,定夏帝绝不是吃素的主儿,没事儿还是少惹为妙。
定夏二年新年初朝,新皇便特别颁布了旨意,为大清国运昌隆,决定开科取士。
天下仕子们从全国统一发行的报纸上得到了这个欢欣鼓舞的消息后,立刻活跃了起来,纷纷打点行囊准备前往京城,这一次他们也无须再为寻找居住之所而烦恼了。
定夏帝已经有了妥善的安排之所,工部从去年之始,便在定夏帝的授意之下,于京城周边寻了一处僻静之所,建造起了幢幢的仕子楼,专门供上京赶考的仕子们居住。
定夏帝亲赐的名字——书香门第,高高悬挂于仕子楼的大门入口处的牌楼之上。
仕子楼的建造独具一格的创新,楼阁皆使用了新兴的材料,礼部于定夏一年在合适的地方开办的水泥、砖瓦、黄沙、钢筋等工厂所产的材料。
仕子楼前前后后盖起了十幢,每栋都盖了足足十层的高度,每层可以住几十个人,全部采一室一厅的格局,足够一个人日常里的使用空间。
仕子楼采用中空模式,楼房都座落在四周,中间空闲了一大片空地,建造了休闲区,有水,有花,有草,有喷泉,有广场,周边还围绕着食堂,运动区、演武堂、文渊阁等诸多放松锻炼的地方,这些都是给能力出众文才智计与众不同的人才住的,定夏帝专门为了能力出众的仕子们修造而成。
文臣武将皆有份列入其中,五五分开,文五幢,武五栋,以示定夏帝对文武两臣的平等重视。
当然,住进这里并不是免费提供的,入住的仕子们需要在入住之时交上一定的银钱,作为居住之时的各种费用,零零总总的结算下来,显然比住客栈强多了,况且住进这里也代表了一身身份,有一种天子门生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条件便利,氛围很好,很多人都愿意入住。
仕子们兴冲冲的打着马、坐着轿、赶着车、步行军一窝蜂的赶到了京城,远远的便看到京城的城楼高高耸立,巍然屹立,城墙上城墙下,一步一哨,三步一卡,站满了刀枪装备齐全的士兵。
众人排着队进了城门口,从守城的士兵那里得到了人手一份的简单的京城地图,坐上了京城里特有的“公交车”,平稳的走在沥青马路上,这新奇的事物让从远方赶来的仕子们一个个的瞪大眼睛张大了嘴巴,几乎是傻眼的看着这井井有条的京城。
一路行来,仕子们更是见识到了京城的繁荣昌盛,井井有条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行人车辆,还有各种新兴的事物,一个个的十成十的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
而此时的朝堂上也发生了争论,争论的焦点便是今年仕子们的考题。
定夏帝坚决主张不再以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文章作为主题,转而提出了新的考题范围,在考验诸位仕子们胸中的笔墨才学之时,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仕子们对国家大事、民生之计有几许关注,又有哪方面的特长和才能。
然而这个提议在文臣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就犹如烧开的油锅里滴进了一滴水,轰然炸开,把文臣们炸得头晕目眩、两眼发黑。
“自古以来,考题都是以四书五经、八股文为主,上千年的规距岂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吗?”有大臣跳着脚的反驳。
“皇上,万万不可啊,考题范围是决不可更改的啊,祖宗们流传下来的东西不能更改!”有年迈的大臣哭天抢地。
定夏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悲喜不明的“哦”了一声,“那千年之前,那些流传百世的奇才、大才都是这么选出来的吗?”
“回皇上话,事实确实如此呐,这千百年来的科举考试皆是以此为主题,无一例外,如今满朝中的文臣也皆是科举中选拔出来的仕子,无有一名官员例外,还请皇上三思而后行,不要妄故臣之谏言,丢弃祖宗规距,随意改变这传承千年的制度啊。”有白发苍苍的大臣循循善诱的劝导着皇上改变想法,言罢更是当堂伏地恳求。
定夏帝反问:“这么说,春秋末期吴国名震天下的伍子胥,三国时期的算无遗漏的诸葛先生,大唐盛世之时才识超卓的魏征,康熙盛世的内阁大学士高士奇,这些人全都是考过科举,考了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文章才出的名喽?”
“……”
只此一问,文才还嚎叫着反对定夏帝随意更改考题范围的文臣们傻眼了,因为这两位全都没有参加过科举,人家那都是自学成才,而且学识面之广范,又岂是他们能与之相比的。
“既然如此,你们又有什么脸好意思站出来阻止朕的做法?”定夏帝冷冷的瞪着跪了一地的文臣,嘴巴里刻薄的话一句句吐向他们,半空中化作嗜血的利刃,捅进他们的身体。
“你们觉得自己的口才很精彩,都很能叫嚷啊!朕看你们也就是一群碌碌无为的庸才,蠢才!怎么?觉得朕骂错你们了?也不看你们自己整日里做了些什么事情!身为皇上的臣子,不知道思才报国,为天下做事,为百姓们谋福利,就会拿着朝廷的俸禄吃喝玩乐,整日里的吟诗做对,风花雪月,真当这朝廷里的官真是这么好当的吗?”
“你们整日里自喻为文臣雅士,差事儿不好好的办,居然敢顶着官职逛青楼,还美其名曰做学问!做学问能做到青楼楚倌去?做学问还能做到妓/女们的床上去?哼,那你们的学问可做的真是与众不同?你们的礼仪呢?你们的廉耻呢?你们文人秉性呢?你们文人的清高都哪里去了?敢情都丢到妓/女们的床上了吧?啊?”
“你们不是一直都把自己当成皇上不可缺少的直言而谏的直臣吗?那朕倒要问一问你们了,当初大清与周边诸国发生战事之时,怎么不见你们有所作为啊?一个个都缩到哪里去了?部队里有军士立了赫赫战功你们不在乎,不为那些军士们请功请赏,偏偏紧盯着战场上犯了一丁点儿小错的军士们,逮住了就使劲的参折子,非得把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有功之士都杀了才甘心,这就是你们干出来的好事儿?!”
“甘肃全省官员集体贪腐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们站出来检举啊?你们怎么不谏言啊?你们怎么不举报啊?难道你们的眼睛都是瞎的,耳朵都是聋的,嘴巴都从来没有长过吗?那时候的你们都都死到哪个角落里去了?你们说啊?!”
“如今朕不过改变一下试题,你们就跟喝错药了一样,一个个的都冲上来跟朕玩谏言了?直言而谏?!是看准了朕不会杀你们吧?哼,跟朕玩谏言,朕不吃那一套!”定夏帝鄙视的看着被他骂的直发抖的大臣们。
他就是讨厌文人大臣,尤其是君主立宪制时期的文臣,整日里无事生非,小事化大,大事捅破天,还以为自己立了大功,却根本没有看清楚,这罪魁祸首就是他们文人的那张颠倒黑白的嘴,昧了良心的算计。
自己没有能耐,不报效国家,不为努力百姓们的生活努力,偏还要压着战场上拼杀下来的武将们,不许他们的势力盖过文臣,只要出现一个功劳大的武将,就必然会被他们参个没有好下场,这种恶心的心思,真是可恶之极!
“朕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想要选拔出合适的人选择入驻朝堂,为国家、为天下、为百姓们做实事儿,而不是空口白话只说不做的废物。难道说你们想要让朕把那些只知读书高,其余事务一概不通的庸才都摆在官位上,却不做实事儿吗?还是说,你们早就已经打算好了,想以这种办法弄垮了朕的江山,害死全天下的百姓们,才肯甘心是不是?”
这种诛心的话都是说出来了,文臣们可是再也坚持不住了,一个个的都赶紧叩首,连连呼叫,请求饶命:“皇上请息怒,臣等从来都没有那种不臣之心,臣等虽然也犯了一些小错,但也不足以惹事皇上如此动怒啊,臣等皆都是一心为国为民考虑,从不敢有那般诛灭九族的心思,科考诸事都是祖宗上流传下来的规距,臣等不敢随意更改,如今皇上若是要改,那便改吧,只是,请皇上看臣等伺候了太上皇多年的份上,给臣等一次机会,饶了臣等的性命吧——”
定夏帝一听这话,当即就怒火上升,这些人不把乾隆提出来还好,一提出来,哪还有他们反悔的机会,前些天监视乾隆的人回禀之后,定夏帝还想着如果那些人不惹事情还好,若真敢把事情在朝堂之上挑出来,他也不介意再换一批官员。
如今这些人还真敢撞到他的枪口上,还字字句句的都拿乾隆来压着他,定夏帝又怎么可能放过他们那些心思越发大了的人,今日里不处置了他们,还真当他是面团,让他们随意的揉捏呢!
“这么说,你们打从内心里觉得朕是个部队里出来的皇上,学不会你们文人一句话转三个弯,也不会子乎者也的长篇大论,更不会做你们那些风花雪月之事儿,所以你们觉得朕不行,而你们的心中还有更适合坐这把龙椅的人?你们暗中策划着,想把整个朝堂上变成文人的话是最大的,连我这个当皇上的都要听从,然后,待时机一到,便凭借着文人的势力,控制着大清、控制住朕,从此把朝堂当作你们文人的天下吗?”
定夏帝不急不缓的说道,阴冷的声音夹杂着刺耳的斥责和痛骂,其中更是充满了上位者的揣测和多疑,还有恶意的猜想。一字字,一句句,都是结结实实的打在了那些自喻清高之士之人的脸上,让他们再也无脸见人,甚至连活下去的勇气也丧失掉。
可想而知,最后胜利的必然是重权在握的定夏帝。
定夏帝亲自拟定了这一年的考题,根据时年大清国的形式,提一些自己觉得利国利民的建议,你最想做什么职位?如果你做了自己想做的职位,你会做些什么事情?等等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
朝堂外仍然有一些倚老卖老的八股文大臣们想要暗中反对,定夏帝这样的做法明显的对他们的处境不利,更何况还有那些的责骂,分明就已经不把文臣当作一盘菜了,如果此时再不团结起来反对一二,那他们将来在朝堂上要如何自处?
但凡上了反对奏折的官员,定夏帝一律留中不发,只让文才收起了那些折子,待到科考完毕之后,再提溜出来示众,责骂一顿之后,全部打发回家吃老本。
你不是不赞同朕的意见吗?你不是觉得朕没把你放在眼中吗?你不是认为朕此举对天下文人不公吗?你不是觉得朕此举不明吗?你不是威胁朕要辞官吗?
好啊,你赶紧走吧!
既然都跟朕的意见相佐了,想来以后在朝堂之上也是无法领会朕的意思了,那朕将来推行出的利国利民之策诸位想必也无法理解了,都这种情况了,还当什么官啊?回家去吧,别再出来了,省得误国识民,误人误已。
这一次的划拉,朝堂上下瞬间就空下了不少的名额。
无须担心,定夏帝既然敢这么大模大样把大臣们免了职,自然有他的下一步棋子,天子门生一夜之间从天南地北的仕子们脱颖而出,这些新生的力量一顶一,大大小小的都有了差事儿,定夏帝培养多年的年轻臣子,隐藏多年的中年臣子们又一批显露出来了,很顺手的就顶上了那些空缺出来的名额。
那些在家里坐等着看定夏帝笑话,盼着定夏帝服软招他们回去的老大臣们都傻了眼了儿,这……这新官都上任了,以后哪里还有他们的事情啊?
想后悔,没门了,咱们牛轰轰的定夏帝可不稀罕你们,老古董一个了,就在家里消停点儿吧。
新上任的官员个个年轻气盛,成熟稳重,行事极有手段,短短的时间就在朝堂上站稳了,再加上背后还有定夏帝的支持,新官员们干的更有劲了。
这一批仕子中出了不少的人才,定夏帝充分把他们安排到了合理的位置,年轻人就是干劲十足,个个都卯足了劲要干出个样子来,一时间,朝堂上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像。
作者有话要说: <FO face=隶书 size=4 color=#DC143C>老秋也不确实自己会不会在新年之前再更新,咱啥也不说了,我撤了……
老秋的专栏收藏已经一百五三了哦,开心一下,嘿嘿~~
<FO face=隶书 size=3 color=#20b2aa> 定夏一年以定夏帝的杀伐决断,睿亲王的强硬冷血,君臣兄弟两人朝里朝外联手而动,一举清洗甘肃一省之地数名贪赃枉法的官员,并迅速的提拔了一批入朝多年却因所处位置不显眼或作为不重要而让人忽略的青年、中年的臣子们进驻到了甘肃之地,接管那散乱的如同沙子的地方,这一快、狠、准的行动被命名为定夏一年的年终结尾大奖。
此番充满了王八之气的行动一举震撼了朝中几位算计颇多、心大欲动,想趁着定夏帝年轻数小,根基不稳的时候给他一点儿颜色瞧瞧,然后在定夏帝手心忙脚乱之时学多尔衮、鳌拜等人把持朝政、控制皇帝的大臣,吓得他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捂紧了自己的尾巴,不敢再露出半点儿不臣之心。
通过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说明了现实状况,定夏帝绝不是吃素的主儿,没事儿还是少惹为妙。
定夏二年新年初朝,新皇便特别颁布了旨意,为大清国运昌隆,决定开科取士。
天下仕子们从全国统一发行的报纸上得到了这个欢欣鼓舞的消息后,立刻活跃了起来,纷纷打点行囊准备前往京城,这一次他们也无须再为寻找居住之所而烦恼了。
定夏帝已经有了妥善的安排之所,工部从去年之始,便在定夏帝的授意之下,于京城周边寻了一处僻静之所,建造起了幢幢的仕子楼,专门供上京赶考的仕子们居住。
定夏帝亲赐的名字——书香门第,高高悬挂于仕子楼的大门入口处的牌楼之上。
仕子楼的建造独具一格的创新,楼阁皆使用了新兴的材料,礼部于定夏一年在合适的地方开办的水泥、砖瓦、黄沙、钢筋等工厂所产的材料。
仕子楼前前后后盖起了十幢,每栋都盖了足足十层的高度,每层可以住几十个人,全部采一室一厅的格局,足够一个人日常里的使用空间。
仕子楼采用中空模式,楼房都座落在四周,中间空闲了一大片空地,建造了休闲区,有水,有花,有草,有喷泉,有广场,周边还围绕着食堂,运动区、演武堂、文渊阁等诸多放松锻炼的地方,这些都是给能力出众文才智计与众不同的人才住的,定夏帝专门为了能力出众的仕子们修造而成。
文臣武将皆有份列入其中,五五分开,文五幢,武五栋,以示定夏帝对文武两臣的平等重视。
当然,住进这里并不是免费提供的,入住的仕子们需要在入住之时交上一定的银钱,作为居住之时的各种费用,零零总总的结算下来,显然比住客栈强多了,况且住进这里也代表了一身身份,有一种天子门生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条件便利,氛围很好,很多人都愿意入住。
仕子们兴冲冲的打着马、坐着轿、赶着车、步行军一窝蜂的赶到了京城,远远的便看到京城的城楼高高耸立,巍然屹立,城墙上城墙下,一步一哨,三步一卡,站满了刀枪装备齐全的士兵。
众人排着队进了城门口,从守城的士兵那里得到了人手一份的简单的京城地图,坐上了京城里特有的“公交车”,平稳的走在沥青马路上,这新奇的事物让从远方赶来的仕子们一个个的瞪大眼睛张大了嘴巴,几乎是傻眼的看着这井井有条的京城。
一路行来,仕子们更是见识到了京城的繁荣昌盛,井井有条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行人车辆,还有各种新兴的事物,一个个的十成十的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
而此时的朝堂上也发生了争论,争论的焦点便是今年仕子们的考题。
定夏帝坚决主张不再以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文章作为主题,转而提出了新的考题范围,在考验诸位仕子们胸中的笔墨才学之时,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仕子们对国家大事、民生之计有几许关注,又有哪方面的特长和才能。
然而这个提议在文臣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就犹如烧开的油锅里滴进了一滴水,轰然炸开,把文臣们炸得头晕目眩、两眼发黑。
“自古以来,考题都是以四书五经、八股文为主,上千年的规距岂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吗?”有大臣跳着脚的反驳。
“皇上,万万不可啊,考题范围是决不可更改的啊,祖宗们流传下来的东西不能更改!”有年迈的大臣哭天抢地。
定夏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悲喜不明的“哦”了一声,“那千年之前,那些流传百世的奇才、大才都是这么选出来的吗?”
“回皇上话,事实确实如此呐,这千百年来的科举考试皆是以此为主题,无一例外,如今满朝中的文臣也皆是科举中选拔出来的仕子,无有一名官员例外,还请皇上三思而后行,不要妄故臣之谏言,丢弃祖宗规距,随意改变这传承千年的制度啊。”有白发苍苍的大臣循循善诱的劝导着皇上改变想法,言罢更是当堂伏地恳求。
定夏帝反问:“这么说,春秋末期吴国名震天下的伍子胥,三国时期的算无遗漏的诸葛先生,大唐盛世之时才识超卓的魏征,康熙盛世的内阁大学士高士奇,这些人全都是考过科举,考了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文章才出的名喽?”
“……”
只此一问,文才还嚎叫着反对定夏帝随意更改考题范围的文臣们傻眼了,因为这两位全都没有参加过科举,人家那都是自学成才,而且学识面之广范,又岂是他们能与之相比的。
“既然如此,你们又有什么脸好意思站出来阻止朕的做法?”定夏帝冷冷的瞪着跪了一地的文臣,嘴巴里刻薄的话一句句吐向他们,半空中化作嗜血的利刃,捅进他们的身体。
“你们觉得自己的口才很精彩,都很能叫嚷啊!朕看你们也就是一群碌碌无为的庸才,蠢才!怎么?觉得朕骂错你们了?也不看你们自己整日里做了些什么事情!身为皇上的臣子,不知道思才报国,为天下做事,为百姓们谋福利,就会拿着朝廷的俸禄吃喝玩乐,整日里的吟诗做对,风花雪月,真当这朝廷里的官真是这么好当的吗?”
“你们整日里自喻为文臣雅士,差事儿不好好的办,居然敢顶着官职逛青楼,还美其名曰做学问!做学问能做到青楼楚倌去?做学问还能做到妓/女们的床上去?哼,那你们的学问可做的真是与众不同?你们的礼仪呢?你们的廉耻呢?你们文人秉性呢?你们文人的清高都哪里去了?敢情都丢到妓/女们的床上了吧?啊?”
“你们不是一直都把自己当成皇上不可缺少的直言而谏的直臣吗?那朕倒要问一问你们了,当初大清与周边诸国发生战事之时,怎么不见你们有所作为啊?一个个都缩到哪里去了?部队里有军士立了赫赫战功你们不在乎,不为那些军士们请功请赏,偏偏紧盯着战场上犯了一丁点儿小错的军士们,逮住了就使劲的参折子,非得把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有功之士都杀了才甘心,这就是你们干出来的好事儿?!”
“甘肃全省官员集体贪腐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们站出来检举啊?你们怎么不谏言啊?你们怎么不举报啊?难道你们的眼睛都是瞎的,耳朵都是聋的,嘴巴都从来没有长过吗?那时候的你们都都死到哪个角落里去了?你们说啊?!”
“如今朕不过改变一下试题,你们就跟喝错药了一样,一个个的都冲上来跟朕玩谏言了?直言而谏?!是看准了朕不会杀你们吧?哼,跟朕玩谏言,朕不吃那一套!”定夏帝鄙视的看着被他骂的直发抖的大臣们。
他就是讨厌文人大臣,尤其是君主立宪制时期的文臣,整日里无事生非,小事化大,大事捅破天,还以为自己立了大功,却根本没有看清楚,这罪魁祸首就是他们文人的那张颠倒黑白的嘴,昧了良心的算计。
自己没有能耐,不报效国家,不为努力百姓们的生活努力,偏还要压着战场上拼杀下来的武将们,不许他们的势力盖过文臣,只要出现一个功劳大的武将,就必然会被他们参个没有好下场,这种恶心的心思,真是可恶之极!
“朕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想要选拔出合适的人选择入驻朝堂,为国家、为天下、为百姓们做实事儿,而不是空口白话只说不做的废物。难道说你们想要让朕把那些只知读书高,其余事务一概不通的庸才都摆在官位上,却不做实事儿吗?还是说,你们早就已经打算好了,想以这种办法弄垮了朕的江山,害死全天下的百姓们,才肯甘心是不是?”
这种诛心的话都是说出来了,文臣们可是再也坚持不住了,一个个的都赶紧叩首,连连呼叫,请求饶命:“皇上请息怒,臣等从来都没有那种不臣之心,臣等虽然也犯了一些小错,但也不足以惹事皇上如此动怒啊,臣等皆都是一心为国为民考虑,从不敢有那般诛灭九族的心思,科考诸事都是祖宗上流传下来的规距,臣等不敢随意更改,如今皇上若是要改,那便改吧,只是,请皇上看臣等伺候了太上皇多年的份上,给臣等一次机会,饶了臣等的性命吧——”
定夏帝一听这话,当即就怒火上升,这些人不把乾隆提出来还好,一提出来,哪还有他们反悔的机会,前些天监视乾隆的人回禀之后,定夏帝还想着如果那些人不惹事情还好,若真敢把事情在朝堂之上挑出来,他也不介意再换一批官员。
如今这些人还真敢撞到他的枪口上,还字字句句的都拿乾隆来压着他,定夏帝又怎么可能放过他们那些心思越发大了的人,今日里不处置了他们,还真当他是面团,让他们随意的揉捏呢!
“这么说,你们打从内心里觉得朕是个部队里出来的皇上,学不会你们文人一句话转三个弯,也不会子乎者也的长篇大论,更不会做你们那些风花雪月之事儿,所以你们觉得朕不行,而你们的心中还有更适合坐这把龙椅的人?你们暗中策划着,想把整个朝堂上变成文人的话是最大的,连我这个当皇上的都要听从,然后,待时机一到,便凭借着文人的势力,控制着大清、控制住朕,从此把朝堂当作你们文人的天下吗?”
定夏帝不急不缓的说道,阴冷的声音夹杂着刺耳的斥责和痛骂,其中更是充满了上位者的揣测和多疑,还有恶意的猜想。一字字,一句句,都是结结实实的打在了那些自喻清高之士之人的脸上,让他们再也无脸见人,甚至连活下去的勇气也丧失掉。
可想而知,最后胜利的必然是重权在握的定夏帝。
定夏帝亲自拟定了这一年的考题,根据时年大清国的形式,提一些自己觉得利国利民的建议,你最想做什么职位?如果你做了自己想做的职位,你会做些什么事情?等等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
朝堂外仍然有一些倚老卖老的八股文大臣们想要暗中反对,定夏帝这样的做法明显的对他们的处境不利,更何况还有那些的责骂,分明就已经不把文臣当作一盘菜了,如果此时再不团结起来反对一二,那他们将来在朝堂上要如何自处?
但凡上了反对奏折的官员,定夏帝一律留中不发,只让文才收起了那些折子,待到科考完毕之后,再提溜出来示众,责骂一顿之后,全部打发回家吃老本。
你不是不赞同朕的意见吗?你不是觉得朕没把你放在眼中吗?你不是认为朕此举对天下文人不公吗?你不是觉得朕此举不明吗?你不是威胁朕要辞官吗?
好啊,你赶紧走吧!
既然都跟朕的意见相佐了,想来以后在朝堂之上也是无法领会朕的意思了,那朕将来推行出的利国利民之策诸位想必也无法理解了,都这种情况了,还当什么官啊?回家去吧,别再出来了,省得误国识民,误人误已。
这一次的划拉,朝堂上下瞬间就空下了不少的名额。
无须担心,定夏帝既然敢这么大模大样把大臣们免了职,自然有他的下一步棋子,天子门生一夜之间从天南地北的仕子们脱颖而出,这些新生的力量一顶一,大大小小的都有了差事儿,定夏帝培养多年的年轻臣子,隐藏多年的中年臣子们又一批显露出来了,很顺手的就顶上了那些空缺出来的名额。
那些在家里坐等着看定夏帝笑话,盼着定夏帝服软招他们回去的老大臣们都傻了眼了儿,这……这新官都上任了,以后哪里还有他们的事情啊?
想后悔,没门了,咱们牛轰轰的定夏帝可不稀罕你们,老古董一个了,就在家里消停点儿吧。
新上任的官员个个年轻气盛,成熟稳重,行事极有手段,短短的时间就在朝堂上站稳了,再加上背后还有定夏帝的支持,新官员们干的更有劲了。
这一批仕子中出了不少的人才,定夏帝充分把他们安排到了合理的位置,年轻人就是干劲十足,个个都卯足了劲要干出个样子来,一时间,朝堂上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像。
此番充满了王八之气的行动一举震撼了朝中几位算计颇多、心大欲动,想趁着定夏帝年轻数小,根基不稳的时候给他一点儿颜色瞧瞧,然后在定夏帝手心忙脚乱之时学多尔衮、鳌拜等人把持朝政、控制皇帝的大臣,吓得他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捂紧了自己的尾巴,不敢再露出半点儿不臣之心。
通过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说明了现实状况,定夏帝绝不是吃素的主儿,没事儿还是少惹为妙。
定夏二年新年初朝,新皇便特别颁布了旨意,为大清国运昌隆,决定开科取士。
天下仕子们从全国统一发行的报纸上得到了这个欢欣鼓舞的消息后,立刻活跃了起来,纷纷打点行囊准备前往京城,这一次他们也无须再为寻找居住之所而烦恼了。
定夏帝已经有了妥善的安排之所,工部从去年之始,便在定夏帝的授意之下,于京城周边寻了一处僻静之所,建造起了幢幢的仕子楼,专门供上京赶考的仕子们居住。
定夏帝亲赐的名字——书香门第,高高悬挂于仕子楼的大门入口处的牌楼之上。
仕子楼的建造独具一格的创新,楼阁皆使用了新兴的材料,礼部于定夏一年在合适的地方开办的水泥、砖瓦、黄沙、钢筋等工厂所产的材料。
仕子楼前前后后盖起了十幢,每栋都盖了足足十层的高度,每层可以住几十个人,全部采一室一厅的格局,足够一个人日常里的使用空间。
仕子楼采用中空模式,楼房都座落在四周,中间空闲了一大片空地,建造了休闲区,有水,有花,有草,有喷泉,有广场,周边还围绕着食堂,运动区、演武堂、文渊阁等诸多放松锻炼的地方,这些都是给能力出众文才智计与众不同的人才住的,定夏帝专门为了能力出众的仕子们修造而成。
文臣武将皆有份列入其中,五五分开,文五幢,武五栋,以示定夏帝对文武两臣的平等重视。
当然,住进这里并不是免费提供的,入住的仕子们需要在入住之时交上一定的银钱,作为居住之时的各种费用,零零总总的结算下来,显然比住客栈强多了,况且住进这里也代表了一身身份,有一种天子门生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条件便利,氛围很好,很多人都愿意入住。
仕子们兴冲冲的打着马、坐着轿、赶着车、步行军一窝蜂的赶到了京城,远远的便看到京城的城楼高高耸立,巍然屹立,城墙上城墙下,一步一哨,三步一卡,站满了刀枪装备齐全的士兵。
众人排着队进了城门口,从守城的士兵那里得到了人手一份的简单的京城地图,坐上了京城里特有的“公交车”,平稳的走在沥青马路上,这新奇的事物让从远方赶来的仕子们一个个的瞪大眼睛张大了嘴巴,几乎是傻眼的看着这井井有条的京城。
一路行来,仕子们更是见识到了京城的繁荣昌盛,井井有条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行人车辆,还有各种新兴的事物,一个个的十成十的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
而此时的朝堂上也发生了争论,争论的焦点便是今年仕子们的考题。
定夏帝坚决主张不再以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文章作为主题,转而提出了新的考题范围,在考验诸位仕子们胸中的笔墨才学之时,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仕子们对国家大事、民生之计有几许关注,又有哪方面的特长和才能。
然而这个提议在文臣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就犹如烧开的油锅里滴进了一滴水,轰然炸开,把文臣们炸得头晕目眩、两眼发黑。
“自古以来,考题都是以四书五经、八股文为主,上千年的规距岂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吗?”有大臣跳着脚的反驳。
“皇上,万万不可啊,考题范围是决不可更改的啊,祖宗们流传下来的东西不能更改!”有年迈的大臣哭天抢地。
定夏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悲喜不明的“哦”了一声,“那千年之前,那些流传百世的奇才、大才都是这么选出来的吗?”
“回皇上话,事实确实如此呐,这千百年来的科举考试皆是以此为主题,无一例外,如今满朝中的文臣也皆是科举中选拔出来的仕子,无有一名官员例外,还请皇上三思而后行,不要妄故臣之谏言,丢弃祖宗规距,随意改变这传承千年的制度啊。”有白发苍苍的大臣循循善诱的劝导着皇上改变想法,言罢更是当堂伏地恳求。
定夏帝反问:“这么说,春秋末期吴国名震天下的伍子胥,三国时期的算无遗漏的诸葛先生,大唐盛世之时才识超卓的魏征,康熙盛世的内阁大学士高士奇,这些人全都是考过科举,考了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文章才出的名喽?”
“……”
只此一问,文才还嚎叫着反对定夏帝随意更改考题范围的文臣们傻眼了,因为这两位全都没有参加过科举,人家那都是自学成才,而且学识面之广范,又岂是他们能与之相比的。
“既然如此,你们又有什么脸好意思站出来阻止朕的做法?”定夏帝冷冷的瞪着跪了一地的文臣,嘴巴里刻薄的话一句句吐向他们,半空中化作嗜血的利刃,捅进他们的身体。
“你们觉得自己的口才很精彩,都很能叫嚷啊!朕看你们也就是一群碌碌无为的庸才,蠢才!怎么?觉得朕骂错你们了?也不看你们自己整日里做了些什么事情!身为皇上的臣子,不知道思才报国,为天下做事,为百姓们谋福利,就会拿着朝廷的俸禄吃喝玩乐,整日里的吟诗做对,风花雪月,真当这朝廷里的官真是这么好当的吗?”
“你们整日里自喻为文臣雅士,差事儿不好好的办,居然敢顶着官职逛青楼,还美其名曰做学问!做学问能做到青楼楚倌去?做学问还能做到妓/女们的床上去?哼,那你们的学问可做的真是与众不同?你们的礼仪呢?你们的廉耻呢?你们文人秉性呢?你们文人的清高都哪里去了?敢情都丢到妓/女们的床上了吧?啊?”
“你们不是一直都把自己当成皇上不可缺少的直言而谏的直臣吗?那朕倒要问一问你们了,当初大清与周边诸国发生战事之时,怎么不见你们有所作为啊?一个个都缩到哪里去了?部队里有军士立了赫赫战功你们不在乎,不为那些军士们请功请赏,偏偏紧盯着战场上犯了一丁点儿小错的军士们,逮住了就使劲的参折子,非得把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有功之士都杀了才甘心,这就是你们干出来的好事儿?!”
“甘肃全省官员集体贪腐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们站出来检举啊?你们怎么不谏言啊?你们怎么不举报啊?难道你们的眼睛都是瞎的,耳朵都是聋的,嘴巴都从来没有长过吗?那时候的你们都都死到哪个角落里去了?你们说啊?!”
“如今朕不过改变一下试题,你们就跟喝错药了一样,一个个的都冲上来跟朕玩谏言了?直言而谏?!是看准了朕不会杀你们吧?哼,跟朕玩谏言,朕不吃那一套!”定夏帝鄙视的看着被他骂的直发抖的大臣们。
他就是讨厌文人大臣,尤其是君主立宪制时期的文臣,整日里无事生非,小事化大,大事捅破天,还以为自己立了大功,却根本没有看清楚,这罪魁祸首就是他们文人的那张颠倒黑白的嘴,昧了良心的算计。
自己没有能耐,不报效国家,不为努力百姓们的生活努力,偏还要压着战场上拼杀下来的武将们,不许他们的势力盖过文臣,只要出现一个功劳大的武将,就必然会被他们参个没有好下场,这种恶心的心思,真是可恶之极!
“朕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想要选拔出合适的人选择入驻朝堂,为国家、为天下、为百姓们做实事儿,而不是空口白话只说不做的废物。难道说你们想要让朕把那些只知读书高,其余事务一概不通的庸才都摆在官位上,却不做实事儿吗?还是说,你们早就已经打算好了,想以这种办法弄垮了朕的江山,害死全天下的百姓们,才肯甘心是不是?”
这种诛心的话都是说出来了,文臣们可是再也坚持不住了,一个个的都赶紧叩首,连连呼叫,请求饶命:“皇上请息怒,臣等从来都没有那种不臣之心,臣等虽然也犯了一些小错,但也不足以惹事皇上如此动怒啊,臣等皆都是一心为国为民考虑,从不敢有那般诛灭九族的心思,科考诸事都是祖宗上流传下来的规距,臣等不敢随意更改,如今皇上若是要改,那便改吧,只是,请皇上看臣等伺候了太上皇多年的份上,给臣等一次机会,饶了臣等的性命吧——”
定夏帝一听这话,当即就怒火上升,这些人不把乾隆提出来还好,一提出来,哪还有他们反悔的机会,前些天监视乾隆的人回禀之后,定夏帝还想着如果那些人不惹事情还好,若真敢把事情在朝堂之上挑出来,他也不介意再换一批官员。
如今这些人还真敢撞到他的枪口上,还字字句句的都拿乾隆来压着他,定夏帝又怎么可能放过他们那些心思越发大了的人,今日里不处置了他们,还真当他是面团,让他们随意的揉捏呢!
“这么说,你们打从内心里觉得朕是个部队里出来的皇上,学不会你们文人一句话转三个弯,也不会子乎者也的长篇大论,更不会做你们那些风花雪月之事儿,所以你们觉得朕不行,而你们的心中还有更适合坐这把龙椅的人?你们暗中策划着,想把整个朝堂上变成文人的话是最大的,连我这个当皇上的都要听从,然后,待时机一到,便凭借着文人的势力,控制着大清、控制住朕,从此把朝堂当作你们文人的天下吗?”
定夏帝不急不缓的说道,阴冷的声音夹杂着刺耳的斥责和痛骂,其中更是充满了上位者的揣测和多疑,还有恶意的猜想。一字字,一句句,都是结结实实的打在了那些自喻清高之士之人的脸上,让他们再也无脸见人,甚至连活下去的勇气也丧失掉。
可想而知,最后胜利的必然是重权在握的定夏帝。
定夏帝亲自拟定了这一年的考题,根据时年大清国的形式,提一些自己觉得利国利民的建议,你最想做什么职位?如果你做了自己想做的职位,你会做些什么事情?等等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
朝堂外仍然有一些倚老卖老的八股文大臣们想要暗中反对,定夏帝这样的做法明显的对他们的处境不利,更何况还有那些的责骂,分明就已经不把文臣当作一盘菜了,如果此时再不团结起来反对一二,那他们将来在朝堂上要如何自处?
但凡上了反对奏折的官员,定夏帝一律留中不发,只让文才收起了那些折子,待到科考完毕之后,再提溜出来示众,责骂一顿之后,全部打发回家吃老本。
你不是不赞同朕的意见吗?你不是觉得朕没把你放在眼中吗?你不是认为朕此举对天下文人不公吗?你不是觉得朕此举不明吗?你不是威胁朕要辞官吗?
好啊,你赶紧走吧!
既然都跟朕的意见相佐了,想来以后在朝堂之上也是无法领会朕的意思了,那朕将来推行出的利国利民之策诸位想必也无法理解了,都这种情况了,还当什么官啊?回家去吧,别再出来了,省得误国识民,误人误已。
这一次的划拉,朝堂上下瞬间就空下了不少的名额。
无须担心,定夏帝既然敢这么大模大样把大臣们免了职,自然有他的下一步棋子,天子门生一夜之间从天南地北的仕子们脱颖而出,这些新生的力量一顶一,大大小小的都有了差事儿,定夏帝培养多年的年轻臣子,隐藏多年的中年臣子们又一批显露出来了,很顺手的就顶上了那些空缺出来的名额。
那些在家里坐等着看定夏帝笑话,盼着定夏帝服软招他们回去的老大臣们都傻了眼了儿,这……这新官都上任了,以后哪里还有他们的事情啊?
想后悔,没门了,咱们牛轰轰的定夏帝可不稀罕你们,老古董一个了,就在家里消停点儿吧。
新上任的官员个个年轻气盛,成熟稳重,行事极有手段,短短的时间就在朝堂上站稳了,再加上背后还有定夏帝的支持,新官员们干的更有劲了。
这一批仕子中出了不少的人才,定夏帝充分把他们安排到了合理的位置,年轻人就是干劲十足,个个都卯足了劲要干出个样子来,一时间,朝堂上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像。
作者有话要说: <FO face=隶书 size=4 color=#DC143C>老秋也不确实自己会不会在新年之前再更新,咱啥也不说了,我撤了……
老秋的专栏收藏已经一百五三了哦,开心一下,嘿嘿~~
<FO face=隶书 size=3 color=#20b2aa> 定夏一年以定夏帝的杀伐决断,睿亲王的强硬冷血,君臣兄弟两人朝里朝外联手而动,一举清洗甘肃一省之地数名贪赃枉法的官员,并迅速的提拔了一批入朝多年却因所处位置不显眼或作为不重要而让人忽略的青年、中年的臣子们进驻到了甘肃之地,接管那散乱的如同沙子的地方,这一快、狠、准的行动被命名为定夏一年的年终结尾大奖。
此番充满了王八之气的行动一举震撼了朝中几位算计颇多、心大欲动,想趁着定夏帝年轻数小,根基不稳的时候给他一点儿颜色瞧瞧,然后在定夏帝手心忙脚乱之时学多尔衮、鳌拜等人把持朝政、控制皇帝的大臣,吓得他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捂紧了自己的尾巴,不敢再露出半点儿不臣之心。
通过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说明了现实状况,定夏帝绝不是吃素的主儿,没事儿还是少惹为妙。
定夏二年新年初朝,新皇便特别颁布了旨意,为大清国运昌隆,决定开科取士。
天下仕子们从全国统一发行的报纸上得到了这个欢欣鼓舞的消息后,立刻活跃了起来,纷纷打点行囊准备前往京城,这一次他们也无须再为寻找居住之所而烦恼了。
定夏帝已经有了妥善的安排之所,工部从去年之始,便在定夏帝的授意之下,于京城周边寻了一处僻静之所,建造起了幢幢的仕子楼,专门供上京赶考的仕子们居住。
定夏帝亲赐的名字——书香门第,高高悬挂于仕子楼的大门入口处的牌楼之上。
仕子楼的建造独具一格的创新,楼阁皆使用了新兴的材料,礼部于定夏一年在合适的地方开办的水泥、砖瓦、黄沙、钢筋等工厂所产的材料。
仕子楼前前后后盖起了十幢,每栋都盖了足足十层的高度,每层可以住几十个人,全部采一室一厅的格局,足够一个人日常里的使用空间。
仕子楼采用中空模式,楼房都座落在四周,中间空闲了一大片空地,建造了休闲区,有水,有花,有草,有喷泉,有广场,周边还围绕着食堂,运动区、演武堂、文渊阁等诸多放松锻炼的地方,这些都是给能力出众文才智计与众不同的人才住的,定夏帝专门为了能力出众的仕子们修造而成。
文臣武将皆有份列入其中,五五分开,文五幢,武五栋,以示定夏帝对文武两臣的平等重视。
当然,住进这里并不是免费提供的,入住的仕子们需要在入住之时交上一定的银钱,作为居住之时的各种费用,零零总总的结算下来,显然比住客栈强多了,况且住进这里也代表了一身身份,有一种天子门生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条件便利,氛围很好,很多人都愿意入住。
仕子们兴冲冲的打着马、坐着轿、赶着车、步行军一窝蜂的赶到了京城,远远的便看到京城的城楼高高耸立,巍然屹立,城墙上城墙下,一步一哨,三步一卡,站满了刀枪装备齐全的士兵。
众人排着队进了城门口,从守城的士兵那里得到了人手一份的简单的京城地图,坐上了京城里特有的“公交车”,平稳的走在沥青马路上,这新奇的事物让从远方赶来的仕子们一个个的瞪大眼睛张大了嘴巴,几乎是傻眼的看着这井井有条的京城。
一路行来,仕子们更是见识到了京城的繁荣昌盛,井井有条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行人车辆,还有各种新兴的事物,一个个的十成十的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
而此时的朝堂上也发生了争论,争论的焦点便是今年仕子们的考题。
定夏帝坚决主张不再以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文章作为主题,转而提出了新的考题范围,在考验诸位仕子们胸中的笔墨才学之时,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仕子们对国家大事、民生之计有几许关注,又有哪方面的特长和才能。
然而这个提议在文臣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就犹如烧开的油锅里滴进了一滴水,轰然炸开,把文臣们炸得头晕目眩、两眼发黑。
“自古以来,考题都是以四书五经、八股文为主,上千年的规距岂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吗?”有大臣跳着脚的反驳。
“皇上,万万不可啊,考题范围是决不可更改的啊,祖宗们流传下来的东西不能更改!”有年迈的大臣哭天抢地。
定夏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悲喜不明的“哦”了一声,“那千年之前,那些流传百世的奇才、大才都是这么选出来的吗?”
“回皇上话,事实确实如此呐,这千百年来的科举考试皆是以此为主题,无一例外,如今满朝中的文臣也皆是科举中选拔出来的仕子,无有一名官员例外,还请皇上三思而后行,不要妄故臣之谏言,丢弃祖宗规距,随意改变这传承千年的制度啊。”有白发苍苍的大臣循循善诱的劝导着皇上改变想法,言罢更是当堂伏地恳求。
定夏帝反问:“这么说,春秋末期吴国名震天下的伍子胥,三国时期的算无遗漏的诸葛先生,大唐盛世之时才识超卓的魏征,康熙盛世的内阁大学士高士奇,这些人全都是考过科举,考了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文章才出的名喽?”
“……”
只此一问,文才还嚎叫着反对定夏帝随意更改考题范围的文臣们傻眼了,因为这两位全都没有参加过科举,人家那都是自学成才,而且学识面之广范,又岂是他们能与之相比的。
“既然如此,你们又有什么脸好意思站出来阻止朕的做法?”定夏帝冷冷的瞪着跪了一地的文臣,嘴巴里刻薄的话一句句吐向他们,半空中化作嗜血的利刃,捅进他们的身体。
“你们觉得自己的口才很精彩,都很能叫嚷啊!朕看你们也就是一群碌碌无为的庸才,蠢才!怎么?觉得朕骂错你们了?也不看你们自己整日里做了些什么事情!身为皇上的臣子,不知道思才报国,为天下做事,为百姓们谋福利,就会拿着朝廷的俸禄吃喝玩乐,整日里的吟诗做对,风花雪月,真当这朝廷里的官真是这么好当的吗?”
“你们整日里自喻为文臣雅士,差事儿不好好的办,居然敢顶着官职逛青楼,还美其名曰做学问!做学问能做到青楼楚倌去?做学问还能做到妓/女们的床上去?哼,那你们的学问可做的真是与众不同?你们的礼仪呢?你们的廉耻呢?你们文人秉性呢?你们文人的清高都哪里去了?敢情都丢到妓/女们的床上了吧?啊?”
“你们不是一直都把自己当成皇上不可缺少的直言而谏的直臣吗?那朕倒要问一问你们了,当初大清与周边诸国发生战事之时,怎么不见你们有所作为啊?一个个都缩到哪里去了?部队里有军士立了赫赫战功你们不在乎,不为那些军士们请功请赏,偏偏紧盯着战场上犯了一丁点儿小错的军士们,逮住了就使劲的参折子,非得把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有功之士都杀了才甘心,这就是你们干出来的好事儿?!”
“甘肃全省官员集体贪腐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们站出来检举啊?你们怎么不谏言啊?你们怎么不举报啊?难道你们的眼睛都是瞎的,耳朵都是聋的,嘴巴都从来没有长过吗?那时候的你们都都死到哪个角落里去了?你们说啊?!”
“如今朕不过改变一下试题,你们就跟喝错药了一样,一个个的都冲上来跟朕玩谏言了?直言而谏?!是看准了朕不会杀你们吧?哼,跟朕玩谏言,朕不吃那一套!”定夏帝鄙视的看着被他骂的直发抖的大臣们。
他就是讨厌文人大臣,尤其是君主立宪制时期的文臣,整日里无事生非,小事化大,大事捅破天,还以为自己立了大功,却根本没有看清楚,这罪魁祸首就是他们文人的那张颠倒黑白的嘴,昧了良心的算计。
自己没有能耐,不报效国家,不为努力百姓们的生活努力,偏还要压着战场上拼杀下来的武将们,不许他们的势力盖过文臣,只要出现一个功劳大的武将,就必然会被他们参个没有好下场,这种恶心的心思,真是可恶之极!
“朕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想要选拔出合适的人选择入驻朝堂,为国家、为天下、为百姓们做实事儿,而不是空口白话只说不做的废物。难道说你们想要让朕把那些只知读书高,其余事务一概不通的庸才都摆在官位上,却不做实事儿吗?还是说,你们早就已经打算好了,想以这种办法弄垮了朕的江山,害死全天下的百姓们,才肯甘心是不是?”
这种诛心的话都是说出来了,文臣们可是再也坚持不住了,一个个的都赶紧叩首,连连呼叫,请求饶命:“皇上请息怒,臣等从来都没有那种不臣之心,臣等虽然也犯了一些小错,但也不足以惹事皇上如此动怒啊,臣等皆都是一心为国为民考虑,从不敢有那般诛灭九族的心思,科考诸事都是祖宗上流传下来的规距,臣等不敢随意更改,如今皇上若是要改,那便改吧,只是,请皇上看臣等伺候了太上皇多年的份上,给臣等一次机会,饶了臣等的性命吧——”
定夏帝一听这话,当即就怒火上升,这些人不把乾隆提出来还好,一提出来,哪还有他们反悔的机会,前些天监视乾隆的人回禀之后,定夏帝还想着如果那些人不惹事情还好,若真敢把事情在朝堂之上挑出来,他也不介意再换一批官员。
如今这些人还真敢撞到他的枪口上,还字字句句的都拿乾隆来压着他,定夏帝又怎么可能放过他们那些心思越发大了的人,今日里不处置了他们,还真当他是面团,让他们随意的揉捏呢!
“这么说,你们打从内心里觉得朕是个部队里出来的皇上,学不会你们文人一句话转三个弯,也不会子乎者也的长篇大论,更不会做你们那些风花雪月之事儿,所以你们觉得朕不行,而你们的心中还有更适合坐这把龙椅的人?你们暗中策划着,想把整个朝堂上变成文人的话是最大的,连我这个当皇上的都要听从,然后,待时机一到,便凭借着文人的势力,控制着大清、控制住朕,从此把朝堂当作你们文人的天下吗?”
定夏帝不急不缓的说道,阴冷的声音夹杂着刺耳的斥责和痛骂,其中更是充满了上位者的揣测和多疑,还有恶意的猜想。一字字,一句句,都是结结实实的打在了那些自喻清高之士之人的脸上,让他们再也无脸见人,甚至连活下去的勇气也丧失掉。
可想而知,最后胜利的必然是重权在握的定夏帝。
定夏帝亲自拟定了这一年的考题,根据时年大清国的形式,提一些自己觉得利国利民的建议,你最想做什么职位?如果你做了自己想做的职位,你会做些什么事情?等等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
朝堂外仍然有一些倚老卖老的八股文大臣们想要暗中反对,定夏帝这样的做法明显的对他们的处境不利,更何况还有那些的责骂,分明就已经不把文臣当作一盘菜了,如果此时再不团结起来反对一二,那他们将来在朝堂上要如何自处?
但凡上了反对奏折的官员,定夏帝一律留中不发,只让文才收起了那些折子,待到科考完毕之后,再提溜出来示众,责骂一顿之后,全部打发回家吃老本。
你不是不赞同朕的意见吗?你不是觉得朕没把你放在眼中吗?你不是认为朕此举对天下文人不公吗?你不是觉得朕此举不明吗?你不是威胁朕要辞官吗?
好啊,你赶紧走吧!
既然都跟朕的意见相佐了,想来以后在朝堂之上也是无法领会朕的意思了,那朕将来推行出的利国利民之策诸位想必也无法理解了,都这种情况了,还当什么官啊?回家去吧,别再出来了,省得误国识民,误人误已。
这一次的划拉,朝堂上下瞬间就空下了不少的名额。
无须担心,定夏帝既然敢这么大模大样把大臣们免了职,自然有他的下一步棋子,天子门生一夜之间从天南地北的仕子们脱颖而出,这些新生的力量一顶一,大大小小的都有了差事儿,定夏帝培养多年的年轻臣子,隐藏多年的中年臣子们又一批显露出来了,很顺手的就顶上了那些空缺出来的名额。
那些在家里坐等着看定夏帝笑话,盼着定夏帝服软招他们回去的老大臣们都傻了眼了儿,这……这新官都上任了,以后哪里还有他们的事情啊?
想后悔,没门了,咱们牛轰轰的定夏帝可不稀罕你们,老古董一个了,就在家里消停点儿吧。
新上任的官员个个年轻气盛,成熟稳重,行事极有手段,短短的时间就在朝堂上站稳了,再加上背后还有定夏帝的支持,新官员们干的更有劲了。
这一批仕子中出了不少的人才,定夏帝充分把他们安排到了合理的位置,年轻人就是干劲十足,个个都卯足了劲要干出个样子来,一时间,朝堂上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像。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综琼瑶之清朝淡定的日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综琼瑶之清朝淡定的日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