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出道入释 第四卷 见龙在田 第144章 顺利通关 不动地菩萨

第四卷 见龙在田 第144章 顺利通关 不动地菩萨

目录:出道入释| 作者:大荒真人| 类别:武侠仙侠

    期间,释清福与李自成还谈论起明末清初那段历史。由于释清福(熊清浦)是历史学毕业的,

    而且对于历史,还秉承着刚建国时那一套有人认为已经很陈旧的历史观点。

    因而释清福话里话外间,对于被骂了几百年流贼的李自成、张献忠一伙人就没有太多偏见,而是评价相对客观。

    刚开始时,释清福并不知道鬼王就是李自成,但却跟着鬼王一起痛骂东南商人士大夫集团和晋商集团的祸国殃民。

    一起赞扬陕北流民为了求生路而揭竿而起乃是“造反有理,革命无罪。”

    说道后来满清的闭关锁国、文字狱、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基本就是释清福一人在讲了。

    而李自成在旁边或叹惋或愤慨或悔恨,十分投入。讲到后来的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一革命浪潮。

    鬼王越听越是振奋,而且两眼放光,似乎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讲完自明末到建国后的这段历史,鬼王才感慨地说:“清福老弟呀,其实老李我就是李自成,你真是我的知己啊

    说实在的,其实对于明末之后的历史,我从阴间的许多小鬼口中,也知道得很清楚,要不然,我也不会成长到这一步。

    不过,那些小鬼说的可不像你说得这么系统,观点也不像你的这样对我的胃口。

    而且,我还得感谢你,教会我新民主主义革命和wenhuadageming这么高明的革命手段和革命之道,你真是我的导师啊”

    释清福听了很是惊讶,不过,很快又镇定下来了,反正历史名鬼自己已经见了不少,无需大惊小怪了。

    李自成表明身份后,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与释清福这个历史系的毕业生聊得更加投机了。

    于是,不知不觉中,三天时间就过去了,让无数人大跌眼镜的是,释清福与鬼王李自成之间竟然没有碰出任何火花,仅仅是交谈了三天三夜,就让释清福通过了鬼门关。

    而且,李自成还亲自送出十里。这时,是2018年3月12日。

    出了鬼门关,释清福清晰地感到了八道隐于虚空的门户。原来这就是通往阳间的门户。

    释清福此时才解开了另一个疑惑,原来,此门户是上古不知哪位大神通者在阴阳两界的壁垒上开辟出来的。

    这道门户从外面,只要是鬼魂都能进来,而从里面,级别越高的鬼魂,通往外面越困难,基本只有最低级的鬼魂,才能在农历7月15日时自由出去。

    这大概是天地的一种平衡,就像仙人也不能轻易下界一样,阴间的鬼魂也不能轻易到阳间,否则岂不是乱套了?

    而只有地府册封的有特殊法器和印记的阴神才能自由出入这八道门户。

    释清福知道这些门户的通行规则后,才明白,为何地藏王佛敢于拿鬼门关当诱饵,原来他根本不担心阴间的魔教势力大举入侵阳间啊

    而后,释清福的神念通过八道门户延伸出去,就发现,神念越过门户后,就“看”到一个水蓝色的美丽星球,就如同在太空看地球一样。

    如果想到地球的哪个地方,就用神念将那地方的地名或者坐标默想出来,八道门户就会选出最近的一个,如同谷歌地图一样将视线不断拉近。

    然后精确到一个点上,将门户正对着地面,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不过,释清福很快发觉,这样试验几次,找了地球上的几个位置后,他的法力和精神力就不知不觉消耗了许多,身体感到有些疲惫。

    他有预感,修为越高,通过这些门户消耗的能量就越恐怖,如果自己要通过这道门户,几乎要将自己的法力榨干。

    好在释清福不需要通过这些门户,他很快就清晰地感应到了地藏念珠的位置。

    于是,释清福顺着感应,向着那个位置飞去,飞了3天,释清福心情彻底平息下来,才发觉这一局,自己还是亏了。

    因为地藏王佛设的这个局,不管自己怎么应对,都很吃亏。与鬼王拼个两败俱伤固然是最亏的。

    但像这样,与鬼王相谈甚欢,临别时鬼王还盛情相送的情节若被有心人传播到修行界,我释清福岂不成了吃里扒外的二五仔了?

    释清福苦笑,直到这时,他才更真确地体会到世道人心的险恶。不管了,反正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吧。

    不过,释清福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种应对方式还是让地藏王很吃惊,也很想不通。

    因为通过谛听,释清福的一举一动都在地藏王佛的监听之中。

    当释清福被鬼王邀请进城时,地藏王很快知道了,但他老神在在,等着看好戏。

    因为,有一点,释清福不清楚,地藏王可是清楚得很。对于修行人而言,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要“我命由我不由天”,但实际上,修行者自身所受的业力束缚比普通人还大得多。

    有很多时候,选择什么阵营,他们根本没有多少自主性,往往他们的出身和师承就决定了。

    因为,在修行界,低阶弟子背叛师门,会被所有人唾弃,而且影响又不大,但背叛者自身却毁了。

    而高阶的弟子,其自身气运早就与师门通过功法、法宝、门徒、香火等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背叛的代价和收益根本不成正比。

    而且最关键的是,若要背叛对于名声也是个极大的损害。常有修行者因为名誉受损而修为倒退的,这是因为千夫所指会引动业力变化,从而影响其道心、境界。

    而历史上常有些名士面临别人污蔑或者两难抉择时,常常选择维护名声,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所以,除非是自己的阵营面临灭顶之灾,否则大多数人还是不会选择背叛的。

    说到底,这也是业力的作用,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天长日久就会有与之匹配的形象和名声,很少有人可以随便逾越,尤其是那些对道德水准要求很高的职业领域。

    就比如教师这个职业,虽然日渐良莠不齐,但大部分教师还是遵循着那一套行为规范,与其他行业形成鲜明的不同。

    因此,地藏王佛坚信,即便是为了名声着想,释清福身为佛门菩萨,面对佛门不共戴天的仇敌,肯定迟早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而且,佛门菩萨特别要求勇猛精进,不容许信仰不坚定,否则就会境界倒退。

    对敌人的态度不坚决、立场不鲜明,无疑是信仰不坚定的表现。

    而且还有一点,菩萨和鬼魂,一个圣洁、一个污浊,天性相克。

    地藏王坚信,释清福对于众鬼也是如同他当初刚来地狱那会,本能地厌恶,即使忍住了厌恶,也是因为坚决想要度化对方,改造对方,归根结底还是容不下对方。

    释清福应该只是表面上忍受着,但终究是要爆发的。

    地藏王心想:“即便释清福你不知道这样违心地与敌人言和的后果,但倒时候境界退转,心神紊乱,又处在敌人的老窝里,那时候,你不动手,鬼王也肯定会动手的。”

    但是没想到,整整三天过后,释清福都未表现出任何与鬼王的敌意,境界竟然没有任何退转。

    地藏王通过谛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皱眉苦思:“没道理啊,释清福确确实实是佛门菩萨,难道他的境界已经到了那一步?

    要知道,本佛爷还是菩萨时,也是在地狱经过上千年磨砺才悟透那一关的。

    但若是他真的悟透那一关,那他的修炼速度未免太惊人了,而且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虽然以前我不大看得起他这个佛门的暴发户,但如果他真的悟透那一关,那就不是暴发户,而是天纵奇才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出意外,那颗念珠也很快要被他掌握,到那时,我所掌控的地狱现在对于他来说,简直是进出自由了。

    如果我们继续敌对下去,我就有些麻烦了。唉,失策呀,失策”

    但地藏王转念一想,又觉得:“是不是我自己吓自己,这个释清福出身根脚一般,资质一般。

    气运有那么点,但总体而言,总不会高过我佛座下四大菩萨吧?

    想当初我们四大菩萨到达这一步,哪个没有经过上千年的修行,他怎么可能就通过了?

    会不会他的反应比较迟钝,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有反应呢?”

    就这样,地藏王佛十分纠结,足足想了三天,还是没有理出头绪,而释清福离开鬼门关,悠哉游哉地飞行了三天,还是没有任何问题。

    地藏王终于抛开这个问题,马上想到了这次可能彻底失去鬼门关的严重后果。

    绕是他已经成佛,也几乎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鬼门关如此战略要地失去了,那么地府不但会失去对人间的大部分影响力,还是去了“人口”和“兵源”的补充。

    那样一来,他成佛的优势都抵不过这个败笔所造成的劣势。

    很快,地藏王就有了决断,命令不断发下去,很快,地府就调集了百万大军向鬼门关进发。

    连同之前从鬼门关撤走的,暂时驻扎在附近的三十万大军,地府对鬼门关的兵力已经达到130万,是鬼王兵力的四倍多。

    地藏王准备以泰山压顶之势夺回鬼门关,若能迫使鬼王主动放弃,那就更好了。

    诸位看官,地藏王心里琢磨的“那一关”到底是什么关呢?

    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就是一个人的境界是否达到阳极阴生,刚柔并济的问题。

    说的再明了一点,就是一个人的境界达到可以自由地表现出崇高的善,也可以自由使用“恶”的手段。

    可以昨天还在表示与敌人不共戴天,今天就与敌人笑脸相迎,亲切友好。

    光做到这一步还不够,还得内心没有任何愧疚和不适,自己阵营的人也不会说什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普通百姓互相都认为与对方不共戴天,而他们的高层领导互相眉来眼去、配合默契的事情可一点也不少见。

    历史上,能做到这点的都是圣人,当然不是仙侠修真小说里的圣人,而是周公、孔子这类圣人。

    一般的贤人只能代表善、正义等一个极端,只能有一群人拥戴,而圣人可以无善无恶,可以让决然不同的两类人都一起拥戴。

    比如,正常情况下,菩萨只能普度众生,只能让普通信众崇奉,但佛祖可以让阳间和地狱的所有众生一起崇奉。

    能做到这一点的,即便是在凡人的历史上,也是千古传颂的伟人、圣人,几千年历史中,也是为数不多的。

    因为要做到这一步,几乎是要求人要能够自由调整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光、暗合一,善恶合一。

    而在修行界,就更难了,因为修行者言出法随、心行合一,所思所想都以自身气机、功力乃至气运、业力息息相关。

    稍有波动,都可能引起走火入魔,别说是根本上改变人生观、价值观了。

    并且,修为越高,调整越难。但如果在修为很低或者在凡人阶段就达到这一步,于修行而言,也没有什么用。

    因为这个境界没有修为支撑不易保持,即便保持了,那要修炼就很缓慢了。

    所以,修行者往往是选择一种比较单一、极端的属性,勇猛精进,待到了自己的极限,才考虑向相反方向“阴阳转化”的问题。

    具体到佛门修行上,有个“不动地”菩萨的境界,说的就是这个关卡。

    以前释清福所了解的佛门修行知识,大多是从市面上公开的典籍中获取的。

    其在关于“不动地”这一点上,根本没有说透。但有一点是不会错的,“不动地”就是道心永不退转。

    但要达到真正的永不退转,就只有悟通善恶、光暗、正邪等对立统一的境界,并能自由出入乃至掌控才行。

    而佛门虽然没有要求一定按照十地菩萨的顺序修炼,但把“不动地”放在第八地,也说明只有到了七地菩萨以后,再突破这个境界才最合适。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出道入释》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出道入释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