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青衫少年行 第九十三节 此老自当兵十万(六)
目录:回头万里| 作者:青玉| 类别:历史军事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本朝礼道崇仙,故文人士子中修道之风也较盛。这位石神仙,本名石泰,字得之,号杏林,江苏常州人。精于医理,常以医药救人,不受其谢,惟愿植一杏树,久遂成林,故人称石杏林。他修道后反对离俗隐避,反而四处游历。北宋元丰五年,他游经此处,恰逢一家大户家中闹有疫情,开了几具丹方救得人命。那大户感念他这活命之恩,便在此处帮他建了座庙宇,香火供奉。
但那石杏林是个到处游历的散人,对这大户之举也并没有放在心上,自然也没有派弟子来接管这座小庙。二十年后,这家大户卷入方腊之乱,谋逆是大罪,合族被诛。这个石神仙庙就变成无主之孤庙了。
在保蓉镇东南有座&ldqo;得喜寺&rdqo;,历经两百年了,香火甚是鼎盛,四方的游客和镇中信徒也多往该寺礼拜许愿。这石神仙庙必竟是一户所建的私庙,又地处偏郊,相较之下难免香火廖廖。鄂朱山携孙搬居此镇时曾在这庙里歇过一次脚,故而有点印象。原本庙中还有个长期与此盘住算命的孤单老道,后来听说年前去逝了,庙中就更是少见有人来,越发的破败了。
鄂朱山略一恍惚,似是想起什么事情来,扭头又朝石神仙庙走去。说是庙,却仅由两间房舍组成,一间是给石神仙供奉的神龛,还有一间斗室用来供看庙人休憩。从外面看去,窗户上的糊纸有几张已经破碎,让风扯的到处都是,庙门也随着风而轻轻晃动,似只是虚掩着,伸手一推便敞开了。
里面空空荡荡的看不到什么有生气的东西,梁木间蛛网罗结,厚厚的积尘堆在神案上,鄂朱山禁不住的一声叹息。
昔日神仙光景几人见,都只余这满目断壁残垣奈何天!
不过荒凉也好,正符合自己的要求。他先绕着庙舍走了一圈,然后定身在早已没有了什么香火的泥像前,沉吟了一晌,开口说道:&ldqo;石神仙,小小冒犯了。&rdqo;
说罢,他把长枪靠墙一放,然后撂起衣衫的前摆扎入腰带间,跨步沉腰,&ldqo;嗨!&rdqo;‐‐竟是将神像连基座一起提抱了几来。
此时若是有旁人见到,定会惊讶非常,需知这庙虽小,当年大户做这神像可却并不曾有丝毫的偷工减料,再加上基座,足有五、六百斤,可鄂朱山作为一个已经五十多岁,大半的头发都已经花白的老头子,竟是将之一人便能将之抱举。足见神力!
只见他将神像横挪五尺后放下,又探爪如钩,起出地上的青砖,又掏挖出一个尺许多深的洞来,才拍拍手上的灰泥,然后探手入怀,掏出了昨日间孙儿还他的那本拳谱。细细的用油皮纸包了数层,不放心之下又干脆将身上最外层的长衫也解了下来,又围裹了一遍,仔细的放入挖好的洞中,填土、盖砖,然后才把神像又移了回来。
作完这一切后,他满意的拍了拍手。这是他的家传武学,本来从不离开祖孙二人之身。但此去救英儿,却对敌人的情形一无所知,这令他隐约有些不安。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决定将这珍贵的拳谱先掩藏起来,免得落到贼人之手。
他并不曾想见,当这部拳谱再次出现于世人眼前时,已经是四百年后了,而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部拳谱,又将为那时的中华武林,掀起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摆放完神像后,鄂朱山抬头看了看神像的头顶,那里悬有一块木漆的牌匾,尽管年久失修,字上的朱漆已经剥落了不少,但上面阳刻着四个草书大字仍是可以识辩的出来:&ldqo;永保平安&rdqo;。
永保平安吗?他从来没有想到&ldqo;平安&rdqo;两个字会给他的感觉像现在这么重要。
当年,他一心也想像父亲一样做个英雄,所以宁愿带着年仅两岁的小孙子远赴到这举目无亲的保蓉镇来,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风云际会,能够一展平生文武才学、满腔报负。可没想到他等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可无数的麻烦与灾难也随之而来。
他曾一度想怨恨是宋君鸿把这份灾祸引到孙儿身上,但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真正引来灾祸的,不是宋君鸿,也不是任何人,而是他所从事的这份事业。
从他加入黄龙党、接受这份任务起,他就已经亲手埋下了灾祸的种子。那时他以为他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甚至会有足够的力量去抗争。可当这灾祸真正来临时,他才发现:在命运的按排前,个人的力量与准备是多么的幼小与无力!
记得自己小时曾问过母亲,父亲当时已经明知危险为什么还要回京去向皇帝复命。母亲回答了他一句父亲的原话:&ldqo;有些牺牲,总要有人去付出。&rdqo;
他崇拜自己的父亲,他也一向以为,英雄的业绩,都是拿牺牲换来的。可人心总是肉长的啊!
他禁不住虎目暴睁,却仍是抑止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淌在他那皱纹如石雕斧凿的脸上,如千年古河冲刷着黄土间沧桑千年的沟壑。
他跪倒在神像前:&ldqo;石神仙,我家四代以身许国,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可真要有什么灾祸,也应该先冲着我老头子来呀!英儿......英儿他才只有十五岁。&rdqo;
说到这里,他已经泣不成声。
当初,党内为了保证任务的延续性,让他最好能选一族人同往,他便信手抱了这个小孙子。不想一晃就是十三年。白驹过隙,光阴易逝,这个孙儿给他孤单枯燥的潜伏生活带来多少快乐和慰籍数都数不清。
他也常常暗自骄傲,自己的这个孙儿,最像父亲!试问他又能怎么眼睁睁的瞅着让孙儿就这么落在那些恶徒们的手中呢?
他抬袖一抹眼泪,叩首道:&ldqo;石神仙,你若真能保得平安,便请佑我这次平安地将英儿救出来吧!&rdqo;
言屹,鄂朱山站起身来,抓过墙角的长枪,推开门去。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庙外已经下起了大雨。雷电轰鸣中,暴雨随着狂风滂沱的砸在土地上,他握紧了手里的长枪,没有丝毫的退缩,就这么走进了这一片遮敝天地席卷而来的雨幕中。
======================================
作者絮语:(1)道教,是我国最主要的本土宗道。发源于远古巫医,起萌于春秋老子,在两宋时曾也发展得一个颠峰时期,得南北二宗名家仙师无数。这小说中的石杏林,乃是南宗五祖之一。对道教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资料,小说中不多赘言。
(2)本文为什么会安插这一段破庙埋书的情节,其实另有深意。对中华武术历史有研究的朋友可能已经猜出来了。没有猜出来也不要紧,接下来的一两节中,我们就会将迷题揭示的。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本朝礼道崇仙,故文人士子中修道之风也较盛。这位石神仙,本名石泰,字得之,号杏林,江苏常州人。精于医理,常以医药救人,不受其谢,惟愿植一杏树,久遂成林,故人称石杏林。他修道后反对离俗隐避,反而四处游历。北宋元丰五年,他游经此处,恰逢一家大户家中闹有疫情,开了几具丹方救得人命。那大户感念他这活命之恩,便在此处帮他建了座庙宇,香火供奉。
但那石杏林是个到处游历的散人,对这大户之举也并没有放在心上,自然也没有派弟子来接管这座小庙。二十年后,这家大户卷入方腊之乱,谋逆是大罪,合族被诛。这个石神仙庙就变成无主之孤庙了。
在保蓉镇东南有座&ldqo;得喜寺&rdqo;,历经两百年了,香火甚是鼎盛,四方的游客和镇中信徒也多往该寺礼拜许愿。这石神仙庙必竟是一户所建的私庙,又地处偏郊,相较之下难免香火廖廖。鄂朱山携孙搬居此镇时曾在这庙里歇过一次脚,故而有点印象。原本庙中还有个长期与此盘住算命的孤单老道,后来听说年前去逝了,庙中就更是少见有人来,越发的破败了。
鄂朱山略一恍惚,似是想起什么事情来,扭头又朝石神仙庙走去。说是庙,却仅由两间房舍组成,一间是给石神仙供奉的神龛,还有一间斗室用来供看庙人休憩。从外面看去,窗户上的糊纸有几张已经破碎,让风扯的到处都是,庙门也随着风而轻轻晃动,似只是虚掩着,伸手一推便敞开了。
里面空空荡荡的看不到什么有生气的东西,梁木间蛛网罗结,厚厚的积尘堆在神案上,鄂朱山禁不住的一声叹息。
昔日神仙光景几人见,都只余这满目断壁残垣奈何天!
不过荒凉也好,正符合自己的要求。他先绕着庙舍走了一圈,然后定身在早已没有了什么香火的泥像前,沉吟了一晌,开口说道:&ldqo;石神仙,小小冒犯了。&rdqo;
说罢,他把长枪靠墙一放,然后撂起衣衫的前摆扎入腰带间,跨步沉腰,&ldqo;嗨!&rdqo;‐‐竟是将神像连基座一起提抱了几来。
此时若是有旁人见到,定会惊讶非常,需知这庙虽小,当年大户做这神像可却并不曾有丝毫的偷工减料,再加上基座,足有五、六百斤,可鄂朱山作为一个已经五十多岁,大半的头发都已经花白的老头子,竟是将之一人便能将之抱举。足见神力!
只见他将神像横挪五尺后放下,又探爪如钩,起出地上的青砖,又掏挖出一个尺许多深的洞来,才拍拍手上的灰泥,然后探手入怀,掏出了昨日间孙儿还他的那本拳谱。细细的用油皮纸包了数层,不放心之下又干脆将身上最外层的长衫也解了下来,又围裹了一遍,仔细的放入挖好的洞中,填土、盖砖,然后才把神像又移了回来。
作完这一切后,他满意的拍了拍手。这是他的家传武学,本来从不离开祖孙二人之身。但此去救英儿,却对敌人的情形一无所知,这令他隐约有些不安。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决定将这珍贵的拳谱先掩藏起来,免得落到贼人之手。
他并不曾想见,当这部拳谱再次出现于世人眼前时,已经是四百年后了,而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部拳谱,又将为那时的中华武林,掀起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摆放完神像后,鄂朱山抬头看了看神像的头顶,那里悬有一块木漆的牌匾,尽管年久失修,字上的朱漆已经剥落了不少,但上面阳刻着四个草书大字仍是可以识辩的出来:&ldqo;永保平安&rdqo;。
永保平安吗?他从来没有想到&ldqo;平安&rdqo;两个字会给他的感觉像现在这么重要。
当年,他一心也想像父亲一样做个英雄,所以宁愿带着年仅两岁的小孙子远赴到这举目无亲的保蓉镇来,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风云际会,能够一展平生文武才学、满腔报负。可没想到他等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可无数的麻烦与灾难也随之而来。
他曾一度想怨恨是宋君鸿把这份灾祸引到孙儿身上,但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真正引来灾祸的,不是宋君鸿,也不是任何人,而是他所从事的这份事业。
从他加入黄龙党、接受这份任务起,他就已经亲手埋下了灾祸的种子。那时他以为他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甚至会有足够的力量去抗争。可当这灾祸真正来临时,他才发现:在命运的按排前,个人的力量与准备是多么的幼小与无力!
记得自己小时曾问过母亲,父亲当时已经明知危险为什么还要回京去向皇帝复命。母亲回答了他一句父亲的原话:&ldqo;有些牺牲,总要有人去付出。&rdqo;
他崇拜自己的父亲,他也一向以为,英雄的业绩,都是拿牺牲换来的。可人心总是肉长的啊!
他禁不住虎目暴睁,却仍是抑止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淌在他那皱纹如石雕斧凿的脸上,如千年古河冲刷着黄土间沧桑千年的沟壑。
他跪倒在神像前:&ldqo;石神仙,我家四代以身许国,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可真要有什么灾祸,也应该先冲着我老头子来呀!英儿......英儿他才只有十五岁。&rdqo;
说到这里,他已经泣不成声。
当初,党内为了保证任务的延续性,让他最好能选一族人同往,他便信手抱了这个小孙子。不想一晃就是十三年。白驹过隙,光阴易逝,这个孙儿给他孤单枯燥的潜伏生活带来多少快乐和慰籍数都数不清。
他也常常暗自骄傲,自己的这个孙儿,最像父亲!试问他又能怎么眼睁睁的瞅着让孙儿就这么落在那些恶徒们的手中呢?
他抬袖一抹眼泪,叩首道:&ldqo;石神仙,你若真能保得平安,便请佑我这次平安地将英儿救出来吧!&rdqo;
言屹,鄂朱山站起身来,抓过墙角的长枪,推开门去。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庙外已经下起了大雨。雷电轰鸣中,暴雨随着狂风滂沱的砸在土地上,他握紧了手里的长枪,没有丝毫的退缩,就这么走进了这一片遮敝天地席卷而来的雨幕中。
======================================
作者絮语:(1)道教,是我国最主要的本土宗道。发源于远古巫医,起萌于春秋老子,在两宋时曾也发展得一个颠峰时期,得南北二宗名家仙师无数。这小说中的石杏林,乃是南宗五祖之一。对道教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资料,小说中不多赘言。
(2)本文为什么会安插这一段破庙埋书的情节,其实另有深意。对中华武术历史有研究的朋友可能已经猜出来了。没有猜出来也不要紧,接下来的一两节中,我们就会将迷题揭示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回头万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回头万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