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7. 暂时无缺
目录:重生之我是康熙| 作者:庄自在| 类别:历史军事
康熙十九年,江南风雨飘摇的时节,有一人千里迢迢返回京城,到吏部报备、销假、等候选官。康熙皇帝在吏部上呈的一道补选折子里瞧见了那人名字,李光地。
康熙对此人印象极深,从前清剧里常会出现李光地同熊赐履的角色,然而康熙在自己手边的在职清官备忘录中,并未见此二人,后经旁敲侧击方才晓得,原来一位带薪留职,另一位被炒了鱿鱼。
康熙九年,李光地二十八岁正青年时,便通过科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一职,正式踏入仕途。然而翰林院里的京官极不入流,日常整理文书档案、讲经论史,顶多算是办公室行政文员。李光地干了三年有些郁闷,便请休一次年假回乡省亲。
偏那会儿“三藩叛乱”开始闹了,李光地赶巧正在老家福建安溪休假,而靖南王耿精忠于福州兴兵,郑经领兵占据里泉州,这两位黑道大哥都派猎头去挖李光地的角,李光地满腹经纶又不愚傻,怎么会放着大国企不待随便跳槽,果断地拒了。
当时福建形势一片混乱,李光地带着一大家子亲戚躲藏在深山里也逃不出去。李光地毕竟是朝廷在册的官员,很怕自己身处敌战区的事实被误会了去,赶紧写了声情辞理并茂的奏疏密封在蜡丸里,派一名亲信上呈朝廷,郑重向皇帝表明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一颗红心。
康熙在翻看归档资料里也曾瞧见那些蜡丸疏,十分佩服李光地的聪敏。老李不仅能审时度世、胸怀经略、且文采极好,上奏密疏的内容翔实有料,字字珠玑。
李光地首先说出“臣抵死固拒,幸到于今,未污清节以辱朝廷”的事实、以表白忠诚。其次描述福建地方经“二贼蹂躏,兵革不休,椎骨剥肤,民以大敝,而贼之势亦穷矣”的具体情况。
然后李光地向皇帝进言制敌取胜的进兵方略,“……仙霞地连浙江、衢州等处,杉关连江西、广信等处,漳、潮连惠州、广城等处,此三者本地经制之兵,坚壁深藏,虚张声势,自足以控制羁縻之。至于汀、赣一道,为宜因贼防之疏,选精兵万余人或七八千人,诈为入广之兵,道经赣州,遂转而向汀界。赣州至汀州七八日耳,而汀州至福州、泉城,来往非月余不至。比二贼闻知,则大军入闽久矣。此所谓避实击虚,迅霆不及掩耳之类也。……”
最后一段话尤其经典,康熙看完当时就乐了,李光地再次向皇帝坦露心迹、慷慨写道,“……臣今者早已为樊鸟汤鸡,然葵霍之心,晞见太阳,尚几幸于万一。倘有可采,伏乞睿鉴施行缘在患难之中,奏对失体,仰惟圣明照亮”
这绝不是一般的奉承话,这是相当有水平、高质量的奉承体,如果康熙也是做臣子的身份,备不住会把这段摘录下来同韦教主的尧舜禹汤,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千秋万载……一样当小抄范本。
……
后来几年经过,便如同潜伏一般,李光地留在福建与耿精忠部虚与委蛇,利用当地的人脉关系,向清廷传递机密消息,竭力帮助奉命大将军康亲王的部队取得战事胜利。当时康亲王上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
皇帝对李光地在敌占区表现出来的忠贞茂著万分嘉许,特旨吏部从优议叙。康熙十六年夏,李光地仍在福建修整之时,部议结果任命额外升为侍讲学士,皇帝又特为下令“著于额外升为侍读学士”,大约是从当初的行政文员连跳三极直升到行政经理。李光地入京赴任后,倍受皇帝宠信。
李光地三十而立,事业已达经理级别,恰意气风发之际,却因父丧不得不回乡丁忧守制,这一耽搁又是三年。百善孝为先,古人是极看重这一条的。官员若想在位置上做得稳当,老爹老娘的健康十分要紧。哪怕是异地为官,即便自身不能亲自孝敬父母,也往往派媳妇在公婆跟前伺候,有孙辈的或把第三代留在祖父祖母身边承欢膝下……。
奉养父母,于礼法、人情、道义上都是必须尽的义务,朝廷官员尤其如此。万一官运正顺当时,家中出了意外,按律必须回乡丁忧的话,官场上的职位,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等过了孝期再回来报道,那就是编制外人员等着候补吧。倘若没有门路、疏通关系,闲散到老也很可能。
李光地刚好在仕途上升时期,就遇着这么一个尴尬处境,不得不返回老家泉州安溪守制三年。不过他也是真有能力、且会抓住机遇,康熙十七年那会儿,白巾军进犯安溪,而郑经在福建沿海一带四处圈占城池,也派军队围困了泉州。
当时,李光地在安溪老家相当有地位、声名与人脉,他招募乡勇百余人扼守险要,力保安溪不失,且后率众大破郑军解了泉州之围,功劳十分靠谱儿。地方大员便向朝廷荐举人才,李光地被从优授为学士,服满赴京遇缺即补。这可是天大的好处,补选次序顶顶靠前,选官上岗是板上钉钉的结果。
但是李光地极有政治头脑,那时他给皇帝上了道奏疏,执意不肯接受学士封号,对于自己的功劳大大谦辞贬低一番。中国人喜好谦虚谨慎的德行,大约都是从古代传承下来,上层领导往往也不喜欢下属过于自我表现,即使真有十分本事,也最多夸到六七分而已。因此当时皇帝很吃李光地以退为进那一套,对他的印象特别好,仍然授了李光地学士衔。
……
康熙十九年八月,李光地服除奉母赴京入值。此时节康熙皇帝虽已换内芯,然而更是惟才适用的明君,曾经在现代职场上摸爬滚打、惯看人情世故的经历,对于有头脑、有手腕、精明能干的下属,也是十分欣赏的,自然愿意授李光地一个实职上岗。
然而当时内阁学士也有名额的限制,吏部上呈的折子写得明白,抱歉哈,现在萝卜坑都栽满了,有空缺一定优先补他。但是暗底里的意思大家也懂,没病没灾保持身体健康、拍好皇帝马屁、少说少错站好队、孝顺好爹娘不丁忧……,谁会主动辞职倒缺额啊……。老尚书黄机七十多岁,每天还坚持上班呢,等着吧。
……
感谢不断前进的路人^-^
<hr />
康熙对此人印象极深,从前清剧里常会出现李光地同熊赐履的角色,然而康熙在自己手边的在职清官备忘录中,并未见此二人,后经旁敲侧击方才晓得,原来一位带薪留职,另一位被炒了鱿鱼。
康熙九年,李光地二十八岁正青年时,便通过科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一职,正式踏入仕途。然而翰林院里的京官极不入流,日常整理文书档案、讲经论史,顶多算是办公室行政文员。李光地干了三年有些郁闷,便请休一次年假回乡省亲。
偏那会儿“三藩叛乱”开始闹了,李光地赶巧正在老家福建安溪休假,而靖南王耿精忠于福州兴兵,郑经领兵占据里泉州,这两位黑道大哥都派猎头去挖李光地的角,李光地满腹经纶又不愚傻,怎么会放着大国企不待随便跳槽,果断地拒了。
当时福建形势一片混乱,李光地带着一大家子亲戚躲藏在深山里也逃不出去。李光地毕竟是朝廷在册的官员,很怕自己身处敌战区的事实被误会了去,赶紧写了声情辞理并茂的奏疏密封在蜡丸里,派一名亲信上呈朝廷,郑重向皇帝表明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一颗红心。
康熙在翻看归档资料里也曾瞧见那些蜡丸疏,十分佩服李光地的聪敏。老李不仅能审时度世、胸怀经略、且文采极好,上奏密疏的内容翔实有料,字字珠玑。
李光地首先说出“臣抵死固拒,幸到于今,未污清节以辱朝廷”的事实、以表白忠诚。其次描述福建地方经“二贼蹂躏,兵革不休,椎骨剥肤,民以大敝,而贼之势亦穷矣”的具体情况。
然后李光地向皇帝进言制敌取胜的进兵方略,“……仙霞地连浙江、衢州等处,杉关连江西、广信等处,漳、潮连惠州、广城等处,此三者本地经制之兵,坚壁深藏,虚张声势,自足以控制羁縻之。至于汀、赣一道,为宜因贼防之疏,选精兵万余人或七八千人,诈为入广之兵,道经赣州,遂转而向汀界。赣州至汀州七八日耳,而汀州至福州、泉城,来往非月余不至。比二贼闻知,则大军入闽久矣。此所谓避实击虚,迅霆不及掩耳之类也。……”
最后一段话尤其经典,康熙看完当时就乐了,李光地再次向皇帝坦露心迹、慷慨写道,“……臣今者早已为樊鸟汤鸡,然葵霍之心,晞见太阳,尚几幸于万一。倘有可采,伏乞睿鉴施行缘在患难之中,奏对失体,仰惟圣明照亮”
这绝不是一般的奉承话,这是相当有水平、高质量的奉承体,如果康熙也是做臣子的身份,备不住会把这段摘录下来同韦教主的尧舜禹汤,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千秋万载……一样当小抄范本。
……
后来几年经过,便如同潜伏一般,李光地留在福建与耿精忠部虚与委蛇,利用当地的人脉关系,向清廷传递机密消息,竭力帮助奉命大将军康亲王的部队取得战事胜利。当时康亲王上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
皇帝对李光地在敌占区表现出来的忠贞茂著万分嘉许,特旨吏部从优议叙。康熙十六年夏,李光地仍在福建修整之时,部议结果任命额外升为侍讲学士,皇帝又特为下令“著于额外升为侍读学士”,大约是从当初的行政文员连跳三极直升到行政经理。李光地入京赴任后,倍受皇帝宠信。
李光地三十而立,事业已达经理级别,恰意气风发之际,却因父丧不得不回乡丁忧守制,这一耽搁又是三年。百善孝为先,古人是极看重这一条的。官员若想在位置上做得稳当,老爹老娘的健康十分要紧。哪怕是异地为官,即便自身不能亲自孝敬父母,也往往派媳妇在公婆跟前伺候,有孙辈的或把第三代留在祖父祖母身边承欢膝下……。
奉养父母,于礼法、人情、道义上都是必须尽的义务,朝廷官员尤其如此。万一官运正顺当时,家中出了意外,按律必须回乡丁忧的话,官场上的职位,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等过了孝期再回来报道,那就是编制外人员等着候补吧。倘若没有门路、疏通关系,闲散到老也很可能。
李光地刚好在仕途上升时期,就遇着这么一个尴尬处境,不得不返回老家泉州安溪守制三年。不过他也是真有能力、且会抓住机遇,康熙十七年那会儿,白巾军进犯安溪,而郑经在福建沿海一带四处圈占城池,也派军队围困了泉州。
当时,李光地在安溪老家相当有地位、声名与人脉,他招募乡勇百余人扼守险要,力保安溪不失,且后率众大破郑军解了泉州之围,功劳十分靠谱儿。地方大员便向朝廷荐举人才,李光地被从优授为学士,服满赴京遇缺即补。这可是天大的好处,补选次序顶顶靠前,选官上岗是板上钉钉的结果。
但是李光地极有政治头脑,那时他给皇帝上了道奏疏,执意不肯接受学士封号,对于自己的功劳大大谦辞贬低一番。中国人喜好谦虚谨慎的德行,大约都是从古代传承下来,上层领导往往也不喜欢下属过于自我表现,即使真有十分本事,也最多夸到六七分而已。因此当时皇帝很吃李光地以退为进那一套,对他的印象特别好,仍然授了李光地学士衔。
……
康熙十九年八月,李光地服除奉母赴京入值。此时节康熙皇帝虽已换内芯,然而更是惟才适用的明君,曾经在现代职场上摸爬滚打、惯看人情世故的经历,对于有头脑、有手腕、精明能干的下属,也是十分欣赏的,自然愿意授李光地一个实职上岗。
然而当时内阁学士也有名额的限制,吏部上呈的折子写得明白,抱歉哈,现在萝卜坑都栽满了,有空缺一定优先补他。但是暗底里的意思大家也懂,没病没灾保持身体健康、拍好皇帝马屁、少说少错站好队、孝顺好爹娘不丁忧……,谁会主动辞职倒缺额啊……。老尚书黄机七十多岁,每天还坚持上班呢,等着吧。
……
感谢不断前进的路人^-^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我是康熙》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我是康熙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