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新省委书记(23.2)
目录:新省委书记| 作者:闻雨| 类别:都市言情
生活在海岛上,其实就是生活在大海之中,依偎在涛声的怀抱里。这样的生存环境,决定着海岛人一生注定要与海风海浪为伴。
在城里一些人的心目中,可能还以为海上泛舟十分惬意。其实,这是把渔船和游艇、把捕捞作业和海上游玩混淆了。游艇设施相对豪华,一般在风平浪静的岸边航行,确实是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而渔船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又要长时间在大海深处的风浪里漂荡,艰苦而又时刻面临风险。不仅仅是流血流汗,而且随时随地都有被狂风恶浪吞没的可能。
渔家男孩一般在十七八岁便踏上船板,漂进海浪里,耕海牧鱼去了。直到七十岁上下,拽不动渔网时,才带着满身的伤病上岸,结束自己的海上人生。能够如此告别浪里生涯的人,都很知足,很满意。因为,有太多的人没能抚摸到日夜期盼的岸,永远消失在大海深处,葬身鱼腹。岁月往复,斗转星移,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渔船无休止地顶风踏浪,漂泊在无边无际的海上。而船上的渔民,也前赴后继,慷慨而冷漠地对待自己的危险。
渔家人顽强的生存欲望,和渔家人的磨难痛苦,相伴着世代相传。马怀远和郭醒世出生在海岛,生活在渔家,自懂事时起,就体味到渔家生活的艰辛。两个人不再结伴,但常常可以看到他们坐在海边的礁石上,呆呆地凝望着大海出神。也许从那时起,俩人都有了离开海岛,到陆地去放飞人生的想法。
人生的选题,往往是少年时确定的。虽然不一定清晰,但那朦胧中萌发的向往,往往影响人的一生。
郭醒世的祖父郭化龙,是清朝北洋水师英勇善战的一员,那场令国人扼腕叹息的甲午中日临海海战的参与者。他的传奇人生,他的壮烈殉国,确实让儿时的郭醒世感到自豪和骄傲。
清朝末年的那场悲壮海战,就发生在临海海面。郭醒世家乡的海岛,距离海战战场很近。战火早已经熄灭,硝烟也化作了远去的淡淡记忆。但是,这里的人们还是沉浸在往事回忆中,难以忘怀心中的哀痛。每年的清明,都有一些老人,在岸边烧纸敬香,祭奠阵亡将士的英灵……
退潮时,"致远号"沉船的桅杆便露出海面,像一个惊叹号立在那里。郭醒世和一帮光着屁股的小伙伴们,追着退去的潮水,喊叫着,向大海深处奔去,仿佛是扑向祖父的怀抱。有几次,他们还真的在涨潮前,游到了沉船位置,爬上那截露在海面的桅杆上,振臂高呼几句渔家号子。虽然,由于年龄的原因,对甲午中日海战的惨烈还一知半解,对这场作为日本侵华战争初战的战斗,也并没有过多的了解。但郭醒世幼小的心里,知道这截桅杆和埋在大海深处的故事,同自己的爷爷有关。
可是,岁月会令一切都褪色的。潮起潮落谁能阻挡的了呢?
郭醒世上初中时,便从"临海渔王"爷爷的光环中清醒过来。他突然认识到,爷爷虽然是位大英雄,可是,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这不仅因为自己没有和爷爷见过面,自己所知道的爷爷,只是传说。现实状况是,不争气的父亲年轻时吃喝嫖赌,自己的身体和家业一起,早已挥霍殆尽。
父亲的名声极为不好,始终在人们的嘲讽中艰难度日。母亲生性木讷,勉强维系着一家的生计。在这种压抑的生存环境中,郭醒世变得性格内向而倔强。他朦朦胧胧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虽然可以不成为父亲的复制品,但极有可能与渔民百姓的后代一样,一生埋没在喧嚣的涛声和无边的波浪中,重复着一代又一代渔家人的艰辛。
清醒使人痛苦。
作为鱼岛少有的高中生,郭醒世每天早早起来后,摇着大橹驾着小舢板,迎风破浪到县城所在岛上学。落日时分,他又摇着小舢板,回鱼岛来。与他同样划着小舢板到县城求学的,还有马怀远。在空无一舟的海面,郭醒世时常放声吼几声渔歌。有时唱罢渔歌,已是泪流满面。然后一头扎进海里,一手划动着海水,一手扶着小舢板,推着小船在波浪中行进。他用这种方式,发泄着心中的苦闷和对渺茫前途的拒绝。
郭醒世对普通渔家百姓生活的艰难,感受至深。他对祖祖辈辈渔家百姓这种默默承受,这种麻木地接受命运摆布,痛心不已。他知道,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挽救自己。
在自己的亲戚中,连一位小船船长都没有,与官沾不上边。尽管那时他并不知道,三五个伙伴的小船船长其实官不及品,没有什么级别,并不能算官。因此,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自己。而航线只有一条,就是好好读书,学而优则仕。
默默的郭醒世,常常搂着书本睡在船舱里。夜里读书点不起电灯,他便向马怀远学习,向出海归来的大人们要一些鱼油,自制成鱼油灯。船屋随着波浪起伏,鱼油灯的火苗忽闪跳动,但郭醒世很专注。他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吃"书,把书"吃"进嘴里,细嚼慢咽,仔细品味。
郭醒世的学习成绩出奇的好。高中时,他连续几年在全市统考中名列第一名。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原因,海岛的教育质量始终不好,但是,郭醒世创造了奇迹。另一个创造奇迹的,是比他高三年级的马怀远。
高中毕业后,马怀远和郭醒世先后回到了鱼岛。先回来的马怀远,任劳任怨,踏踏实实,被提拔为村委会主任,成为小岛响当当的人物。三年后,郭醒世回到了鱼岛,无可奈何地当起了马怀远领导下的岛民。也许是命运的安排,马怀远和郭醒世这一对冤家对头,又到了一起。郭醒世虽然不露声色,暗地里却愤愤不平。你马怀远为什么要高出我一头,儿时就先于我当孩子王,现在又比我头上多一顶乌纱帽?我郭醒世和你比,同样是脖子上面顶着个脑袋,不缺胳臂不缺腿的,怎么就是赶不上你呢?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
马怀远对渔民百姓和和气气,办事一板一眼,很受乡亲们的欢迎。郭醒世默默不乐,忍气吞声,无可奈何。但是,郭醒世的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和马怀远一争高低。正常的渠道没有希望,聪明伶俐的郭醒世想到了智取。他惦记起了高云。高云的爸爸已经不当船长了,当上了海岛渔村的党支部书记,马怀远的顶头上司,鱼岛的一把手。郭醒世琢磨,如果能够高攀上高云,和她这个高干女儿交上朋友,把儿时的游戏变成现实,自己可就真的成为海岛岛主的乘龙快婿,炙手可热的人物了。不仅可以扬眉吐气,而且捞个一官半职根本没有问题。再努力努力,一定可以超过马怀远。郭醒世主意已定,迅速采取行动。
在城里一些人的心目中,可能还以为海上泛舟十分惬意。其实,这是把渔船和游艇、把捕捞作业和海上游玩混淆了。游艇设施相对豪华,一般在风平浪静的岸边航行,确实是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而渔船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又要长时间在大海深处的风浪里漂荡,艰苦而又时刻面临风险。不仅仅是流血流汗,而且随时随地都有被狂风恶浪吞没的可能。
渔家男孩一般在十七八岁便踏上船板,漂进海浪里,耕海牧鱼去了。直到七十岁上下,拽不动渔网时,才带着满身的伤病上岸,结束自己的海上人生。能够如此告别浪里生涯的人,都很知足,很满意。因为,有太多的人没能抚摸到日夜期盼的岸,永远消失在大海深处,葬身鱼腹。岁月往复,斗转星移,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渔船无休止地顶风踏浪,漂泊在无边无际的海上。而船上的渔民,也前赴后继,慷慨而冷漠地对待自己的危险。
渔家人顽强的生存欲望,和渔家人的磨难痛苦,相伴着世代相传。马怀远和郭醒世出生在海岛,生活在渔家,自懂事时起,就体味到渔家生活的艰辛。两个人不再结伴,但常常可以看到他们坐在海边的礁石上,呆呆地凝望着大海出神。也许从那时起,俩人都有了离开海岛,到陆地去放飞人生的想法。
人生的选题,往往是少年时确定的。虽然不一定清晰,但那朦胧中萌发的向往,往往影响人的一生。
郭醒世的祖父郭化龙,是清朝北洋水师英勇善战的一员,那场令国人扼腕叹息的甲午中日临海海战的参与者。他的传奇人生,他的壮烈殉国,确实让儿时的郭醒世感到自豪和骄傲。
清朝末年的那场悲壮海战,就发生在临海海面。郭醒世家乡的海岛,距离海战战场很近。战火早已经熄灭,硝烟也化作了远去的淡淡记忆。但是,这里的人们还是沉浸在往事回忆中,难以忘怀心中的哀痛。每年的清明,都有一些老人,在岸边烧纸敬香,祭奠阵亡将士的英灵……
退潮时,"致远号"沉船的桅杆便露出海面,像一个惊叹号立在那里。郭醒世和一帮光着屁股的小伙伴们,追着退去的潮水,喊叫着,向大海深处奔去,仿佛是扑向祖父的怀抱。有几次,他们还真的在涨潮前,游到了沉船位置,爬上那截露在海面的桅杆上,振臂高呼几句渔家号子。虽然,由于年龄的原因,对甲午中日海战的惨烈还一知半解,对这场作为日本侵华战争初战的战斗,也并没有过多的了解。但郭醒世幼小的心里,知道这截桅杆和埋在大海深处的故事,同自己的爷爷有关。
可是,岁月会令一切都褪色的。潮起潮落谁能阻挡的了呢?
郭醒世上初中时,便从"临海渔王"爷爷的光环中清醒过来。他突然认识到,爷爷虽然是位大英雄,可是,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这不仅因为自己没有和爷爷见过面,自己所知道的爷爷,只是传说。现实状况是,不争气的父亲年轻时吃喝嫖赌,自己的身体和家业一起,早已挥霍殆尽。
父亲的名声极为不好,始终在人们的嘲讽中艰难度日。母亲生性木讷,勉强维系着一家的生计。在这种压抑的生存环境中,郭醒世变得性格内向而倔强。他朦朦胧胧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虽然可以不成为父亲的复制品,但极有可能与渔民百姓的后代一样,一生埋没在喧嚣的涛声和无边的波浪中,重复着一代又一代渔家人的艰辛。
清醒使人痛苦。
作为鱼岛少有的高中生,郭醒世每天早早起来后,摇着大橹驾着小舢板,迎风破浪到县城所在岛上学。落日时分,他又摇着小舢板,回鱼岛来。与他同样划着小舢板到县城求学的,还有马怀远。在空无一舟的海面,郭醒世时常放声吼几声渔歌。有时唱罢渔歌,已是泪流满面。然后一头扎进海里,一手划动着海水,一手扶着小舢板,推着小船在波浪中行进。他用这种方式,发泄着心中的苦闷和对渺茫前途的拒绝。
郭醒世对普通渔家百姓生活的艰难,感受至深。他对祖祖辈辈渔家百姓这种默默承受,这种麻木地接受命运摆布,痛心不已。他知道,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挽救自己。
在自己的亲戚中,连一位小船船长都没有,与官沾不上边。尽管那时他并不知道,三五个伙伴的小船船长其实官不及品,没有什么级别,并不能算官。因此,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自己。而航线只有一条,就是好好读书,学而优则仕。
默默的郭醒世,常常搂着书本睡在船舱里。夜里读书点不起电灯,他便向马怀远学习,向出海归来的大人们要一些鱼油,自制成鱼油灯。船屋随着波浪起伏,鱼油灯的火苗忽闪跳动,但郭醒世很专注。他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吃"书,把书"吃"进嘴里,细嚼慢咽,仔细品味。
郭醒世的学习成绩出奇的好。高中时,他连续几年在全市统考中名列第一名。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原因,海岛的教育质量始终不好,但是,郭醒世创造了奇迹。另一个创造奇迹的,是比他高三年级的马怀远。
高中毕业后,马怀远和郭醒世先后回到了鱼岛。先回来的马怀远,任劳任怨,踏踏实实,被提拔为村委会主任,成为小岛响当当的人物。三年后,郭醒世回到了鱼岛,无可奈何地当起了马怀远领导下的岛民。也许是命运的安排,马怀远和郭醒世这一对冤家对头,又到了一起。郭醒世虽然不露声色,暗地里却愤愤不平。你马怀远为什么要高出我一头,儿时就先于我当孩子王,现在又比我头上多一顶乌纱帽?我郭醒世和你比,同样是脖子上面顶着个脑袋,不缺胳臂不缺腿的,怎么就是赶不上你呢?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
马怀远对渔民百姓和和气气,办事一板一眼,很受乡亲们的欢迎。郭醒世默默不乐,忍气吞声,无可奈何。但是,郭醒世的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和马怀远一争高低。正常的渠道没有希望,聪明伶俐的郭醒世想到了智取。他惦记起了高云。高云的爸爸已经不当船长了,当上了海岛渔村的党支部书记,马怀远的顶头上司,鱼岛的一把手。郭醒世琢磨,如果能够高攀上高云,和她这个高干女儿交上朋友,把儿时的游戏变成现实,自己可就真的成为海岛岛主的乘龙快婿,炙手可热的人物了。不仅可以扬眉吐气,而且捞个一官半职根本没有问题。再努力努力,一定可以超过马怀远。郭醒世主意已定,迅速采取行动。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新省委书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新省委书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