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天可汗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投奔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投奔

目录:天可汗| 作者:西风紧| 类别:历史军事

    上次薛崇训来北方是平定张仁愿的叛乱,那时是春夏之际气候并不严寒,这回却真正感受到了草原上的寒意其实冬季还没来临并不是最冷的时候,但薛崇训同样觉得一早一晚手脚冰凉,加上风大这气候真比长安难过多了行军的时候将士们口中呼吸吐出的是白汽,正是因为空气温度低水蒸气迅凝结的缘故

    杜暹撤出黑沙城之后又和中军这边联系过,薛崇训得知了来龙去脉断定是被截了军令,并赞许了杜暹的主张幕僚们感叹:信物令牌都是真的,只是用了汉字,一点蛛丝马迹就能让杜将军识破,真非常人可为薛崇训笑道:“能让杜暹直接撤军的并非那蛛丝马迹”文官们好奇地问道:“那是何物?”

    薛崇训忽然想起与杜暹合奏时的默契,走调时总是能合拍他便笑而不语,众官疑惑不解

    此时明光军并未向西撤退与主力汇合,而是布置到了东面,作为一个监视契丹人的先子契丹也是骁勇善战的民族,现在被突厥统治也是前因,最初契丹人是既敢袭扰唐朝又敢和突厥拍板的主,结果一次唐军与突厥联合讨伐,契丹被击败被迫投奔了突厥人不过他们仍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可以影响天枰

    张九龄建议道:“明光军一万人破突厥都城震慑四方,现今局势对突厥人也不容乐观我们应再次派遣使臣前往契丹与之联络,让他们审时度势勿要与我为敌就算不能争取到契丹人联兵伐突厥,只要他们按兵不动争夺漠南控制权的力量也偏向于大唐”

    薛崇训以为然,便下令授权杜暹,就近联络契丹拉拢

    十余万人马带着辎重粮草不慌不忙地向黑沙城进发,也许那座城池又会作为会战的爆发地点唐军并不着急,行进缓慢每日旁晚便扎营修整,各军严密布防唐军主力分作九军,还有几股游牧族的联军当然没有挤作一团而是按照秩序排列行军阵型的,在茫茫的草原上这支大军就像一支舰队一样浮在原野上

    中间全是唐朝军队,唯有慕容鲜卑人例外,他们就位于神策军一侧,慕容宣旁晚时还会到薛崇训的大帐里坐坐薛崇训并未责怪他作战失利的罪过,反而出言宽慰,二人的关系因此毫无芥蒂好如以前

    常常有人要面见薛崇训问大帐外的官吏“王爷在做什么”,官吏就大声说:“和吐谷浑汗王下棋”主将的从容生活能影响军心,给将士们一种成竹在胸的感觉慕容宣与薛崇训相处的这段日子,把围棋也学会了,常说很有意思……当然薛崇训也觉得有意思,因为他很难在官僚中找到像慕容宣这样的手来赢

    这日薛崇训正在和慕容宣下围棋,忽然得报抓获了几个突厥人,扬言有突厥部落要投奔过来,派人来联络的薛崇训一听很有兴趣,他就是想把默啜搞得众叛亲离,立刻就下令亲自面见,并传“二龄”及几个通晓突厥事务的官吏到大帐一并接见

    过得一会儿就见得几个披头散发穿着皮甲的突厥人被唐军军士押着进了大帐,但见这些人神色慌张举止荒疏,薛崇训的眉头一皱心道恐怕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不论穿着打扮,就说那些突厥上层的人起码见过不少世面,绝不可能在公众场合这般表现

    旁边的官吏用突厥语问道:“你们会说汉话吗?”

    他们忙摇着脑袋,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这些突厥勇士上了战场不沭,但这样的社交场合因为没什么经验就显得拘谨非常

    于是官吏就用突厥语和他们说了一句话,然后等着翻译给薛崇训听不料这帮汉子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站在那一言不发过得许久,其中一个才掏出一个木盒出来,指着它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顿

    官吏回头躬身对薛崇训说道:“他说是暾欲谷部落的‘世子’亓特勒派来的,想投奔唐军,盒子里面有亓特勒写给晋王的信件”

    “拿上来”薛崇训也是半天了才说一句话侍候在一旁的家奴先把盒子打开检查之后才放到薛崇训的面前,里面盛着两卷纸薛崇训展开一卷发现是张草图,看了一会儿不知道画的是什么就随手丢在一边,展开第二张满篇的勾勾挂挂像是突厥文字,反正也不认得他便递给旁边的文官道:“叫人翻译出来再给我看”

    “是”官员应了一声又说,“突厥国确实有个暾欲谷部落,是可汗阿史那氏的亲戚”

    薛崇训点点头看了一眼那几个汉子,便说:“这几个人说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叫下去先安顿,等我看明白信上说个什么事儿再找他们”

    等到懂突厥文字的官吏把信译出来递到薛崇训跟前,他才看了个明白大概说的就是突厥有个部落不满默啜的统治想要弃暗投明并且愿意帮助唐军作为内应大败突厥军队……看到后面,薛崇训忽然发现了李适之的名字,立刻放慢了阅读度

    原来亓特勒知道李适之的来历,是遭到“妒贤嫉能”者迫害,才逃到突厥去的,亓特勒便认定李适之也是薛崇训的仇人,所以专门提及,欲让李适之落到薛崇训的手里生不如死这番计较倒是让亓特勒多少有了点智慧

    薛崇训看罢恍然心道:殷辞在三城没有抓到李适之,原来是逃到突厥去了,还混得风生水起……这家伙确实有些能耐薛崇训对这封信的真实性又多信了几分,不然突厥人怎么知道李适之的事儿那么清楚?

    既然写信的亓特勒是阿史那氏的亲戚,那么军中的突厥公主阿史那卓应该认识,不如找来确认一下,至少能判断亓特勒这个人是否存在薛崇训想罢便命人去传阿史那卓过来见面

    阿史那卓一听到亓特勒的名字居然在唐军营中说起,神色便有些异样,随即答道:“确是有这个人,他是左贤王暾欲谷的孙子”

    薛崇训点点头,观察了一下阿史那卓的神情,随口问道,“这个人莫不就是你的情郎?”

    阿史那卓急忙摇头:“不是怎么可能他是我的情郎?”

    “哦……”薛崇训又问,“那你的情郎叫什么名字?”

    阿史那卓红着脸,她当然也知道李适之的来历,暾欲谷带李适之到王城时就说清楚了的她自是不愿意出卖李适之,告诉薛崇训李适之的所在,便沉默不语好在薛崇训也没追根问底,见她不说也就作罢,好像并不是很关心

    这是她想到自己遇见的两个唐朝男人相互是仇敌,心下不由得感到有些异样;同时李适之和亓特勒也相互看不惯,男人之间好像总是在闹别扭不过薛崇训和跟前的吐谷浑汗王关系看起来倒不错,听说他们常常在一起下棋有说有笑

    或许是她这段时间身在唐军营中的缘故,心里琢磨得最多的人不再是李适之,反而变成薛崇训了想到这里,阿史那卓又看了一眼薛崇训,见他已低头不语好像也在想着什么事薛崇训比英俊和李适之差远了,而且给阿史那卓的印象有点沉默寡言,正因如此才让她有点琢磨不透,越是好奇

    薛崇训忽然抬头问道:“亓特勒既是你们家的亲戚,为何要背叛默啜,两个部落之间的关系不好?”

    阿史那卓如实答道:“亓特勒的祖父暾欲谷是阙特勒‘设’的岳父,阙特勒是我的哥哥,便是前可汗骨笃禄之子默啜可汗夺了汗王,一直都猜忌阙特勒以及他身边的人,所以暾欲谷部落与默啜可汗是亲戚却并不算亲近”

    “你原来不是默啜可汗的亲女”薛崇训道

    阿史那卓点点头:“他是我的叔父,收我做养女”

    薛崇训弄明白这个宣称要投奔的人的关系,便不再问阿史那卓什么话,他又屏退了一些不相干的官员,与几个心腹幕僚将领商议这件事

    张九龄等人拿着那张图研究了一阵,弄明白画的是突厥军兵力部署的位置,但不辨真伪大伙都不敢断定暾欲谷部落是不是真心投靠,很可能是诱饵奸计,不得不防;但如果真能在突厥军中得到内应,无疑对于不熟地形环境的唐军极大有利

    薛崇训动心道:“亓特勒在信中说让咱们夜里进攻标明的位置,杀入突厥中军俘虏默啜和罪臣李适之,他在营中作为内应……真如所说,我们在突厥猝不及防时进攻其中枢,一旦得手就有全军获胜的机会……”

    王昌龄道:“兵不厌诈就怕是计,咱们杀进去中了埋伏反而吃亏”

    薛崇训想了想说道:“是有这个风险,不过咱们完全可以试一试,将大军列在突厥阵前,冲一股人马进去瞧瞧,随机应变”

    ……过得几日,唐军已到五加河岸,距离黑沙城已不远了几个阵营相互呼应沿着河岸水源慢慢行进,军队连绵数十里简直是人山人海不出所料默啜可汗的主力仍然在黑沙城附近活动,看来在这个地方的一场决战难以避免

    此时默啜也不敢放弃黑沙城避开唐军兵锋,放弃这里意味着放弃整个漠南草原的控制权,形势当前不想处于弱方只能争锋相对

    两军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游骑活动频繁,经常发生小规模的冲突,薛崇训中军也没机会靠近突厥大军那边摸清其具体兵力部署,唯一可用的资料就是亓特勒送来的那张潦草的图纸,还不知真假能确定的是突厥军的大致活动范围,在这样的军情信息下要进击决战并无不可,但想偷营却信息不足大战的风声越来越紧,黑沙城附近早已不见牧民,只有军队活动,那些藏在突厥牧民中的细作奸细也无法为唐军提供军情

    张五郎及殷辞琢磨了那张图之后到中军大帐进言:“按照图纸标明的位置,突厥中军前方布有兵营几个人马数万,如若我军要突然袭其中军大营,非得有一股骑兵深入敌军势力范围不可万一是计,前军必被围攻覆灭;可能糟的是突厥人预知我主力动向,反袭我后方大营烧了辎重粮草,我军如何久持?请薛郎三思”

    薛崇训点点头道:“你们说得很有道理,但突厥军布兵前重后轻,要是让东面的明光军从其后方袭营如何?”

    两个武将面面相觑,又道:“那冒险的便是明光军一军”

    薛崇训沉吟片刻道:“关系国家盛衰的大战不能全靠赌,也不能让杜暹部因为咱们的战略错误去送死;但战机隐露,也不能因过于谨慎而错失了战胜的机会你们下去想一个方案出来,既要有所防备,又不能坐失良机,想想是否有完全之策”

    到得下午薛崇训又下达了一个军令,命令各军在五加河沿岸扎营防御停止行军这地方有水源,就算河水被截流也可以挖井,河岸肯定能挖出地下水来;同时大军的辎重粮草充足所以薛崇训中军认为可以在这里驻扎不用着急

    全军修整了两日,张九龄等人制定出作战计划递到了薛崇训跟前让他过目计划在河岸构建工事开战之前将粮草吞于其中,在周围布兵严防,预防突厥袭后军辎重;再以主力夜出靠近突厥军范围,但并不袭其中军大营,而是分兵对图纸上标明的军营进行试探进攻,探明虚实;同时杜暹部向西移动,如果探明突厥各营都在预计的位置,那便没有足够的兵力部署伏兵合围,可下令杜暹部立刻奔袭预计的突厥中军寻战机破敌要是这一切都顺利的话,突厥中军被袭,势必造成指挥混乱,西面唐军主力再进攻进行决战,胜算极大

    这份计划是好几个心腹文武商量出来的,对很多可能存在的漏洞都有考虑,相对比较周全薛崇训琢磨了一阵便爽快地提起笔在上面画押签名存档,决定实施

    事不宜迟,唐朝中军一面开始修筑工事,一面派人去向杜暹传令去了军令自然用密文书写,对作战计划知情的人非常少,重视信息战的思路在这个时代薛崇训显然在境界上越了世人

    杜暹接到作战计划后,并未急着西进暴露目的,早先仍在原地按兵不动,同时关注着契丹人的动向就怕万一契丹人从东面出动,明光军的处境就尴尬了唐使几度密遣到契丹,除了劝说契丹人投靠,也充当监视他们动向的间谍,如果契丹要动员大军必然有些迹象

    契丹首领名叫李失火,唐太宗时期的契丹首领率诸部请内属,唐廷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以其首领窟哥为都督,封无极县男,赐姓李氏初时唐廷武力强大,其子孙皆以姓李为荣,这一脉的姓氏便传了下来

    从唐太宗时期到现在六十余年间,契丹几度反叛归附,最近一次反叛后被唐军联合突厥、奚的兵力击败,其地盘大多落入突厥汗国之手,契丹因此也对突厥汗国俯首称臣但他们对突厥人来说显然不是很靠得住的人,根本不是一个种族当然他们也对唐朝没有太多的归宿感,不过在周边强国存在的情况下总是要与其中一个和解方能生存

    唐使来“招安”,李失火及其臣僚表面上客气对待,背过身便没什么好话

    臣僚们议论道,“汉人从来就没看得起过我们,将我们视作蛮夷禽兽,那些投到河北求生的契丹人如何?还不是给人为奴为婢的待遇”“我们契丹人的性命就不是条命?凭啥要为唐朝卖命?”

    “也不能光说他们的不是,李唐还好,李家公主也嫁了几个过来,契丹人在唐境也有做官的”“不过薛崇训当政就别指望了,听说唐朝要嫁个公主去吐蕃,他真就给半道抢了回来”“对,薛氏没什么好指望的”

    李失火抬手平息众人的议论,说道:“薛氏不是什么好鸟,突厥人也差不多,每年都掠夺咱们的牛羊,这要到什么时候?这次两边咬起来,咱们该高兴才对”

    “兔死狐悲,咱们得防着薛氏对付完突厥,不给咱们好脸色”

    李失火冷笑道:“上回要不是咱们被三面围攻,能摆在唐人手里?他们想拿咱们动刀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再说那默啜去年派兵袭华清宫得罪了太平公主一家子,才遭来大敌,和咱们契丹人有什么关系?薛氏要是疯了到处动兵,那也没什么好怕的”

    众人觉得首领说得有道理,也附和道,“眼下这情势突厥人要吃不完兜着走,好汉难敌人多,突厥周围的部落都反了,都城还被唐军被洗劫一遍,咱们再跟着突厥人一条道走到黑确非明智之举”“但要为汉人卖命,实在值不得”

    李失火笑道:“汉人也没打算靠咱们,多次派人来的目的我想无非就是让咱们别帮突厥人,只要袖手旁观就可以了这事儿别急,上次咱们不是吞了乌罗护的地盘吗,正好让汉人承认此事等到大战结果成定局之时,咱们再派兵做做样子,占一些突厥人的牧场,然后向唐朝称臣讨个什么官位”

    众臣哈哈大笑:“对,汉人就爱这个面子”

    李失火正色道:“咱们不好面子,谁愿意叫别人主子?但有那本钱么?”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可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可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