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辛亥风雨 81条件
目录:理想年代| 作者:光景| 类别:历史军事
上海。礼查饭店,顶层的孔雀大厅。
身材颀长,体态轻盈,一头柔润浓密的淡金长发,美的倾国倾城的罗迦蓝无形之中成为这个酒会的焦点。
罗迦蓝此时正在与酒会的主人82138213英国代办聊天,他们都站在一幅色彩鲜艳的维多利亚女王肖像下面,画中人物神态有英国人的典雅,但是眉宇之间透露出血脉中德意志人的刚毅。
在人声鼎沸、说着几国语言的宾客当中想法挤过去好好一饱眼福的人很多。不少人在心里想,她一定是个印度人,她的身段比较苗条,因此比普遍丰满的欧洲女人更加诱人。
罗迦蓝穿过烟雾腾腾的会客室,走进一间镶嵌护墙板的书房,她在一架铜架地球仪边停了步,细细品着一杯酒。
“你好。”说着一口纽约腔的绅士主动搭讪。
“你好。”
罗迦蓝仰望着纽约男的热情的眼睛清澈而天真,纯纯的还像个聪明的少女,把纽约男电得半身不遂。
“鄙人是美国公使馆一等秘书伍滋·斯鲁特。”
“哦,”罗迦蓝并没有如何吃惊,美丽的蓝宝石办的眼睛俏皮的眨眨,“我知道耶。”
“啊!”纽约男伍滋反倒大吃一惊,想来想去也想不起来他们什么时候见过面,他可是刚刚从美国本土调派过来的,在中国根本不认识什么人,不禁问道:“咱们见过面吗?”
“因为你一直盯着我看,我向人家打听你是什么人。”她用柔和悦耳的嗓音说,一口略带印度殖民地腔的英国口音。
“请别见怪。”伍滋潇洒的把肩膀耸耸,“你看上去特别像我爱上的一个姑娘,她结婚了。很美满,所以说来我也未免太痴情了,不过好歹这就是我盯着你看的原因。”
如果李想在这里,隔夜饭都会土出来,就纽约男这点技巧,放在一百年后,一辈子也不可能约炮成功。
“真的吗?”罗迦蓝不可思议的惊呼一声,她不是一百年后非主流女,就这样轻易的相信了,而且感动了,“这回我已经深深了解你啦,尽管你连我的名字还不知道呢。我叫罗迦蓝。”
她伸出一只纤细的手握了一下,手轻柔如无骨,更带点少女气息。伍滋注意到,她手上没戴戒指。
“我朋友说你太偏向中国人的革命,还没去日本上任就调任来中国了。”
伍滋听了这句话很恼火,他才来上海,上海滩的上层社会就到处都这么传说了,这是公使馆里哪个人在散播的?
“但愿我真能名符其实地为这些人做出牺牲,不过中国革命已经在公使团的调解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伍滋把眉毛一挑,“我的调任只是例行公事,跟我的意志没有多少关系。我只想,能找到个地方有好酒好菜,晚上有灯有火,不打枪不打pao,我就高兴了。”
罗迦蓝对他伸出食指点点搠搠,像个小学教师似的。“别这样!别为这事感到惭愧。难道你不明白这件事使你在外交界多出名?”她伸出一只苍白的手转着吱吱嘎嘎响的地球仪。“这世界古老文明的遗迹够多的吧!可就是没有一个地方的文明能够像中国一样传承五千年之久。五千年以来,这个世界上多少个文明灿烂一时,却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唯一这个文明延续至今。这个民族只是在沉睡而已,可是他终究会醒过来的。”
伍滋哪里想得到自己能碰上一个志同道合的人,而且还是这么一个漂亮的女子。这个姑娘穿着漂漂亮亮的时髦衣服,态度充满自信,同别的男人在一起谈笑自若,难道会是一个中国通吗?
“你对中国很了解?”
“我小时候就离开印度了。我是个孤儿,哈同是我的养父,我们一直生活在中国,但是我们是英国公民。我对中国算是有些了解吧。”罗迦蓝把头往后一仰,声调也变了。“武昌举义,当时人们都把李想当笑柄,可爸爸并不觉得好笑。如今,你们与李想的货币战争,我一点也不看好。好了,我有点口渴,去喝点饮料。”
说完,罗迦蓝挥挥手,像圆舞曲一样轻松愉快地走出书房。
罗迦蓝回来的时候带来一个老头子,她的养父,上海滩鼎鼎大名的地产大王。
“你认为李想会决心在兰州坚持打到底吗?”哈同问,他身材胖墩墩的,一头浓密的花白头发,很大的鹰钩鼻。他坐在松软的真皮沙发上,一张疲惫得要命的脸耷拉在胸前。
伍滋听到这个直截了当的问题,不由又感到惶恐不安。
书房的方格板壁上挂着两幅中国字画,在小天窗透进来的道道光线下发亮。
罗迦蓝隔着低矮茶几对哈同莞尔一笑:“爸爸,你别想从一个外交家嘴里掏出一句干脆的话来。”
这时候,一个教士打扮的红脸神父进来,他正端着盘子畅怀大吃大喝,教士身后又进来一个皮包骨的瘦高个儿英国老头,鼻子上长着个难看的疣子,只是端着一杯白兰地进来。之后又陆陆续续进来一些人,共有十人,除了罗迦蓝父女之外,伍滋一个也不认识。罗迦蓝养父的头发早秃,戴着室内戴的黑便帽,哈同是个犹太人,虽然和他夫人罗迦陵改信佛教,不过并没有改掉犹太人的某些习惯。可能是改变了宗教信仰,他虽然是上海手屈一指的豪富,但在上海的犹太财团影响力也不是很大。
罗迦蓝的母亲罗迦陵碰了碰哈同的手,她的纤指上戴着两只大钻戒,闪耀着红光和青光,看似不经意的说道:“可你是刚从华盛顿来的,务必请你给我们讲讲华盛顿对中国事物的态度吧。”
“说起来,我十二月份离开的时候情况最糟糕。十二月七日,日外相内田康哉通知驻日美大使卜莱安,有说:对敌行为如仍继续,日政府认为有考虑干涉必要。”
伍滋说得顺口,就不知不觉地独个儿说开了。他谈到了当清廷起用袁世凯时,日政府向英美建议共同干涉,由列强担保建立一名义上清廷政权。十二月十八日,驻美日代办致美国务卿文,有曰:中国情形益坏,清廷权力已等于零。而革命党亦派别分歧,并无真正领袖,如任其继续发展,不但影响商务,恐其暴发类拳乱之排外举动。加以本年洪水为灾,饥民溃兵,交相为乱,为此情况之下,革党绝对无力维持占领区域,中国今日正当选择帝制或共和之歧路。依日政府意见,采用共和制度,实极困难。即使实行,亦难信中国人能运用之。另一方面则清廷无能,已无可讳言。则其恢复威权,统治国家一如旧制,实际已不可能。因此适应中国现状之最善方法,应建立一名义上清廷政权之中国统治。一方面尊重中国人民权利,一方限制清廷独裁权利。并消除共和空想,制定宪法,由皇帝矢誓遵守。如此日政府以为应劝告双方,定立条件,一方使清廷接受上提原则,并认以此为维持政权之善策;一则使革党了解建设共和不合实际,且得危及中国生存及人民自身福利,必须维持现在朝廷,并尊重人民地位,交由主要列强保障。此为日本主张国际共管中国之建议,英美两国不予采纳。
“美国一直对中国主张领土保全,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自从1909年有诺克斯满铁中立,提议英、美、法、俄、德、日六国借款,收买南满及中东铁路,由国际委员管理,而政治权利则完全属之中国。虽遭日、俄两国联合反对而失败,美国乃又合英、法、德三国组织四国银行团,共同投资。才得以打破日、俄两国独占之局。”伍滋说,听的人都哄堂大笑,脸露得瑟。“近日,德国闻日本将单独行动出兵满洲,实行武力干涉中国内政。渠以在华利益与美相同,因促美国发出宣言,声明“尊重中国主权,保全领土,开放门户,利益均沾”等语。德先以公文询美国对东亚时局之态度,美国答文于二月八日在华盛顿柏林同时发表,文道:自中国革命发动以来,敝国政府每遇机与列强交换意见,尤其是法、英、意、日、俄及贵政府商讨何法保护共同利益,无不主张一致行动,又于各国报纸上得悉列强互换意见。因此敝政府明了对中国时局,彼此共同协作,不独无单独行动以及干涉中国内政之举,而且与平日和约尊重中国主权保全领土之言相符。现在中国方面,清皇室及革命党皆保护外人生命财产,既不因外力干涉而然,则将来亦无必须出以干涉,倘若将来竟违一切期望,不得已而必干涉,则敝国政府深信先由列强协商然后共同行动。坚定保持其政策,庶一切误会,自行扫除此外敝国政府尝觉中国贷款,不易轻予,实为严守中立之当然结论。除非对于借款确可保证于战争双方以外之正当事项方可。又觉现在时机,宜特别适应借款政府所抱原则,凡对其国民向华投资,有与自国政府所遵列强协调政策不合者,当加以阻止。”
伍滋左右看看,看到一个个聚精会神的听着,他继续说道:“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日本照会美国政府曰:列强将被请承认中国新政府,继续外人现所享有之权利利益及特权乃主要之点此种特权系本条约产生,惟亦有法律成例或习惯者。因之,列强承认新政府时,须得到承认一切权利利益及特权之保证。同时应向新政府取得借用外债之预约。因此日本政府提议,列强采取共同行动主义,以上述为承认任何新政府之条件,如此必能获得满意之担保,较其他办法为优也。日本此种提议,英法俄等均表赞同,惟美国不以为然。也许你们过几天就可以看到美国卒率先承认中华民国。”
英国老头惊诧道:“美国已经准备承认中华民国?”
“是的。只等袁世凯正是宣誓就职,美国立刻就会承认。”伍滋点点头,“不过目前南北之间还在为定都的问题搞不清楚,虽然南北在贵国朱而典公使调解之下签定停战协议,可是南北之间的战争一直没有停过,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因为定都问题又再次打起来。特别是在西北,最后一支忠于大清国的军队虽然稍微失利,他们却依然盘踞着兰州。不过李想的西征看起来将近尾声了,就不知道袁世凯会怎么办。”他忍不住感叹一声,“看到中国人的干劲、革命的精神和人多势众倒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哈同萎靡不振地点点头,说道:“对,对,不过袁世凯如果从西面攻打潼关,李想怎能继续打下去呢?”
“爸爸,你不会忘了李想创造的奇迹吧?他可是一个一直在创造奇迹的男人。”
“我可一直都没有敢小看他,我说的只是四国银行团和上海的犹太财团的想法。”
“你们也太看得起李想了,”英国老头喝道。“就算是拿破仑,也会遇到铁滑卢的。”
哈同悲哀地说道:“我担心的是,如果李想在中国辛亥年拿下兰州,而袁世凯和孙中山还在为定都问题扯不清的话,你可不能排除袁世凯和李想单独媾和的可能性啊。”
英国老头说道:“袁世凯确实经常这样干,他是十足的现实主义者。”
罗迦蓝的母亲说道:“那么一来,西征公债一飞冲霄。”
神父本来在穷凶极恶地对付半只鸭子,忽然住了手,一对小眼睛朝伍滋瞟了一眼:“那么,他们会被反剪羊毛吗?”
“我们如果不能准确知道李想会对兰州发起总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下兰州,所以大概很糟糕吧。”
“听说已经有人在偷偷买进西征公债。”英国老头问。
四座都向他投来严峻的眼光。
“这类事情是很难核实的。”哈同吞吞吐吐地说道:“万一是陷阱呢?西征公债现在是废纸一张,谁敢往里跳,还怕套不多。我也知道,可是武昌方面当然不肯谈。”
接着大家陷入长时间的沉默,谈话也就到此为止,然后男女宾客分别走到各自的休息室去喝咖啡。
身材颀长,体态轻盈,一头柔润浓密的淡金长发,美的倾国倾城的罗迦蓝无形之中成为这个酒会的焦点。
罗迦蓝此时正在与酒会的主人82138213英国代办聊天,他们都站在一幅色彩鲜艳的维多利亚女王肖像下面,画中人物神态有英国人的典雅,但是眉宇之间透露出血脉中德意志人的刚毅。
在人声鼎沸、说着几国语言的宾客当中想法挤过去好好一饱眼福的人很多。不少人在心里想,她一定是个印度人,她的身段比较苗条,因此比普遍丰满的欧洲女人更加诱人。
罗迦蓝穿过烟雾腾腾的会客室,走进一间镶嵌护墙板的书房,她在一架铜架地球仪边停了步,细细品着一杯酒。
“你好。”说着一口纽约腔的绅士主动搭讪。
“你好。”
罗迦蓝仰望着纽约男的热情的眼睛清澈而天真,纯纯的还像个聪明的少女,把纽约男电得半身不遂。
“鄙人是美国公使馆一等秘书伍滋·斯鲁特。”
“哦,”罗迦蓝并没有如何吃惊,美丽的蓝宝石办的眼睛俏皮的眨眨,“我知道耶。”
“啊!”纽约男伍滋反倒大吃一惊,想来想去也想不起来他们什么时候见过面,他可是刚刚从美国本土调派过来的,在中国根本不认识什么人,不禁问道:“咱们见过面吗?”
“因为你一直盯着我看,我向人家打听你是什么人。”她用柔和悦耳的嗓音说,一口略带印度殖民地腔的英国口音。
“请别见怪。”伍滋潇洒的把肩膀耸耸,“你看上去特别像我爱上的一个姑娘,她结婚了。很美满,所以说来我也未免太痴情了,不过好歹这就是我盯着你看的原因。”
如果李想在这里,隔夜饭都会土出来,就纽约男这点技巧,放在一百年后,一辈子也不可能约炮成功。
“真的吗?”罗迦蓝不可思议的惊呼一声,她不是一百年后非主流女,就这样轻易的相信了,而且感动了,“这回我已经深深了解你啦,尽管你连我的名字还不知道呢。我叫罗迦蓝。”
她伸出一只纤细的手握了一下,手轻柔如无骨,更带点少女气息。伍滋注意到,她手上没戴戒指。
“我朋友说你太偏向中国人的革命,还没去日本上任就调任来中国了。”
伍滋听了这句话很恼火,他才来上海,上海滩的上层社会就到处都这么传说了,这是公使馆里哪个人在散播的?
“但愿我真能名符其实地为这些人做出牺牲,不过中国革命已经在公使团的调解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伍滋把眉毛一挑,“我的调任只是例行公事,跟我的意志没有多少关系。我只想,能找到个地方有好酒好菜,晚上有灯有火,不打枪不打pao,我就高兴了。”
罗迦蓝对他伸出食指点点搠搠,像个小学教师似的。“别这样!别为这事感到惭愧。难道你不明白这件事使你在外交界多出名?”她伸出一只苍白的手转着吱吱嘎嘎响的地球仪。“这世界古老文明的遗迹够多的吧!可就是没有一个地方的文明能够像中国一样传承五千年之久。五千年以来,这个世界上多少个文明灿烂一时,却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唯一这个文明延续至今。这个民族只是在沉睡而已,可是他终究会醒过来的。”
伍滋哪里想得到自己能碰上一个志同道合的人,而且还是这么一个漂亮的女子。这个姑娘穿着漂漂亮亮的时髦衣服,态度充满自信,同别的男人在一起谈笑自若,难道会是一个中国通吗?
“你对中国很了解?”
“我小时候就离开印度了。我是个孤儿,哈同是我的养父,我们一直生活在中国,但是我们是英国公民。我对中国算是有些了解吧。”罗迦蓝把头往后一仰,声调也变了。“武昌举义,当时人们都把李想当笑柄,可爸爸并不觉得好笑。如今,你们与李想的货币战争,我一点也不看好。好了,我有点口渴,去喝点饮料。”
说完,罗迦蓝挥挥手,像圆舞曲一样轻松愉快地走出书房。
罗迦蓝回来的时候带来一个老头子,她的养父,上海滩鼎鼎大名的地产大王。
“你认为李想会决心在兰州坚持打到底吗?”哈同问,他身材胖墩墩的,一头浓密的花白头发,很大的鹰钩鼻。他坐在松软的真皮沙发上,一张疲惫得要命的脸耷拉在胸前。
伍滋听到这个直截了当的问题,不由又感到惶恐不安。
书房的方格板壁上挂着两幅中国字画,在小天窗透进来的道道光线下发亮。
罗迦蓝隔着低矮茶几对哈同莞尔一笑:“爸爸,你别想从一个外交家嘴里掏出一句干脆的话来。”
这时候,一个教士打扮的红脸神父进来,他正端着盘子畅怀大吃大喝,教士身后又进来一个皮包骨的瘦高个儿英国老头,鼻子上长着个难看的疣子,只是端着一杯白兰地进来。之后又陆陆续续进来一些人,共有十人,除了罗迦蓝父女之外,伍滋一个也不认识。罗迦蓝养父的头发早秃,戴着室内戴的黑便帽,哈同是个犹太人,虽然和他夫人罗迦陵改信佛教,不过并没有改掉犹太人的某些习惯。可能是改变了宗教信仰,他虽然是上海手屈一指的豪富,但在上海的犹太财团影响力也不是很大。
罗迦蓝的母亲罗迦陵碰了碰哈同的手,她的纤指上戴着两只大钻戒,闪耀着红光和青光,看似不经意的说道:“可你是刚从华盛顿来的,务必请你给我们讲讲华盛顿对中国事物的态度吧。”
“说起来,我十二月份离开的时候情况最糟糕。十二月七日,日外相内田康哉通知驻日美大使卜莱安,有说:对敌行为如仍继续,日政府认为有考虑干涉必要。”
伍滋说得顺口,就不知不觉地独个儿说开了。他谈到了当清廷起用袁世凯时,日政府向英美建议共同干涉,由列强担保建立一名义上清廷政权。十二月十八日,驻美日代办致美国务卿文,有曰:中国情形益坏,清廷权力已等于零。而革命党亦派别分歧,并无真正领袖,如任其继续发展,不但影响商务,恐其暴发类拳乱之排外举动。加以本年洪水为灾,饥民溃兵,交相为乱,为此情况之下,革党绝对无力维持占领区域,中国今日正当选择帝制或共和之歧路。依日政府意见,采用共和制度,实极困难。即使实行,亦难信中国人能运用之。另一方面则清廷无能,已无可讳言。则其恢复威权,统治国家一如旧制,实际已不可能。因此适应中国现状之最善方法,应建立一名义上清廷政权之中国统治。一方面尊重中国人民权利,一方限制清廷独裁权利。并消除共和空想,制定宪法,由皇帝矢誓遵守。如此日政府以为应劝告双方,定立条件,一方使清廷接受上提原则,并认以此为维持政权之善策;一则使革党了解建设共和不合实际,且得危及中国生存及人民自身福利,必须维持现在朝廷,并尊重人民地位,交由主要列强保障。此为日本主张国际共管中国之建议,英美两国不予采纳。
“美国一直对中国主张领土保全,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自从1909年有诺克斯满铁中立,提议英、美、法、俄、德、日六国借款,收买南满及中东铁路,由国际委员管理,而政治权利则完全属之中国。虽遭日、俄两国联合反对而失败,美国乃又合英、法、德三国组织四国银行团,共同投资。才得以打破日、俄两国独占之局。”伍滋说,听的人都哄堂大笑,脸露得瑟。“近日,德国闻日本将单独行动出兵满洲,实行武力干涉中国内政。渠以在华利益与美相同,因促美国发出宣言,声明“尊重中国主权,保全领土,开放门户,利益均沾”等语。德先以公文询美国对东亚时局之态度,美国答文于二月八日在华盛顿柏林同时发表,文道:自中国革命发动以来,敝国政府每遇机与列强交换意见,尤其是法、英、意、日、俄及贵政府商讨何法保护共同利益,无不主张一致行动,又于各国报纸上得悉列强互换意见。因此敝政府明了对中国时局,彼此共同协作,不独无单独行动以及干涉中国内政之举,而且与平日和约尊重中国主权保全领土之言相符。现在中国方面,清皇室及革命党皆保护外人生命财产,既不因外力干涉而然,则将来亦无必须出以干涉,倘若将来竟违一切期望,不得已而必干涉,则敝国政府深信先由列强协商然后共同行动。坚定保持其政策,庶一切误会,自行扫除此外敝国政府尝觉中国贷款,不易轻予,实为严守中立之当然结论。除非对于借款确可保证于战争双方以外之正当事项方可。又觉现在时机,宜特别适应借款政府所抱原则,凡对其国民向华投资,有与自国政府所遵列强协调政策不合者,当加以阻止。”
伍滋左右看看,看到一个个聚精会神的听着,他继续说道:“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日本照会美国政府曰:列强将被请承认中国新政府,继续外人现所享有之权利利益及特权乃主要之点此种特权系本条约产生,惟亦有法律成例或习惯者。因之,列强承认新政府时,须得到承认一切权利利益及特权之保证。同时应向新政府取得借用外债之预约。因此日本政府提议,列强采取共同行动主义,以上述为承认任何新政府之条件,如此必能获得满意之担保,较其他办法为优也。日本此种提议,英法俄等均表赞同,惟美国不以为然。也许你们过几天就可以看到美国卒率先承认中华民国。”
英国老头惊诧道:“美国已经准备承认中华民国?”
“是的。只等袁世凯正是宣誓就职,美国立刻就会承认。”伍滋点点头,“不过目前南北之间还在为定都的问题搞不清楚,虽然南北在贵国朱而典公使调解之下签定停战协议,可是南北之间的战争一直没有停过,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因为定都问题又再次打起来。特别是在西北,最后一支忠于大清国的军队虽然稍微失利,他们却依然盘踞着兰州。不过李想的西征看起来将近尾声了,就不知道袁世凯会怎么办。”他忍不住感叹一声,“看到中国人的干劲、革命的精神和人多势众倒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哈同萎靡不振地点点头,说道:“对,对,不过袁世凯如果从西面攻打潼关,李想怎能继续打下去呢?”
“爸爸,你不会忘了李想创造的奇迹吧?他可是一个一直在创造奇迹的男人。”
“我可一直都没有敢小看他,我说的只是四国银行团和上海的犹太财团的想法。”
“你们也太看得起李想了,”英国老头喝道。“就算是拿破仑,也会遇到铁滑卢的。”
哈同悲哀地说道:“我担心的是,如果李想在中国辛亥年拿下兰州,而袁世凯和孙中山还在为定都问题扯不清的话,你可不能排除袁世凯和李想单独媾和的可能性啊。”
英国老头说道:“袁世凯确实经常这样干,他是十足的现实主义者。”
罗迦蓝的母亲说道:“那么一来,西征公债一飞冲霄。”
神父本来在穷凶极恶地对付半只鸭子,忽然住了手,一对小眼睛朝伍滋瞟了一眼:“那么,他们会被反剪羊毛吗?”
“我们如果不能准确知道李想会对兰州发起总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下兰州,所以大概很糟糕吧。”
“听说已经有人在偷偷买进西征公债。”英国老头问。
四座都向他投来严峻的眼光。
“这类事情是很难核实的。”哈同吞吞吐吐地说道:“万一是陷阱呢?西征公债现在是废纸一张,谁敢往里跳,还怕套不多。我也知道,可是武昌方面当然不肯谈。”
接着大家陷入长时间的沉默,谈话也就到此为止,然后男女宾客分别走到各自的休息室去喝咖啡。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理想年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理想年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