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言和
目录:迷兵| 作者:天外天fps| 类别:都市言情
范雎来到秦宫内殿后,秦昭襄王已经等候很久了,见他来到就屏退了左右道:“范相国,寡人候你多时了,快这厢坐下。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范雎急忙见礼后坐到了一边,昭王面色带红,似乎有些气急,“君上,是关于上党复叛之事嘛?”范雎知道秦王的个性,出言直点要害。
“正是,白起没有围住邯郸,上党反倒又起了纷乱,这些天大臣们议论纷纷,上言说他兴兵误国,寡人为了他举用了全国之力,可他十万大军却攻不下小小一个武安,还不断上书增兵催粮,如今国库已空,国人倦战,他要寡人为了他再赌一次嘛?可你看!赵未灭,乱先起!这让寡人如何处之?”秦昭王把军报扔在了地上。
“臣以为用人必予信,大王既拜武安君为大将军,就该听凭决断军务,不以群臣而偏听。”范雎拱手上言。
“怎么?你居然为他说话!寡人还不够信任他嘛?这几日从未听你说起军务,原来你也站在白起一边?”秦王有些吃惊,口气也变得严厉。
“微臣不敢!臣下是以秦国为念,如今四方诸侯都盯着大秦,倘若将帅失和,君疑臣节则国运危矣,臣已有了建言正待上表大王。”范雎低下头急忙为自己辩解。
“嗯,你也想学蔺相如,来一出将相和?好,说说你的建议。”秦昭襄王的语气略有缓和道。
范雎起身来到秦王案前半跪,拿出一副地图展开了,那上面用红笔圈了几处,“大王请看,如果我军拔除这些城邑,中原可定否?”
秦王细细看了图上记号的位置后,笑道:“这些都是赵国的紧要所在,通着齐、燕、楚、魏各国的咽喉,不少还在邯郸之东,赵国想割地求和?他们会交出这些城池嘛?”
“会!赵王已经派使者来见过臣下,愿意割让这六城求君上许和!当时武安君进军正急,臣不想让君上分心,大将军起疑,故而没有上呈。”
“当真?这不会是赵人的缓兵之计吧,以这六城为饵诱我退兵,即使拿下邯郸,这些城邑也未必一时可握,何况今日进军受阻。”秦昭王不太相信赵人求和的态度。
“君上所言甚是,但臣以为,这不单是赵人的缓兵之计,也是我军的缓兵之计!”范雎的话引起了秦王的兴趣,看着秦昭王认真的表情,他继续说:“而今我军久战已疲,士多归心,纵然破赵,国力亦将大损,反被魏、楚所乘,不如借机言和,赵国献土,三晋离心,楚国定做壁上观。而我休养生息,待来年麦熟,士卒整肃之际,若赵割地,则攻魏,若赵背言,则正好取之!”
“嗯,相国思虑不错,只是而今赵国君臣还会同意此举嘛?”秦王担心上党之乱引起变故。
“君上放心,此事定成!难道大王忘了我们还有那个人嘛?其实韩国复叛倒是好事一桩啊。”范雎显得把握十足。
秦王也露出了笑容说:“是啊,相国不提,寡人倒差点忘了,不过上党之事何好之有?”
“哈哈,君上难道不想问韩王再要一块地嘛?”范雎笑着解释说,他的意思很明显,上党原本是韩王献给秦国的,冯亭擅自降赵才有了长平之役,韩国也曾资助秦军粮草,秦将矛头对准赵国后反倒没有借口向韩王再提要求。一旦秦赵言和,以现有的力量对付韩国那是绰绰有余,刚好借着上党之乱的由头,再从韩王身上捞一把实惠。
“原来如此啊,寡人真是急糊涂了,看来这议和有百利而无一害呀!来人,快宣赵使楼缓觐见!”秦昭王大声喊道,他高亢的话音随着内侍的传语在大殿内久久回响不息。
公元前260年11月,秦国终于响应了赵国求和的请求,许韩国割垣雍(今河南原阳西南)、赵割六城以休战,同时提出赵王需要入咸阳朝见秦昭襄王示诚,这样的条件虽然苛刻,但赵国君臣依然答应了,秦国曾诱杀义渠王,骗擒楚怀王,战国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赵人的周旋下,秦国同意先行撤兵,割地入秦之事暂缓,长平之后的和平局面暂时来临了。
赵孝成王在蔺相如等人的建议下,积极开展全国性的恢复自救,动员百姓从事生产劳动和扩充军备。李信等因守卫武安有功,封为国尉,郭新华受李信和粱洵的举荐被任命为新的武安郡守,粱洵升任内史(注1),仍任职原地。
武安城因为未受大的战乱侵袭,同时与秦人激战多在外围等原因保存较好,很多逃离的百姓都回归了原处,下辖乡,里,邑等处因收容难民人口日渐兴旺。
由于各地战乱侵害,赵王允许地方官颁布临时的惠民政策,免除部分赋税,采取奖励耕种等方法,郭新华知道秦赵仍将一战,因此当很多赵人沉醉在战争结束的美梦中时,他却在积极开展扩兵养民。首先他免除了百姓当年除上交库粮外的其余税役,并从府库中拿出种子和资金给予难民生产支持,很多各地来的赵人,听说武安如此惠政纷纷留在了这里。
原本对于各国商户征收的税钱也变成了实物,就是以买卖的物资作为缴纳的钱财,如此周边各国积压难售的货物纷纷来到这里倾销,因为即使卖不出去,也只需用货品抵消,而因战乱萧条短缺的市场快速消化了各地的生产剩余,凋敝的经济也逐渐复苏了。
武安的百姓自然是欢天喜地,但那些回归的贵族和大户们却笑不出来了,他们原先的宅邸都被拆毁的七零八落,田地因为缺乏耕种的佃户也荒芜了,官府允许开新田,同时低税赋,百姓们自然不愿替别人种田了。
不光如此,郭郡守还将“一刀会”的人留下了,这些人本就是富户们最忌讳痛恨的,他们抗税不说,还挑动奴隶和农户闹事、暴动,抢夺主人的家财,这样的对头留在城里,使贵族们寝食难安。
郭新华让全体士兵和同仇军也积极参加到垦荒种地中去,那些川军战士多是农家子弟,这事农和搞训练总比打打杀杀有积极性,平日里郭新华常到田间走访,他在这里所采取的,其实就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一个原则: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一方针对于当时还没有完全走入封建社会的诸侯国而言那是大大超前了。
百姓们从没有奢望过得到这样的对待,其政策积极性的一面大大体现了出来,可看到那些被称为“野人”的下民时,郭新华依旧有担忧,虽然取得了武安守卫战的胜利,但他们脸上却很少有笑容,因为他们的地位依旧是奴隶,这些人是而今城邑里主要的青壮劳力,可他们却被排斥在国人的圈子以外,如何将他们培育成一支可以信赖的力量呢?
虽然赵王允许田亩政策的改变,但奴隶作为贵族的私产,在当时是万难变更的,李信也多次警告郭新华,千万别打他们的主意,不然将受到士大夫们的群起而攻之。
麻烦终究还是来了,城内富户以廉和为首的百十家人一同聚集到了郡府门口,他们邀粱洵请命要面见郡守大人,郭新华自然知道他们的份量,便在府内会见了贵族、富户的代表。
“郭大人,听说过去你不是赵国人,这来了武安之后,你的作为让我们大开眼界啊!”廉和作为首脑当先发难。
郭新华让人倒上了茶水后说:“廉先生所言不虚,在下是冥国人,因不满秦人暴虐入赵共襄抗秦的,蒙大王错爱,假我以郡守一职,不知先生有何见教?”
廉和当即道:“即知君上恩宠,大人应该勤政守民才是,怎能如现在这般篡改法度。”
郭新华笑着回答:“大王准许各郡县自立民法,这些想必诸位都知道。”
“知道,我们当然知道,我们还知道郭大人让乱民拆毁了我们的宅邸,还让我们的佃户去开垦新地。”一位中年人气吁吁地插话,这人是富户韩星,他的发言引来众人一片应诺。
“噢,是嘛?本郡抗敌之时怎么没有看到阁下呢?”郭新华的责问使韩星脸色发白,他接着说:“假如韩先生在的话,就知道那些砖木都被运上城头守御了,如果秦人入城,只怕那些残屋都未必是先生的。”
“这事就算了,可你允许农户开新田,我们原本的百亩良田无人耕种,难道白白看它荒芜了嘛?”又有人揪住了另一个话柄。
“众位都知道国运艰难,大王要百姓鼓励农耕,那些都是诸位的私田,本郡不能擅处,因此只好其它广开田亩了。不过今日郭某也正想和大家议一议此事。”郭新华的话引来了富户们的一片交头接耳。
注1:战国时职掌国家租税、钱谷与财政收支的官职。
范雎急忙见礼后坐到了一边,昭王面色带红,似乎有些气急,“君上,是关于上党复叛之事嘛?”范雎知道秦王的个性,出言直点要害。
“正是,白起没有围住邯郸,上党反倒又起了纷乱,这些天大臣们议论纷纷,上言说他兴兵误国,寡人为了他举用了全国之力,可他十万大军却攻不下小小一个武安,还不断上书增兵催粮,如今国库已空,国人倦战,他要寡人为了他再赌一次嘛?可你看!赵未灭,乱先起!这让寡人如何处之?”秦昭王把军报扔在了地上。
“臣以为用人必予信,大王既拜武安君为大将军,就该听凭决断军务,不以群臣而偏听。”范雎拱手上言。
“怎么?你居然为他说话!寡人还不够信任他嘛?这几日从未听你说起军务,原来你也站在白起一边?”秦王有些吃惊,口气也变得严厉。
“微臣不敢!臣下是以秦国为念,如今四方诸侯都盯着大秦,倘若将帅失和,君疑臣节则国运危矣,臣已有了建言正待上表大王。”范雎低下头急忙为自己辩解。
“嗯,你也想学蔺相如,来一出将相和?好,说说你的建议。”秦昭襄王的语气略有缓和道。
范雎起身来到秦王案前半跪,拿出一副地图展开了,那上面用红笔圈了几处,“大王请看,如果我军拔除这些城邑,中原可定否?”
秦王细细看了图上记号的位置后,笑道:“这些都是赵国的紧要所在,通着齐、燕、楚、魏各国的咽喉,不少还在邯郸之东,赵国想割地求和?他们会交出这些城池嘛?”
“会!赵王已经派使者来见过臣下,愿意割让这六城求君上许和!当时武安君进军正急,臣不想让君上分心,大将军起疑,故而没有上呈。”
“当真?这不会是赵人的缓兵之计吧,以这六城为饵诱我退兵,即使拿下邯郸,这些城邑也未必一时可握,何况今日进军受阻。”秦昭王不太相信赵人求和的态度。
“君上所言甚是,但臣以为,这不单是赵人的缓兵之计,也是我军的缓兵之计!”范雎的话引起了秦王的兴趣,看着秦昭王认真的表情,他继续说:“而今我军久战已疲,士多归心,纵然破赵,国力亦将大损,反被魏、楚所乘,不如借机言和,赵国献土,三晋离心,楚国定做壁上观。而我休养生息,待来年麦熟,士卒整肃之际,若赵割地,则攻魏,若赵背言,则正好取之!”
“嗯,相国思虑不错,只是而今赵国君臣还会同意此举嘛?”秦王担心上党之乱引起变故。
“君上放心,此事定成!难道大王忘了我们还有那个人嘛?其实韩国复叛倒是好事一桩啊。”范雎显得把握十足。
秦王也露出了笑容说:“是啊,相国不提,寡人倒差点忘了,不过上党之事何好之有?”
“哈哈,君上难道不想问韩王再要一块地嘛?”范雎笑着解释说,他的意思很明显,上党原本是韩王献给秦国的,冯亭擅自降赵才有了长平之役,韩国也曾资助秦军粮草,秦将矛头对准赵国后反倒没有借口向韩王再提要求。一旦秦赵言和,以现有的力量对付韩国那是绰绰有余,刚好借着上党之乱的由头,再从韩王身上捞一把实惠。
“原来如此啊,寡人真是急糊涂了,看来这议和有百利而无一害呀!来人,快宣赵使楼缓觐见!”秦昭王大声喊道,他高亢的话音随着内侍的传语在大殿内久久回响不息。
公元前260年11月,秦国终于响应了赵国求和的请求,许韩国割垣雍(今河南原阳西南)、赵割六城以休战,同时提出赵王需要入咸阳朝见秦昭襄王示诚,这样的条件虽然苛刻,但赵国君臣依然答应了,秦国曾诱杀义渠王,骗擒楚怀王,战国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赵人的周旋下,秦国同意先行撤兵,割地入秦之事暂缓,长平之后的和平局面暂时来临了。
赵孝成王在蔺相如等人的建议下,积极开展全国性的恢复自救,动员百姓从事生产劳动和扩充军备。李信等因守卫武安有功,封为国尉,郭新华受李信和粱洵的举荐被任命为新的武安郡守,粱洵升任内史(注1),仍任职原地。
武安城因为未受大的战乱侵袭,同时与秦人激战多在外围等原因保存较好,很多逃离的百姓都回归了原处,下辖乡,里,邑等处因收容难民人口日渐兴旺。
由于各地战乱侵害,赵王允许地方官颁布临时的惠民政策,免除部分赋税,采取奖励耕种等方法,郭新华知道秦赵仍将一战,因此当很多赵人沉醉在战争结束的美梦中时,他却在积极开展扩兵养民。首先他免除了百姓当年除上交库粮外的其余税役,并从府库中拿出种子和资金给予难民生产支持,很多各地来的赵人,听说武安如此惠政纷纷留在了这里。
原本对于各国商户征收的税钱也变成了实物,就是以买卖的物资作为缴纳的钱财,如此周边各国积压难售的货物纷纷来到这里倾销,因为即使卖不出去,也只需用货品抵消,而因战乱萧条短缺的市场快速消化了各地的生产剩余,凋敝的经济也逐渐复苏了。
武安的百姓自然是欢天喜地,但那些回归的贵族和大户们却笑不出来了,他们原先的宅邸都被拆毁的七零八落,田地因为缺乏耕种的佃户也荒芜了,官府允许开新田,同时低税赋,百姓们自然不愿替别人种田了。
不光如此,郭郡守还将“一刀会”的人留下了,这些人本就是富户们最忌讳痛恨的,他们抗税不说,还挑动奴隶和农户闹事、暴动,抢夺主人的家财,这样的对头留在城里,使贵族们寝食难安。
郭新华让全体士兵和同仇军也积极参加到垦荒种地中去,那些川军战士多是农家子弟,这事农和搞训练总比打打杀杀有积极性,平日里郭新华常到田间走访,他在这里所采取的,其实就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一个原则: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一方针对于当时还没有完全走入封建社会的诸侯国而言那是大大超前了。
百姓们从没有奢望过得到这样的对待,其政策积极性的一面大大体现了出来,可看到那些被称为“野人”的下民时,郭新华依旧有担忧,虽然取得了武安守卫战的胜利,但他们脸上却很少有笑容,因为他们的地位依旧是奴隶,这些人是而今城邑里主要的青壮劳力,可他们却被排斥在国人的圈子以外,如何将他们培育成一支可以信赖的力量呢?
虽然赵王允许田亩政策的改变,但奴隶作为贵族的私产,在当时是万难变更的,李信也多次警告郭新华,千万别打他们的主意,不然将受到士大夫们的群起而攻之。
麻烦终究还是来了,城内富户以廉和为首的百十家人一同聚集到了郡府门口,他们邀粱洵请命要面见郡守大人,郭新华自然知道他们的份量,便在府内会见了贵族、富户的代表。
“郭大人,听说过去你不是赵国人,这来了武安之后,你的作为让我们大开眼界啊!”廉和作为首脑当先发难。
郭新华让人倒上了茶水后说:“廉先生所言不虚,在下是冥国人,因不满秦人暴虐入赵共襄抗秦的,蒙大王错爱,假我以郡守一职,不知先生有何见教?”
廉和当即道:“即知君上恩宠,大人应该勤政守民才是,怎能如现在这般篡改法度。”
郭新华笑着回答:“大王准许各郡县自立民法,这些想必诸位都知道。”
“知道,我们当然知道,我们还知道郭大人让乱民拆毁了我们的宅邸,还让我们的佃户去开垦新地。”一位中年人气吁吁地插话,这人是富户韩星,他的发言引来众人一片应诺。
“噢,是嘛?本郡抗敌之时怎么没有看到阁下呢?”郭新华的责问使韩星脸色发白,他接着说:“假如韩先生在的话,就知道那些砖木都被运上城头守御了,如果秦人入城,只怕那些残屋都未必是先生的。”
“这事就算了,可你允许农户开新田,我们原本的百亩良田无人耕种,难道白白看它荒芜了嘛?”又有人揪住了另一个话柄。
“众位都知道国运艰难,大王要百姓鼓励农耕,那些都是诸位的私田,本郡不能擅处,因此只好其它广开田亩了。不过今日郭某也正想和大家议一议此事。”郭新华的话引来了富户们的一片交头接耳。
注1:战国时职掌国家租税、钱谷与财政收支的官职。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迷兵》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迷兵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