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104章 曾家人(二)借住
目录:明朝生活面面观| 作者:一文钱员外| 类别:历史军事
周夫人知曾婶并不识字,但也是个懂礼的人,见她说这番话,不明其原由。只今日她既然在大年下午求晚,想来有要事,便一笑道:“曾家嫂嫂怎的如此多礼起来了?我这也是承蒙照顾。既为邻,相互照应,理属当然。”见她似有还有话未说来,便问道:“我见曾家嫂嫂最近事忙,可是还有其他事?”
曾婶行了个大礼,方道:“我知夫人是好的,向来关照我们家。这……这……实在有些说不出口……”
她一副难以启齿状,让周夫人也纳闷她有何相求,便又问了一次,方才听得她低声道:“实在是我这厚颜了。后院本来说好了是全赁与夫人一家。只是谁也不曾料得这大雪让我家大嫂……他们如今来我家,只是人太多了,前院实在住不下了,便想……”顿了一顿,见周夫人脸色尚好,并未曾生气,便接着道,“我也知夫人一家本来能瞧上我家后院爽快地付了钱钞,我必不能反悔。只是眼下实在为难……这回,厚着一张老脸来,便是……求夫人能否挤出一两间房来,让我家打个地铺……要是不便,那就……或者赁资方面,我退还一些与夫人……”
她这番话,拖的时间实在很长方才说完,一说完,头也低了,想来是十分惭愧。只是大嫂昨夜到今天都在找事,搞得一家过年都极不高兴,如今真是拉下一张老脸来求周夫人了。
陈嫂是有准备但是没想到这事儿昨天曾家大嫂便是打定主意了,心里更是对曾家大嫂厌恶得很.
周夫人原以为是这大年底下,曾家还要借肉借钱过年之类,没想到是说房子的事。小户人家,每遇吉庆,碍于屋子狡小,打地铺仍无法安置之余,总是左邻右舍借住,这完全说得开来。只是眼下这大年节的,自家住得本来就是紧张,曾婶好不容易开这个口中,也实难一口回绝。便道:“这个……眼下还真是……我且同家里人合计一下,这腾房的事,确实太突然了。家里人也多,只怕要腾出一两间来,也不是一时的事。年夜饭前我让阿兰给回话,如何?”
曾嫂十分惭愧地抱了春联出去,陈嫂见她一个人拿不下,又让栓子同豆子帮她一起送到前院去。才转身进房,便听夫人在同小姐道:“这事,你同你陈妈合计。”
小姐却是语气不软不硬地道:“不说有契签的便是赁了他们后院的正房同厢房嘛。这算什么事嘛,大过年的,谁个有空来给腾房?再说,眼下本来就房紧,哪里有空房腾给她?”
陈嫂知这是小姐真的动气了,这事确实是有些过份。正如小姐说,大过年谁个有功夫来折腾这些?想着这可能是曾家大嫂的主意,便也皱紧了眉。
周夫人语重心长地道:“箐儿……曾家嫂子只怕也是为难至极才求上门,要不大过节的,她那样的人又何必来说这等事?便是看她的面子上,她都说出来,总得腾出一两间,借于她们住几晚便是了。”她这边劝着女儿,又示意陈嫂快安慰小姐。
文箐赌气,可是马上又想到周夫人生病中,可千万不能让她再为此事增添烦恼了。苦着一张脸道:“母亲既然发话了,那听母亲的便是了。只是我左右想来,咱们十来口人,也不过七八间房,哪里又不紧张了?”
陈嫂心想:“就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这要是腾出来,曾这要是借住下来不还了,岂不是自家难受了?”只是这番话,却不好说出来,对于小姐来说,只怕更是火上添油。
没想到文箐发了一会儿愁,却想到今日曾家大嫂的德性,直接问陈嫂道:“陈妈,下午曾家长房后来还说哪些事了?曾家怎的昨天来客不提这事,今日大过年的反而说这事了?我总是觉得这事太急了。”
陈嫂还未来得及回复,便听周夫人道:“行了。昨日人家想来睡了一晚上,住不下,这才今日不好意思把这事说出来。借宿一事,也是常事。”
她这话一说,文箐想着自己似乎不通情理了,怕周夫人说自己凉薄,只得同陈嫂合计道:“陈妈,我想来想去,咱们把靠腾院新建的那间同厅里那间腾出来,只是那些布匹啊,箱笼啊,还得找个房一起放了才是。且不说往哪里放的问题,只是这搬来搬去的功夫,这半下午的时间只怕还不够呢。这年夜饭又得耽搁了。”
陈嫂也在想腾哪间,小姐既然也同意了,于是出主意道:“眼下咱们八间房,确是紧张。要不把姨娘旁边的那间房归整一下,只是可能放不下啊。”
文箐也明白原来三间房的东西,想往一间里放,怎么堆也堆不下啊。
现在的后院是三个正房——周夫人由陈嫂侍候着一间房,平素周夫人在内,陈嫂突在外间;而文箐同阿素的那一间房,虽都宿内间卧室,但外间基本算是文箐同阿素的书房;再有姨娘带了文简同阿静一间。厢房三间,除了靠外的一间作为厅用外,其他两间便是陈管事同李诚带了孩子各一间,毕竟人家夫妻之间还要过夫妻生活,只是因为守孝,加上住房紧张,这个也没了,本来就是不人道了。新建的两间房,都一间用做库房,一间是孩子们的书房,平日里文箐同栓子他们一起学习的地方。另外一厢的是柴房加厨房,还有一小间也算是杂物间,堆满了木柴木炭一大堆。
文箐同陈嫂合计来合计去,最后文箐一拍板:“算了,便这样。陈妈,您和母亲仍然一间。姨娘如今也好些了,便让她同我还有阿素一起。我弟便让陈伯或者李诚大哥带了黑漆儿栓子哥和豆子他们搬到姨娘现在那间。幸好那边炕大,不会冻着他们。平时拉个屏风便也可做厅。若是不便,再把姨娘旁边的那个小房间,陈伯他们都好住了。这样,留下两间房,一间仍做库房,另一间肯定有半间还得做库房,另外半间放张床之类的。”
陈嫂一看小姐边说,边在纸上便画了出来,看来都设想周全了,这样确实是住得很挤了。“小姐这般安排倒了是妥当。想来曾家既在这过年,春节只怕亦会在这里过了。乡下的房子既然塌了,想来便是重修,得三五个月也有可能。那个小隔间,不如到春节后开个小门,便同现在姨娘的房里通了。如此也宽敞些。”说完,便看向夫人,征询她的意见。
周夫人欣慰地点点头,道:“如此安排,也算妥当了。便是一些其他物事,再有搁不下的,便放我房里,我这边空着也空着。”
陈嫂仍然有些犹豫,心里想着这样的话,是不是男女住得太近了,要是有闲话可是如何?可是这话又不能说出来,毕竟谁也没心思在这个上头计较。
她要是说出来,文箐只怕心里发会笑,毕竟现代几室几厅,租房的话,男女都是隔一个门罢了,不过当然在古代这话是说不得的。
陈嫂因为对曾家大嫂不满,心里便不怎么情愿地同曾婶说了这回事。
曾婶那边没想到周家还是如此宽厚,居然能腾出两间房来,千感谢万感谢,一再道过意不去。回头,便让自家儿子同陈管事一起忙着搬运。
文箐虽然也明白周夫人是“与人为善,与已为善”,但对于这突发而至的事,虽不是耿耿于怀,却是几分不痛快。等到后来明白是曾家大嫂在作祟以后,对此人再无好感。
文简那边却听到可以同豆子他们一起睡了,觉得热闹,可以在大炕上嬉闹,半点儿没有不高兴的,大叫着“快搬快搬”。姨娘这边搬时,心情又不一样,一种每况日下飘零他乡的感觉漫上心头,对于儿子的兴奋情绪,却是万分不舍,一再同阿静说让李诚注意别让文简着凉,夜里需得多起来注意被褥小心才是。
周夫人沉沉叹口气,只怨自己这病容易过人,要不然自家房里也可能会热闹些。倒是想到一家人虽然住得拥挤,却是说话不用再几个屋串来串去,尤其是女儿如今真的同姨娘一起朝夕相处了,心里最后的一些挂念此时突然便松懈下来。她这些心思,却半点儿也不说,只闭着眼,听外头曾家儿媳同阿静他们人来人往搬着家什的动静,便觉有些东西似要离自己越来越远去。
当然,这也算是周家,曾家过年前的插曲,只是这个插曲实在影响情绪,以致于大人们都想着这是他人屋檐下,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因此文箐不得不拿十二分的力气,绞尽脑汁费力地在周家过年宴上营造气氛,方才使得众人兴致高一点儿,度过了流落在异乡的一个不痛快年。
只是,远亲不如近邻。可是近邻过“近”,则也不见得是好事。文箐让李诚左挑右选才赁了曾家后院,房子毕竟不是自家的。现代房客同房东都经常你来我往为个价钱左右商量,便是古代却顾及更多,以前未当过租客的文箐,后来总结,自己在曾家后院的生活,体会却不是一二点,如周夫人所想,从这里学到更多。()
曾婶行了个大礼,方道:“我知夫人是好的,向来关照我们家。这……这……实在有些说不出口……”
她一副难以启齿状,让周夫人也纳闷她有何相求,便又问了一次,方才听得她低声道:“实在是我这厚颜了。后院本来说好了是全赁与夫人一家。只是谁也不曾料得这大雪让我家大嫂……他们如今来我家,只是人太多了,前院实在住不下了,便想……”顿了一顿,见周夫人脸色尚好,并未曾生气,便接着道,“我也知夫人一家本来能瞧上我家后院爽快地付了钱钞,我必不能反悔。只是眼下实在为难……这回,厚着一张老脸来,便是……求夫人能否挤出一两间房来,让我家打个地铺……要是不便,那就……或者赁资方面,我退还一些与夫人……”
她这番话,拖的时间实在很长方才说完,一说完,头也低了,想来是十分惭愧。只是大嫂昨夜到今天都在找事,搞得一家过年都极不高兴,如今真是拉下一张老脸来求周夫人了。
陈嫂是有准备但是没想到这事儿昨天曾家大嫂便是打定主意了,心里更是对曾家大嫂厌恶得很.
周夫人原以为是这大年底下,曾家还要借肉借钱过年之类,没想到是说房子的事。小户人家,每遇吉庆,碍于屋子狡小,打地铺仍无法安置之余,总是左邻右舍借住,这完全说得开来。只是眼下这大年节的,自家住得本来就是紧张,曾婶好不容易开这个口中,也实难一口回绝。便道:“这个……眼下还真是……我且同家里人合计一下,这腾房的事,确实太突然了。家里人也多,只怕要腾出一两间来,也不是一时的事。年夜饭前我让阿兰给回话,如何?”
曾嫂十分惭愧地抱了春联出去,陈嫂见她一个人拿不下,又让栓子同豆子帮她一起送到前院去。才转身进房,便听夫人在同小姐道:“这事,你同你陈妈合计。”
小姐却是语气不软不硬地道:“不说有契签的便是赁了他们后院的正房同厢房嘛。这算什么事嘛,大过年的,谁个有空来给腾房?再说,眼下本来就房紧,哪里有空房腾给她?”
陈嫂知这是小姐真的动气了,这事确实是有些过份。正如小姐说,大过年谁个有功夫来折腾这些?想着这可能是曾家大嫂的主意,便也皱紧了眉。
周夫人语重心长地道:“箐儿……曾家嫂子只怕也是为难至极才求上门,要不大过节的,她那样的人又何必来说这等事?便是看她的面子上,她都说出来,总得腾出一两间,借于她们住几晚便是了。”她这边劝着女儿,又示意陈嫂快安慰小姐。
文箐赌气,可是马上又想到周夫人生病中,可千万不能让她再为此事增添烦恼了。苦着一张脸道:“母亲既然发话了,那听母亲的便是了。只是我左右想来,咱们十来口人,也不过七八间房,哪里又不紧张了?”
陈嫂心想:“就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这要是腾出来,曾这要是借住下来不还了,岂不是自家难受了?”只是这番话,却不好说出来,对于小姐来说,只怕更是火上添油。
没想到文箐发了一会儿愁,却想到今日曾家大嫂的德性,直接问陈嫂道:“陈妈,下午曾家长房后来还说哪些事了?曾家怎的昨天来客不提这事,今日大过年的反而说这事了?我总是觉得这事太急了。”
陈嫂还未来得及回复,便听周夫人道:“行了。昨日人家想来睡了一晚上,住不下,这才今日不好意思把这事说出来。借宿一事,也是常事。”
她这话一说,文箐想着自己似乎不通情理了,怕周夫人说自己凉薄,只得同陈嫂合计道:“陈妈,我想来想去,咱们把靠腾院新建的那间同厅里那间腾出来,只是那些布匹啊,箱笼啊,还得找个房一起放了才是。且不说往哪里放的问题,只是这搬来搬去的功夫,这半下午的时间只怕还不够呢。这年夜饭又得耽搁了。”
陈嫂也在想腾哪间,小姐既然也同意了,于是出主意道:“眼下咱们八间房,确是紧张。要不把姨娘旁边的那间房归整一下,只是可能放不下啊。”
文箐也明白原来三间房的东西,想往一间里放,怎么堆也堆不下啊。
现在的后院是三个正房——周夫人由陈嫂侍候着一间房,平素周夫人在内,陈嫂突在外间;而文箐同阿素的那一间房,虽都宿内间卧室,但外间基本算是文箐同阿素的书房;再有姨娘带了文简同阿静一间。厢房三间,除了靠外的一间作为厅用外,其他两间便是陈管事同李诚带了孩子各一间,毕竟人家夫妻之间还要过夫妻生活,只是因为守孝,加上住房紧张,这个也没了,本来就是不人道了。新建的两间房,都一间用做库房,一间是孩子们的书房,平日里文箐同栓子他们一起学习的地方。另外一厢的是柴房加厨房,还有一小间也算是杂物间,堆满了木柴木炭一大堆。
文箐同陈嫂合计来合计去,最后文箐一拍板:“算了,便这样。陈妈,您和母亲仍然一间。姨娘如今也好些了,便让她同我还有阿素一起。我弟便让陈伯或者李诚大哥带了黑漆儿栓子哥和豆子他们搬到姨娘现在那间。幸好那边炕大,不会冻着他们。平时拉个屏风便也可做厅。若是不便,再把姨娘旁边的那个小房间,陈伯他们都好住了。这样,留下两间房,一间仍做库房,另一间肯定有半间还得做库房,另外半间放张床之类的。”
陈嫂一看小姐边说,边在纸上便画了出来,看来都设想周全了,这样确实是住得很挤了。“小姐这般安排倒了是妥当。想来曾家既在这过年,春节只怕亦会在这里过了。乡下的房子既然塌了,想来便是重修,得三五个月也有可能。那个小隔间,不如到春节后开个小门,便同现在姨娘的房里通了。如此也宽敞些。”说完,便看向夫人,征询她的意见。
周夫人欣慰地点点头,道:“如此安排,也算妥当了。便是一些其他物事,再有搁不下的,便放我房里,我这边空着也空着。”
陈嫂仍然有些犹豫,心里想着这样的话,是不是男女住得太近了,要是有闲话可是如何?可是这话又不能说出来,毕竟谁也没心思在这个上头计较。
她要是说出来,文箐只怕心里发会笑,毕竟现代几室几厅,租房的话,男女都是隔一个门罢了,不过当然在古代这话是说不得的。
陈嫂因为对曾家大嫂不满,心里便不怎么情愿地同曾婶说了这回事。
曾婶那边没想到周家还是如此宽厚,居然能腾出两间房来,千感谢万感谢,一再道过意不去。回头,便让自家儿子同陈管事一起忙着搬运。
文箐虽然也明白周夫人是“与人为善,与已为善”,但对于这突发而至的事,虽不是耿耿于怀,却是几分不痛快。等到后来明白是曾家大嫂在作祟以后,对此人再无好感。
文简那边却听到可以同豆子他们一起睡了,觉得热闹,可以在大炕上嬉闹,半点儿没有不高兴的,大叫着“快搬快搬”。姨娘这边搬时,心情又不一样,一种每况日下飘零他乡的感觉漫上心头,对于儿子的兴奋情绪,却是万分不舍,一再同阿静说让李诚注意别让文简着凉,夜里需得多起来注意被褥小心才是。
周夫人沉沉叹口气,只怨自己这病容易过人,要不然自家房里也可能会热闹些。倒是想到一家人虽然住得拥挤,却是说话不用再几个屋串来串去,尤其是女儿如今真的同姨娘一起朝夕相处了,心里最后的一些挂念此时突然便松懈下来。她这些心思,却半点儿也不说,只闭着眼,听外头曾家儿媳同阿静他们人来人往搬着家什的动静,便觉有些东西似要离自己越来越远去。
当然,这也算是周家,曾家过年前的插曲,只是这个插曲实在影响情绪,以致于大人们都想着这是他人屋檐下,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因此文箐不得不拿十二分的力气,绞尽脑汁费力地在周家过年宴上营造气氛,方才使得众人兴致高一点儿,度过了流落在异乡的一个不痛快年。
只是,远亲不如近邻。可是近邻过“近”,则也不见得是好事。文箐让李诚左挑右选才赁了曾家后院,房子毕竟不是自家的。现代房客同房东都经常你来我往为个价钱左右商量,便是古代却顾及更多,以前未当过租客的文箐,后来总结,自己在曾家后院的生活,体会却不是一二点,如周夫人所想,从这里学到更多。()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朝生活面面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朝生活面面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