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试探

目录:浮生劫 (八阿哥还魂)| 作者:焦糖布丁| 类别:都市言情

    看女生小说去书         客       居    “八哥,好苦。”胤禟苦着脸抱怨着。

    “小九,你又浪费我的好茶……”胤禩更加无奈地看着胤禟吐完了又端起杯子漱口,还故意弄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胤禟吐了嘴里的苦水,又招手让人上了新沏的君山毛尖。

    胤禩笑着看他折腾,慢悠悠道:“这功夫茶,可不就是这个味儿吗?”

    胤禟正要说话,就看见高明一脸惶恐地从外院疾步走来,到了园子门口,说了声:“爷,皇上来了。”

    胤禩一惊,与胤禟对视一眼。胤禟连忙起身去扶胤禩从软榻上起身。

    胤禩刚挣扎着起来,就看见皇帝已经入了内院,嘴里正说道:“老远就闻到香了,老八你倒是背着朕偷喝什么好茶来着。”

    自从那次中风之后,皇帝说话的声音便不似以前那般字字铿锵,很多字音都模模糊糊的。虽然双腿无碍了,但如今皇帝去哪里,都杵着一根龙头拐杖。

    胤禩看见那个不复挺拔的明黄身形近了院门,连忙拉了胤禟跪下迎驾:“恭请皇父圣安!不知皇父驾到,请皇父恕罪。”

    府里的下人家丁也整齐划一得跟着跪倒迎驾。

    皇帝还是第一次来廉郡王府上,四周环视了格局秀巧的院子,微微点了点头。李德全上前解下皇帝的披风,再扶着皇帝往石桌边走去,便有机灵的宫人上前在石凳上铺了软垫。

    皇帝一边叫起,一边自顾自地坐下了,嘴里道:“起来吧。是朕不让他们通传的,没的又是接驾请安一通折腾,怕是没病也要累出病来,老八老九你们也过来坐着。”

    胤禩胤禟叩谢了皇恩,这才起身,回到桌边下手方向坐了。胤禩自然不敢再躺着歪着,也规规矩矩坐在石凳上。

    皇帝看了胤禩的脸色,见他身着素服,气色仍旧灰白,是大病初愈的模样。又见他低眉顺目地坐在一边,难得心里泛起怜惜:“这是你府上,朕是来看看儿子的。别拘着,还是躺下吧。”

    皇帝都坐着,胤禩哪里敢躺?

    胤禩只好错开话题,道:“皇父体恤儿臣是皇父慈恩,做儿子怎敢恃宠而骄。皇父还是别折煞儿臣了。”

    皇帝看了这个儿子一眼,微微叹了气。

    这个儿子就像他额娘一样,从来都是循规蹈矩、宠辱不惊的。早年对他宠爱有加时,他也是规规矩矩;后来因为宗室王爷支持他,才对他多番打压,那时也不见他如何颓唐。算起来,也就是当年他福晋伤人致死那次,见过他失态的模样。哎,自己的孩子里面数来数去,就是老三、老四、眼前这个,与后来居上的十四能入得了他的眼了。

    见胤禩面上都是惴惴不安,皇帝也不勉强,转头看着石桌上的茶具,叹道:“当年太皇太后也喜欢饮茶……这味道,是铁观音吧。”

    胤禩脸上带了濡慕,道:“回皇父的话,正是儿臣从福建带回来的极品铁观音呐。”

    皇帝脸上流露出一丝对往昔的怀念,拿起一个杯子,道:“那时朕还年轻着,喝不来这苦涩的滋味,只吵着要喝奶茶。如今想起来,还是这个滋味耐人寻味。”

    说罢皇帝把杯子放回茶盘上,看了一眼胤禩道:“老八,来来来,重新沏一壶茶,让朕也试试你的手艺,看与老祖宗比之如何。”

    胤禩一愣,一边起身一边笑道:“皇父说笑了,儿臣这半吊子的手艺哪里值得一看?也就混个解渴罢了。儿臣听闻,老祖宗沏茶用的水可是玉泉山顶水,儿臣府里的井水怎能比?”

    不过说是说,胤禩仍是起身净手,让沏茶姑子退下,自己亲手现学现卖了一轮。

    ……

    皇帝小口饮下一杯,面色缓和了不少,道:“不错,比朕原先预料得好。”

    胤禟也喝了一口,正苦着脸想吐出来,听见皇帝的话只得生生地咽了下去。

    胤禩见皇帝神色安适,想他今日大概不是来挑错儿的,于是应景地说了几句显得亲近的话儿,倒是果真惹得皇帝笑了几声。

    茶凉了,皇帝微微晃动着手里的杯子,抬头看着这个儿子,心里觉得有些事情他还得再确认一次,于是开口道:“老八,你当日自请避疾回城,可是怨朕对你冷落?“

    胤禩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是到了他表忠心的时候。不过对于这个忠心该怎么表,是个问题。他认为皇帝如今刚刚失去了一个儿子,只怕想听的就是其余儿子们对他的濡慕之情。

    于是胤禩恰到好处得露出了一个惊讶中略带委屈的神色来,没有诚惶诚恐的跪下,只是低头道:

    “回皇父的话,儿臣当真从未这样想过。其实从儿臣在河南开始就察觉不妥,那里毕竟是水患之后,瘟疫横行。从河南回京之后,儿臣的伤寒便日益重了,这才知道的确是染了时疫。说起来染了时疫自当离京避疾的,全仗是皇父慈恩,让儿臣在京郊养病,但儿臣又岂能恃宠生娇,在畅春园住得心安理得?因此等儿臣觉得好些了,这才让下人准备避让。若是因为儿子让皇父与皇玛嬷身临险境,那儿子真是死一万次也不足以谢罪了。”

    他一开始用了儿臣,后面改用了儿子,又将皇帝的薄情生生拧成了皇帝恩宠。即便是一边的皇帝深知事实并非如此,至少也让他听得顺耳。

    于是皇帝叹了口气,带了些责怪道:“你啊,同你额娘一般,就是心思太重。既然让你养着,就该好好呆在畅春园,这样折腾来去,有个好歹该如何是好?”

    胤禩连忙道:“是儿子莽撞了。”

    皇帝又看向一边坐着的另一个儿子,用微微带了斥责的口吻道:“你也是,就那几日做的事情,合该拖出去打一顿板子好好学学规矩。”

    胤禟自有骄傲惯了,但不是不通情势的人,他自然听出方才自家哥哥那番话里的委曲求全,对着眼前这个皇父更觉得腻味。早年间那为数不多的濡慕之情早已消磨殆尽。

    于是胤禟很是敷衍地道了声:“儿臣知错了。”

    皇帝面色沉凝下来,眉间高高隆起,斥责道:“老九,你的礼仪仁孝之道都学到狗肚子里去啦?”若不是宜妃的确合他心意,又是多年跟随自己的老人儿,他早就狠狠敲打这个不孝子了!

    胤禩忙道:“皇父恕罪,九弟是觉着他好不容易才得了个差事,却叫自己给办砸了差事,正苦闷着呢。这些天,他可没少上儿臣这儿来诉苦,儿臣的铁观音不知被他浪费了多少。”

    胤禟嘀咕了一句:“这茶叶还是我从福建给八哥带来的。这东西也就闻着香,喝起来权当喝药了。”

    皇帝面色缓和了些,但仍是斥责一般的口吻:“镇日里游手好闲,哪里有个阿哥的样子?!若不是你母妃求情,朕早让你去西陲从军去了!你看看你那弟弟,如今你倒是拿什么同十四比?”

    胤禟被胤禩按下的火又被挑起,他脾气虽不如胤俄暴躁,但也决计算不上好,于是当下便硬生生地顶了回去:“儿臣何德何能,拿什么同十四比,只愿不做第二个十三就好。”

    “放肆!”

    “小九!”

    皇帝暴怒大喝,满院子侍候的奴才立时瑟瑟跪下。胤禩也拉着胤禟一道重重得跪倒于地上,俯首叩头:“皇阿玛息怒!皇阿玛息怒!”

    胤禩抬头道:“儿臣们万死!还请皇阿玛千万以龙体为重!”

    皇帝闭上眼睛身形有些不稳,梁九功连忙上前帮着皇帝顺气,又喂皇帝吃下保心的药丸。

    狠狠喘了几口气,皇帝才遏制住晕眩以及随之而来的麻痹感。他睁眼看见跪了一地的奴才,以及两个令他爱很纠结的儿子,良久才疲惫的挥挥手,道:“老九,你明日便去海事衙门做个行走罢,莫要再似从前一般惹是生非。”

    胤禟愣住,有些不敢置信。胤禩心头一喜,看来前番广东的差事办得不算糟,这一关总算是过了。他见胤禟仍呆愣着,忙捅了胤禟一把,两人异口同声又叩首谢恩。

    皇帝像赶苍蝇一般挥挥手。胤禟迟疑地看了一眼胤禩,见胤禩朝他微微颔首,才又磕了一个头,向皇帝道乏。

    等九贝子退下后,皇帝才环顾四围,面上露出一丝和蔼的意味来:“老八,你这园子颇有些意思,不如陪阿玛走一走?”说罢不等胤禩答话,便借着梁九功的手站了起来,提脚朝门廊走去。

    胤禩呆在原处,他不是没听见方才皇帝那句自称。可是那又代表什么意思呢?他还能对此抱有什么想法不成?

    阿玛?他前一世是想也想不到,这一世,可是一丝一毫不敢想。

    一路行来,胤禩向着皇帝指点这府里的各色花木,这个时节院子里也只有几株芍药将谢未谢地开着,门廊的尽头便是一汪莲池,如今嫩芽刚刚冒头,只是半池枯叶残茎还在塘里倒伏着,生机与死气混杂一处,略略显得有些萧瑟破败。

    “怎么也不让人打理打理?”皇帝拢了拢披风,微微皱了眉,他如今大病初愈,最是见不得这样萧索孤寂的场景,更喜欢儿孙绕膝承欢的画面。

    胤禩回道:“儿臣不是读了李义山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独独爱上了那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才命下人们莫要去动那池残荷的。”

    皇帝回头睨了他一眼,眼睛微微眯起,意有所指道:“倒是有些文采,只可惜一个好好的文人,搞什么朋党?这样听起来,倒是有些自作自受了。”

    胤禩面上不露什么,但却在一瞬间忽觉芒刺在背。自己面前的千古一帝纵然身形已然佝偻不稳,但陡然锐利起来的气势仍让人无法忽视。只是这个帝王方才那一句话,是要警告他什么?或者只是单纯的敲打?

    不过只是短短一瞬,那陡然升高的令人不寒而栗的压迫感便远离了,面前的皇帝又回复到了一个寻常阿玛的姿态,对着胤禩道:“你身子也未好利索,还是回暖阁里喝你沏的茶罢。”语气中是从未有过的关切,仿佛之前的利芒不过是一场错觉。

    ……

    回到暖阁内,两人挨着桌子坐了。胤禩又亲手卖弄了一次茶艺,将茶盅递过去的时候,他从善如流地唤了一声:“阿玛。”

    皇帝很是受用这个称呼,眉目更是和蔼些,接过来呷了口茶,才道:“老十四回京了,可有来看看你?”

    胤禩知道重头戏来了,于是打起精神,回道:“十四忙着述职,也想来的,只是儿子彼时病势仍不算大好,怕他来了过了病气,才把他堵了回去的。”

    皇帝看着胤禩不说话,他手里掌握的消息可不是这样。老十四回了京城的确给各个阿哥都送了礼,连十三也没落下,但却未有过过府探病的意图。说得直白些,那小子几乎自从胤禩保举大阿哥之后便有意躲着他。

    皇帝只是笑笑,只转了话题:“朕这里有份折子,你先先看看。”

    胤禩疑惑抬头,一边梁九功已然用漆盘托了蓝皮折子上前。胤禩心中咯噔一声,那时密折,看了老头子今次上门,为的就是这个。

    胤禩恭恭敬敬地接了,双手打开一目十行地看了,越看眉头越是隆起。那折子是西北富宁安密参大将军王在西宁纵兵行凶、□当地妇孺,几乎激起民变。

    皇帝一直细细看着胤禩的神情,见他眉头皱起最后松开,最后目光坚定了起来,便开口道:“你如何看?”

    胤禩知道老爷子这次怕是要对自己下决心了,只是他别无选择,眼下的情形,他可以为胤祯求情圆和,但却不能落井下石,那并不符合他的一贯作为。义正言辞的话,让老三或是胤禛来说更为妥帖。

    于是胤禩回道:“回阿玛的话,十四弟的手段虽说激进些,但依儿臣看来,却是其情可免。西北苦寒,十四弟为了战前激励军士行次非常之举亦是不得已,舍小义而全大利。当年周公平定察哈尔叛乱之时,军情紧迫,也曾纵容兵士烧杀抢掠,听说朝中也是弹劾之声载道,称周公残暴不仁,但今日看来,周公确是大清之祥将,更是为我大清立下汗马功劳。”

    皇帝面色平和,微微颔首,似是认可了胤禩的话。

    事实上,同样的折子皇帝已经让诚亲王与雍亲王都看过,也分别私下考校过。如他所料,老三更多是以仁义之名为论,引经据典抨击胤祯不必要的纵兵行凶。而老四一方面也认为此举不妥,其请虽可勉,然今日不比早年刚入关之时,如今安抚民心尤为重要,为了朝廷威信,也不得不杀一批为首的兵士,以安抚西北民心。

    如今胤禩的回答与他料想的一般,那么他想,他是时候可以下定决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抽出一点空来,爬上来更更,晚点来改错字。

    四爷八爷怎么会这么不小心捏,偶棉写的又不是狗血剧情,筒子们安啦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浮生劫 (八阿哥还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浮生劫 (八阿哥还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