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闹哄哄的贞观元年(一)
目录:驿唐| 作者:萧化雨| 类别:都市言情
突厥撤退政局稳定,李世民在朝在野的威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无论是百官还是百姓提到当今陛下无不佩服的竖起大拇指。借着这个大好时机李世民开始大刀阔斧的整顿朝纲施展抱负。
首先确定贞观为年号,皇帝的年号差不多就代表了皇帝的愿望。贞观二字出自《易经》原文为“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其意是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大地惨遭蹂躏,汉人备受欺凌杀戮,直指隋朝建立,汉人才重新恢复了统治。然而隋朝国祚极短还未来得及拨乱反正便告覆灭,之后中原陷入混战,异族虽然无力重新统治中原但却一直不停袭扰,唐朝初年仍未能解决边患。现在李世民以贞观为年号乃是希望担起统一四海,恢复华夏正统的责任。对于中原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祈愿,必然能激发中原百姓的豪情壮志,共建一个盛世大唐。
其次,封赏功臣。武德年间李渊为了拉拢人心,封了不少爵位,亲王、郡王加在一块有近百个,至于封出去的公侯简直是车载斗量。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受到封赏乃是实至名归无可厚非。不过还有不少人根本没什么功勋,不过仪仗血脉(皇帝的宗室)和姻亲(比如张国丈一家)便封郡王、公侯,这部分人占的比例不小,相应的国家在这方面的开支也不少。李世民这次封赏功臣刻意将宗室和姻亲减等甚至取消。为此有不少宗室、姻亲不忿。
为了压制他们的怨气,李世民特意和李神通演了一出双簧。封赏诏令颁布,李神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他不仅是宗室,也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凭什么封郡王但食邑才五百户比裴寂、长孙无忌、房玄龄、柴绍、尉迟恭这些人少?
李世民对他说你是我的叔叔,为大唐的确立下的不少功劳,封你郡王是应该的。但食邑乃是功劳的体现,朕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也不能将封赏当成私人物品随意赐予。你自己算算功劳比裴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如何?比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这些人如何?况且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这些人的食邑还没你多,他们都没说什么,你又有什么怨言?李神通听了面色羞愧,当场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别人见李神通都被李世民反驳的哑口无言自然也不敢再说。只是心里是否信服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件是收骸骨。自大业末年起中原战乱不已,百姓死伤无数,中原大地遍地骸骨。许多府兵出征之后就再也没有音讯家人异常牵挂。现在时局稳定李世民想让死者安息也让他们的家人能得到父兄的下落,也想趁机重新核定户籍,于是下令收暴尸野外的骸骨。目前大唐所依据的户籍还是以大业年间为准,多年征战户籍早已与实严重不符,给征税及征调劳役造成了极大困难。所以李世民想借收骸骨之际重新核定天下丁口。
李潜得知收骸骨的消息立刻上表,建议将为大唐牺牲的将士之尸骸就进择一景色秀丽之地集中安葬,取其名曰烈士陵园,并树碑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同时建议在皇陵旁择一地设立大唐国家陵园,将贞观元年以前死亡的五品以上且有功于社稷的文武百官集中安葬其中并树碑纪念,以激发将士和文武百官报效国家的忠贞之心。
李世民看了李潜的上表龙颜大悦,立刻下旨按李潜的建议施行,同时还规定日后为大唐立下功勋的文武百官皆可安葬于国家陵园。其中的文武重臣将陪葬于帝陵之侧。国家陵园的总纪念碑由工部设计施工,碑上的题字由太上皇李渊亲笔书写,碑文内容由兵部尚书杜如晦撰写李世民亲笔书写。四品以上文武百官各设较小的石碑,碑文由礼部提供文稿,褚遂良、欧阳询分别书写。为表彰李潜李世民特赐彩缎两百匹,晋明威将军(武散官从四品下)。
第四件是加强军事训练。为了鼓励士卒强化军事训练,李世民经常检阅府兵,对训练出色的府兵给予重赏。而且他还在皇宫内亲自训练禁卫。对此房玄龄、杜如晦力谏,说律令规定皇宫之内任何人不得携带弓箭,陛下不仅让他们携带弓箭还与他们一起训练。若他们哪怕是失手伤了陛下可就麻烦了。对此李世民的回答是,武技要勤练才能纯熟,他们练熟了战斗力自然上去了。所以要让他们刀箭时刻在身有机会就练。他们都是朕的贴身禁卫朕相信他们对朕的忠心。至于失手,朕以前在沙场上亲冒矢石都没安然无恙何况现在只是训练。那些禁卫听到李世民所言感动了流下泪水纷纷表示誓死护卫陛下不负陛下的一片苦心。房玄龄等人见状也不好再劝谏只得任由李世民折腾。
第五件是放宫女出宫。由于连年征战中原人口剧减。这其中有内战的因素也有突厥等异族侵略掠夺的因素。为了要回被突厥人掠去的汉人李世民拒绝了突厥人用来交换钱粮的战马。不过即便突厥人放回连年掠走的汉人,人口增加依然不多。李世民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减少宫内的用度,特别是宫女的数量。李渊当年进入长安时宫内的人数不过数百人,到武德四年也不过三千多人,到武德九年宫内的人数已经达到了近两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宫女。李世民于是让长孙皇后遴选宫女,将那些愿意离开或家中有父老需要照顾的宫女一律赐予财帛着有司送回原籍。这个有司其中就包括驾部。因为宫女遣送必须通过驿站,身为主管驿传事务的驾部郎中,李潜自然的操心费力安排此事。
在操心这些事的同时,李潜还想到了太上皇赐给的云薇。他特意将叮嘱麦紫澜与云薇谈谈。若云薇愿意回家他绝不阻拦。不久麦紫澜告诉他,云薇说她的家人早已不在人世,她一个弱女子孤苦伶仃能去哪里?李潜听了只得作罢。
第六件是修订贞观律。按照李世民的观点律法越简单越好。比如刘邦的约法三章,虽然简单却深受百姓的拥戴。秦朝律法严苛细节过于繁琐以至于百姓茫然无措心生厌恶。武德律(武德初年由裴寂、刘文静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于武德七年施行)虽然比隋律简略了许多,但仍然有许多条文有重复而且也比较繁琐需要重新修订。这件事引起了武德重臣的极力反对。
这也难怪,律法乃是王朝的根本,而且一旦参与修订律法其人必然名垂青史。所以能够参与修订律法乃是朝臣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他们一辈子的追求。武德律是裴寂和刘文静修订的,虽然刘文静后来被李渊抛弃被裴寂落井下石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但在武德初年他的确是朝中唯一能与裴寂相提并论的重臣,后世史册中也留下了刘文静的大名。
另外废弃武德律隐含的意味便是李世民要抛弃武德年间的施政方针,进而抛弃那些武德旧臣。眼看着要被边缘化甚至被新王朝抛弃,以裴寂为代表的武德旧臣怎能甘心?他们以武德律刚刚施行不久而且没有明显的疏漏和错误没有必要费时费力重新修订为由反对修订律法。然而李世民铁了心要抛弃这些处处掣肘的老家伙,以武德律存在重复和条文繁琐的弊端为由坚决要修订贞观律。而且将修订律法的任务交给了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中书令房玄龄和大理寺少卿戴胄。其中长孙无忌负总责,房玄龄、戴胄协助。
李潜与麦紫澜闲聊时曾谈到过李世民的这个安排。麦紫澜以此为例向李潜深入浅出的剖析了一番李世民这样做的用意。麦紫澜首先告诉李潜李世民此举分明是在为提拔长孙无忌做铺垫。其理由是:
修律乃是国家大事应有一个地位较高的官员牵头负责。修律还要考虑到三省六部的职能(尚书省包括六部在内负责执行诏令,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批驳诏令)应将三省的相关部门的头头纳入其中。其中门下省可不必直接参与修律,待制定出律法初稿时交给门下省审核。门下省若有不同意见可直接驳回。
按照朝廷的官职来讲以三公三孤为最尊。只是这些乃是荣誉职衔地位虽然尊崇但并不负责具体事务(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李世民,他在武德年间曾做过司徒,但因他兼了许多职务实权极大)。武德九年裴寂被册拜为司空,因他在朝中有不少亲信所以他说的话还很有分量。裴寂此前修订过武德律且是武德旧臣之首,李世民当然不可能把修订贞观律的殊荣再给他。
除了三公三孤外文武百官以三省的长官为首。其中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因李世民担任过此职,他登基后别人因为忌讳不能再任此职所以就空置了。尚书令的两个助手左右仆射便成了尚书省的正副职。现在的左仆射为萧瑀右仆射为封德彝。这两人皆是武德旧臣,只是萧瑀和封德彝与李世民早在武德年间走的就比较近(至少李世民是这样以为的,因为他是在封德彝死后才知道当时他曾建议李渊杀掉自己),所以李世民对他们并不像对裴寂那般想将他们马上踢出朝堂,但也不会将修订律法的荣誉给他们。而他们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处境不会出来唱反调。
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现由房玄龄担任。他就不用多说了,乃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也是参与修订律法的人选。门下省的长官门下侍中现在是高士廉。他是长孙皇后的舅舅,虽然也是武德旧臣,但与李世民的关系就不必再说了。更何况长孙无忌是他的亲外甥,他怎可能抢外甥飞黄腾达的机会?
除去这四人,剩下的六部尚书中虽然有不少人适合,比如兵部尚书杜如晦、刑部尚书李靖,但他们的资历和与李世民的亲近程度比长孙无忌差了不少。所以李世民安排修律三人组中长孙无忌、房玄龄两人没有什么悬念也没太大的阻力。至于戴胄,嘿嘿,戴胄现任大理寺少卿才是正儿八经的律法专家也是真正出苦力干活。也就是说真正修律的是戴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不过是挂个名。可功劳却得归他们,更准确的说是归负总责的长孙无忌。
“戴少卿会不会对此心有芥蒂?”李潜纳闷地问。将心比心,如果自己出大力辛辛苦苦干活,结果却得不到应得的待遇心里肯定不舒服。
“不会。”麦紫澜笑了笑,“他其实巴不得呢。首先他只是大理寺少卿上面还有正卿,陛下让他参与修律已是对他青睐有加了。其次参与修律乃是名垂青史的绝佳时机戴胄当然乐意。最后他把这件事做好了日后肯定会受到提拔,同时送给了长孙无忌、房玄龄一个人情。这两人自然也会对他投桃报李。”
“原来是这样。”李潜恍然大悟。
麦紫澜品了口茶,“陛下的这六件大事在民间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现在百姓对陛下已是由衷地拥戴,民间的风貌与武德年间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唐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贞观气象。大唐兴盛指日可待。”
李潜笑了笑,暗忖,这简直是一定的。
麦紫澜放下茶盏抬眼望着正在微笑的李潜忽然道:“闲聊完了,该说说正事了。”
“正事?”李潜诧异地望着麦紫澜。
“是啊。过了新年云薇姐姐都十九了,再拖下去就成老姑娘了。小菊小兰两位姐姐的婚事已经办完了,是不是该办云薇姐姐的事了?”
九月末小兰小菊由李潜做媒嫁给了侯小八和孙金柱。侯小八和孙金柱两人虽然不是豪门大户出身,不过现在都当了校尉也算事业有成。小兰小菊都这两桩婚事很满意。
“你和云薇谈过没有?”李潜问道。
麦紫澜点点头,“谈过。她说她没意见。现在就看你这个大忙人什么时候有空了。”
虽然麦紫澜的说的很轻松,但李潜还是从她的口气里听到一丝醋意。于是李潜暗暗打定主意,一切交给麦紫澜来办。若自己表现的太热切了肯定会引起她的不快,“这事还是你决定吧。”
“哼哼,”麦紫澜忍不住揶揄李潜,“眼看着就可以美人在怀了你是不是很想早点办了此事?”
李潜的脸难得红了,“麦子,若说美人在我心里只有你是美人,再说,”李潜说着伸手将麦紫澜搂在怀里,“想搂美人还不简单,你看现在我不就是美人在怀了吗?”
麦紫澜甜蜜地一笑捏捏了李潜的鼻子,“算你还有良心。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武德九年是极不平静的一年。玄武门之变引发的动荡还未完全平息颉利就率二十万大军屯兵渭水之畔直逼长安,幸亏李世民沉着冷静计退突厥,暂时赢得了和平。
由于久经战乱百姓困顿,加上政治上积弊甚重,还要给突厥很多财帛来换取和平,李世民接手的大唐可谓疲弱。为了休养生息李世民开始推行新政。目前来开新政推行的还比较顺利,然而李潜知道贞观元年的大唐处境并非一帆风顺,接连会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他要早做准备。
按照李潜前世的记忆贞观元年首先发生的大事是李建成的余党李艺谋反。李建成活着时结交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手握重兵的没几个。其中一个是庐江王、幽州大都督李瑗。另外一个就是燕郡王李艺。
李瑗已死于武德九年,不过他并非死于玄武门之变而是被奸人利用。每每想到李瑗之死李潜就觉得脊背冰凉,忍不住感叹政治果然无比黑暗无比阴腐
事情是这样的:李建成被斩之后,李世民派遣通事舍人崔敦礼召李瑗入朝。李瑗得知后非常害怕。王君廓(他是秦王的亲信)素来阴险刻薄,想yin*李瑗起兵造反然后再剿灭他以此立功。于是王君廓对瑗说:“京都发生巨变,情况到底是怎样现在还说不准。大王您乃是陛下亲近宗室,受陛下委托坐镇幽州,麾下有精兵数万,怎能听信一个小小的通事舍人说陛下召见您就信以为真回长安?若是有人故意召您回长安想对您不利怎么办?而且我早先就听到赵郡王已被拘押了,太子、齐王若真的被斩了,大王你去了长安还有谁会替您说话呢,您还能活命吗?”
李瑗虽然是幽州大都督不过领兵能力很差,而王君廓是员猛将军事才能出众,李渊就对王君廓很看重,与他结亲将他当成心腹,王君廓以前对他也表现的非常推心置腹。李瑗听了这番话以为王君廓是为他考虑,心生悲切抱着王君廓嚎啕大哭,王君廓为了取信与他也掉了几滴鳄鱼的眼泪。
<hr />
首先确定贞观为年号,皇帝的年号差不多就代表了皇帝的愿望。贞观二字出自《易经》原文为“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其意是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大地惨遭蹂躏,汉人备受欺凌杀戮,直指隋朝建立,汉人才重新恢复了统治。然而隋朝国祚极短还未来得及拨乱反正便告覆灭,之后中原陷入混战,异族虽然无力重新统治中原但却一直不停袭扰,唐朝初年仍未能解决边患。现在李世民以贞观为年号乃是希望担起统一四海,恢复华夏正统的责任。对于中原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祈愿,必然能激发中原百姓的豪情壮志,共建一个盛世大唐。
其次,封赏功臣。武德年间李渊为了拉拢人心,封了不少爵位,亲王、郡王加在一块有近百个,至于封出去的公侯简直是车载斗量。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受到封赏乃是实至名归无可厚非。不过还有不少人根本没什么功勋,不过仪仗血脉(皇帝的宗室)和姻亲(比如张国丈一家)便封郡王、公侯,这部分人占的比例不小,相应的国家在这方面的开支也不少。李世民这次封赏功臣刻意将宗室和姻亲减等甚至取消。为此有不少宗室、姻亲不忿。
为了压制他们的怨气,李世民特意和李神通演了一出双簧。封赏诏令颁布,李神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他不仅是宗室,也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凭什么封郡王但食邑才五百户比裴寂、长孙无忌、房玄龄、柴绍、尉迟恭这些人少?
李世民对他说你是我的叔叔,为大唐的确立下的不少功劳,封你郡王是应该的。但食邑乃是功劳的体现,朕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也不能将封赏当成私人物品随意赐予。你自己算算功劳比裴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如何?比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这些人如何?况且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这些人的食邑还没你多,他们都没说什么,你又有什么怨言?李神通听了面色羞愧,当场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别人见李神通都被李世民反驳的哑口无言自然也不敢再说。只是心里是否信服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件是收骸骨。自大业末年起中原战乱不已,百姓死伤无数,中原大地遍地骸骨。许多府兵出征之后就再也没有音讯家人异常牵挂。现在时局稳定李世民想让死者安息也让他们的家人能得到父兄的下落,也想趁机重新核定户籍,于是下令收暴尸野外的骸骨。目前大唐所依据的户籍还是以大业年间为准,多年征战户籍早已与实严重不符,给征税及征调劳役造成了极大困难。所以李世民想借收骸骨之际重新核定天下丁口。
李潜得知收骸骨的消息立刻上表,建议将为大唐牺牲的将士之尸骸就进择一景色秀丽之地集中安葬,取其名曰烈士陵园,并树碑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同时建议在皇陵旁择一地设立大唐国家陵园,将贞观元年以前死亡的五品以上且有功于社稷的文武百官集中安葬其中并树碑纪念,以激发将士和文武百官报效国家的忠贞之心。
李世民看了李潜的上表龙颜大悦,立刻下旨按李潜的建议施行,同时还规定日后为大唐立下功勋的文武百官皆可安葬于国家陵园。其中的文武重臣将陪葬于帝陵之侧。国家陵园的总纪念碑由工部设计施工,碑上的题字由太上皇李渊亲笔书写,碑文内容由兵部尚书杜如晦撰写李世民亲笔书写。四品以上文武百官各设较小的石碑,碑文由礼部提供文稿,褚遂良、欧阳询分别书写。为表彰李潜李世民特赐彩缎两百匹,晋明威将军(武散官从四品下)。
第四件是加强军事训练。为了鼓励士卒强化军事训练,李世民经常检阅府兵,对训练出色的府兵给予重赏。而且他还在皇宫内亲自训练禁卫。对此房玄龄、杜如晦力谏,说律令规定皇宫之内任何人不得携带弓箭,陛下不仅让他们携带弓箭还与他们一起训练。若他们哪怕是失手伤了陛下可就麻烦了。对此李世民的回答是,武技要勤练才能纯熟,他们练熟了战斗力自然上去了。所以要让他们刀箭时刻在身有机会就练。他们都是朕的贴身禁卫朕相信他们对朕的忠心。至于失手,朕以前在沙场上亲冒矢石都没安然无恙何况现在只是训练。那些禁卫听到李世民所言感动了流下泪水纷纷表示誓死护卫陛下不负陛下的一片苦心。房玄龄等人见状也不好再劝谏只得任由李世民折腾。
第五件是放宫女出宫。由于连年征战中原人口剧减。这其中有内战的因素也有突厥等异族侵略掠夺的因素。为了要回被突厥人掠去的汉人李世民拒绝了突厥人用来交换钱粮的战马。不过即便突厥人放回连年掠走的汉人,人口增加依然不多。李世民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减少宫内的用度,特别是宫女的数量。李渊当年进入长安时宫内的人数不过数百人,到武德四年也不过三千多人,到武德九年宫内的人数已经达到了近两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宫女。李世民于是让长孙皇后遴选宫女,将那些愿意离开或家中有父老需要照顾的宫女一律赐予财帛着有司送回原籍。这个有司其中就包括驾部。因为宫女遣送必须通过驿站,身为主管驿传事务的驾部郎中,李潜自然的操心费力安排此事。
在操心这些事的同时,李潜还想到了太上皇赐给的云薇。他特意将叮嘱麦紫澜与云薇谈谈。若云薇愿意回家他绝不阻拦。不久麦紫澜告诉他,云薇说她的家人早已不在人世,她一个弱女子孤苦伶仃能去哪里?李潜听了只得作罢。
第六件是修订贞观律。按照李世民的观点律法越简单越好。比如刘邦的约法三章,虽然简单却深受百姓的拥戴。秦朝律法严苛细节过于繁琐以至于百姓茫然无措心生厌恶。武德律(武德初年由裴寂、刘文静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于武德七年施行)虽然比隋律简略了许多,但仍然有许多条文有重复而且也比较繁琐需要重新修订。这件事引起了武德重臣的极力反对。
这也难怪,律法乃是王朝的根本,而且一旦参与修订律法其人必然名垂青史。所以能够参与修订律法乃是朝臣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他们一辈子的追求。武德律是裴寂和刘文静修订的,虽然刘文静后来被李渊抛弃被裴寂落井下石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但在武德初年他的确是朝中唯一能与裴寂相提并论的重臣,后世史册中也留下了刘文静的大名。
另外废弃武德律隐含的意味便是李世民要抛弃武德年间的施政方针,进而抛弃那些武德旧臣。眼看着要被边缘化甚至被新王朝抛弃,以裴寂为代表的武德旧臣怎能甘心?他们以武德律刚刚施行不久而且没有明显的疏漏和错误没有必要费时费力重新修订为由反对修订律法。然而李世民铁了心要抛弃这些处处掣肘的老家伙,以武德律存在重复和条文繁琐的弊端为由坚决要修订贞观律。而且将修订律法的任务交给了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中书令房玄龄和大理寺少卿戴胄。其中长孙无忌负总责,房玄龄、戴胄协助。
李潜与麦紫澜闲聊时曾谈到过李世民的这个安排。麦紫澜以此为例向李潜深入浅出的剖析了一番李世民这样做的用意。麦紫澜首先告诉李潜李世民此举分明是在为提拔长孙无忌做铺垫。其理由是:
修律乃是国家大事应有一个地位较高的官员牵头负责。修律还要考虑到三省六部的职能(尚书省包括六部在内负责执行诏令,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批驳诏令)应将三省的相关部门的头头纳入其中。其中门下省可不必直接参与修律,待制定出律法初稿时交给门下省审核。门下省若有不同意见可直接驳回。
按照朝廷的官职来讲以三公三孤为最尊。只是这些乃是荣誉职衔地位虽然尊崇但并不负责具体事务(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李世民,他在武德年间曾做过司徒,但因他兼了许多职务实权极大)。武德九年裴寂被册拜为司空,因他在朝中有不少亲信所以他说的话还很有分量。裴寂此前修订过武德律且是武德旧臣之首,李世民当然不可能把修订贞观律的殊荣再给他。
除了三公三孤外文武百官以三省的长官为首。其中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因李世民担任过此职,他登基后别人因为忌讳不能再任此职所以就空置了。尚书令的两个助手左右仆射便成了尚书省的正副职。现在的左仆射为萧瑀右仆射为封德彝。这两人皆是武德旧臣,只是萧瑀和封德彝与李世民早在武德年间走的就比较近(至少李世民是这样以为的,因为他是在封德彝死后才知道当时他曾建议李渊杀掉自己),所以李世民对他们并不像对裴寂那般想将他们马上踢出朝堂,但也不会将修订律法的荣誉给他们。而他们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处境不会出来唱反调。
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现由房玄龄担任。他就不用多说了,乃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也是参与修订律法的人选。门下省的长官门下侍中现在是高士廉。他是长孙皇后的舅舅,虽然也是武德旧臣,但与李世民的关系就不必再说了。更何况长孙无忌是他的亲外甥,他怎可能抢外甥飞黄腾达的机会?
除去这四人,剩下的六部尚书中虽然有不少人适合,比如兵部尚书杜如晦、刑部尚书李靖,但他们的资历和与李世民的亲近程度比长孙无忌差了不少。所以李世民安排修律三人组中长孙无忌、房玄龄两人没有什么悬念也没太大的阻力。至于戴胄,嘿嘿,戴胄现任大理寺少卿才是正儿八经的律法专家也是真正出苦力干活。也就是说真正修律的是戴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不过是挂个名。可功劳却得归他们,更准确的说是归负总责的长孙无忌。
“戴少卿会不会对此心有芥蒂?”李潜纳闷地问。将心比心,如果自己出大力辛辛苦苦干活,结果却得不到应得的待遇心里肯定不舒服。
“不会。”麦紫澜笑了笑,“他其实巴不得呢。首先他只是大理寺少卿上面还有正卿,陛下让他参与修律已是对他青睐有加了。其次参与修律乃是名垂青史的绝佳时机戴胄当然乐意。最后他把这件事做好了日后肯定会受到提拔,同时送给了长孙无忌、房玄龄一个人情。这两人自然也会对他投桃报李。”
“原来是这样。”李潜恍然大悟。
麦紫澜品了口茶,“陛下的这六件大事在民间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现在百姓对陛下已是由衷地拥戴,民间的风貌与武德年间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唐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贞观气象。大唐兴盛指日可待。”
李潜笑了笑,暗忖,这简直是一定的。
麦紫澜放下茶盏抬眼望着正在微笑的李潜忽然道:“闲聊完了,该说说正事了。”
“正事?”李潜诧异地望着麦紫澜。
“是啊。过了新年云薇姐姐都十九了,再拖下去就成老姑娘了。小菊小兰两位姐姐的婚事已经办完了,是不是该办云薇姐姐的事了?”
九月末小兰小菊由李潜做媒嫁给了侯小八和孙金柱。侯小八和孙金柱两人虽然不是豪门大户出身,不过现在都当了校尉也算事业有成。小兰小菊都这两桩婚事很满意。
“你和云薇谈过没有?”李潜问道。
麦紫澜点点头,“谈过。她说她没意见。现在就看你这个大忙人什么时候有空了。”
虽然麦紫澜的说的很轻松,但李潜还是从她的口气里听到一丝醋意。于是李潜暗暗打定主意,一切交给麦紫澜来办。若自己表现的太热切了肯定会引起她的不快,“这事还是你决定吧。”
“哼哼,”麦紫澜忍不住揶揄李潜,“眼看着就可以美人在怀了你是不是很想早点办了此事?”
李潜的脸难得红了,“麦子,若说美人在我心里只有你是美人,再说,”李潜说着伸手将麦紫澜搂在怀里,“想搂美人还不简单,你看现在我不就是美人在怀了吗?”
麦紫澜甜蜜地一笑捏捏了李潜的鼻子,“算你还有良心。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武德九年是极不平静的一年。玄武门之变引发的动荡还未完全平息颉利就率二十万大军屯兵渭水之畔直逼长安,幸亏李世民沉着冷静计退突厥,暂时赢得了和平。
由于久经战乱百姓困顿,加上政治上积弊甚重,还要给突厥很多财帛来换取和平,李世民接手的大唐可谓疲弱。为了休养生息李世民开始推行新政。目前来开新政推行的还比较顺利,然而李潜知道贞观元年的大唐处境并非一帆风顺,接连会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他要早做准备。
按照李潜前世的记忆贞观元年首先发生的大事是李建成的余党李艺谋反。李建成活着时结交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手握重兵的没几个。其中一个是庐江王、幽州大都督李瑗。另外一个就是燕郡王李艺。
李瑗已死于武德九年,不过他并非死于玄武门之变而是被奸人利用。每每想到李瑗之死李潜就觉得脊背冰凉,忍不住感叹政治果然无比黑暗无比阴腐
事情是这样的:李建成被斩之后,李世民派遣通事舍人崔敦礼召李瑗入朝。李瑗得知后非常害怕。王君廓(他是秦王的亲信)素来阴险刻薄,想yin*李瑗起兵造反然后再剿灭他以此立功。于是王君廓对瑗说:“京都发生巨变,情况到底是怎样现在还说不准。大王您乃是陛下亲近宗室,受陛下委托坐镇幽州,麾下有精兵数万,怎能听信一个小小的通事舍人说陛下召见您就信以为真回长安?若是有人故意召您回长安想对您不利怎么办?而且我早先就听到赵郡王已被拘押了,太子、齐王若真的被斩了,大王你去了长安还有谁会替您说话呢,您还能活命吗?”
李瑗虽然是幽州大都督不过领兵能力很差,而王君廓是员猛将军事才能出众,李渊就对王君廓很看重,与他结亲将他当成心腹,王君廓以前对他也表现的非常推心置腹。李瑗听了这番话以为王君廓是为他考虑,心生悲切抱着王君廓嚎啕大哭,王君廓为了取信与他也掉了几滴鳄鱼的眼泪。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驿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驿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