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二章 侯君集
目录:驿唐| 作者:萧化雨| 类别:都市言情
二八二章 侯君集
李潜的第二此上表请辞的可就不仅仅是爵位和散官了,他连兵部侍郎以及现在干着的驾部郎中、大唐钱庄总督等职务统统请辞,只差挂冠归隐告老还乡了。这哪里是什么请辞上表,简直就是赤1uo1uo的撒泼耍赖。他这份上表分明就是在说,“陛下,您要再封赏我这么重,我就撂挑子不干了。”
看到李潜完全就是耍xìng子的请辞,李世民哈哈一笑,紧跟着下了第三道圣旨,这道旨意跟第二道差不多,唯一的差别就是取消了赐食实封三百户。
这个食实封便是众人眼红的焦点。兵部侍郎是职事官,当这个官得干大量的具体工作,坐在这个位置上若是干不好会被上级乃至李世民训斥,还会被下级挤兑甚至架空,成为别人的替罪羊,是否能得善终都很难说。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能力的官员还真不敢觊觎这个职位。所以,李潜当这个兵部侍郎别人肯定不会眼红。银青光禄大夫是只有品级不干事的虚职,除了面子上好看根本没什么实惠。别人犯不着为此眼红。
武威县公是爵位,大唐立国以来封出去的爵位可谓车载斗量,但除了裴寂、长孙无忌、尉迟恭等四十三名功臣外,没有任何一个食实封(这些人中裴寂、封德彝、杜如晦、杜淹等人已死),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从食实封与不食实封的差别说起。食实封就是被封的人在某个地方选定符合朝廷封给他数量的人家(比如三百户),以后这些人家每年的赋税不必上缴地方而是直接jiao给他。不食实封呢,就是按照每户缴纳的赋税是多少乘以被封的户数,每年朝廷将这么多的钱粮拨给被封的人。
从表面上看好像。食实封与不食实封的差别并不大,而且不食实封还能直接领取,省了不少事呢。其实这其中的差别可谓天壤之别。先是户与户之间的差别。三口之家也可以算一户,十口之家也算一户,三口之家的赋税总额能与十口之家的比嘛?答案很明显,根本不能。所以,食实封被封的人可以在选择农户时尽量选择那些儿子们多的(nv儿多的没用,出嫁了就不在这家jiao税了),这样就能多得一块。其次是不食实封采取的虽然说是平均计算每户的赋税额度,但不可能每年都算一次,事实上有时候基本标准(每户平均赋税额度)十几年不调整。所以,不食实封比食实封在这方面就差了许多。至于其他差别比如钱粮折算等等还有很多。总之一句话,同样户数的封爵食邑,食实封得到的钱粮比不食实封要高了三倍不止。
其实李潜根本不在乎这点钱。他现在可谓富得流油。当然,他有钱并不是因为他管着钱庄以权谋私得来的。他可以对天誓绝对没有贪墨过一文钱。他的财富绝对是干干净净用血汗换来的。他的财富有三块来源。一是四海商号的股份分红。二是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以及安兴贵主动送给他的。这些财产可都是他拿命换来的,可不是别人以为的那种受贿。三是朝廷的赏赐。
有些扯远了。且说李世民第三次下了旨,这一次李潜没有再上表请辞而是上表谢恩。于是,李潜就成了新鲜出炉的武威县公,兵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他原来干的驾部郎中一职则由李潜推荐的张希元接替。
办完职务jiao接,举行完烧尾宴,李潜开始走马上任。按照惯例,上任后的第一天他应去拜见兵部尚书侯君集。由于侯君集现在有参与朝政的职衔(即宰相),上午要在政事堂议事,回兵部衙mén处理政务已在午时过后。
午时二刻,李潜听到侯君集已回兵部衙mén,立刻打扮齐整赶往侯君集的值房求见,谁知司值郎进去通报后很久没出来。李潜只能在mén外等候。五月的天气闷热异常,一身绯袍站在走廊上等候,很快就热出一身汗来。加上知了叫个不停,让人异常烦躁。李潜渐渐心生烦躁,暗忖,见与不见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为什么却将自己晾在这里晒太阳?就算你是上官想给我下马威,可也不能搞的这么明显吧?日后大家还怎么相处?
李潜足足等了大半个时辰,浑身的官服都湿透了,司值郎才一路小跑着过来告诉李潜,侯尚书有请。
李潜跟着司值郎穿过一条凉风习习浓荫密布的走廊,来到侯君集值房的正厅。进了正厅,转过一道描金的酸枝木屏风,李潜就看到只穿着一件中单的侯君集手持白yù为骨的摺扇,倨坐在铺着紫竹席的卧榻上,正半闭着眼睛思忖什么。
听到有脚步声,侯君集瞥了一眼李潜却并未起身相迎。
李潜见抬眼他看自己,趋步上前拱手长揖拜道:“下官李潜,见过尚书。”
侯君集施施然站起来迎向李潜,拱手笑道:“李侍郎免礼。李侍郎年纪轻轻便能做到兵部侍郎,真是可惜可贺啊。”
李潜连忙谦虚道:“哪里,哪里,都是尚书您教导有方,下官才能干出来点政绩,今后还请尚书您多指教。”
“哈—哈,”侯君集捋须笑道:“李侍郎才干过人,日后部中的事务侯某得仪仗你多分忧。李侍郎,请坐。”
李潜谢过,与侯君集分宾主落座。侯君集道:“适才从宫中回来,汗湿官服实在狼狈,故而侯某刚才脱了官服冲了个凉才见侍郎,劳李侍郎久等,恕罪恕罪。李侍郎,咱们也不是外人,且把官服脱了吧,免得遭罪。”
李潜正热的够呛,听到侯君集如此说便立刻告了个罪,脱下官服凉快。侯君集又吩咐司值郎取来在水井泡着的西瓜与李潜解暑。
吃了凉西瓜李潜觉得舒服多了。而后他又与侯君集说了些闲话,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准备告辞。这时,侯君集忽然问道:“李侍郎如何看待吐谷浑以及伏允?”
李潜闻言一怔。他知道侯君集不会无缘无故问这事,此番问应该是想考校他的能力。于是李潜思忖片刻,道:“自武德年间起,吐谷浑便屡屡犯我大唐,行径极为猖狂。下官当年便是柴大将军征讨吐谷浑时有幸投到大将军麾下,才有今日。依下官拙见,理应将吐谷浑灭掉以安西北。至于伏允嘛,年轻时还算得上英豪,现在年老昏聩又被其臣下天柱王蒙蔽架空,不过是头老掉牙的老狗而已。灭掉他应该不难。”
侯君集笑道:“对哦。当年李侍郎初投柴大将军麾下时正值岷州之战。那一战柴大将军打的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青史流芳啊。而李侍郎也正因为那一战才脱颖而出。说起来,李侍郎迹还是拜吐谷浑所赐。”
李潜淡淡一笑,道:“尚书说的极是。”
侯君集又问道:“李侍郎可想过若是兵去打吐谷浑该如何打?”
李潜道:“吐谷浑位居高处俯视我大唐。以高攻低事半功倍,而以低攻高则非常吃力,在地理上吐谷浑占了极大便宜。所以自武德以来都是吐谷浑主动袭扰我大唐,而我大唐只能被动防御,现吐谷浑袭扰再兵与之在边境附近作战。且吐谷浑一旦感觉不敌,便倚仗战马充足来去如风的优势立刻逃回去。我大军即便追击到吐谷浑境内,也追不上其军队,只能掠些人口、牛马牲畜回来。”
侯君集点点头,道:“李侍郎说的不错。这些年来的情形便是如此,不知李侍郎可想到对策没有?”
李潜思忖了片刻,道:“下官以为吐谷浑就如同一只将身子藏在山dong里的毒蛇,而我大唐便是养了一群羔羊的牧羊人。毒蛇趁牧羊人不注意便瞅准了机会叼走一只羊羔,牧羊人过来抓它时,它便立刻缩回到dong里不出来。这种情况下要想彻底斩除毒蛇,牧羊人只能进入到山dong里此外别无他法。”
侯君集皱眉道:“李侍郎说的不错。侯某也认为以往那种吐谷浑进犯我便大唐出兵迎战的那种被动应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若能派一支劲旅,效仿李大总管当年深入大漠一举击溃突厥生擒颉利的盛举就好了。只是从我大唐边境到吐谷浑腹地路途遥远道路崎岖,而且缺乏向导,粮食、饮水都是问题,如何能深入到吐谷浑腹地作战?”
李潜道:“向导倒不是大问题,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给予重赏,相信一定能找到熟悉道路的向导。”其实早在几年前李潜就指示曹丘在吐谷浑布下情报网。经过几年的培植现在这个情报网已初见成效,年初李潜去肃州便是查看情报网事宜。
侯君集道:“行军补给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这个……”李潜无奈地一摊手,道:“下官还没有想到办法。依照现在的条件,想要维持一支十万人的队伍深入吐谷浑腹地远征,仅是粮草就是一个极大的消耗。下官初步估计,单是动民夫的数量就不下六十万,而且一旦远征所耗费的时间肯定不会短了,必然会耽误农时。”
侯君集道:“这些侯某也曾考虑过多次,一直没有找到好办法。原以为李侍郎智计百出或许能想到个好主意,侯某这才冒昧征询,没曾想李侍郎也束手无策啊。”
李潜轻轻摇头,自嘲地笑道:“尚书高抬李某了。若论行军打仗,尚书自然当仁不让。李某不过后学末进,焉敢在尚书面前班ménnong斧?”
侯君集摆摆手,道:“李侍郎不必过谦,假以时日你的成就必在侯某之上。侯某这个位置早晚都是侍郎你的。”
李潜立刻面露惶恐,连连摆手道:“不,不,尚书折煞李某了,李某自知才疏学浅怎敢有这等妄念?”
接着李潜与侯君集闲聊了两句便起身告辞。
回家的路上李潜一直在思忖侯君集为何突然会问自己这些?按照前世所知的历史进程,大唐决定对吐谷浑用兵是在贞观八年,距离现在还有整整一年时间。侯君集为何会提前一年关心这件事?更重要的是这是侯君集自己的想法还是李世民说话时透露出了什么引起了侯君集注意,他才产生了这个想法?
李潜思忖了许久认为应该是后者。因为侯君集此人非常善于察言观sè,且功利心重,心胸也狭隘。在他对李靖的态度最能体现他这一xìng格。李世民登基后封赏功臣,侯君集食实封千户,而李靖只是永康县公,实封更只有四百户,侯君集的爵位和封赏远高于李靖。后来李靖为主帅突入大漠一举平定突厥,由兵部尚书升任尚书右仆shè,侯君集接替他做兵部尚书,李绩的地位已在侯君集之上。侯君集由此心生不满。
能够体系侯君集不满的,便是他向李靖请教兵法一事上。李靖因腿脚有mao病行动不便,加上年纪也大了,李世民特准他不必每天上朝。而且为了不使李靖的绝世兵法失传,李世民特地让他将兵法传授侯君集。后来侯君集却上奏李世民,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兵法的jīng微之处,李靖就不教给他。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自古以来,师傅教徒弟都会留一手。李靖不是圣贤,可能也有这种想法,不过这件事只能说明他藏私并不能说明他要谋反。但侯君集却告他谋反。学了李靖的本事不感念李靖的恩情,却还要告李靖谋反,侯君集得对李靖怀有多大的怨恨才会这样干啊?
这件事充分说明侯君集很早就对李靖心怀不满了。至于为什么会心怀不满,李潜认为是李靖立下了旷世大功,侯君集心中嫉妒所致。由此足以看出侯君集此人的心胸如何了。
侯君集诬告李靖谋反,不过李靖也不是软柿子任有侯君集rou捏,他立刻展开了完美反击。李世民听到侯君集的诬告后找来李靖责备他(注意责备这个词。如果李世民相信了侯君集的诬告,怎么可能对李靖只是责备?只有李世民认为李靖是对侯君集藏私了,侯君集才会对李潜心生怨恨诬告他谋反,所以才会责备李靖)。
李靖却对李世民道:“侯君集日后要造反啊。现在天下一统四海平安,臣所教给他的那些兵法,足够让他平定四方蛮夷了,而侯君集还不死心,想要求臣jiao给他打内战的经验,这说明他有反意啊。”
侯君集是李世民的心腹,李世民极为信任他。听到李靖这样说,李世民肯定不信。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后来李靖的预言到底还是应验了。不过,这都是后话。
李潜的第二此上表请辞的可就不仅仅是爵位和散官了,他连兵部侍郎以及现在干着的驾部郎中、大唐钱庄总督等职务统统请辞,只差挂冠归隐告老还乡了。这哪里是什么请辞上表,简直就是赤1uo1uo的撒泼耍赖。他这份上表分明就是在说,“陛下,您要再封赏我这么重,我就撂挑子不干了。”
看到李潜完全就是耍xìng子的请辞,李世民哈哈一笑,紧跟着下了第三道圣旨,这道旨意跟第二道差不多,唯一的差别就是取消了赐食实封三百户。
这个食实封便是众人眼红的焦点。兵部侍郎是职事官,当这个官得干大量的具体工作,坐在这个位置上若是干不好会被上级乃至李世民训斥,还会被下级挤兑甚至架空,成为别人的替罪羊,是否能得善终都很难说。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能力的官员还真不敢觊觎这个职位。所以,李潜当这个兵部侍郎别人肯定不会眼红。银青光禄大夫是只有品级不干事的虚职,除了面子上好看根本没什么实惠。别人犯不着为此眼红。
武威县公是爵位,大唐立国以来封出去的爵位可谓车载斗量,但除了裴寂、长孙无忌、尉迟恭等四十三名功臣外,没有任何一个食实封(这些人中裴寂、封德彝、杜如晦、杜淹等人已死),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从食实封与不食实封的差别说起。食实封就是被封的人在某个地方选定符合朝廷封给他数量的人家(比如三百户),以后这些人家每年的赋税不必上缴地方而是直接jiao给他。不食实封呢,就是按照每户缴纳的赋税是多少乘以被封的户数,每年朝廷将这么多的钱粮拨给被封的人。
从表面上看好像。食实封与不食实封的差别并不大,而且不食实封还能直接领取,省了不少事呢。其实这其中的差别可谓天壤之别。先是户与户之间的差别。三口之家也可以算一户,十口之家也算一户,三口之家的赋税总额能与十口之家的比嘛?答案很明显,根本不能。所以,食实封被封的人可以在选择农户时尽量选择那些儿子们多的(nv儿多的没用,出嫁了就不在这家jiao税了),这样就能多得一块。其次是不食实封采取的虽然说是平均计算每户的赋税额度,但不可能每年都算一次,事实上有时候基本标准(每户平均赋税额度)十几年不调整。所以,不食实封比食实封在这方面就差了许多。至于其他差别比如钱粮折算等等还有很多。总之一句话,同样户数的封爵食邑,食实封得到的钱粮比不食实封要高了三倍不止。
其实李潜根本不在乎这点钱。他现在可谓富得流油。当然,他有钱并不是因为他管着钱庄以权谋私得来的。他可以对天誓绝对没有贪墨过一文钱。他的财富绝对是干干净净用血汗换来的。他的财富有三块来源。一是四海商号的股份分红。二是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以及安兴贵主动送给他的。这些财产可都是他拿命换来的,可不是别人以为的那种受贿。三是朝廷的赏赐。
有些扯远了。且说李世民第三次下了旨,这一次李潜没有再上表请辞而是上表谢恩。于是,李潜就成了新鲜出炉的武威县公,兵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他原来干的驾部郎中一职则由李潜推荐的张希元接替。
办完职务jiao接,举行完烧尾宴,李潜开始走马上任。按照惯例,上任后的第一天他应去拜见兵部尚书侯君集。由于侯君集现在有参与朝政的职衔(即宰相),上午要在政事堂议事,回兵部衙mén处理政务已在午时过后。
午时二刻,李潜听到侯君集已回兵部衙mén,立刻打扮齐整赶往侯君集的值房求见,谁知司值郎进去通报后很久没出来。李潜只能在mén外等候。五月的天气闷热异常,一身绯袍站在走廊上等候,很快就热出一身汗来。加上知了叫个不停,让人异常烦躁。李潜渐渐心生烦躁,暗忖,见与不见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为什么却将自己晾在这里晒太阳?就算你是上官想给我下马威,可也不能搞的这么明显吧?日后大家还怎么相处?
李潜足足等了大半个时辰,浑身的官服都湿透了,司值郎才一路小跑着过来告诉李潜,侯尚书有请。
李潜跟着司值郎穿过一条凉风习习浓荫密布的走廊,来到侯君集值房的正厅。进了正厅,转过一道描金的酸枝木屏风,李潜就看到只穿着一件中单的侯君集手持白yù为骨的摺扇,倨坐在铺着紫竹席的卧榻上,正半闭着眼睛思忖什么。
听到有脚步声,侯君集瞥了一眼李潜却并未起身相迎。
李潜见抬眼他看自己,趋步上前拱手长揖拜道:“下官李潜,见过尚书。”
侯君集施施然站起来迎向李潜,拱手笑道:“李侍郎免礼。李侍郎年纪轻轻便能做到兵部侍郎,真是可惜可贺啊。”
李潜连忙谦虚道:“哪里,哪里,都是尚书您教导有方,下官才能干出来点政绩,今后还请尚书您多指教。”
“哈—哈,”侯君集捋须笑道:“李侍郎才干过人,日后部中的事务侯某得仪仗你多分忧。李侍郎,请坐。”
李潜谢过,与侯君集分宾主落座。侯君集道:“适才从宫中回来,汗湿官服实在狼狈,故而侯某刚才脱了官服冲了个凉才见侍郎,劳李侍郎久等,恕罪恕罪。李侍郎,咱们也不是外人,且把官服脱了吧,免得遭罪。”
李潜正热的够呛,听到侯君集如此说便立刻告了个罪,脱下官服凉快。侯君集又吩咐司值郎取来在水井泡着的西瓜与李潜解暑。
吃了凉西瓜李潜觉得舒服多了。而后他又与侯君集说了些闲话,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准备告辞。这时,侯君集忽然问道:“李侍郎如何看待吐谷浑以及伏允?”
李潜闻言一怔。他知道侯君集不会无缘无故问这事,此番问应该是想考校他的能力。于是李潜思忖片刻,道:“自武德年间起,吐谷浑便屡屡犯我大唐,行径极为猖狂。下官当年便是柴大将军征讨吐谷浑时有幸投到大将军麾下,才有今日。依下官拙见,理应将吐谷浑灭掉以安西北。至于伏允嘛,年轻时还算得上英豪,现在年老昏聩又被其臣下天柱王蒙蔽架空,不过是头老掉牙的老狗而已。灭掉他应该不难。”
侯君集笑道:“对哦。当年李侍郎初投柴大将军麾下时正值岷州之战。那一战柴大将军打的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青史流芳啊。而李侍郎也正因为那一战才脱颖而出。说起来,李侍郎迹还是拜吐谷浑所赐。”
李潜淡淡一笑,道:“尚书说的极是。”
侯君集又问道:“李侍郎可想过若是兵去打吐谷浑该如何打?”
李潜道:“吐谷浑位居高处俯视我大唐。以高攻低事半功倍,而以低攻高则非常吃力,在地理上吐谷浑占了极大便宜。所以自武德以来都是吐谷浑主动袭扰我大唐,而我大唐只能被动防御,现吐谷浑袭扰再兵与之在边境附近作战。且吐谷浑一旦感觉不敌,便倚仗战马充足来去如风的优势立刻逃回去。我大军即便追击到吐谷浑境内,也追不上其军队,只能掠些人口、牛马牲畜回来。”
侯君集点点头,道:“李侍郎说的不错。这些年来的情形便是如此,不知李侍郎可想到对策没有?”
李潜思忖了片刻,道:“下官以为吐谷浑就如同一只将身子藏在山dong里的毒蛇,而我大唐便是养了一群羔羊的牧羊人。毒蛇趁牧羊人不注意便瞅准了机会叼走一只羊羔,牧羊人过来抓它时,它便立刻缩回到dong里不出来。这种情况下要想彻底斩除毒蛇,牧羊人只能进入到山dong里此外别无他法。”
侯君集皱眉道:“李侍郎说的不错。侯某也认为以往那种吐谷浑进犯我便大唐出兵迎战的那种被动应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若能派一支劲旅,效仿李大总管当年深入大漠一举击溃突厥生擒颉利的盛举就好了。只是从我大唐边境到吐谷浑腹地路途遥远道路崎岖,而且缺乏向导,粮食、饮水都是问题,如何能深入到吐谷浑腹地作战?”
李潜道:“向导倒不是大问题,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给予重赏,相信一定能找到熟悉道路的向导。”其实早在几年前李潜就指示曹丘在吐谷浑布下情报网。经过几年的培植现在这个情报网已初见成效,年初李潜去肃州便是查看情报网事宜。
侯君集道:“行军补给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这个……”李潜无奈地一摊手,道:“下官还没有想到办法。依照现在的条件,想要维持一支十万人的队伍深入吐谷浑腹地远征,仅是粮草就是一个极大的消耗。下官初步估计,单是动民夫的数量就不下六十万,而且一旦远征所耗费的时间肯定不会短了,必然会耽误农时。”
侯君集道:“这些侯某也曾考虑过多次,一直没有找到好办法。原以为李侍郎智计百出或许能想到个好主意,侯某这才冒昧征询,没曾想李侍郎也束手无策啊。”
李潜轻轻摇头,自嘲地笑道:“尚书高抬李某了。若论行军打仗,尚书自然当仁不让。李某不过后学末进,焉敢在尚书面前班ménnong斧?”
侯君集摆摆手,道:“李侍郎不必过谦,假以时日你的成就必在侯某之上。侯某这个位置早晚都是侍郎你的。”
李潜立刻面露惶恐,连连摆手道:“不,不,尚书折煞李某了,李某自知才疏学浅怎敢有这等妄念?”
接着李潜与侯君集闲聊了两句便起身告辞。
回家的路上李潜一直在思忖侯君集为何突然会问自己这些?按照前世所知的历史进程,大唐决定对吐谷浑用兵是在贞观八年,距离现在还有整整一年时间。侯君集为何会提前一年关心这件事?更重要的是这是侯君集自己的想法还是李世民说话时透露出了什么引起了侯君集注意,他才产生了这个想法?
李潜思忖了许久认为应该是后者。因为侯君集此人非常善于察言观sè,且功利心重,心胸也狭隘。在他对李靖的态度最能体现他这一xìng格。李世民登基后封赏功臣,侯君集食实封千户,而李靖只是永康县公,实封更只有四百户,侯君集的爵位和封赏远高于李靖。后来李靖为主帅突入大漠一举平定突厥,由兵部尚书升任尚书右仆shè,侯君集接替他做兵部尚书,李绩的地位已在侯君集之上。侯君集由此心生不满。
能够体系侯君集不满的,便是他向李靖请教兵法一事上。李靖因腿脚有mao病行动不便,加上年纪也大了,李世民特准他不必每天上朝。而且为了不使李靖的绝世兵法失传,李世民特地让他将兵法传授侯君集。后来侯君集却上奏李世民,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兵法的jīng微之处,李靖就不教给他。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自古以来,师傅教徒弟都会留一手。李靖不是圣贤,可能也有这种想法,不过这件事只能说明他藏私并不能说明他要谋反。但侯君集却告他谋反。学了李靖的本事不感念李靖的恩情,却还要告李靖谋反,侯君集得对李靖怀有多大的怨恨才会这样干啊?
这件事充分说明侯君集很早就对李靖心怀不满了。至于为什么会心怀不满,李潜认为是李靖立下了旷世大功,侯君集心中嫉妒所致。由此足以看出侯君集此人的心胸如何了。
侯君集诬告李靖谋反,不过李靖也不是软柿子任有侯君集rou捏,他立刻展开了完美反击。李世民听到侯君集的诬告后找来李靖责备他(注意责备这个词。如果李世民相信了侯君集的诬告,怎么可能对李靖只是责备?只有李世民认为李靖是对侯君集藏私了,侯君集才会对李潜心生怨恨诬告他谋反,所以才会责备李靖)。
李靖却对李世民道:“侯君集日后要造反啊。现在天下一统四海平安,臣所教给他的那些兵法,足够让他平定四方蛮夷了,而侯君集还不死心,想要求臣jiao给他打内战的经验,这说明他有反意啊。”
侯君集是李世民的心腹,李世民极为信任他。听到李靖这样说,李世民肯定不信。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后来李靖的预言到底还是应验了。不过,这都是后话。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驿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驿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