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虎回幽州起长风
目录:寒门称王| 作者:飞过天空|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一百三十五章,虎回幽州起长风
今日外出工作,下午…多才回单位,所以更新晚了,王烈即将拥有自己的根据地,同时也将与刘佑、石勒等敌人正面对决,杀敌——
晋建兴二年五月中,大晋代部鲜卑新都平城,拓跋猗卢看着坐下一脸平静的卫雄,对他道:“石勒有张孟孙,我有卫世远,你在为我谋划军国之事的时候,一定也要多管教下比延,免得他误入歧途。”
卫雄忙拱手道:“代公谬赞,某一定尽心帮扶少主。”
拓跋猗卢又看了一眼神采奕奕的拓跋比延,问卫雄道:“事情是如比延所说,王烈和他起了冲突,然后知道他是我儿后,就与他言归于好么?”
卫雄忙拱手道:“正是如此,少主并没受到一丝伤害,王烈还赞少主勇武,不愧为拓跋之后。”
拓跋猗卢点点头:“嗯,刘越石的弟子还算得体,知道谦让于你。不过比延,你也该收敛些了,这王烈是越石的弟子,越石与我是旧友,他看在越石公和我的面子上还能容你,若是遇到一个混世的霸王,把你伤了,我却怎么面对你磨敦的责备?更何况,你都已经十六岁了,若再任意妄为,我怎么放心让你去自己的领地?”
拓跋比延忙拜倒:“让父王忧心了,比延从今以后一定和王烈大哥多多学习,等将来有了自己的部落,一定让它兴旺发达,为父王你献上更多的战马和羔羊。。”
拓跋猗卢闻言,满意的笑了笑:“这话是谁教你的?”
拓跋比延一愣,忙道:“是王烈所言,我听后觉得有道理,就记在了心里。父王,儿臣恳请以后有时间多和越石叔父的弟子相处,也好能让自己有所提高。”
拓跋猗卢闻言,点了点头:“你肯上进,我自然是高兴的;王烈这小子到的确有点意思。”
拓跋比延见父亲高兴,心下对王烈更加钦佩,因为王烈说这番话的时候就告诉他:“大单于肯定会问你此话是谁所说,你就说是我,好让他多我有些好印象,将来我也好在他面前为你说话。”
拓跋猗卢却是不知道这些,眼看自己的幼子仿佛忽然长大懂事了许多,却是由衷的高兴。
又对卫雄道:“你去安排下,晚宴照常,恩,王烈手下军主以上的官员都可来参加宴会,至于群臣,就选几个懂事的来吃酒,比延你也可以参加,到时候我却要看看这王烈到底有何不同。”
是夜,拓跋猗卢在大单于府内设宴,宴请王烈等人。
席间,王烈对拓跋鲜卑上下刻意逢迎,妙语连珠,不曾忽视任何一人,却将拓跋猗卢和一干参加宴会的大臣捧的心情大快。
拓跋猗卢又见自己幼子拓跋比延一向不服管教,如今竟然对王烈言听计从,却是当场发话,让拓跋比延和王烈多亲近,甚至有意让拓跋比延和王烈结拜,他拓跋猗卢和刘琨就是八拜之交的兄弟,那么刘琨的弟子和自己的幼子结交也不算过分。
王烈忙拱手:“我与比延少主一见投机,就算不结交也会倾心帮助于他,何况比延少主英武,将来必有大出息,若结交也该寻一良机,上告天地,下禀家师刘琨,才好结拜。”
拓跋猗卢听的连连点头,拓跋比延也是心情高兴,听出王烈是特意在重臣面前抬高他,举起酒樽对王烈致意。
众臣也都连声称大单于英明,少主有龙凤之姿,必成大统。
酒过三巡,王烈却忽然对拓跋猗卢道:“大单于,您和家师亲如兄弟一般,待我这小辈也极好,但您却可知家师心中所忧?”
拓跋猗卢此刻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却是笑道:“越石以前忧国忧民,常壮怀激烈,现在有了阿烈你这样一个好弟子,又新增么兵马无数,还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么?”
王烈摇摇头:“大单于有子嗣环绕之乐,比延小兄弟也很体贴忠孝,可家师的长子刘尊却至今与家师分隔两地,家师一直十分思念,数次想召其回晋阳,又恐大单于误会,大单于乃有道的王者,不知可肯放其回晋阳与家师相见?”
其时,刘琨与拓跋猗卢交好,对其多有所求,为了安其心,将自己的长子刘尊留在拓跋猗卢身边为质子。
王烈却是知道老师其实很思念自己的儿子,这次他北上代地,刘琨数次想要开口,却都没有说出,徐润却是知道刘琨心理所思,偷偷叮嘱王烈,如果有可能,要把刘尊从平城接回。
王烈身为弟子,自然要替老师解忧,而且在王烈的计划中,拓跋猗卢虽重情义,但性格暴烈,而且越来越刚愎自用,不肯听纳忠言,并非可托付之辈,刘尊在他这里早晚会有危险。
拓跋猗卢此刻闻听王烈所言,却是一愣,那边拓跋比延却忽然起身道:“父王,我虽年幼,但我以为尊兄也久离父母,应当准其回去探望,以显父王恩泽。”
卫雄等诸臣也是趁机进言相劝。
拓跋猗卢想了想,半真半假道:“也好,不过王烈,我总觉得你今日是有备而来,这让我很不高兴啊……这样,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就让尊儿和你回晋阳。”
王烈一愣:“不知大单于有何要求?”
拓跋猗卢道:“我听闻你给我的侄子郁律连出妙计,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顺利控制了盛乐的局势,我不日就将要和尊师刘越石大人起兵伐汉(匈奴汉国),你可有破敌的良策。”
王烈一听,面露苦笑:“大单于太看得起我了,我哪有这种安邦定国的计策,更何况您身边还有辅相这般的人才,我怎敢献丑。”
拓跋猗卢却面色一变:“怎么,小郎君看不起我这个鲜卑大单于么?”
众人闻言,顿时肃静下来,都看着王烈,拓跋猗卢现在喜怒无常,众人也摸不透他是不是真发怒。
卫雄却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也不说话。
王烈想了想,无奈道:“大单于若想攻伐刘聪,有两路可走,一是出雁门后,直插永石郡;二则是去晋阳与家师汇合,再西进左国城。两条路各有利弊,第一条路险要难行,但却可一路直达左国城下,第二条路虽好走,但刘聪肯定布置有重兵把守。”
拓跋猗卢闻言,不高兴道:“你说的着都是老生常谈,就没有一点更好的法子?”
王烈摇摇头:“上兵伐谋,但刘聪手下兵马二十余万,又有大将在侧,我的建议就是您与家师齐心合力,不管刘聪有何诡计,一直杀到左国城下……”
殿内众人闻言却有些议论纷纷,王烈说的这些是在浅显,明显不如传闻中的那般厉害。
拓跋猗卢却道:“好你个王烈,给我郁律出主意就那么痛快,怎么对我却如此?”
王烈无奈,只好道:“大单于,你若非要我出计策,那确实有一个计策,但却不知道大单于肯用么?”
那意思很明显,我出了,你敢用么?
拓跋猗卢闻言冷笑:“若是好计,我当然会用,我还要好好感谢你,并让刘尊和你一起回晋阳;但若不是好计,你可莫怪我这个当长辈的不留情,把你留下来,在平城陪我家比延读书。”
王烈点点头:“大单于一言九鼎,又是我的长辈,我这个当小辈的自然相信。我这里有个问题先问大单于,匈奴骑兵天下闻名,骁勇并不下大单于的鲜卑精骑,大单于可承认这一点?”
拓跋猗卢点点头:“嗯,若正面对战,我一万虎狼精骑也顶多抗衡两倍于己的敌人,而且我闻刘聪的爪牙刘矅手下有一万重甲骑兵,号称冲阵无敌,若真对上,我这边当有数倍与其的兵力才可抗衡。”
见拓跋猗卢并不忌讳敌人的强大和自己的劣势,王烈却是对他的印象好了很多,这样坦荡的胸怀和气度,却的确配称为一个王者。
于是王烈又道:“如今大单于准备联合家师进攻刘聪的事情,还很少有人知道吧?”
拓跋猗卢冷眼看了一眼殿内众臣,今日能参加宴会十几个人至少都是他信任的,所以他说话才没什么顾忌:“这消息只有他们知道,若传出去,这里的人都会死”
语气森冷,表情也瞬间变得阴鸷,众人吓出一身冷汗,忙拱手说不敢。
王烈点点头:“刘聪既不知,那就好办。因为他常年与家师交战,所以在永石郡和太原郡之间常年有万人以上的兵马驻防,若一旦被这些兵马依仗城池阻挠住我们大军进攻,那么大单于和家师想要速战速决几乎就不可能,一旦刘聪调大军北上,大单于和家师就算能胜,也必有损失,我相信这些都是大单于所不愿见到的。”
拓跋猗卢手握着酒樽,点点头:“正是如此,我军粮草也并不多,长时间的对峙,只能对地广物丰的刘琨有力。”
王烈又道:“所以,正面对决,除非大人有能摧城拔寨的万人敌,否则是下下之策。但现在刘聪大军都集结在河东郡一代,随时准备南渡黄河,进攻洛阳。而左国城在黄河东岸,大单于若想此战建奇功,莫不如和我师尊约定,你亲率三万骑军,西渡黄河,再顺黄河以西南下,直接绕路到左国城,从后侧进攻刘聪都城,如此,可避开正面敌军,甚至一战攻克左国。”
“顺黄河以西奔袭左国?”拓跋猗卢甩掉手中酒杯,起身快步走道墙壁旁,看着上边简陋的地图,地图上边黄河之水清晰的在平城以西几百公里处拐出了一个几字形的弯。
而左国城就在几字甩出的那一捺竖直的东侧的黄河岸边。
而且,地图再往西一大片都是刘聪控制的区域,但多是荒芜的高原、戈壁和山林,人烟稀少,所以刘聪在这一侧几乎毫无布防。
历来也很少有大军顺此路行军。
“可是我方并无船只,现造船时间上也不够。”卫雄皱眉道。
王烈一咧嘴:“何须造船,两渡黄河即可,先往西,奔袭千里,再往东,就是左国城。”
卫雄一拍脑袋,对拓跋猗卢耳语几句,拓跋猗卢脸现兴奋:“世远,当真可行?”
卫雄点点头:“只要能防住刘聪的探子,以我拓跋骑军的战力,日行百里,十日内就能抵达左国城下。”
拓跋猗卢点点头,转身对王烈道:“都说你小子有脑筋,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就按你说的办,不过你去晋阳要转告你的师尊,我这边奔袭左国城,他那边一定要在东侧佯攻刘聪的永石郡,好为我制造一点机会。”
王烈连忙点头答应。
宴会在拓跋猗卢的满意的笑声里结束,休息两日后,王烈汇合卫雄和两千他自己的精锐骑兵,大军一万四千人马,前往晋阳。
晋建兴二年六月,王烈率一万四千人回到晋阳,刘琨出城十里相迎。
王烈拜倒,见过恩师后,将兵符、令箭交给刘琨。
卫雄也拜倒在地,见过刘琨,刘琨一见卫雄,回想起卫操的风采,两人又牵手感叹了许久。
等众人下马,一一见过刘琨,刘琨见到了自己阔别数年的长子刘尊后,脸庞却是一阵惊诧。
王烈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事先并没有告诉刘琨,刘尊回来的消息。
刘尊却是猛的拜倒,行了大礼。
刘琨的表情由惊讶变成欣喜,又由欣喜变成愧疚,片刻上前数步,半蹲下去,一把抱住自己分别多年的长子,虎目中留出一行清泪。
父子二人情深如此,众人也都唏嘘不已。
而后刘琨转头面向王烈,却是深施一礼。
王烈哪敢受自己老师的一拜,立刻让过。
刘琨却拉过刘尊,让刘尊与王烈当即结拜为异性兄弟,并让刘尊以后要视王烈如亲生兄弟,刘尊拜倒领命。
王烈可以托辞拓跋猗卢让他与拓跋比延的结拜,但却不能推脱自己老师的要求,况且刘琨自收王烈为弟子,视其如己出,他气晕高乔,枪挑龙季猛,刘琨从不曾有一句怨言,甚至连疑问都没有,王烈却只立刻跪倒,然后对刘琨道:“恩师视我如子嗣一般,可我已经于苏良、冉瞻、拓跋郁律三人结拜,恩师可能让他们一起?”
刘琨却的确是爱惜王烈到了极点,爱屋及乌,毫不犹豫、立刻答应。
卫雄却也拜倒,自言当日拜刘琨为师被拒,如今别他求,也肯请刘琨佐证,与王烈、刘尊等人结为兄弟。
刘琨一见,却很高兴,他虽然不喜卫雄狠辣算计的性格,但却十分赞赏他们叔侄二人为汉人尽力的为人,点头应允。
于是,王烈、卫雄、刘尊、苏良、冉瞻四人,加上没有在此,却早已经和王烈结拜的拓跋郁律,就在刘琨的见证下,跪在古道之上,面对皇天后土,焚香结拜。
四人起誓,今后兄弟五人戮力同心,一人有难,四人襄助,共为汉家之忠臣。
结拜后,卫雄三十有最为年长,为大哥;刘尊二十有九为二弟;拓跋郁律二十有三为三弟,冉瞻一十有九为四弟,王烈和苏良都还没到十九岁,但王烈比苏良大三个月,王烈老五,苏良老六。
只是冉瞻一直称王烈为大哥,却说什么还要一直这样称呼,王烈无奈之好答应。
众人结拜,再次起身互相见过,却是觉得心情舒畅,一起欢笑起来。
随后,刘琨问王烈今后有何打算,王烈明言想回幽州。
刘琨沉吟片刻:“阿烈,我知道你心思极大,我若留你在并州,恐你也难放下幽州的恩怨,所以我也不强求你在这里帮我。现在你回幽州自然可以,谅那刘佑小儿不敢再害你,但是若是直接回幽州军,恐刘佑会想办法刁难,而且你毕竟有过在我并州为将的经历,王彭祖若有提防之心对你也是不利,莫若请一郡守之职,可安心发展。”
王烈点头:“但愿固守一地,可是烈寸末之功,一时恐难为一郡之守。”
刘琨又问:“那你为县令如何?”
王烈想了想:“老师,你看这样可好,幽州彰武郡前些年遭石勒狗贼侵袭,民不聊生,想来令狐元止先生走后,也无人再肯做那种没油水可捞的县令,至于郡守,我听元止先生说过,早就想要换一安稳之地谋职,老师若能帮那彰武郡郡守改换他职,以令狐元止先生为常山郡守,我愿做郡内之长史、领校尉之职,至于县令可拔擢一亲信为任,您看如何。”
刘琨一听,却笑道:“你小子原来早有打算,也好,那你带回这一万鲜卑骑军我要分你五千,让你有能力自保”
王烈摇摇头:“老师兵力不足,需要这许多兵马为国尽力。而且,这一路有卫雄大哥助我,我当能顺利回到幽州,若回到幽州,我带这许多兵马,定让王彭祖更加提防,而且这许五千兵马和王彭祖相比实在不足一提,在幽州若王彭祖不想害我,没人能动了我;若他想动我,我再有五千兵马,也难抗衡,恩师您觉得呢?”
刘琨见王烈心意已决,只好道:“你这小子,总有道理,但你却不能不带兵马回去,而且你若想占据彰武郡,必须有兵马驻防,这样我给你一千骑军,一千步军,另外我把令狐泥也交给你,你不能再推辞令狐将军,你意如何?”
令狐盛此刻早就将王烈当做天人一般,一个在来晋阳前还名不经转的少年,如今竟然已经名动北地,至少在并州和代部鲜卑已经是威名远扬,更是刘琨唯一的弟子,鲜卑辅相卫雄和鲜卑可汗拓跋郁律的结拜兄弟,自己的儿子能跟随这样一个少年,前途简直可以说是不可限量。
而且他又见自己的儿子经过这一场远征,不但官职得到提升,性格也是更加成熟稳重,确实比在他身边要成长的更快,遂点头道:“有王小郎君照应,我放心的很,艾,你也要多约束你侄子;阿泥,你虽年长,但阿烈天纵英才,将来必有大出息,你一切要多听阿烈和你伯父的吩咐,可知晓?”
令狐泥早就与众人结为至交,舍不得分开,但又担心父亲:“父亲,我走后,谁照顾你?”
令狐盛一瞪眼:“大丈夫志在四方岂可如女儿一般惺惺作态?你走了,还有你兄弟和姐妹呢?再说,刘大人不也会照拂我么?”
刘琨闻言,也笑道:“阿泥,你放心去,你跟着阿烈好好做,用心做事,不要负你令狐家的勇武之名,我这里保你父亲无忧。”
听到这里,令狐泥哪还能不明白自己父亲和刘琨的心思,立刻拜倒,以下属之礼见过王烈。
王烈连忙拽起令狐泥:“你我是共历生死的兄弟,岂可如此,我将来若得凌云之志,定不负阿泥今日之拜。”
刘琨点头微笑,为自己弟子感到由衷欣喜。
师徒二人和卫雄等人携手进城,入城后,王烈又细细将自己在盛乐城所做的一切对老师讲述一番,并且把拓跋猗卢让自己出计策,自己就索性除了一计——两渡黄河,偷袭刘聪的都城左国。
刘琨沉吟片刻,说此计过于行险,而且关键在于,若第一次西渡黄河后,虽然地广人稀,可以避过刘聪耳目,但补给不已,大军一旦不能迅速攻占左国城,就会陷入缺粮的危机,到时候进退两难,恐怕猗卢要陷在那里。
见老师一眼就看出问题关键,王烈忙拱手:“师尊,我并非要害拓跋猗卢大单于,但他既然想立功,而且我看他是想凭此战,彻底占领并州河东一带,好能以此为功,求得洛都至尊封赏,甚至封王。而他也让我必须给他出谋划策,才肯放二哥(刘尊)回晋阳,我无奈只能如此。”
卫雄在一旁却是点头称是,他当日也看出几分不妥,但还没刘琨看得这般透彻,心下也是震撼。
刘琨点点头:“若猗卢大单于有失,到时候拓跋六修和拓跋比延兄弟怕是要为争夺大单于之位内斗,如今乱世,多少人都想称王,可叹心怀忠义之人如此至少。”
卫雄心中震撼却是一下子变成明了:“原来阿烈最后还是为三弟(拓跋郁律)打算,两虎相争,郁律必然得利,不过若说未来的草原良主,郁律的确比拓跋六修和拓跋比延二子都更适合,而且也对北地汉人更加有利。”
卫雄想问题一般都会站的很高,而且他为人本就不是愚忠,在叔父卫操和老仆卫恩的影响下,一直以汉人利益为重,心下却也就默认了王烈的这种做法。
至少,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帮助这个救过自己一命,一心要在北地为汉人打下一片天地的兄弟,虽不能再为辅相,却也可做一世之英杰。
今日外出工作,下午…多才回单位,所以更新晚了,王烈即将拥有自己的根据地,同时也将与刘佑、石勒等敌人正面对决,杀敌——
晋建兴二年五月中,大晋代部鲜卑新都平城,拓跋猗卢看着坐下一脸平静的卫雄,对他道:“石勒有张孟孙,我有卫世远,你在为我谋划军国之事的时候,一定也要多管教下比延,免得他误入歧途。”
卫雄忙拱手道:“代公谬赞,某一定尽心帮扶少主。”
拓跋猗卢又看了一眼神采奕奕的拓跋比延,问卫雄道:“事情是如比延所说,王烈和他起了冲突,然后知道他是我儿后,就与他言归于好么?”
卫雄忙拱手道:“正是如此,少主并没受到一丝伤害,王烈还赞少主勇武,不愧为拓跋之后。”
拓跋猗卢点点头:“嗯,刘越石的弟子还算得体,知道谦让于你。不过比延,你也该收敛些了,这王烈是越石的弟子,越石与我是旧友,他看在越石公和我的面子上还能容你,若是遇到一个混世的霸王,把你伤了,我却怎么面对你磨敦的责备?更何况,你都已经十六岁了,若再任意妄为,我怎么放心让你去自己的领地?”
拓跋比延忙拜倒:“让父王忧心了,比延从今以后一定和王烈大哥多多学习,等将来有了自己的部落,一定让它兴旺发达,为父王你献上更多的战马和羔羊。。”
拓跋猗卢闻言,满意的笑了笑:“这话是谁教你的?”
拓跋比延一愣,忙道:“是王烈所言,我听后觉得有道理,就记在了心里。父王,儿臣恳请以后有时间多和越石叔父的弟子相处,也好能让自己有所提高。”
拓跋猗卢闻言,点了点头:“你肯上进,我自然是高兴的;王烈这小子到的确有点意思。”
拓跋比延见父亲高兴,心下对王烈更加钦佩,因为王烈说这番话的时候就告诉他:“大单于肯定会问你此话是谁所说,你就说是我,好让他多我有些好印象,将来我也好在他面前为你说话。”
拓跋猗卢却是不知道这些,眼看自己的幼子仿佛忽然长大懂事了许多,却是由衷的高兴。
又对卫雄道:“你去安排下,晚宴照常,恩,王烈手下军主以上的官员都可来参加宴会,至于群臣,就选几个懂事的来吃酒,比延你也可以参加,到时候我却要看看这王烈到底有何不同。”
是夜,拓跋猗卢在大单于府内设宴,宴请王烈等人。
席间,王烈对拓跋鲜卑上下刻意逢迎,妙语连珠,不曾忽视任何一人,却将拓跋猗卢和一干参加宴会的大臣捧的心情大快。
拓跋猗卢又见自己幼子拓跋比延一向不服管教,如今竟然对王烈言听计从,却是当场发话,让拓跋比延和王烈多亲近,甚至有意让拓跋比延和王烈结拜,他拓跋猗卢和刘琨就是八拜之交的兄弟,那么刘琨的弟子和自己的幼子结交也不算过分。
王烈忙拱手:“我与比延少主一见投机,就算不结交也会倾心帮助于他,何况比延少主英武,将来必有大出息,若结交也该寻一良机,上告天地,下禀家师刘琨,才好结拜。”
拓跋猗卢听的连连点头,拓跋比延也是心情高兴,听出王烈是特意在重臣面前抬高他,举起酒樽对王烈致意。
众臣也都连声称大单于英明,少主有龙凤之姿,必成大统。
酒过三巡,王烈却忽然对拓跋猗卢道:“大单于,您和家师亲如兄弟一般,待我这小辈也极好,但您却可知家师心中所忧?”
拓跋猗卢此刻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却是笑道:“越石以前忧国忧民,常壮怀激烈,现在有了阿烈你这样一个好弟子,又新增么兵马无数,还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么?”
王烈摇摇头:“大单于有子嗣环绕之乐,比延小兄弟也很体贴忠孝,可家师的长子刘尊却至今与家师分隔两地,家师一直十分思念,数次想召其回晋阳,又恐大单于误会,大单于乃有道的王者,不知可肯放其回晋阳与家师相见?”
其时,刘琨与拓跋猗卢交好,对其多有所求,为了安其心,将自己的长子刘尊留在拓跋猗卢身边为质子。
王烈却是知道老师其实很思念自己的儿子,这次他北上代地,刘琨数次想要开口,却都没有说出,徐润却是知道刘琨心理所思,偷偷叮嘱王烈,如果有可能,要把刘尊从平城接回。
王烈身为弟子,自然要替老师解忧,而且在王烈的计划中,拓跋猗卢虽重情义,但性格暴烈,而且越来越刚愎自用,不肯听纳忠言,并非可托付之辈,刘尊在他这里早晚会有危险。
拓跋猗卢此刻闻听王烈所言,却是一愣,那边拓跋比延却忽然起身道:“父王,我虽年幼,但我以为尊兄也久离父母,应当准其回去探望,以显父王恩泽。”
卫雄等诸臣也是趁机进言相劝。
拓跋猗卢想了想,半真半假道:“也好,不过王烈,我总觉得你今日是有备而来,这让我很不高兴啊……这样,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就让尊儿和你回晋阳。”
王烈一愣:“不知大单于有何要求?”
拓跋猗卢道:“我听闻你给我的侄子郁律连出妙计,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顺利控制了盛乐的局势,我不日就将要和尊师刘越石大人起兵伐汉(匈奴汉国),你可有破敌的良策。”
王烈一听,面露苦笑:“大单于太看得起我了,我哪有这种安邦定国的计策,更何况您身边还有辅相这般的人才,我怎敢献丑。”
拓跋猗卢却面色一变:“怎么,小郎君看不起我这个鲜卑大单于么?”
众人闻言,顿时肃静下来,都看着王烈,拓跋猗卢现在喜怒无常,众人也摸不透他是不是真发怒。
卫雄却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也不说话。
王烈想了想,无奈道:“大单于若想攻伐刘聪,有两路可走,一是出雁门后,直插永石郡;二则是去晋阳与家师汇合,再西进左国城。两条路各有利弊,第一条路险要难行,但却可一路直达左国城下,第二条路虽好走,但刘聪肯定布置有重兵把守。”
拓跋猗卢闻言,不高兴道:“你说的着都是老生常谈,就没有一点更好的法子?”
王烈摇摇头:“上兵伐谋,但刘聪手下兵马二十余万,又有大将在侧,我的建议就是您与家师齐心合力,不管刘聪有何诡计,一直杀到左国城下……”
殿内众人闻言却有些议论纷纷,王烈说的这些是在浅显,明显不如传闻中的那般厉害。
拓跋猗卢却道:“好你个王烈,给我郁律出主意就那么痛快,怎么对我却如此?”
王烈无奈,只好道:“大单于,你若非要我出计策,那确实有一个计策,但却不知道大单于肯用么?”
那意思很明显,我出了,你敢用么?
拓跋猗卢闻言冷笑:“若是好计,我当然会用,我还要好好感谢你,并让刘尊和你一起回晋阳;但若不是好计,你可莫怪我这个当长辈的不留情,把你留下来,在平城陪我家比延读书。”
王烈点点头:“大单于一言九鼎,又是我的长辈,我这个当小辈的自然相信。我这里有个问题先问大单于,匈奴骑兵天下闻名,骁勇并不下大单于的鲜卑精骑,大单于可承认这一点?”
拓跋猗卢点点头:“嗯,若正面对战,我一万虎狼精骑也顶多抗衡两倍于己的敌人,而且我闻刘聪的爪牙刘矅手下有一万重甲骑兵,号称冲阵无敌,若真对上,我这边当有数倍与其的兵力才可抗衡。”
见拓跋猗卢并不忌讳敌人的强大和自己的劣势,王烈却是对他的印象好了很多,这样坦荡的胸怀和气度,却的确配称为一个王者。
于是王烈又道:“如今大单于准备联合家师进攻刘聪的事情,还很少有人知道吧?”
拓跋猗卢冷眼看了一眼殿内众臣,今日能参加宴会十几个人至少都是他信任的,所以他说话才没什么顾忌:“这消息只有他们知道,若传出去,这里的人都会死”
语气森冷,表情也瞬间变得阴鸷,众人吓出一身冷汗,忙拱手说不敢。
王烈点点头:“刘聪既不知,那就好办。因为他常年与家师交战,所以在永石郡和太原郡之间常年有万人以上的兵马驻防,若一旦被这些兵马依仗城池阻挠住我们大军进攻,那么大单于和家师想要速战速决几乎就不可能,一旦刘聪调大军北上,大单于和家师就算能胜,也必有损失,我相信这些都是大单于所不愿见到的。”
拓跋猗卢手握着酒樽,点点头:“正是如此,我军粮草也并不多,长时间的对峙,只能对地广物丰的刘琨有力。”
王烈又道:“所以,正面对决,除非大人有能摧城拔寨的万人敌,否则是下下之策。但现在刘聪大军都集结在河东郡一代,随时准备南渡黄河,进攻洛阳。而左国城在黄河东岸,大单于若想此战建奇功,莫不如和我师尊约定,你亲率三万骑军,西渡黄河,再顺黄河以西南下,直接绕路到左国城,从后侧进攻刘聪都城,如此,可避开正面敌军,甚至一战攻克左国。”
“顺黄河以西奔袭左国?”拓跋猗卢甩掉手中酒杯,起身快步走道墙壁旁,看着上边简陋的地图,地图上边黄河之水清晰的在平城以西几百公里处拐出了一个几字形的弯。
而左国城就在几字甩出的那一捺竖直的东侧的黄河岸边。
而且,地图再往西一大片都是刘聪控制的区域,但多是荒芜的高原、戈壁和山林,人烟稀少,所以刘聪在这一侧几乎毫无布防。
历来也很少有大军顺此路行军。
“可是我方并无船只,现造船时间上也不够。”卫雄皱眉道。
王烈一咧嘴:“何须造船,两渡黄河即可,先往西,奔袭千里,再往东,就是左国城。”
卫雄一拍脑袋,对拓跋猗卢耳语几句,拓跋猗卢脸现兴奋:“世远,当真可行?”
卫雄点点头:“只要能防住刘聪的探子,以我拓跋骑军的战力,日行百里,十日内就能抵达左国城下。”
拓跋猗卢点点头,转身对王烈道:“都说你小子有脑筋,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就按你说的办,不过你去晋阳要转告你的师尊,我这边奔袭左国城,他那边一定要在东侧佯攻刘聪的永石郡,好为我制造一点机会。”
王烈连忙点头答应。
宴会在拓跋猗卢的满意的笑声里结束,休息两日后,王烈汇合卫雄和两千他自己的精锐骑兵,大军一万四千人马,前往晋阳。
晋建兴二年六月,王烈率一万四千人回到晋阳,刘琨出城十里相迎。
王烈拜倒,见过恩师后,将兵符、令箭交给刘琨。
卫雄也拜倒在地,见过刘琨,刘琨一见卫雄,回想起卫操的风采,两人又牵手感叹了许久。
等众人下马,一一见过刘琨,刘琨见到了自己阔别数年的长子刘尊后,脸庞却是一阵惊诧。
王烈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事先并没有告诉刘琨,刘尊回来的消息。
刘尊却是猛的拜倒,行了大礼。
刘琨的表情由惊讶变成欣喜,又由欣喜变成愧疚,片刻上前数步,半蹲下去,一把抱住自己分别多年的长子,虎目中留出一行清泪。
父子二人情深如此,众人也都唏嘘不已。
而后刘琨转头面向王烈,却是深施一礼。
王烈哪敢受自己老师的一拜,立刻让过。
刘琨却拉过刘尊,让刘尊与王烈当即结拜为异性兄弟,并让刘尊以后要视王烈如亲生兄弟,刘尊拜倒领命。
王烈可以托辞拓跋猗卢让他与拓跋比延的结拜,但却不能推脱自己老师的要求,况且刘琨自收王烈为弟子,视其如己出,他气晕高乔,枪挑龙季猛,刘琨从不曾有一句怨言,甚至连疑问都没有,王烈却只立刻跪倒,然后对刘琨道:“恩师视我如子嗣一般,可我已经于苏良、冉瞻、拓跋郁律三人结拜,恩师可能让他们一起?”
刘琨却的确是爱惜王烈到了极点,爱屋及乌,毫不犹豫、立刻答应。
卫雄却也拜倒,自言当日拜刘琨为师被拒,如今别他求,也肯请刘琨佐证,与王烈、刘尊等人结为兄弟。
刘琨一见,却很高兴,他虽然不喜卫雄狠辣算计的性格,但却十分赞赏他们叔侄二人为汉人尽力的为人,点头应允。
于是,王烈、卫雄、刘尊、苏良、冉瞻四人,加上没有在此,却早已经和王烈结拜的拓跋郁律,就在刘琨的见证下,跪在古道之上,面对皇天后土,焚香结拜。
四人起誓,今后兄弟五人戮力同心,一人有难,四人襄助,共为汉家之忠臣。
结拜后,卫雄三十有最为年长,为大哥;刘尊二十有九为二弟;拓跋郁律二十有三为三弟,冉瞻一十有九为四弟,王烈和苏良都还没到十九岁,但王烈比苏良大三个月,王烈老五,苏良老六。
只是冉瞻一直称王烈为大哥,却说什么还要一直这样称呼,王烈无奈之好答应。
众人结拜,再次起身互相见过,却是觉得心情舒畅,一起欢笑起来。
随后,刘琨问王烈今后有何打算,王烈明言想回幽州。
刘琨沉吟片刻:“阿烈,我知道你心思极大,我若留你在并州,恐你也难放下幽州的恩怨,所以我也不强求你在这里帮我。现在你回幽州自然可以,谅那刘佑小儿不敢再害你,但是若是直接回幽州军,恐刘佑会想办法刁难,而且你毕竟有过在我并州为将的经历,王彭祖若有提防之心对你也是不利,莫若请一郡守之职,可安心发展。”
王烈点头:“但愿固守一地,可是烈寸末之功,一时恐难为一郡之守。”
刘琨又问:“那你为县令如何?”
王烈想了想:“老师,你看这样可好,幽州彰武郡前些年遭石勒狗贼侵袭,民不聊生,想来令狐元止先生走后,也无人再肯做那种没油水可捞的县令,至于郡守,我听元止先生说过,早就想要换一安稳之地谋职,老师若能帮那彰武郡郡守改换他职,以令狐元止先生为常山郡守,我愿做郡内之长史、领校尉之职,至于县令可拔擢一亲信为任,您看如何。”
刘琨一听,却笑道:“你小子原来早有打算,也好,那你带回这一万鲜卑骑军我要分你五千,让你有能力自保”
王烈摇摇头:“老师兵力不足,需要这许多兵马为国尽力。而且,这一路有卫雄大哥助我,我当能顺利回到幽州,若回到幽州,我带这许多兵马,定让王彭祖更加提防,而且这许五千兵马和王彭祖相比实在不足一提,在幽州若王彭祖不想害我,没人能动了我;若他想动我,我再有五千兵马,也难抗衡,恩师您觉得呢?”
刘琨见王烈心意已决,只好道:“你这小子,总有道理,但你却不能不带兵马回去,而且你若想占据彰武郡,必须有兵马驻防,这样我给你一千骑军,一千步军,另外我把令狐泥也交给你,你不能再推辞令狐将军,你意如何?”
令狐盛此刻早就将王烈当做天人一般,一个在来晋阳前还名不经转的少年,如今竟然已经名动北地,至少在并州和代部鲜卑已经是威名远扬,更是刘琨唯一的弟子,鲜卑辅相卫雄和鲜卑可汗拓跋郁律的结拜兄弟,自己的儿子能跟随这样一个少年,前途简直可以说是不可限量。
而且他又见自己的儿子经过这一场远征,不但官职得到提升,性格也是更加成熟稳重,确实比在他身边要成长的更快,遂点头道:“有王小郎君照应,我放心的很,艾,你也要多约束你侄子;阿泥,你虽年长,但阿烈天纵英才,将来必有大出息,你一切要多听阿烈和你伯父的吩咐,可知晓?”
令狐泥早就与众人结为至交,舍不得分开,但又担心父亲:“父亲,我走后,谁照顾你?”
令狐盛一瞪眼:“大丈夫志在四方岂可如女儿一般惺惺作态?你走了,还有你兄弟和姐妹呢?再说,刘大人不也会照拂我么?”
刘琨闻言,也笑道:“阿泥,你放心去,你跟着阿烈好好做,用心做事,不要负你令狐家的勇武之名,我这里保你父亲无忧。”
听到这里,令狐泥哪还能不明白自己父亲和刘琨的心思,立刻拜倒,以下属之礼见过王烈。
王烈连忙拽起令狐泥:“你我是共历生死的兄弟,岂可如此,我将来若得凌云之志,定不负阿泥今日之拜。”
刘琨点头微笑,为自己弟子感到由衷欣喜。
师徒二人和卫雄等人携手进城,入城后,王烈又细细将自己在盛乐城所做的一切对老师讲述一番,并且把拓跋猗卢让自己出计策,自己就索性除了一计——两渡黄河,偷袭刘聪的都城左国。
刘琨沉吟片刻,说此计过于行险,而且关键在于,若第一次西渡黄河后,虽然地广人稀,可以避过刘聪耳目,但补给不已,大军一旦不能迅速攻占左国城,就会陷入缺粮的危机,到时候进退两难,恐怕猗卢要陷在那里。
见老师一眼就看出问题关键,王烈忙拱手:“师尊,我并非要害拓跋猗卢大单于,但他既然想立功,而且我看他是想凭此战,彻底占领并州河东一带,好能以此为功,求得洛都至尊封赏,甚至封王。而他也让我必须给他出谋划策,才肯放二哥(刘尊)回晋阳,我无奈只能如此。”
卫雄在一旁却是点头称是,他当日也看出几分不妥,但还没刘琨看得这般透彻,心下也是震撼。
刘琨点点头:“若猗卢大单于有失,到时候拓跋六修和拓跋比延兄弟怕是要为争夺大单于之位内斗,如今乱世,多少人都想称王,可叹心怀忠义之人如此至少。”
卫雄心中震撼却是一下子变成明了:“原来阿烈最后还是为三弟(拓跋郁律)打算,两虎相争,郁律必然得利,不过若说未来的草原良主,郁律的确比拓跋六修和拓跋比延二子都更适合,而且也对北地汉人更加有利。”
卫雄想问题一般都会站的很高,而且他为人本就不是愚忠,在叔父卫操和老仆卫恩的影响下,一直以汉人利益为重,心下却也就默认了王烈的这种做法。
至少,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帮助这个救过自己一命,一心要在北地为汉人打下一片天地的兄弟,虽不能再为辅相,却也可做一世之英杰。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寒门称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寒门称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