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印度洋上的风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五章 谁在屠杀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五章 谁在屠杀

目录:印度洋上的风| 作者:水飞云| 类别:历史军事

    不过也有许多人质疑蓝海国不顾自己的国民,痛下杀手,对新加坡城进行毁灭性攻击。这种质疑的声音,顿时掩盖了蓝海国快速占领新加坡的光环。各国都在看蓝海国如何解释这个问题。一旦这个问题蓝海国回答的不好,不仅蓝海国的形象,甚至华夏族的形象都要大受损伤。这关系到蓝海国的政府亲民形象,对此蓝海国并没有沉默

    蓝海国给出的回答却是一组数据:新加坡本岛在日军占领前有72.8万人口(1939年),其中新加坡市有11.。3万人。1942年日军占领后新加坡后大肆屠杀当地华人和马来人。仅在1942年当年即屠杀了40000人,其中有33000人是华人,这些华人基本位于新加坡城。1942年2月18日至25日,日军进行了大检证,又称肃清(新加坡大屠杀)。最后被日军抓走人数达二万,遭带走的人当中,绝大多数都会被带到偏远的海边集体枪杀。剩下的被送到泰国做苦工,建造“死亡铁路”。随后日军有以种种名义进行屠杀,截止到44年8月,根据日方的统计,新加坡市内只有人口3.2万人,而且由于沿海靠近日军的军港,日军将余下的市民驱赶至新加坡城的北部郊区修筑通往马来亚的铁路。城区靠海部分只有日军的军营和为日军服务的一些杂货店和慰安店。44年8月后,日军第三舰队战败,新加坡的海上封锁力量被削弱,许多新加坡市民乘机在南洋五大家族的帮助下,逃离新加坡前往马达加斯加岛。造成新加坡城的市民只有不到15000人。

    为了确保占领新加坡市,蓝海国轰炸了新加坡大部分区域,但是蓝海国并没有轰炸新加坡市北部城区,也就是大成镇以南,所以日军才有一个大队的士兵逃脱了导弹攻击。蓝海国集中轰炸的地区是新加坡沿海区域,这些区域里都是日军军营和海军设施,以及为日军服务的汉奸服务设施。如果那里面有新加坡市民,是死有余辜。

    蓝海国将2005年舰队访问新加坡,双方联合纪念二次大战胜利60周年时获得的新加坡屠杀资料照片在各大报纸上刊登。蓝海政府的这些数据和证据,顿时让各类质疑声音哑了下去。蓝海国外交部又发表声明指出,对于日军的屠杀平民政策,蓝海国一定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同时外交部还释放了一批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时的照片。蓝海外交部指出:“日本是一个丧心病狂,忘恩负义的民族组成的国家。华夏大陆先后在历史上多次帮助日本进步,帮助其开拓文明的进程,结果还给华夏民族的是屠杀。蓝海国一定会让日本得到应有的血的教训。”

    蓝海国的有关屠杀的这些照片都是护航舰队政治教育室内的资料,都是真实无误的。因此,有些日军在照片上的人员,甚至都被盟军从战俘中揪了出来。这些俘虏供述的屠杀过程,让盟军的审讯官员都不寒而栗。

    美国、英国和重庆政府都先后公开声明,日军在华夏大陆和新加坡犯下了反人类的罪行。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发表了蓝海国国防部长黄宗英的署名文章《对待倭寇决不能手软》,在文章中黄宗英从日本民族的形成,从唐朝开拓日本民族的文明,到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两国的经济形式,到日方占领东三省,到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新加坡屠杀,日军在东北的细菌试验都做了仔细的阐述。大量的图片和数据证明了日本是一个丧心病狂的国家,对方绝对不会适合提供怜悯和帮助。对待这样的国家,决不能手软。黄宗英还在文章中指出,日本天皇实际上是日本参加战争的罪魁祸首。黄宗英列举了日本天皇在历次战略决定中的决策地位,包括珍珠港战役等。黄宗英的文章导致了当日《华盛顿邮报》脱销,加印了20000份还没有满足美国人的好奇心。

    这篇文章引起了美国、英国和西方国家的重视。各国都重新审视了和日本之间的联系。无论是亲日还是仇日政府,都重新检讨自己与日本政府的关系。同时也对蓝海国强大的情报能力感到惊讶,许多照片的角度都是很直接的,能拍摄这些照片的位置也不是普通的士兵。这说明蓝海国有一批非常厉害的间谍在日军内部,而且身居高位。日本政府当然这发现了这点。日本政府一边反驳蓝海国的说法,一边在内部进行大清洗。不少日军军官和情报人员被屈打成招。这导致了日军内部产生了厌恶战争、反对现有制度的一部分军官和士兵。

    当然这些和蓝海国没有任何关系。蓝海国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借着这次大轰炸,既表明了国家实力,又将日本凶残无人性的真实面目揭露出来。增加了各国对日本的警惕和仇恨。这都是蓝海国所希望的。

    相对于谴责日本政府,各国对蓝海国的飞弹技术都十分感兴趣,各国都通过不同的渠道表达了都蓝海国飞弹技术的需求。蓝海政府表示,盟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值得肯定。但是飞弹技术是蓝海国花费了大量资金和人才才研制出来的东西。技术转让的代价比较高,所以蓝海国倾向于授权生产。蓝海政府组建了一支谈判队伍,一家一家的和各国进行谈判,并对谈判进行的细节,一点一点的进行讨论,反复请示,反复变化谈判条件。蓝海国和各国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工作。

    与美国人的谈判,蓝海国并没有这么简单的拖着,而是提出了分步转让技术的谈判方式。蓝海国的谈判小组将飞弹分解成推进系统,导弹壳体,和控制方式(制导元件)三部分和美国人进行谈判。

    对于推进器,蓝海国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美国提供相对应的机器设备。美国政府并不在乎机器设备,为了获得这种先进的飞弹,美国政府同意用一套石油炼制生产线和一条坦克柴油机生产线换取蓝海飞弹推进器的技术。由于双方都没有在此事上设置障碍,所以第一步的谈判很快获得了双方政府的批准,并付诸实施。

    第二步关于壳体的谈判,蓝海国也没有什么好拿捏的,美国本来就具备生产这些壳体的能力,只不过是美国政府想了解蓝海国飞弹技术的全部,才同意进行谈判。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美国政府用两套水电站的设备就换取了蓝海国在壳体上的技术。

    当美国谈判代表大呼蓝海国真好骗的时候,蓝海国谈判小组对最重要的制导部分,提出了一个“天价”的交换条件,“分享核技术”。其实蓝海国并不需要美国的核技术,蓝海国的技术比美国先进的多。但是蓝海国并不打算立刻将导弹技术提供给美国。因此次提出了这项美国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来。美国的谈判代表顿时傻了眼,不用汇报,自己也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蓝海国和美国关于飞弹的谈判就此停顿下来。双方都要求对方让步。蓝海国宣称,蓝海国集合全国力量,目前就研制成功了这么一件利器。相当于美国集合全国之力实施“曼哈顿”计划一样,不可能贱卖。而美方也提出,蓝海国根本不具备发展核武器的能力和工业基础,希望蓝海国提出其他交换条件。双方开始了漫长的谈判马拉松,但是双方都没有堵死谈判的希望。

    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谈判不同,与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的谈判进展的最快。由于南美各国没有奢望能完整的获得蓝海国的飞弹技术,因此蓝海国对这两个国家提出的进口飞弹的方案大加赞赏,与阿根廷签署了出口70枚飞弹的协议,与巴西签署了出口100枚飞弹的协议。交付时间是1947年。阿根廷付出的代价是粗铜矿,而巴西付出的是钢材。双方皆大欢喜。出于技术保密,蓝海国将先交付导弹本体,至于控制系统,将在1947年年底一次**付。

    世界各国对日本实行的大屠杀政策都进行了谴责,尤其是重庆政府。重庆政府乘机组成了宣传队伍,在国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屠杀,驱逐日寇的活动。军事上,远征军也展开了对马来亚的进攻。

    修整了一个多月的盟军部队分海路两队,会同蓝海国整编100师南北夹击马来亚的日军。美国也听从了蓝海国的建议,太平洋舰队的两支特混舰队也前出到菲律宾以东的关岛和中途岛附近,直接跳过南亚诸岛进行越岛进攻。日军的联合舰队主力被死死的拴住在中途岛和塞班岛。对马来亚的战斗,按照日本海军的说法,保住本土还有问题,马来亚,那是陆军的问题。日军将航空兵和海军大部分都调到了菲律宾和中途岛,马来亚的战争是日本陆军残余军团独立作战,其结果可想而知。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印度洋上的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印度洋上的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