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道途之旅 正文 第三百八十八话:会道结有缘·从容下折兰

正文 第三百八十八话:会道结有缘·从容下折兰

目录:道途之旅| 作者:黑色的老熊| 类别:武侠仙侠

    夏国占据了夏州,除了夏国本部外,还有很多附属的小部族。

    这是一个以城市领导部族的国家。

    国家的首都,是银川。

    东方未晞所在的方位是折兰山,从折兰山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下面的银川。

    折兰山一向鲜少人,这里被夏国人称为神山。既然是神山,自然不是一般人可以往住的。

    错非东方未晞是用血河车飞,亦不会到了这个地方,只能说是巧合。

    血河车动静到底太大,到目前为止,没有引来高人注窥,只能说是一种运气。但若一直依赖这种运气,早晚会有河边湿鞋的一天。

    但,让东方未晞没有想到的是,他到底还是惊动些了人。

    夏国资源不是很富足,所以夏国支持的修士不是很多。

    一般夏国有两个修士云聚地。一个是著名的三光寺,还有一处,就是这里,折兰山。

    开始那些人是没有反应过来,但现在又怎能没有反应。

    现不对,一群修为高深之士当即就扑过来了。

    最先到达的是一个僧人样人士。

    其后,是一个夏国富贵男子。

    再来三名道脉修士,又有东方未晞记得的青铜僧和一个道士前来。

    打头的那个僧人是斛嘶罗,他拥有一支佛门僧兵,虽然佛道没落,但也不是说没有东西。

    此君就有一支佛门僧兵,为他的法术道兵,在夏国地位超然。

    第二人是卫慕野鹤,他是夏国实力大贵族,主要就是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修士。

    还有张谱、张元、张克实三兄弟,此三人都是玉清一脉的高深修士,本是上宋州人士,但在上宋州缺少资源,得到了夏国的拉拢,便投了夏国。对于修士来说,无家无国,无亲无故,一切万般只在大道。谁可以帮助我修行,谁就是我的亲娘老子,谁不可以帮助我,便是家国天下,亦可弃之

    至于青铜大师是和那赵沛道人交好的,两人在一起论道,却是发现了天迹流虹,当下就过来看个究竟。待见到东方未晞,众人都是一惊,继而是奇。折兰山外有迷惑心魂的大阵,普通凡人绝难上山,这人是道人,但他如此入山,却是什么意思?

    在几人都掏出法宝时,东方未晞忙道:“误会,误会,飞行失误,误入于此,贫道这便退去,各位且慢动手。”

    斛嘶罗道:“哼,折兰神山,岂是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地方,要走可以,留下名号来。”说名道姓,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修士可以推演未知,你说出了名姓,那边他们就可以利用易学算术,把你的大致情况推演出来。如果你没有敌意,大家不会成仇,那么你说出来,反而是相交一场,大家在一起也算是结下个因果,以后说不得还可以成为朋友,就算不成为朋友,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不说,那就证明你心里有鬼了。

    好在东方未晞身上有神龟小嬍,他才不虞对方可以看透自己,当下道:“贫道姓王名英。”

    这个名号是他转世后的名字。

    如果说刘芬,这个名是很容易给推演猜破的。

    在地火脉的时候,东方未晞可以说这个假名,反正这个假名就是一个代号,那些元婴修士不和他计较,就不会有问题,如果和他计较,他再说真名也成。

    但在这里,他若不说真名,怕就是一场大战。

    只是,他们纵然知道自己是王英,却如何知道自己上世的根脚。

    卫慕野鹤道:“张真人,几位易算如何?”

    张谱道:“无错,这位道友的确是姓王名英,不过,你的年岁,若我没有推演错误,该是五岁,嗯,亦可算六岁,未知道友可否告之,你是如何在六岁就有此类修为的?”

    他的话很明显,虽然六岁,但却有这样的修为,摆明了是转世。

    如果是转世,那你上一世又是什么?

    东方未晞哈哈一笑,道:“道友,交浅岂可言深,没错,贫道的确是转世之人,尔要如何?”这话又让众人一怔,是的,他是转世的。看现在的实力,好似也非是强,那,要不要出手?如果拿下这个人,就可以知道他的根脚,也有可能得到一笔丰厚的收入。天知道他上一世到底存下了多少的宝贝,才让他这一世才六岁就修成了化气七层的修为。

    但……真的要出手吗?

    修行者最忌的就是胡乱出手,你一出手,就会结下因果,你结下了因果,不定哪天就会有报上门,正所谓,种因得果,此之谓然。

    你和人结下了因,那就必将有果。

    只要未摸清底细,这就开打,为智者不取。故而,几人一时间都踌躇起来。

    东方未晞瞧在眼里,知道这些人八成也是那种没有凝煞炼罡的,说白了,发虚。

    笑过之后道:“各位,在下并无恶意,还有要事在身,告辞了。”

    张元道:“且慢,道友有何要事在身,这里是我们的地界,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贫道几位也可分润一下。”他话中点出了,自己才是地主之意,同时摆出了一副结交的姿态。

    这种态度是最好的。过一分嚣张,少一分服软。

    东方未晞道:“哦,贫道有一位朋友,叫细封敏达,正要会一会这位朋友。”

    张克实等人心中暗叹,幸好没有出手。

    原来细封敏达是目前夏国的新贵,在夏国现在是新君上位。那新君的一位妃子便是细封敏达的妹妹细封思梦。此女虽是侍婢出身,却是最有人缘。皇后不会觉得她可以坐皇后,因为她出身太低,其余的妃子也乐于与她交相,因为她的脾气最好,人最善良。

    更何况,现在细封敏达手握军权。

    目前,细封家是新兴的实权贵族,说白了有气运在身,修士也忌得罪富贵,他们更是指夏国吃饭的,得罪细封敏达自然是下下策。能与东方未晞交好,也是一桩善缘。

    其中赵沛道人更是和细封敏达有一定的私交,笑道:“若如此,便有贫道领引,道友闯入了折兰山,想必不知道细封将军所府何处吧!”东方未晞道:“哦,如此,那就有劳了。”

    其余人等离走,只余下了赵沛。

    两人一并而行。

    下到了山,两人都飞将起来。赵沛使用的是一柄如意,如意泛起青光,却是一种上乘的光遁之术。这种遁术十分强大,虽然不可能是光速,但普通的飞行法宝,怕都不是此宝的对手。好在他未有开动全速,东方未晞也脚踏逆水寒,两人并肩而飞。

    飞到了银川,这才停下,东方未晞道:“道友好手段。”

    赵沛摇摇头道:“除却逃命之用外,复有何用。”

    他只不过是金丹的修为,却可以自立一方,逍遥往来,凭借的,就是这柄如意。

    还真如他说的那样,除了些许炼药手段,他也就是逃命的本事了。

    反之,他是暗暗羡慕东方未晞的逆水寒。那剑莫看是三品灵器,但最重要的是胜在实用。

    进入银川,东方未晞立刻观察注意起来。赵沛道:“王道友,怎么?没来过夏国?”

    东方未晞道:“是,我过去是在下宋州,后来去了上宋州、辽州、北州、清州,却是未有到过这夏州!这里一直听说荒凉,看来却非是如此啊。”

    赵沛道:“夏州并不荒芜,只是缺少人罢了,当然,这里的土质也的确是出些问题,不过,总体说来,若是可以全面开发,当不输于上下两宋之州。”

    东方未晞点点头,说话间,两人步入城中,似这种要城,肯定要收入城之税的。

    但是夏国不一样。

    夏国本来就很穷,假若真要是收取什么进城入城税,那除了少数人,平民百姓是绝对不可能入城的。夏国的根基就是那些小部族,小部族有多少的余钱可以交什么入城税。因此夏国没有这个税。守门之兵,也是维持一下秩序而已,却非死要钱。

    两人进入之后,东方未晞发现这里果然是一派的兴旺。

    但见人来人往,呼叫喝卖,更有甚者,一众人把个带链上枷的男女拉到城里叫售。

    也就是说,这里还有奴隶现象的存在,并且市场奇大。

    在上下两宋州,虽然也有奴婢的买卖,但大体都属打工,便是给人当小妾,那也是相当于下界女秘书的地位,陪你上床是可以,但我也有我的自由,时间到了,老娘不想和你干了,想走就走!

    但在这里,奴隶是要在身上烙印刻章的,是终身制的。一日为奴,就终身为奴。

    没有自由,没有解放,没有未来……

    而且,这里的奴隶多是战争中被抓的俘虏和平民。很多,是打草谷得来的上宋州子民。

    东方未晞看看道:“银川很不错,这里很热闹么。”

    赵沛道:“这是假象,也就是银川是这样,之前夏国和辽国打了一仗,道友可是知否?”

    东方未晞知道这也是一种试探索,轻松笑道:“听说过,打得不错,不是胜了么?”

    赵沛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这样的仗,可言胜乎?惨胜,实是一场惨胜啊,惨胜之仗,不如打场败仗来得好呢。”这话也是有道理的。假若是打败仗,正常情况下,只要部队可以逃掉,败了也没啥大不了的。除非是全部兵马给对方围住了。

    明州的大明国就经常和清州的清国开战,每每之开战,总是清国获胜,但那又如何呢?也没见明国就倒下了,明国的军队一打就败,都败习惯了,可他们的士兵这边跑回去,那边又回来,你只要不杀了他们,他们还是军队。

    但打仗,对方一触就溃,你又怎么杀人?还没开打,对方就跑了,又怎么去杀。

    正规的战争,往往对决下来,死去的人数只是一到三成,就可以决定一场胜负了。

    也就是说,拉一万人去打仗,打败了,可能死的人只是一千若是三千,其余人还是可以逃得回来的。这样的败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这一次,夏国和辽国的对仗,却是一场惨战。开战后,辽军出动了前锋军二十万人。夏国也出动了十万余人,两方进行惨烈到极点的厮杀,这场厮杀,夏军一共动员了五十万余人。这五十万人和辽国不同。

    辽国出动五十万人,虽然吃力,但仅占辽队的百分之五十。

    但对夏国,这五十万人,却是他们的百分之九十了。

    辽军的战斗力可不是宋军,他们的战斗力是可怕的,这一打,夏军在承受力方面委实是吃不住劲了。在夏军几乎就要失败的时候,六谷部出兵了。

    因为六谷部的这一支奇兵,夏国才最终的取得了胜利。

    但是,看看这场胜利,十多万人战死,又有十余万人受伤,其中一部分更是伤的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可想而知,这对于人口不足的夏国,得是多么巨大的负担。

    回军之后,夏国更是发生了粮荒。因为夏国的粮食产量一直是不足的。

    夏国的主体经济是牛马羊,他们的农业是很薄弱的。偏偏就是五谷才好保存。

    在这样的局面下,夏国表面上没事,其实百姓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若非夏国的局势真的到了这种地步,一向疲软的上宋州大宋国也不会起意要打夏国。

    只是,上宋州大宋国若要真正的攻打夏国,就该以雷霆之力,发五十万,乃至百万大军,并且片纸不留,屠杀到底,这才可以击败风中落叶的夏国。可他们却使用了区区二十万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军队,更是放弃折家的地盘不出。若是他们把这支军力给折家,也够夏国吃一壶的了。

    这样的战术,实是难以堪就。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道途之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道途之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