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参观休斯敦航天中心(4)(…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4、参观休斯敦宇航中心
2007年10月26日,就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的两天,我们按计划来休斯敦航天中心参观。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这个中心位于距休斯敦市中心35公里的克利尔湖畔,休斯敦航天中心(Space Center,美国太空总署约翰逊宇航中心(ASA Jpace Center)都设在这里。休斯敦航天中心是由美国宇航研究中心、宇航指挥控制中心、宇航员训练中心和大型宇航展览馆组成。约翰逊宇航中心要设计和制造航天器,选拔和训练宇航员,策划和指挥载人太空飞行,进行太空科学实验等多项任务,还要负责在美国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指挥和控制。
美国的航天中心以历任美国总统约翰逊和肯尼迪的名字命名。
林登•约翰逊是美国第36任总统,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对于这两位美国总统,五六十岁的中国人都熟悉。肯尼迪就职于美苏争霸、激烈对抗的时期,而约翰逊曾深陷越战泥潭。在这里参观后我们知道,人类首次登月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是在美国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而这次发射的指挥中心是在休斯敦宇航中心。在上百栋的各种建筑物内,两万名的工作人员在从事太空开发、研究的各种不同工作。其中有100位宇航员,在进行学习和训练,随时准备进行航天飞行。
儿子开车带我们来参观,路上就足足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住在休斯敦的西北区,而航天中心在东南方向,车要穿过休斯敦市区,但是我们走的是城市高速公路,车速每小时65英里,差不多是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休斯敦市中心的摩天大楼等高大建筑一栋栋地一掠而过,我也在飞驶的车上抓拍了一些镜头。我们也曾经到休斯敦的商业中心的闹市区游览过,置身其中,我感觉如同行走在纽约曼哈顿一样,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隐天蔽日。
在国内时,我知道1979年2月2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美时,曾来到这里参观,并且坐在航天飞机的模拟驾驶舱里体验了一下,那张照片我印象很深。今天,我也要来这里参观,来实现内心盼望已久的愿望。在我们的车临近宇航中心的时候,我在车上就准备好了照相机,抓拍了火箭公园里的标志物――两只巨大的火箭模型。两只完全相同的火箭与地面成45度角,矗立在火箭公园的入口处。中国的“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中国中央电视台CCV―4报道在美国的华人欢庆、祝贺的画面中,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华人就是在这里拉起祝贺的条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车,我们来到休斯敦航天中心参观大厅的入口。在门口两根高高的旗杆上,飘扬着两面旗帜,一面是美国国旗,一面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州旗。当一辆辆载有游客的大巴到来时,会有很多的游客,另外一些是自己开车来的散客。我看到售票窗口上写有三种票价,分别是21.95$、18.95$、23.95$(美元),我也没有在意,怎么会有三种不同的票价。儿子排队为我们买了票,因为这一天是星期五,游客不是非常多。据说周末假期的时候,游客会非常多。在门口,我们拿到免费的参观导游图,这张导游图把全部参观游览区划分成十个项目,上面印有主要的参观项目的立体图,还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六个电影放映厅放映电影的时刻表也清清楚楚,方便游客的选择,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最多的放映厅一天放映七场。来这里参观过的朋友告诉我们,一般来说,如果按照十个项目的编号依次游览,是一个最好的参观路线。
在这一张导游图上,还有问事处、公用电话、医疗站、卫生间、残疾人轮椅、婴儿哺乳室、办公室等国际通用的图像标识,甚至有AM(自动取款机)的标识,使得不懂英语的游客也能看图识物,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位置,方便自己的使用。在大门口立着的牌子上用英文写着建立这个中心的目的和意义,括号内的中文是我加上去的,不一定准确,请读者朋友参考:
Space Center
(休斯敦宇航中心)
For the dreamerxplorers who look to distance horizons
(为了能看到遥远目标的梦想者和探险者)
For the celebration of discoveryfound knowledge
(为了庆祝发现和得到新的知识)
For the childrill be the pathfinders of the high frontier
(为了将来可以成为更高极限的探险者的孩子们)
icate this center of learning
(我们献上这个学习中心)
Mpace flight education foundation, Inc, October 16, 1992
(载人航天教育基金会 1992年10月16日)
看来美国建立这个宇航中心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对青少年进行航空航天、宇宙开发方面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引导青少年为献身科学事业努力学习。除了许许多多的少年儿童,青年学生,这个宇航中心每天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成年人前来参观。一进入大厅所看到的景象就使我十分惊讶,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展品布满了整个空间,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儿子说,我们先去排队乘游览车参观室外部分,那里有阿波罗登月指挥中心、大推力多级火箭展览和航天飞机的组装馆。因为游览车是定时发车,我们回来后再仔细参观这里的项目。
果然,很多进来的参观人员都在乘车入口排队等候,一些旅行团的导游人员熟悉这里的参观过程,在向游客介绍参观程序和注意事项,其中就有好几个华人旅行团。这时候我看到在门口的一大块展板上,美国所有参加过航天飞行的宇航员们的大幅照片,展示在游客面前,在最前面突出位置上的是“阿波罗11”实现登月探索的三名宇航员的照片。凡是去室外参观的游客,上车之前都要通过类似于飞机场一样的安全检查装置,在此之前,还要进行拍照,是一家一户的拍照,或是学生的一个班级,一个旅游团队,若是单个游客,当然是一人一照。
儿子告诉我们,这种照片,游客可以要,也可以不要,但是照过之后,如果要领取印有ASA(美国宇航局)背景字样的照片,要交20美元的费用。一般人感觉,这个价格过高,如果定在5~10美元之间,我想游客们都会要的。当我们在室外的三个景点参观完毕,再回到这里时,工作人员拿着冲洗好的,并且镶嵌在精致的相框中的照片,在等待着每一位游客,还有一份纪念品。使我感到十分惊奇的是,他们会非常准确的把照片递到每一位游客手中,并且请游客到指定的地方交钱。
我们拍照后,又通过了安全检查,就上了游览车。每一辆游览车有八节车厢,都是有篷的,每一节车厢有24个位,航天中心的接待服务人员安排游客一个车厢坐满之后,再安排乘坐下一个车厢。并且给每个人还发了一张乘车卡片,上面印有座位编号。导游人员还要求游客记住自己的乘车位置,每项参观完后,还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乘坐,去下一个参观景点,要求还是非常严格。
我注意到,游客中有一队美国中学生,20多人,有学校老师带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身穿各种民族服装,操着不同的语言,满怀兴致地来到这里参观。还有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参观,为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运载火箭。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人类征服太空、开发宇宙的伟大梦想是如何现实的。导游员对孩子们也表示特别的欢迎,说他们中间可能就有未来的宇航员。
我看到游客中大约有五分之一是华人,有来自美国大学的年轻的中国留学生、有像我们一样的来美国探亲的留学生的父母、也有随各种访问团到美国的国内的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还有很多参加旅行团的中国游客。我们还结识了到美国出席专门的医学会议的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骨科医生,有这么多的中国人来这里参观,说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对科技事业有特别的兴趣和关注。
长长的游览车慢慢进入参观区,游客们对看到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都忙着拍照、摄像,讲解员不断的讲解路过的每一个景点。一路上看到的是巨大的碟形卫星接收天线、火车油罐车一样的大型液氮储藏罐、竖直耸立的火箭发射架、巨大的白色多面体、一栋栋的科研大楼……使我目不暇接,我一只手把住车上的栏杆,一只手忙着用相机拍照,生怕漏掉一个有趣的镜头。
5、我与美国宇航员合影――参观“阿波罗11号”登月指挥中心
在展览馆大厅外的参观区,第一个参观点是休斯敦宇航中心的指挥大楼。因为一列游览车载来的游客有200多人,人数太多,导游告诉说,游客中的老弱病残者可以乘坐电梯上楼,一般观众要沿楼梯步行盘旋而上。楼梯口写有阶梯数目,告诉人们要登多少级台阶。楼梯过道上,是一个个实现太空飞行的宇航员们的巨幅照片。进到指挥中心参观大厅,由上而下是观众坐席,隔着巨大的玻璃窗,下面就是当年“阿波罗11号”登月时宇航指挥中心的大厅。
在这指挥中心,身穿蓝色宇航服的讲解人员随着电视屏幕上播放的画面,详细回顾了“阿波罗11号”的发射情景。讲解员说,虽然当年的放射现场是在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但是,那次发射的指挥中心是在休斯敦的这个航天中心,就是现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指挥中心巨大的电视屏幕上,电视画面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土星五号”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刻、美国的宇宙飞船成功绕月飞行的那一刻、人们通过无线电波看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的那一刻、美国宇航员踏上月球的那一刻,两名宇航员把美国星条旗插在月球土地上的那一刻、宇航员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成功登陆消息的那一刻,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向38万公里外的休斯敦地面控制中心报告的经典语句:
“hat’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激动人心的话语又一次在人们的耳边响起,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那一个清晰的脚印又一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他们在月球土地上竖起的一面美国国旗,长时间的展现在电视屏幕上。
我们坐在当年指挥中心后面的观摩坐席上,聆听讲解员兴奋风趣的讲解,隔着巨大的玻璃隔墙,看着面前的一排排的仪器设备,几十台指挥控制台整齐地排列着,依然是按照当年的样子展示。当年“阿波罗11号”的指挥人员巨大的照片,树立在指挥中心的前面,照片的一侧插着一面美国国旗,另一侧的展示版上是这位领导者的名字和简历。他是:
Robert R. Gilruth (罗伯特•吉尔斯)
当前苏联率先发射了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后,他向当时的肯尼迪总统建议把美国人率先送到月球上,于是美国政府制定了阿波罗登月计划。他是美国阿波罗计划和休斯敦宇航中心的负责人,负责在苏联人之前把美国人送上太空,他也是这次“阿波罗11号”空间任务组的组长。当年三位宇航员身穿宇航服的照片也放在突出位置,他们分别是:
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eil Armstrong)
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克林斯(Michatl Collins)
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
另外还有这次飞行的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Steve Bales)
在第一排的指挥台上,有一个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FLIG DIRCOR”,是这次飞行的指令长的座位。“Apollo11”(阿波罗11号)是美国“Project Apollo”(阿波罗计划)的第11次飞行。尼尔•阿姆斯特就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他们留在月球上的纪念牌上写着:
“公元1969年7月,来自地球的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
这次登月的指令舱重30320公斤,登月舱重16448公斤。这个登月指令舱成功返回地面后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航空博物馆的主展厅的中央,2002年圣诞节,儿子带我们去华盛顿参观时,我就目睹了它的风采,并且在这个返回舱前拍下了旅行纪念照。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有2万家公司、研究机构和120所大学参与研制,有40万科技人员直接参与,是美国的原子弹计划――曼哈顿计划之后的又一个大型项目。
“阿波罗11号”整个登月行动由指挥舱、服务舱、登月舱三部分组成。在电视画面中我们看到,当登月舱到达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身穿臃肿的宇航服,身背救生包,从登月舱五米高进出口出来,走下九级扶梯,他的左脚首先踏上月球,留下历史性的第一个脚印。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两个人在月球表面安装各种仪器设备,相互配合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并且进行了运动实验。由于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月球上行走,就像袋鼠一样的大步跳跃,画面上还有两个人还不时地跌倒的镜头。
他们在月球上逗留了21个小时后,又驾驶登月舱返回环绕月球轨道,与绕月飞行的飞船汇合对接,然后登月舱被遗弃在月球轨道,三名宇航员乘坐指挥舱进入地球大气层。7月24日,指挥舱在太平洋夏威夷附近海面安全降落。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亲临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军舰“大黄蜂号”上,迎接胜利而归的三名宇航员,至此,“阿波罗11号”登月飞行圆满成功。
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不时地请游客提出问题,一位美国中学生问道:“指挥台上的那一个红色的电话是干什么用的?”,我也看到了那一个醒目的红色电话,并且拍照下来。讲解员先告诉人们说:“那是为工作人员订比萨饼用的电话。”大家听到后哄堂大笑。然后,他说那是在同大家开玩笑。接着他又说:“那是指挥中心与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联系的热线电话。如果宇宙飞船发射过程中出现故障,飞船掉到太平洋里,指挥中心会利用这部热线电话立刻通知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然后五角大楼的工作人员会通知在太平洋上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由航空母舰的指挥官派出飞机前往搜索救助。”提出问题的美国中学生满意地说:“hank you!”在场的观众也都高兴地笑了。在美国各地参观游览,遇到过许许多多的讲解员和导游,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是,他们都非常愿意开玩笑,表现出美国人的幽默和自信,也表现出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友好和善意。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讲解员不但向人们介绍美国太空探索的每一次的成功发射,也告诉人们不能忘记那些为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宇航员。对美国人来说,记录失败与记录成功一样重要,在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成功发射,也看到了在这里记录的每一次令人痛心的失败。那些为了宇航事业英勇献身的每一位宇航员的大幅照片,也挂在指挥中心的墙面,看着他们的音容笑貌,所有的参观者也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美国航天飞机有两次惨痛的失败,一次是“挑战者号”,一次是“哥伦比亚号”。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73秒钟后,航天飞机突然爆炸,闪电般画面使人万分惊恐、无比痛心。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被炸成碎片坠入大西洋,航天飞机上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美国37岁的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从1万多名申请者中选拔出来的美国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普通公民,她本来要在太空的宇宙飞船上,利用无线电波给远在数万公里之外她的学生们上课。后来查明,“挑战者号”爆炸的原因是它的右侧助推火箭存在问题,由于航天飞机发射时气温过低,寒冷的天气对火箭垫圈产生影响,最终导致爆炸。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2003年2月1日,由太空返回地面降落时失事的。当时我与妻子来美国探亲,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爱迪生市,从电视上看到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播出的画面,载有7名宇航员的航天飞机在进入大气层后已经解体。这是美国发生的第二次航天飞机失事事件,七位宇航员为人类的太空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次失事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1月16日发射升空的,原定于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9时16分返回地面。在为期16天的飞行中,7名宇航员共进行了80多项科学实验,其中包括一位中国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首次搭载中国学生设计的,是中国北京景山学校的学生李桃桃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主要研究太空失重环境对蚕卵、蚕的幼虫和成虫等发育的影响,以及探讨通过太空环境改善蚕丝品质的可能性。这项有意义的科学实验也随着“哥伦比亚号”的失事而遗憾的没有了结果。
后来查明,这架航天飞机发射升空81.7秒后,外部燃料箱外表面脱落一块泡沫材料,撞击导致航天飞机左翼前的热保护系统形成裂孔。所以在2月1日,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空气从机体表面缝隙入侵隔热瓦的下部四处乱窜,最终造成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坠毁。
中国人有句老话――失败乃成功之母,美国人也是勇敢地面对失败,并且不惧怕失败。我们看到在麦考利夫牺牲之后的2007年,她的继承人又勇敢地登上太空,终于实现了麦考利夫的事业。而且在航天飞机飞临中国上空时,美国宇航员与中国南京的中学生进行了有意义的太空对话。中国的青年学生也对人类探索宇宙空间有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中国的希望。
宇航员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特别尊重,因为他们的工作可能随时发生生命危险,他们有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融会了现代尖端科技的载人航天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充满风险与挑战的事业。到目前为止,在已经公开的信息中,人类在载人航天活动中遇难的人数已经有数十人。除了上面提到的美国航天飞机的失事,还有美国和前苏联的几次宇航空难,也是令人深感悲痛。
1967年1月27日,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悲惨的日子。三位美国宇航员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登月任务的训练时,不幸死于事故,成为了人类航天史上最早因飞船事故而遇难的先驱。
1967年4月24日,前苏联的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着“联盟号”宇宙飞船升上太空。24小时后,因为返回地球着陆时主降落伞没有弹出来,他遇难身亡。科马洛夫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时献身的宇航员。
1971年6月29日:1971年6月,前苏联的“联盟号”飞船与“礼炮号”空间站对接飞行24天后,宇航员返回地面在归途中因密封舱漏气,同时又未穿宇航服,结果3名宇航员静静地死在舱内。
另外还有1980年3月18日,前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燃料加注时发生爆炸,45名技术人员当场被炸死,另有5人在送往医院后死亡。这次事故直到1989年才有了报道。在整个太空飞行中其他鲜为人知的死难者还有多少,普通民众难以知晓。
讲解员讲解结束,人们长时间地热烈鼓掌,表示感谢。我看到有游客与讲解员合影拍照。我和妻子也主动地请讲解员与我们合影,讲解员愉快地同意,并且与我紧紧握手。我儿子急忙为我们拍照,这是我们此次参观的一大收获,因为我们知道,这位讲解员就是一位退休的宇航员,他参加了实际的航天飞行。我觉得,人们的掌声,不仅仅是感谢他的风趣的解说,更多的是感谢他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努力。
在休斯敦宇航中心大院内的碧绿宽阔的草坪上,靠近路边有一排橡树格外醒目。游览车在这里还特意停了一下,导游员也特别向游客做了介绍,这是纪念那些为宇宙探索献出生命的每一个宇航员。我们看到,在一棵棵橡树下,有刻着为航天事业献身的宇航员名字的纪念碑,在插有一面小小的美国国旗的纪念碑旁,有人们献上的盛着鲜花的花篮,那些为人类探索太空的科学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宇航员,将会永远被人们记在心中。
6、运载火箭•人类空间站•航天飞机
第二个院内的参观项目是大推力多级登月火箭展厅,是一个上百米长的巨大展厅,我们从门口进入,首先看到的是火箭的尾部。五个巨大的喷气孔,每一个直径接近一人高。进入大厅里面,看到横着的巨大的发射月球探测器的火箭,我顿时感到无比的震撼,因为它太高大。火箭横躺着,放在一辆有多组车轮的巨大的平板拖车上。我特意数了一下,拖车的每一组轮子就有32个。
儿子急忙要我们选好位置进行拍照,怕过一会儿游客进来多了,不好拍照。我们从尾部一节一节地往前走,边走边拍。每一节火箭同其他火箭的连接部分,都是离开一段距离,火箭的各种外部装置甚至一些电路板和电缆线都露在外面,游客完全可以看得到,伸手也摸得着。这横躺着的巨大的火箭,有100多米长,直径有六七米,比一层楼还高,我们一一走过三级火箭,每一节火箭有三十多米长,整个火箭按照发射时的样子摆放,登月舱在火箭的最前面。我从这里回头再往后看整个火箭,还是那种感觉――令人震撼。
火箭的侧面,有一排展示版,上面有图片和文字详细介绍火箭的生产制造过程和它的性能,我也逐一拍照。儿子告诉我说,这么重要、这么高级的火箭,它的制造图纸却在后来的一次大清扫中丢失了,被清洁工当废纸给扔了,不过,图纸的微缩胶片还保存完好。当时把探月卫星送上轨道的“土星五号”火箭,高110米,携带有100万加仑的液态燃料,以2.2亿马力的动力,把33000磅重的“飞鹰号”登月舱顺利送到环绕月球的轨道,而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是38万公里。
离开火箭陈列大厅,我们又乘游览车前往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模拟大厅。导游员说,这里是为即将登上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门提供一个演习的场所,所有设备都是和真实的空间设备一模一样,从尺寸大小到全部设备构造和实际性能。在上楼梯时,导游员开玩笑地说,我们要登800级楼梯才能到达。实际上是100级左右的盘旋的楼梯,虽然没有800级楼梯,但是四层楼高的组装大厅让人们非常惊讶。我们到达参观通道,隔着玻璃窗,最先看到的是宇宙空间站,后面几十米以外就是我们熟悉的航天飞机。在展示大厅的正面墙上,是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美国人也是利用一切机会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整个宇宙空间站的构成部件,由数个巨大的圆筒形的装置组成,分开放置着,相隔有几米的距离。有十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有十几米的长度。每个部件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ARMOY”, “联盟”,“太阳升”等。为了达到模拟训练逼真的效果,这里还设有一个水池,宇航员在水里推动仪器设备,几乎和在太空中失重状态下需要同样的力气。展厅内有一个巨大的机械手臂,有碗口般粗细,有十几米长,可以帮助宇航员在太空安装大的设备,在太空中宇航员可以遥控并通过监视器观察机械手的状态来完成各项任务。导游员告诉我们,有些宇航员如果不认真练习,他们会直接看机械手的运动,而不是通过监视器进行观察。所以,宇航局的专家用一块黑布把机械手挡在宇航员的视线以外,这样他们必须观看监视器来操作机械手。
模拟空间站的后面就是我们比较熟知的航天飞机了,宇航员是坐航天飞机去空间站的。这一次我们是从航天飞机的头部往后看,看到在电视画面上经常看到的航天飞机,与第一次看到大推力火箭一样,只有兴奋和震撼,感到人类太聪明、太伟大,能够制作出征服太空、可以多次出入太空的神奇的航天飞机。
导游员从参观走廊的墙壁上取下麦克风,一段一段地讲解航天飞机的各个组成部分,游客沿着参观走廊边走边看,隔着巨大的玻璃窗,仔细地看着眼前的航天飞机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航天飞机巨大的舱门敞开着,有二十米长,里面的仪器设备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厅也有上百米的长度,在航天飞机的上下左右,是各种安装调试用的工具设备、工作间里的电脑设备、还有多件宇航员穿的白色宇航服,也挂在衣帽架上。
室外的三个参观项目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面对“阿波罗11号”登月指挥中心、大推力多级火箭展厅、航天飞机和模拟空间站,也让我兴奋了一个小时、被震撼了一个小时。这时候我们完全被高科技的宇航技术所征服。
我和儿子一次次地交换拍照,我们几乎不停顿地按动相机快门,希望把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拍下来,正当我们拍的起劲,可是没有想到,照相机的显示屏上出现了警告图案,电池的电量消耗将尽。我非常着急,电池没有电,相机将无法使用。
还好,我们带来了备用电池,只是没有带在身上,而是放在儿子的车里。这时候已经到了中午,我们正好可以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到车里取回电池。虽然参观大厅里有各种饮食供应,但是,我们转了一圈,发现餐厅里没有美味可口的中餐。但是在大餐厅的上方,一架巨大的老式的螺旋桨双翼飞机的模型挂在那里,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引人注目。在参观大厅的出入口,儿子向工作人员问清了持有门票的游客可以自由出入,中午可以到外面用餐。早上在我们来的路上,儿子就发现路边有一家中餐馆,我们到这里吃了午饭,换好电池,又回到参观大厅继续参观。
2007年10月26日,就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的两天,我们按计划来休斯敦航天中心参观。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这个中心位于距休斯敦市中心35公里的克利尔湖畔,休斯敦航天中心(Space Center,美国太空总署约翰逊宇航中心(ASA Jpace Center)都设在这里。休斯敦航天中心是由美国宇航研究中心、宇航指挥控制中心、宇航员训练中心和大型宇航展览馆组成。约翰逊宇航中心要设计和制造航天器,选拔和训练宇航员,策划和指挥载人太空飞行,进行太空科学实验等多项任务,还要负责在美国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指挥和控制。
美国的航天中心以历任美国总统约翰逊和肯尼迪的名字命名。
林登•约翰逊是美国第36任总统,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对于这两位美国总统,五六十岁的中国人都熟悉。肯尼迪就职于美苏争霸、激烈对抗的时期,而约翰逊曾深陷越战泥潭。在这里参观后我们知道,人类首次登月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是在美国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而这次发射的指挥中心是在休斯敦宇航中心。在上百栋的各种建筑物内,两万名的工作人员在从事太空开发、研究的各种不同工作。其中有100位宇航员,在进行学习和训练,随时准备进行航天飞行。
儿子开车带我们来参观,路上就足足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住在休斯敦的西北区,而航天中心在东南方向,车要穿过休斯敦市区,但是我们走的是城市高速公路,车速每小时65英里,差不多是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休斯敦市中心的摩天大楼等高大建筑一栋栋地一掠而过,我也在飞驶的车上抓拍了一些镜头。我们也曾经到休斯敦的商业中心的闹市区游览过,置身其中,我感觉如同行走在纽约曼哈顿一样,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隐天蔽日。
在国内时,我知道1979年2月2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美时,曾来到这里参观,并且坐在航天飞机的模拟驾驶舱里体验了一下,那张照片我印象很深。今天,我也要来这里参观,来实现内心盼望已久的愿望。在我们的车临近宇航中心的时候,我在车上就准备好了照相机,抓拍了火箭公园里的标志物――两只巨大的火箭模型。两只完全相同的火箭与地面成45度角,矗立在火箭公园的入口处。中国的“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中国中央电视台CCV―4报道在美国的华人欢庆、祝贺的画面中,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华人就是在这里拉起祝贺的条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车,我们来到休斯敦航天中心参观大厅的入口。在门口两根高高的旗杆上,飘扬着两面旗帜,一面是美国国旗,一面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州旗。当一辆辆载有游客的大巴到来时,会有很多的游客,另外一些是自己开车来的散客。我看到售票窗口上写有三种票价,分别是21.95$、18.95$、23.95$(美元),我也没有在意,怎么会有三种不同的票价。儿子排队为我们买了票,因为这一天是星期五,游客不是非常多。据说周末假期的时候,游客会非常多。在门口,我们拿到免费的参观导游图,这张导游图把全部参观游览区划分成十个项目,上面印有主要的参观项目的立体图,还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六个电影放映厅放映电影的时刻表也清清楚楚,方便游客的选择,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最多的放映厅一天放映七场。来这里参观过的朋友告诉我们,一般来说,如果按照十个项目的编号依次游览,是一个最好的参观路线。
在这一张导游图上,还有问事处、公用电话、医疗站、卫生间、残疾人轮椅、婴儿哺乳室、办公室等国际通用的图像标识,甚至有AM(自动取款机)的标识,使得不懂英语的游客也能看图识物,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位置,方便自己的使用。在大门口立着的牌子上用英文写着建立这个中心的目的和意义,括号内的中文是我加上去的,不一定准确,请读者朋友参考:
Space Center
(休斯敦宇航中心)
For the dreamerxplorers who look to distance horizons
(为了能看到遥远目标的梦想者和探险者)
For the celebration of discoveryfound knowledge
(为了庆祝发现和得到新的知识)
For the childrill be the pathfinders of the high frontier
(为了将来可以成为更高极限的探险者的孩子们)
icate this center of learning
(我们献上这个学习中心)
Mpace flight education foundation, Inc, October 16, 1992
(载人航天教育基金会 1992年10月16日)
看来美国建立这个宇航中心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对青少年进行航空航天、宇宙开发方面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引导青少年为献身科学事业努力学习。除了许许多多的少年儿童,青年学生,这个宇航中心每天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成年人前来参观。一进入大厅所看到的景象就使我十分惊讶,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展品布满了整个空间,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儿子说,我们先去排队乘游览车参观室外部分,那里有阿波罗登月指挥中心、大推力多级火箭展览和航天飞机的组装馆。因为游览车是定时发车,我们回来后再仔细参观这里的项目。
果然,很多进来的参观人员都在乘车入口排队等候,一些旅行团的导游人员熟悉这里的参观过程,在向游客介绍参观程序和注意事项,其中就有好几个华人旅行团。这时候我看到在门口的一大块展板上,美国所有参加过航天飞行的宇航员们的大幅照片,展示在游客面前,在最前面突出位置上的是“阿波罗11”实现登月探索的三名宇航员的照片。凡是去室外参观的游客,上车之前都要通过类似于飞机场一样的安全检查装置,在此之前,还要进行拍照,是一家一户的拍照,或是学生的一个班级,一个旅游团队,若是单个游客,当然是一人一照。
儿子告诉我们,这种照片,游客可以要,也可以不要,但是照过之后,如果要领取印有ASA(美国宇航局)背景字样的照片,要交20美元的费用。一般人感觉,这个价格过高,如果定在5~10美元之间,我想游客们都会要的。当我们在室外的三个景点参观完毕,再回到这里时,工作人员拿着冲洗好的,并且镶嵌在精致的相框中的照片,在等待着每一位游客,还有一份纪念品。使我感到十分惊奇的是,他们会非常准确的把照片递到每一位游客手中,并且请游客到指定的地方交钱。
我们拍照后,又通过了安全检查,就上了游览车。每一辆游览车有八节车厢,都是有篷的,每一节车厢有24个位,航天中心的接待服务人员安排游客一个车厢坐满之后,再安排乘坐下一个车厢。并且给每个人还发了一张乘车卡片,上面印有座位编号。导游人员还要求游客记住自己的乘车位置,每项参观完后,还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乘坐,去下一个参观景点,要求还是非常严格。
我注意到,游客中有一队美国中学生,20多人,有学校老师带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身穿各种民族服装,操着不同的语言,满怀兴致地来到这里参观。还有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参观,为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运载火箭。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人类征服太空、开发宇宙的伟大梦想是如何现实的。导游员对孩子们也表示特别的欢迎,说他们中间可能就有未来的宇航员。
我看到游客中大约有五分之一是华人,有来自美国大学的年轻的中国留学生、有像我们一样的来美国探亲的留学生的父母、也有随各种访问团到美国的国内的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还有很多参加旅行团的中国游客。我们还结识了到美国出席专门的医学会议的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骨科医生,有这么多的中国人来这里参观,说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对科技事业有特别的兴趣和关注。
长长的游览车慢慢进入参观区,游客们对看到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都忙着拍照、摄像,讲解员不断的讲解路过的每一个景点。一路上看到的是巨大的碟形卫星接收天线、火车油罐车一样的大型液氮储藏罐、竖直耸立的火箭发射架、巨大的白色多面体、一栋栋的科研大楼……使我目不暇接,我一只手把住车上的栏杆,一只手忙着用相机拍照,生怕漏掉一个有趣的镜头。
5、我与美国宇航员合影――参观“阿波罗11号”登月指挥中心
在展览馆大厅外的参观区,第一个参观点是休斯敦宇航中心的指挥大楼。因为一列游览车载来的游客有200多人,人数太多,导游告诉说,游客中的老弱病残者可以乘坐电梯上楼,一般观众要沿楼梯步行盘旋而上。楼梯口写有阶梯数目,告诉人们要登多少级台阶。楼梯过道上,是一个个实现太空飞行的宇航员们的巨幅照片。进到指挥中心参观大厅,由上而下是观众坐席,隔着巨大的玻璃窗,下面就是当年“阿波罗11号”登月时宇航指挥中心的大厅。
在这指挥中心,身穿蓝色宇航服的讲解人员随着电视屏幕上播放的画面,详细回顾了“阿波罗11号”的发射情景。讲解员说,虽然当年的放射现场是在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但是,那次发射的指挥中心是在休斯敦的这个航天中心,就是现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指挥中心巨大的电视屏幕上,电视画面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土星五号”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刻、美国的宇宙飞船成功绕月飞行的那一刻、人们通过无线电波看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的那一刻、美国宇航员踏上月球的那一刻,两名宇航员把美国星条旗插在月球土地上的那一刻、宇航员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成功登陆消息的那一刻,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向38万公里外的休斯敦地面控制中心报告的经典语句:
“hat’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激动人心的话语又一次在人们的耳边响起,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那一个清晰的脚印又一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他们在月球土地上竖起的一面美国国旗,长时间的展现在电视屏幕上。
我们坐在当年指挥中心后面的观摩坐席上,聆听讲解员兴奋风趣的讲解,隔着巨大的玻璃隔墙,看着面前的一排排的仪器设备,几十台指挥控制台整齐地排列着,依然是按照当年的样子展示。当年“阿波罗11号”的指挥人员巨大的照片,树立在指挥中心的前面,照片的一侧插着一面美国国旗,另一侧的展示版上是这位领导者的名字和简历。他是:
Robert R. Gilruth (罗伯特•吉尔斯)
当前苏联率先发射了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后,他向当时的肯尼迪总统建议把美国人率先送到月球上,于是美国政府制定了阿波罗登月计划。他是美国阿波罗计划和休斯敦宇航中心的负责人,负责在苏联人之前把美国人送上太空,他也是这次“阿波罗11号”空间任务组的组长。当年三位宇航员身穿宇航服的照片也放在突出位置,他们分别是:
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eil Armstrong)
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克林斯(Michatl Collins)
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
另外还有这次飞行的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Steve Bales)
在第一排的指挥台上,有一个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FLIG DIRCOR”,是这次飞行的指令长的座位。“Apollo11”(阿波罗11号)是美国“Project Apollo”(阿波罗计划)的第11次飞行。尼尔•阿姆斯特就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他们留在月球上的纪念牌上写着:
“公元1969年7月,来自地球的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
这次登月的指令舱重30320公斤,登月舱重16448公斤。这个登月指令舱成功返回地面后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航空博物馆的主展厅的中央,2002年圣诞节,儿子带我们去华盛顿参观时,我就目睹了它的风采,并且在这个返回舱前拍下了旅行纪念照。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有2万家公司、研究机构和120所大学参与研制,有40万科技人员直接参与,是美国的原子弹计划――曼哈顿计划之后的又一个大型项目。
“阿波罗11号”整个登月行动由指挥舱、服务舱、登月舱三部分组成。在电视画面中我们看到,当登月舱到达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身穿臃肿的宇航服,身背救生包,从登月舱五米高进出口出来,走下九级扶梯,他的左脚首先踏上月球,留下历史性的第一个脚印。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两个人在月球表面安装各种仪器设备,相互配合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并且进行了运动实验。由于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月球上行走,就像袋鼠一样的大步跳跃,画面上还有两个人还不时地跌倒的镜头。
他们在月球上逗留了21个小时后,又驾驶登月舱返回环绕月球轨道,与绕月飞行的飞船汇合对接,然后登月舱被遗弃在月球轨道,三名宇航员乘坐指挥舱进入地球大气层。7月24日,指挥舱在太平洋夏威夷附近海面安全降落。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亲临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军舰“大黄蜂号”上,迎接胜利而归的三名宇航员,至此,“阿波罗11号”登月飞行圆满成功。
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不时地请游客提出问题,一位美国中学生问道:“指挥台上的那一个红色的电话是干什么用的?”,我也看到了那一个醒目的红色电话,并且拍照下来。讲解员先告诉人们说:“那是为工作人员订比萨饼用的电话。”大家听到后哄堂大笑。然后,他说那是在同大家开玩笑。接着他又说:“那是指挥中心与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联系的热线电话。如果宇宙飞船发射过程中出现故障,飞船掉到太平洋里,指挥中心会利用这部热线电话立刻通知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然后五角大楼的工作人员会通知在太平洋上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由航空母舰的指挥官派出飞机前往搜索救助。”提出问题的美国中学生满意地说:“hank you!”在场的观众也都高兴地笑了。在美国各地参观游览,遇到过许许多多的讲解员和导游,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是,他们都非常愿意开玩笑,表现出美国人的幽默和自信,也表现出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友好和善意。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讲解员不但向人们介绍美国太空探索的每一次的成功发射,也告诉人们不能忘记那些为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宇航员。对美国人来说,记录失败与记录成功一样重要,在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成功发射,也看到了在这里记录的每一次令人痛心的失败。那些为了宇航事业英勇献身的每一位宇航员的大幅照片,也挂在指挥中心的墙面,看着他们的音容笑貌,所有的参观者也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美国航天飞机有两次惨痛的失败,一次是“挑战者号”,一次是“哥伦比亚号”。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73秒钟后,航天飞机突然爆炸,闪电般画面使人万分惊恐、无比痛心。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被炸成碎片坠入大西洋,航天飞机上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美国37岁的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从1万多名申请者中选拔出来的美国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普通公民,她本来要在太空的宇宙飞船上,利用无线电波给远在数万公里之外她的学生们上课。后来查明,“挑战者号”爆炸的原因是它的右侧助推火箭存在问题,由于航天飞机发射时气温过低,寒冷的天气对火箭垫圈产生影响,最终导致爆炸。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2003年2月1日,由太空返回地面降落时失事的。当时我与妻子来美国探亲,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爱迪生市,从电视上看到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播出的画面,载有7名宇航员的航天飞机在进入大气层后已经解体。这是美国发生的第二次航天飞机失事事件,七位宇航员为人类的太空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次失事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1月16日发射升空的,原定于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9时16分返回地面。在为期16天的飞行中,7名宇航员共进行了80多项科学实验,其中包括一位中国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首次搭载中国学生设计的,是中国北京景山学校的学生李桃桃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主要研究太空失重环境对蚕卵、蚕的幼虫和成虫等发育的影响,以及探讨通过太空环境改善蚕丝品质的可能性。这项有意义的科学实验也随着“哥伦比亚号”的失事而遗憾的没有了结果。
后来查明,这架航天飞机发射升空81.7秒后,外部燃料箱外表面脱落一块泡沫材料,撞击导致航天飞机左翼前的热保护系统形成裂孔。所以在2月1日,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空气从机体表面缝隙入侵隔热瓦的下部四处乱窜,最终造成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坠毁。
中国人有句老话――失败乃成功之母,美国人也是勇敢地面对失败,并且不惧怕失败。我们看到在麦考利夫牺牲之后的2007年,她的继承人又勇敢地登上太空,终于实现了麦考利夫的事业。而且在航天飞机飞临中国上空时,美国宇航员与中国南京的中学生进行了有意义的太空对话。中国的青年学生也对人类探索宇宙空间有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中国的希望。
宇航员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特别尊重,因为他们的工作可能随时发生生命危险,他们有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融会了现代尖端科技的载人航天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充满风险与挑战的事业。到目前为止,在已经公开的信息中,人类在载人航天活动中遇难的人数已经有数十人。除了上面提到的美国航天飞机的失事,还有美国和前苏联的几次宇航空难,也是令人深感悲痛。
1967年1月27日,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悲惨的日子。三位美国宇航员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登月任务的训练时,不幸死于事故,成为了人类航天史上最早因飞船事故而遇难的先驱。
1967年4月24日,前苏联的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着“联盟号”宇宙飞船升上太空。24小时后,因为返回地球着陆时主降落伞没有弹出来,他遇难身亡。科马洛夫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时献身的宇航员。
1971年6月29日:1971年6月,前苏联的“联盟号”飞船与“礼炮号”空间站对接飞行24天后,宇航员返回地面在归途中因密封舱漏气,同时又未穿宇航服,结果3名宇航员静静地死在舱内。
另外还有1980年3月18日,前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燃料加注时发生爆炸,45名技术人员当场被炸死,另有5人在送往医院后死亡。这次事故直到1989年才有了报道。在整个太空飞行中其他鲜为人知的死难者还有多少,普通民众难以知晓。
讲解员讲解结束,人们长时间地热烈鼓掌,表示感谢。我看到有游客与讲解员合影拍照。我和妻子也主动地请讲解员与我们合影,讲解员愉快地同意,并且与我紧紧握手。我儿子急忙为我们拍照,这是我们此次参观的一大收获,因为我们知道,这位讲解员就是一位退休的宇航员,他参加了实际的航天飞行。我觉得,人们的掌声,不仅仅是感谢他的风趣的解说,更多的是感谢他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努力。
在休斯敦宇航中心大院内的碧绿宽阔的草坪上,靠近路边有一排橡树格外醒目。游览车在这里还特意停了一下,导游员也特别向游客做了介绍,这是纪念那些为宇宙探索献出生命的每一个宇航员。我们看到,在一棵棵橡树下,有刻着为航天事业献身的宇航员名字的纪念碑,在插有一面小小的美国国旗的纪念碑旁,有人们献上的盛着鲜花的花篮,那些为人类探索太空的科学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宇航员,将会永远被人们记在心中。
6、运载火箭•人类空间站•航天飞机
第二个院内的参观项目是大推力多级登月火箭展厅,是一个上百米长的巨大展厅,我们从门口进入,首先看到的是火箭的尾部。五个巨大的喷气孔,每一个直径接近一人高。进入大厅里面,看到横着的巨大的发射月球探测器的火箭,我顿时感到无比的震撼,因为它太高大。火箭横躺着,放在一辆有多组车轮的巨大的平板拖车上。我特意数了一下,拖车的每一组轮子就有32个。
儿子急忙要我们选好位置进行拍照,怕过一会儿游客进来多了,不好拍照。我们从尾部一节一节地往前走,边走边拍。每一节火箭同其他火箭的连接部分,都是离开一段距离,火箭的各种外部装置甚至一些电路板和电缆线都露在外面,游客完全可以看得到,伸手也摸得着。这横躺着的巨大的火箭,有100多米长,直径有六七米,比一层楼还高,我们一一走过三级火箭,每一节火箭有三十多米长,整个火箭按照发射时的样子摆放,登月舱在火箭的最前面。我从这里回头再往后看整个火箭,还是那种感觉――令人震撼。
火箭的侧面,有一排展示版,上面有图片和文字详细介绍火箭的生产制造过程和它的性能,我也逐一拍照。儿子告诉我说,这么重要、这么高级的火箭,它的制造图纸却在后来的一次大清扫中丢失了,被清洁工当废纸给扔了,不过,图纸的微缩胶片还保存完好。当时把探月卫星送上轨道的“土星五号”火箭,高110米,携带有100万加仑的液态燃料,以2.2亿马力的动力,把33000磅重的“飞鹰号”登月舱顺利送到环绕月球的轨道,而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是38万公里。
离开火箭陈列大厅,我们又乘游览车前往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模拟大厅。导游员说,这里是为即将登上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门提供一个演习的场所,所有设备都是和真实的空间设备一模一样,从尺寸大小到全部设备构造和实际性能。在上楼梯时,导游员开玩笑地说,我们要登800级楼梯才能到达。实际上是100级左右的盘旋的楼梯,虽然没有800级楼梯,但是四层楼高的组装大厅让人们非常惊讶。我们到达参观通道,隔着玻璃窗,最先看到的是宇宙空间站,后面几十米以外就是我们熟悉的航天飞机。在展示大厅的正面墙上,是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美国人也是利用一切机会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整个宇宙空间站的构成部件,由数个巨大的圆筒形的装置组成,分开放置着,相隔有几米的距离。有十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有十几米的长度。每个部件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ARMOY”, “联盟”,“太阳升”等。为了达到模拟训练逼真的效果,这里还设有一个水池,宇航员在水里推动仪器设备,几乎和在太空中失重状态下需要同样的力气。展厅内有一个巨大的机械手臂,有碗口般粗细,有十几米长,可以帮助宇航员在太空安装大的设备,在太空中宇航员可以遥控并通过监视器观察机械手的状态来完成各项任务。导游员告诉我们,有些宇航员如果不认真练习,他们会直接看机械手的运动,而不是通过监视器进行观察。所以,宇航局的专家用一块黑布把机械手挡在宇航员的视线以外,这样他们必须观看监视器来操作机械手。
模拟空间站的后面就是我们比较熟知的航天飞机了,宇航员是坐航天飞机去空间站的。这一次我们是从航天飞机的头部往后看,看到在电视画面上经常看到的航天飞机,与第一次看到大推力火箭一样,只有兴奋和震撼,感到人类太聪明、太伟大,能够制作出征服太空、可以多次出入太空的神奇的航天飞机。
导游员从参观走廊的墙壁上取下麦克风,一段一段地讲解航天飞机的各个组成部分,游客沿着参观走廊边走边看,隔着巨大的玻璃窗,仔细地看着眼前的航天飞机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航天飞机巨大的舱门敞开着,有二十米长,里面的仪器设备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厅也有上百米的长度,在航天飞机的上下左右,是各种安装调试用的工具设备、工作间里的电脑设备、还有多件宇航员穿的白色宇航服,也挂在衣帽架上。
室外的三个参观项目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面对“阿波罗11号”登月指挥中心、大推力多级火箭展厅、航天飞机和模拟空间站,也让我兴奋了一个小时、被震撼了一个小时。这时候我们完全被高科技的宇航技术所征服。
我和儿子一次次地交换拍照,我们几乎不停顿地按动相机快门,希望把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拍下来,正当我们拍的起劲,可是没有想到,照相机的显示屏上出现了警告图案,电池的电量消耗将尽。我非常着急,电池没有电,相机将无法使用。
还好,我们带来了备用电池,只是没有带在身上,而是放在儿子的车里。这时候已经到了中午,我们正好可以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到车里取回电池。虽然参观大厅里有各种饮食供应,但是,我们转了一圈,发现餐厅里没有美味可口的中餐。但是在大餐厅的上方,一架巨大的老式的螺旋桨双翼飞机的模型挂在那里,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引人注目。在参观大厅的出入口,儿子向工作人员问清了持有门票的游客可以自由出入,中午可以到外面用餐。早上在我们来的路上,儿子就发现路边有一家中餐馆,我们到这里吃了午饭,换好电池,又回到参观大厅继续参观。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