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6、清华岁月之二 梦牵魂绕清…

正文 6、清华岁月之二 梦牵魂绕清…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6、梦牵魂绕清华园――清华岁月之二

    (3)、清华园的历史人物

    朱自清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位名人,他的纪念雕像矗立在清华大学风景秀丽的荷塘边。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在长达百米,宽四五十米的荷塘周围,垂柳的枝叶垂到了水面上。在荷塘的北侧,白色大理石的朱自清的坐式雕像立在湖边。朱自清身穿长袍,戴一付眼镜,目视前方。雕像的近旁,有一排竹子,青翠碧绿,与洁白的大理石雕像交相辉映,清新雅致。

    在雕像的左边几十米处,在十几级台阶上,清清的河水由上而下,形成美丽壮观的瀑布,真是“有声有色”。 荷塘四周是巨大的山石、翠竹、垂柳,景色美妙绝伦,使人有“诗情画意”之感。朱自清雕像的对面,是一栋古老的中式建筑,门口的上方是“水木清华”四个大字,左右两侧的柱子上是一副著名楹联。

    右侧是:槛外山光 历春夏秋冬 万千变幻 都非凡境

    左侧是:窗中云影 任东南西北 去来澹荡 洵是仙居

    横批是:水木清华

    看到这幅白底黑字楹联,我当时就感觉作者遣词造句功底非凡,字句对彰工整,寓意大气深远。我当即抄写下来,并带回与同学、亲友品味分享。请读者朋友注意,原楹联是一气合成的,中间没有空格,是我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理解加上空格的。

    中国近代史著名的闻一多教授的石雕像,立在清华大学大礼堂的左侧,红褐色的石雕座像,有三米多高,比真人高大。闻一多先生左手持一烟斗,右手抚膝,面色凝重,若有所思,一束头发向上翘起,似有怒发冲冠之意。石雕像后面有一个大理石碑,有6米宽,4米高,上面刻有:

    闻一多 教授  诗人  学者   烈士(1899-1948)

    碑的右侧的文字是:清华大学一九八六年四月

    碑的左侧刻有:钱绍武作并书辞

    石碑上有诗人的大字手迹:“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字迹潇洒、豪迈奔放。石雕旁有一小山丘,上面建有一个六角亭,亭内有一青铜古钟,悬在亭子的梁上。亭子的正面有一块匾额,上面有“闻亭”二个金色大字。

    匾额的左边写有:辛酉级同学敬建      右边写有:毕业二十五周年纪念

    我试着用手轻轻地敲了几下,古钟声音洪亮,余音绕耳。似乎在告诉诗人,有人来看望你了。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名人,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七子之歌》,在香港、澳门回归之时又被中国人民唱起,这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当年从清华校园中走出去,到美国求学的闻一多,独居异国他乡时,仍对养育他的祖国抱有深深的眷恋。他把中国当时被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七处“失地”:澳门,香港,台湾,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儿女,渴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赤子之心。这《七子之歌》的首篇是《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正是闻一多诞辰100周年之际,这首歌在中华大地唱响。澳门年仅七岁半的容韵琳小朋友担任领唱,她优美的童声,带有澳门乡音的演唱,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她的歌声引起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共鸣。

    在清华园内的另一处荷花池塘边上,矗立着吴晗纪念亭,两端是两个亭子,中间有一段折成几个直角的十几米的长廊连接。站在厅中,我看到荷花的绿叶布满荷塘,鲜艳的红花,洁雅的白花,冲出水面,傲立在塘中,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这使我立刻想到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是从批判吴晗、邓拓、廖沫沙的“三家村”开始的。我回忆起文化大革命前的时候,邓拓的《燕山夜话》,连载在《北京晚报》上,非常受读者的欢迎。我还专门买了后来出版的书,阅读收藏,我喜欢他丰富的知识和流畅的文笔。

    而吴晗的大作――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至此,这位北京市的副市长,地位显赫、声望巨大的历史学家便遭到厄运,被批判,被斗争,含恨去世,成为一大历史悲剧。

    (4)、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姿态,欢迎着祖国各地的有志青年,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奋斗努力,成为美丽清华园的新主人。他们沿着“爱国、成才、奉献”的成长之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着,使清华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挺进。今天,在我心目中的求学圣地,我儿子也成为一位清华学子,我倍感欣慰。

    在校园内道边一排排高大的杨树林下漫步,在河畔随风摇摆的柳枝下徜徉,我感受着清华大学厚重的历史与光辉的未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在这里曾有灿烂的群星荟萃,胡适、梁实秋、闻一多、朱自清、曹禺、杨振宁、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等,每一位的名字都是威震山河,永留史册。前国务院总理###,现在的国家主席###,都是清华大学的校友,在北国大地上,充满江南风光的清华校园中,这许许多多的名字与中国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现在,清华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4人,工程院院士26人。两弹一星23位元勋中,有14位为清华校友。清华大学现有在校生27000人,其中本科生13000人,硕士生8000人,博士生5000人。有来自世界46个国家的留学生和各种进修人员1300人。自1980年以来,在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中,有30%左右的学生赴美留学深造。据说在美国圣何塞的“硅谷”,就有5000多名清华学子,从事着高科技的I产业。

    当年,梁启超来清华演讲,以“君子”为题,讲演中引述《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的学生。于是,清华大学将“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刻在清华大学二校门上,这八个大字激励着多少学子为清华、为祖国而奋发努力。

    在大礼堂前的草坪南端,日晷上的中文铭言:“行?於言”,是清华学子的座右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行?於言”的校风,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为人的追求,并且代代相传。从“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到闻一多、朱自清等人身上都体现了清华师生的伟大爱国革命精神。

    (5)、国学大师的风采

    国学大师王国维,学问广博、令人称奇。他曾为被废的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当先生,后来清华研究院任教。他把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现代西方美学思想相融合,形成自成一体的美学思想体系,他的《人间词话》一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长久以来被人们推崇。

    王国维先生的纪念碑,在清华大学校园内的第一教室和第二教室的一侧,纪念碑于1929年建立。当我来到这里,看到高大的树木丛中,那尊经历了七十多年风雨洗礼的石碑,仍然挺立。石碑上面刻有:“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因王国维字静安,是浙江海宁人,所以被称为海宁王静安先生。碑文书有:“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大草坪的东侧的“清华学堂”就是当时国学大师们工作的地方。

    石碑的近旁二三米处,有一株槐树,叫国槐,树干粗壮,树围有三米多长,一个人抱不过来,且枝叶繁茂。在清华大学的校史馆里,1929年建立时所拍的照片中,就有这棵槐树,至今健在,陪伴着纪念碑。而在石碑的前面,一字儿排开的是七颗碧绿的雪松,给这里增添了高贵、庄重的气氛。雪松高大挺拔,郁郁葱葱,有几十米高,遮天蔽日。我在这里驻足、沉思。在石碑的前方,有前来祭祀的人献上了一束鲜花,鲜艳夺目。

    当年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清华大学的四位国学大师的风采仍然光照华夏,被后人称道。这四位国学大师,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7年6月,51岁的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给后人留下难解之迷。

    王国维的纪念碑在清华园的花草丛中,四周青松绿树,宁静幽雅。我站在这里,自然要想到他在《人间词话》中人生三境界的高论,他写到: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以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深刻领悟,集文学、艺术、哲学、美学为一身,独具匠心的见解,反映出王国维极高的文学洞察力与鉴赏力,他用以往文人的诗作,寓意成功者人生经历的三种境界,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至今脍炙人口。

    多少年来,许多人对王先生的这三种境界之说都有自己的解读,有各自独特的认识与理解,真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人是从知、行、得三方面来理解人生的三种境界。也有人说是这三种境界反映了物质、精神、灵魂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看成个人、家庭、社会,甚至有人理解为理想、事业、爱情。总之,众说纷纭,各有千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