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唐皇帝李治 正文 李治其人

正文 李治其人

目录:大唐皇帝李治| 作者:小妖的菜刀| 类别:都市言情

    李治(628-683),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为嫡三子,後因其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於贞观十七年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即位(649年),时年22岁。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唐高宗(628―683),汉族人,字为善。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

    元年(683),享年56岁。唐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贞观五年(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李承乾谋杀李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李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次年(650)改元永徽。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高宗即位起初四五年间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太宗女高阳公主嫁房玄龄子遗爱,高宗即位,贬遗爱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事发,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等均赐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巩固。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传统史家认为唐高宗碌碌无为。但事实上,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贞观之治”岌岌可危。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高宗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李世民冷落。他在位前期,唐代的领土最大,史称“永徽之治”。

    起初,他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身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有染;太宗崩后,武则天出家,高宗又把她接回宫中为昭仪,最后终于成为皇后。但是武后并不为高宗母舅的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所容,武后遂设法除去她的敌人。高宗因武后慢慢有主导政局的趋势,一度有废后的打算,未料计划被武后得知,事情遂作罢,但是协助高宗拟诏的上官仪则遭灭门。这件事情过后,高宗再也无由压制武后,后来又因眼疾问题,使得主政权完全操纵于武后手中。唐高宗曾在皇后的建议下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

    李治本人慈祥、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无大志,与四兄李泰争太子位时,也曾流泪哭泣。高宗后期治世,有赖武氏(武则天)指挥。李治原皇后不是武则天,是王氏,后因为与萧淑妃争宠,引入武氏,最后两人皆被武氏反食,斩去四肢,泡入酒内;武则天称之“骨醉”。

    根据史书记载,李治长期有头痛与眼睛毛病,时常无法下判断,到晚年,眼睛全盲,曾请御医秦鸣鹤医治,秦鸣鹤主张对脑针灸,武则天坐在幕帘后面大怒,认为要刺杀皇帝,李治在情急下则认为不妨一试,短时间内果真有效。但最后仍无法根治。

    当时朝鲜半岛分成三国: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六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高宗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至龙朔三年(663年),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唐军破平壤,灭亡高句丽。

    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汗,自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至显庆二年(657年),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前苏联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部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

    编辑本段

    武氏沉浮

    无字碑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在侍奉太宗之际,武氏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唐太宗死后,武氏依唐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不久高宗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李义府、许敬宗等却迎合帝意,表示赞成;宿将李绩则奏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不久,长孙无忌被迫自缢。

    显庆(656~661)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公元675年,唐高宗患的风眩症更厉害了,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皇后摄政。宰相郝处使谏道:“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唐高宗因而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一些“文学之士”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约千余卷;并且密令参决百官疏奏,以分宰相的权力。不久,高宗下诏:“朕方欲件位皇太子,而疾速不起,它申往命,加以等名,可滋为孝敬皇帝”。同时于4月13日(后上元二年三月十三日)诏令:武后摄政。公元676年12月,改元仪风,布施大赦天下。

    编辑本段

    永徽之治

    乾陵石俑

    “永徽之治”指的使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盛世。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绩、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编辑本段

    乾陵之谜

    乾陵

    文物专家郭沫若先生曾对周恩来总理说过:“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重见天日!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郭老只字未提墓室中那车载斗量的金银珠宝。其实,可以想象,乾陵一开,其间珍宝定会光耀全世界,不弄个世界第九奇迹才怪哩!

    漫漫历史,几多沉浮?对乾陵感兴趣的岂止郭老一人?多少代志士仁人,谁不想在有生之年一饱眼福?

    1960年,几个农民放炮炸石头,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则天的墓道口。这个墓道口是真正的国家级绝密,盗墓贼们找了1000多年也没找见,黄巢40万大军挖了几年也没挖出来。此后,人们在这个墓道口上边手植了一棵华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风,已成栋梁之材。

    对一座帝王陵墓来说,墓道口好比一把钥匙,若要发掘,相当完成了一半工程量。如今,乾陵地宫的钥匙已被我们握了40多年,这把钥匙若是让历史上那些盗墓贼拿到手,乾陵早被挖掘一空了。

    在我国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长达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没有断绝过盗墓者的身影。小毛贼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记载,野史里也懒得写。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盗成功。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他动用四十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直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挖走了半座大山。因为军中无饱学之士,不懂乾陵坐北朝南的结构特点,结果因为挖错了方向,终没得手。

    史载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是个有官衔的大盗墓贼。他率领兵丁一古脑掘开了十几座唐陵,发了一笔横财。因为手中有了钱,便驱动数万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过程十分不顺,遇到的天气总是狂风暴雨,温韬受了惊吓,才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率一团人马,也想学学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炸开了墓道旁的三层岩石,最后却也没能捞得半点好处。

    目前,许多专家认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理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从石山腹部另凿新洞入地宫,难度很大,目前尚未发现新的盗洞。至于事实是否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只有等到打开地宫的那天才能得知了。

    编辑本段

    高宗年表

    庚戌年(650)永徽元年5月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卒(617-650)。9月高侃击擒突厥车鼻可汗,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是年雍、绛、同等九州早蝗,齐、定等十六州水灾。

    辛亥年(651)永徽二年正月西突厥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7月沙钵罗可汗攻入庭州,遣梁方建讨之。8月大食国始遣使来唐。闰9月诏义仓改令率户出粟。

    壬子年(652)永徽三年正月牢山之战,唐军大败贺鲁军。吐谷浑、新罗、高句丽、百济并遣使入贡。3月建大雁塔。7月户部计,全国380万户。1月驳马国遣使朝贡。是年孙思邈著《千金方》。

    癸丑年(653)永徽四年3月颁孔颖达《五经正义》。废瑶池都护府。4月林邑国王遣使贡驯象。10月睦州女子陈硕真与章叔胤起义。11月颁新《唐律疏义》。睦州义军为唐军崔义玄镇压失败。是年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卒。

    甲寅年(654)永徽五年3月以太宗才人武则天为昭仪。命阎立德领丁夫四万筑长安外郭。11月“和雇”京兆百姓四万一千人板筑京师罗郭,三十日而罢。12月楼国献琥珀、玛瑙。是年洛州刺史贾敦颐掠获豪富籍外占田三千余顷,以给贫乏。

    乙卯年(655)永徽六年3月程名振破高句丽于贵端水。6月大食遣使来唐。8月始置员外同正官。京师东西市置常平仓。10月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是年日本医师惠日三度来唐。

    丙辰年(656)显庆元年5月长孙无忌进史官所撰梁、陈、周、齐、隋五代史志三十卷。9月诏户满三万以上为上州,二万以上为中州。12月置算学。程知节破西突厥。是年李淳风撰孙子十部算经书成。

    丁巳年(657)显庆二年3月李义府任中书令。7月放还天竺方士。12月苏定方击西突厥阿钵罗可汗,大破之。分其地置蒙池、昆陵二都护府。

    戊午年(658)显庆三年5月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月遣程名振、薛仁贵攻高句丽。9月废书算律学。11月许敬宗任检校中书令。是年褚遂良卒(596-658)。尉迟恭卒〔585-658)。

    己未年(659)显庆四年6月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升后族为第一,余悉以官品高下为准。7月杀长孙无忌,大官僚贵族集团分子多被削爵贬官。以李义府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9月诏以石、米、史等十国置州县府百二十七。是年李延寿上所撰南北史。苏敬等编成《唐修本草》五十三卷。

    庚申年(660)显庆五年3月发神丘道军攻百济。8月苏定方等攻占百济,以其地分置熊津等五都督府。10月皇后武则天决百司奏本。

    辛酉年(661)显庆六年(二月改元龙朔)5月命苏定方等率军再攻高句丽。6月以吐火罗、波斯等十六国都城置都督府,并隶安西都护府。是年波斯为大食所侵,卑路斯来投。

    壬戌年(662)龙朔二年正月东都初置国子监。立波斯都督卑路斯为波斯王。2月改百官名。3月郑仁泰等败铁勒于天山,九姓乃定。4月复置律、书、算三学。7月唐军刘仁愿破百济于熊津。12月苏海政杀兴昔亡可汗,突厥诸部有离心。

    癸亥年(663)龙朔三年正月郑仁泰击铁勒尽平之。2月移燕然都护府于回纥部落,改名为瀚海都护府;其旧瀚海都护府,移置云中古城,改名云中都护府。4月下李义府狱,除名,流隽州。5月郑仁泰等分屯凉、鄯备吐蕃。吐蕃发兵击吐谷浑,大破之。吐谷浑可汗曷钵帅数千帐请徙居内地。9月唐军孙仁师、刘仁轨灭平百济,并败倭兵于白江。

    甲子年(664)麟德元年正月改云中都督府为单于大都护府。2月僧玄奘卒(604?-664)。12月杀上官仪(608?-664),政权悉归武则天,天下称“二圣”。

    乙丑年(665)麟德二年5月颁行李淳风所造《麟德历》。10月高句丽王高藏遣子聘唐。是年岁大稔,米斗五钱,?麦不列子市。时太仆有马七十万匹。废陕西铜冶四十八。吕才卒(600―665)

    丙寅年(666)乾封元年正月高宗至泰山封禅,至曲阜祀孔子,至亳州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4月还京师。5月铸乾封泉宝钱。6月高句丽泉盖苏文死,诸子分争。10月命李绩为辽东行军大总管以征高句丽。是年令狐德?卒(583-666)。

    丁卯年(667)乾封二年正月罢乾封宝钱,复行开元通宝钱。2月生羌十二州为吐蕃所破。3月李绩拔高句丽十六城,薛仁贵破金山,拔三城。是年禄东赞卒。

    戊辰年(668)乾封三年/总章元年2月薛仁贵拔扶余城,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皆下。9月唐军陷平壤,高句丽王降。凡下城百七十,户六十九万七千。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薛仁贵任安东都护。是年京师及山东、江、淮早饥。

    己巳年(669)总章二年5月徙高句丽民三万余户于江淮以南及山南、京西。7月冀州大雨,毁屋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区,害田四千四百九十六顷。8月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9月大风海溢,漂永嘉、安固六千余家。11月发九州人夫转运太原仓粟入京。12月定铨注法。李绩卒(594-669)。

    庚午年(670)总章三年/咸亨元年正月于辽东地置州县。4月吐蕃入侵吐谷浑,唐将薛仁贵击之。7月吐蕃大败唐军,吐谷浑尽没,余众内迁灵州。12月诏前改官名复旧。是年天下四十余州旱及霜虫,百姓饥乏,诏令任往诸州逐食,仍转江南租米赈给。狮子国遣使来唐。

    辛未年(671)咸亨二年7月高侃破高句丽余众于安市城。是年义净浮海赴印度。

    壬申年(672)咸亨三年正月昆明蛮十四姓内附,置殷、敦、总三州。6月于洛州柏崖置仓。12月高侃大败新罗兵于横水。

    癸酉年(673)咸亨四年3月诏刘仁轨修改国史。7月婺州暴雨水泛,漂溺居民六百家,诏令赈给。10月阎立本(601?-673)卒。12月弓月、疏勒国王入朝请降。是年李淳风卒(602-)。

    甲戌年(674)咸亨五年/上元元年2月遣刘仁轨征新罗。8月高宗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改元上元。12月于阗王?伏雄、波斯王卑路斯来朝。武则天上表十二条。是年李治召见孙思邈,思邈辞疾请归。

    乙亥年(675)上元二年2月刘仁轨大破新罗。新罗遣使至唐召谢罪”。3月李治诏令武则天摄国政。则天多引文学之士密参政事,时人谓之“北门学士”。12月龟兹王白素稽献名马。是年武则天令元万顷、刘?之等撰《列女传》、《乐书》、《百僚新戒》等书。

    丙子年(676)上元三年/仪凤元年2月移安东都护府于辽东。3月吐蕃攻鄯、廓、河、芳等四州。8月置南选使。青、齐等州海泛溢,漂溺居人五千家。

    丁丑年(677)仪凤二年4月河南、河北旱,诏赈给。5月吐蕃玫扶州。12月敕关内、河东诸州招募勇敢以讨吐蕃,募兵制始此。是年册卑路斯为波斯王。

    戊寅年(678)仪凤三年正月百官、“四夷”朝武则天于光顺门。遣曹怀舜等分往河南北募猛士,不问布衣及仕官。9月唐军李敬玄与吐蕃战,败绩。

    己卯年(679)仪凤四年/调露元年2月东都饥,宫出糙米赈饥,时钱物渐贵。7月安西都护王方翼筑碎叶城,五旬而毕。裴行俭护送卑路斯归还波斯,不得入其国。8月设安南都护府于交州。

    庚辰年(680)调露二年/永隆元年3月裴行俭大破突厥于黑山。8月废皇太子李贤为庶人,立英王哲为皇太子。9月遣使赈恤河南、河北诸州水灾。10月文成公主(625-680)卒。12月李淳风进注释《五曹》、《孙子》等十部算经。永隆中王方翼在夏州都督任内,以牛疫无法耕作,造人耕之法。

    辛巳年(681)永隆二年/开耀元年正月突厥侵原、庆等州。7月夏州群牧使奏:自调露元年九月以来丧马十八万匹,吏卒为胡所杀者八百余人。8月河南、河北大水,许灾区往江淮以南就食。

    壬午年(682)开耀二年/永淳元年正月以年饥令关内诸府兵于郑、绥等州就谷。6月关内先水后早,蝗继以疾,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是年孙思邈卒(581-682)。

    癸未年(683)永淳二年/弘道元年4月绥州部白铁余起义据城平县,寻被镇压。12月高宗卒(628-683)。李显即位,政事决于武则天。是年薛仁贵卒(614-683)。

    编辑本段

    史籍记载

    本纪第三高宗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字为善,太宗第九子也。母曰文德皇后长孙氏。始封晋王,贞观七年,遥领并州都督。十七年,太子承乾废,而魏王泰次当立,亦以罪黜,乃立子治为皇太子。太宗尝命皇太子游观习射,太子辞以非所好,愿得奉至尊,居膝下。太宗大喜,乃营寝殿侧为别院,使太子居之。太宗每视朝,皇太子常侍,观决庶政。

    二十三年,太宗有疾,诏皇太子听政于金液门。四月,从幸翠微宫。太宗崩,以羽檄发六府甲士四千,卫皇太子入于京师。六月甲戌,即皇帝位于柩前。大赦,赐文武官勋一转,民八十以上粟帛,给复雍州及比岁供军所一年。癸未,长孙无忌为太尉。癸巳,检校洛州刺史李?为开府仪同三司,参掌机密。八月癸酉,河东地震。乙亥,又震。庚辰,遣使存问河东,给复二年,赐压死者人绢三匹。庚寅,葬文皇帝于昭陵。九月甲寅,荆王元景为司徒,吴王恪为司空。乙卯,李?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一月乙丑,晋州地震。左翊卫郎将高?伐突厥。是冬,无雪。

    永徽元年正月辛丑,改元。丙午,立妃王氏为皇后。张行成为侍中。二月辛卯,封子孝为许王,上金杞王,素节雍王。四月己巳,晋州地震。五月巳未,太白昼见。六月,高?及突厥战于金山,败之。庚辰,晋州地震,诏五品以上言事。七月辛酉,以旱虑囚。八月戊辰,给五品以上解官充侍者半禄,加赐帛。庚午,降死罪以下。九月癸卯,高?俘突厥车鼻可汗以献。十月戊辰,李?罢左仆射。十一月己未,贬褚遂良为同州刺史。十二月庚午,琰州獠寇边,梓州都督谢万岁死之。

    二年正月戊戌,开义仓以赈民。乙巳,黄门侍郎宇文节、中书侍郎柳?#93;同中书门下三品。乙卯,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四月乙丑,命有司毋进肉食,讫于五月。七月丁未,贺鲁寇庭州,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以伐之。八月己巳,高季辅为侍中;于志宁为尚书左仆射,张行成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己卯,白水蛮冠边,左领军将军赵孝祖为郎州道行军总管以伐之。九月癸卯,以同州苦泉牧地赐贫民。十月辛卯,晋州地震。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南郊。癸酉,禁进犬马鹰鹘。戊寅,忻州地震。甲申,雨木冰。是月,窦州、义州蛮寇边,桂州都督刘伯英败之。赵孝祖及白水蛮战于罗仵候山,败之。十二月乙未,太白昼见。壬子,处月朱邪孤注杀招慰使单道惠,叛附于贺鲁。是冬,无雪。

    三年正月癸亥,梁建方及处月战于牢山,败之。甲子,以旱避正殿,减膳,降囚罪,徒以下原之。己巳,褚遂良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丙子,享于太庙。丁亥,耕藉田。三月辛巳,雨土。宇文节为侍中,柳?#93;守中书令。四月庚寅,赵孝祖及白水蛮战,败之。甲午,彭王元则薨。是月,兵部侍郎韩瑗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五月庚申,求齐侍中崔季舒、给事黄门侍郎裴泽、隋仪同三司豆卢毓、御史中丞游楚客子孙官之。七月丁巳,立陈王忠为皇太子,大赦,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勋一转,民?三日。九月丙辰,求周司沐大夫裴融、尚书左丞封孝琰子孙官之。是月,中书侍郎来济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二月癸巳,濮王泰薨。

    四年二月甲申,驸马都尉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高阳巴陵公主谋反,伏诛;杀荆王元景、吴王恪。乙酉,流宇文节于桂州。戊子,废蜀王?为庶人。己亥,徐王元礼为司徒,李?为司空。四月壬寅,以旱虑囚,遣使决天下狱,减殿中、太仆马粟,诏文武官言事。甲辰,避正殿,减膳。六月己丑,太白昼见。八月己亥,陨石于冯翊十有八。九月壬戌,张行成薨。甲戌,褚遂良为尚书右仆射。十月庚子,幸温汤。甲辰,赦新丰。乙巳,至自温汤。戊申,睦州女子陈硕真反,婺州刺史崔义玄讨之。十一月庚戌,陈硕真伏诛。癸丑,兵部尚书崔敦礼为侍中。丁巳,柳?#93;为中书令。十二月庚子,高季辅薨。

    五年正月丙寅,以旱诏文武官、朝集使言事。三月戊午,如万年宫。乙丑,次凤泉汤。辛未,赦岐州及所过徒罪以下。六月癸亥,柳?#93;罢。丙寅,河北大水,遣使虑囚。八月己未,诏免麟游、岐阳今岁课役,岐州及供顿县半岁。九月丁酉,至自万年宫。十月癸卯,筑京师罗郭,起观于九门。

    六年正月壬申,拜昭陵,赦醴泉及行从,免县今岁租、调,陵所宿卫进爵一级,令、丞加一阶。癸酉,以少牢祭陪葬者。甲戌,至自昭陵。庚寅,封子弘为代王,贤潞王。二月乙巳,皇太子加元服,降死罪以下,赐?三日,五品以上为父后者勋一转。乙丑,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伐高丽。五月壬午,及高丽战于贵端水,败之。癸未,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伐贺鲁。壬辰,韩瑗为侍中,来济为中书令。七月乙酉,崔敦礼为中书令。是月,中书舍人李义府为中书侍郎,参知政事。九月庚午,贬褚遂良为潭州都督。乙酉,洛水溢。十月,齐州黄河溢。己酉,废皇后为庶人。乙卯,立宸妃武氏为皇后。丁巳,大赦,赐民八十以上粟帛。十一月己巳,皇后见于太庙。戊子,停诸州贡珠。癸巳,诏禁吏酷法及为隐名书者。是冬,皇后杀王庶人。

    显庆元年正月辛未,废皇太子为梁王,立代王弘为皇太子。壬申,大赦,改元,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勋一转,民?三日,八十以上粟帛,丙戌,禁胡人为幻戏者。甲午,放宫人。三月辛巳,皇后亲蚕。丙戌,户部侍郎杜正伦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四月壬寅,诏五品以上老疾不以罪者同致仕。壬子,矩州人谢无零反,伏诛。七月癸未,崔敦礼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八月丙申,崔敦礼薨。辛丑,程知节及贺鲁部歌逻禄、处月战于榆慕谷,败之。九月庚辰,括州海溢。癸未,程知节及贺鲁战于怛笃城,败之。十一月乙丑,以子显生,赐京官、朝集使勋一转。自八月霜且雨至于是月。是岁,龟兹大将羯猎颠附于贺鲁,左屯卫大将军杨胄伐之。

    二年闰正月壬寅,如洛阳宫。庚戌,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以伐贺鲁。二月癸亥,降洛州囚罪,徒以下原之,免民一岁租、调,赐百岁以上毡衾粟帛。庚午,封子显为周王。壬申,徙封素节为郇王。三月戊申,禁舅姑拜公主,父母拜王妃。癸丑,李义府兼中书令。五月丙申,幸明德宫。七月丁亥,如洛阳宫。八月丁卯,贬韩瑗为振州刺史,来济为台州刺史。辛未,卫尉卿许敬宗为侍中。九月庚寅,杜正伦兼中书令。十一月戊戌,如许州。甲辰,遣使虑所过州县囚。乙巳,猎于?南。壬子,讲武于新郑,赦郑州,免一岁租赋,赐八十以上粟帛,其尝事高祖任佐史者以名闻。十二月乙卯,如洛阳宫。丁巳,苏定方败贺鲁于金牙山,执之。丁卯,以洛阳宫为东都。

    三年正月戊申,杨胄及龟兹羯猎颠战于泥师域,败之。二月甲戌,至自东都。戊寅,虑囚。六月壬子,程名振及高丽战于赤烽镇,败之。十一月乙酉,贬杜正伦为横州刺史,李义府普州刺史。戊子,许敬宗权检校中书令。甲午,苏定方俘贺鲁以献。戊戌,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兼侍中。

    四年三月壬午,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及西突厥真珠叶护战于双河,败之。四月丙辰,于志宁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乙丑,黄门侍郎许圉师同中书门下三品。戊辰,流长孙无忌于黔州。于志宁罢。五月己卯,许圉师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丙申,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参知政事。戊戌,杀凉州都督长史赵持满。七月己丑,以旱避正殿。壬辰,虑囚。八月壬子,李义府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十月丙午,皇太子加元服,大赦,赐五品以上子孙为父祖后者勋一转,民?三日。闰月戊寅,如东都,皇太子监国。辛巳,诏所过供顿免今岁租赋之半,赐民八十以上毡衾粟帛。十一月丙午,许圉师为左散骑常侍、检校侍中。戊午,辛茂将薨。癸亥,贺鲁部悉结阙俟斤都曼寇边,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抚大使以伐之。卢承庆同中书门下三品。

    五年正月癸卯,苏定方俘都曼以献。甲子,如并州。己巳,次长平,赐父老布帛。二月丙戌,赦并州及所过州县,义旗初尝任五品以上葬并州者祭之,加佐命功臣食别封者子孙二阶,大将军府僚佐存者一阶,民年八十以上版授刺史、县令,赐?三日。甲午,祠旧宅。三月丙午,皇后宴亲族邻里于朝堂,会命妇于内殿。赐从官五品以上、并州长史司马勋一转。妇人八十以上版授郡君,赐毡衾粟帛。己酉,讲武于城西。辛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兵道行军总管,新罗王金春秋为?夷道行军总管,率三将军及新罗兵以伐百济。四月癸巳,如东都。五月辛丑,作八关宫。戊辰,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为沙砖道行军总管,以伐契丹。六月庚午朔,日有食之。七月乙巳,废梁王忠为庶人。丁卯,卢承庆罢。八月庚辰,苏定方及百济战,败之。壬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及悉结、拔也固、仆骨同罗战,败之。癸未,赦神兵道大总管以下军士及其家,赐民?三日。十一月戊戌,苏定方俘百济王以献。甲寅,如许州。十二月辛未,猎于安乐川。己卯,如东都。壬午,左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江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高丽。阿史德枢宾及奚、契丹战,败之。

    龙朔元年正月戊午,鸿胪卿萧嗣业为扶余道行军总管,以伐高丽。二月乙未,改元,赦洛州。四月庚辰,任雅相为?江道行军总管,契?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萧嗣业为扶余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程名振为镂方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庞孝泰为沃沮道行军总管,率三十五军以伐高丽。甲午晦,日有食之。六月辛巳,太白经天。八月甲戌,苏定方及高丽战于?江,败之。九月癸卯,及皇后幸李?、许圉师第。壬子,徙封贤为沛王。十月丁卯,猎于陆浑。戊辰,猎于非山。癸酉,如东都。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萧嗣业为仙?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忠为长岑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铁勒。

    二年二月甲子,大易官名。甲戌,任雅相薨。戊寅,庞孝泰及高丽战于蛇水,死之。三月庚寅,郑仁泰及铁勒战于天山,败之。乙巳,如河北县。辛亥,如蒲州。癸丑,如同州。四月庚申,至自同州。辛巳,作蓬莱宫。六月癸亥,禁宗戚献纂组雕镂。七月戊子,以子旭轮生满月,大赦,赐?三日。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以伐百济。戊戌,李义府罢。八月壬寅,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九月丁丑,李义府起复。十月丁酉,幸温汤,皇太子监国。丁未,至自温汤。庚戌,西台侍郎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十一月辛未,贬许圉师为虔州刺史。癸酉,封子旭轮为殷王。是岁,右卫将军苏海政为?海道行军总管,以伐龟兹。海政杀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

    三年正月乙丑,李义府为右相。二月减百官一月俸,赋雍、同等十五州民钱,以作蓬莱宫。乙亥,杀驸马都尉韦正矩。庚戌,虑囚。四月戊子,流李义府于?州。五月壬午,柳州蛮叛,冀州都督长史刘伯英以岭南兵伐之。六月,吐蕃攻吐谷浑,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以救之。八月癸卯,有彗星出于左摄提。戊申,诏百寮言事。遣按察大使于十道。九月戊午,孙仁师及百济战于白江,败之。十月辛巳,诏皇太子五日一至光顺门,监诸司奏事,小事决之。十一月甲戌,雨木冰。十二月庚子,改明年为麟德元年,降京师、雍州诸县死罪以下。壬寅,安西都护高贤为行军总管,以伐弓月。

    麟德元年二月戊子,如福昌宫。癸卯,如万年宫。四月壬午,道王元庆薨。五月戊申,许王孝薨。丙寅,以旱避正殿。七月丁未,诏以三年正月有事于泰山。八月己卯,幸旧第,降万年县死罪以下。壬午,至自万年宫。丁亥,司列太常伯刘祥道兼右相,大司宪窦德玄为司元太常伯、检校左相。十二月丙戌,杀上官仪。戊子,杀庶人忠。刘祥道罢。太子右中护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同知军国政事。是冬,无雪。

    二年二月壬午如东都。三月甲寅,司戎太常伯姜恪同东酉台三品。戊午,遣使虑京师诸司及雍、洛二州囚。闰月癸酉,日有食之。是春,疏勒、弓月、吐蕃攻于阗,酉州都督崔智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救之。四月丙午,赦桂、广、黔三都督府。丙寅,讲武于邙山之阳。戊辰,左侍极陆敦信检校右相,孙处约、乐彦玮罢。七月己丑,邓王元裕薨。十月壬戌,带方州刺史刘仁轨为大司宪兼知政事。丁卯,如泰山。大有年。

    乾封元年正月戊辰,封于泰山。庚午,禅于社首,以皇后为亚献。壬申,大赦,改元。赐文武官阶、勋、爵。民年八十以上版授下州刺史、司马、县令,妇人郡、县君;七十以上至八十,赐古爵一级。民?七日,女子百户牛酒。免所过今年租赋,给复齐州一年半、兖州二年。辛卯,幸曲阜,祠孔子,赠太师。二月己未,如亳州,祠老子,追号太上玄元皇帝,县人宗姓给复一年。四月甲辰,至自亳州。庚戌,陆敦信罢。六月壬寅,高丽泉男生请内附,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辽东安抚大使,率兵援之。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左监门卫将军李谨行为后援。七月乙丑,徙封旭轮为豫王。庚午,刘仁轨兼右相。八月辛丑,窦德玄薨。丁未,杀始州刺史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怀运。九月,庞同善及高丽战,败之。十二月己酉,李?为辽东道行台大总管,率六总管兵以伐高丽。

    二年正月丁丑,以旱避正殿,减膳,虑囚。二月丁酉,涪陵郡王?薨。辛丑,禁工商乘马。六月乙卯,西台侍郎杨武戴至德、东台侍郎李安期、司列少常伯赵仁本同东西台三品。东台舍人张文?参知政事。七月己卯,以旱避正殿。减膳,遣使虑囚。八月己丑朔,日有食之。辛亥,李安期罢。九月庚申,以饵药,皇太子监国。辛未,李?及高丽战于新城,败之。是岁,岭南洞獠陷琼州。

    总章元年正月壬子,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江道行军总管。二月丁巳,皇太子释奠于国学。戊寅,如九成宫。壬午,李?败高丽,克扶馀、南苏、木底、苍岩城。三月庚寅,大赦,改元。四月乙卯,赠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车,避正殿;减膳,撤乐,诏内外官言事。庚申,以太原元从西府功臣为二等:第一功后官无五品者,授其子若孙一人,有至四品五品者加二阶,有三品以上加爵三等;第二功后官无五品者,授其子若孙从六品一人,有至五品者加一阶,六品者二阶,三品以上爵一等。辛巳,杨武薨。八月癸酉,至自九成宫。九月癸巳,李?败高丽王高藏,执之。十二月丁巳,俘高藏以献。丁卯,有事于南郊。甲戌,姜恪检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阎立本守右相。

    二年二月辛酉,右肃机李敬玄为西台侍郎,张文?为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三月丙戌,东台侍郎郝处俊同东西台三品。癸巳,皇后亲蚕。四月己酉,如九成宫。六月戊申朔,日有食之。七月癸巳,左卫大将军契?何力为乌海道行军大总管,以援吐谷浑。九月庚寅,括州海溢。壬寅,如岐州。乙巳,赦岐州,赐高年粟帛。十月丁巳,至自岐州。十一月丁亥,徙封旭轮为冀王,改名轮。十二月戊申,李?薨。是冬,无雪。

    咸亨元年正月丁丑,刘仁轨罢。二月戊申,虑囚。丁巳,东南有声若雷。三月甲戌,大赦,改元。壬辰,许敬宗罢。四月癸卯,吐蕃陷龟兹拨换城。废安西四镇。己酉,李敬玄罢。辛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以伐吐蕃。庚午,如九成宫。雍州大雨雹。高丽酋长钳牟岑叛,寇边,左监门卫大将军高?为东州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为燕山道行军总管,以伐之。六月壬寅朔,日有食之。七月甲戌,以雍、华、蒲、同四州旱,遣使虑囚,减中御诸厩马。戊子,李敬玄起复。薛仁贵及吐蕃战于大非川,败绩。八月庚戌,以谷贵禁酒。丁巳,至自九成宫。甲子,赵王福薨。丙寅,以旱避正殿,减膳。九月丁丑,给复雍、华、同、岐、?、陇六州一年。闰月癸卯,皇后以旱请避位。甲寅,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以伐吐蕃。十月庚辰,诏文武官言事。乙未,赵仁本罢。十二月庚寅,复官名。是岁,大饥。

    二年正月乙巳,如东都,皇太子监国。二月辛未,遣使存问诸州。四月戊子,大风,雨雹。六月癸巳,以旱虑囚。九月,地震。丙申,徐王元礼薨。十月丙子,求明礼乐之士。十一月甲午朔,日有食之。庚戌,如许州,遣使存问所过疾老鳏寡,虑囚。十二月癸酉,猎于昆阳。丙戌,如东都。是岁,姜恪为侍中,阎立本为中书令。

    三年正月辛丑,姚州蛮寇边,太子右卫副率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以伐之。二月己卯,姜恪薨。四月壬申,校旗于洛水之阴。九月癸卯,徙封贤为雍王。十月己未,皇太子监国。十一月戊子朔,日有食之。甲辰,至自东都。十二月,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刘仁轨为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

    四年正月丙辰,郑王元懿薨。四月丙子,如九成宫。闰五月丁卯,禁作?捕鱼、营圈取兽者。八月辛丑,以不豫诏皇太子听诸司启事。己酉,大风落太庙鸱尾。十月壬午,阎立本薨。乙未,以皇太子纳妃,赦岐州,赐?三日。乙巳,至自九成宫。

    上元元年二月壬午,刘仁轨为鸡林道行军大总管,以伐新罗。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己巳,皇后亲蚕。八月壬辰,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追尊六代祖宣简公为宣皇帝,妣张氏曰宣庄皇后;五代祖懿王为光皇帝,妣贾氏曰光懿皇后。增高祖、太宗及后谥。大赦,改元,赐?三日。十一月丙午,如东都。己酉,独于华山曲武原。十二月癸未,蒋王恽自杀。

    二年正月己未,给复雍、同、华、岐、陇五州一年。辛未,吐蕃请和。二月,刘仁轨及新罗战于七重城,败之。三月丁巳,天后亲蚕。四月辛巳,天后杀周王显妃赵氏。丙戌,以旱避正殿,减膳,撤乐,诏百官言事。己亥,天后杀皇太子。五月戊申,追号皇太子为孝敬皇帝。六月戊寅,立雍王贤为皇太子,大赦。七月辛亥,杞王上金免官,削封邑。八月庚寅,葬孝敬皇帝于恭陵。丁酉,诏妇人为宫官者岁一见其亲。庚子,张文?为侍中,郝处俊为中书令,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戴至德为右仆射。十月庚辰,雍州雨雹。壬午,有彗星出于角、亢。

    仪凤元年正月壬戌,徙封轮为相王。丁卯,纳州獠寇边。二月丁亥,如汝州温汤,遣使虑免汝州轻系。三月癸卯,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同中书门下三品。甲辰,如东都,免汝州今岁半租,赐民八十以上帛。闰月己巳。吐蕃寇鄯、廓、河、芳四州,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伐之。乙酉,周王显为洮河道行军元帅,领左卫大将军刘审礼等十二总管,相王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领契?何力等军,以伐吐蕃。四月戊申,至自东都。甲寅,中书侍郎李义琰同中书门下三品。戊午,如九成宫。六月癸亥,黄门侍郎高智周同中书门下三品。七月丁亥,有彗星出于东井。乙未,吐蕃寇叠州。八月庚子,避正殿,减膳,撤乐,损食粟马,虑囚,诏文武官言事。甲子,停南北中尚、梨园、作坊,减少府杂匠。是月,青州海溢。十月乙未,至自九成宫。丙午,降封郇王素节鄱阳郡王。十一月壬申,寺赦,改元。庚寅,李敬玄为中书令。十二月戊午,来恒、薛元超为河南、河北道大使。

    二年正月乙亥,耕藉田。庚辰,京师地震。四月,太子左庶子张大安同中书门下三品。五月,吐蕃寇扶州。八月辛亥,刘仁轨为洮河军镇守使。十月壬辰,徙封显为英王,更名哲。十二月乙卯,募关内、河东猛士,以伐吐蕃。是岁,西突厥及吐蕃寇安西。冬,无雪。

    三年正月丙子,李敬玄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以伐吐蕃。癸未,遣使募河南、河北猛士,以伐吐蕃。四月丁亥,以旱避正殿,虑囚。戊申,大赦,改明年为通乾元年。癸丑,泾州民生子异体连心。五月壬戌,如九成宫。大雨霖。九月辛酉,至自九成宫。癸亥,张文?薨。丙寅,李敬玄、刘审礼及吐蕃战于青海,败绩,审礼死之。十月丙申,停剑南、陇右岁贡。丙午,密王元晓薨。闰十一月丙申,雨木冰。壬子,来恒薨。十二月癸丑,罢通乾号。

    调露元年正月戊子,如东都。庚戌,戴至德薨。四月辛酉,郝处俊为侍中。五月丙戌,皇太子监国。戊戌,作紫桂宫。六月辛亥,大赦,改元。吏部侍郎裴行俭伐西突厥。九月壬午,行俭败西突厥,执其可汗都支。十月,突厥温傅、奉职二部寇边,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伐之。十一月戊寅,高智周罢。甲辰,礼部尚书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以伐突厥。

    永隆元年二月癸丑,如汝州温汤。丁巳,如少室山。乙丑,如东都。三月,裴行俭及突厥战于黑山,败之。四月乙丑,如紫桂宫。戊辰,黄门侍郎裴炎、崔知温,中书侍郎王德真:同中书门下三品。五月丁酉,太白经天。七月己卯,吐蕃寇河源。辛巳,李敬玄及吐蕃战于湟川,败绩。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丙申,江王元祥薨。突厥寇云州,都督窦怀哲败之。八月丁未,如东都。丁巳,贬李敬玄为衡州刺史。甲子,废皇太子为庶人。乙丑,立英王哲为皇太子,大赦,改元,赐?三日。己巳,贬张大安为普州刺史。九月甲申,王德真罢。十月壬寅,降封曹王明为零陵郡王。戊辰,至自东都。十一月壬申朔,日有食之。

    开耀元年正月乙亥,突厥寇原、庆二州。辛巳,赐京官九品以上?三日。癸巳,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以伐突厥。己亥,减殿中、太仆马,省诸方贡献,免雍、岐、华、同四州二岁税,河南、河北一年调。二月丙午,皇太子释奠于国学。三月辛卯,郝处俊罢。五月乙酉,常州人刘龙子谋反,伏诛。丙戌,定襄道副总管曹怀舜及突厥战于横水,败绩。己丑,黑齿常之及吐蕃战于良非川,败之。六月壬子,永嘉郡王?有罪,伏诛。七月己丑,以太平公主下嫁,赦京师。甲午,刘仁轨罢左仆射。闰月丁未,裴炎为侍中,崔知温、薛元超守中书令。庚戌,以饵药,皇太子监国。庚申,裴行俭及突厥战,败之。八月丁卯,以河南、河北大水,遣使赈乏绝,室庐坏者给复一年,溺死者赠物,人三段。九月丙申,有彗星出于天市。壬戌,裴行俭俘突厥温傅可汗、阿史那伏念以献。乙丑,改元,赦定襄军及诸道缘征官吏兵募。十月丙寅朔,日有食之。十一月癸卯,徙庶人贤于巴州。

    永淳元年二月癸未,以孙重照生满月,大赦,改元,赐?三日。是月,突厥车薄、咽面寇边。三月戊午,立重照为皇太孙。四月甲子朔,日有食之。丙寅,如东都,皇太子监国。辛未,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三总管兵以伐突厥。安西副都护王方翼及车薄、咽面战于执海,败之。丁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秘书员外少监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五月乙卯,洛水溢。六月甲子,突厥骨咄禄寇边,岚州刺史王德茂死之。是月,大蝗,人相食。七月,作万泉宫。己亥,作奉天宫。庚申,零陵郡王明自杀。九月,吐蕃寇柘州,骁卫郎将李孝逸伐之。十月甲子,京师地震。丙寅,黄门侍郎刘齐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弘道元年正月甲午,幸奉天宫。二月庚午,突厥寇定州,刺史霍王元轨败之。三月庚寅,突厥寇单于都护府,司马张行师死之。庚子,李义琰罢。丙午,有彗星出于五车。癸丑,崔知温薨。四月己未,如东都。壬申,郭待举、郭正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甲申,绥州部落稽白铁余寇边,右武卫将军程务挺败之。五月乙巳,突厥寇蔚州,刺史李思俭死之。七月甲辰,徙封轮为豫王,改名旦。薛元超罢。八月乙丑,皇太子朝于东都,皇太孙留守京师。丁卯,滹沱溢。己巳,河溢,坏河阳城。九月己丑,以太平公主子生,赦东都。十月癸亥,幸奉天宫。十一月戊戌,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以伐突厥。辛丑,皇太子监国。丁未,如东都。戊申,裴炎、刘齐贤、郭正一兼于东宫平章事。十二月丁巳,改元,大赦。是夕,皇帝崩于贞观殿,年五十六。谥曰天皇大帝。天宝八载,改谥天皇大圣皇帝;十三载,增谥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赞曰:《小雅》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此周幽王之诗也。是时,幽王虽亡,而太子宜臼立,是为平王。而诗人乃言灭之者,以为文、武之业于是荡尽,东周虽在,不能复兴矣。其曰灭者,甚疾之之辞也。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废立之际,不能自决,卒用昏童。高宗溺爱衤任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呜呼,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可不慎哉?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皇帝李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皇帝李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