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御史联名
目录:南宋盛世| 作者:丁卯年01| 类别:玄幻奇幻
冬去春来,鸟鸣花香。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阳春三月,桃花飘荡。西湖之上,绿柳垂悬。
新朝至今已有七月余,经过这七个月来的升调官员,朝内对史弥远有掣肘的基本已被调离朝堂。
忙活完朝政大事,史弥远终于可以安心的睡个囫囵觉。但随后管家朱福提起一个人,又让史弥远高兴不起来了。
那个人就是打了管家朱福二十军棍的,现任权知枣阳军,知军赵武。提起这个人,史弥远就火冒三丈。
以前仗着有宁宗皇帝的庇护,竟然对他这个当朝宰相不理不睬。先后派了两次使者,第一次被拒之门外,第二次却干脆打上了。
打了别人还好说,而他竟然敢打宰相家的管家,岂不知宰相门房七品官的道理。前段时间一直忙着与朝臣争夺,忽略了这事。
今个想起,岂有再放过的道理。当下史弥远就让朱福代笔起草,上书给理宗,谏他个私改田制。
理宗虽说已差不多被史弥远架空,但像国玺这样的东西,他还是不敢沾手的,顶多也就见君不行大礼罢了。
真要是敢触碰国玺、代上御批的话,那他这宰相也干到头了。两宋文臣极其重视君臣伦纲,他要是这样做,就公然挑战天下人了。
再者最主要的,掌管十三路大军的枢密院,却还始终都是朝廷的,理宗即位,枢密院就会听命于他。
还有三衙数十万内卫军队,而史弥远所掌握的连其一半都不到。这一切都还要归原于宁宗的节制,要不然就这样让他霸占相位十几年,还不早反了去。
史弥远让朱福代笔,当下朱福就屁颠屁颠的跑上前去,铺纸研磨,执笔欲书。刚拿起毛笔,却被史弥远挥手止住。
参一个小小的七品官还劳不到他这一品大员动手,再者这事要是传到有心人耳里,不知又要作何评说了。
“这样,你去寻得李知孝,这事该由他出面。”
李知孝是御史台一监察御史,有监察百官,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之权。
而参谏赵武这等事,由御史言官出面,最合适不过。赵武仗着宁宗的庇护,在枣阳大肆建兵,这个有明旨的,不能举谏。而他擅自改动田制,这个且可作为把柄。
朱福想明白了这点,当下就出了相府直奔李知孝而去,见到了李知孝向他说明来意。听闻宰相要弹劾一个小小的知军,李知孝当下就提笔疾书,大致略读一遍,就匆匆奔往皇宫,欲进宫面圣。
谁知李知孝的奏章交到了理宗案前,却得不到回音。无奈李知孝只有返回御史台,纠集同僚,共同弹劾赵武,而且还是在早朝当着百官的面,拿出奏章弹劾。
李知孝等御史的谏言却引不来理宗丝毫评价,赵昀和赵武原先就认识,这个史弥远也听说过。
见理宗面对着御史们的奏章,只是沉默不语,史弥远觉得不能再沉默下去。遂即出班,奏请理宗对此事要慎重。
史弥远警告过后,自有有心人随之附和,薛极更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奏章,数落着赵武所行罪状。
前后共十条罪,其中有半数以上都可以将赵武革职下狱,其中还有一条不知从哪整来的,说赵武纵兵抢掠了,听说还闹出人命,这一条足以把赵武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了。
有了风波亭莫须有一事,再有这也不足为怪。理宗本想再敷衍过去,可面对着朝臣步步紧逼,还有史弥远在下面以眼神向胁。
理宗和赵武有结拜之情,他现在虽已为帝,但毕竟还是一个新皇帝,对朝政大事,熟知甚少。
在众势的压迫之下,理宗很是为难,别说斩了赵武,就是革职拿办,他都不愿。可朝臣众口一词,他又无法反驳。
遂向一旁垂帘听政的杨太后望去,祈望她能够在这事上为自己挽回一点时间,哪怕是一天呢,至少给他点时间来处理这个结拜弟弟的关系吧。
对于史弥远看不得反对他的人,曾经也听说过赵武先后拒绝史弥远的两次邀请,更甚的是还打了他的管家。
这些个御史们,吃饱撑的,闲着没事,就跟着史弥远搀和。原本杨太后只想置之不理,反正她这垂帘听政可有可无,军国大事,还都是朝臣们议论,她也就在理宗后面点个头罢了。
可理宗已经抛过来求救的眼神,杨太后觉得也不能再装糊涂了吧!遂向百官言道:“事关人命,当慎重处理,待来日交与刑部看问再做定论。”
御史言官,可以捕风捉影,奏报有些连影都没有的事,之后由皇帝定夺,是先查后捕,还是先捕后查,这些都需要皇帝金口。
杨太后一句话,史弥远一党也没法再争论下去了,皇帝不应,太后又发话交刑部。而这刑部又赵汝述的,到时想怎么定赵武的案子,还不就怎么定。
当下以史弥远为首,叩首口称陛下英明。但史弥远却没细细品味杨太后的话,待来日交刑部看问。
待来日,这个来日可长可短。反正话已经抛出去了,我不是不查,只是事关人命,我总得慎重不是,来日再由刑部看问也不迟。
朝堂之上,史弥远没品明白其中的味道,可下朝回府后,他却想明白了。心中不免谩骂:“竟被个娘们摆一道!”
既然明白了话中含义,史弥远岂肯就此罢手,当下又给李知孝下死命令,命他率御史台诸御史集体上言。
可御史台也不是史弥远家开的,上次李知孝就联络同僚,整个御史台也就六个人参与,其中三个都是史弥远的死党。
但这次史弥远是下了血本,撒出大把金银收买御史,前后聚集十二名御史,联名上奏。
这次就算理宗还想压下,也不太可能,整个御史台才多少人,这一下子就来了十二人。
就算是捕风捉影也好,查无实据也罢,这次赵武都难逃被罢职的命运。但理宗真的想保下赵武,不光是为了客栈发下的誓言,更多的是为了报答赵武救命大恩。
当下理宗怀揣着御史们的联名奏章,急奔太后寝宫,希望在这事上,太后能帮他一把。
新朝至今已有七月余,经过这七个月来的升调官员,朝内对史弥远有掣肘的基本已被调离朝堂。
忙活完朝政大事,史弥远终于可以安心的睡个囫囵觉。但随后管家朱福提起一个人,又让史弥远高兴不起来了。
那个人就是打了管家朱福二十军棍的,现任权知枣阳军,知军赵武。提起这个人,史弥远就火冒三丈。
以前仗着有宁宗皇帝的庇护,竟然对他这个当朝宰相不理不睬。先后派了两次使者,第一次被拒之门外,第二次却干脆打上了。
打了别人还好说,而他竟然敢打宰相家的管家,岂不知宰相门房七品官的道理。前段时间一直忙着与朝臣争夺,忽略了这事。
今个想起,岂有再放过的道理。当下史弥远就让朱福代笔起草,上书给理宗,谏他个私改田制。
理宗虽说已差不多被史弥远架空,但像国玺这样的东西,他还是不敢沾手的,顶多也就见君不行大礼罢了。
真要是敢触碰国玺、代上御批的话,那他这宰相也干到头了。两宋文臣极其重视君臣伦纲,他要是这样做,就公然挑战天下人了。
再者最主要的,掌管十三路大军的枢密院,却还始终都是朝廷的,理宗即位,枢密院就会听命于他。
还有三衙数十万内卫军队,而史弥远所掌握的连其一半都不到。这一切都还要归原于宁宗的节制,要不然就这样让他霸占相位十几年,还不早反了去。
史弥远让朱福代笔,当下朱福就屁颠屁颠的跑上前去,铺纸研磨,执笔欲书。刚拿起毛笔,却被史弥远挥手止住。
参一个小小的七品官还劳不到他这一品大员动手,再者这事要是传到有心人耳里,不知又要作何评说了。
“这样,你去寻得李知孝,这事该由他出面。”
李知孝是御史台一监察御史,有监察百官,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之权。
而参谏赵武这等事,由御史言官出面,最合适不过。赵武仗着宁宗的庇护,在枣阳大肆建兵,这个有明旨的,不能举谏。而他擅自改动田制,这个且可作为把柄。
朱福想明白了这点,当下就出了相府直奔李知孝而去,见到了李知孝向他说明来意。听闻宰相要弹劾一个小小的知军,李知孝当下就提笔疾书,大致略读一遍,就匆匆奔往皇宫,欲进宫面圣。
谁知李知孝的奏章交到了理宗案前,却得不到回音。无奈李知孝只有返回御史台,纠集同僚,共同弹劾赵武,而且还是在早朝当着百官的面,拿出奏章弹劾。
李知孝等御史的谏言却引不来理宗丝毫评价,赵昀和赵武原先就认识,这个史弥远也听说过。
见理宗面对着御史们的奏章,只是沉默不语,史弥远觉得不能再沉默下去。遂即出班,奏请理宗对此事要慎重。
史弥远警告过后,自有有心人随之附和,薛极更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奏章,数落着赵武所行罪状。
前后共十条罪,其中有半数以上都可以将赵武革职下狱,其中还有一条不知从哪整来的,说赵武纵兵抢掠了,听说还闹出人命,这一条足以把赵武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了。
有了风波亭莫须有一事,再有这也不足为怪。理宗本想再敷衍过去,可面对着朝臣步步紧逼,还有史弥远在下面以眼神向胁。
理宗和赵武有结拜之情,他现在虽已为帝,但毕竟还是一个新皇帝,对朝政大事,熟知甚少。
在众势的压迫之下,理宗很是为难,别说斩了赵武,就是革职拿办,他都不愿。可朝臣众口一词,他又无法反驳。
遂向一旁垂帘听政的杨太后望去,祈望她能够在这事上为自己挽回一点时间,哪怕是一天呢,至少给他点时间来处理这个结拜弟弟的关系吧。
对于史弥远看不得反对他的人,曾经也听说过赵武先后拒绝史弥远的两次邀请,更甚的是还打了他的管家。
这些个御史们,吃饱撑的,闲着没事,就跟着史弥远搀和。原本杨太后只想置之不理,反正她这垂帘听政可有可无,军国大事,还都是朝臣们议论,她也就在理宗后面点个头罢了。
可理宗已经抛过来求救的眼神,杨太后觉得也不能再装糊涂了吧!遂向百官言道:“事关人命,当慎重处理,待来日交与刑部看问再做定论。”
御史言官,可以捕风捉影,奏报有些连影都没有的事,之后由皇帝定夺,是先查后捕,还是先捕后查,这些都需要皇帝金口。
杨太后一句话,史弥远一党也没法再争论下去了,皇帝不应,太后又发话交刑部。而这刑部又赵汝述的,到时想怎么定赵武的案子,还不就怎么定。
当下以史弥远为首,叩首口称陛下英明。但史弥远却没细细品味杨太后的话,待来日交刑部看问。
待来日,这个来日可长可短。反正话已经抛出去了,我不是不查,只是事关人命,我总得慎重不是,来日再由刑部看问也不迟。
朝堂之上,史弥远没品明白其中的味道,可下朝回府后,他却想明白了。心中不免谩骂:“竟被个娘们摆一道!”
既然明白了话中含义,史弥远岂肯就此罢手,当下又给李知孝下死命令,命他率御史台诸御史集体上言。
可御史台也不是史弥远家开的,上次李知孝就联络同僚,整个御史台也就六个人参与,其中三个都是史弥远的死党。
但这次史弥远是下了血本,撒出大把金银收买御史,前后聚集十二名御史,联名上奏。
这次就算理宗还想压下,也不太可能,整个御史台才多少人,这一下子就来了十二人。
就算是捕风捉影也好,查无实据也罢,这次赵武都难逃被罢职的命运。但理宗真的想保下赵武,不光是为了客栈发下的誓言,更多的是为了报答赵武救命大恩。
当下理宗怀揣着御史们的联名奏章,急奔太后寝宫,希望在这事上,太后能帮他一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宋盛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宋盛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