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登州外传 正文 第六十二章 我要读书(二)

正文 第六十二章 我要读书(二)

目录:登州外传| 作者:东来顺| 类别:都市言情

    说实在的,我没当导演、当编剧的天份,这剧本呢事儿是全说明白了,可这一排练起来便说不出的别扭。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起先两天工夫嘴上便起了一排老大的泡,慢慢地便也琢磨出点门道来,不是编剧、导演的门道,是相面的门道,我在的时候小曲目能给我排的一锅乱粥一般,可我白天这学堂里呆上一天,晚上回来这曲目便给编整得有模有样,私下里一盘问,原来是这马青青挑了头从头一点点排练好的,便是词儿也全给改成了庄户人家平日里说的,半个之乎者也没有。这般好是好,随便个庄户人家的娃娃全能听得明白,只是这商鞅、刘恒之辈也全是一口的大白话,还是咱棣州味的登州话,总觉得说不出的滑稽。

    后来索性不管了,每天早晨临走的时候抽出几份剧本扔给马青青,马青青便一言不发地收好拿走,等到排演好自然会托有福给我递话。先前的那些个编排的差不许多,就是到这“仁、义”的时候有些不对,总觉得这马青青词不达意、隔靴搔痒一般,想必这“仁、义”二字马青青摸不准切,别看着整日里时不时的夸奖这个仁义那个仁义的,尤其是我这个再生父母一般的大恩人更是没少被这般糟蹋,可这仁义俩字只怕还当真摸不着头脑。

    “今儿给你们这帮小子讲讲这“仁、义”俩字,都听好!”打发十个孩子院子里整整齐齐的排成两排坐好,首长训话一般的站了前面显摆,没法子,谁叫咱跟了鞠老夫子多念这两年书呢,名师出高徒么!

    “仁义仁义,啥叫个仁义,你等都说平少爷仁义,无非是说我收留了你等帮了你等罢了,难道这仁义就是这个意思?”

    “先说这个“仁”字,这“仁”字不是我说的,是孔圣人说的,这“仁”字说的为主的便是“仁政”,就是说这当皇帝的要施行“仁政”,啥叫“仁政”呢,人人都有田地种、平日里能吃饱饭、冬日里能穿暖和、遭灾了能有赈济便是施行“仁政”,这大了便是皇帝、小点的便是知州、知县,再小点的便是像我一般的大点的主户,全一个道理,施行仁政的便称得上个“仁”字,这过去“仁政”的典范便是上古的尧帝,国号叫做“唐”,故而又叫做“唐尧”,这唐尧帝治下便做得到人人有田耕种。”厚颜无耻的说得唾沫星子乱飞:“来王村也有几天了,咋样,看着没,王村上下不单是有田耕种,还吃得饱、穿得暖,王村只怕也算得上仁政吧!”

    厚颜无耻没关系,关键是得有人听有人信,这边我说得不脸红,下边十个人一气地狂点头,狂顶!

    “方才说的是上位者的“仁”字,就是当皇帝、当官的,那我等平头百姓就不讲“仁”字了?也不对吧,那啥叫做百姓的“仁”?孔圣人说过“仁者,爱人也。”啥意思啊,说直白点便是你对别人好就是“仁”!啥,娘亲?对爹娘老子的不算啊,那个叫做孝,对兄弟的也不算啊,那个叫做亲,对旁人的,比方说你对我、我对你,多去想着别人帮别人好就叫做“仁”……”

    这关于“仁”的典故没敢多找也没敢瞎找,这啥年代啊,一个找不好便给自个招下不小的麻烦来,只找了上古五帝中的尧帝仁政的典故排下个曲目。找尧帝这个不怕,上古的五帝、仁政的代表,历来的皇帝圣人莫不对此推崇备至,想必不会因此惹下麻烦吧。

    “那啥,这“义”字一说么都知道,对吧,为朋友两肋插刀、兄弟义气对吧,这个只是这江湖好汉的“义”字,若要照了圣人点诲,这“义”字也称之为“尚义”,便是通常所说的“舍生取义”。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说得便是这个“义”字。这边讲的“义”乃是正义、人间正道大义,如此方才称得上“义”、“尚义”。”

    这“义”字费尽心机选的是战国时齐国北郭骚“舍生取义”的典故,说的是晏婴晏子做齐国丞相的时候这北郭骚因家贫朝晏子求助,晏子便送些银钱、粮食过去,谁成想这北郭骚收了粮食却退回了银钱。后来这晏子因故受到齐王猜忌,齐王便赶走晏子。晏子临行前寻着北郭骚辞行,北郭骚面无反应。晏子走后,这北郭骚沐浴更衣后便直闯王宫要面见齐王,这北郭骚觉得晏子施行的乃是仁政应该重用,留下晏子才是利国利民的大“义”。

    只是这齐王哪有这般容易见着的,北郭骚便舍生取义割下自己头颅托了朋友捧着面见齐王死谏,齐王悔恨之下派人追上晏子,这晏子便又多了若干年的治国生涯,齐国也因此愈加强盛。

    再一个“义”字典故讲的却是“荆轲刺秦”,前面那个苦涩点不好懂,这荆轲是谁啊,这荆轲是个剑客、侠客兼刺客,正是这年龄上的娃娃心目当中的大英雄,武功高强兼之浑身是胆便是剧中荆轲的造型,惩处强大的恶棍秦国、扶助弱小善良的燕国便是荆轲的高尚情操,嘿嘿,这“荆轲刺秦”的曲目若是演上十年,嘿嘿,甭管你是金国还是辽国,只要你敢打过来看看,备不住这里边便能蹦出几个荆轲来,便是蹦不出荆轲这般的能耐人,这护卫王村舍生取义的只怕不在少数。

    “知道不,“义”字咋写的,人字出头加上一点嘛,别人有难你伸手拉一把,自己有难别人伸手拉过你,千万莫要忘了别人有事的时候要加倍的扶持下别人,这就是“义”啊!”神色肃穆地强调道:“这“义”字比命还重啊,骂人不仁不义便是禽兽不如的畜生一般,不义的便算不得人……”

    “荆轲刺秦”彩排得成功,伴随着荆轲身影的离去,没上台的演员全随着乐点动情地唱着主题曲,主题曲改编自《太史公记》中所载荆轲原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回。只是这主题曲也给改成了登州白话文:西北杆子风,今儿刮明儿刮后儿还刮,刮得老么大地个易水河能冻死个大活人儿……

    好听是好听,可就是咋听咋像倪萍大妈的动静涅。

    这“智”字选了个“孟母三迁、断机杼”的典故,取自《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另外一个便以马青青作为模板,胡乱编了一个:凛冽的寒风呼啸着穿透破旧的茅草屋,马青青一身单薄的破旧衣衫冻得嘴唇乌青,炕上躺着年迈患病的爷爷,不远处王村学堂炭火烧得暖烘烘的,先生苍老的声音之后,十几个清脆的童音齐声咏颂,剧中最佳女主角无比倾慕地远远看着,两行清泪中爆发出由衷的呐喊:(画外音)我要读书……我要读书……

    无数个声音随着一起高喊:(画外音)我要读书……我要读书……

    画面一转换,转眼便到了春天,春暖花开的季节,马青青换上了新衣裳,年迈的爷爷病也好利索了,都能下地干活了。迎着朝阳,马青青一蹦一跳地朝王村学堂走去,灿烂的笑容中清脆悦耳的歌声响起:小呀么小儿郎呀,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

    唉,这边排练哪,这咋,顺眼啥时候溜上去了,跟了马青青后边跟屁虫一般,那啥,马家闺女,赶紧给一脚踹下来,烦人劲儿!

    歌唱完,十个孩子全傻傻地陶醉在里边,当真称得上是语音绕梁三日不绝啊,马青青嗓子好、唱得好、扮相好、演得也投入,这歌词也是好歌词,曲子也是好曲子,节奏活泼欢快,便是有福也都听傻了。人才啊,这马青青还真是个人才啊!若是以后没了饭吃,写几个曲目领着马青青天南海北的给人唱曲儿去只怕也不少挣钱!大喜之余,挥毫泼墨即兴创作《劝学三字经》一篇赠与马青青以资鼓励: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薄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细学,勉而致。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嘿嘿,就记得这些,能记起来多少便算多少!

    ---------------------------------------------

    刚出差回来,今儿两更,明儿两更,全补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登州外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登州外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