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清山变 正文 第99节冠盖一方

正文 第99节冠盖一方

目录:清山变| 作者:嵩山坳| 类别:历史军事

    第99节冠盖一方

    二月二十,皇帝简派御前大臣载垣、内务府大臣文庆到尤府正式降恩旨,尤杉领阖府亲眷家丁跪在桌子前面,由载垣宣读。骈四俪六的恩旨,用的都是《尚书》中的典故,抬头的地方很多,载垣是个笨人,连断句读起来都很费劲,结结巴巴总算应付下来了。

    在恩旨的最后说道:朕以孝道治天下,不忍母女长受离散之苦,当此回銮在即,令其可于便宜之时,归府省亲。

    除了恩旨之外,于妃家另有一些赏赍之物,不过是一些绸缎、绢匹、黄金百两、宫中珍玩之类。

    等到宣旨完毕,尤杉跪着接下,转授长子,捧放着西面的长案。等授受完毕,尤杉又率领全家亲丁,向禁宫所在的西北方向,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谢恩。接着,匆匆赶到门外,跪送使臣。典礼到此告成,而麻烦却还甚多。

    主要是为了犒赏,在行礼这天,已经闹得不可开交。恩旨降下之外,照例赐宴,由内务府和光禄寺会同承办,名为赐宴,自然领了公款。筵席分为两种,上等的每席五十两银子,次等的每席二十四两银子,一共两千二百多两银子,尤家也须照样再出一笔,用来另外犒赏执事杂役,由总其成的一个内务府主事出面交涉,讲好五千两银子‘包圆儿’,结果礼部、光禄寺、銮仪卫等等执事,又来讨赏。问到经手人,他说五千两银子‘包’的是内务府,别的衙门他管不着,也不敢管。这明明是个骗局,但闹开来不成话,尤杉只好忍气吞声,又花了三、四千银子,才得了事。

    犒赏之事礼让内务府的人坑了一下,害尤杉多花了几千银子,赵五觉得自己的‘专办红白喜事’的‘金字招牌’为人砸得粉碎,当时便向主家‘引咎请辞’。尤杉倒很体谅他,事情本来难办,另外找人未见得找得到,就找到了,头绪万端,一时也摸不清。多花钱不要紧,这样的大礼出了错不是当耍的事,所以一再安慰挽留,赵五也只好勉为其难。

    赵五爷的字号这时候喊不响、用不着,那就只有软磨,他和他的帮手,分头跟内务府、礼部、鸿胪寺、銮仪卫、上驷院的官员说好话,从午前磨到下午…钟,才算开销完毕。

    这一场交涉办下来,赵五累得筋疲力尽,但他无法偷闲息两天,皇帝御赐的赏赍之物到府,更加是非同小可,其中有一些玉器、玻璃器皿、还有几面镜子,碰坏一点就是不吉利,怎么向人家交代?为此赵五爷日夜担心,魂梦不安

    不过热河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却是喜气洋洋,轻松的居多。各衙门虽不象封印以后那么清闲,但也决不象平日那样认真,皇帝回銮在即,公事能搁的都搁了下来。朋僚相聚,谈的总是如何在回城之后好好热闹一番。

    到了二月二十六,佳妃的仪架出避暑山庄的丽正门,前导后跸,迤逦而行。街上早已经有内务府、热河都统衙门派人清静一空,弹压秩序。

    到了府门口,尤杉领着阖府家眷跪倒接驾,仪架不停,直接抬入正门,到了堂上,方才有太监请驾,佳妃落舆,入内居中而坐。

    门口有乾清门侍卫守门,缉查门禁极其严厉,尤其是男子,不论是如何的至亲,也不让进门,倒是佳妃的母亲、嫂子、家中的女眷,不在此列。却也是恭具衣冠,碰头行礼。

    数月光景不见,女儿和初初离家时相比,更显得珠圆玉润,眉目如画,小腹微见隆起,一派雍容华贵,尤太太眼圈一红,心中又是感念,又是怜惜,“……在宫中,可还好吗?”

    尤佳氏缓缓的摇摇头,头上戴着的双喜如意碧玉簪摇动了几下,没有回答母亲的话,而是很关切的问道,“娘,您和爹的身子,可还好吗?”

    “好,好。娘和你爹的身子都好。”

    “女儿蒙皇上恩宠,这一次降恩旨回府归宁,不日皇上就要启銮北返,到时候,女儿和爹娘……”佳妃这一次来之前,很是受了兰妃的指点,说说心里话自然无妨,却万万不能落泪,免得把这大喜的日子,弄得让人恻然不欢,沉默了一下,用力憋回涌上眼眶的泪水,她说,“女儿和爹娘怕再难有相见之日,万望爹娘保重身体,……女儿在宫中,也会时刻为爹娘焚香祝祷。”

    “妞妞……”只叫了一声女儿的乳名,母女二人同时泪水奔流,弄得满脸都是

    还是尤栋的妻子,赶忙在一边劝道:“阿娘,这是什么时候?也是能够落泪的吗?快不要惹得主子难过了”

    “喔,是,是。”尤太太听劝的收拾眼泪,向女儿挤出一丝微笑,“在宫里面,可还好吗?”

    尤佳氏点点头,微笑着答说,“好。皇上待女儿很好。”

    “那就好,宫里不比在家,皇上在私是你的丈夫,在公是你的主子,可不敢和万岁爷使小性儿。知道吗?”

    妞妞心中想,皇上就喜欢你女儿不时的耍一耍小性子,不过这不必和母亲言说,点点头,“女儿知道了。”

    在一边跪着的尤栋媳妇插言道,“阿娘也真是的,主子娘娘难得一次回府,您还惹得娘娘落泪?”

    尤太太赶忙笑道,“还是媳妇说得对,是娘糊涂了。”

    尤佳氏对她说,“嫂子,今后,府里的生活,也要全靠嫂子支应了。哥哥是个老实人,更不懂得生意上的事情,阿爹,阿娘年纪老迈,身子不好,以后,嫂子也要多多辛苦。有什么要的,尽可以和家里人说,不要客气的。”

    “是。多承娘娘垂怜,奴才记下了。”

    尤佳氏点点头,“阿娘,让阿爹和哥哥也来吧,女儿和他们见上一面,就该启銮回去了。”

    说是见面,实际是见不到的,只能隔着轻纱布的门帘,父、兄遥相叩拜而已。太监看看天色差不多了,在一旁进言道:“佳主儿,天色不早了,请主子的谕,是不是该回去了?”

    尤佳氏第二次红了眼眶,长身而起,“娘,嫂子,我该回去了。”

    “哎,哎。回去之后,用心伺候皇上,不要像在家中这样的闹脾气,不要惹主子生气,知道吗?”尤太太泪水连连的嘱咐女儿,“还有,到了京中,别忘了给家中来信,也不要为爹娘挂念,用心伺候万岁爷。有什么要的,只管来信。啊?”

    怀着一泡珠泪,尤佳氏连连点头,终于辞别家人,蹬舆而去。

    回到园子中,尤佳氏不等坐下,先让身边服侍的小太监回奏皇上,说自己要面君谢恩。

    内侍回奏的时候,皇帝正在和肃顺说话,“朕看过了你递上来的折子,内务府这一次的差事做得不错。你从中监督调派,也出力不少啊?”

    “奴才不敢当主子嘉勉之言。奴才只记得主子说过,最恨身为奴才者,不记得自己的身份,假借主子的名头到外惹祸不说,每逢到有事情的时候,先要想着怎么样中保自己的私囊。奴才有皇上的话以为上谕,不怕得罪人。所以,内务府的这些人,也就不敢多多的贪墨了。”

    “你能够这样想,自然是极好。”他又说,“肃顺,街面上为此次佳妃归宁之事,可有什么议论吗?”

    “是。奴才风闻,皇上降恩旨于佳主子,百姓都说,皇上乃是仁厚之君。我大清朝以孝治天下,皇上身为表率,更且推己及人,便是古之圣君,也无不瞠乎其后也。”

    皇帝为肃顺的奏答难得的笑了一下,“怎么,你这奴才,现在也学会读书了吗?居然能够出口成章了?”

    肃顺也笑了,“奴才不敢欺瞒皇上,奴才自知读书不多,现在再学也来不及,平日里只好多和读书人亲近亲近,不提能不能学到他们的学问,言辞之间略有长进,总是好的。”

    皇帝大笑起来,“你这个奴才啊”

    正在说话间,内侍来报,说佳主儿回来了,皇帝摆摆手,示意内侍退下,又对肃顺说,“朕听人说,你和尤佳氏的母家走得很近,有这回事吗?”

    “是。尤家上一年为娶亲之事,给城中御史大肆折腾了一番,后来,尤杉派人找到奴才,烦请奴才从中说和,奴才觉得尤杉在此事上虽多有反复,也终究可怜。便管了这件事。”肃顺不知道皇上问自己这番话是什么意思,趴在地上奏答完毕,也不敢起身,继续说道:“奴才自知此事做得荒唐失礼,请皇上责罚。”

    “这件事朕也知道。尤杉虽然不过一介商贾,行事之间但以利益为尚求,总也是尤佳氏之父,朕就是看在她的面子上,也不会为你与他交往之事动怒的。”

    说了几句,皇帝吩咐一声,“摆驾,到书房去。”

    书房是皇帝每天都要来的,翁同龢、崇实、袁甲三等天子近人也每天都要伴驾,行礼已毕,皇帝让几个人站了起来,提鼻子嗅了几下,回头看看,“六福,怎么不焚香?”

    “喳。”六福答应一声,取来皇帝珍玩的瑞龙鼎,正要准备焚香,皇帝又说了一声,“把那幅《韩熙载夜宴图》取出来。”

    一听这话,翁同龢几个心中大喜和崇实、袁甲三对视一眼,都是难耐笑意——《韩熙载夜宴图》自从乾隆中为皇帝私藏以来,视如拱璧,不论是怎么样的近臣都难得一见。可称是万金难易想不到临启銮之前,皇帝居然肯将这件宝贝拿出来,与臣下一观了?

    六福口中答应着,在铜盘中调弄香屑,用回文篆字的铜格子压出花纹,然后取火点燃,将铜盘移至鼎中,盖上鼎阁,两缕袅袅青烟,从鼎盖上雕琢的盘龙的鼻孔中升起,氤氲香郁,令人心荡。这瑞龙鼎是高宗朝旧物,是征回部的时候得来的,整块和田羊脂玉雕琢成一座高可近尺的鼎,鼎盖是一条鳞甲飞动的盘龙,玉质极佳,雕镂更精,是高宗生前很喜欢的一件珍玩。

    点燃了鼎炉,又让两个小太监帮着,把书房中珍藏着金石字画的一个大柜子打开,从中取出了卷成厚厚一大卷的《韩熙载夜宴图》取了出来,在黄梨木的丈八条案上珍而重之的缓缓展开。

    这副流传千古的名迹在自己面前展露它的真容,翁同龢实在难以抑制,伸手欲碰,却很快缩了回来,回头期期艾艾的一笑,“皇上,下臣失仪。”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天生万物,奉养世人,更不用提这等书画之物了。”皇帝好脾气的摆摆手,他说:“朕知道你性喜此物,走近一点看,朕不怪罪的。”

    “哎”翁同龢大声回答了一句,弄得众人齐声失笑,在他却全然顾不得这些,“学生谢皇上。”这才走到长卷近前,认真的左右梭巡着脚步,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

    翁同龢年纪轻轻,幼承庭训之下,倒是这等鉴赏类的大行家,停步移时,满足的叹息一声,”真不愧是千秋画卷。不但运笔所到之处无半点雕琢痕迹,更且用色着墨,各有独到之处。臣曾读《石渠宝笈初编》,内中说,其画所记,虽为‘……臣下私亵以观’,然画作之内‘……历历鲜明,洋洋大观,不可以亵玩之物度之。’”

    谈及这样的话题,翁同龢也少有的脱离了痕迹,在书房中大阐论,一直到说完,年轻人才猛的惊醒过来,“皇上,下臣胡乱品评之语,不着绳墨,皇上……”

    “你说的不能算错。这副画嘛,若是单论画工的话,倒实在是值得大肆褒奖一番。不但是你,就是高宗皇帝,也从来不吝于天语赞佩之言。”皇帝逐渐收收敛了笑容,缓步走到画卷前,用手一拉,把画卷卷了起来,示意六福把画卷收回柜中,重又上锁,他这次转过身来,“你们以为,这韩熙载,是何等样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清山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清山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