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清山变 正文 第79节 山西民情(3)

正文 第79节 山西民情(3)

目录:清山变| 作者:嵩山坳| 类别:历史军事

    第79节    山西民情(3)

    接到泽州府的差役送来的公文,庆林大感头疼,肃顺的为人他不是不知道,张五在泽州府犯下的罪行更加心知肚明,一旦解送过去,只怕自己这个真心喜欢的娈童,一条xiao命就要jiao代在泽州府了。WWw.点com只是若说不给送过去,又分外觉得为难,琢磨再三,只好把张五叫过来,“xiao五啊,肃顺任职泽州府的事情,你知道吗?”

    张五一听这两个名字,吓得立刻跪了下来,“大人救命啊!”

    “不是我不想救你,若是张运兰之前还好,我随便拟个由头,就说把你派出去剿匪了,暂时不在省城,最少可以缓上几日,再想办法。如今张运兰主管全省上下绿营cao练之事,你是二品副将,公事往来他不会不知道……”

    张运兰是光武军霆字营中的佐领,在中英战事结束之后,曾国藩向朝廷奏陈有功人员的名单,皇帝多有优诏,在奏折中看到有关张运兰等人在英军枪炮进攻的时候负伤,皇帝特颁御用伤yao,并亲笔朱谕,“勇猛中宜加慎重。”尚方珍玩不断赏赐之外,更命人到军前,以图形进览。

    到战事底定之后,皇帝有意在禁中召见,不过为军机处一干人拦了,借口是:张运兰等出身草莽,未识天颜,奏答之际言语唐突,即便皇上有心包容,该等弁员亦羞愧难当。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到他历练几年之后,再到御前奏答。

    皇帝不好硬来,便答允了。而在张运兰来说,感戴皇恩,不知道如何为国出力才好,到了咸丰八年的年初,朝廷在全国推行军制改革之法,他虽然不大识得字,终究是有功之臣,为兵部选中,派到山西来,整顿军务。

    张运兰所在的霆字营,营佐是鲍,为人粗豪不识字,论及武功,却是全军第一。自然的,有什么样的将官就有什么样的兵士,霆字营上下,崇尚勇武之风,自号新军第一营。

    张运兰出身于此,身上自然沾满了骄狂的脾xìng,到了山西,在太原抚标营中走了一圈,眼见兵士疲弱之态,心中一百个瞧不起,也不顾及随行的庆林脸子上下不下得来,横加指责,言语之中粗鲁无礼,气得庆林几乎要当场和他作开来。最后为幕僚苦劝,方才作罢,却也没有好脸色给张运兰看,气哼哼的拂袖而去了。

    张运兰也不在乎,他是奉旨办差,心中只有皇上和曾国藩,旁的人,根本不放在眼里,到任伊始,就开始在营中大肆整顿,只是为他汰撤、开革的兵士就过了一千六百余人,站到抚标五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

    这样的大手笔,自然引得兵士将佐不满,集体到提督衙门去闹,庆林故意不见、不管、不问,有心要看张运兰的笑话。

    张运兰人虽然粗豪,但并非傻瓜,他一方面命清客行文本省的巡抚、提督、布政司、京中的兵部等各级衙门,将兵士被开革的缘由写清楚;另外一方面,按照当年自己在光武军中所受训练,在晋省绿营中开始netbsp;   不但是张运兰,从光武军中派出去的到行省内行以军制改革的各级将佐,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奏报到了京中,皇帝和军机处议过,都认为此刻万万不能弛禁,一旦口子放开,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候就是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咬牙顶住了。

    故此,朝廷降明喻,军制改革,不可为被裁撤的兵士聚众闹事而有半点游移恍惚,各省除却以警用编制吸纳之外,对那些老弱病残,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的,朝廷倒是不肯手软,按照每人每从军一年,赏足额军饷的办法,给予一定的补偿——也就是说,从军二十年的,就可以得到2佰四十个月的军饷。这一笔费用,由派驻到省的协理帮办军务司员会同本省藩司、绿营提督、总兵办理。至于军饷的来源,六成由朝廷拨付,四成省内自筹。

    因为这样的解决办法,兵士不满情绪才逐渐为之安抚了下去,而山西一省所动用的遣散银子,总数就过了一百六十余万两!在这之后,张运兰再无阻碍,在太原开始正式进行netbsp;   虽然诸事妥帖,但他为人xìng情急躁,总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训练出一省新军,上报皇恩,行事之间分外的褊急,把抚标五营cao练得苦不堪言,兵士的怨气极大之外,效果也并不是很好。他自己还梦梦不知,依旧认为兵士不肯用心用力,每天更加bī迫,成了恶xìng循环。

    话是如此,但新军之制,重的就是军中纪律,一旦有违反军纪之事,处置起来极其严酷,轻则军棍,重则杀头,没有半点人情可讲。庆林若是以公事为名,扯谎欺瞒,将来肃顺一纸公文送到张运兰处,连他也脱不掉干系,所以庆林有这样的说话。

    张五听他的话中有畏难之意,更是吓得瑟瑟抖,一个劲的碰头如捣蒜,“大人,看在xiao的多年服shì的份上,可不能把xiao的给肃顺送过去啊。大人,您要救xiao的一命啊。”

    庆林也觉得无比懊恼,“不是我不想救你。”他皱着眉说,“只是,此事你诚然是做得太过鲁莽了些。”

    “是,是,是。一切都是xiao的的不是,只求能够躲过这一次,xiao的今后一定老老实实,再不敢为非作歹了。”

    “这样吧,我陪你走一趟泽州府。想来有我出面,救下你一条xìng命,总还是能够达成的。”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救命之恩,xiao的来生做牛做马,也要报答大人!”

    主从两个议定,庆林把张运兰请过提督府衙,对他说,“泽州府有公事往来,要营中二品副将、湖南张五到府城去,协理办差。本官想了想,若是只有他去的话,怕是诸事不妥,正好上一次肃大人到省的时候,本官有事,未及拜会,这一次顺路去一次,也好与肃大人久暌之后,异乡相见。这省城之中的军务,就请张兄多多辛劳了。”

    “大人不必客气,一切由本官担待就是。”张运兰心中深深看不起这一对hún账,不过官场上的面子还是要的,“大人一路顺风,早去早回。”

    于是,庆林让泽州府所派的四名听差带着自己的手书先行回去,随即带着张五,一路向泽州府行来。

    肃顺命李慈铭代替自己出城迎接,见面之后,只说大人正在府衙见客,未及亲迎,请制台大人原宥一二。庆林笑着摆摆手,“这位就是名动浙省的李爱伯了吧?先生大名,天下谁人不知?上一年在秦淮河畔,连yù尊天子,也为先生大才所夺,着实是令天下人赞佩,名下无虚啊!”

    李慈铭心中暗怒!梦中舫中一段过往之事,经好事人之口遍传,早已经走了样子,竟是说,当日在梦中舫里,李慈铭惊采绝yan,让皇帝也大为丢丑,便如同盛唐的李青莲再世一般。之后,赛香君xiao姐倾慕名士才俊,以身相许,气得皇帝脸色青,拂袖而去云云。nong得他无可辩也无能辩,尴尬得无以复加。今天庆林居然又提起这件事,倒似乎是有意拿自己取笑来了?

    李慈铭不阴不阳的笑了几声,“制台大人过誉了。学生不过一介寒儒,门g我家大人恩宠,延至府中,建策听用,怎么比得上大人,节制全省军务,一言九鼎啊?”

    庆林竟似乎全然听不出他话中的讥讽似的,笑着问道,“不知道雨亭兄如今在忙些什么?”

    “还不是为沁水县民风剽悍,常年来械斗不止之事?”李慈铭答说,“昨天,沁水县郑子墨将县内各族家长请到府城,大人正在与之商讨安民之法呢。”

    “哦?”沁水县民风不靖的事情,庆林也是知道的,闻言很是来了精神,“不知道雨亭兄要如何做呢?”

    从沁水县请到府城的除了白、杨、生三大姓族中的家长、主事之外,还有其他xiao姓家族中的代表,济济一堂,总有二十余人,肃顺停了一天,先将众人安置在府城的管驿中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将他们招到府衙,在二堂备下茶点飨客。 看小说就到~

    来此的二十余人中,倒有一半是有功名的,长揖不跪,口称‘老公祖’,肃顺很和煦的笑着,“都请坐吧,请坐。”

    众人谢过归坐,肃顺左右看了看,“这一次请众位士绅乡党到府城来,本来也是本官的过失。为什么这么说呢?新任府县上任之初,于所辖之地的民风民情,都要有所了解。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向本地德望俱勋的缙绅请教,我也不能免俗,只不过,我从来没任过外职,种种章法,晦暗不明,加以府城之中的公事太多,不好刚刚履任,便离城他往,不得已,只好将列位请过府城来了——失礼之处,请诸位不要见怪啊。”

    他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表情话语一片温和,而且黑白分明的眸子眨也不眨的望向众人,显得无比情真,在坐的有人便想,这个从京中下来的官儿,倒似乎是很通人情义理之常的嘛?不像是来得路上大家担心的,为县内械斗之事,要迁怒众人的样子。

    县内士绅之是白姓族长,名叫德堂,闻言拱拱手,“大人初到敝府,公事繁重,甚或日夜不眠,为往来杂务cao烦。老夫等忝为桑梓,受一点奔bo之苦,又算得什么?”

    “本官门g皇上简派,任职晋省,到任之前,于民情一无所知,经由子墨老弟解说,心中又是惊讶,又是狐疑?我天朝内省,居然还会有这样如苗徭摆夷之地都已经dang然无存的举族仇杀之事吗?不瞒诸位,乍听之下,我还当子墨老弟在和我说笑呢!”他的脸色突然转而扳紧,“后来才知道,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开玩笑!既然如此,我倒要请教了:难道在列位心中,并无煌煌国法之存吗?白族长,我知道,你也是有举人功名的,这少年庭训之学,难道老兄也是全然忘记了吗?”

    “大人见责得极是。国法煌煌,老夫从无一日忘却,只不过,敝县情形,与旁不同……。”

    肃顺抢着说道:“怎么个不同法?可有实据?”

    “有的。”白德堂开始说了起来,“本县械斗之风,起自明朝末年,其时李闯为逆,祸1uan一方,偏朝廷无力抗阻,唯有乡民结党自保。等到天朝定鼎,百业兴旺,民心思安,械斗恶习,不闻久矣。一直到了乾隆年间,陕甘回1uan,bo及数省,有从当地逃难而至的汉回xiao民,流落到此。——”

    原来,乾隆年间,陕甘之地汉回争斗越凶烈,朝廷派兵几度征缴,都劳而无功,省内安善百姓无可奈何,只好背井离乡,到处逃难,其中有一部分人,就到了距离不远的山西境内,在沁水县落下脚来。在这里落脚有两种原因,一来是距离家乡不算很远,等到日后安定下来,再折返回去也更加容易;第二个原因是,沁水县内有马氏一族,同样是回回,彼此同族,可以有一个照应。

    回回到此之后,马氏一族人丁大旺,隐然成为县内第一大族,本来双方是很可以和睦度日的,不想逃离家乡来的的回回,聚在一起,经常会说起在原本家乡的时候,汉回争斗,多数以回民吃亏,遭汉人欺凌的旧事,为了在沁水县不至遭到此等对待,只有先一步结成乡党,对抗外族。

    这是一种非常讨厌的舆论,当时任马氏族长的老人学识深厚,认为若是任由这样的声音传播下去,沁水县多年来融洽的两族百姓,nong不好就会有三人成虎之虞,于是亲自约见白氏和生氏一族的族长,准备将这些胡1uan煽动的族人,部分内外,一概赶出县境。

    不料事机不密,给一个杨姓的逃难而来的回回知道了,不等遭人驱逐,他先一步纠集族人,将马姓一族全数抓了起来,并且将这一族人尽数驱逐!

    杨某人心肠狠辣,为担心马氏人家报复,让马氏各房写下血书,立誓今后再也不会回到山西原籍来,从今之后,也等若再不是山西人士——为担心对方日后反悔,杨某人从马氏一族各房中留下一个孩子,作为人质,其他的人,全数驱逐。众人担心孩子的安危,不敢违背誓言,只好携家带口,含泪远离。

    “这话不对吧?”肃顺听到这里,打断了白德堂的话,“难道朝廷就不管吗?”

    “此事,老夫也未知其详,不过是人云亦云。不过,听人说,杨某人hua了大价钱,上下打点,方始无事。”

    “哦……”过往多年的旧事,追问无益,肃顺也不多问,心中却有一个疑huo,白德堂言语之中于杨氏一族的先人不敬,看杨氏族长,竟是无动于衷,这又是怎么回事?“那,现在后来呢?”

    白德堂苦笑着说道,“杨某人忘恩不义,终有报偿。等到他四十六岁的时候,膝下原本有的三个孩子,都死于械斗之中,而几个孙儿,或者因病夭折,或者……”他笑了一下,继续说道,“如今县内杨姓族长,还是当年为他留下来,作为人质的马姓族人之后呢!”

    肃顺向那个杨氏家族的老者看过去,果然,对方面对着他的目光,缓缓的点点头,“三鱼老兄所言极是,不过我等先人终究感念他一番抚育之恩,不好做出数典忘祖之事,故而仍以旧姓相称。”

    肃顺这一次完全听明白了,“既然彼此原本就是和睦乡里,又为什么不肯放弃多年成见,共谋桑梓,反倒继续这等争斗不休的悖逆之事呢?”

    “多年积习而下,哪一户、哪一家没有丈夫、孩子死于对方之手?放弃仇怨,哪里有这样容易啊?”

    “那你们呢?”肃顺看向其他几位xiao氏族,“又是为何裹挟而下?”

    几个人参差不齐的答了几句,大约是原因是,山西贫苦之地,百姓为了几两银子的利益,不惜铤而走险,所以,大族之间约好赌斗之期,轻易不会从本族中出人,反而雇请xiao族青壮,代为征战——等若就成了这三氏的雇佣军了。

    伤残、死亡,都可以有一笔不菲的安置银子,jiao付到家属的手中,故而形成一种非常奇特又非常邪门的风气,用官府的话来说就是:‘凡出斗者,妻孥嬉笑相送,不望生还,或父子二人,各受一姓雇募,及至临场,父子各忠所事,若不相识。’

    而赌斗之后‘每受雇者死一人,则雇者给银五十两,祠堂立忠勇牌位,妻孥具有养赡。’而为了这五十两银子和妻孥日后有巨族妥加安置,竟有青壮百姓,主动hua钱,请战出征的。

    这还不算,xiao氏族与大族之间,也偶尔会有争斗,便如同郑子白和肃顺提过的,赵书新杀妻求财的事情。提及这件事,白德堂怒满xiong臆,“大人,非是老夫敢于在此臧否朝廷大员,只是,像赵书新这等丧心病狂之人,居然在杀妻之后,还能躲过一死?这还有天理吗?可见……”他撇了撇一边陪坐的郑子白,言下之意是说,郑子白从中一定是收受了赵家的好处,才有这等不公的判决。

    “白老大,你这话鹅就听得不对!”不等肃顺说话,赵氏一族的族长就cao着浓重的口音答话了,“朝廷有法度,鹅赵家又不曾使钱——鹅们也莫钱可使——赵书新那个瓜娃儿,为朝廷恕过不杀,也是朝廷的恩典,你这老的,不走正途,反倒害死了赵家的两个xiao娃……”

    他一口西北土音,说得又急又快,肃顺听得半懂不懂,只能靠猜的,才能知道他说的是什么,看两人有点流于意气,赶忙阻止,“且请稍安勿躁。今日到了本官等到府衙,总要大家心平气和的商议解决之道——赵书新一事,不过是特案,不可作为常例视之的。”

    白德堂不敢不卖肃顺面子,只是看他气得胡子翘起多高,可见是赵书新不死,老人心中的火气,便绝对无法泄。

    肃顺说道,“便以此事来讲吧,赵书新固然可杀,但他的弟妹两个,无辜稚童,为人殴打致死,三鱼兄,这其中难道不是贵族人做得失却衡平之道了吗?”

    “大人所言极是,此事着实是老夫管束无方所致。只要赵书新明正典刑——我愿意赔偿。”

    “娃都死了,你赔偿就好了吗?”

    肃顺心中不喜,这叫什么话?难道这百数十年来,你赵家为了银子而死的族人还少了吗?当时怕也不见你如此咄咄bī人吧?心中想着,一张圆润好看的大脸上收敛了笑容,“听贵族长的话,倒似乎一定要将白家殴打孩童致死之人,一并处死,以为补偿了?”

    听他语气不善,赵氏族长不敢多说,“鹅……不是这样讲。”

    “不是当然最好。”肃顺变脸极快,又堆起了笑容,“本官也算是一手托两家,此事能够彼此圆通融洽,方始是最理想。”他正想接着说,门口跑进一个戈什哈,“回大人,提督庆林庆大人到。”

    “哦。”肃顺长身而起,抱歉的一笑,“对不住诸位,公事繁重,本官不能久陪。这样吧,请各位暂时仍旧回管驿休息,彼此商讨一个章程,总要双方满意……届时,本官为你们做主,以公文将其确定下来,也好保证今后县内一方平安。诸位以为呢?”

    “大人所言自然极好,既然如此,我等不再打扰,暂且告辞。”

    送白德堂等人出去,肃顺转身回到厅中,沁水县郑子白忙靠了过来,“大人,真要以公文的形式将此事确定下来吗?”

    肃顺点头,“这只是第一步。”他突然转而问道,“子墨兄,你在县内任职几年了?”

    “回大人话,卑职是咸丰二年任职沁水县令的。”

    “已经有七年之久了?想来县内人脉也已经很熟悉了吧?”

    “这,卑职不敢说熟稔人脉,不过各族各房,倒是都认识一些,也都有过……”郑子白立刻明白过来,“大人,莫不是要另选各族族长?”

    “若还是任由这些尸位素餐之人在族长之位上的话,只怕用不到两年,仇杀之风复起——本官不知道,不任职也就罢了,既然到了这里,又知晓前后,就断然不许这样野蛮之风容留!”

    “大人见识深远,更长存惠民之心,卑职佩服。”

    “等一会儿你辛苦一番,到县里走一趟。”肃顺jiao待他,“将各族年轻有为之人聚集起来,……和他们晓谕清楚,一旦这边有了成议,我会立刻派人知会你——到时候,这份文书,就是白德堂等任职族长,所能够签署的最后一份文书了。”

    郑子白真正的佩服起来,事情处理的条理分明,却又丝丝入扣,分毫不1uan!不愧是从京中下来的。只是,任职一方知府,难道不是有点屈才了吗?心中胡1uan想着,躬身答应:“是,卑职明白了。”

    “只有一节,本府要嘱咐你,经你之手选拔之人,必得是那等真真正正心存良善之辈,若是日后有一个反复,给我知道了?”肃顺笑眯眯的说道,“子墨老兄……,想来以肃某之能,要追究你的责任,怕未必是难事——不管你届时是一方风尘俗吏,抑或是外任封疆,皆是如此,你不可自误!”

    “卑职不敢!卑职万万不敢以sī情废公事,请大人放心。”

    “不说这些了,你下去吧。我也要见客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清山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清山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