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心灵上的那些事 正文 惊心动魄的口诛笔伐

正文 惊心动魄的口诛笔伐

目录:心灵上的那些事| 作者:粒粒风尘| 类别:历史军事

    读王蒙自传第三部《九命七羊》,感受最深的是高处不胜寒,低处冷不胜。也许王蒙能走到那么高的位置,让许多人羡慕,但往高处走是享受,往低处掉就不是滋味了。

    王蒙也赞成人们对他的评价:“该写的也写了,该当的也当了,该走的地方也走了……”。这只能是他的无奈说法,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历程来说,王蒙承受的怕是一般人熬不过来的折磨。作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后,有人选择自杀,有人选择沉默,有人选择经商等等,王蒙选择重整旗鼓,七十有余而宝刀不老,更显睿智,今人不得不服。

    王蒙的一生是在文人相轻中度过的一生。后来他走入政坛,力求和谐,不想见到人们相互攻击,遇事上纲上线,声嘶力竭,恨不得一板子拍死对方,可是他刚一下野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什么《中流》、《文艺理论与批判》等杂志一涌而上,令他如临深渊,如坐针尖,他越不想看到什么越是第一个当靶子,不过这比起“*”时要宽松轻松得多,还好在他经历过风浪,这种小型号的炮弹还是经得住挡得起的。

    从这本书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后的作协,还是充斥着路线斗争,人们是借路线的名义相互争斗,有时不是为了文学的繁荣而斗法,而是为了权利和地位的角逐。不是为了文学的姓“资”还是姓“无”(或其它方向问题)而力挽狂澜,而是为了踩踏别人而得到引人注目的目的。当然不排除有些作者是受人指使,当炮灰(当然是会得到相应有好处)。有时完全可以理解成是权利的斗争,因为与文学无关,也难怪有些文人走上政坛后,不再作文,也不想好好做人,而是想好好做官,做稳,做高,做大。拉帮结派,扯大旗,吹大牛,这与一些人利用文坛巩固地位有关。

    当时的作协,可谓是鱼龙混杂。今天夸你文章写的好,明天若是你升了官,保证把你说的猪狗不如。今天是志同道合,明天可能就是两个阵营的敌对态势。今天你还是某领导的得力干将,明天可能就得去某地方体验生活(下放)。你还不知道什么地方说错了,什么地方写错了,无论怎样的结果,你肯定是言多必失,谁让你是作家呢?你已经是大众与作协认可的作家,你还得写还得说,你说的写的不符合某人或某派的意思,你不必等着喝一壶,马上就有人灌你。灌得你无地自容,无法争辩,沉默也不行,直到气得你翻白眼,出得气多进得气少;呐喊也不行,再说,到了那种时候喊冤叫屈也不会有人听到,听到了许多人会假装不知,当然是怕连累了人家啊。当时,文坛的争斗,整人不是往臭里整而是往死里整,恨不得让你十八辈翻不起身来,死了也得让你遗臭万年,比现在的炒作有过而无不及。其实,这种风气到现在还很盛行,比如,一提到社会上的某些不平现象,简直是一呼百应,会写几句话的人都要评头论足,各种报刊杂志好像是约定好的一样,一哄而起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报道批评指正,先是说得一无是处而后一鼓作气大快人心。好像大有一网打尽这种现象的势头,实际上是争取卖点;好像是为社会尽舆论的职责,实际上是起了反作用。因为没有给人以反思反省的余地,给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当事人活着就是一个典型,就是一个笑话,就是一个符号。打死你一个人也不多,骂死你一个人也不少,笑死你一个人活该。无处说理,也没有敢帮你说理,真让你心寒心畏。

    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家,无论做人还是做事,谁都有错的时候,一旦你稍微有出格之事(作家之事另当别论),哈哈,你死定了。你的出格之事,一方面给媒体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给人们增添了谈资。不管你有没有尊严,有没有改正缺点或错误的想法,也不管你有没有重新做人或做个正常人的念头,反正你这辈子想好好活着,没门。你不是一下子被吐味淹死的,而是一下子被舆论活吃了。这样的吃人方式,在过去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是没有过的规模,现在是人人可以分享食之而后快,想没想过,如果有一天轮到自己怎么办?如果想过,那就得小心翼翼地如履薄冰地生活一辈子。 王蒙有幸,在真枪实弹的年代长大,在口诛笔伐中接受二十多年的改造,在改革开放后接受重任,而后很快成为众矢之的,但他挺过来了。他说:“你恨你的,我写我的,你不可摧毁我”。但平凡的生活中能有几人像他一样自救自传自得呢?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上的那些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上的那些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