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心灵上的那些事 正文 佛的自私

正文 佛的自私

目录:心灵上的那些事| 作者:粒粒风尘| 类别:历史军事

    钱文忠在《玄奘西行记》中,讲玄奘历时三年到达印度,又在印度的烂陀寺留学五年,接着周游印度各国,求法和讲学,受到很高的礼遇,共计十九年。二十八岁走,四十六岁回国。

    他所在的烂陀寺简直就是一个开放的佛学院,各种佛学教派聚集一堂针锋相对,主持人戒贤法师更是个大肚佛,他竟然容得下对头在他的寺院里,发布各种不利于他所主持的大乘佛教,对头主要是小乘佛教的教徒,还有处道及其它宗派的人士。最重点的故事就从玄奘进入寺院开始,他帮助戒贤辨倒了小乘佛教,打败了几名外道高手,确立了玄奘在烂陀寺的至尊地位。

    钱老师主要依据两本书来讲这个故事《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两本书谁写的,是玄奘(后者是玄奘口述弟子记录而成)。我觉得这两本书都有自吹自擂之处。特别是玄奘与当时印度最大的两个国王相处的场面,一个日戒日王,另一个是鸠摩罗王,为他举办了七十五天的“无遮大会”还有举国的辩论会,这个辩论会其实就是玄奘的个人“演唱会”因为根本无人敢辩,大概是其它小国王都害怕戒日王吧,这场辩论会之后,玄奘的声誉达到了顶峰,于是开始回国,带回五百多夹(佛经用两块块木板夹着),六百多部经书,这一点可以肯定玄奘的功迹,唐王李世民之所以隆重迎接他,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玄奘到达印度之后,戒日王开始了与唐王朝的使节往来,二是他带回到神秘的佛经以及许多宝物(舍利子)。这一点也让我们看出当时印度国的开放与好客,他们毫不保守地给中国人抄写经卷,而且赠送了一百多颗舍利,反而是玄奘回国后,变得特别小气,而且纵容弟子,大概是他的权威起得作用吧。与他在印度所受的待遇相比,他的做法让全世界的人笑话。

    他回国后,受唐王之命,一方面开始写《大唐西域记》,另一方面开始着手翻译佛经,然而就在此时,印度有人听说他不远万里来取经,而且取回的也不全,所以有个叫布如乌伐邪的僧人(汉名福生)亲自带了五百多大夹,共一千五百多部经书送到中国来,玄奘是怎么对待这名僧人的?一是凭着权势严厉打击此人,二是生命。本来人家是好心,可是没有好报,不仅不能帮助翻译经书,而且他带来的书全部被玄奘夺取,布如乌伐邪本人也被赶到现在的海南省最恶劣的地方死于瘴气之中。这就是被印度人欢迎而且受到高级礼遇的玄奘,他所留学的烂陀寺是那么开放那么学术自由的地方居然培养出这样自私的佛学高僧让人不仅怀疑,玄奘法师是不是真正的师?还有玄奘做首席弟子辩机也不是什么好人,就是辩机与玄奘合写的《大唐西域记》,辩机是玄奘是得意的弟子也被公认为是玄奘的接班人,可是他利用与师傅玄奘自由出于皇宫的机会,居然与高阳公主私通,最后被皇室人员抓了个正着,杀了。这可是玄奘培养出来的高僧啊。

    当然,玄奘的功迹不能抹杀,他毕竟带回了佛经也翻译了不少经书,至于在印度他是否得到了举国为尊的佛号,没有人知道,后来人都是凭他自己的记载知道这事,反正他肯定受过许多苦,也得到了许多荣誉。玄奘在书中记录了他每次遇强盗化险为夷的事,似乎都带着神秘色彩好像真有神灵在保佑着他,这不难看出这肯定能增加他的佛光,但这显然是人为的佛光,人们相信,是因为他确实带着许多经卷回来了。

    让所有人都真想不通的是,他作为一个慈悲为怀,以天下苍生为念的人,居然好心好意的布如乌伐邪,抢夺人家的经书吧还害死人家,真给佛陀丢脸,也给中国人丢脸。钱文忠也讲了这是玄奘的污点,而且表明历史上这事确实存在过,玄奘与唐皇帝关系密切,他利用威望与势力一个外国人,而且是印度人,真是件令人不耻之事,他这样做是不是成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呢?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玄奘翻译了许多经文,可是后来佛家根本不用他的经书,钱文忠说这是他翻译的比较难懂,也不顺口。我觉得不是,而是后来一些正直的人们,对他的品行不敢恭维,以至于对他所翻的经书也置之不理。他们宁愿读外国人翻译来过的,也不相信这位皇家法师的话。

    《西游记》描写的唐僧是个软弱无能却有一付好心肠的人,而他弟子所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的唐僧却是个八面玲珑的智多星,他的坚毅与勇敢,他的智慧与渊博,他神奇与巧合,无疑是神仙在世。只可惜我们不能得知真实的历史原貌,只知道他曾历尽万苦取经译经,但他的后来的做法与佛法居然背道而驰,不知道他的自私能否代表佛的自私?如果是,那只能让人产生另一种幻灭――佛是不可信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上的那些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上的那些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