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夺唐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练兵(一)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练兵(一)

目录:夺唐| 作者:逍遥散人2020|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一百零八章练兵(一)

    “巧言令色,信口雌黄”张果睁开眼睛恶狠狠的盯着将自己从天堂拖入地狱的少年。

    “硝石一分,硫磺两分,木炭三分。你的雷火球威力太了,配比不对头”刘达君没理会张果,喝了口凉茶像在自言自语的念叨着。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黑色火药出现在晚唐时期。有史书说是药王孙思邈发明的,这是胡扯淡;准确的说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於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唐代炼丹家于高宗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到宪宗时(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一起烧炼。

    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和杂技的演出,以及木偶戏中表演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炮仗”,以制造秘气氛。

    不过 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因此火药的发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因为炼丹家胡乱加入很多东西,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很不幸,炼出来的这些含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药丸被称作至宝,皇帝老儿做了免费试药人。历史上因吃了这个所谓的长生丹送命的君王多了去。

    “一分硝,两分 硫,三分木炭?那我的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岂不是错大了”一听到自己得意的秘方被点破,又是极为专业的话题,张果坐起身冒了句话又躺了回去。。

    “本仙师自认聪慧过人,将药王的皂角更换为马兜铃,做成的雷火还是不成,难道真的是木炭在作祟”现在轮到张果自言自语陷入沉思状了。

    “你们的研究方向错了,这个会发火的药叫‘火药’,它本来应该用于战场上杀人的,你们硬是胡乱加入药剂弄成仙丹和什么水火急律令”。

    “不是用于道法炼丹,是杀人的?”。

    “当然是杀人的利器,你自己的腿不就是炸断的吗?这火药如果放在铁桶钢套里,前面加上铁砂铁球,点火可喷出数里,凡胎能挡得住吗?用于军事可挽救多少人的性命?边疆将士也用不着马革裹尸了,什么大食吐蕃,一炮下去尽数轰死,大唐用它可开辟之疆土何止十倍,举凡天下人口皆为大唐驱使,到时候你张果也青史留名,连三清也得让位与你,凌烟阁是功臣简直就是一缕青烟不值一晒。。。。。。”。

    “当真,这。。。。。。这都是陛下的旨意?”张果坐起身抓过桌子上的茶杯一饮而尽。眼中冒出精光,哪有一丝垂死的意思。

    “废话,没有陛下的旨意,你能从大理寺死牢里出来,还能进到西苑的军营之中?陛下说今年你只要弄成这个火药,在边事上有所作为,以后会封你为国师”按照心里年龄刘达君其实和这张果年纪差不多,深深了解四十岁男人的心里活动。自己身兼数职,哪有功夫去研究硝石一事,张果是个很好的人选,火药不是随便谁都能伺弄的。

    炼丹道士们虽然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但历代炼丹师都被烧过炸过,作坊或者家院几乎都遭过火灾,师傅们的言传身教已经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安全操作方法已然牢记于胸。

    “此乃军事重地,又紧邻大明宫和太极宫,不宜制作火药,应选一僻静处。。。。。”张果不愧是老混子,看到有咸鱼大翻身的机会立即像老朋友一样侃侃而谈。

    “行,我这就安排你去毛家村,花费用度你自管找一个姓崔的人要”刘达君面无表情,心里暗笑,什么***绝食两天,翻脸比翻书快。这人简直就是一戏子。

    “嗨,那。。。。。那位仙,给本仙师送些可口的饭菜来”身后传来张果的声音。

    张果被秘密送往毛家村交由崔挺安置,陌刀队由托蒂任旅帅,令刘达君吃惊的是唐自言的儿子唐仁也能听懂几句白人的言语,更重要的是他能和各地的黑人利用手势来交流。

    长子如父,唐自言的祖上为了血誓四处寻找吐谷浑伏允可汗的铁卜加之匙的同时,也学会了和各色人种之间的交流,虽然不是语言上的互通,但这稍许的沟通却是金钱买不来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对刘达君的建军构想有着别人难以替代的作用。唐自言无形中再次帮了这个免费的主人一把。

    短时期内也不能指望这些来自非洲和欧洲大陆的军卒很快变成一支劲旅,毕竟他们除了身体特别高大强壮外,大多只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长安人头市上的苦力,像托蒂那样摸过刀的人极少。先能听懂基本的军事术语和简单的指令再说吧。

    几天后随着营区周长近四公里的院墙渐渐合围,老营房第一批猪仔入圈和蔬菜种子的下地,整个驻地的修建工作告一段落,剩下的一些软件只能慢慢来了,饶是如此,连头带尾加吃喝用度加军饷花下去的银子少说也有两百万两了。军队就是个花钱的主,古今皆然。还有毛家村建设的巨大投入,连刘达君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向窦乂开口了。

    接下来就是练兵和重组了,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说明白些就是对战场上的对手要有清楚的情报来源,一支军队无论大只要是上了战场就要在第一时间了解敌人的人数、军队动向、目的地、军械情况、后勤供给以及战斗力等诸多问题。

    这一点也被历代兵法大家所熟知,大唐的侦察兵叫—斥候,斥候源于汉代,并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分步兵斥候和骑兵斥候,一般由行动敏捷果敢的老兵担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兵种。

    斥候最早用于边塞,在军队编制上主要负责侦查敌情并阻滞敌方侦查人员的渗透。因为古代斥候的分工没那么细致,所以斥候的工作也不只是侦查敌情那么简单。

    步军斥候往往要冒充当地猎人、樵夫和普通老百姓到战区附近打探消息,摸清当地的地形地貌、地理环境和水源情况,最好还要找到除了大路以外的偏僻道,比如某处是否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于出奇兵或撤退所用,并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行军路线,对单兵体能要求就不要多说了,在敌占区或者是未知的战场,古今侦察兵是一样的,要求单兵对武器的掌握和格斗技巧都是远远强于普通士兵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隐藏,要活下来把情报送回去。生存为第一要素。

    如果再说远一点,斥候工作还包括安静的解决岗哨,侵入敌后盗取重要的军事文件、刺杀敌人的首领,直到宋代才分工稍微明确一些,有专门的探子和刺客。

    骑兵里面的斥候多用于大兵团的交锋,几十万人在广袤的原野和山谷凹地作战,双方广布斥候,骑术精湛的军卒们主要以摸清敌方大部队运动方向为目的,斥候之间也多为遭遇战,就是一方斥候人数占优也不可能全歼对方的,都是马上的老兵,打不过谁不会跑呢,不会像新兵蛋子那样吃鸡血般硬抗的。

    唐代各个时期的著名将领都是运用斥候的行家,军校书籍上说过中唐时期的各边军节度使手下都有大量的斥候队伍,其中以王忠嗣为最,他率先将斥候这个定义延伸,在双方未交战前就拍斥候潜入对方军中,谓之----间谍。

    边军将士人种杂乱,王忠嗣就在斥候里面挑选和对手同种族的军士,为了防止军中有敌人的耳目,常常指定专人和间谍联系。

    就这样王节度使要想对谁用兵,几个月前就派遣间谍潜入,别看这几个间谍,潜入的斥候都是身经百战胆大心细的老兵,还具有很好的口才和凝聚力,也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进入对方军中很快就和敌人的士兵交上了朋友,成了无话不谈的铁哥们。

    这些周边国和大唐开战不过是想脱离大唐的管辖或者多要些政治筹码,和强大的盛唐作战本来信心就不足,给这几个间谍一折腾,交战中成片倒戈不算,首领被自己人活捉,国国王被自己的侍卫活活砍死的都有。安西四镇接壤的各属国都对王忠嗣恨的咬牙切齿,私下碰面都骂王忠嗣是是大唐几千万人口中最极端卑鄙、最极端无耻的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夺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夺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