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一零)说行僧
目录:神马浮云记| 作者:曲甲| 类别:历史军事
唐棣回到正院的房内,婢女早已打来热水。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他擦过身子,穿上衣服再略作整理之后,便行去前院。
前院正北居中是唐府的客厅,平时会客、宴客都在这里。唐府的内史房就设在前院的左厢房中,唐棣最重要的谋士裴黯就在这里处理公务。
裴黯字长孺,祖籍绍兴,现是公子府的右内史。唐棣还有一位重要的谋士名为冯原,是公子府左内史。因国内公子府之事需要人主持,所以冯原就不得不留守奥州,这次并未跟着前来大宋。
裴黯三十来岁,相貌清峻,一身青色儒衫,宽袖皂缘,软巾垂带,显得十分儒雅。他正在房内处理一些文书,见唐棣进来便起身欲行礼。
“长孺,都说过多次了,你我之间何需如此多礼。”唐棣摆了摆了手,坐到了侧面的一张椅子上。
裴黯笑了笑,也就坐下了。
此时,下人已经送上了茶水。唐棣喝了口茶便出言问道:“这几日安唐那边有何消息?”
安唐便是唐国的国都,位于奥州东南角沿海博物湾,乃奥州第一大城,有民八万户。
这间厢房西面是几个大窗,靠窗的地方摆有几张桌子,是裴黯和两个手下办公的地方。东面是进门口,南、北两面靠墙之处摆满了书架、书柜,架上柜中所装的均是书籍、文件与卷宗档案之类的东西。
“唐国一切如常。只是冯内史新来的书信中所提一事到是有趣。”说罢,裴黯将几张信纸递给了他。
唐棣伸手接过一看,筛掉了那些例行公事的语句,便发现这封信上只说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冯原为唐棣的公子府延请了一位客卿。这本是一件常事,但不寻常的是这位客卿是名和尚,名叫尘前,乃是京都万佛寺雪舟大师的弟子。
据冯原信中所说,这名和尚周游列国十余年,通晓天文地理,熟知多家诸侯国、南洋、印度、非洲甚至西洋的风土人情,会说六国语言,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信中还提到一点,尘前还有十五名同门师兄弟都在做此类云游天下之事。
这种僧人在本朝有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头,那就是“行僧。”行僧的精髓便在于一个“行”字,乃是指跋涉万千长路,体尝千百人情之意。
唐棣看完信,沉吟一阵后便将其归还给他,问道:“以长孺看来,此类行僧究竟如何?”
裴黯道:“想必公子也知道,昔日道知大师的十八弟子云游天下,被世人称为‘行僧’。这十八名弟子中,有四人创建了万佛寺海外分寺,另有四人出仕,其中一人得官国相,后至附庸;一人从武职,得官国尉,后亦至附庸;另两二人也是皆得高位。此后,道知与其弟子之事传为美谈,在民间甚至将他们的故事改编成了传奇。”
“道知之后,万佛寺每隔数十年总会出现这么一批行僧。在黯看来,他们名义上是僧人,游历天下,也宣扬佛法,但实质上乃是谋士、纵横家与僧人的结合体。其所学庞杂,日星象纬、占卜八卦、兵法韬略、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又游历多国、广记多闻、通达世间风俗人情。这些僧人又彼此时常联系,所学与见闻上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其知识之广博、阅历之丰富非寻常学士所能比拟。尔后,世上僧人中多有模仿者,也自称‘行僧’。”
唐棣连连点头,又问道:“道知与其弟子之事我是知道的。但不知这些僧人所求为何?荣华富贵,高官厚禄?”
裴黯摇摇头苦笑:“属下不知,或许是为了成功立业吧。当今天下诸侯繁多,四处用武,正是给了这些僧人表现的舞台。他们往往会出仕于某位诸侯,为其效力,但并不一定会从一而终,若觉得不合便一走了之。例如,越国历来都有用这种僧人为高官的传统,它本是小国,但到如今已拥一省之地,百万户之民,掌控马来海峡与强大的水师,这些僧人的才能在越国坐大的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此等行僧多否?”唐棣再问。
“滥竽充数之辈不少,真才实学之僧不多。有不少和尚学了点皮毛,便到处招摇撞骗,想出仕于官家混取功名。公子试想,若要培养一名行僧,首先需要的是一名才具不凡的师僧;其次这些弟子必须是天资聪慧之人,佛教经书与俗世典籍都要精通;最后,还要吃得苦头,能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地四处游历,增长见闻。因此,真正有本事的行僧人也一定是极少的。”
“我记得雪舟大师乃是理藩院的僧都,他的弟子若是要求功名,为何不就近去理藩院或鸿胪寺,反而要舍近求远地来我各国诸侯之国谋寻任职?”
因大宋佛教盛行,皇家、朝廷与诸侯、属国之间的往来不少是以佛物为赐礼或贡物,来往使者或使臣有时也有僧人担任。于是自睿宗开始,大宋就在理藩院和鸿胪寺各设置了一个司,名为“僧司”,由僧人来主管,用来处理有关佛物并接待僧侣宾客。僧司的主官名为正四品的“僧主”,其副手称为“僧都”
自理藩院与鸿胪寺设置僧司以来,百来年间,万佛寺与栖霞寺一直就把持着理藩院与鸿胪寺的僧司,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即是,理藩院僧司的僧官一定是出自万佛寺,而鸿胪寺则是出自栖霞寺。
裴黯似乎被问住了,想了好一会才犹犹豫豫地答道:“此事属下不甚明寮,可能是觉得理藩院与鸿胪寺不能让其一展所长。明主求贤才,行僧求明主,或许是两两相寻吧。”
开了裴黯之处,唐棣怀着满腹的心思来到后院慧轮的居所。
门前一灰衣僧人正待行礼,却被他伸手制止。他听见了房内诵经之声,怕此时推门而入会打扰房中人诵经,便立在门口等待。
“阿弥陀佛,进来吧。”
过了好一会,诵经声才停止。一声佛号之后,里面的人便出言让他入内。
“是,师傅。”
唐棣推门而进,只见一个和尚正背对着门,在一个蒲团上面墙而坐。唐棣反手关门,然后便坐在了和尚身后的另一个蒲团之上。
这间屋子虽然已经布成了禅房的格局。可房内却并没有摆放香案佛像。慧轮诵经时便坐于蒲团之上,面对着北面空空的墙壁。
“你近来有些荒废了武技。”
僧人六十多岁,身材枯瘦,两道白眉倒垂,银须悬于胸前,目光开合之间自带威严。
“弟子近日感觉身体略有不适,因此是有些放松了。”唐棣低头,脸含愧色。
前院正北居中是唐府的客厅,平时会客、宴客都在这里。唐府的内史房就设在前院的左厢房中,唐棣最重要的谋士裴黯就在这里处理公务。
裴黯字长孺,祖籍绍兴,现是公子府的右内史。唐棣还有一位重要的谋士名为冯原,是公子府左内史。因国内公子府之事需要人主持,所以冯原就不得不留守奥州,这次并未跟着前来大宋。
裴黯三十来岁,相貌清峻,一身青色儒衫,宽袖皂缘,软巾垂带,显得十分儒雅。他正在房内处理一些文书,见唐棣进来便起身欲行礼。
“长孺,都说过多次了,你我之间何需如此多礼。”唐棣摆了摆了手,坐到了侧面的一张椅子上。
裴黯笑了笑,也就坐下了。
此时,下人已经送上了茶水。唐棣喝了口茶便出言问道:“这几日安唐那边有何消息?”
安唐便是唐国的国都,位于奥州东南角沿海博物湾,乃奥州第一大城,有民八万户。
这间厢房西面是几个大窗,靠窗的地方摆有几张桌子,是裴黯和两个手下办公的地方。东面是进门口,南、北两面靠墙之处摆满了书架、书柜,架上柜中所装的均是书籍、文件与卷宗档案之类的东西。
“唐国一切如常。只是冯内史新来的书信中所提一事到是有趣。”说罢,裴黯将几张信纸递给了他。
唐棣伸手接过一看,筛掉了那些例行公事的语句,便发现这封信上只说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冯原为唐棣的公子府延请了一位客卿。这本是一件常事,但不寻常的是这位客卿是名和尚,名叫尘前,乃是京都万佛寺雪舟大师的弟子。
据冯原信中所说,这名和尚周游列国十余年,通晓天文地理,熟知多家诸侯国、南洋、印度、非洲甚至西洋的风土人情,会说六国语言,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信中还提到一点,尘前还有十五名同门师兄弟都在做此类云游天下之事。
这种僧人在本朝有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头,那就是“行僧。”行僧的精髓便在于一个“行”字,乃是指跋涉万千长路,体尝千百人情之意。
唐棣看完信,沉吟一阵后便将其归还给他,问道:“以长孺看来,此类行僧究竟如何?”
裴黯道:“想必公子也知道,昔日道知大师的十八弟子云游天下,被世人称为‘行僧’。这十八名弟子中,有四人创建了万佛寺海外分寺,另有四人出仕,其中一人得官国相,后至附庸;一人从武职,得官国尉,后亦至附庸;另两二人也是皆得高位。此后,道知与其弟子之事传为美谈,在民间甚至将他们的故事改编成了传奇。”
“道知之后,万佛寺每隔数十年总会出现这么一批行僧。在黯看来,他们名义上是僧人,游历天下,也宣扬佛法,但实质上乃是谋士、纵横家与僧人的结合体。其所学庞杂,日星象纬、占卜八卦、兵法韬略、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又游历多国、广记多闻、通达世间风俗人情。这些僧人又彼此时常联系,所学与见闻上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其知识之广博、阅历之丰富非寻常学士所能比拟。尔后,世上僧人中多有模仿者,也自称‘行僧’。”
唐棣连连点头,又问道:“道知与其弟子之事我是知道的。但不知这些僧人所求为何?荣华富贵,高官厚禄?”
裴黯摇摇头苦笑:“属下不知,或许是为了成功立业吧。当今天下诸侯繁多,四处用武,正是给了这些僧人表现的舞台。他们往往会出仕于某位诸侯,为其效力,但并不一定会从一而终,若觉得不合便一走了之。例如,越国历来都有用这种僧人为高官的传统,它本是小国,但到如今已拥一省之地,百万户之民,掌控马来海峡与强大的水师,这些僧人的才能在越国坐大的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此等行僧多否?”唐棣再问。
“滥竽充数之辈不少,真才实学之僧不多。有不少和尚学了点皮毛,便到处招摇撞骗,想出仕于官家混取功名。公子试想,若要培养一名行僧,首先需要的是一名才具不凡的师僧;其次这些弟子必须是天资聪慧之人,佛教经书与俗世典籍都要精通;最后,还要吃得苦头,能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地四处游历,增长见闻。因此,真正有本事的行僧人也一定是极少的。”
“我记得雪舟大师乃是理藩院的僧都,他的弟子若是要求功名,为何不就近去理藩院或鸿胪寺,反而要舍近求远地来我各国诸侯之国谋寻任职?”
因大宋佛教盛行,皇家、朝廷与诸侯、属国之间的往来不少是以佛物为赐礼或贡物,来往使者或使臣有时也有僧人担任。于是自睿宗开始,大宋就在理藩院和鸿胪寺各设置了一个司,名为“僧司”,由僧人来主管,用来处理有关佛物并接待僧侣宾客。僧司的主官名为正四品的“僧主”,其副手称为“僧都”
自理藩院与鸿胪寺设置僧司以来,百来年间,万佛寺与栖霞寺一直就把持着理藩院与鸿胪寺的僧司,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即是,理藩院僧司的僧官一定是出自万佛寺,而鸿胪寺则是出自栖霞寺。
裴黯似乎被问住了,想了好一会才犹犹豫豫地答道:“此事属下不甚明寮,可能是觉得理藩院与鸿胪寺不能让其一展所长。明主求贤才,行僧求明主,或许是两两相寻吧。”
开了裴黯之处,唐棣怀着满腹的心思来到后院慧轮的居所。
门前一灰衣僧人正待行礼,却被他伸手制止。他听见了房内诵经之声,怕此时推门而入会打扰房中人诵经,便立在门口等待。
“阿弥陀佛,进来吧。”
过了好一会,诵经声才停止。一声佛号之后,里面的人便出言让他入内。
“是,师傅。”
唐棣推门而进,只见一个和尚正背对着门,在一个蒲团上面墙而坐。唐棣反手关门,然后便坐在了和尚身后的另一个蒲团之上。
这间屋子虽然已经布成了禅房的格局。可房内却并没有摆放香案佛像。慧轮诵经时便坐于蒲团之上,面对着北面空空的墙壁。
“你近来有些荒废了武技。”
僧人六十多岁,身材枯瘦,两道白眉倒垂,银须悬于胸前,目光开合之间自带威严。
“弟子近日感觉身体略有不适,因此是有些放松了。”唐棣低头,脸含愧色。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神马浮云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神马浮云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