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伺机而动
目录:三夫四朝| 作者:白羽燕| 类别:都市言情
大宛王国的实力在西域诸国之中一直都是比较强的,传奇的汗血宝马为大宛带来了财富与荣耀,从大汉到安息,几乎每个国家的君王都以拥有汗血宝马坐骑为荣,汉武帝对宝马的渴求也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张骞的来访建立了大宛与大汉交好的关系,两国各取所长共同发展,渐渐地,大宛国王被保守派的王侯们影响,对大汉产生了戒备。汉武帝发兵征讨匈奴取得的战果足以令整个西域震惊,他们都意识到大汉的强大,以及汉武帝征服西域的野心。
世事皆矛盾,凡事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大宛尝到了大汉先进技术的甜头,同时又害怕越发强盛的大汉侵犯。大宛王室不相信所谓的附属国之说,不甘心失去尊贵的王族威严,他们生怕沦为大汉的奴隶,再也没有自主权。
汉武帝一门心思要得到汗血宝马,特意打造了一匹纯金的马与大宛交换,这么一来既有诚意又有面子,大汉不占大宛半点便宜,大宛国王势必不会为难大汉使者。
人算不如天算,大汉使者历时半载穿过荒漠,好不容易来到大宛见到国王,得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宛国王与他的王公大臣们想要那匹金马,但偏不肯交出汗血宝马,理由是汗血宝马为大宛的国宝,不能轻易交给大汉。
大汉使者起初还不明白这番话的含义,他们大汉是拿金马换宝马,说白了就是花钱来买的。大宛国王看金马看得眼睛都直了,怎么就不愿意拿宝马交换呢,况且汗血宝马又不是绝种了,这种借口实在荒唐。
使者纳闷地问国王是不是不要金马了,谁知道大宛国王竟厚颜无耻地说,汉人想要安全离开,就必须把金马留下。
这摆明了就是强取豪夺,堂堂大宛国王居然跟盗匪一路货色,欺负他们大汉使者人单力薄。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使者们代表的是大汉的尊严,他们就算死也不能任人欺凌。
愤怒之极的大汉使者摔碎了金马,斥责大宛国王的不义之举,大宛国王恼羞成怒下令将他们处死。孤立无援的使者们杀出一条血路,费尽千辛万苦逃出了大宛,殊不知逃出虎穴又陷狼窝,他们在郁成小国休息的时候,被郁成的国王派兵追杀,最终全部牺牲。
原来郁成是大宛的附属国,本来就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大汉使者逃脱之后,大宛那边就跟郁成打过招呼,只要见着他们就统统消灭,不留一个活口,绝对不能让他们活着回到大汉。
大汉使者含冤枉死,好在有个楼兰的向导活着回到楼兰,将大宛的罪行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楼兰国王。楼兰早已是大汉的附属,得知这种骇人听闻的行径,哪里敢替大宛隐瞒,连夜派人赶赴敦煌密报大汉。
大汉使者购买汗血宝马发生冲突只是导火索,使得长久以来的矛盾彻底点爆,大宛国王从大汉这边得到的好处已经不少了,他不需要再接受大汉方面的援助。于是,趁着冲突爆发,大宛国王杀了大汉使者,决定跟大汉划清界限,反正两国之间相差万里,就算汉武帝恼羞成怒,也不可能一鞭子打过来,再说匈奴那场战役耗费了不少兵力财力,汉武帝不可能兴师动众攻打大宛。
然而,汉武帝不是个普通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帝王,他的想法不是普通人能估测到的。就算匈奴那场仗让他精疲力竭,就算再次发兵极为勉强,汉武帝还是咬紧牙关下了战书。
两国相争,不斩使者。大汉使者无论出使何方,都会受人礼遇,哪怕是当年的匈奴,也没做到斩尽杀绝的地步。汉武帝无法容忍这种奇耻大辱,大宛在西域算是个强国,但与匈奴是完全不能比的,在汉武帝眼里更是不值一提的弹丸之国。区区大宛国王也敢给他下马威,也敢斩他大汉的使者,他要是能忍下这口气他就不配做大汉的帝王。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武帝连心头大患匈奴都敢打了,还怕一个大宛不成!当即任命李广利为主帅率领六千御林军,并放出两万囚徒充当步兵,一支准备地不太充足的军队就这样上了战场。
说起李广利,刘烨倒是熟悉的,他是李延年的兄长,得到重用的原因都归功于他们的妹妹李夫人。李广利身手不凡,但缺乏带兵打仗的经验,与早已仙去的卫青霍去病根本没法比,再加上路途遥远粮草匮乏,还没来到大宛,死伤就已过半。为了得到粮草,汉军豁出性命不顾一切,跟郁成打了场漂亮仗,一举占领郁成国都,声势很是了得。李广利明白,眼下的形势不利于汉军,若是能顺利攻克郁成或许还有实力与大宛较量。
但是,郁成的救兵及时赶来了,兵强马壮的大宛军队将汉军团团包围,腹背受敌的汉军节节败退纷纷溃逃,逃回敦煌的汉兵只有寥寥数百人。
征西大元帅李广利成了光杆司令,汉武帝一怒之下不许他入关。不过,大宛这场仗还是要打下去的,汉武帝总结失败经验,调集全国各地的兵力陆续赶往敦煌。
经过一年的筹备,李广利带着二十万军队重又征讨大宛,为免重蹈覆辙不停变换路线,打算给大宛来个出其不意。沿途的小国家畏惧大汉的声威,主动打开城门相迎,不管大汉要去灭谁的国,只要不灭他们就好。
这些识时务的小国给汉军提供了便利,一路畅通,但也有个别不识时务的小国轮台非要跟汉军过不去,不给方便也就算了,还当着李广利的面羞辱大汉。李广利着急找大宛报仇,一个轮台小国竟敢阻扰他的去路,如果汉军被迫停下前进的脚步,此次西征恐怕又是凶多吉少。
李广利受够了失败的耻辱,他恨透了给他难堪的西域人,当即下令屠城。经过一天一夜的恶斗,汉军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轮台,将数万百姓全部杀光。
“血洗轮台”的消息传开,再也没有人敢阻拦汉军,李广利顺利来到报仇的第一站——郁成国。原本想痛痛快快地跟仇人打一仗,不料郁成国王早就卷铺盖逃跑投奔大宛了,郁成国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城。
没能手刃仇家,李广利一把火将郁成烧个灰飞烟灭,从此郁成在西域的版块上完全消失。
汉军与大宛打了场硬仗,成千上万的汉军从四面八方攻打大宛,每天从早到晚将城门撞得轰隆响。汉军强攻,大宛死守,谁也不肯让步,陷入了艰难的拉锯战。
幸而汉武帝在发兵前,得到了相当有用的情报,张骞出使西域记录下了当地各国的风土人情,其中自然包括大宛。大宛城内没有水源,都是从城外饮水食用,有人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并且汇报给汉武帝,汉武帝没有忽视,派了几名水利专家随军,结果就是这个细节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大宛久攻不下,李广利不得不放弃血洗大宛的念头,将那几名水利专家送到了前线。行军打仗粮草和水源最为重要,对于困在城里的人来说,缺水可是要命的事。尽管大宛费尽心思掩藏城外的河流入口,仍是被专家们发现了端倪,从而切断了大宛的水源。
终于,大宛的王公贵族撑不住了,他们不甘心落败,但眼看败局已定,还是保住性命要紧。其实这场战争的源头只是一匹汗血宝马,当初国王要是答应了,哪来今日的大灾难。两国交战尸横遍野,要是大宛也被屠城真是得不偿失。
大宛王室中人秘密地求见李广利,愿意向大汉进贡几匹汗血宝马,李广利对此嗤之以鼻,他坚决要求处死大宛和郁成的国王,否则就一定要消灭大宛。
到了这种时候,谁还在乎两位国王的死活,要不是他们斩尽杀绝,汉武帝也不至于发动战争。王公贵族们达成了一致,将他们送到了李广利面前。
李广利报了仇,依照汉武帝的授意,任命那位主动投诚的大宛贵族做新国王,大宛正式成为了大汉的附属国。接下来,李广利又挑选了三十匹汗血宝马以及上千匹良驹,风光无比地回到了大汉。
耗时四载,两次西征,大汉收服了大宛,同时国力也损失不少,只能休养生息。所以现在的局势对刘烨来说,指望大汉近期内发动战争是不现实的,阻止匈奴扩张得靠维持西域诸国的平衡关系,而这种微妙的关系维持起来并不容易。
刘烨知道自己任务艰巨,虽然她在明争暗斗中活了下来,但不代表眼前这条路就是光明平坦的。大宛国内有人要行刺她,十有**是残留下来的旧势力,他们为了活命表面上屈从大汉,骨子里却不服气,伺机而动,非要将大宛搅得天翻地覆。
他们要找个牺牲品,足以挑起争端的重要人物,身为大汉公主的乌孙右夫人无疑是最佳选择。趁乱争取对自己有好处的利益,这些人实在是自私自利。
刘烨还不清楚对方的来头,但她知道自己不会让对方如愿。想对付她,得看他们有没有这个本事。
<hr />
张骞的来访建立了大宛与大汉交好的关系,两国各取所长共同发展,渐渐地,大宛国王被保守派的王侯们影响,对大汉产生了戒备。汉武帝发兵征讨匈奴取得的战果足以令整个西域震惊,他们都意识到大汉的强大,以及汉武帝征服西域的野心。
世事皆矛盾,凡事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大宛尝到了大汉先进技术的甜头,同时又害怕越发强盛的大汉侵犯。大宛王室不相信所谓的附属国之说,不甘心失去尊贵的王族威严,他们生怕沦为大汉的奴隶,再也没有自主权。
汉武帝一门心思要得到汗血宝马,特意打造了一匹纯金的马与大宛交换,这么一来既有诚意又有面子,大汉不占大宛半点便宜,大宛国王势必不会为难大汉使者。
人算不如天算,大汉使者历时半载穿过荒漠,好不容易来到大宛见到国王,得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宛国王与他的王公大臣们想要那匹金马,但偏不肯交出汗血宝马,理由是汗血宝马为大宛的国宝,不能轻易交给大汉。
大汉使者起初还不明白这番话的含义,他们大汉是拿金马换宝马,说白了就是花钱来买的。大宛国王看金马看得眼睛都直了,怎么就不愿意拿宝马交换呢,况且汗血宝马又不是绝种了,这种借口实在荒唐。
使者纳闷地问国王是不是不要金马了,谁知道大宛国王竟厚颜无耻地说,汉人想要安全离开,就必须把金马留下。
这摆明了就是强取豪夺,堂堂大宛国王居然跟盗匪一路货色,欺负他们大汉使者人单力薄。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使者们代表的是大汉的尊严,他们就算死也不能任人欺凌。
愤怒之极的大汉使者摔碎了金马,斥责大宛国王的不义之举,大宛国王恼羞成怒下令将他们处死。孤立无援的使者们杀出一条血路,费尽千辛万苦逃出了大宛,殊不知逃出虎穴又陷狼窝,他们在郁成小国休息的时候,被郁成的国王派兵追杀,最终全部牺牲。
原来郁成是大宛的附属国,本来就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大汉使者逃脱之后,大宛那边就跟郁成打过招呼,只要见着他们就统统消灭,不留一个活口,绝对不能让他们活着回到大汉。
大汉使者含冤枉死,好在有个楼兰的向导活着回到楼兰,将大宛的罪行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楼兰国王。楼兰早已是大汉的附属,得知这种骇人听闻的行径,哪里敢替大宛隐瞒,连夜派人赶赴敦煌密报大汉。
大汉使者购买汗血宝马发生冲突只是导火索,使得长久以来的矛盾彻底点爆,大宛国王从大汉这边得到的好处已经不少了,他不需要再接受大汉方面的援助。于是,趁着冲突爆发,大宛国王杀了大汉使者,决定跟大汉划清界限,反正两国之间相差万里,就算汉武帝恼羞成怒,也不可能一鞭子打过来,再说匈奴那场战役耗费了不少兵力财力,汉武帝不可能兴师动众攻打大宛。
然而,汉武帝不是个普通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帝王,他的想法不是普通人能估测到的。就算匈奴那场仗让他精疲力竭,就算再次发兵极为勉强,汉武帝还是咬紧牙关下了战书。
两国相争,不斩使者。大汉使者无论出使何方,都会受人礼遇,哪怕是当年的匈奴,也没做到斩尽杀绝的地步。汉武帝无法容忍这种奇耻大辱,大宛在西域算是个强国,但与匈奴是完全不能比的,在汉武帝眼里更是不值一提的弹丸之国。区区大宛国王也敢给他下马威,也敢斩他大汉的使者,他要是能忍下这口气他就不配做大汉的帝王。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武帝连心头大患匈奴都敢打了,还怕一个大宛不成!当即任命李广利为主帅率领六千御林军,并放出两万囚徒充当步兵,一支准备地不太充足的军队就这样上了战场。
说起李广利,刘烨倒是熟悉的,他是李延年的兄长,得到重用的原因都归功于他们的妹妹李夫人。李广利身手不凡,但缺乏带兵打仗的经验,与早已仙去的卫青霍去病根本没法比,再加上路途遥远粮草匮乏,还没来到大宛,死伤就已过半。为了得到粮草,汉军豁出性命不顾一切,跟郁成打了场漂亮仗,一举占领郁成国都,声势很是了得。李广利明白,眼下的形势不利于汉军,若是能顺利攻克郁成或许还有实力与大宛较量。
但是,郁成的救兵及时赶来了,兵强马壮的大宛军队将汉军团团包围,腹背受敌的汉军节节败退纷纷溃逃,逃回敦煌的汉兵只有寥寥数百人。
征西大元帅李广利成了光杆司令,汉武帝一怒之下不许他入关。不过,大宛这场仗还是要打下去的,汉武帝总结失败经验,调集全国各地的兵力陆续赶往敦煌。
经过一年的筹备,李广利带着二十万军队重又征讨大宛,为免重蹈覆辙不停变换路线,打算给大宛来个出其不意。沿途的小国家畏惧大汉的声威,主动打开城门相迎,不管大汉要去灭谁的国,只要不灭他们就好。
这些识时务的小国给汉军提供了便利,一路畅通,但也有个别不识时务的小国轮台非要跟汉军过不去,不给方便也就算了,还当着李广利的面羞辱大汉。李广利着急找大宛报仇,一个轮台小国竟敢阻扰他的去路,如果汉军被迫停下前进的脚步,此次西征恐怕又是凶多吉少。
李广利受够了失败的耻辱,他恨透了给他难堪的西域人,当即下令屠城。经过一天一夜的恶斗,汉军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轮台,将数万百姓全部杀光。
“血洗轮台”的消息传开,再也没有人敢阻拦汉军,李广利顺利来到报仇的第一站——郁成国。原本想痛痛快快地跟仇人打一仗,不料郁成国王早就卷铺盖逃跑投奔大宛了,郁成国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城。
没能手刃仇家,李广利一把火将郁成烧个灰飞烟灭,从此郁成在西域的版块上完全消失。
汉军与大宛打了场硬仗,成千上万的汉军从四面八方攻打大宛,每天从早到晚将城门撞得轰隆响。汉军强攻,大宛死守,谁也不肯让步,陷入了艰难的拉锯战。
幸而汉武帝在发兵前,得到了相当有用的情报,张骞出使西域记录下了当地各国的风土人情,其中自然包括大宛。大宛城内没有水源,都是从城外饮水食用,有人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并且汇报给汉武帝,汉武帝没有忽视,派了几名水利专家随军,结果就是这个细节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大宛久攻不下,李广利不得不放弃血洗大宛的念头,将那几名水利专家送到了前线。行军打仗粮草和水源最为重要,对于困在城里的人来说,缺水可是要命的事。尽管大宛费尽心思掩藏城外的河流入口,仍是被专家们发现了端倪,从而切断了大宛的水源。
终于,大宛的王公贵族撑不住了,他们不甘心落败,但眼看败局已定,还是保住性命要紧。其实这场战争的源头只是一匹汗血宝马,当初国王要是答应了,哪来今日的大灾难。两国交战尸横遍野,要是大宛也被屠城真是得不偿失。
大宛王室中人秘密地求见李广利,愿意向大汉进贡几匹汗血宝马,李广利对此嗤之以鼻,他坚决要求处死大宛和郁成的国王,否则就一定要消灭大宛。
到了这种时候,谁还在乎两位国王的死活,要不是他们斩尽杀绝,汉武帝也不至于发动战争。王公贵族们达成了一致,将他们送到了李广利面前。
李广利报了仇,依照汉武帝的授意,任命那位主动投诚的大宛贵族做新国王,大宛正式成为了大汉的附属国。接下来,李广利又挑选了三十匹汗血宝马以及上千匹良驹,风光无比地回到了大汉。
耗时四载,两次西征,大汉收服了大宛,同时国力也损失不少,只能休养生息。所以现在的局势对刘烨来说,指望大汉近期内发动战争是不现实的,阻止匈奴扩张得靠维持西域诸国的平衡关系,而这种微妙的关系维持起来并不容易。
刘烨知道自己任务艰巨,虽然她在明争暗斗中活了下来,但不代表眼前这条路就是光明平坦的。大宛国内有人要行刺她,十有**是残留下来的旧势力,他们为了活命表面上屈从大汉,骨子里却不服气,伺机而动,非要将大宛搅得天翻地覆。
他们要找个牺牲品,足以挑起争端的重要人物,身为大汉公主的乌孙右夫人无疑是最佳选择。趁乱争取对自己有好处的利益,这些人实在是自私自利。
刘烨还不清楚对方的来头,但她知道自己不会让对方如愿。想对付她,得看他们有没有这个本事。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夫四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夫四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