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道教闲谈
目录:云仙志| 作者:己巳| 类别:历史军事
今晚码了规定的章节,虽然也已深,但是还不怎么想睡,冲着本子还有点电……SO……给大家准备了一点有嚼头的东西……
道教的内丹术语
一炁
一炁,也叫先天一炁,或元始祖炁。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是指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张伯端称其由“道”衍生而来,文曰:“道本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光。”见张伯端《悟真篇》。宋翁葆光注曰:“道本虚,而乃有形之炁,炁本实,而乃无形之形,有无相制,而一生焉。故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至人探斯之赜而知源,颠倒陶熔,逆施造化,贼天地之母气以为丹,盗阴阳之精炁以为火,炼形返归于一炁,炼炁复归于虚无,故得身与道合。”这就说明人在出生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入人身。人若要求得长生,就必须修炼此炁,使之永保不失,返还于虚无,使人身与道合体。
一中
一中,指道。《性命圭旨·元集·大道说》解释曰:“惟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强名曰一。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不难看出这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有一定的相似,同说一个不知其名且伟大的道。
一阳
一阳,指一阳初动。元王惟一《道法心传·一阳下手》曰:“下手工夫在一阳,一阳初动合玄黄;先天一炁从中得,炼就金丹是药王。”就是说修炼者的入手功夫就在于一阳,经过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体身产生新的生炁,此生炁为阳炁,称为一阳。此生炁在体内运行一周,称为一候。从《周易》卦象来看,可为“震为雷”或“地雷复”。此中阳爻,即表示一阳初动之炁。
一斤
一斤,又称二八,为十六两,古代重量之数。道教内丹用此来表示精炁相当,阴阳均衡,药成丹结之象。道教内丹家认为,人在出生时,禀受天地之炁360铢,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禀受父母之炁24铢,合为384铢,与易象卦爻之数和一斤之铢数相合。384爻中阳爻192,阳爻192,由此内丹家借以讨论丹道之妙。认为人身阴阳二炁相匹配,就好像水火既济,必须二者相当。《悟真篇》曰:“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宋翁葆光认为此药为乌肝和兔髓,实指元炁和元精,文曰:“乌肝八两、兔髓半斤,合成一斤,故曰药重一斤须二八也。”
一周
一周,指人身之卫气,日行于阳经二十五度,夜行于阴经二十五度,共五十度,即为一周。或称卫气循经而行十六丈二尺,为二十五周之一,亦为一周。
一候
一候,指炼功时,内气在体内运行一周。这里的候指天地日月交融所用之气候。炼功时,周身气一匝,却从元宫,上朝于舌下,津生满口,就是一候。又脾藏生杀百味五辛之物,所谓生者,生百味五辛之津;所谓杀者,杀秽浊之滓,而入大小二事。此生杀之物,转行周天数足,于右鼻中出,自坎宫上朝舌下二窍中,生津满口,亦为一候。
一息
一息,指一呼一吸。《法海遗珠》卷二:“调匀八十一息。”注间云:“一呼一吸,为一息。”《性命圭旨·享集·退藏沐浴工夫》:“一息尚存,皆可复命。人若知添油之法,续尽灯而复光明。即如得返魄之香,点枯赅而重茂盛。”
一刻
一刻,指时间,为十五分钟,古人认为一昼夜为九十六刻。道教内丹素重一刻之机,认为采药炼丹只在一刻工夫,便能逆运天机,功到丹成。元王道渊曾曰:“凡作丹真诀,只在些儿消息,待时至气化,药产神知,便当闭风关,塞艮户,斡天罡,旋斗柄,运符火之息,簇三千六百之正气,回七十二候之要津,颠倒五行,会合八卦,总归土釜,牢固封闭,须臾调燮火发,武炼猛烹,结成圣胎,所以一刻工夫,夺一年之节候。”
一部之神
一部之神,指泥丸中心之神。道教认为,人身体各个部位关节皆有神居而主之。《黄庭内景经·至道章》曰:“泥丸百节皆有神。”而统领全身之神的则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称为一部之神。泥丸宫内,有九真之神,分居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中部之宫,分管四正四隅及中央,且中央方圆一寸之处,即为泥丸神所居之所,此神总管人身之神。所以修炼之人,只要存想这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年益寿。南岳魏夫人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
一尘不染
一尘不染,指摒除各种,保持身心洁净。道教以色、香、味、声、触、法为六尘,认为六尘皆由六根所染浊,人若能心境清净,则一尘不染。宋张耒诗曰:“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一阳来复
一阳来复,本指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在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开始复生。道教内丹家用此来比喻活子时。称修炼者入静后,肾间气发动,为阳精初动。有口诀曰:“下手立丹基,休将子午推。静中才一动,便是癸生时。”此时修炼者须下手进火,为关键之候。《悟真篇》曰:“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堪进火莫延迟。”
一灵独存
一灵独存,指修炼者的灵知和元性唯独存在。修炼达到一定层次后,心性明照,万念俱灰,留下来的只是灵知和元性,这种灵知和元性常存不灭,故曰独存。《玄机直讲》:“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万念俱泯,一灵独存。”
一阴一阳
一阴一阳,指道,引申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汉杨雄曰:“一阴一阳,然后生万物。”这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完全相同。说明“道无奇辞,一阴一阳,为其用也”。
一意规中
一意规中,指将真意固守规中一窍。常此以往,即可渐次收伏其心,以至于入定。久之则真阳自发,真气自生,神气融合,灵胎自结。《悟真篇》曰:“橐天龠地徐停息,一意规中随后及。”
二候
修炼者产生阳炁,称为一阳初动,亦为一候。待炁旺盛之时,称为二候。此时可以采药,因为药苗正处于不老不嫩之时,就好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无缺。王重阳曰:“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伍冲虚称此为“二候采牟尼”。
二土
二土,指人之性、情。性情相合,二土成圭,炁聚丹成。宋林元鼎曰:“夫所谓根者,又非别物,亦只是神性而已。依时存于室内者,曰戊土,谓之性;一气循环,感激互生者,曰己土,谓之情。性以摄情,情来归性,如是则有无相入,隐显相符,虚实相通,动静相养,而丹质成矣。”
二德
二德,指修性凝心,内观不动的两种调心方法。《真元妙道修丹历验抄》曰:“虽云凝心一也,乃有二德。二德者,谓住心、空心。若凝住心,则身境与道同,形性俱超,此真得长生不死、高真妙道也。若凝空心,即性超而身沉,此得脱腔尸解之下法也。”
二五
二五,指阴阳、男女、内外。汪启濮《性命圭旨·补遗篇》:“周子云: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聚。何谓二五?二者,六二居内,卦中女阴也。五者,九五居外,卦中男阳也。内外、男女、阴阳合,化为真一之阳,所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二车搬运
二车搬运,指通过任督二脉运炼,使心肾相交,达周天火候。《群仙要语纂集》:“羊车载火,鹿车载水,羊鹿二车,来往上下不停,上田返中田,中田返下田,下田返上田,上田返入气海,接著真气,三事共聚,再返起火也,是周天火候。”
十月怀胎
十月怀胎,指炼气化神阶段,培补精炁神所需要的时间,古人皆以凡人怀胎来比喻。因为精炁十足,就像女胎熟一样,可以出神。然而从实际情况也看,所需时间不限定为十月,有时只须八、九月,有时甚至数十年,不一而足。《仙佛合宗语录》就说:“十月者,以世怀胎之例大概言之也。凡人之子在母胎,以无息而至呼吸成,必由十月之久,而成人,而后生化神之气,大周天之用,自有呼吸,而返至无息之初。亦必由十月而后,能无息尽定,一变一化之道,自然之理如是,故仙真度人,即此十月而发明之也。或有不必满十月,只九月、八月、七月,而能出神者,生人亦有。然或有满十月而不出,过十一二月、十三四月、数年数十年而后出神者,生人亦然。”
七门
七门,指人身修炼的七个门户。一为天门,在泥丸;二为地门,在尾闾;三为中门,在尾脊;四为前门,在明堂;五为后门,在玉枕;六为楼门,在重楼(咽喉);七为房门在绛宫。这是人体修炼的重要关窍,直系五脏六腑。《黄庭经·中部经》曰:“选与还丹与黄泉,象龟引气至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却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即说此七门。
七窍
七窍,指人的两眼孔、两鼻孔、口、两耳孔。庄子云:“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南岳魏夫人曰:“精候天道长生草,七窍已通不知老。”五代务成子注曰:“耳听五音,目观玄黄,鼻受精气,口啖五味,不知老也。”
七元
七元,指人体七窍之元气、真神。南岳魏夫人曰:“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子之元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唐梁丘子注曰:“七元之君负甲持符,辟除凶邪,而布气七窍,主耳目聪明。七元,七窍之元气也。……或谓七星及七窍之真神。”
七返
七返,指修炼精炁神的七个过程。具体过程为:常爱惜精炁,握固闭口,吞气吞液,液化为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复化为液,液复化为精,精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神。
七功
七功,指内丹修炼的七段功夫。第一,救益补护之功。第二,流戊就己之功。第三,添油接命之功。第五,火炽既济之功。第六,胎成沐浴之功。第七,温养乳哺之功。此功完成,即表示生道合一。
七液
七液,指人的心液、肝液、脾液、肺液、肾液、气液、血液。唐梁丘子认为其为四时之灵气和上中下三丹田之妙气化成,流行于两眉间,灌溉于五脏,生成精化而养人体灵根。
七禁
七禁,指内丹修炼时必须恪守的七条规戒。第一,禁口。即口不骂詈作秽言,以此咒法可以通灵。第二,禁目。即目不观秽污,以此眼睛可以自到真灵。第三,禁耳。即耳不听杂声,以此耳朵能听八方。第四,禁手。即手不亲污秽,以此掐诀可通神。第五,禁足,即脚不踩污秽之物,以此踏罡步斗,可得飞升。第六,禁意。即思想纯洁,以此可感召神灵。第七,禁思欲。即心中不起杂念,以此可存思得神明。
七魄
七魄,指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七种残害人身的怪物。它们“残害生人”“乐人之死”“欲人之败”,所以修炼之人要“制而厉之,陈而变之,御而正之,摄而威之”。
七冲门
七冲门,指人体的飞门、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七个重要部位。飞门为唇,户门为齿,吸门为会厌,贲门为胃(上口),幽门为太仓(胃)下口,阑门为大小肠会,魄门为下极。
七宝林
七宝林,指整个人身。《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曰:“人之一身,三元四象具足,故谓之七宝林。”
七返九还
七返九还,也称七返九转。道教修炼认为,天地有五行,人体有五脏,如此相配,水为肾,火为心,木为肝,金为肺,土为脾。与五行生成之数相配,(即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肾得一与六,心得二与七,肝得三与八,肺得四与九,脾得五与十。此中七与九是两个成数,也是两个阳数,代表人身之阳炁。修炼之士,采炼的就是这个阳炁,以此点化全身阴气,成就纯阳之体。心七为心为火,心火下降,七返于中元而入下丹田,结成大丹,称“七返还丹”。肺九为金,金生水,水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为元阳之炁,运此阳炁遍布全身,使阴息阳长,称“九转还丹”。二者相合,总谓“七返九还”。这是用大衍易数来比喻内丹之道。李道纯《全真集玄秘要》曰:“阴阳感合,而生五行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五行生数也。五行运化,机缄不已,四时行而百物生焉。以身言之,身心立而精炁流行,五脏生而五行具矣。天一生水,精藏于肾也。地二生火,神藏于心也。天三生木,魂藏于肝也。地四生金,魄藏于肺也。天五生土,意藏于脾也。五行运动而四端发矣,达是理者则能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七成九败
七成九败,指七种通向修炼成功的行为和导致修炼失败的九种行为。成者为宿有缘份、得遇真师、便行实心、作真法、积大行、信忠不退、不逢诸魔七种。败者为不信不忠、有业魔障、劳己苦行、意狂心乱、不遇至人、不逢真理、得法不行、不持明德、不辩邪正九种。
七日采工
七日采工,指火候已成,大药将生,把握此机,采炼大药之时。《伍真人丹道九篇》曰:“阳光三现之时,纯阳真气已凝聚于鼎中,但隐而不出耳,必用七日采工,始见鼎中火珠成象,癨内动内生,不复外驰。”
七昧之术
七昧之术,指使五官、手足、意念清静的修炼方法。七昧,指目昧、耳昧、口昧、鼻昧、手昧、足昧、心昧。目昧不明、耳昧不聪、口昧不爽、鼻昧不通、手昧不固、足昧不正、心昧不真。目不昧则明、耳不昧则聪、口不昧则爽、鼻不昧则通、手不昧则固、足不昧则正、心不昧则真。“是知七昧其要在一,一之稍昧,六昧俱塞,则一身不治,近于死也。”
八素
八素,指围绕大脑中心泥丸之神的四正四隅之神。
八柱
八柱,指涵养精气,固守关窍,开通门户之说。《太上灵宝中黄八柱经》解释“八柱”时说:“虚四谷谓之五明之柱,塞二兑谓之二极,开二洞谓之辅栋,以元气为基,以精神为覆,祷而后居焉,以安吾之性,以全吾之道。道者,大而无外也,不沉不浮,得所住,知所生,知所定,适所安,正所正,而宾主之道矣。宾犹铅汞也,主犹心肾也。心肾正,铅汞正,而后可以安金鼎,为在烹也。故善学者,以身为安宅,以见闻觉知为风雨,立八柱安坦墉,而风雨之患消矣。”
人魔
人魔,指修炼时出现的一些虚幻境象。主要表现为言语暄哗,秽臭腥膻,鸡犬孕妇、师僧尼俗冲突坛场,惑乱法身,存思不正,咒诀不灵。多在居山、入室,书符步咒,掐诀行持之时出现。所以修炼者应“以混合百神印安于坛中,书‘束缚魔灵'四字,以印印之,焚于香火上,掐左右子亥二诀,持念魔王三品之章,其魔自退”。
入定
入定,指澄心定意,摒除杂念。白居易诗曰:“中霄入定跏呋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入静
入静,指寻找一个幽静的地方,澄神定意,除欲除意。胡三省释曰:“入静者,静处一室,摒去左右,澄神静虑,无私无营,冀以接天神。”道教认为,修炼者必须通过入静,淘炼神气,延年益寿。并规定:大静三百日,中静二百日,小静一百日。
入魔
入魔,指修炼者在入静过程被种种虚幻的景象所吸引,信以为真,执著追求,导致神经错乱,成为精神病患者。其主要原因在于炼己筑基时思想不纯,没有完全进入入静状态,潜意识的东西会在大脑中幻化成自己所期望到的,从而导致神智错乱。道教认为这些虚幻的东西是魔,归纳为十类:六贼魔、富魔、贵魔、六情魔、恩爱魔、患难魔、圣贤魔、刀兵魔、女乐魔、女色魔;或者天魔、地魔、人魔、鬼魔、神魔、阳魔、阴魔、病魔、妖魔、境魔。除去这些魔的最好方法是;置之不信、不理、不怪、不惊、不喜、不怕,见如不见,心稳不乱,魔自然灭。
儿产母
儿产母,指用后天的肾水识神炼就先天的元精元神。道教内丹认为后天的肾水为水、识神为火,先天的元精为金、元神为木。从五行相生来讲,金生水,木生火,金木为水火之母。那么先天元精元神即为后天肾水识神之母,从后天的肾水识神炼就先天的元精元精,即为儿产母。
九二见龙
九二见龙,本指事物发展到了出离离隐的阶段,道教内丹以此表示体内阳气充沛。魏伯阳曰:“阳以立三,阴以八通,故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这源于《周易》的乾卦,最下倒数第二阳爻叫做九二。俞琰注《周参契》曰:“夫修丹火候与月之消长无异。月三日哉生明,盖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至晚呕轮吐萌于西南昴毕之上,其象如震,以乾卦言,则应乾之初九,比喻吾身阳火起绪之初也;月初八上弦,其光半明,其象如兑,以乾卦言,则应乾之九二,比喻吾身阳火用功之半也。”
九转还丹
九转还丹,指修炼内丹所须旋转的次数。这里的九是一个虚数,不是指九次,而是指阳之极,代表人身之阳炁,即以此之炁驱逐人身之阴质,炼就纯阳之体。这是用《周易》的乾卦来作比喻的,乾卦皆为阳爻之象。乾为金,九为金之成数(生四生金,天九成之),所以称九转,才能炼成大丹。人通过修炼,将此阳炁炼回归身,拥有乾健之躯,故称九转还丹。
九三夕惕
九三夕惕,本指事物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道教内丹表示体内阳炁俱足,运炼火候已备。此源于《周易》的乾卦,倒数第三爻为九三,卦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魏伯阳曰:“三五成德,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盛衰渐革,终还其初。”见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就是这一时候,要防危虑隐,自强勉力,不要懈怠。
九五飞龙
九五飞龙,本指事物发展到了显达通畅的阶段,道教内丹表示体内金丹凝结之时。此源于《周易》的乾卦,倒数第五爻为九五,卦曰:“九五,飞龙在天,利于大人。”魏伯阳说:“艮主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飞龙,天位加喜。”见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此时退阴符功已达一半。
九四或跃
九四或妖,本指事物尽管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不急于进取,道教内丹表示体内精炁神融合,当退阴符、运温养沐浴之功时。此源于《周易》的乾卦,倒数第四爻为九四,卦曰:“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魏伯阳说:“巽继其统,固济操持,九四或跃,进退道危。”见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九年面壁
九年面壁,指炼神还虚,九转金丹的功夫。然并非需要九年,这里的九是九还之义;面壁并不是面对墙壁而坐之义,而是凝神定志。见《修真辨难》。
九转炼形(女)
九转炼形,女丹术语。指运用导引行炁之法,修炼女子形体。具体方法为:坐时,用神机运动。等口中液满,微漱数遍,待其清澄。然后用鼻引清炁,随同玉液,汨然回下重楼,入于心舍,下降黄房,至关元血海而止。略凝一凝,从血海运至尾闾,升上夹脊,透顶门,迳入泥丸。仍从泥丸复行下降,至两乳间而止。停聚良久,使津化为炁,是为转。如是者三转既毕,方用两手运两乳,回转三十六转毕。以两手捧至中间,轻轻运至血海而止。仍又依前运炼一番,共得九转炼形。见《女丹十则·二则》。
丁公
丁公,指运炼火候。张伯端说:“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终欢情。”见张伯端《悟真篇》。宋夏宗禹注曰:“丁公者,火候也。”见夏宗禹《悟真篇注》。
刀圭
刀圭,本指古代度量药物的单位,道教内丹用来表示水火二炁会聚于中宫丹田。中宫是脾,脾属土,真水聚此为己土,真火聚此为戊土,阴阳二土合为圭。水火二炁聚此后便会产生先天之炁,其量虽小,但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点化全身阴质,使人脱胎换骨。《金药秘诀》即说:“刀圭者,乃刀头圭角,些子而已。”
三彭
三彭,也叫“三尸”“三虫”,指在人体内作祟,影响人修炼的三种神。
三车
三车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使者车、雷车、破车,比喻内丹修炼中的三个不同验证。道教认为凡聚火心行意使,以攻疾病,叫做使者车;凡既济自上而下,阴阳正合,水火共处,静中闻雷霆之声,叫做雷车;以心为境役性,以情牵感物,而散于真阳之气,自内而外,不知休息,久而气弱体虚,以成衰老,或而八邪五疫,返以般入,真气元阳难以抵挡,既老且病而死,叫做破车。二指小河车、大河车、紫河车,比喻内丹修炼的三个层次。道教认为修炼之士,闻悉大道,得遇明师,通晓天地升降之理,日月往来之数,以此匹配阴阳,聚散水火,进而采药进火,添汞抽铅,即过小河车关;等肘后金精入顶,黄庭大药渐成,一撞三关,直超入院,后起前收,上补下炼,即过大河车关;以关过后便要炼形、炼气、炼神,终而合道,出凡入圣,即为过紫河车关。三指羊车、鹿车、牛车,比喻内炼火候的三个阶段。运气从尾闾穴到夹脊穴,须细步慢行,如羊驾车之轻柔,故叫羊车;从夹脊穴到玉枕穴,须巨步急奔,如鹿驾车之迅捷,故叫鹿车;从玉枕穴到泥丸宫,必须用力猛冲,如牛驾车之勇猛,故叫牛车。
三寸
三寸有二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三寸气”,是人的咽喉部位。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即此。二指三丹田。南岳魏夫人说:“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唐梁丘子注曰:“三丹田上中下三处,名异室。每室方圆一寸,故去三寸。”
三返
三返,指收视返听,精、炁、神合炼的状态。《黄帝阴符经》曰:“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百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元王道渊注曰:“三返有二说:外三返乃眼、耳、口,内三返乃精、炁、神也。”
三观
三观,指观心、观形、观物的三种修持方法。《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就是说的这种存观功夫。
三要
三要,指内丹修炼的三大要点。分为外三要眼、耳、口和内三要精、炁、神。道教认为“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夫惟三要,有内三要,有外三要。内之三要者,精炁神也。外之三要者,眼耳口也。眼为神之门,耳为精之门,口为气之门。视之不息,则神从眼漏;听之不息,则精从耳漏;言之不息,则气从口漏。逐于外而失于内,心为形役,是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者也”。
三关(男、女)
三关,一指人身被后的三处关窍,也叫后三关。修炼到大周天开通之时,首先就是要冲三关。二指炼精化炁为初关,炼炁化神为中关,炼神还虚为上关。三指乳溪、脐内、子宫三处,是女丹修炼的三个重要部位。乳溪为女子丹田,脐内即为女子下丹田,子宫即女子血海。《女功》:“功始上关乳溪,继在中关脐内,终归下元子宫。”
三定
三定,指静心止念的三个阶段。道教认为摄心住一,名为安定;灰心忘一,名为灭定;悟心真一,名为泰定。
三田
三田,也叫三宝,指上中下三丹田。《道机经》云:“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宝三丹田。”南岳魏夫人曰:“玄泉幽关高巍,三田之中精炁微。”唐梁丘子注:“人有三宝三丹田,中炁左青、右黄、上白、下黄也。”
三迁
三迁,指精炁神在上中下三丹田中修炼搬迁。道教认为从下丹口炼精完备,就要迁到中丹口炼气,炼气完备,就要迁到上丹口炼神,炼神完备,就要迁到天门关修炼还虚超脱。《天仙正理直论》曰:“丹田有三,气在中丹,神在上丹,精在下丹。自下田迁至中田,中田迁至上田,上田迁出天门,是为三迁功成。”
三炼
三炼,指炼养人体精、炁、神。所谓精指元精,炼元精则是“抽坎中之元阳”,使“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漏”;所谓炁指元炁,炼元炁则是“补离中之元阴”,使“元炁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所谓神指元神,炼元神则是“坎离合体而复乾”,使“元神凝则思虑之神自然泰定”,由此,“内外兼修,成仙必矣”。
三慧
三慧,指修心炼心的三种方法。一为巧积方便,善灭外尘;二为断诸行漏,不出他境;三为寻求实相,直至道场。
三着
三着,指着意、着想、执着,为内丹修炼中的三种错误的行为。在修炼过程中,有时要用意念去守某一个部位,所以要求勿望勿助,似守非守,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强调用意与死守或追求某种现象,若此即为三着。
三鼎(男、女)
三鼎有男女之分,男指上、中、下三丹田,女指乳溪、脐内、子宫。《女功》:“男以上田、中田、下田为鼎,女以子宫、脐内、乳溪为鼎。”
三不起
三不起,也叫三不起身。指内丹修炼状态中三条不起身的规矩:一为打坐不起;二为诵经不起;三为赴斋不起。此是为了达到安心修炼和凝神专一的目的,所以见此情况就不必打扰。
道教的内丹术语
一炁
一炁,也叫先天一炁,或元始祖炁。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是指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张伯端称其由“道”衍生而来,文曰:“道本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光。”见张伯端《悟真篇》。宋翁葆光注曰:“道本虚,而乃有形之炁,炁本实,而乃无形之形,有无相制,而一生焉。故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至人探斯之赜而知源,颠倒陶熔,逆施造化,贼天地之母气以为丹,盗阴阳之精炁以为火,炼形返归于一炁,炼炁复归于虚无,故得身与道合。”这就说明人在出生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入人身。人若要求得长生,就必须修炼此炁,使之永保不失,返还于虚无,使人身与道合体。
一中
一中,指道。《性命圭旨·元集·大道说》解释曰:“惟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强名曰一。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不难看出这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有一定的相似,同说一个不知其名且伟大的道。
一阳
一阳,指一阳初动。元王惟一《道法心传·一阳下手》曰:“下手工夫在一阳,一阳初动合玄黄;先天一炁从中得,炼就金丹是药王。”就是说修炼者的入手功夫就在于一阳,经过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体身产生新的生炁,此生炁为阳炁,称为一阳。此生炁在体内运行一周,称为一候。从《周易》卦象来看,可为“震为雷”或“地雷复”。此中阳爻,即表示一阳初动之炁。
一斤
一斤,又称二八,为十六两,古代重量之数。道教内丹用此来表示精炁相当,阴阳均衡,药成丹结之象。道教内丹家认为,人在出生时,禀受天地之炁360铢,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禀受父母之炁24铢,合为384铢,与易象卦爻之数和一斤之铢数相合。384爻中阳爻192,阳爻192,由此内丹家借以讨论丹道之妙。认为人身阴阳二炁相匹配,就好像水火既济,必须二者相当。《悟真篇》曰:“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宋翁葆光认为此药为乌肝和兔髓,实指元炁和元精,文曰:“乌肝八两、兔髓半斤,合成一斤,故曰药重一斤须二八也。”
一周
一周,指人身之卫气,日行于阳经二十五度,夜行于阴经二十五度,共五十度,即为一周。或称卫气循经而行十六丈二尺,为二十五周之一,亦为一周。
一候
一候,指炼功时,内气在体内运行一周。这里的候指天地日月交融所用之气候。炼功时,周身气一匝,却从元宫,上朝于舌下,津生满口,就是一候。又脾藏生杀百味五辛之物,所谓生者,生百味五辛之津;所谓杀者,杀秽浊之滓,而入大小二事。此生杀之物,转行周天数足,于右鼻中出,自坎宫上朝舌下二窍中,生津满口,亦为一候。
一息
一息,指一呼一吸。《法海遗珠》卷二:“调匀八十一息。”注间云:“一呼一吸,为一息。”《性命圭旨·享集·退藏沐浴工夫》:“一息尚存,皆可复命。人若知添油之法,续尽灯而复光明。即如得返魄之香,点枯赅而重茂盛。”
一刻
一刻,指时间,为十五分钟,古人认为一昼夜为九十六刻。道教内丹素重一刻之机,认为采药炼丹只在一刻工夫,便能逆运天机,功到丹成。元王道渊曾曰:“凡作丹真诀,只在些儿消息,待时至气化,药产神知,便当闭风关,塞艮户,斡天罡,旋斗柄,运符火之息,簇三千六百之正气,回七十二候之要津,颠倒五行,会合八卦,总归土釜,牢固封闭,须臾调燮火发,武炼猛烹,结成圣胎,所以一刻工夫,夺一年之节候。”
一部之神
一部之神,指泥丸中心之神。道教认为,人身体各个部位关节皆有神居而主之。《黄庭内景经·至道章》曰:“泥丸百节皆有神。”而统领全身之神的则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称为一部之神。泥丸宫内,有九真之神,分居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中部之宫,分管四正四隅及中央,且中央方圆一寸之处,即为泥丸神所居之所,此神总管人身之神。所以修炼之人,只要存想这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年益寿。南岳魏夫人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
一尘不染
一尘不染,指摒除各种,保持身心洁净。道教以色、香、味、声、触、法为六尘,认为六尘皆由六根所染浊,人若能心境清净,则一尘不染。宋张耒诗曰:“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一阳来复
一阳来复,本指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在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开始复生。道教内丹家用此来比喻活子时。称修炼者入静后,肾间气发动,为阳精初动。有口诀曰:“下手立丹基,休将子午推。静中才一动,便是癸生时。”此时修炼者须下手进火,为关键之候。《悟真篇》曰:“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堪进火莫延迟。”
一灵独存
一灵独存,指修炼者的灵知和元性唯独存在。修炼达到一定层次后,心性明照,万念俱灰,留下来的只是灵知和元性,这种灵知和元性常存不灭,故曰独存。《玄机直讲》:“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万念俱泯,一灵独存。”
一阴一阳
一阴一阳,指道,引申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汉杨雄曰:“一阴一阳,然后生万物。”这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完全相同。说明“道无奇辞,一阴一阳,为其用也”。
一意规中
一意规中,指将真意固守规中一窍。常此以往,即可渐次收伏其心,以至于入定。久之则真阳自发,真气自生,神气融合,灵胎自结。《悟真篇》曰:“橐天龠地徐停息,一意规中随后及。”
二候
修炼者产生阳炁,称为一阳初动,亦为一候。待炁旺盛之时,称为二候。此时可以采药,因为药苗正处于不老不嫩之时,就好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无缺。王重阳曰:“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伍冲虚称此为“二候采牟尼”。
二土
二土,指人之性、情。性情相合,二土成圭,炁聚丹成。宋林元鼎曰:“夫所谓根者,又非别物,亦只是神性而已。依时存于室内者,曰戊土,谓之性;一气循环,感激互生者,曰己土,谓之情。性以摄情,情来归性,如是则有无相入,隐显相符,虚实相通,动静相养,而丹质成矣。”
二德
二德,指修性凝心,内观不动的两种调心方法。《真元妙道修丹历验抄》曰:“虽云凝心一也,乃有二德。二德者,谓住心、空心。若凝住心,则身境与道同,形性俱超,此真得长生不死、高真妙道也。若凝空心,即性超而身沉,此得脱腔尸解之下法也。”
二五
二五,指阴阳、男女、内外。汪启濮《性命圭旨·补遗篇》:“周子云: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聚。何谓二五?二者,六二居内,卦中女阴也。五者,九五居外,卦中男阳也。内外、男女、阴阳合,化为真一之阳,所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二车搬运
二车搬运,指通过任督二脉运炼,使心肾相交,达周天火候。《群仙要语纂集》:“羊车载火,鹿车载水,羊鹿二车,来往上下不停,上田返中田,中田返下田,下田返上田,上田返入气海,接著真气,三事共聚,再返起火也,是周天火候。”
十月怀胎
十月怀胎,指炼气化神阶段,培补精炁神所需要的时间,古人皆以凡人怀胎来比喻。因为精炁十足,就像女胎熟一样,可以出神。然而从实际情况也看,所需时间不限定为十月,有时只须八、九月,有时甚至数十年,不一而足。《仙佛合宗语录》就说:“十月者,以世怀胎之例大概言之也。凡人之子在母胎,以无息而至呼吸成,必由十月之久,而成人,而后生化神之气,大周天之用,自有呼吸,而返至无息之初。亦必由十月而后,能无息尽定,一变一化之道,自然之理如是,故仙真度人,即此十月而发明之也。或有不必满十月,只九月、八月、七月,而能出神者,生人亦有。然或有满十月而不出,过十一二月、十三四月、数年数十年而后出神者,生人亦然。”
七门
七门,指人身修炼的七个门户。一为天门,在泥丸;二为地门,在尾闾;三为中门,在尾脊;四为前门,在明堂;五为后门,在玉枕;六为楼门,在重楼(咽喉);七为房门在绛宫。这是人体修炼的重要关窍,直系五脏六腑。《黄庭经·中部经》曰:“选与还丹与黄泉,象龟引气至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却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即说此七门。
七窍
七窍,指人的两眼孔、两鼻孔、口、两耳孔。庄子云:“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南岳魏夫人曰:“精候天道长生草,七窍已通不知老。”五代务成子注曰:“耳听五音,目观玄黄,鼻受精气,口啖五味,不知老也。”
七元
七元,指人体七窍之元气、真神。南岳魏夫人曰:“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子之元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唐梁丘子注曰:“七元之君负甲持符,辟除凶邪,而布气七窍,主耳目聪明。七元,七窍之元气也。……或谓七星及七窍之真神。”
七返
七返,指修炼精炁神的七个过程。具体过程为:常爱惜精炁,握固闭口,吞气吞液,液化为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复化为液,液复化为精,精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神。
七功
七功,指内丹修炼的七段功夫。第一,救益补护之功。第二,流戊就己之功。第三,添油接命之功。第五,火炽既济之功。第六,胎成沐浴之功。第七,温养乳哺之功。此功完成,即表示生道合一。
七液
七液,指人的心液、肝液、脾液、肺液、肾液、气液、血液。唐梁丘子认为其为四时之灵气和上中下三丹田之妙气化成,流行于两眉间,灌溉于五脏,生成精化而养人体灵根。
七禁
七禁,指内丹修炼时必须恪守的七条规戒。第一,禁口。即口不骂詈作秽言,以此咒法可以通灵。第二,禁目。即目不观秽污,以此眼睛可以自到真灵。第三,禁耳。即耳不听杂声,以此耳朵能听八方。第四,禁手。即手不亲污秽,以此掐诀可通神。第五,禁足,即脚不踩污秽之物,以此踏罡步斗,可得飞升。第六,禁意。即思想纯洁,以此可感召神灵。第七,禁思欲。即心中不起杂念,以此可存思得神明。
七魄
七魄,指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七种残害人身的怪物。它们“残害生人”“乐人之死”“欲人之败”,所以修炼之人要“制而厉之,陈而变之,御而正之,摄而威之”。
七冲门
七冲门,指人体的飞门、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七个重要部位。飞门为唇,户门为齿,吸门为会厌,贲门为胃(上口),幽门为太仓(胃)下口,阑门为大小肠会,魄门为下极。
七宝林
七宝林,指整个人身。《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曰:“人之一身,三元四象具足,故谓之七宝林。”
七返九还
七返九还,也称七返九转。道教修炼认为,天地有五行,人体有五脏,如此相配,水为肾,火为心,木为肝,金为肺,土为脾。与五行生成之数相配,(即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肾得一与六,心得二与七,肝得三与八,肺得四与九,脾得五与十。此中七与九是两个成数,也是两个阳数,代表人身之阳炁。修炼之士,采炼的就是这个阳炁,以此点化全身阴气,成就纯阳之体。心七为心为火,心火下降,七返于中元而入下丹田,结成大丹,称“七返还丹”。肺九为金,金生水,水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为元阳之炁,运此阳炁遍布全身,使阴息阳长,称“九转还丹”。二者相合,总谓“七返九还”。这是用大衍易数来比喻内丹之道。李道纯《全真集玄秘要》曰:“阴阳感合,而生五行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五行生数也。五行运化,机缄不已,四时行而百物生焉。以身言之,身心立而精炁流行,五脏生而五行具矣。天一生水,精藏于肾也。地二生火,神藏于心也。天三生木,魂藏于肝也。地四生金,魄藏于肺也。天五生土,意藏于脾也。五行运动而四端发矣,达是理者则能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七成九败
七成九败,指七种通向修炼成功的行为和导致修炼失败的九种行为。成者为宿有缘份、得遇真师、便行实心、作真法、积大行、信忠不退、不逢诸魔七种。败者为不信不忠、有业魔障、劳己苦行、意狂心乱、不遇至人、不逢真理、得法不行、不持明德、不辩邪正九种。
七日采工
七日采工,指火候已成,大药将生,把握此机,采炼大药之时。《伍真人丹道九篇》曰:“阳光三现之时,纯阳真气已凝聚于鼎中,但隐而不出耳,必用七日采工,始见鼎中火珠成象,癨内动内生,不复外驰。”
七昧之术
七昧之术,指使五官、手足、意念清静的修炼方法。七昧,指目昧、耳昧、口昧、鼻昧、手昧、足昧、心昧。目昧不明、耳昧不聪、口昧不爽、鼻昧不通、手昧不固、足昧不正、心昧不真。目不昧则明、耳不昧则聪、口不昧则爽、鼻不昧则通、手不昧则固、足不昧则正、心不昧则真。“是知七昧其要在一,一之稍昧,六昧俱塞,则一身不治,近于死也。”
八素
八素,指围绕大脑中心泥丸之神的四正四隅之神。
八柱
八柱,指涵养精气,固守关窍,开通门户之说。《太上灵宝中黄八柱经》解释“八柱”时说:“虚四谷谓之五明之柱,塞二兑谓之二极,开二洞谓之辅栋,以元气为基,以精神为覆,祷而后居焉,以安吾之性,以全吾之道。道者,大而无外也,不沉不浮,得所住,知所生,知所定,适所安,正所正,而宾主之道矣。宾犹铅汞也,主犹心肾也。心肾正,铅汞正,而后可以安金鼎,为在烹也。故善学者,以身为安宅,以见闻觉知为风雨,立八柱安坦墉,而风雨之患消矣。”
人魔
人魔,指修炼时出现的一些虚幻境象。主要表现为言语暄哗,秽臭腥膻,鸡犬孕妇、师僧尼俗冲突坛场,惑乱法身,存思不正,咒诀不灵。多在居山、入室,书符步咒,掐诀行持之时出现。所以修炼者应“以混合百神印安于坛中,书‘束缚魔灵'四字,以印印之,焚于香火上,掐左右子亥二诀,持念魔王三品之章,其魔自退”。
入定
入定,指澄心定意,摒除杂念。白居易诗曰:“中霄入定跏呋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入静
入静,指寻找一个幽静的地方,澄神定意,除欲除意。胡三省释曰:“入静者,静处一室,摒去左右,澄神静虑,无私无营,冀以接天神。”道教认为,修炼者必须通过入静,淘炼神气,延年益寿。并规定:大静三百日,中静二百日,小静一百日。
入魔
入魔,指修炼者在入静过程被种种虚幻的景象所吸引,信以为真,执著追求,导致神经错乱,成为精神病患者。其主要原因在于炼己筑基时思想不纯,没有完全进入入静状态,潜意识的东西会在大脑中幻化成自己所期望到的,从而导致神智错乱。道教认为这些虚幻的东西是魔,归纳为十类:六贼魔、富魔、贵魔、六情魔、恩爱魔、患难魔、圣贤魔、刀兵魔、女乐魔、女色魔;或者天魔、地魔、人魔、鬼魔、神魔、阳魔、阴魔、病魔、妖魔、境魔。除去这些魔的最好方法是;置之不信、不理、不怪、不惊、不喜、不怕,见如不见,心稳不乱,魔自然灭。
儿产母
儿产母,指用后天的肾水识神炼就先天的元精元神。道教内丹认为后天的肾水为水、识神为火,先天的元精为金、元神为木。从五行相生来讲,金生水,木生火,金木为水火之母。那么先天元精元神即为后天肾水识神之母,从后天的肾水识神炼就先天的元精元精,即为儿产母。
九二见龙
九二见龙,本指事物发展到了出离离隐的阶段,道教内丹以此表示体内阳气充沛。魏伯阳曰:“阳以立三,阴以八通,故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这源于《周易》的乾卦,最下倒数第二阳爻叫做九二。俞琰注《周参契》曰:“夫修丹火候与月之消长无异。月三日哉生明,盖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至晚呕轮吐萌于西南昴毕之上,其象如震,以乾卦言,则应乾之初九,比喻吾身阳火起绪之初也;月初八上弦,其光半明,其象如兑,以乾卦言,则应乾之九二,比喻吾身阳火用功之半也。”
九转还丹
九转还丹,指修炼内丹所须旋转的次数。这里的九是一个虚数,不是指九次,而是指阳之极,代表人身之阳炁,即以此之炁驱逐人身之阴质,炼就纯阳之体。这是用《周易》的乾卦来作比喻的,乾卦皆为阳爻之象。乾为金,九为金之成数(生四生金,天九成之),所以称九转,才能炼成大丹。人通过修炼,将此阳炁炼回归身,拥有乾健之躯,故称九转还丹。
九三夕惕
九三夕惕,本指事物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道教内丹表示体内阳炁俱足,运炼火候已备。此源于《周易》的乾卦,倒数第三爻为九三,卦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魏伯阳曰:“三五成德,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盛衰渐革,终还其初。”见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就是这一时候,要防危虑隐,自强勉力,不要懈怠。
九五飞龙
九五飞龙,本指事物发展到了显达通畅的阶段,道教内丹表示体内金丹凝结之时。此源于《周易》的乾卦,倒数第五爻为九五,卦曰:“九五,飞龙在天,利于大人。”魏伯阳说:“艮主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飞龙,天位加喜。”见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此时退阴符功已达一半。
九四或跃
九四或妖,本指事物尽管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不急于进取,道教内丹表示体内精炁神融合,当退阴符、运温养沐浴之功时。此源于《周易》的乾卦,倒数第四爻为九四,卦曰:“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魏伯阳说:“巽继其统,固济操持,九四或跃,进退道危。”见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九年面壁
九年面壁,指炼神还虚,九转金丹的功夫。然并非需要九年,这里的九是九还之义;面壁并不是面对墙壁而坐之义,而是凝神定志。见《修真辨难》。
九转炼形(女)
九转炼形,女丹术语。指运用导引行炁之法,修炼女子形体。具体方法为:坐时,用神机运动。等口中液满,微漱数遍,待其清澄。然后用鼻引清炁,随同玉液,汨然回下重楼,入于心舍,下降黄房,至关元血海而止。略凝一凝,从血海运至尾闾,升上夹脊,透顶门,迳入泥丸。仍从泥丸复行下降,至两乳间而止。停聚良久,使津化为炁,是为转。如是者三转既毕,方用两手运两乳,回转三十六转毕。以两手捧至中间,轻轻运至血海而止。仍又依前运炼一番,共得九转炼形。见《女丹十则·二则》。
丁公
丁公,指运炼火候。张伯端说:“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终欢情。”见张伯端《悟真篇》。宋夏宗禹注曰:“丁公者,火候也。”见夏宗禹《悟真篇注》。
刀圭
刀圭,本指古代度量药物的单位,道教内丹用来表示水火二炁会聚于中宫丹田。中宫是脾,脾属土,真水聚此为己土,真火聚此为戊土,阴阳二土合为圭。水火二炁聚此后便会产生先天之炁,其量虽小,但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点化全身阴质,使人脱胎换骨。《金药秘诀》即说:“刀圭者,乃刀头圭角,些子而已。”
三彭
三彭,也叫“三尸”“三虫”,指在人体内作祟,影响人修炼的三种神。
三车
三车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使者车、雷车、破车,比喻内丹修炼中的三个不同验证。道教认为凡聚火心行意使,以攻疾病,叫做使者车;凡既济自上而下,阴阳正合,水火共处,静中闻雷霆之声,叫做雷车;以心为境役性,以情牵感物,而散于真阳之气,自内而外,不知休息,久而气弱体虚,以成衰老,或而八邪五疫,返以般入,真气元阳难以抵挡,既老且病而死,叫做破车。二指小河车、大河车、紫河车,比喻内丹修炼的三个层次。道教认为修炼之士,闻悉大道,得遇明师,通晓天地升降之理,日月往来之数,以此匹配阴阳,聚散水火,进而采药进火,添汞抽铅,即过小河车关;等肘后金精入顶,黄庭大药渐成,一撞三关,直超入院,后起前收,上补下炼,即过大河车关;以关过后便要炼形、炼气、炼神,终而合道,出凡入圣,即为过紫河车关。三指羊车、鹿车、牛车,比喻内炼火候的三个阶段。运气从尾闾穴到夹脊穴,须细步慢行,如羊驾车之轻柔,故叫羊车;从夹脊穴到玉枕穴,须巨步急奔,如鹿驾车之迅捷,故叫鹿车;从玉枕穴到泥丸宫,必须用力猛冲,如牛驾车之勇猛,故叫牛车。
三寸
三寸有二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三寸气”,是人的咽喉部位。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即此。二指三丹田。南岳魏夫人说:“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唐梁丘子注曰:“三丹田上中下三处,名异室。每室方圆一寸,故去三寸。”
三返
三返,指收视返听,精、炁、神合炼的状态。《黄帝阴符经》曰:“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百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元王道渊注曰:“三返有二说:外三返乃眼、耳、口,内三返乃精、炁、神也。”
三观
三观,指观心、观形、观物的三种修持方法。《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就是说的这种存观功夫。
三要
三要,指内丹修炼的三大要点。分为外三要眼、耳、口和内三要精、炁、神。道教认为“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夫惟三要,有内三要,有外三要。内之三要者,精炁神也。外之三要者,眼耳口也。眼为神之门,耳为精之门,口为气之门。视之不息,则神从眼漏;听之不息,则精从耳漏;言之不息,则气从口漏。逐于外而失于内,心为形役,是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者也”。
三关(男、女)
三关,一指人身被后的三处关窍,也叫后三关。修炼到大周天开通之时,首先就是要冲三关。二指炼精化炁为初关,炼炁化神为中关,炼神还虚为上关。三指乳溪、脐内、子宫三处,是女丹修炼的三个重要部位。乳溪为女子丹田,脐内即为女子下丹田,子宫即女子血海。《女功》:“功始上关乳溪,继在中关脐内,终归下元子宫。”
三定
三定,指静心止念的三个阶段。道教认为摄心住一,名为安定;灰心忘一,名为灭定;悟心真一,名为泰定。
三田
三田,也叫三宝,指上中下三丹田。《道机经》云:“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宝三丹田。”南岳魏夫人曰:“玄泉幽关高巍,三田之中精炁微。”唐梁丘子注:“人有三宝三丹田,中炁左青、右黄、上白、下黄也。”
三迁
三迁,指精炁神在上中下三丹田中修炼搬迁。道教认为从下丹口炼精完备,就要迁到中丹口炼气,炼气完备,就要迁到上丹口炼神,炼神完备,就要迁到天门关修炼还虚超脱。《天仙正理直论》曰:“丹田有三,气在中丹,神在上丹,精在下丹。自下田迁至中田,中田迁至上田,上田迁出天门,是为三迁功成。”
三炼
三炼,指炼养人体精、炁、神。所谓精指元精,炼元精则是“抽坎中之元阳”,使“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漏”;所谓炁指元炁,炼元炁则是“补离中之元阴”,使“元炁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所谓神指元神,炼元神则是“坎离合体而复乾”,使“元神凝则思虑之神自然泰定”,由此,“内外兼修,成仙必矣”。
三慧
三慧,指修心炼心的三种方法。一为巧积方便,善灭外尘;二为断诸行漏,不出他境;三为寻求实相,直至道场。
三着
三着,指着意、着想、执着,为内丹修炼中的三种错误的行为。在修炼过程中,有时要用意念去守某一个部位,所以要求勿望勿助,似守非守,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强调用意与死守或追求某种现象,若此即为三着。
三鼎(男、女)
三鼎有男女之分,男指上、中、下三丹田,女指乳溪、脐内、子宫。《女功》:“男以上田、中田、下田为鼎,女以子宫、脐内、乳溪为鼎。”
三不起
三不起,也叫三不起身。指内丹修炼状态中三条不起身的规矩:一为打坐不起;二为诵经不起;三为赴斋不起。此是为了达到安心修炼和凝神专一的目的,所以见此情况就不必打扰。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云仙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云仙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