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零八章 劝降仁轨
目录:大唐李承明| 作者:过油肉| 类别:都市言情
东宫显德殿,李世民得知颉利的决定决定以后,气得暴跳如雷,他抬手掀翻了身前的矮几,大叫道:“李承明这个兔崽子,答应了朕的条件,又出尔反尔,与突厥勾结。朕绝饶不了你。”
房玄龄道:“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这样也好,他既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天下百姓就不会再支持他。说不定我们有机会将李承明和颉利一起解决。”
“朕担心的承乾”李世民怒喝道。
“陛下放心,只要李承明渭河北岸,恒山王就一定安全。臣一定会想办法救恒山王脱险的。”长孙无忌到。
李世民点头道:“北边的情况进行的怎么样了?”
长孙无忌道:“还没有消息,不过照日子来算应该快有消息了。”
李世民又道:“李艺那呢?”
“也没有消息,李艺的天节军与我们已经苦战了二十几天了,想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恐怕有些困难。”房玄龄答。
李世民思虑了一会道:“飞马传告李世绩,让他从河北入山东,攻击李艺和王小胡的叛军。要尽全力将他逼到北海郡。”
房玄龄想了想道:“李艺久经沙场,天节军骁勇善战,魏征足智多谋,王小胡在山东深得人心。李世绩兵力不过区区八万,又要固守河北之地,入山东作战话恐怕是败多胜少。”
长孙无忌也附和道:“是啊,如果强令李世绩入山东,河北必反。河北一反李世绩内外交困,及有可能战败,到时候不仅河北不保,只怕还会牵连我们河东龙兴之地。”
“唉!这些朕又何尝不知道呢?只是不把李艺王小胡等人逼到北海郡,朕就没有把握救承乾出来。”李世民叹了一口气道。
“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命长孙顺德,迅速击溃李幼良的叛军,然后转入山东,与李世绩一起夹攻李艺。这样或有可能将李艺王小胡逼到北海郡。”房玄龄道。
杜如晦接过话来说道:“洛阳精锐战力很强,击溃李幼良应该很容易。山东不是主战场,那里没有突厥人,唯一担心的就是李艺的天节军。天节军的战力恐怕还在洛阳精锐之上,如果想必胜的话,陛下必须再从关中调一支生力军去山东。可这样的话臣怕关中战场就”
长孙无忌道:“突厥人不善攻城,只要能稳定李建成在关内道的旧部,关中就一定不会有事。”
房玄龄笑了笑道:“李承明现在勾结突厥荼毒中原,建成旧部就算想助他,只怕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问题是李艺纵横沙场二十几年罕有败绩,我们该派谁去山东与李世绩、长孙顺德一起对付他呢?”
“李靖。”杜如晦道。
李世民点头道:“不错,合李靖、李世绩、长孙顺德三人之力,定能平定山东。不过要嘱咐他们,一定要把叛军逼到北海郡。”接着又说:“马上传令李靖,命他速率一万江淮精锐,向河北移动。”
“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一起应道。
渭河北岸,李承明的军营里。李承明听王虎臣说在风凌渡抓了一个俘虏以后,立刻命人将那俘虏带到自己的大帐里。他想看看能不能从俘虏嘴里得到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来。
这个俘虏不是别人,正是以微弱之官,而有辛见过李世民一面的一个区区八品末吏刘仁轨。
刘仁轨身上的刀伤箭疮还没有愈合,他面对李承明昂首挺胸,立而不跪。虽然疲惫不堪,但眼中锋锐之气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更盛。
“你是谁的部下?叫什么名字?”李承明问道。
刘仁轨双目斜视,一言不发。
“大王,自从抓了他,他就没说过一句话。属下和阿史那萧骨都准备杀了他,是王利涉说他可能有用,我们这才没有杀他。”王虎臣道。
“哦!”李承明应了一声,又问道:“王利涉是谁?”
王虎臣将王利涉的来历交待了一遍道:“这个王利涉大王其实也见过,您还记得您去年在幽州被曾正午挟持吗?”
李承明点头道:“记得。”
“王利涉就是那个看出曾正午图谋不轨的人,您还叫苏烈去找过他,想让他到东宫效力。我们能够轻去幽州,也多亏了他。”王虎臣说。
李承明想了想道:“想起来了,苏烈跟我说过。那人拒绝了,他说庐江王待他甚厚,不忍背离。他肯跑到突厥求兵,替庐江王伯父报仇,也真算是一位忠义之士。”
接着他说:“王利涉现在何处?幽州现在谁在把守?”
“在后军,幽州现在由庐江王的旧部,燕州刺史王诜的弟弟幽州司马王订把守。大王放心,庐江王镇守幽州多年,到处都是他的心腹旧部。而且王君廓和的部下大多已被斩杀殆尽。李世绩的河东军又被缠在河北,幽州一定不会出事的。”王虎臣答。
李承明点了点头,然后看着刘仁轨笑着道:“你有如此如此风骨,一定是想做一个忠臣孝子,但是你要是连名字都不告诉我,将来如何能够青史留名呢?”
刘仁轨冷笑一声,将头扭到一边,还是一言不发。
李承明喝了一口水道:“李世民嗜杀成性,当年讨山东刘黑闼,他一味杀掠,以为仅凭兵威,就可压服山东豪强。却不知民不畏死,愈杀而盗贼愈多。而今又横施暴虐,于皇宫之内,亲自挽弓射杀胞兄,又大呼部下刃加其弟。如此残暴之徒值得你为他尽忠吗?”
刘仁轨“哼“了一声道:“我忠的是朝廷和百姓。”
李承明笑道:“你终于肯说话了,我看的出你是条汉子。既然是条汉子,就一定想过要建功立业,名震天下。你不要跟我说你没想过。”
“要是靠勾结突厥,荼毒百姓,来建功立业,名震天下的话吾宁死乎。”刘仁轨慷慨而道,手心里却全是冷汗。
上背弃了他,将他置于任人宰割的失败者当中。
不,我决不能任人宰割。我辛辛苦苦的拚死奋斗岂能就么毁于一旦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任何时刻,我也不能放弃人谋。纵然是身在绝地,我也要拚出一条生路来。
从被突厥人擒获的那一天,他就在心里不断地鼓励自己。
他绝不想死,他渴望着活下去,像李承明说的一样建功立业,名震天下。
但是他决不会跪着求生。
跪着求生的人只能永远跪着。
而他决不是为了跪着而生。跪着而生,还不如堂堂正正去死。
他只能以自己的勇气,自己的智谋,堂堂正正去求生。
勾结突厥,荼毒百姓的话似巨雷般在李承明耳边回想着。
这也不是他的意愿,他现在如果不勾结突厥的话可能不会遗臭万年。但这也仅仅是可能,因为他不知道李世民会命令属下怎么篡改历史。而勾结突厥虽然也会遗臭万年,但是万一自己胜利的话,篡改历史的将会是自己。千年以后又有谁会知道自己曾经的污点的。
想到这他“哼”了一声道:“如果我不勾结突厥,我的结果就是众叛亲离,兵败身亡。你说是不是?”
刘仁轨还是没有说话,不过看他的神色是赞同的。
李承明双手掩面,哭着道:“先太子行军陷阵,虽无李世民之威,然宽厚待人,严禁杀掠,仁德之名,远近传扬,征伐山东,兵不血刃,即令群雄拜服。如此仁厚却被李世民挽弓射杀与皇宫之内,我身为人子,侥幸脱命,如不起兵为父报仇,实耻见天下人物。你是朝廷命官,抵御外敌,保护百姓自是正理。且你临威不屈,可称抗直。我素喜智谋之士,想请公与我一起共成大业。公可愿否?”
李承明想过了,此人听了这些话应该只有两个反应。要么会立刻下跪谢恩,要么会死硬到底,拒不归降。
此人若听了他这番话,还不归降。对他来说,未免大损威严。他会毫不犹豫地下令左右将他推到帐外,立刻斩杀。
他固然是素喜智谋之士,但这些智谋之士必须先为他用,然后他才会加以“素喜”。
刘仁轨的回答却出乎李承明的意料,既没有立刻下跪,又没有死硬到底:“大王若肯听我一言,我愿拚此余生,效命大王。”
李承明一怔,又想了想,道:“是何言,你且说来。”
“殿下他日若得报大仇,就请立刻断绝向突厥称臣纳贡的关系。”刘仁轨道。
“这是自然,先生之言也是为我,承明深为敬服,安敢不从,我答应你。他日我不但会和突厥断绝关系,还要讨伐他们,然后再东定高句丽,为我大唐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使我大唐无敌于天下。”李承明立刻答道。
刘仁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楚王殿下宽宏大量,恩深似海。刘仁轨今得真主,敢不肝脑涂地,以报万一。”
李承明连忙上前,扶起他,突然想起一句话来,脱口说道:“今得先生,使我如鱼得水矣!”
刘仁轨浑身不禁一颤——,李承明这句话,和三国时刘备得诸葛亮时所说的那句话,竟是一模一样。
“刘仁轨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呢?”李承明心里嘀咕着。
房玄龄道:“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这样也好,他既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天下百姓就不会再支持他。说不定我们有机会将李承明和颉利一起解决。”
“朕担心的承乾”李世民怒喝道。
“陛下放心,只要李承明渭河北岸,恒山王就一定安全。臣一定会想办法救恒山王脱险的。”长孙无忌到。
李世民点头道:“北边的情况进行的怎么样了?”
长孙无忌道:“还没有消息,不过照日子来算应该快有消息了。”
李世民又道:“李艺那呢?”
“也没有消息,李艺的天节军与我们已经苦战了二十几天了,想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恐怕有些困难。”房玄龄答。
李世民思虑了一会道:“飞马传告李世绩,让他从河北入山东,攻击李艺和王小胡的叛军。要尽全力将他逼到北海郡。”
房玄龄想了想道:“李艺久经沙场,天节军骁勇善战,魏征足智多谋,王小胡在山东深得人心。李世绩兵力不过区区八万,又要固守河北之地,入山东作战话恐怕是败多胜少。”
长孙无忌也附和道:“是啊,如果强令李世绩入山东,河北必反。河北一反李世绩内外交困,及有可能战败,到时候不仅河北不保,只怕还会牵连我们河东龙兴之地。”
“唉!这些朕又何尝不知道呢?只是不把李艺王小胡等人逼到北海郡,朕就没有把握救承乾出来。”李世民叹了一口气道。
“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命长孙顺德,迅速击溃李幼良的叛军,然后转入山东,与李世绩一起夹攻李艺。这样或有可能将李艺王小胡逼到北海郡。”房玄龄道。
杜如晦接过话来说道:“洛阳精锐战力很强,击溃李幼良应该很容易。山东不是主战场,那里没有突厥人,唯一担心的就是李艺的天节军。天节军的战力恐怕还在洛阳精锐之上,如果想必胜的话,陛下必须再从关中调一支生力军去山东。可这样的话臣怕关中战场就”
长孙无忌道:“突厥人不善攻城,只要能稳定李建成在关内道的旧部,关中就一定不会有事。”
房玄龄笑了笑道:“李承明现在勾结突厥荼毒中原,建成旧部就算想助他,只怕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问题是李艺纵横沙场二十几年罕有败绩,我们该派谁去山东与李世绩、长孙顺德一起对付他呢?”
“李靖。”杜如晦道。
李世民点头道:“不错,合李靖、李世绩、长孙顺德三人之力,定能平定山东。不过要嘱咐他们,一定要把叛军逼到北海郡。”接着又说:“马上传令李靖,命他速率一万江淮精锐,向河北移动。”
“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一起应道。
渭河北岸,李承明的军营里。李承明听王虎臣说在风凌渡抓了一个俘虏以后,立刻命人将那俘虏带到自己的大帐里。他想看看能不能从俘虏嘴里得到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来。
这个俘虏不是别人,正是以微弱之官,而有辛见过李世民一面的一个区区八品末吏刘仁轨。
刘仁轨身上的刀伤箭疮还没有愈合,他面对李承明昂首挺胸,立而不跪。虽然疲惫不堪,但眼中锋锐之气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更盛。
“你是谁的部下?叫什么名字?”李承明问道。
刘仁轨双目斜视,一言不发。
“大王,自从抓了他,他就没说过一句话。属下和阿史那萧骨都准备杀了他,是王利涉说他可能有用,我们这才没有杀他。”王虎臣道。
“哦!”李承明应了一声,又问道:“王利涉是谁?”
王虎臣将王利涉的来历交待了一遍道:“这个王利涉大王其实也见过,您还记得您去年在幽州被曾正午挟持吗?”
李承明点头道:“记得。”
“王利涉就是那个看出曾正午图谋不轨的人,您还叫苏烈去找过他,想让他到东宫效力。我们能够轻去幽州,也多亏了他。”王虎臣说。
李承明想了想道:“想起来了,苏烈跟我说过。那人拒绝了,他说庐江王待他甚厚,不忍背离。他肯跑到突厥求兵,替庐江王伯父报仇,也真算是一位忠义之士。”
接着他说:“王利涉现在何处?幽州现在谁在把守?”
“在后军,幽州现在由庐江王的旧部,燕州刺史王诜的弟弟幽州司马王订把守。大王放心,庐江王镇守幽州多年,到处都是他的心腹旧部。而且王君廓和的部下大多已被斩杀殆尽。李世绩的河东军又被缠在河北,幽州一定不会出事的。”王虎臣答。
李承明点了点头,然后看着刘仁轨笑着道:“你有如此如此风骨,一定是想做一个忠臣孝子,但是你要是连名字都不告诉我,将来如何能够青史留名呢?”
刘仁轨冷笑一声,将头扭到一边,还是一言不发。
李承明喝了一口水道:“李世民嗜杀成性,当年讨山东刘黑闼,他一味杀掠,以为仅凭兵威,就可压服山东豪强。却不知民不畏死,愈杀而盗贼愈多。而今又横施暴虐,于皇宫之内,亲自挽弓射杀胞兄,又大呼部下刃加其弟。如此残暴之徒值得你为他尽忠吗?”
刘仁轨“哼“了一声道:“我忠的是朝廷和百姓。”
李承明笑道:“你终于肯说话了,我看的出你是条汉子。既然是条汉子,就一定想过要建功立业,名震天下。你不要跟我说你没想过。”
“要是靠勾结突厥,荼毒百姓,来建功立业,名震天下的话吾宁死乎。”刘仁轨慷慨而道,手心里却全是冷汗。
上背弃了他,将他置于任人宰割的失败者当中。
不,我决不能任人宰割。我辛辛苦苦的拚死奋斗岂能就么毁于一旦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任何时刻,我也不能放弃人谋。纵然是身在绝地,我也要拚出一条生路来。
从被突厥人擒获的那一天,他就在心里不断地鼓励自己。
他绝不想死,他渴望着活下去,像李承明说的一样建功立业,名震天下。
但是他决不会跪着求生。
跪着求生的人只能永远跪着。
而他决不是为了跪着而生。跪着而生,还不如堂堂正正去死。
他只能以自己的勇气,自己的智谋,堂堂正正去求生。
勾结突厥,荼毒百姓的话似巨雷般在李承明耳边回想着。
这也不是他的意愿,他现在如果不勾结突厥的话可能不会遗臭万年。但这也仅仅是可能,因为他不知道李世民会命令属下怎么篡改历史。而勾结突厥虽然也会遗臭万年,但是万一自己胜利的话,篡改历史的将会是自己。千年以后又有谁会知道自己曾经的污点的。
想到这他“哼”了一声道:“如果我不勾结突厥,我的结果就是众叛亲离,兵败身亡。你说是不是?”
刘仁轨还是没有说话,不过看他的神色是赞同的。
李承明双手掩面,哭着道:“先太子行军陷阵,虽无李世民之威,然宽厚待人,严禁杀掠,仁德之名,远近传扬,征伐山东,兵不血刃,即令群雄拜服。如此仁厚却被李世民挽弓射杀与皇宫之内,我身为人子,侥幸脱命,如不起兵为父报仇,实耻见天下人物。你是朝廷命官,抵御外敌,保护百姓自是正理。且你临威不屈,可称抗直。我素喜智谋之士,想请公与我一起共成大业。公可愿否?”
李承明想过了,此人听了这些话应该只有两个反应。要么会立刻下跪谢恩,要么会死硬到底,拒不归降。
此人若听了他这番话,还不归降。对他来说,未免大损威严。他会毫不犹豫地下令左右将他推到帐外,立刻斩杀。
他固然是素喜智谋之士,但这些智谋之士必须先为他用,然后他才会加以“素喜”。
刘仁轨的回答却出乎李承明的意料,既没有立刻下跪,又没有死硬到底:“大王若肯听我一言,我愿拚此余生,效命大王。”
李承明一怔,又想了想,道:“是何言,你且说来。”
“殿下他日若得报大仇,就请立刻断绝向突厥称臣纳贡的关系。”刘仁轨道。
“这是自然,先生之言也是为我,承明深为敬服,安敢不从,我答应你。他日我不但会和突厥断绝关系,还要讨伐他们,然后再东定高句丽,为我大唐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使我大唐无敌于天下。”李承明立刻答道。
刘仁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楚王殿下宽宏大量,恩深似海。刘仁轨今得真主,敢不肝脑涂地,以报万一。”
李承明连忙上前,扶起他,突然想起一句话来,脱口说道:“今得先生,使我如鱼得水矣!”
刘仁轨浑身不禁一颤——,李承明这句话,和三国时刘备得诸葛亮时所说的那句话,竟是一模一样。
“刘仁轨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呢?”李承明心里嘀咕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李承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李承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