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纳弟媳
目录:大唐李承明| 作者:过油肉| 类别:都市言情
三天以后的夜晚,夜色沉沉,悠悠的梆子声时时响起,已敲至三更。
长安,东宫,李世民一身便服,独自徘徊在静室内,他刚刚得到八百里加急,李承乾和李恪已经脱险了,虽然杨妃还在李承明余孽手里。但是李靖已经大败李承明,李承明带着不到百人逃上了渤海境内的令归山,李靖现在正大举搜山。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将李承明献于阙下了。
眼见唯一能对他有威胁,和可能会被心怀不轨之徒们利用来祸乱大唐的隐患就要消除,李世民忍不住心花怒放。一个人自斟自饮,不知不觉中竟然喝多了。
心情好了,喝多了,身上的杀气也就消失殆尽了。
杀气已尽,锐气也自消失。李世民心中空空,在酒精的刺激下,他整个人好似纸扎一般,轻飘飘地化作了青烟,升到天际。朦朦胧胧中他又想起了阴妃,他最宠爱的女人。
茫茫天际上浮起一尊黄金巨佛,浑身金光烂然,双目半睁半闭。
李世民跪倒在巨佛脚下,拜道:“弟子世民幼年身染恶疾,蒙佛祖恩力,得以重生,至今不忘。虽是在军营之中,也张悬宝像,时时香烛供奉。如今贵为天子,更在宫内修造静室,专俸佛祖,诚心供养。奈何佛祖不仅不佑弟子,反降奇祸,使弟子与阴妃生死两途,永无相见之日,是为何故”
巨佛金口微启,道:“人生因缘和合,俱为前定。业报轮回,虽为帝王之尊,亦不能免。”
“既是一切俱为前定,朕拜汝等,又有何益”李世民不觉怒意大起。
“拜佛行善,来生必得善报。不拜佛祖,不行善事,来生必得恶报。”巨佛微微一笑,启口说道。
“我不求来生,只要今生。佛法无边,为何不能起死回生,使阴妃重现人世。”李世民道。
“佛法至大,唯以解脱为上。尔今陷于求不得苦中,正是不明佛法,心未至诚。”巨佛说。
“何为解脱?”李世民问。
“人生无常,苦海无边,贪、嗔、痴、爱,种种毒火,虽帝王不能除之。唯勤修沸法,了悟生死,依经、律、论三藏为舟,持戒、慧、定三学为楫,方能超度苦海,跳出轮回,涅磐寂静。”巨佛闭上双目说道。
“涅磐寂静,不就是死么,难道唯有死了,才是解脱?”李世民又问。
“阿弥陀佛!”巨佛先念了一声佛号,然后又说:“不修沸法,身形乃堕于地狱,此谓之死。勤修佛法,明悟至道,此谓之涅磐寂静,谓之解脱。”
“如此说来,我就算是死了,也不能解脱?”李世民大怒。
巨佛点头道:“正是。若求解脱,须先尽除贪、嗔、痴、爱,将那阴妃忘了!”
“不,我不能忘,永不能忘。我不求解脱,宁愿生生世世堕于地狱,也要见到阴妃!”李世民大叫道。
“人死形灭,你如何能见其实,红粉骷髅,原无区别,都是空名,一切皆空。尔不求真道,执着于空,实为愚昧,可叹可悲。”巨佛嘲笑道。
“什么你竟敢认阴妃是骷髅,还敢嘲笑我愚昧”李世民大怒,挥拳向巨佛头上打去。“轰——”李世民整个身子撞在了供桌上,给撞得眼前金星飞迸,扑通一声摔倒在地。
剧烈的疼痛使他清醒过来,放眼四顾,哪里有什么巨佛。
静室内唯有一床、一椅、一座供桌。桌上放着一尊尺余高的鎏金铜佛,铜佛前又放着一对烛台,一只香炉。夜风不时从窗中吹入,烛影恍惚,香雾朦胧。
“人死形灭,人死形灭”李世民口中喃喃念着,神色黯然。
他又在静室中徘徊起来,腹中溢满哀伤,却无从排解。
远处隐隐有鸡鸣声传来,眼看天就要亮了。
忽然,静夜里响起哀婉的萧声,幽咽低回,如泣如诉,自寝殿方向传来。
箫声似一缕绵软的丝线,一直深入到李世民的腹中。
仿佛他那颗浸泡在悲伤中的心,也被丝线牵住,随着箫声的曲折起伏而一下紧一下慢地跳着。
李世民不知不觉从静室中走了出来,向箫声寻去。
箫声中又传来歌声,在静夜里清晰地透进李世民耳中: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况如或存,周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帷屏无仿佛,翰墨有途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李世民踉踉跄跄地走着,也和着那歌声吟道。
“是潘越的悼亡诗,朕不也是遗挂犹在壁,阴妃的玉镯仍紧紧地贴在朕的胸上。”李世民心里想道。
李世民现在感到那歌声就是他想说出,而不能说出的一切。
他满腹的哀伤似是池中积水,那歌声恰如一条蜿蜒长渠,将池中积水缓缓导出。
李世民踏上石阶,一步步走进了灯火通明的寝殿之中。
宽阔的殿堂里珠帘低垂,红线毯上坐着一个体态丰满,面如满月,目似明星,秀发如云的少妇。
在红线毯旁,摆放着一张漆有云霞花纹的精致木案,上面放满装着时令佳果的金盘,和一只透出艳红之色的西域水晶酒壶。
“陛下万岁!”那少妇拜倒在李世民面前,说道。
李世民定睛一看,那少妇竟然是自己的弟媳:“杨杨妃!”李世民结结巴巴地叫道。
杨妃表情悲凉地跪在李世民面前:“谢陛下杀夫杀子之恩!”
李世民先是沉默,然后叹了口气。自顾自坐在木案后,抓起水晶酒壶,仰头就是咕噜噜一通猛饮。
杨妃也轻轻地探了口气,重又歌唱起来,边歌边舞。
其舞是最为时尚的胡旋舞,其歌却是古雅清丽的: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保辜限河梁
舞虽是胡旋,却不像酒家乐女跳得那么俗态毕露,专以挑逗娱客,而是舒缓飘逸,翩然潇洒,似天女自云端而落。
歌声虽依帝的这首诗意相合。与先前唱的潘岳《悼亡诗然不同。
李世民听着、看着、喝着,恍恍然已不知身在何处。眼前一片模糊。
杨妃旋着身子,渐渐慢了下来。
“杨妃,杨妃”李世民一把搂住杨妃,喃喃自语。
水晶酒壶自李世民手中掉下,在红线毯上连着翻滚了几下。
红日初升,阳光自殿窗透入,将窗上的雕花木格拉得长长地印在红线毯上。
李世民怅然斜倚在木案上,昨夜的情景竟是无比清晰地时时在眼前闪过。
他似是很快乐,真正有了那种古今骚客津津乐道的“朝云暮雨”的感受,而这种感觉正是他从前一直渴求偏又求之不得也言之不得的感受。
他心里也不再空空,像是多了些什么,细细去寻,却又寻不出什么来。
他依旧如同往日一样抚摸着贴心收藏的玉镯,也依旧如同往日一样心里溢满了哀伤,但却没有往日那种悲痛如狂的感觉。
也许昨夜那佛祖说得对:人生因缘离合,俱为前定。
既是一切都已有了前定,朕悲伤又有何益
再说,朕本来就是一个凡人,贪、嗔、痴、爱,种种毒火俱全,纵然身在静室,心也难静。
朕今后多多请高僧超度阴妃,使她早日得升天界,也就是尽了与她今生之情
杨妃带着宫女端来茶水侍候李世民醒神梳洗。
白天看来,杨妃比烛光之下更多了一份别样风情,令李世民又是怦然心动。
“等你有了儿子以后,朕将他过继给元吉为后。”李世民一边梳洗一边笑着说。
这也是他从阴妃死后,首次对着女人发笑。
“皇后娘娘这些天日日流泪,夜夜在佛前祝愿,说她若能帮皇上消除忧愁,情愿自减寿数。”杨妃说道。
“皇后她”李世民胸中一热,愧疚之意又浮满了心头。
我近些时来,所思所想,全是阴妃,何曾把皇后放在了心上
可皇后她不仅没有半点怨我之意,还如此善解人意,为我祈福。我若不再理会她,也未免太过薄情。
想到此,李世民忙起身向长孙氏的寝宫走去。
“妾妃见过皇上!”皇后的寝宫长孙氏弯腰下拜,脚步虚浮,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皇后,你,唉你为朕受苦了。”李世民忙上前扶起长孙氏,叹道。
“皇上,你,你你没事,我总算,总算是放心了。”长孙氏哽咽道。
“杨妃的事”李世民忽然不好意思起来,话说半截又收了回去。
“皇上身系军国大事,日理万机,一举一动之间,俱关连天下兴亡。妾身属皇上,皇上之福,自是妾身之福,皇上之祸,亦妾身之祸啊。妾身请杨妃入宫,是想皇上劳累之余,能得舒心畅快,免为儿女私情忧心烦恼,误了大事。妾事先未蒙皇上恩准,就擅将罪臣之妻引入宫内,还望皇上恕罪。”长孙氏低头说道。
“这有何罪,皇后太言重了。看来佛祖还是有灵,赐给了你这么一位贤后给我。从今以后,我只管军国大事,这后宫内一切事务及执事人等的恩赏刑罪,俱由皇后决断。”李世民感激地说道。
长安,东宫,李世民一身便服,独自徘徊在静室内,他刚刚得到八百里加急,李承乾和李恪已经脱险了,虽然杨妃还在李承明余孽手里。但是李靖已经大败李承明,李承明带着不到百人逃上了渤海境内的令归山,李靖现在正大举搜山。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将李承明献于阙下了。
眼见唯一能对他有威胁,和可能会被心怀不轨之徒们利用来祸乱大唐的隐患就要消除,李世民忍不住心花怒放。一个人自斟自饮,不知不觉中竟然喝多了。
心情好了,喝多了,身上的杀气也就消失殆尽了。
杀气已尽,锐气也自消失。李世民心中空空,在酒精的刺激下,他整个人好似纸扎一般,轻飘飘地化作了青烟,升到天际。朦朦胧胧中他又想起了阴妃,他最宠爱的女人。
茫茫天际上浮起一尊黄金巨佛,浑身金光烂然,双目半睁半闭。
李世民跪倒在巨佛脚下,拜道:“弟子世民幼年身染恶疾,蒙佛祖恩力,得以重生,至今不忘。虽是在军营之中,也张悬宝像,时时香烛供奉。如今贵为天子,更在宫内修造静室,专俸佛祖,诚心供养。奈何佛祖不仅不佑弟子,反降奇祸,使弟子与阴妃生死两途,永无相见之日,是为何故”
巨佛金口微启,道:“人生因缘和合,俱为前定。业报轮回,虽为帝王之尊,亦不能免。”
“既是一切俱为前定,朕拜汝等,又有何益”李世民不觉怒意大起。
“拜佛行善,来生必得善报。不拜佛祖,不行善事,来生必得恶报。”巨佛微微一笑,启口说道。
“我不求来生,只要今生。佛法无边,为何不能起死回生,使阴妃重现人世。”李世民道。
“佛法至大,唯以解脱为上。尔今陷于求不得苦中,正是不明佛法,心未至诚。”巨佛说。
“何为解脱?”李世民问。
“人生无常,苦海无边,贪、嗔、痴、爱,种种毒火,虽帝王不能除之。唯勤修沸法,了悟生死,依经、律、论三藏为舟,持戒、慧、定三学为楫,方能超度苦海,跳出轮回,涅磐寂静。”巨佛闭上双目说道。
“涅磐寂静,不就是死么,难道唯有死了,才是解脱?”李世民又问。
“阿弥陀佛!”巨佛先念了一声佛号,然后又说:“不修沸法,身形乃堕于地狱,此谓之死。勤修佛法,明悟至道,此谓之涅磐寂静,谓之解脱。”
“如此说来,我就算是死了,也不能解脱?”李世民大怒。
巨佛点头道:“正是。若求解脱,须先尽除贪、嗔、痴、爱,将那阴妃忘了!”
“不,我不能忘,永不能忘。我不求解脱,宁愿生生世世堕于地狱,也要见到阴妃!”李世民大叫道。
“人死形灭,你如何能见其实,红粉骷髅,原无区别,都是空名,一切皆空。尔不求真道,执着于空,实为愚昧,可叹可悲。”巨佛嘲笑道。
“什么你竟敢认阴妃是骷髅,还敢嘲笑我愚昧”李世民大怒,挥拳向巨佛头上打去。“轰——”李世民整个身子撞在了供桌上,给撞得眼前金星飞迸,扑通一声摔倒在地。
剧烈的疼痛使他清醒过来,放眼四顾,哪里有什么巨佛。
静室内唯有一床、一椅、一座供桌。桌上放着一尊尺余高的鎏金铜佛,铜佛前又放着一对烛台,一只香炉。夜风不时从窗中吹入,烛影恍惚,香雾朦胧。
“人死形灭,人死形灭”李世民口中喃喃念着,神色黯然。
他又在静室中徘徊起来,腹中溢满哀伤,却无从排解。
远处隐隐有鸡鸣声传来,眼看天就要亮了。
忽然,静夜里响起哀婉的萧声,幽咽低回,如泣如诉,自寝殿方向传来。
箫声似一缕绵软的丝线,一直深入到李世民的腹中。
仿佛他那颗浸泡在悲伤中的心,也被丝线牵住,随着箫声的曲折起伏而一下紧一下慢地跳着。
李世民不知不觉从静室中走了出来,向箫声寻去。
箫声中又传来歌声,在静夜里清晰地透进李世民耳中: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况如或存,周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帷屏无仿佛,翰墨有途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李世民踉踉跄跄地走着,也和着那歌声吟道。
“是潘越的悼亡诗,朕不也是遗挂犹在壁,阴妃的玉镯仍紧紧地贴在朕的胸上。”李世民心里想道。
李世民现在感到那歌声就是他想说出,而不能说出的一切。
他满腹的哀伤似是池中积水,那歌声恰如一条蜿蜒长渠,将池中积水缓缓导出。
李世民踏上石阶,一步步走进了灯火通明的寝殿之中。
宽阔的殿堂里珠帘低垂,红线毯上坐着一个体态丰满,面如满月,目似明星,秀发如云的少妇。
在红线毯旁,摆放着一张漆有云霞花纹的精致木案,上面放满装着时令佳果的金盘,和一只透出艳红之色的西域水晶酒壶。
“陛下万岁!”那少妇拜倒在李世民面前,说道。
李世民定睛一看,那少妇竟然是自己的弟媳:“杨杨妃!”李世民结结巴巴地叫道。
杨妃表情悲凉地跪在李世民面前:“谢陛下杀夫杀子之恩!”
李世民先是沉默,然后叹了口气。自顾自坐在木案后,抓起水晶酒壶,仰头就是咕噜噜一通猛饮。
杨妃也轻轻地探了口气,重又歌唱起来,边歌边舞。
其舞是最为时尚的胡旋舞,其歌却是古雅清丽的: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保辜限河梁
舞虽是胡旋,却不像酒家乐女跳得那么俗态毕露,专以挑逗娱客,而是舒缓飘逸,翩然潇洒,似天女自云端而落。
歌声虽依帝的这首诗意相合。与先前唱的潘岳《悼亡诗然不同。
李世民听着、看着、喝着,恍恍然已不知身在何处。眼前一片模糊。
杨妃旋着身子,渐渐慢了下来。
“杨妃,杨妃”李世民一把搂住杨妃,喃喃自语。
水晶酒壶自李世民手中掉下,在红线毯上连着翻滚了几下。
红日初升,阳光自殿窗透入,将窗上的雕花木格拉得长长地印在红线毯上。
李世民怅然斜倚在木案上,昨夜的情景竟是无比清晰地时时在眼前闪过。
他似是很快乐,真正有了那种古今骚客津津乐道的“朝云暮雨”的感受,而这种感觉正是他从前一直渴求偏又求之不得也言之不得的感受。
他心里也不再空空,像是多了些什么,细细去寻,却又寻不出什么来。
他依旧如同往日一样抚摸着贴心收藏的玉镯,也依旧如同往日一样心里溢满了哀伤,但却没有往日那种悲痛如狂的感觉。
也许昨夜那佛祖说得对:人生因缘离合,俱为前定。
既是一切都已有了前定,朕悲伤又有何益
再说,朕本来就是一个凡人,贪、嗔、痴、爱,种种毒火俱全,纵然身在静室,心也难静。
朕今后多多请高僧超度阴妃,使她早日得升天界,也就是尽了与她今生之情
杨妃带着宫女端来茶水侍候李世民醒神梳洗。
白天看来,杨妃比烛光之下更多了一份别样风情,令李世民又是怦然心动。
“等你有了儿子以后,朕将他过继给元吉为后。”李世民一边梳洗一边笑着说。
这也是他从阴妃死后,首次对着女人发笑。
“皇后娘娘这些天日日流泪,夜夜在佛前祝愿,说她若能帮皇上消除忧愁,情愿自减寿数。”杨妃说道。
“皇后她”李世民胸中一热,愧疚之意又浮满了心头。
我近些时来,所思所想,全是阴妃,何曾把皇后放在了心上
可皇后她不仅没有半点怨我之意,还如此善解人意,为我祈福。我若不再理会她,也未免太过薄情。
想到此,李世民忙起身向长孙氏的寝宫走去。
“妾妃见过皇上!”皇后的寝宫长孙氏弯腰下拜,脚步虚浮,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皇后,你,唉你为朕受苦了。”李世民忙上前扶起长孙氏,叹道。
“皇上,你,你你没事,我总算,总算是放心了。”长孙氏哽咽道。
“杨妃的事”李世民忽然不好意思起来,话说半截又收了回去。
“皇上身系军国大事,日理万机,一举一动之间,俱关连天下兴亡。妾身属皇上,皇上之福,自是妾身之福,皇上之祸,亦妾身之祸啊。妾身请杨妃入宫,是想皇上劳累之余,能得舒心畅快,免为儿女私情忧心烦恼,误了大事。妾事先未蒙皇上恩准,就擅将罪臣之妻引入宫内,还望皇上恕罪。”长孙氏低头说道。
“这有何罪,皇后太言重了。看来佛祖还是有灵,赐给了你这么一位贤后给我。从今以后,我只管军国大事,这后宫内一切事务及执事人等的恩赏刑罪,俱由皇后决断。”李世民感激地说道。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李承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李承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