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关宁军团(四)
目录:恶奴| 作者:傲骨铁心| 类别:历史军事
师团联队制的整编,某种程度上是赵强想从军队本身上划清与吴三桂的联系,使现在罩在关宁军身上强烈的吴军旧部色彩能够淡化。毕竟吴三桂在关内的名声不是太好,清廷会编的《平定三藩方略》更是极尽丑化之名,诏定士人百姓必读,这等全国性的大洗脑让关内汉民普遍对吴三桂再无好感,连带着那些被发往关外,曾经战斗在反清第一线的吴军旧部也被视之为反贼逆党。如果全盘继承吴军旧制,继承吴三桂的一切,那未来南下肯定困难重重。
满清的八旗赵强不怕,他怕的是那些全部由汉人组成的绿营,怕的是那些在平定三藩之乱涌现出来的汉将,如赵良栋、张勇等人,这些甘为满人鹰犬的汉将才是未来真正的大敌。他们现在的功名全部是建立在吴三桂身上的,如果一支带有深厚吴三桂色彩的军队再次反清,他们无疑将是镇压的急先锋。因为一旦关宁军推翻满清,那么这些在镇压吴军上出了大力的汉军绿营和汉将要如何自处?所以他们必然会顽固的反抗到底,哪怕自己的主子完蛋,出于保命的目的,他们也会顽抗到底。这样的局面肯定是赵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必须淡化手中这支军队的吴系色彩,至少要在占领关外后,挥师入关或掳或抢或占时,那些汉将们能够有类似明末军头保存实力的想法,持观望态度,而不全力抵抗关宁军的行动。
关宁军虽然也带有强烈的吴三桂色彩,但较之大周军或吴军而言,却是淡了许多,尤其是关宁军曾是大明对抗满清的唯一劲敌,在名声上要比平西王的军队要好听得多。时隔三十年,大多数汉人已经忘记了吴逆的前身就是关宁军,在民心方面,关宁军肯定要比周军或吴军好的多。
赵强现在可从没想过自己要独立一旗,他还没有这个资格,也不得不考虑一众手下的反应,所以没办法自立军号,因此必须借势。刘德所提恢复故明旗号让他为之一动,或许真的可以把死去的大明抬出来用上一用。但要是抬出故明旗号南下,又如何说服一众吴军旧部支持呢?赵强有些迷茫起来,胡旺与吴四等人刚才强烈的反应让他不能不重视吴军旧部对吴三桂的感情,不能不慎重决定旗号问题,如果部下反对者多,他也不能不打出吴三桂的大周军旗帜。
试想一下,随自己起事的人都是吴军旧部,现在却要让他们忘记自己是吴军旧部,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不合理也不现实的,更何况赵强计划中的后续补充兵员是那几万散落在关外的吴军旧部。没有了吴三桂这面大旗,这些吴军旧部是否会愿意投身关宁军也将是个问题。
将来的将来再说吧,现在去想这些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才得了一个小小的首义城,五千兵力,以这样的实力去想将来入关之后的事,实在是扯得远了。仅眼皮下面关外的清军都够他喝一壶的了,更何况还有几千老毛子军队没有收拾。有些头疼的赵强苦恼的摇了摇头,无力的坐了下去。军制改编的事情让他费了不少心思,南下旗号之事又让他无法决定,身心有些疲惫,便想让刘德和魏季也下去,他想休息休息。
“小的还有话要说。”
在赵强让刘德和魏季下去的时候,刘德却再次开口了,而且神情之间已不是刚才那么惊恐的样子。他算是看出来了,面前这个师团长绝不单单如刚才军官一样不明事理,看上去倒颇有刘玄德的意思,而且他似乎对自己的提议颇为动心。本着看对方能走到哪步的想法,刘德竭力思索着对方现在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好帮他改进改进,使其没有后顾之忧。若是成了,那刘德可就是飞黄腾达起来,不成,也不关他什么事,寻个机会走人就是。
“说。”微瞥了一眼刘德,赵强打起精神,将身子往后靠了靠,懒洋洋的松了个腰,让自己的精神状态恢复一些,想听听刘德这个三师还有什么话要讲。
见赵强允了自己,刘德松了一口气,轻声道:“小的以为现在首义城有近万人口,军队编制固然需要解决,但民政事务也要统筹安排,两者互辅才行,现师团长整编军队,却没对民政事务做出安排,小的以为有些不妥。”
民政事务可是魏季的事,刘德这个小小的文书却越俎代庖,这让魏季很不高兴,脸不由挂了下来,不满的瞪了一眼刘德。刘德却是故作不知,很坦然的站在那看着赵强,一幅我为君上献策的模样。
除掉编练成军的男丁,各族百姓加上吴军家属还有六七千人,这么多人口是要统一规划一下才行。赵强盘算了一下,起身说道:“既如此,那就成立关宁军总制府,下设军民两曹,统一规划军民事谊。”
说完看了一眼刘德,又看了一眼魏季,将目光停留在魏季身上:“着魏季出任民曹官一职。”顿了一下,又看了一眼盯着自己的刘德:“先生暂为魏季副手。”
“是,卑职领命!”
原以为这民曹官一职会被多嘴的刘德得去,没想师团长还是任命自己,魏季心中大喜,上前就拜了下去,并且连自称也改了,道了个“卑职”。
刘德一点也没有自己出策,却为人副手的不满,也是欣然领命:“小的定全力辅助魏大人。”
一个自称“卑职”,一个自称“小的”,魏季与刘德的小小心思,赵强全然明白,对魏季,他很满意,对刘德,也不点破他。
..................
再次请求没有收藏的朋友能够收藏一下本书,有红票的朋友多多投票支持,谢谢。
备注一下:此时关内汉人百分之九十九都已自视大清子民,三十年的时间,老的汉人已经淡忘前朝之事,新生的汉人却是全然不知,读书识字的文人们因为文字狱,有骨气的都被杀了,余下的只是些甘愿汉奸的文人。
满清的八旗赵强不怕,他怕的是那些全部由汉人组成的绿营,怕的是那些在平定三藩之乱涌现出来的汉将,如赵良栋、张勇等人,这些甘为满人鹰犬的汉将才是未来真正的大敌。他们现在的功名全部是建立在吴三桂身上的,如果一支带有深厚吴三桂色彩的军队再次反清,他们无疑将是镇压的急先锋。因为一旦关宁军推翻满清,那么这些在镇压吴军上出了大力的汉军绿营和汉将要如何自处?所以他们必然会顽固的反抗到底,哪怕自己的主子完蛋,出于保命的目的,他们也会顽抗到底。这样的局面肯定是赵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必须淡化手中这支军队的吴系色彩,至少要在占领关外后,挥师入关或掳或抢或占时,那些汉将们能够有类似明末军头保存实力的想法,持观望态度,而不全力抵抗关宁军的行动。
关宁军虽然也带有强烈的吴三桂色彩,但较之大周军或吴军而言,却是淡了许多,尤其是关宁军曾是大明对抗满清的唯一劲敌,在名声上要比平西王的军队要好听得多。时隔三十年,大多数汉人已经忘记了吴逆的前身就是关宁军,在民心方面,关宁军肯定要比周军或吴军好的多。
赵强现在可从没想过自己要独立一旗,他还没有这个资格,也不得不考虑一众手下的反应,所以没办法自立军号,因此必须借势。刘德所提恢复故明旗号让他为之一动,或许真的可以把死去的大明抬出来用上一用。但要是抬出故明旗号南下,又如何说服一众吴军旧部支持呢?赵强有些迷茫起来,胡旺与吴四等人刚才强烈的反应让他不能不重视吴军旧部对吴三桂的感情,不能不慎重决定旗号问题,如果部下反对者多,他也不能不打出吴三桂的大周军旗帜。
试想一下,随自己起事的人都是吴军旧部,现在却要让他们忘记自己是吴军旧部,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不合理也不现实的,更何况赵强计划中的后续补充兵员是那几万散落在关外的吴军旧部。没有了吴三桂这面大旗,这些吴军旧部是否会愿意投身关宁军也将是个问题。
将来的将来再说吧,现在去想这些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才得了一个小小的首义城,五千兵力,以这样的实力去想将来入关之后的事,实在是扯得远了。仅眼皮下面关外的清军都够他喝一壶的了,更何况还有几千老毛子军队没有收拾。有些头疼的赵强苦恼的摇了摇头,无力的坐了下去。军制改编的事情让他费了不少心思,南下旗号之事又让他无法决定,身心有些疲惫,便想让刘德和魏季也下去,他想休息休息。
“小的还有话要说。”
在赵强让刘德和魏季下去的时候,刘德却再次开口了,而且神情之间已不是刚才那么惊恐的样子。他算是看出来了,面前这个师团长绝不单单如刚才军官一样不明事理,看上去倒颇有刘玄德的意思,而且他似乎对自己的提议颇为动心。本着看对方能走到哪步的想法,刘德竭力思索着对方现在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好帮他改进改进,使其没有后顾之忧。若是成了,那刘德可就是飞黄腾达起来,不成,也不关他什么事,寻个机会走人就是。
“说。”微瞥了一眼刘德,赵强打起精神,将身子往后靠了靠,懒洋洋的松了个腰,让自己的精神状态恢复一些,想听听刘德这个三师还有什么话要讲。
见赵强允了自己,刘德松了一口气,轻声道:“小的以为现在首义城有近万人口,军队编制固然需要解决,但民政事务也要统筹安排,两者互辅才行,现师团长整编军队,却没对民政事务做出安排,小的以为有些不妥。”
民政事务可是魏季的事,刘德这个小小的文书却越俎代庖,这让魏季很不高兴,脸不由挂了下来,不满的瞪了一眼刘德。刘德却是故作不知,很坦然的站在那看着赵强,一幅我为君上献策的模样。
除掉编练成军的男丁,各族百姓加上吴军家属还有六七千人,这么多人口是要统一规划一下才行。赵强盘算了一下,起身说道:“既如此,那就成立关宁军总制府,下设军民两曹,统一规划军民事谊。”
说完看了一眼刘德,又看了一眼魏季,将目光停留在魏季身上:“着魏季出任民曹官一职。”顿了一下,又看了一眼盯着自己的刘德:“先生暂为魏季副手。”
“是,卑职领命!”
原以为这民曹官一职会被多嘴的刘德得去,没想师团长还是任命自己,魏季心中大喜,上前就拜了下去,并且连自称也改了,道了个“卑职”。
刘德一点也没有自己出策,却为人副手的不满,也是欣然领命:“小的定全力辅助魏大人。”
一个自称“卑职”,一个自称“小的”,魏季与刘德的小小心思,赵强全然明白,对魏季,他很满意,对刘德,也不点破他。
..................
再次请求没有收藏的朋友能够收藏一下本书,有红票的朋友多多投票支持,谢谢。
备注一下:此时关内汉人百分之九十九都已自视大清子民,三十年的时间,老的汉人已经淡忘前朝之事,新生的汉人却是全然不知,读书识字的文人们因为文字狱,有骨气的都被杀了,余下的只是些甘愿汉奸的文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恶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恶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