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盛世新华 第二十四章:中华希望学校

第二十四章:中华希望学校

目录:盛世新华| 作者:大汉02| 类别:历史军事

    第二十四章:中华希望学校

    秦汉在草原修建的这座城堡,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堡,而是以景观为主的一处综合型的建筑群,是一座各项功能都非常齐全的小型城市。

    秦汉请人设计的这座城堡,以及城堡里的各处区域规划,特别是其中居住区的建筑,和后世城市的那种火柴盒式的住宅楼,那是决然不同的。秦汉城堡里的这些建筑,应当说是现代建筑和历史建筑的结合体。用秦汉的话说,这不是普通的建筑,而是景观建筑,这里就是一处风景。

    而这所有的一切,并不是军人出身的秦汉设计的,再说了,他也没有这个能力。整个城堡,除了城墙的防御设施是秦汉参与设计之外,其余的都是秦汉花高价,在他原来的时代里,高薪聘请专业的设计团体,按照风景建筑的要求设计的。

    可以说,秦汉在内蒙古奈曼旗草原的所有建设,都是经过专业团体,精心设计出来的。这其中,秦汉也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以及巨额的金钱。

    但是,当看着建筑一天天的,向着自己心里的目标靠近时,秦汉更多的感觉是喜悦,是自己经过一番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秦汉在奈曼旗草原修筑的这座城堡,圈了几千亩草原,而城里的内城,也有一百多亩草地。外城,是秦汉用来发展的。可是,内城,就是秦汉的私人空间了。

    现在,整个奈曼旗草原,从某些意义说,可以说都属于秦汉了。只是这些事,在秦汉的坚持下,都是打着巴特尔的名义进行的。之所以如此安排,秦汉当然也有着自己的考虑。

    毕竟,现在的秦汉,在民国时代里,还是孤身一人,在安全上,更是没有什么可靠的保证。现在,基本上依靠巴特尔的护卫们,维持整个庞大的建筑工地的安全。更主要的是,秦汉不想这么快就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那样一来,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特别是此地,现在行政上还属于东北管辖,而东北地区,则日本人的势力,渗透的极大。极度讨厌倭奴的秦汉,更不想引起日本人对自己的注意。

    所以,因为这些众多的原因,秦汉对巴特尔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巴特尔听了秦汉的一番分析,也非常赞同,当即就同意了秦汉的建议,由自己这个奈曼旗蒙古王爷出头,而秦汉则隐藏在背后,指挥一切,这样一来,在各方面上就说得过去了。

    毕竟,奈曼旗草原,是属于巴特尔王爷的私人草原,巴特尔想要在草原上开发建设,政府也没有权利说什么。可是,假如知道这处草原是一个陌生人购买了,并进行开发建设,恐怕就会有许多的麻烦事接踵而来了。

    秦汉在原来的时代里,在自己的家乡,只有一处占地不到一百平方米的民房。可是就这么座小民房,不但花光了秦汉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外债,这一度让秦汉曾经非常郁闷。现在好了,在这个时代的奈曼旗草原上,秦汉自己一个人,就占有内城一百多亩土地的居住面积。

    在内城里,秦汉准备用来自己居住的别墅等建筑,已经基本上完工了。特别是用来居住的别墅,已经装修完毕。使用的是现代的装修材料,由民国时代的木匠加工,与古香古色的历史建筑风格相结合,使整个别墅的装修,显得别具特色,浑然天成,再和整个院落里其它的建筑巧妙搭配,成为内城堡里最独具特色的一处景观。

    秦汉自己居住的地方,基础设施,更让秦汉花费了无数的心血。整个地方都是按照最现代的供暖、排水等设施设计的。就算是在现代,也是超前的规划设计。当然了,在秦汉的要求下,在安全性能上也是绝对没说的,一流水准。

    城堡的各处建设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秦汉在城堡开工建设的时候,就从后世引进了整套煤电设备,此时也在紧张的安装中。

    这是一套中型的,以煤为原料的发电设备。用这套设备建成的发电厂,如果放在后世,供应一座小型城市的照明,以及城市的各种工厂的需要,已经是足够了。

    秦汉是了解煤电厂对环境的污染的。所以,在为这座煤电厂选址的时候,只能放弃了安全的考虑,而从环境方面进行考虑。所以,最后将煤电厂的地址,定在远离城堡数十公里的草原上。这样一来,虽然在安全上,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电厂对环境的污染,相对来说,就小多了。

    秦汉对此,还不满意。秦汉最满意的是用水力进行发电,没有任何的污染。但是,在现在的特殊情况下,秦汉可不敢考虑这个问题,只能等到以后再说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现在国家的实力太弱!

    秦汉通过在电脑上的查询,也了解到,在华夏大地上建立红色中国后,政府就在东北地区,兴建了数座大型的用来发电的水库。一是解决了用水问题,二是缓解了电力不足的矛盾。这些资料,秦汉都仔细的看过。可是,秦汉在认真翻阅后,才发现,这些地区,基本上处于日本人与俄国人的势力范围内。此时的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在这个时期,去狼窝里兴建水库,用来发电。

    为此,秦汉还很是苦恼了一阵。但是现实的无奈,使得秦汉也只好把此事暂时的放下,只能先建设一座煤电厂,用来应急。至于建设水力发电的想法,只有等到以后时机成熟的时候,再作考虑了。

    建设安装这座煤电厂,说起来可谓是困难重重。此时代的旧中国,没有自己的电力专家,这也是落后中国的真实现状。最后,还是在王继轩的帮助下,高薪聘请了几个在中国建设电厂的外国电力专家,这才慢慢解决了这个问题。

    秦汉购进的这套火力发电设备。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环保、节能方面来讲,就算是在他原来的时代里,也是比较先进的。而聘请的几个国外的电力专家,也都没有见过这么先进的发电设备。不过好在这些洋鬼子,也是这个时代的电力专家,虽然没见过,但是技术毕竟还是相通的。照着秦汉提供的热电厂设计安装详图,慢慢学习、研究着,也指挥着工人开始安装起来。

    秦汉相信,按照他提供的图纸,等这些专家吃透了这些技术,这座电厂应该能够顺利安装完成。对此,秦汉到没什么担心的。最差的情况秦汉也预料到了,也就是在研究安装中毁坏些设备。秦汉也不会心痛的,再回去买好了,只要是能够把电厂顺利的建设起来,就算是这批设备全毁掉了,也值的。

    。。。。。。。。。。。。。。。

    在秦汉兴建的这座草原城堡里,各项功能齐全,当然也划有单独的教学区。

    在教学区里,其中的一座学校已经完工了,这是一所全寄宿性质的学校。如果招收满员的话,能容纳近万名学生,这是秦汉为这里以后的孩子,以及无家可归的孤儿们准备的,这也是当时秦汉最大的心愿之一。

    这所学校里的教学课程,按照秦汉的设想,课程要从小学一直设到高中。当然这是按照秦汉原来时代的学校划分,至于民国的教学状况,秦汉并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看看到处流浪的孤儿,以及倒毙在各处的饿殍,秦汉对这个国家所谓的政府,极度厌恶。

    随着学校的完工,秦汉收留的孤儿也越来越多。从王继轩按秦汉要求收留孤儿,到现在已经收容了数千孤儿了。

    现在,这些孤儿都住在学校的宿舍里。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秦汉只好请曾经留洋的阿茹娜帮忙,让她先暂时照顾这些孩子们。

    阿茹娜现在也没有什么事情,除了教教秦汉收养的那五个孩子学习,就是骑着马到这个建筑工地看稀奇。所以对秦汉的请求,阿茹娜非常高兴,很快就带着五个孩子上任了。而这五个孩子以现在学到的知识,先暂时教学校的孤儿们识字,也是没有问题的。

    让阿茹娜带着五个孩子,去管理学校里数千个孩子,当然不可能。于是秦汉把孩子们按照年龄大小,划分了数百个小队,每个队里年龄大的孩子,作为这个小队的队长,又把几个小队组成一个大队。

    这样一来,对这些孩子们的管理就方便多了。秦汉又按照后世学校军训的方式,给他们制定了一些适合孩子们的军事训练,让这些孩子们锻炼身体。这样一来,孩子们可以一边识字,一边锻炼。也就没有了多余的空闲时间,孩子们的野性就少了,管理起来省了许多的麻烦。

    秦汉看着学校里这么多的孤儿。心想:“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到了该扩大师资力量的时候了。”

    草原城堡里的这所学校,叫做‘中华希望学校’。校名是秦汉起的。虽然和后世的那些‘希望’学校,名字相同,但是意义更多。在这个苦难的旧中国,‘希望’这两个字,就显的那么不同寻常,让人感觉内里的含义很深、很多。

    秦汉和‘阿茹娜’谈起这些孩子们的时候,心情总是特别沉重。秦汉不知道,如果自己继续收留下去,到底会收留多少孤儿。

    每每看到这些孤儿,秦汉就会想到这个万恶的社会。这些孩子们被这个国家抛弃了,而同样,这个抛弃国民的国家,也被历史抛弃了。秦汉希望这所中华希望学校,能够让这些孩子们有一个温暖的家,在这里能够获得知识,能够进步,为未来,为希望而健康的成长。

    为了扩大兴华希望学校的师资力量。秦汉通过电脑,查询了民国时期的教育人才。选定了‘俞子夷’和‘郭秉文’两人,决定邀请他们来管理自己的这所学校。

    民国的教育人才有很多。至于为什么聘请这两个人,秦汉也是有一番考虑的。首先,这两人都是‘近现代’教育家。而且最关键的是,根据历史对这两人的记录,1912年的他们应该都在国内。

    特别是一直从事小学教育的‘俞子夷’,绝对是近代的小学教育家。一八八五年,出生在江苏‘吴县’的俞子夷,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因为对满清王朝的极度失望,曾经参加过反清的革命运动。在辛亥革命前夕,先后在上海爱国女校、广明学堂、芜湖安徽公学等校任教。

    一九零九年,俞子夷远赴日本考察‘单级’教授法,回国后即筹设‘单级’教授法练习所。并在一九一二年,任教江苏第一师范附小,开始试行新教学法。一九一三年,俞子夷认识到国内的教育状况的不足,毅然辞去所有职位,远渡重洋,赴欧美等国家考察国外西式教育。在学成回国后,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并主持附属小学进行各种新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俞子夷一生成绩斐然,编写了多部教育著作。如‘一个乡村小学教员的日记’、‘一个小学十年努力记’、‘小学教材和教学法’、‘小学算术科教学法’、‘学习研究算术教学法五十年’、‘小学行政’等,并主编‘算术课本’、‘珠算教程’。

    另一位教育家郭秉文,出生于一八八零年,江苏‘江浦’人。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字‘鸿声’。一**六年,他毕业于上海清心书院。一九零八年,赴美国留学,获伍斯特大学理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博士学位。

    一九一二年初,郭秉文学成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校长和东南大学校长。以民主与科学精神治校。其办学方针为:一:通才与专才平衡,正科重通才教育,专修科重专才教育,两者互相调剂,相辅相成。二:人文与科学平衡。三:学术与事功平衡。加强文理科学术研究,促进科学进步;注重工农商科专业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四:师资与设备平衡。在大量罗致名师的同时,不断增添设备,兴建科学馆、气象台等,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五:国内与国际平衡,在国内各大学多方搜罗人才。

    郭秉文在办学措施上,提出“严格甄审,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入学考试兼采。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名声斐然。

    秦汉邀请这两个人的方式很特别。他让王继轩找人给这两位送了套‘打印’好的教学教材,是秦汉从现代带回来的教学教材,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套数、理、化的教学教材。

    当然了,这些教材的字,秦汉在打印时,已经转换成繁体字了。秦汉能做的只有这些了,至于这两人能不能来,就听天由命了!秦汉虽然非常希望这两人能来自己的学校任教,但是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自己也只能做这么多了,其它的都要看上天的安排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盛世新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盛世新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