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七章 各方博弈
目录:兵伐天下| 作者:狼星野| 类别:都市言情
( )宇文枫刚走进大厅,折昌立和吴姓青年急忙上前行礼,宇文璇也乖巧的问了一句“王兄好。”
等大家都坐定之后,宇文枫对那个吴姓青年问道:“恕本王眼拙,不知这位公子是?”
吴姓青年急忙起身,诚惶诚恐的道:“在下吴长伯,家父是太医院四品太医吴哲究。”
“哦,原来你是吴大人的儿子。”其实吴长伯一说他姓吴,宇文枫就反应过来了,前几日他为了将吴哲究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不得以使对方的儿子作为自己的伴读,不过若是这个吴长伯,今天不来,宇文枫也就忘了这事。
可是接着一想他叫吴长伯?这不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吴三桂的字吗?难道吴三桂也穿越了?宇文枫顿时瞪大了眼睛,惊道:“你确定你叫吴长伯?”
吴长伯不明所以,这名字都用了十几年了,难道还有错不成,可是秦王问话,他只好据实说道:“在下的确叫吴长伯,这名字是家父所取,一直不曾更改。”
宇文枫还是不死心,又接着问道:“那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吴三桂的人?本王记得他的字好像也是长伯。”
“吴三桂?”吴长伯念叨了几句,接着小心翼翼的道:“这个人我没听说过?可能是同名同姓!”
宇文枫看到他的脸上毫无惊诧之色,显然这个人不是吴三桂,真的只是同名,宇文枫不禁又叹了一口气,自己也太多疑了,重生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可能时常发生?
他又稳定了一下吴三桂带来的冲击,于是接着道:“不知道折兄来王府所谓何事啊?”
折昌立倒是没什么心思,于是直接出言道:“我是和吴兄一块来的。听闻吴兄要来秦王府做伴读,所以我也就来了,就是看看王爷有没有用到我的地方,顺便在王府捞个一官半职的。”
折昌立可以轻轻松松的说,不代表宇文枫能够轻易的听,折昌立什么身份?靖远侯折逊德的儿子,现在北疆支柱之一的折昌宜的亲弟弟,他这一来王府,可以说是折家也成了自己战壕里的人。还有怀化王要和自己同舟共济,于是楚王手下的嫡系卫三舍跑到了自己的府上,现在折昌立来了,苏越现在是王府的参军,李天泽知道这两个消息后会怎么办?是死命的保皇,还是按兵不动。
难道说折家已经将宝压在自己身上,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宇文铭之所以启用折昌宜就是想用他牵制定北侯,防止北疆一家独大,若是此时折昌宜投靠自己,那不是告诉宇文铭,你的心思我们都知道了,我们要握手言和了,这不是明摆着让宇文铭换将吗?再说这事就算折昌宜同意,定北侯也不会愿意,折昌宜是他的子侄,又有折逊德的关系,所以可以迅速的在北疆站稳脚跟,若是调走折昌宜再另派一个人去北疆,谁又知道定北侯会怎么办?前脚刚去后脚此人说不定就会战死疆场,若是将定北侯调回朝中,那秦王边疆有大将支持,中枢有定北侯充当定海神针,内外联合,遥相呼应,谁又能阻挡宇文枫前进的脚步。
这是宇文铭和苏通白所不愿意看到的,同样叶晨苼和陆显德等一大批朝臣也绝对不会愿意出现上述的情况,因为定北侯一日不回京,燕武昭孤掌难鸣,晋王还有希望继承大统,他们这些朝臣可以从中取利,在左右间摇摆不定,以其获得更大的收益。而一旦定北侯回京,这种秦晋抗衡的局势将会一面倒,定北侯与燕武昭强强联手,在朝上摇旗呐喊,到那时候秦王再携北疆,南线之兵,内有皇长子的名号,中宫又有丁皇后为之辅助,试问谁敢挫其锋芒?宇文铭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立秦王为太子。
折昌立看见自己说完话之后宇文枫的脸色一阵红暗交替,起伏不定,于是急忙出声道:“秦王殿下,难道王府没有官职了?”
宇文枫被他从沉思中唤起,于是又问道:“王府的位置多得是,不缺你的,不过本王想问一句,这是谁的主意?”
“家兄从北疆带来书信,要小弟向秦王多多学习,所以我就来了。”折昌立端起茶杯“呲”了一声道。
“向我学习?学什么?学打架,还是学杀人啊。”宇文枫开玩笑道。
“王兄,你太没劲了,整天打打杀杀的,怪不得朝中的许多重臣都不喜欢你。”宇文璇撇了撇嘴道。
宇文枫心下暗惊,不动声色的问道:“这些事你怎么知道的?”
“父王整天把这些挂在嘴边,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宇文璇吃笑道。
说完这些宇文枫可以确定折昌宜有意朝自己靠拢,所以他派自己的兄弟前来打前站,之所以自己不主动的投效,是因为折昌宜需要为自己和依附于折家的一大群人负责。
原来的大周军方一分为四,皇帝,楚王,中山王和折、华两家一体,皇帝手中的兵权就不用说了,这是必须要他自己掌控的,其他的三方都是当年的勋贵,可是后来楚王突然病死,数十年积累的威望,人脉被一扫而空,除了当年那些官兵现在谁还知道楚王是谁?中山王在宇文铭即位之后被召回京师,典型的明升暗降。所以之后的大周的军方就出现了折家,华家和皇帝手中的兵权相鼎力的局面,但是接着宇文铭显然不甘心,于是在众人的支持下分化北疆,靖远侯折逊德和定北侯华秋业分执东北和北疆,随即提拔李天泽和丁明辉等新贵用来抗衡太祖时的老臣,折逊德死的时候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来了个顺水推舟,直接推举李天泽,这样就形成新老军队掌权者的交替。
可是谁知宇文铭技高一筹又以折昌宜来牵制定北侯,这就使两家的迫不得已的走到了对立面上,折家,华家都是以军功起家的,他们各有各的利益阶层,都需要为各自的属下争夺更多的话语权,否则迟早要淹没在李天泽等新贵之中,但是显然一个北疆满足不了两者的胃口,于是他们又将目光放到了南方,毕竟这股势力太庞大了,需要好生安置,在中山王不出,楚王和河间王病死的情况下,谁能阻挡二者的联盟?
可是李天泽等刚刚成型,还不足以和华家等正面抗衡,迫于无奈宇文铭将长女嫁于河间王之孙英国公徐懿轩,借助皇室和已死去河间王的威望替徐懿轩撑腰,收江南的一部水军,再提拔代国公共韶涵和唐国公赖鹏泰等人,将南军也全部丢给勋贵,这样就将新老军队掌权者的矛盾,变成勋贵之间的战争,宇文铭可以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
甚至有时候推波助澜一下,但是更主要的是在两者之间需找平衡,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心术。可是现在这种平衡有一种被打破的危险,先是秦通大殿直谏要求立秦王为太子,结果被拒,接着他就要求废后,在他后面推动的人未尝没有勋贵的影子,结果消息被有心人传了出去,京师的这潭水立马变混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丁明辉肯定是不会同意宇文铭废后的,于是丁明辉被卷入立嗣的风暴之中,他只有选择立场,否则将面临两派人的合力绞杀。
所以就算是丁皇后顾念夫妻之情同意了,丁明辉也绝不会低头,这涉及到丁家几百口人命的大问题,就算宇文铭是皇帝也不行,越强的压榨只会引起更高的反弹,万一丁明辉发起狠来,好嘛,你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活,大家一拍两散,这也是丁明辉在西线排除异己的主要原因,现在他将大军全部握在手中,谁敢轻视他,这就是对丁皇后的一种无声的支援。
可能宇文铭自己也想不到,他亲手扶植的人,到头来会打破他辛辛苦苦维持的平衡局面,或许他会后悔,但是不会承认错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谁知道丁明辉是怎么想的?所以宇文铭只能答应丁明辉的一切要求,否则一旦局面失控,坏的会是整个王朝。
可是折昌宜显然从此事中看出了商机,陛下不立秦王,那就只剩下晋王了,可是晋王的背后是苏通白等人,说白了就是世家,就是读书人,自古文武大部分都是对立的。
你瞧不起我大老粗,我还瞧不起你整天的假装斯文,在文武之争面前,折家,华家,代国公,唐国公,甚至英国公,李天泽和丁明辉等都不会妥协,这涉及到的是整体武人的地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们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英国公在南线的势力逐渐增长,这是宇文铭希望看见的,同样也是代国公等乐意的,因为徐懿轩跟秦王有师徒之情,可以成为南方诸军和秦王的桥梁,而在北疆只要不涉及到军队的大方向问题,折昌宜一项听命,这是向宇文枫示好。
但是叶晨苼,陆显德等人看到了这种勋贵武将的空前团结,所以他们也动摇了,文官的力量很小,还不足以和武将直接爆发冲突,怎么办?将苏通白等世家的人推出去,让他们帮晋王挡风挡雨,而叶晨苼等借助于这道屏障缓冲,晋王等冲锋在前,宇文铭在背后支持,文官在后面煽风点火,想办法破解武将的联合,可是谁知道这时候文官中出现了秦通这种投机取巧,不甘寂寞的人,使得一夜之间形势逆转,丁明辉被拖下马,迫不得已丁明辉只能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和宇文铭暂时决裂,彻底倒向勋贵。
等大家都坐定之后,宇文枫对那个吴姓青年问道:“恕本王眼拙,不知这位公子是?”
吴姓青年急忙起身,诚惶诚恐的道:“在下吴长伯,家父是太医院四品太医吴哲究。”
“哦,原来你是吴大人的儿子。”其实吴长伯一说他姓吴,宇文枫就反应过来了,前几日他为了将吴哲究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不得以使对方的儿子作为自己的伴读,不过若是这个吴长伯,今天不来,宇文枫也就忘了这事。
可是接着一想他叫吴长伯?这不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吴三桂的字吗?难道吴三桂也穿越了?宇文枫顿时瞪大了眼睛,惊道:“你确定你叫吴长伯?”
吴长伯不明所以,这名字都用了十几年了,难道还有错不成,可是秦王问话,他只好据实说道:“在下的确叫吴长伯,这名字是家父所取,一直不曾更改。”
宇文枫还是不死心,又接着问道:“那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吴三桂的人?本王记得他的字好像也是长伯。”
“吴三桂?”吴长伯念叨了几句,接着小心翼翼的道:“这个人我没听说过?可能是同名同姓!”
宇文枫看到他的脸上毫无惊诧之色,显然这个人不是吴三桂,真的只是同名,宇文枫不禁又叹了一口气,自己也太多疑了,重生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可能时常发生?
他又稳定了一下吴三桂带来的冲击,于是接着道:“不知道折兄来王府所谓何事啊?”
折昌立倒是没什么心思,于是直接出言道:“我是和吴兄一块来的。听闻吴兄要来秦王府做伴读,所以我也就来了,就是看看王爷有没有用到我的地方,顺便在王府捞个一官半职的。”
折昌立可以轻轻松松的说,不代表宇文枫能够轻易的听,折昌立什么身份?靖远侯折逊德的儿子,现在北疆支柱之一的折昌宜的亲弟弟,他这一来王府,可以说是折家也成了自己战壕里的人。还有怀化王要和自己同舟共济,于是楚王手下的嫡系卫三舍跑到了自己的府上,现在折昌立来了,苏越现在是王府的参军,李天泽知道这两个消息后会怎么办?是死命的保皇,还是按兵不动。
难道说折家已经将宝压在自己身上,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宇文铭之所以启用折昌宜就是想用他牵制定北侯,防止北疆一家独大,若是此时折昌宜投靠自己,那不是告诉宇文铭,你的心思我们都知道了,我们要握手言和了,这不是明摆着让宇文铭换将吗?再说这事就算折昌宜同意,定北侯也不会愿意,折昌宜是他的子侄,又有折逊德的关系,所以可以迅速的在北疆站稳脚跟,若是调走折昌宜再另派一个人去北疆,谁又知道定北侯会怎么办?前脚刚去后脚此人说不定就会战死疆场,若是将定北侯调回朝中,那秦王边疆有大将支持,中枢有定北侯充当定海神针,内外联合,遥相呼应,谁又能阻挡宇文枫前进的脚步。
这是宇文铭和苏通白所不愿意看到的,同样叶晨苼和陆显德等一大批朝臣也绝对不会愿意出现上述的情况,因为定北侯一日不回京,燕武昭孤掌难鸣,晋王还有希望继承大统,他们这些朝臣可以从中取利,在左右间摇摆不定,以其获得更大的收益。而一旦定北侯回京,这种秦晋抗衡的局势将会一面倒,定北侯与燕武昭强强联手,在朝上摇旗呐喊,到那时候秦王再携北疆,南线之兵,内有皇长子的名号,中宫又有丁皇后为之辅助,试问谁敢挫其锋芒?宇文铭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立秦王为太子。
折昌立看见自己说完话之后宇文枫的脸色一阵红暗交替,起伏不定,于是急忙出声道:“秦王殿下,难道王府没有官职了?”
宇文枫被他从沉思中唤起,于是又问道:“王府的位置多得是,不缺你的,不过本王想问一句,这是谁的主意?”
“家兄从北疆带来书信,要小弟向秦王多多学习,所以我就来了。”折昌立端起茶杯“呲”了一声道。
“向我学习?学什么?学打架,还是学杀人啊。”宇文枫开玩笑道。
“王兄,你太没劲了,整天打打杀杀的,怪不得朝中的许多重臣都不喜欢你。”宇文璇撇了撇嘴道。
宇文枫心下暗惊,不动声色的问道:“这些事你怎么知道的?”
“父王整天把这些挂在嘴边,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宇文璇吃笑道。
说完这些宇文枫可以确定折昌宜有意朝自己靠拢,所以他派自己的兄弟前来打前站,之所以自己不主动的投效,是因为折昌宜需要为自己和依附于折家的一大群人负责。
原来的大周军方一分为四,皇帝,楚王,中山王和折、华两家一体,皇帝手中的兵权就不用说了,这是必须要他自己掌控的,其他的三方都是当年的勋贵,可是后来楚王突然病死,数十年积累的威望,人脉被一扫而空,除了当年那些官兵现在谁还知道楚王是谁?中山王在宇文铭即位之后被召回京师,典型的明升暗降。所以之后的大周的军方就出现了折家,华家和皇帝手中的兵权相鼎力的局面,但是接着宇文铭显然不甘心,于是在众人的支持下分化北疆,靖远侯折逊德和定北侯华秋业分执东北和北疆,随即提拔李天泽和丁明辉等新贵用来抗衡太祖时的老臣,折逊德死的时候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来了个顺水推舟,直接推举李天泽,这样就形成新老军队掌权者的交替。
可是谁知宇文铭技高一筹又以折昌宜来牵制定北侯,这就使两家的迫不得已的走到了对立面上,折家,华家都是以军功起家的,他们各有各的利益阶层,都需要为各自的属下争夺更多的话语权,否则迟早要淹没在李天泽等新贵之中,但是显然一个北疆满足不了两者的胃口,于是他们又将目光放到了南方,毕竟这股势力太庞大了,需要好生安置,在中山王不出,楚王和河间王病死的情况下,谁能阻挡二者的联盟?
可是李天泽等刚刚成型,还不足以和华家等正面抗衡,迫于无奈宇文铭将长女嫁于河间王之孙英国公徐懿轩,借助皇室和已死去河间王的威望替徐懿轩撑腰,收江南的一部水军,再提拔代国公共韶涵和唐国公赖鹏泰等人,将南军也全部丢给勋贵,这样就将新老军队掌权者的矛盾,变成勋贵之间的战争,宇文铭可以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
甚至有时候推波助澜一下,但是更主要的是在两者之间需找平衡,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心术。可是现在这种平衡有一种被打破的危险,先是秦通大殿直谏要求立秦王为太子,结果被拒,接着他就要求废后,在他后面推动的人未尝没有勋贵的影子,结果消息被有心人传了出去,京师的这潭水立马变混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丁明辉肯定是不会同意宇文铭废后的,于是丁明辉被卷入立嗣的风暴之中,他只有选择立场,否则将面临两派人的合力绞杀。
所以就算是丁皇后顾念夫妻之情同意了,丁明辉也绝不会低头,这涉及到丁家几百口人命的大问题,就算宇文铭是皇帝也不行,越强的压榨只会引起更高的反弹,万一丁明辉发起狠来,好嘛,你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活,大家一拍两散,这也是丁明辉在西线排除异己的主要原因,现在他将大军全部握在手中,谁敢轻视他,这就是对丁皇后的一种无声的支援。
可能宇文铭自己也想不到,他亲手扶植的人,到头来会打破他辛辛苦苦维持的平衡局面,或许他会后悔,但是不会承认错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谁知道丁明辉是怎么想的?所以宇文铭只能答应丁明辉的一切要求,否则一旦局面失控,坏的会是整个王朝。
可是折昌宜显然从此事中看出了商机,陛下不立秦王,那就只剩下晋王了,可是晋王的背后是苏通白等人,说白了就是世家,就是读书人,自古文武大部分都是对立的。
你瞧不起我大老粗,我还瞧不起你整天的假装斯文,在文武之争面前,折家,华家,代国公,唐国公,甚至英国公,李天泽和丁明辉等都不会妥协,这涉及到的是整体武人的地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们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英国公在南线的势力逐渐增长,这是宇文铭希望看见的,同样也是代国公等乐意的,因为徐懿轩跟秦王有师徒之情,可以成为南方诸军和秦王的桥梁,而在北疆只要不涉及到军队的大方向问题,折昌宜一项听命,这是向宇文枫示好。
但是叶晨苼,陆显德等人看到了这种勋贵武将的空前团结,所以他们也动摇了,文官的力量很小,还不足以和武将直接爆发冲突,怎么办?将苏通白等世家的人推出去,让他们帮晋王挡风挡雨,而叶晨苼等借助于这道屏障缓冲,晋王等冲锋在前,宇文铭在背后支持,文官在后面煽风点火,想办法破解武将的联合,可是谁知道这时候文官中出现了秦通这种投机取巧,不甘寂寞的人,使得一夜之间形势逆转,丁明辉被拖下马,迫不得已丁明辉只能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和宇文铭暂时决裂,彻底倒向勋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兵伐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兵伐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