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疯狂的竹叶
目录:神晶之轮回| 作者:秋之枫1| 类别:历史军事
序
蓝天碧水,芳草茵茵,淡淡云丝宛若充满活性的生命,亲昵而又闲散地围绕在天地间,似嬉戏似追逐,又似唱一首无声的歌。
远山如黛,仿佛一抹淡墨,将这里描绘出一副恬淡、怡人、自由自在的景色。这绝对是世外桃源般所在,无论是那花那草、那树那藤,都将颜色展露得无比的清新自然、即美丽而又高高在上。
不远处泉水叮咚,绕过山梁流淌在欢快的山谷中,仿佛弹奏一曲欢快而神妙的乐曲。一棵古老而苍劲的大树静静伫立在溪水旁,以不可思异的姿态展现在蓝天白云间。树下两个鹤发童颜的老者正悠闲地执着棋子,面前石几上不见经纬却横七竖八地摆放着黑白子,其神态可谓优雅而神秘,其举止可谓仙风道骨。
“罢了,罢了!”左首老者突然长叹一声,不见其有任何动作,面前的棋盘突然刮起一阵小小的旋风,这旋风很奇怪,看似凶厉无比却偏又不出石几左右,更对石几没有丝毫伤害,只是那些黑白棋子在旋风中化作飞灰消失了。
“哈哈,左机子难道就这么放弃了,还有机会啊。”右道老者捻须长笑,笑容中有一丝无聊的气息。
“右堂老匹夫,老夫不上你这当了。下这棋总是你赢,还有什么意思,再下去也不过是增加你虐我的乐趣。”左机子容光满面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寂寞。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来说,人世间本无乐趣可言。”右堂摇了摇头,手一挥手中那枚棋子突然如箭般飞射而去,直入远山脊梁。
“也许,我们应该换一种下法。”左机子突然面色一整,流露出急不可待的兴奋神情。
“换一种下法?”右堂轻咦一声,目光射向左机子。
“这天地为棋盘如何?”左机子大袖一挥,围绕其脚下的云彩蓦地自分两边,露出一片锦秀大地。
“好、好主意!”右堂大叫一声,兴奋地直搓手。
“我的棋子啊,好、好!”左机子目注下方一处,脸上流露出期待的神情。
“我的棋子,不错,不错!”右堂眼盯另一处,亦是连声叫好。
“十年为限!”
“十年为限!”
两个老者兴奋地一拍手掌,化作流星般飞射而去。分开的云彩突然汇合一处,恢复了最初那云雾缭绕的神秘美景。
正文
虽说随着这个世界民族大融合、科技日趋发达造成了社会的复杂性,但至少还有极少数地方保持着原有的本色,保持着亘古不变的情怀。在这极少数地方中,就有月风的故乡一个四面环山、流水包围的山窝窝,那里风情如画、民风淳朴,远离着尘嚣与世俗,几乎与世隔绝。这是一个小渔村,叫楚居村,应该是一个极其古老的存在,因为月风家祖堂的牌位就多得数不清;月风小时修曾经算过,每个祖宗就算十八岁就有了孩子,那么推算下来就有上万年的历史了,这让他很是好奇,可是又没有任何佐证得到关于家乡起源来由的事实。可能是月风怀着敬重的心理对待自己家的祖堂,完全没有考虑到为什么万年来那许多灵牌依然挺立如初,不见风化残破?
楚居村之所以少与外世往来,主要是它坐落在高高大山之中,同时宽广而汹涌的江水围绕着它在山脚下流动,直到奔向茫茫远方。严格来说,楚居村人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岛之上,而这岛外又连接着数不尽的大大小小的岛屿,岛内外高山林立、巨树参天,就算你知道有这一处存在,恐怕刻意寻找也不见得能够如愿。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纯朴的小渔村,却被一个十七的少年给彻底打破。打破这分宁静与和谐的原因是一片漂流在江水中的细长竹叶,竹叶上有字,字样很奇特,一般人根本就没有读得懂它。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片竹叶被人捧得象金叶一样,攒转于数十个声望隆重的教授级别人物手上,那个最初发现并拾到这片竹叶的单骑旅行者还因此获得了不菲的资金。
最后这片竹叶被著名考古学家张虹获得,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以及依靠多年从事考古研究的经验,他终于明了了这些文字的起源,甚至通过一本战国时期的历史作品《刻典》以及最近同行的重要发现收集到了三千多个类似的文字。再对这三千个文字的推敲中,逐渐摸索到了其中一部分规律,从而解开了这首小诗之迷。我们都知道中国汉字最早发现的是甲骨文,由甲骨文、两周金文,到春秋战国的大篆、小篆,再到汉魏的隶书以及以后的行书、楷书,其嬗变轨迹清晰可见。可是在甲骨文之前是否存在文字呢?是否甲骨文就是最早的中国文字?答案是否定的。
2005年,连云港夏代启字祭台遗址及蛇、龙和女阴图腾组合的发现,将中国有文字之论提前了700多年。考古发现还验证了连云港是古代东夷文化的中心。但由于这是一次地方性的考古,加之有连云港提升本地历史文化的意味,并没有为考古界所认可。
2007年5月,中国权威的新闻杂志《瞭望新闻周刊》曾发表一篇署名文章,认为在宁夏大麦地岩画中的2000多个图画和符号,具有早期象形文字的特点。据该文报道,大麦地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可以说是人类早期丰富的社会生活画廊,内容包括狩猎畜牧、战争舞蹈、牛羊虎狼、日月星辰、天地神灵、手足蹄印、男根女阴、图案符号等。据考证,这些岩画的年代距今约7000年,如果是早起文字,那就又将中国有文字的历史提升了4000多年。但这些岩画,画的成分较多,虽然蕴含了表意的意思,但至多只能算是文字岩画的一个阶段。北方民族大学成立图画文字研究小组,对大麦地岩画进行仔细统计,发现岩画共3172组、8453个个体图形。
2008年9月,有“龙凤之乡”美誉的赤峰市翁牛特旗又有惊人发现,高日苏大黑山存有红山文化早期至红山文化晚期刻有文字形象符号的岩画近千块,中华古文字史有望向前推移两千年。这些岩画和宁夏岩画不同,不仅有画,更多有符号。在已经发现的40处共数千幅岩画中,其中12幅附有上下连贯的初始文字符号,373幅附有独立体初始文字符号。如果这些符号真的被证明是远古文字,那就意味着和甲骨文有着同样的文化谱系。这样就将中华文字的起源历史推进到距今5000年。再联想到宁夏岩画的以画为主到红山文化的画和符号交织的情况,不难发现我们远古的先辈们在距今7000年到距今5000年间在表意文字上进行的艰苦而又漫长的文化深耕。
不过,还需要更为缜密和细致的考古材料来佐证。譬如能否发现距今四、五千年前介于红山文化岩画符号和甲骨文之间的过渡性文字符号,尤其这样的文字符号能否在中原地区发现。果如此,中国文字的起源史才可以从学术层面得到权威确认。不惟如此,这样的考古发现也可以解决夏朝是否存在的历史迷案。
张虹因此而兴奋,能够找出文字起源之迷,从而有可能解开夏朝是否真正存在的历史迷案,他当然会为之雀跃不已。另外,从这些文字发展上看来,这与岩画最为相似的文字在历史长河竟未有多少变化,难道说这些文字在一开始被创造就是齐全的?这简直是不可思异!先不说张虹如何招兵潜将去探索竹叶来源之事,单说这竹叶上的小诗的内容吧。经过几位专家深入的研究摸索以及文学家的推敲与联想,他们终于将其完整的内容用对应的汉字表达了出来,当然其中是否有错就不得而知了(但他们坚信,即使有差,所差不远。)。
竹叶事件及竹叶上内容被公布于世,立即在整个华夏大陆引起了喧然大波,无数专家学者为之疯狂、为之亢奋,众多媒体铺天盖地地讲述它、宣传它,甚至准备利用它开一个知识讲坛连续剧,誓把研究与臆想进行到底。许多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后,把这片竹叶戏称为“疯狂的竹叶”。
小诗内容如下:四面青山画云端,天际江流入笔尖。
可恨船头七尺浪,不识神曲乱击弦。
如果这首小诗真如张虹他们所推敲,那么就有些趣味了。这说明在历史长河中,做为古老文明的民族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与变化,就说这首小诗就颇与唐宋流行的韵律诗有着相似之处,另外小诗中透露着些许不常用的文字亦说明这个民族的古老文字之容量。张虹他们相信,这个民族即使保留了原古纯朴的民风,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他们同样有着相同或不同于外世的生产力发展变迁。这些墨迹经过多时流转,又曾饱受洪水冲刷但至今保持着新鲜姿色,甚至没有半点减淡或者浸散,怎么能够不让人吃惊与好奇。但通过对一部分墨迹的分析化验后,他们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这些墨迹的构成已经完全超出他们的理解范畴,又或者说现在的技术能力还不能够解得开这墨迹成分及原理。
有兴趣的人更多了。这段时间以来,华夏大陆中南部地区一时人欢马叫、热闹非凡,荒山野岭、僻野洪江处处可见一拔拔寻宝一样的团伙。他们之所以多在此些环境景象下寻找,多是因为那首小诗的内容。小诗阐述了一个被四面高山包围的山窝窝所在,山脚下洪水泛滥、围而流远,与那些高山形成了天然屏障,将这个古老文明封锁在了深山怒水之中。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外面世界的向往,虽然他们未必知道外面到底有什么,但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永远是兴致昂然的。最终作者面对滔天洪水,只好放弃了跃江而过的想法,把感叹与无奈寄托在悠扬的乐曲声里,一部分人甚至还开始对那“神曲”二字产生了无限联想。
蓝天碧水,芳草茵茵,淡淡云丝宛若充满活性的生命,亲昵而又闲散地围绕在天地间,似嬉戏似追逐,又似唱一首无声的歌。
远山如黛,仿佛一抹淡墨,将这里描绘出一副恬淡、怡人、自由自在的景色。这绝对是世外桃源般所在,无论是那花那草、那树那藤,都将颜色展露得无比的清新自然、即美丽而又高高在上。
不远处泉水叮咚,绕过山梁流淌在欢快的山谷中,仿佛弹奏一曲欢快而神妙的乐曲。一棵古老而苍劲的大树静静伫立在溪水旁,以不可思异的姿态展现在蓝天白云间。树下两个鹤发童颜的老者正悠闲地执着棋子,面前石几上不见经纬却横七竖八地摆放着黑白子,其神态可谓优雅而神秘,其举止可谓仙风道骨。
“罢了,罢了!”左首老者突然长叹一声,不见其有任何动作,面前的棋盘突然刮起一阵小小的旋风,这旋风很奇怪,看似凶厉无比却偏又不出石几左右,更对石几没有丝毫伤害,只是那些黑白棋子在旋风中化作飞灰消失了。
“哈哈,左机子难道就这么放弃了,还有机会啊。”右道老者捻须长笑,笑容中有一丝无聊的气息。
“右堂老匹夫,老夫不上你这当了。下这棋总是你赢,还有什么意思,再下去也不过是增加你虐我的乐趣。”左机子容光满面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寂寞。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来说,人世间本无乐趣可言。”右堂摇了摇头,手一挥手中那枚棋子突然如箭般飞射而去,直入远山脊梁。
“也许,我们应该换一种下法。”左机子突然面色一整,流露出急不可待的兴奋神情。
“换一种下法?”右堂轻咦一声,目光射向左机子。
“这天地为棋盘如何?”左机子大袖一挥,围绕其脚下的云彩蓦地自分两边,露出一片锦秀大地。
“好、好主意!”右堂大叫一声,兴奋地直搓手。
“我的棋子啊,好、好!”左机子目注下方一处,脸上流露出期待的神情。
“我的棋子,不错,不错!”右堂眼盯另一处,亦是连声叫好。
“十年为限!”
“十年为限!”
两个老者兴奋地一拍手掌,化作流星般飞射而去。分开的云彩突然汇合一处,恢复了最初那云雾缭绕的神秘美景。
正文
虽说随着这个世界民族大融合、科技日趋发达造成了社会的复杂性,但至少还有极少数地方保持着原有的本色,保持着亘古不变的情怀。在这极少数地方中,就有月风的故乡一个四面环山、流水包围的山窝窝,那里风情如画、民风淳朴,远离着尘嚣与世俗,几乎与世隔绝。这是一个小渔村,叫楚居村,应该是一个极其古老的存在,因为月风家祖堂的牌位就多得数不清;月风小时修曾经算过,每个祖宗就算十八岁就有了孩子,那么推算下来就有上万年的历史了,这让他很是好奇,可是又没有任何佐证得到关于家乡起源来由的事实。可能是月风怀着敬重的心理对待自己家的祖堂,完全没有考虑到为什么万年来那许多灵牌依然挺立如初,不见风化残破?
楚居村之所以少与外世往来,主要是它坐落在高高大山之中,同时宽广而汹涌的江水围绕着它在山脚下流动,直到奔向茫茫远方。严格来说,楚居村人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岛之上,而这岛外又连接着数不尽的大大小小的岛屿,岛内外高山林立、巨树参天,就算你知道有这一处存在,恐怕刻意寻找也不见得能够如愿。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纯朴的小渔村,却被一个十七的少年给彻底打破。打破这分宁静与和谐的原因是一片漂流在江水中的细长竹叶,竹叶上有字,字样很奇特,一般人根本就没有读得懂它。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片竹叶被人捧得象金叶一样,攒转于数十个声望隆重的教授级别人物手上,那个最初发现并拾到这片竹叶的单骑旅行者还因此获得了不菲的资金。
最后这片竹叶被著名考古学家张虹获得,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以及依靠多年从事考古研究的经验,他终于明了了这些文字的起源,甚至通过一本战国时期的历史作品《刻典》以及最近同行的重要发现收集到了三千多个类似的文字。再对这三千个文字的推敲中,逐渐摸索到了其中一部分规律,从而解开了这首小诗之迷。我们都知道中国汉字最早发现的是甲骨文,由甲骨文、两周金文,到春秋战国的大篆、小篆,再到汉魏的隶书以及以后的行书、楷书,其嬗变轨迹清晰可见。可是在甲骨文之前是否存在文字呢?是否甲骨文就是最早的中国文字?答案是否定的。
2005年,连云港夏代启字祭台遗址及蛇、龙和女阴图腾组合的发现,将中国有文字之论提前了700多年。考古发现还验证了连云港是古代东夷文化的中心。但由于这是一次地方性的考古,加之有连云港提升本地历史文化的意味,并没有为考古界所认可。
2007年5月,中国权威的新闻杂志《瞭望新闻周刊》曾发表一篇署名文章,认为在宁夏大麦地岩画中的2000多个图画和符号,具有早期象形文字的特点。据该文报道,大麦地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可以说是人类早期丰富的社会生活画廊,内容包括狩猎畜牧、战争舞蹈、牛羊虎狼、日月星辰、天地神灵、手足蹄印、男根女阴、图案符号等。据考证,这些岩画的年代距今约7000年,如果是早起文字,那就又将中国有文字的历史提升了4000多年。但这些岩画,画的成分较多,虽然蕴含了表意的意思,但至多只能算是文字岩画的一个阶段。北方民族大学成立图画文字研究小组,对大麦地岩画进行仔细统计,发现岩画共3172组、8453个个体图形。
2008年9月,有“龙凤之乡”美誉的赤峰市翁牛特旗又有惊人发现,高日苏大黑山存有红山文化早期至红山文化晚期刻有文字形象符号的岩画近千块,中华古文字史有望向前推移两千年。这些岩画和宁夏岩画不同,不仅有画,更多有符号。在已经发现的40处共数千幅岩画中,其中12幅附有上下连贯的初始文字符号,373幅附有独立体初始文字符号。如果这些符号真的被证明是远古文字,那就意味着和甲骨文有着同样的文化谱系。这样就将中华文字的起源历史推进到距今5000年。再联想到宁夏岩画的以画为主到红山文化的画和符号交织的情况,不难发现我们远古的先辈们在距今7000年到距今5000年间在表意文字上进行的艰苦而又漫长的文化深耕。
不过,还需要更为缜密和细致的考古材料来佐证。譬如能否发现距今四、五千年前介于红山文化岩画符号和甲骨文之间的过渡性文字符号,尤其这样的文字符号能否在中原地区发现。果如此,中国文字的起源史才可以从学术层面得到权威确认。不惟如此,这样的考古发现也可以解决夏朝是否存在的历史迷案。
张虹因此而兴奋,能够找出文字起源之迷,从而有可能解开夏朝是否真正存在的历史迷案,他当然会为之雀跃不已。另外,从这些文字发展上看来,这与岩画最为相似的文字在历史长河竟未有多少变化,难道说这些文字在一开始被创造就是齐全的?这简直是不可思异!先不说张虹如何招兵潜将去探索竹叶来源之事,单说这竹叶上的小诗的内容吧。经过几位专家深入的研究摸索以及文学家的推敲与联想,他们终于将其完整的内容用对应的汉字表达了出来,当然其中是否有错就不得而知了(但他们坚信,即使有差,所差不远。)。
竹叶事件及竹叶上内容被公布于世,立即在整个华夏大陆引起了喧然大波,无数专家学者为之疯狂、为之亢奋,众多媒体铺天盖地地讲述它、宣传它,甚至准备利用它开一个知识讲坛连续剧,誓把研究与臆想进行到底。许多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后,把这片竹叶戏称为“疯狂的竹叶”。
小诗内容如下:四面青山画云端,天际江流入笔尖。
可恨船头七尺浪,不识神曲乱击弦。
如果这首小诗真如张虹他们所推敲,那么就有些趣味了。这说明在历史长河中,做为古老文明的民族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与变化,就说这首小诗就颇与唐宋流行的韵律诗有着相似之处,另外小诗中透露着些许不常用的文字亦说明这个民族的古老文字之容量。张虹他们相信,这个民族即使保留了原古纯朴的民风,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他们同样有着相同或不同于外世的生产力发展变迁。这些墨迹经过多时流转,又曾饱受洪水冲刷但至今保持着新鲜姿色,甚至没有半点减淡或者浸散,怎么能够不让人吃惊与好奇。但通过对一部分墨迹的分析化验后,他们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这些墨迹的构成已经完全超出他们的理解范畴,又或者说现在的技术能力还不能够解得开这墨迹成分及原理。
有兴趣的人更多了。这段时间以来,华夏大陆中南部地区一时人欢马叫、热闹非凡,荒山野岭、僻野洪江处处可见一拔拔寻宝一样的团伙。他们之所以多在此些环境景象下寻找,多是因为那首小诗的内容。小诗阐述了一个被四面高山包围的山窝窝所在,山脚下洪水泛滥、围而流远,与那些高山形成了天然屏障,将这个古老文明封锁在了深山怒水之中。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外面世界的向往,虽然他们未必知道外面到底有什么,但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永远是兴致昂然的。最终作者面对滔天洪水,只好放弃了跃江而过的想法,把感叹与无奈寄托在悠扬的乐曲声里,一部分人甚至还开始对那“神曲”二字产生了无限联想。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神晶之轮回》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神晶之轮回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